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1 15:3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讨论归纳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小说语言运用的高妙和精彩。
〖教学过程〗
一、导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个判词写的人是——王熙凤
王昆仑先生,他在20世纪40年的一本书《红楼梦人物论》里,有一句这样的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今天就来看看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赫赫有名的凤姐。
二、看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有关描写王熙凤的段落。
明确:课文的第五、六段。
然后观看录相,思考下列问题:
我认为王熙凤是一个____________人。
我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看后提示:王熙凤的表演者邓婕获得1988年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可见其演得出色。可见,她对红楼梦中凤姐的理解较深刻,表演活灵活现。
三、析
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解答问题。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1.出 场
一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写出了王的放诞无礼、张扬泼辣。人未至而声先闻,这一句相当精彩,有脂砚斋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跃)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
其他的人呢:“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其张扬的性格。再看她的出场,“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进来“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写出其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泼辣)
2.服 饰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珠光宝气,浓妆艳饰。——(火辣)
对照: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3.肖 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美丽刁钻——(毒辣)
“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二词,中国传统相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之相。这就暗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脂砚斋说: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了肖像描写,用肖像描写写出了她华贵贪婪,年轻美貌。这样华贵贪婪的王熙凤对黛玉的态度会是怎样呢,接下来再看黛玉的环节。
4.语 言
见黛玉:
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既赞美了黛玉,又把三春放在了合理的位置,迎合了贾母,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哭黛玉命苦,用帕试泪;询问黛玉几岁了,读过书没有,想要吃什么,玩什么尽管告诉我,丫鬟老婆们不好了,也尽管告诉我,不等别人回答,一连串的发问;还有吩咐下人,精明细致。看起来是对黛玉无微不致的关怀,实际上都是为了逢迎贾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她机变逢迎、刁钻狡黠的性格,这里运用了什么描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读)接下来有一段与王夫人的对话,看看她是怎样回王夫人的?
回王夫人: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脂砚斋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骗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精明——(香辣)
四、练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写写身边的同学。看看谁写得最好最棒。
五、评
如此精明能干的女子,在现代生活中,你喜欢与她为友吗?
你觉得她在当今社会,适合什么职业呢?
(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可叹可惜,她生活在封建社会。最终其结局怎样呢?回到判词。
篇2
【关键词】影视 高中语文 教学
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要优于教师的教案讲解。影视有着多元综合特点,是最具魅力的综合艺术,它利用独特的影视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情感,是现今人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引进影视艺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实际需要,结合课文观赏影片进行教学,这将会使教学过程获得极大地张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将影视引进高中语文教学,妙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影视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完成相关的文本解析,然后观看电影,调动学生情绪,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教学活动,足以展示了影视的优越性,明证了影视是教学中极为可贵的外物凭借,巧用影视可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当收看《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幕时,文本中感受不到的贾府的气派一下子鲜活地展现在眼前,画面上让人感受到了贾府这簪缨世家的气派:奉皇帝之命“敕造”的宁、荣两府,皇帝御笔所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的陈设,就连仆妇们的吃穿用度、交接礼节……处处都表现出贾家不同凡响的尊贵地位。在这种直观的影视镜头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何会那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小心谨慎。此情此景,令我们不禁为这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孤傲才女掬一把同情泪。一组组影视镜头,使作品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使学生深刻感悟了课文内涵,生动地感受到了作品的艺术美,获得了精神的陶冶。
二、运用影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艺术以其独有的光、电、声、像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来刺激人的感官。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影视艺术正是人体视觉、听觉的延伸,它能活动、立体地再现课文场景,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比如:在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笔者首先引入了《渔舟唱晚》的古筝名曲,再配上一幅幅与诗歌意境相契的影视镜头,画面以古画为主,色彩偏于冷色,都与田园相关,力求与诗意契合,极力达到静、淡、雅。精彩的影视镜头与精美的诗文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且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获得心灵的净化。
三、运用影视提升名著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水平。文学名著作为经受了岁月洗练的黄金,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选自名著名篇,可喜的是这些名著大多被改编成了影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将这些影视引进课堂,在教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本意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升华。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便体现了这一特点:观看《老人与海》之后,学生更多明白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如何衡量,从影片中看到了成功的定义不止一种。在世俗的眼光里,桑迪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看来,桑迪亚哥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英雄。由此深悟到:人生的道路充满艰难、坎坷,不向困难和厄运屈服,具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便是成功者。
