观察植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21:0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植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植物作文

篇1

这个星期一,老师要我们写关于植物或植物的作文。回到家里,我问:“妈妈豆子是植物吗?”妈妈回答:“豆子不是植物,豆芽才是植物。”我迫不及待地又问:“怎么才能弄到豆芽呢?”妈妈又回答:“豆子长大之后长出来的就是豆芽了。”我高兴地说:“我要种豆子!”

我要妈妈拿了一些黄豆和红豆,然后放在一个杯子里,接着,我又放了一些水,最后我把它放到了煤球上。

第二天,我回到家里一看,豆子的变化不小,豆子脱皮了,看到了里面,我把水倒掉了。第三,四,五六天豆子的芽长了好长。最开始长出了根,最后长出了豆芽。

我真希望豆芽快点变成绿叶子。

二完小三年级:李叶

篇2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酚磺乙胺 肾上腺色腙

Stability observations of Cefazolin Sodium and two kinds of hemostatic compatibilities

Li Xiafang,et al

【Abstract】 Objective:Study Cefazolin Sodium and two hemostatic (Etamsylate, Norepinephrine ) stability of compatibility.Method:Adopt purple outside divide all luminosity law investigate Cefazolin Sodium and above- mentioned two hemostatic content change in 6h.Result:Cefazolin Sodium between sodium and two hemostatic 6h their compatibility appearance , pH value and every content of medicine of liquid have remarkable change after the compatibility.Conclusion:Cefazolin Sodium and basic stability of two kinds of hemostatic compatibilities in 6h.

【Key words】 Cefazolin sodium Etamsylate Norepinephrine

头孢唑林钠属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链球菌(肠球菌除外)、肺炎链球菌、克雷百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产气肠杆菌等有抗菌作用。本文对其与两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药品

1.1 仪器。TU-1901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pHs-25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药品。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批号:03010014,齐鲁制药厂),酚磺乙胺注射液(批号:0301301,泗水希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肾上腺色腙注射液(批号:011017,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氯化钠注射液(批号:2003012413,湖南省衡阳制药厂)。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供试品配制方法。精取生理盐水溶解的头孢唑林钠5ml(16ug/ml)2份,量取酚磺乙胺注射液0.5ml(约0.125g),肾上腺色腙注射液0.5ml(约2.5mg)各1份,用生理盐水配成2份25ml的混合观察液,依次编号为A、B。

2.2 外观观察及pH值测定。取上述供试品置室温下,按0、1、2、4、6h做外观观察及pH测定,结果见表Ⅰ。

表 Ⅰ 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配伍混合后的外观与pH值变化

2.3 吸收光谱及A值测定。

2.3.1 波长选定:取头孢唑林钠及两种止血药分别置于3个量瓶中,用生理盐水配成临床浓度[1],并在0、1、2、4、6h取适量用蒸馏水稀释成适宜紫外可测浓度,在210~400nm波长处扫描。结果显示,以特征峰如头孢唑林钠(271nm),酚磺乙胺(301nm),肾上腺色腙(295nm)作为稳定性考察参考波长。

2.3.2 供试液测定:取供试品在0、1、2、4、6h每时间点取样,用蒸馏水稀释成头孢唑林钠(16ug/ml),酚磺乙胺(25ug/ml),肾上腺色腙(0.5ug/ml),分别编号为C(头孢唑林钠+酚磺乙胺)、 D(头孢唑林钠+肾上腺色腙),在选定的相应波长处测定及进行紫外扫描,结果见表Ⅱ。以上述相应生理盐水稀释液作空白。

表 Ⅱ 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配伍混合后的A值和含量的相对比值(%)

3 讨 论

3.1 头孢唑林钠与酚磺乙胺,肾上腺色腙两种止血药配伍,在室温下,0~6h其吸收曲线、含量、pH及外观基本不变。

3.2 由预试知道该三种单一药在6h峰位和值稳定,未出现特异的吸收峰,且测得特征峰头孢唑林钠(271nm),酚磺乙胺(301nm)、肾上腺色腙(295nm)与有关报道文献[2~3]一致,同时干扰也较小,因此可用作定量的峰位,测得值为稳定性指标。

