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5 00:0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游戏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本文围绕着安全教育这一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应当怎样在幼儿体育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以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体育;游戏;安全教育
幼儿在成长时期,每天都在游戏和运动。但是幼儿本身的协调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磕碰、摔伤等意外事故。同时随着我国幼儿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幼儿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教育,从幼儿出发创设丰富、有趣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增强幼儿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一、树立幼儿安全意识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久而久之,幼儿就慢慢失去自我保护意识。因而在幼儿体育游戏中,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其中,从而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在开展体育游戏前,明确游戏要求。如在跑或跳的时候应当注意些什么。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一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最后,教师应当适当地提醒,让幼儿记住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只有不断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能真正提升安全意识。如教师可以针对游戏本身,对幼儿提出安全忠告。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以避免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幼儿在进行攀爬游戏中,其攀爬的高度超过一定的标准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快速走到幼儿身边,并保证幼儿的安全,之后要态度和蔼地告诉幼儿爬太高是比较危险的。或者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攀爬方式,如要求幼儿表演水平式攀爬。这样幼儿既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也能听从教师的建议。总之,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采用批评式的语言,并以温和的态度告诫幼儿。
二、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是体育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幼儿是参与体育游戏的主体。在创建体育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使幼儿能够在实践中懂的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意外发生。首先,教师要做的是针对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体育游戏,提醒幼儿如何进行体育游戏。如在捉尾巴游戏中,由于幼儿在跑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其它人相撞。因而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提醒幼儿尽量避免与其他幼儿相撞,可以适当尝试躲闪等动作。其次,教师可以给幼儿示范如何进行安全游戏。例如在“狐狸捉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告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果狐狸来攻击小鸡,则鸡妈妈要大胆的迎上去,挡住狐狸,不要让狐狸抓到小鸡。在交代清楚规则时,还要告诉幼儿在鸡妈妈应击狐狸的过程中可能会摔伤。并且鸡宝宝也容易撞伤。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能保证幼儿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游戏中,从而促成幼儿养成安全防护的习惯。总之,为了真正保护幼儿的健康,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不断锻炼幼儿,并通过示范、讲述等方法使幼儿真正明白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从而达到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儿正确使用体育器械
体育器械能够提升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丰富体育游戏教学。同时,幼儿通过使用体育器械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灵活性、协调性。如常见的跷跷板、铁圈等器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育器械容易给幼儿造成身体损伤。因而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体育器械,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告诉幼儿体育器械带来的危险。如在跳绳的过程中,如果不下心抽到身上或者是脸上,会造成红肿、出血的状况。为了真正让幼儿感受到跳绳的危险,可以用一张纸来模仿跳绳的危险。这样绳子打在纸上,纸就会破裂,这样幼儿就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尽量避免跳绳的危险。其次,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前,要详细检查体育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千秋、蹦蹦床等体育器械,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大的安全事故。最后,教师要不断在体育游戏中,创新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如教师在开展“巧过小溪”游戏时,由于木板的硬度,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磕碰木板,发生安全事故,因而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其它材质板来代替木板。如使用泡沫板,这样即便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小心偏离轨道或是摔倒都不会造成身体损伤。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正确看待体育器械,并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是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增强幼儿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教师应当从树立幼儿安全意识、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体育器械三个方面来提升体育游戏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燕青 单位:盱眙县盱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星汝.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家教世界,2013,02:275-276.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旅游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呈井喷之势,满足各种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连续几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旅游安全已经并将继续长期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大学生群体无疑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旅游消费群体的巨大增量,体验式教育的潮流也要求更多关注旅游修行的学习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也是一种教育,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对海南省8所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大学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有8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上处于时刻准备出游的状态。而对于旅游中可能的安全事故,受调查学生反映各异,即在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尽管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会迅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可能也会给大学生外出旅游计划造成短期影响。但比较诡异的是,大学生们并不认为这种心理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旅游从业单位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旅游安全教育问题,以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确实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反思。
