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16:1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份教案的设计跟语文老师能否上好这堂语文课紧密相连。我们经常会有些老师不写教案就开始上课,理由是没有时间备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肯定会很不如意。因此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对上好这节语文课至关重要,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你这节课的亮点。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一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有音乐和画面的视频。一上课,我就开始结合视频上的画面,激情地朗诵,学生很快被视频中的赤壁大浪吸引,老师豪迈激昂的腔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豪放性格。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
有句话叫读好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第一条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学习语文,那他怎么会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呢?对于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和文言文,学生更是淡然,甚至还有些学生想在上课时希望老师不讲这些课文,直接略过去。所以教师只能在讲台上无奈地把这些课文讲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失去学习语文的欲望,怎么能体会到庄子大鹏的逍遥,怎么能感悟到“曲径通幽”的通灵之妙,怎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人心酸?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到与文章相关的音乐、新闻材料、视频等。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优美氛围中从内心产生一种“渴望”的感性,自己潜意识地想去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去学,喜欢去学,而非赶鸭子上架,逼着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欲望地去学,教师才能有激情地去教。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索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特别是语文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块。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体验。因此千万别把语文当标本图解,生搬硬套以及模式化。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品读语文,语文是个性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感悟语文,语文是有灵性的。因此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思索和感悟。
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语文学习需要感悟,同时感悟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有诗意地感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高尚灵魂。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定风波》。在上这两篇课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有诗意地感悟到一个漂泊浪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深深的乡愁,感悟到苏轼对待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甚至震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文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读出那一份甜美的遐想。如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之前上网下载好秋景图片:蓝水晶一样的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静静的湖泊,沉静的秋山,堆满枯叶的小径,透过白桦林的斜阳,还有金灿灿的,红艳艳的高粱,缀满果实的柿子树,红色的枫树林……在导入的第一个环节就可以播放这些醉人的美景,唤起学生们对秋天的情怀。还有些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更灵活。他们在上作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人乔丹打球的场面来播放,播完这段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过程配上解说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文而去挤牙膏了。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拓宽视野,也让语文教学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篇2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优秀的将军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我们教师也应如此。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教师上一课堂准备得充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认为只要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教案,就能上好课了。试想这样的语文老师能受学生欢迎吗?《上海课改100条》中第37条规定:“提高教学效率的四个决定性因素是①学生的心理素质,②学生已有的基础,③教学内容适度,④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可见三个决定性因素都是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设计的优化。
当然,备课只备学生可不得,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比如我在上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得了集中和重组,我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享口北固亭怀古》、《过华请宫》、《桂枝香 金陵怀古》等。一类是相思爱情诗《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江城子》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的表达技巧,这样不就达到举一反三了吗?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提高了鉴赏能力,这就是实效性。
二、优化导语设计
精心设计导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主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从前后知识联系导入”,“用故事谜语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渲染课堂气氛导入”,“使用道具或插图导入”等方法。如《鸿门宴》这课导入,我就利用多媒体投影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三首诗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进一步了解悲情英雄项羽,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骤然提高,教学效果也自然明显提高。
三、优化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上,教师要启迪学生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的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优化教学问题设计,要做到“趣”,“悬”,“巧”,“精”。“趣”指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者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悬”是指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后,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巧”是指教师问的问题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而“精”是指语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语文教师只要在设置问题上做到“趣”“悬”“巧”“精”四方面,那教学效果岂能不好?
四、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
《上海教改100条》中第43条明确指出“教学方法关键在一个‘活’字”。‘活’不是花架子,‘活’不是花样翻新,不是故弄玄虚,活而不乱,实而不死,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和所教的学生情况,合理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把自己拿手的绝活亮出来,只要学生能接受你的教法 ,能主动地储备知识,能设疑解答,缴活他们的思维,你的教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灵活机动
课堂是有生命的,是动态的,教师要灵活机动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板一眼地按照自己设计方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到灵活、机动。教学中,教师要深知自己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只是个导演,真正主角才是学生。放手给学生,做到张弛有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2、要善于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好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别忘了要时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哪里来?一部分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喜好,而更多时候要靠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加以激发。激趣的方式比较多,如“情感激趣”、“媒体激趣”、“活动激趣”、“竞争激趣”、“设悬激趣”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要创设具佳的学习状态
篇3
大家下午好!