3.3 本实验只考察了短时间内配伍的稳定性,是模拟临床上配药后在室温下放置阶段的稳定性,因而仅供参考,能否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0

篇3

关键词:小学习作;三年级;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五、结语

篇4

一、 从生活中培养观察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老师》)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老师的外貌,接着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有时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一次,我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吴佳丽同学呕吐了,吐了一地的赃物。张玉洁同学看见了,就主动去拿扫把扫干净了。其他同学都看着他们。这时我就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吴佳丽同学呕吐时,全班同学有什么不同表现?张玉洁同学是怎样做的?你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因为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全过程,所以讨论的很热烈。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把这件事追记下来。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的感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样既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到发现作文材料的方法,又让学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如有些同学带早点来学校吃,把吃不掉的扔在垃圾桶里,许多同学看见了围着争论不休,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无所谓。我就此事引导学生对当时情形展开讨论,再顺势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能激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思考,时间长了,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了。

另外,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除夕、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家里人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发现其中独特的过节方式和特有的情趣,再结合自己特殊的感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

二、从劳动中培养观察力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通过亲身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蒸米饭》)的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在家让爸爸妈妈教他们蒸米饭,有了亲身经历就有事情可写,然后来到课堂互相交流经验,把学蒸米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比如让学生亲手种下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布置学生写日记,写种植物的过程。以后就每天让学生观察自己种的植物,把每天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观察并写下来。记得有一天的日记,班上的高嘉慧同学写的是《沉睡的种子》,这篇日记写得非常好,完全体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盼望种子发芽的心情,而且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从活动中培养观察力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好材料,把自己参加过或看到、听到、想到的,只要有意义就可以写下来。为了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参加活动,并对活动留有深刻的印象,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全过程。例如:《跑步比赛》,比赛前先教给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当运动员未来之前,观众是怎样等待的?心情怎样?当运动员一上场,观众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怎样?当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时,运动员是怎样的表情。并指导学生抓住熟悉的同学进行描写。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邓毅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他脸上红红的,像熟透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他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平时要学生多写写《课间十分钟》《我爱玩的一种游戏》等这样反映学生活动的作文。教师要加以指导,如针对《课间十分钟》这一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下课铃响后,同学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把具体内容写下来,写成小短文。

四、从大自然中培养观察力

篇5

1.培养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

通过三方面的能力相比较,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它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另外两个方面能力的基础。这是因为,作文首先要有充实的内容,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源头。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个学生的身边都有美好的、发人深思的事物,关键是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正如茅盾所说: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练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就是指平时对周围的事物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如同随身携带一部摄影机,把一个个的精彩镜头拍下来,待作文时,从储存的丰富材料中挑选合适的材料,随手拈来,得心应手。有所发现才能日积月累。因此,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呢?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是首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于诸多原因,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从而收获真实生动的作文材料,使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小制作、放风筝比赛、掰手腕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一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而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感情倾泻,开放思维,大胆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

引导学生观察同思考分析结合起来。“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鲁迅)要想观察有所发现,应当着重注意两点;一个是在比较中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一种动植物也好,观察一处景也好,观察一个人也好,要学会和同类事物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发现出其特点。这样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具体,形象鲜明。另一个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抓住观察对象的重点。比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一件事物的经过,就要观察其全过程,并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前者就要特别注意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转折点,如蝌蚪是怎样长出四肢的,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离开水的生活的。盆花是怎样出现花蕾,怎样含苞绽放到鲜花盛开的。后者就要特别注意事物是怎样发展到的。在持续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才会条里清楚,重点突出。

提高观察能力只靠观察实践还不够,还要靠阅读实践。后一种是更经常、更大量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得法,学生不仅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学到读书的方法,而且还能从作者那儿学到怎样观察、认识社会。有些事物学生曾经观察过,从课文中读到了,就能和作者比较,找出作者观察得深入、细致和独到之处,悟出今后怎样提高观察能力的门道。有些事物学生不曾观察过,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得到启迪,在今后的观察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2.培养学生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有了丰富的材料,能否写好文章,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和组织材料能力的高低。如同有了好衣料,能否做成美观、大方的衣服,取决于剪裁、制裁的技术高低一样。这方面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分清材料的主次,安排叙述顺序等每个作文环节都离不开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应着重抓住好以下三个环节。