篇3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是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包含的涵义。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应是读懂,包括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等目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围绕文本的理解进行教学环节及内容的安排。学生在赏读后,学习文字运用的技巧,学习情节的安排,学习文章蕴含的思想性,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字的意蕴美。可以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深挖重点,突破难点。导入问题的设计,力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优化导入过程,易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唤起高涨的学习激情。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偏深,让学生难以琢磨;设计问题要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何用小问题穿针引线地落实大问题,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其他题目,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答题思路和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尽接触各类高考题型。如教读《林黛玉进贾府》,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引入《红楼梦》艺术宝库的大门。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我巧妙地引进《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这是《红楼梦》的纲。林黛玉进贾府就是去赶着上演一则人生悲剧,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然后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会事半功倍。一个倾国倾城、德才兼备的女子,为什么以悲剧的收场吗?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原著,一探究竟。教师善于动脑,选准切入点,优化教学设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发展想像力,进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设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学校是育人摇篮,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教学创新是落实“轻负高质”的关键。教师必须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潜心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文本,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新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三、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阅读教学的高效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介入,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满足知识更新与知识创新的目标。如:《江南的冬景》的教学,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物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领略江南冬景的魅力。通过多媒体微机的教学,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初步的信息能力。
四、反思形成习惯推进阅读教学改革
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开放阅读教学多媒体素材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顾及学生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给学生开放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质疑的空间后,还需要尝试激发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意境的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调动各种智力因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借助音频素材营造氛围
电教媒体融形、声、光、色于一体,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看根据课文内容配置的图画或视频。这些多媒体能清晰地把动态的画面展示于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加深情感体验,为深入理解文本作铺垫。曾听过一堂这样的课,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听听那冷雨》的赏析课,上课之前布置充分预习的作业,将作者余光中的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发给学生充分阅读讨论。那是一个飘着小雨的仲秋,天气有点凉,教室里,学生热烈地讨论着,余光中其人其诗其文无不透着那浓浓的乡愁。在同学们深深地被诗人浓浓的乡愁感染时,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配乐的原文朗诵,同学们的感悟更深了。彼时的课堂外雨声滴答,听着婉转的音乐,听着动情的朗诵,听着一滴滴雨敲打秋叶的滴答声,很多学生眼眶湿润了。高一学生大多初次过上寄宿的生活,想家时会哭会烦,此时他们感悟到的是那种失去之后的珍惜,故乡是母亲,母亲是故乡,那一刻,无需太多的语言,也不用去理论论证三维目标的整合,一切尽在不言中。
2.借助视频素材丰富文字内容,拓展想象空间。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启迪,使其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我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做了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广泛收集材料,上课伊始我剪辑两段视频分别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08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两段视频放映完毕学生仔细阅读原文之后展开讨论。在场的学生纷纷对演员的服装、样貌、背景布置、家具的陈设、乃至演员的动作表情台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创作,写出创作设想,单独安排一节课相互评价讨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说几句话,可是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内容等早已深深印入学生脑海。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中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既满足了兴趣、情感等的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不过不滥,回避多媒体使用误区。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逐步普及,许多教师上课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各学校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都也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说现在形成了一种“言课必言多媒体课件”的现象。
1.过多过滥使用,阻碍交流互动。
教育专家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那么教师就应该把握好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在讲台上忙着摆弄多媒体课件,既不深入讲解,又没重难点的板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有些本末倒置了。
2.一味拿来,不加选择,不辨瑕瑜。
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多媒体课件,照搬照抄,不注重自己修正和个性化,其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不能充实学生的学识。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无法完全跟着自己的思路和风格走,再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的思想、表现方式和技巧运用更难融于课堂教学中,搞不好会手忙脚乱,弄巧成拙,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3.哗众取宠抑或粗糙简陋以致南辕北辙。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 高效教学
当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应该如何界定呢?一方面是效率和效能,应该提升效率,着眼效能。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效果、效率以及效能的综合。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的解读和理解,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这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增加了很多创新,将学生的地位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强调学生的主置,不是生进师退,而是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所以围绕这一主线,就需要老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反复斟酌。
一、准确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长期以来,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非常注重依靠教材和教参,这导致很多老师上课的内容雷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大多从正字正音开始,然后进行内容的分析与段落划分,然后进行特色归纳与中心提炼。这种无味的上课套路显然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其实,老师在参考教材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不宜盲目地去照搬优秀方案或者优秀教案。老师备课可能会很认真,上课时也严格遵循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结果往往是过程和目标有了,但学生丢了。
在学习《琵琶行》 时,小序中的“京都”对解读白居易的人生境遇和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折射出的问题更和文章主旨相关联,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作者境遇和文章主旨的思索。可以作为一节课程的着力点,同时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是更加细化的,更具有时效性的,可操作的 。