__年4月19日到21日,我们一行10人由教研处周德梅主任带队前往河北石家庄参加了“__影响中国全国十大课改名校典型课特色经验交流活动暨全国课改名校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全面精彩展示活动”。用此次活动点评专家江苏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周长平教授的话来说:此次活动节奏快、内容多、密度大。而参加了这次活动确实让我获益良多,收获满满。
到了精英中学后,我先是同善瑜贤老师一起听了一节高中课改名校典型课:由四川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熊施帆老师上的语文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熊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而是精英中学学生们高涨的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以及贯穿课堂的激情互动。此时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疑问:是怎样的教学培养出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敏捷活跃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科素养?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当我亲身走进精英中学的课堂,亲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精英中学办学理念的硕果: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他们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精英中学校长、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李金池校长依据精英中学的校情,博采众家之长,创造性的推出的一套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所谓高效“6+1”就是通过课堂上环环相扣、次第展开的六个环节“导、思、议、展、评、检”和课下的“迁移运用”环节,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范式的实操运用。高效“6+1”模式被专家、同行誉为继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之后的全国第三大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这一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精英中学的参观学习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__年学校开始实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到今天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从“三五”课改到“33575”模式的形成,学校采取种种措施推动改革的进行,__一中的课堂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学生们的座位变了,上课的方式变了,但是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内内心的困惑是乎也更多、更大了。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讲到那种程度才做到了真正的“放手”?怎样在保持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情况下做好课改与高考的衔接?种种问题困扰着我们,使我们的课改看着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却任重道远。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精英中学,在精英中学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我对这所仅仅在三年时间里迅速崛起的学校不由产生赞叹和敬服之情,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也得到一些启示:精英中学“6+1”模式和我们的“33575”模式十分接近,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改革没有产生那么明显的效果?
6+1课堂的做法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精心”;二是“放手”。这是我认为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精心”主要体现在备课:实际上无论是上好一节6+1的课还是一节“33575”的课,我认为备课都十分重要。在精英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备两研”:在初备时要求每一个组员要精心分析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思和议的问题,并且设计怎样突破重点与难点,还要考虑课堂的突发事件。在接下来的集备中老师按资历由浅到深依次发言,老师们在听别人发言时对自己的教案做修改补充,然后由备课组组长组织全组老师定出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案,集集体智慧于本节课。
集体备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修订导学提纲,做提纲时要求以考纲为准,以学情为基础,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做到基础知识点的全覆盖,突出重点。关键是学生能通过提纲上的导向性信息能通读课本,填写常考的知识点,并能够记准记牢。重点的内容设置梯度,使学生能自学或讨论,能答出规范的答案,达到基本能够掌握。高考的频点可以以总结的形式出现在提纲上;或改编成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分析掌握。
在初备和集备后还有复备,要求组员认真分析提纲上的问题你要如何操控,重点怎样让学生突破,如果说初备是上好课的基础,集备是课堂高效的一个保证,那么复备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我自己参加了一次他们高一年级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中老师们讨论热烈,不是作秀,是真正的交流。
“放手”主要体现在课堂:
首先是在“思”的环节,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认真的思考,还要注意学生思的情况,发现学生做导学提纲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为议、展、评做准备。这个过程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开放学生的思维。
其次在“议”的环节,老师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议,比如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的填空,可以不议,几乎都能填对的不议。其次学生开始议后老师尽量做一个聆听者,不在某一组那里指手画脚,不评价学生议的对与错,不打断学生们的议,不把老师思想灌输进去。老师可以在议的过程中找出要展的对象,比如学生共性的问题,听学生议的过程的错误说法,这可能就是本节课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老师对应提纲做好相应的记录,为展或评打基础。
在“展”的环节:不同的课堂展的方式和方法虽有不同,但总的要求是要学生大胆展
示,提出自己和小组的观点,老师不要打断、不要代劳,相信学生,放开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尤其让学生展示共性的问题或比较规范的答案。根据精英中学的经验,结合我们历史组的实际,我觉得今后历史组的教学教研工作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1、切实抓好集体备课环节,集中全体备课组老师的智慧,大家团结一致使集体备课切实有效,特别是必须认真打造导学问题和限时训练题。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集体备课中不仅要考虑到白天的正常上课,还有考虑到下午的第四节和晚自习的合理利用,怎样在保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不留负担在课后。
2、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必须还给学生,此间老师也要适时展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只能走向虚无,方法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要有目标和决心。相信学生,放开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这如何做到,仅靠小组,肯定不够。所以,我们老师还要考虑出一套针对学生管理的强力做法。才会让那些不懂事不开智的学生也不得不去投入。精英的成功就是它能牢牢地抓住学生,从早到晚,刻苦学习。有时间和状态的保证,成绩必然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