2.1 明确作文中心,即弄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目的是什么。中心抓住了,才谈得上用什么材料去表达这个中心。

2.2 确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平时积累的材料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要指导学生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从头脑这个材料仓库中提取能够表达中心的材料。这中间往往需要反复比较,把自己最熟悉的、最新鲜的、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作为文章的内容。学会确定重点材料,如景物中最美的部分;人物中最有特点、最能表达精神风貌的言行;事物中最难忘怀、最感人的情节,要把它们想细致、想清楚并准备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

2.3 确定叙述顺序,着手编写作文提纲。编写作文提纲一般先写出作文的中心,而后依叙述顺序进行编写,同时也要考虑段与段之间怎样联系起来。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文要做到语句通顺,就得把自己所想的内容表达清楚、真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具体,语言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怎样去训练学生表达语言的好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3.1 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百花园”里的“口语交际”这个平台,为学生创设说话环境,注重实践应用。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一定一下子就找到准确、恰当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作文教学中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口头语言的训练和思想交流中进行校正反馈,并接受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的训练程序,让学生从要说——会说——善说,最后到达掌握说话的规律,完成口头语言向作文书面语言训练的过度,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3.2 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和优秀儿童作品。可摘抄优美段落、词句,从中吸取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华和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习表达方法。

篇6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四年级写景作文的要求是:一按顺序,二抓特点,三写具体。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征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一碰上写景作文,通常言之空洞,读之乏味,甚至出现不少编造、抄袭的应付式文章。而“扩写比喻句”这一法宝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以教材为蓝本,挖掘写景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从课文当中进行模仿,学习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使用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从远到近地观察”和“比喻”等手法,因此在《扩写比喻句》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然后出示三个被删减过的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与原句进行对比,总结出从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描写事物,可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接着,教师出示荷叶图片和对应的比喻句式“荷叶像圆盘”,让学生运用法宝集思广益,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比喻句:“池塘里一个个碧绿的荷叶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圆盘。”在学生初步掌握“扩写比喻句”法宝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出示有关花的图片和“花儿像……”句式,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一写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写具体生动。最后学生汇报小练笔成果,全班交流点评。

专项训练二:多角度观察

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还与学生的观察角度过于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有关。小练笔训练之前,四年2班仅有10个学生(23%)在单元作文中能够对植物进行 “多角度观察”,因此第二个专题小练笔着眼点就放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填写“温馨提示卡”,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树干和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教材为学生模仿的蓝本,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总结出巴金先生重点刻画了榕树的枝干、根和树叶等多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卡,通过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欢 啦!你看,。”进行练写,再进行点评修改。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观察记录卡记录下来,大大丰富了写景的素材。

通过这个专项训练,学生观察的角度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开阔,在之后的单元作文《游华南植物园》中,30个学生(71%)能自动自觉运用“多角度观察”法宝。比如,肖栲同学在自己的习作中是这样描写的:“大王椰路两边栽满了椰子树。树干笔直笔直,像一位耀武扬威的士兵,守护着这条长长的椰子路。叶子绿油油的,向四周伸展,从远处看,就像一把绿伞。一阵风吹过,椰子树的叶子不停地摇动着,发出沙沙声。根像许多条沙虫钻进土里,努力地在吸收营养为自己而生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小作者仔细观察了椰子树的“树干”、“叶子”和“根”,多角度的细致观察使他从原来的挤牙膏变成有话可说。

专项训练三:先整体后部分

篇7

作文教学观察意识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树立联系意识,使表达井然有序

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其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不全,往往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知道抓住特征,却又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使学生既注意了全面观察,又不忽视植物有特点的部分。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束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树立细节意识,使表达生动具体

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班里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女生这样写她的奶奶的:窗外闪过一个熟悉的背影,“奶奶!”我赶紧跑了出去,寒风中的奶奶是那么苍老,几缕花白的头发被吹到额前,脸上的皮肤就像一片即将干枯的树叶。她用老树皮般的手颤颤地解开胸前层层的扣子,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手帕“包裹”,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捻给我两张带着奶奶体温的一元纸币……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贫穷的老人对孙女的真挚的爱,也使得我在读了这段文字后潸然泪下。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如此的具体生动。