一、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大学生旅游期间安全事故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因为大学生群体作为受害者,加之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和即时,事故发生会迅速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但不断的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在发生事故原因、事故损害结果方面大体相近,说明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首先,大学生具有自身群体性特征。大学生一般长时间远离家人生活学习,具有相对自由的独立活动空间,这为其假期中甚至在校学习期间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其次,大学生精力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和探险无疑是网络空间之外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活动领域,除了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以及著名的城市景观点,一些因奇、险、怪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也是大学生热衷的探险地。比如无人登临的小岛、假日海滩的远海深处、灌木丛生的深山密林,等等。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来看,事故发生要么是大学生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拥挤踩踏而至重大人员伤亡,要么是大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不向游人开放的危险海域、深山林区等。再次,据对海南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崇尚的是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前往往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设施准备,不能有意识地评估可能出现的危险,极可能在救生防护能力和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以身涉险。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其在校外的旅游安全与在校期间的安全对于高校可能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校园安全与旅游安全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尽管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很多,但一般认为安全教育欠缺或内容与方式失当是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状态与突出问题
1.高校在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上,高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式。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关注重点还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教育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比如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高校一般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节假日之前因为社会氛围让安全问题变得更为敏感,所以高校也会进行即时性的宣传教育。从安全教育内容看,重点是侧重于校园及周边安全、侧重于安全意识,方式上重点是警示和提醒。从实际收效来看,有例行公事之嫌,这样的安全教育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而远离家庭,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选择和实施方式的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据对海南部分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外出旅行之际,自己根本就想不到或者说基本上会忽略安全问题,或者虽然知道应注意出行的安全,但并不知道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伤害。从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角度看,很难将大学生外出旅游期间遭受的伤害直接归责于高校,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部分高校安全教育提的多,但真正投入安全教育的人、财、物十分有限,高水平的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几乎很少进行适合旅游安全教育的设施设备投入。
2.旅游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不足问题
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社会原因诸如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荡、旅游犯罪等,其影响的是整个旅游环境和过程。这在特定目的地的出境游中需要高度关注,但目前针对出境游的安全教育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限于大学生群体。自然原因就是指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客源地、交通和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生活,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发生危难情况自救能力明显不足。管理原因就是指旅游安全产品的提供者、旅游行业从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比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大多与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旅游业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显然,大学生群体接受的安全教育根本无法面对上述旅游行业安全方面存在的复杂情况,其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上几乎空白。有些高校甚至出现将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警示教育,入学前提醒,假期来临之际的旅游安全温馨提示,安全事故发生后警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系统有效的解决最基本旅游安全问题的安全教育,这种非专业的、大学生眼中例行公事式的旅游安全教育,明显流于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对策建议
按照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管理上的失误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认识与控制不足,或者说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控制不足。系统安全理论也要求整体环境安全而非部分环节安全,旅游安全管理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旅游法》首次在立法层面确定了最重要的旅游安全责任主体———各级政府。但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现实是,旅游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亟待纳入高校安全教育日程。
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观念。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校园社会化不可避免,高校关门办学几不可能,从大学生持续全面发展考虑,旅游安全教育与传统安全教育(重点是心理健康、网络安全、防火、防盗等校园内安全教育)一样重要。当然,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安全意识,特别是规划旅游行程时,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克服从众心理,充分了解行程情况,并做好安全评估,防患于未然。
2.旅游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
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而言的。传统的安全知识讲座、板报、宣传横幅等安全教育方式,在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旅游安全涉及时空范围更广,参与因素更为复杂多样,对安全体系构建的要求更高。大学生旅游具有兼具“游”与“学”的属性,是某种意义上的体验式学习。所以,最有效的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该贯穿着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文化熏陶,在具体方式上应突出体验与经验积累,体现多方互动参与,重视情境设计。简单地说,将安全教育等同于纪律或者思想道德教育显然效果欠佳,而用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训练活动来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应是最直接有效的,比如消防自救逃生演练,溺水体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等。
3.探索旅游安全教育课程化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大学生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无疑将终身受益,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故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应成为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人们旅游消费需求井喷的背景下,即使暂时不能将旅游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旅游安全教育课程,也应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提供远程的或者尽可能仿真的旅游安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2).