二、创新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的难点在于很多时候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要求老师要在课堂中不断去营造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亮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语文老师的意识和智慧。如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因为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老师可以结合自身对文本的研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抓住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场景及细节来贯穿全文。在《祝福》一课中可以抓住“眼睛”来展开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则可以从林黛玉步步留心的行踪作为文章的突破口来总领全文,《报任安书》中表达发愤著书的一段文字则是文章的关键。老师只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点,然后进行多角度的研讨和思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轻松去的开启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会更为生动,远远比老师整堂讲述要生动。
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导课的方式和方法。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中学生对于形象和生动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则不愿意接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同时也可以作为活跃课堂氛围与激发学生情趣的重要手段。
三、注重教学拓展,巩固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拓展教学可以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学内容,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进行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应注意课文的拓展要结合课文,不能脱离课文。
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为轻松,更容易举一反三,进行集思广益。这样学生可以在文化之旅中更加自由地释放能量,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爱国主义作品的时候,可以将爱国主义放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环之下,从集体意识到济世救民再到理想主义等品格中选择出忧国忧民这一思想。选取从屈原到杜甫再到陆游的诗歌作品。这样,就可以将一部爱国主义的文化史诗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语文课堂之上。又比如在戏剧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戏剧常识。精选一批传统戏剧进行知识讲座,京剧、川剧、秦腔等剧中的优秀选段可以给学生欣赏,以激发学生对于戏剧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就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剖析和演绎,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起到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理念。这充满了挑战,同时也呼吁着智慧。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成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83
信息技术是实施新课标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扩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搭建师生和谐平台,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课堂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更好的进行情感体验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教学设计五彩缤纷,但若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呈现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万物现象,动听的音乐世界,感人的故事情节……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音效,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文章有深切的感受,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上《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我首先在背景音乐《长亭送别》中让学生欣赏几幅关于北方秋天的图片,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引用学过的诗句来说,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我所教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南方,对于北方的秋天没有感受过,所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就很直观的呈现出来了,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灵动富有魅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很被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以背记为主,教学形式死板,同学们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交流多了,课堂就变得更加生动有魅力了。
例如: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用多媒体观看影片,初步对本故事有所了解,对人物有直观的印象,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很快的明确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重难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而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正是学生最难把握的,也是很多老师很头痛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我在上《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了苇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苇草和人有何相似之处,此比喻为何是著名比喻,然后我用多媒体呈现出我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课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在逐一解决问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的确,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语文成绩
高中生最重要的是为高考而努力,语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每一位师生都应当关注的,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学生除了从课本上,试卷中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写作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老师在评讲试卷时,也可用多媒体呈现出学生的答案和所得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和参考答案的区别,总结失分的原因,这样可能对学生在以后的答题有所帮助,也会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总之,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减少粉尘污染,保护学习环境的清洁,有助于学生在清新环境下的学习。教学环境的改善,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很快很好的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海花.《成才视野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成才之路》.2014年19期
[2]王康.汪万锦.《如何优化高中语文多媒体课堂》.《文学教育(下)》.2012年12期
篇7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老化
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是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较大的限制。纵观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考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但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考试,然而许多学校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作为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甚至对应试教育结果的重视已经超过了语文教学之本真目的,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教学方法陈旧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真正的课堂学习时间却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全部包含进去,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些老师使用的是较为陈旧的教案,由于该类教案使用的时间较长,并没有与现代学生的情况相结合,也达不到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则是老师教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安排讨论或者研究的活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提问和回答,课后作业多数是背诵,学生没有自由发挥及独立思考的空间,无法培养创新精神。
3.考核体系不合理