四、树立想象意识,使表达更富感染力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发现,有所收获。

五、树立情感意识,使表达声情并茂

读过《草原》的人,大都会被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为什么会有这种艺术效果呢从课文中,我们领悟到:作者一到草原,就被那里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绿毯般的平地和小丘、大花般的羊群所陶醉,被好客的蒙古同胞所感动,正是对于草原的热爱,对蒙古同胞的热爱,使他写下了声情并茂的佳作。

这篇课文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其熟悉,并为之激动,然后将这份爱或憎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文章自然就会理真、情切而意达了。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经常写的题目,在指导这些作文时,往往会先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参观,然后再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就像完成一项任务,这样写成的作文读起来自然比较机械、枯燥,文字显得冷冰冰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不妨在观察前先激发起学生对校园、家乡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写作效果定会与前者大相径庭。

六、培养长期意识,使观察成为习惯

篇8

肖铁从小喜欢动植物。一次晚饭后到街心公园里散步,我问他:“你能从这里找出五种不同的树叶吗?”他挺有兴趣,连跑带颠地找来了五种树叶。我问:“你能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吗?”他挺好强地回答:“杨树叶巴掌形,松树叶针形,柳树叶像眉毛,银杏叶子像扇子,枫叶像五角星。”我指着一株合欢树问他:“你知道它的叶子现在和白天有什么不同吗?”他摇摇头。我告诉他,合欢叶子晚上闭合白天张开。第二天白天,他拉着我又跑到公园里来看个究竟,一看合欢叶子,果然同昨晚不一样,一片片张开着舒展着……

从玩中学观察,从孩子最喜爱的事物中学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从那以后一到公园,肖铁便不再用大人说,自己格外仔细观察树叶。四年级春游,老师带他们去香山植物园,这正中他的下怀,回来写作文他便不发愁。看看他写的七叶葵、九里香、一叶兰、鸳鸯茉莉、仙人球的叶子,就可以知道他是经过仔细观察的。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他乐趣,他有乐趣便会有收获。

后来有一次饭后散步,他忽然指着一棵大树问我:“你说它是什么树?”我说是榆树。他说:“不对,是臭椿(chūn)。”为了证实,他特意跑到树旁摘下一片叶子闻了闻,肯定地说:“没错,是臭椿!”“为什么?”我问。他得意扬扬地告诉我:“一闻味,臭;二看叶,臭椿叶大而长,榆树叶小;三看树干,臭椿树干细而光滑,榆树粗糙;四还可以看种子……”

现在,他可以考我的观察力了。

[附]

香山植物园参观记

文/肖 铁

香山植物园是一片树的海洋,花的海洋。每一种树和花都离不开叶子,每一片叶子都不相同。千奇百怪的叶子最吸引我。

红背桂的叶子很普通,但你低头细看会发现它的叶背是红红的。七叶葵的叶子像只手,只是人手有五个手指头,它却有七片叶子。九里香的叶子小但很香,真能飘到九里以外的地方。一叶兰不像兰花叶很窄,而是很宽,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叶子长得很矮,从里面只长出一片长长的叶子冲向天空,好像要去摘太阳。鸳鸯茉莉像鸳鸯一样,两片叶子中开两朵花,一朵白一朵蓝,紧紧挨在一起,那么友好……

篇9

【关键词】观察力 培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96

学生作文的苦恼,多在无东西可写,老师通常的告诫是要同学们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正常人都有一双眼睛,每天都会看到形形的外部世界,但为什么有些人能燕过留声,而有些人如过眼烟雾呢,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一个观察的问题。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的人,才能时刻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事物,深刻地感受周围事物,并由此及彼皮表及里地认识理解周围事物。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观察意识的培养上有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培养典型意识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性的事物或是一事物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索、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相结合起来,文章就能独具慧眼,中心突出。如果将目之所及的所有事物尽收笔底,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成了面面俱到的“流水帐”。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态大,甚至千人一面。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方面语文教材中的成功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一面》中写鲁迅的外貌特征,即是鲜明的一例。