[2]赖咏梅.浅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建设[J].新西部,2011,(21).
[3]刘长春.大学生旅途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8).
[4]葛敬炳.高校学生旅游安全管理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5]赵士德,郭小莉.浅析我国旅游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
[6]张丹宇.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2,(08).
篇3
管理者的意识水平和观念是一个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重要性高低的关键因素。如果幼儿园管理者的意识中没有安全教育意识,何谈安全教育的开展?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很多都不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而是从小学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思维意识仅停留于小学的管理思维模式。表现在,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大多数都知道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安排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却没有将安全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安排与部署,更没有具体地、可行地、明确地提出要求。如果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上都没有系统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思维,那么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就很难重视安全教育活动的展开和落实了。
二、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资源不足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进行,必不可少的是安全教育的课程资源。但是在广大的基层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原因:(1)国家层面缺乏农村幼儿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的顶层设计,安全教育的读本、教材非常少;(2)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教师没有时间集体研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与适合当地实际的安全教育资源;(3)整个社会能提供的安全教育教学器具、视频音像资料匮乏。这样,导致教学形式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形式。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劳动强度过大
农村幼儿园有政府投入不足、编制不足、班级人数严重超规、师资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如,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大班35人,中班30人,小班25人,每班配置“两教一保”的基本标准配置,但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没能得到完善。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以上,没有保育员,很多班只有一个教师。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量严重超标,劳动强度过大,导致身心疲惫,心理与身体能力超负荷运转。因而,出现很多教师工作精力不足、睡眠不足、心思不齐,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幼儿园工作,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四、农村幼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 课程教学 优化
【基金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6-0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民众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更事关国家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国内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严峻的问题,国内很多大学都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我校于2004年就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属于全国较早设立此专业的高校之一。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及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我校食品安全学课程经过校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控制。
《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食品安全方向的就业、深造以及科研目标的实现,故而如何实施《食品安全学》课程的高效施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进行了教学体系的一系列优化。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和构建
现阶段绝大多数院校食品类专业均开设了《食品安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控制》等课程,因此,为避免内容的重复与冗杂,我校已将《食品安全学》的内容从包含《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控制》等内容逐步进行浓缩,从而保障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我校《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的内容的主要集中于食品中存在的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一)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是指微生物、病毒、寄生虫、昆虫等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
1.致病性细菌
细菌性危害是指细菌及其毒素产生的生物性危害,不仅能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食物中毒。致病性细菌也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来说,每一类食品具有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和某些有关的致病菌,因此不同类别的生产者应该充分了解这类产品所特有的微生物和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志贺氏菌等。共患病包括猪链球菌、炭疽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
2.病毒
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可导致食品的直接性污染,而污水则常导致食品的间接性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病毒有包括禽流感病毒、疯牛病、肝炎病毒等。对于病毒性危害,应该搞好个人卫生,保持食品工厂工作区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杜绝污染源。
3.寄生虫
寄生虫在食品中或食品表面不能生长和繁殖,其繁殖时需要特定的宿主或一类宿主。因食品引起的寄生虫病一般是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畜禽、水产等动物引起。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囊虫、旋毛虫等,人类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或食品加热不彻底造成。
(二)化学危害
1.农药残留
农药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当农药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时,将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食品中主要的农药残留分为:(1)杀虫剂: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等。(2)杀真菌剂:无机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苯并咪唑、二羰基氨、三唑、苯胺嘧啶等。(3)除草剂:苯氧羧酸、二吡啶化合物、二硝基苯胺、脲、三嗪、磺脲、氨甲酸衍生物等。
2.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残存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及其代谢物。食物中常见的兽用药残留有抗微生物药物和抗生素、合成代谢类药物、驱虫剂、抗球菌剂、镇静剂和兴奋剂、非激素类生长促进剂等。
3.重金属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常重要,属于化学危害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食品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有 铅、汞、镉、铬、砷、氟等。随食物进入人体的金属在体内的存在形式除了以原有形式为主外,还可以转变为高毒性的化合物形式,随着金属在体内的蓄积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