高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是采取组织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评价内容基本上均为课本中的知识,而并没有全面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仅仅以单纯的成绩数据来肯定或者否定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该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无法真实、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各项实力;其次并不公平,每个学生的特点有较大的区别,有个学生应试能力较强,其成绩数据好并不代表其综合实力强,部分学生则是思维能力较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较强;且该方式学生较为被动,完全标准化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强化教学的方法
1.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完善的性格及健全的人格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导地位,逐步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导,使得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老师的身份从一个讲解者、授课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使之能够规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效的改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学习新型的教学理念,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质疑精神。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与之相关的话题,包括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太子丹想派秦舞阳先去秦国的心理、樊於期自杀的行为逻辑等,并留下疑问给学生,如荆轲等的客是谁?荆轲听到太子丹说先派秦舞阳去秦国时为什么发怒?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学会思考。学生发言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效益评价时,应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收获、学习感悟等作为评定的主要指标,而不仅仅是看成绩的数据。
2.设立课堂情景
情景设置是现代教学较为常用的方式,即结合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课堂中有限的环境或者相关道具,使得课堂成为一个特定的场景,学生身临其境的处在该环境中,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更加浓厚,理解更加透彻。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秦王宫殿,安排学生出演其中的蔺相如、秦王、赵惠文王等各种人物,将该故事分为几个小场景进行编排,在该过程中学生对于故事的背景、历史事实等了解得更加透彻,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熟悉,对于文章中的字词、深意情趣更加浓厚。在该过程中学生还能直接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使得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及语文的魅力。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展示直观和过程生动等优越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在日渐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出现。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多媒体教学中,“人”、“机”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那么,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就是错误和有害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要突出教师“教”的主导地位,而不能简单以“机”去代替。
1.随机应变。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就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好比传统教学不能一一写在教案上一样,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一一预设在幻灯片上。处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靠的是教师的随机应变。而随机应变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不容易把握。
2.关注学生情感。
教师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的。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宜有针对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的辅助功能被过分利用,凡公开课、观摩课必言多媒体,否则便跟不上形势,便没有“档次”,便与奖项无缘。于是许多老师盲目追求课件的复杂性和可观性,没有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出现了不少误区,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认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师不应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我们应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再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应用它来辅助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这是一般语文教师用语言很难做到的。
2.多媒体的运用应有的放矢。
传统教学要求以本(课本)为本,以人(学生)为本。同样,课件制作也必须以本为本,以人为本。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课件制作者,不仅在制作课件之前要吃透教材,而且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如果离开了教材,脱离了学生实际,制作出来的课件,声音再动听,图像再吸引人,演示过程再生动,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会给教学锦上添花。如果对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的课件,学生只是被画面所吸引,课堂气氛活跃非凡,台上台下热热闹闹,究竟思考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说不清楚,那么这样的教学有何意义呢?如此多媒体教学,偶尔为之,从新鲜感上看,学生会接受,但长此以往,学生肯定不答应。
三、图像与语言文字、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1.图像的运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选取许多图像制作课件,但是往往忽略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图像,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时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及由此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这个图像因人而异。老师用现成的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以自己或学生的想象取代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第一,对学生比较陌生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第二,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指导学生用图画表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再用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他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事物,而是借助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像唤醒语言文学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所以展示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这样看来,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用几十分钟看《红楼梦》片断来导入或分析人物形象,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2.正确处理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关系。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备好课 生成性 民主平等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边城》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教师对《红楼梦》不熟悉,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时学生会问:林黛玉总是哭哭啼啼,贾宝玉为什么还要喜欢她?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2.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教师在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讲到“瘦”体现了词人之情,尤用黄花比的好。有同学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样,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教师就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用豆芽和黄花的区别,在讨论中学生总结出几点:(1)黄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头上说一说;(2)黄花与词意相合,词人在前面就写到了东篱把酒黄昏后,这里自然想到黄花;(3)黄花在古诗中就作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说是瘦,写不出愁来,黄花既能写出瘦又能写出愁,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又把《故乡》中鲁迅把杨二嫂比成圆规,《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同样是经典的比喻,如果换成黄花就让人感到不协调了,所以用什么来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关,圆规芦柴棒重在写形,而黄花重在写神,写情写愁。词语原本不分雅俗,用的恰当就一样传神,经过讨论使学生收获不少。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