二、培养联系意识

教学实践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叙述表达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犹如“盲人摸象”。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的事物或一事物的诸方面联系起来,集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当然要求学生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在初步形成中。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指导观察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并可据植物教材中说明植物的章节类比启发。通过这些问题来指导,使学生既注意了全面观察,又不忽视植物有特点的部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

三、培养联想意识

联想是由于事物在感情上产生影响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观察仅仅是思维的触角,只有边观察,边联想,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看出有立意深刻的文章来。《荔枝蜜》的作者杨朔在广东从仕喝荔枝蜜时后,到养蜂厂看到的是蜜蜂酿蜜的情景。由此作者产生联想,想到在田里分秧插秧的农民,也像蜜蜂一样,是在酿造生活的蜜,这样一联想,文章立意就深刻了。同样,《驿骆梨花》中,从梨花林、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追踪到雷锋精神,都是依靠联想架起的桥梁,才使文章意蕴深长。一些学生写文章时,往往看到多少写多少,这样就显得浅露,没有感染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在写作中展开丰富、合情合理的联想,是至关重要的。

四、情感意识的培养

读过《青海湖,梦行般的湖》的人,无不被文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从课文中我们领悟到,作者是那样的憧憬青海湖,到了青海湖后,就被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青海湖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的景色所陶醉,正是出于对青海湖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赞美之情,驱使他写下了声情并茂的文章,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积极热情、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对其熟悉,并见美则喜爱,见丑则忧愤,然后将这份爱或憎的情感倾注于笔端。这样,文章自然会理真、情切而意达了。

五、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篇10

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泉源。”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丰富想象中领悟整合材料,在不同角度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作文教学和社会现实融为一体,成为一泉活水。

【关键词】

生活积累 作文教学 活水源头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尤为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初中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反映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真正让初中学生做到有东西可以写,有感情可以表达。在教学中如果尝试以下策略,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观察并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绚丽多彩的生活,无疑需要学生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象。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参观、游览活动,积累写作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粗浅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才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妨不设专门的作文课,只在布置作文(不包括命题作文)后,给学生一个观察、感悟的机会,把作文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尽情“挥洒”内心的真情实感。

1.实验观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初步观察的能力,要学会留意周围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教师应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针对不一样的事物给予不一样的指导。比如,描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加以观察;写植物时,要从植物的茎、枝、叶、果入手,捕捉它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点去仔细观察,还要注意不同季节带来的不同变化;描写动物时,要从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去认真琢磨。

2.静态观察。让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本身就是创新作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大千万物,各具特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学生的有意识观察的不足,鼓励学生去发现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从而撩拨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3.动态观察。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抓住了变化,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事物的千变万化,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处处留心,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丰富而生动。如去湖边观赏日落;赴街市感受人流;到球场寻找同学们从平静到紧张、激动到欢腾的场面;到建筑工地捕捉现代科技。

二、从事并感受实践,丰富写作素材

初中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课堂依赖性较强而造成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平时,要经常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历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获得写作的灵感。这样的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而不虚假、具体而不抽象。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提醒学生在亲自实践的经历中,要勤于观察人物言行举止,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就是把他们想说的心里话写出来告诉别人。

三、感悟并激趣,升华写作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就要求学生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写起文章来才会有真情实感。

为了让学生写好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说出我的故事”。就是在班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以聊天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当小警察”“卖瓜”“偷菜”“学骑车”等一系列小故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并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开始直观再现的创作,进而就可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评论社会新闻”。在班级的《学习园地》版块,贴一些学生的剪报,内容大多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故事。班级、团支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论社会新闻”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好故事、好文章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体验,生活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在生活中有无数鲜活的素材供我们采撷。

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观察体验生活的课外作业,培养他们观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他们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汇聚写作材料,缩小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活动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洞察事物、明辨事非的能力。

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回味、顿悟。“生活是一本书”的深刻含义,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出“心灵上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的印象”(陀斯妥耶夫斯基语),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会真情表达、张扬个性,成为生活和心灵的主人,使生活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活水之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