(三)物理危害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意外事故中放射性核素的渗漏,均可通过食物链各环节污染食物,特别是鱼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其危害性愈受重视。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为131碘、90锶、40钾、137铯、226镭、60钴等。如131碘是核爆炸中早起最突出的裂变产物,可通过牧草进入牛体造成牛奶污染,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富集于甲状腺,造成甲状腺损伤或诱发癌症;而90锶大量存在于核爆炸污染区的牛奶、羊奶中,进入人体大部分沉积于骨骼中。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结合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实施案例教学
由于食品安全学内容抽象难懂以及其教材的限制,我们积极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 “疯牛病”、“二f英”,国内的 “三鹿事件”、“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案例,通过将这些具体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寓理论于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的新型模式,教学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给定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积极协作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与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制作幻灯片,并由各小组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述,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最后由任课老师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这种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 “教师 ”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不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和构建,使得传统教学中的内容不再繁杂而重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岗位所需素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及优化过的崭新教学模式使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抽象的内容也被案例教学的趣味所改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存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授课激情,显著提高了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协作、勤学苦练及组织协调的能力。在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精神、上岗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通过毕业学生信息反馈也得知他们通过对食品安全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有效的帮助了他们的工作。
四、小结
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人体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学的教学质量,还需今后为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大众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做出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颖,徐炳政,姚笛,钱丽丽,张丽媛.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2]丛健.食品安全学理化实验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3]钱和,张添.食品中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9,(4).
[4]杨继远,袁仲.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 (7).
[5]朱建华,钟瑞敏.《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 2010,22,(6).
作者简介:
篇5
论文关键词 小学 体育游戏 价值取向 游戏创编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探讨如何创编体育游戏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更深层的认识,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其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运用价值。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 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 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体育游戏; 中职; 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8-002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在编排时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锻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由此可见,体育游戏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以锻炼学生身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针对性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便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及积极性
体育游戏便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及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往往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与单调且枯燥无味的体育训练相比,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便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便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设计,也以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为基本出发点,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与反复的、机械的身体练习相比,不会让学生感觉那么累,因此,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
(三)便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游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游戏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不能依照学生自身的喜好来随意安排,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便于学生的基本道德建设。同时,体育游戏基本都是大家集体参与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合作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另外,体育游戏的设计不同于普通的活动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便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体育游戏
中职院校的体育课堂引入体育游戏,不仅仅是让学生们玩游戏这么简单,它是具有一定目的的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游戏的设计应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引起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