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有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对人物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的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3.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在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又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例如在讲《藤王阁序》时,让学生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与秋水一色”时,有一个学生就说:“鹜”是野鸭,作者为什么不能把“丑小鸭”换成是“白天鹅”呢?如果老师大发雷霆,说学生是无理取闹,那只能让课堂变的沉默,教师可以顺势把它设置成为一个讨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取’“鹜”这个形象呢?可以结合诗句中有关鸟的意象来思考。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同时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一味的指责,也不给学生一个理由,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上,我们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在做好以上的几个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新课程理念的气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导演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教学开启了全新的篇章――数字化教学,基于计算机存储、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方式走进课堂后,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当前各职校均加大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和广度,职校教师在初步体验到数字化教学便捷、高效的同时,自身的发展尚未完全跟上数字化的大潮。如何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并有所建树,就需要我们职校老师在数字化教学中学会体验不同的角色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一名演员,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表演”,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职校教师则需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指导学习、疏导难点,在情感上引导学生。
一、方法的指导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演”,职校教师要善于将学习方法的指导融入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悟作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进行分析,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我们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时,应分层次组织数字资源来指导学生掌握小说阅读与欣赏的方法。在整体感悟阶段,可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遇到生字、生词、冷僻词语可以复制搜索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泛读之后采用听课文朗读录音方式加深整体感悟。在分析理解人物细节的阶段,采用“水墨画”、“87版电视剧”、“新版红楼梦”、戏剧、电影等不同形式的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指导学生学会赏析小说。在理解作品的价值观阶段,采用课堂BBS的方式,让学生匿名或实名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归纳、逐类点评,对于优秀的观点及时置顶,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价值判断异类和审美取向怪僻的观点可以即时私信,进行纠正。“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由于光线、视角、环境等因素,学生对绘画方法的要点难以吃透,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方法指导。如针对“静物”教学内容,课前搜集整理关于“静物”的国内与国外、大师与草根、教师与学生不同绘画风格、不同方法的视频内容,突出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制作成微型课程视频,上传至网站,方便学生下载。这样,既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预习,提前预知绘图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练习作品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采用数字投影仪实时投影,及时点评,纠正错误,指导方法。还可以用手机、PAD等手持终端拍摄学生完成作品的视频和图片,采用网盘技术,将内容自动上传保存于电脑,直接投影观看,更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将学生完成的作品扫描成电子图片,上传至专门网站或者学校网站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留言点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学会鉴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数字化方式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二、难点的疏导
职业学校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难度系数较大,抽象问题颇多,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费劲不讨好。在数字化教学中,一位优秀的“导演”是善于破解难题的,要及时借助数字化手段疏导教学难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学”课程中,教学“电流的形成”这一抽象的知识点的时候,传统教学只能靠理论分析,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如果借助flas的形式,就能形象生动地将水流与电流做比较。动画演示在水管内形成水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水和高度差,类比出要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电荷和电压,进而得出“电流的形成条件为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结论。再如,机电专业课程“PLC控制技术”实训中,基本编程指令部分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因此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十分需要。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将这部分内容重新糅合编排,形成“塔吊司机”“电子抢答”“舞台灯光”“红绿灯”四个熟悉的应用模块,将看得见的现象与看不见的控制原理及过程通过flas结合起来,改变了普通课件的理论分析枯燥和实际电路只看到表象的缺陷,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点是通过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抓住这一特征,不妨将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设计成游戏模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多,涵盖了历史常识、年节民俗、自然景观、宗教知识、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旅游文学、烹饪、工艺书画等各方面内容。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可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类似于“大富翁”的闯关游戏,每一个关卡为一个地区的导游相关知识,只有答出相关的问题才能闯关成功,积累一定的积分后才可以进入下一关。随着学生游戏虚拟等级――勋章的级别提高,掌握的导游知识也逐步累积起来。
同样是旅游专业,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采用数字化技术来模拟带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在多媒体教室布置相连的多块投影屏幕,将处理后的360度全景照片用多台投影机投射在环形屏幕,营造出景点的现场环境,学生担任导游角色,向游客全面介绍该景点知识,随着场景的切换,学生导游带着大家不出家门领略异地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一平台可同时担任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平台。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大量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软件的投入仅仅搭建了一个舞台,如果没有职校老师作为导演来设计一幕幕精彩大戏,设备将会变成废铜烂铁。要成为数字化教学的优秀导演,除了学好信息化技术,学好教学方案设计,学好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外,还要不断积累,构建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不断完善,构建成熟的数字化教案库,方能适应数字化校园环境,逐步成为数字化教学的高手甚至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