(二)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计划工作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加入体育游戏时,一定要选择好游戏的组织形式,并在课堂上加强管理,保证体育游戏能够按计划组织进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后也要进行反思,看体育游戏在组织形式方面是否还存在漏洞,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体育游戏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体育游戏的参与主体是学生,体育游戏的实行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课堂目标、年龄及心理状态、知识运用能力,设计出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从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段可以看出,他们的求胜欲望比较强,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竞争性,才能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激起他们的活动热情,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体育游戏知识是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体育游戏的结束不代表体育教学的完成,教师应当做好游戏后的评价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保证教师对于学生表现评价的公平性,对表现出色的同学加以表扬,对落后的同学予以鼓励,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一提到体育课,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排斥,觉得课堂无非是机械、无聊的集合、整队、跑步、自由运动等活动,学生不喜欢,对于教师而言,更无配合可言。虽然中职教学改革已经展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观念。中职体育教育仍然秉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只在乎学生对于课堂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这种观念不仅不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二是教学模式。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只重视体育技能的学习,不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适用于每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是教学内容。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活动乏味、死板,即使是体育教材,内容也缺乏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课堂兴趣低下、参与意识薄弱、课堂教学效果差。由此可见,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98-01
初中生是介于小学生的稚气和高中生的成熟之间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具有个性鲜明,逆反期比较明显的特色。根据初中生的性质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来达到让初中学生学到体育知识,加强体育运动能力,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并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们在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誉上增加责任心。
一、传统体育
我国的体育发展起步较晚,在体育教育上保守、呆板,学生印象中的体育课是除了考试项目要好好练习外,其他时间体育课就是休息自由活动课。
一般授课的情况是:教师先指导学生做热身运动,然后安排一个集中训练,基本一堂课时就用了一半,然后就是自由活动。所以教师没有压力,学生没有动力。这就是传统体育课的常见现状。
二、传统体育贯入体育游戏
在新教改中,体育作为身体素质提高的主要课目,我们的体育教育者也投入到以新方式来面对新的授课内容和模式。
体育教育者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正确把握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既达到强身的目的,也得到精神上的娱乐。体育游戏按目的分为几种类型:有纯娱乐性的,有侧重于锻炼掌握一种运动技能的,有重在发展体力和脑力的,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主题明确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自发地喜欢这门课程,从而达到教学者的教学目的。增强体育游戏中的参与性,互动性,让同学们得到了健康的身体,增加了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出坚忍不拔、不轻易认输的一种学习精神。如果学生能与教师愉快地互动,那么我们体育教学者在体育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要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个教学手段,为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三、初中体育游戏在课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游戏中要注意很多问题,避免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1)首先要注意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由于年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游戏,以安全为前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由于年龄的不同,体力承受度不同,那么制定的游戏就应不尽相同,比如低年级要尽量避免激烈的游戏。除了年龄上的差异,还应该考虑到性别上的差异,有时候要考虑到男女生分开游戏。再次在安排上,教学者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体育游戏的项目。
(2)参考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方式,来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避免单一的体育游戏,根据教案的要求,有些考试项目就必须在反复的运作训练中提高,达到要求。但这样活泼好动而耐心不足的初中生很容易感觉无聊和反感。这就要求体育教育者的安排,要既能满足学生的锻炼目的,又能满足爱玩天性。
(3)不能盲目开展各种体育游戏,那样虽然提高了同学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但是由于仅安排同学喜欢的体育游戏,而没有考虑教学要求,就本末倒置了。虽然教学者得到了同学的喜欢和追捧,但是教学者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并且学生因为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满足心情,其激动情绪有可能会带到其他课堂上,而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以要注意体育游戏时间上的安排。
(4)由于体育游戏大部分是以快速运动为主,难免会发生碰撞和摩擦,教学者在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场地、人员等多种要素,确定安全性,避免发生人员事故。
(5)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心态,培养自信心是一件好事,但也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学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同学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如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教学者要及时公平、合理地给予处理,避免事态升级恶化。
四、结语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者的初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体质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注入新式教学方式――体育游戏,它能比生硬死板的传统教学更易于让活泼好动、耐心不足的初中学生接受和喜爱。体育游戏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团队凝聚力的目的,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只有明确而深入地理解游戏化教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更细致地做好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民间游戏 游戏儿歌 简单材料
一、利用简单材料自制民间游戏器材
在以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上课,是整节课的主角,而孩子则被动地跟着老师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民间体育游戏是积累生活经验创编而成的,游戏中所包含的儿歌简单易记、朗朗上口,不但能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还能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坚持性。
要真正的在我们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和家长是关键。我们首先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理论的学习,让教师们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并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师们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以及查阅资料等,共同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民间游戏出来。
我们发动教师、家长以及孩子共同收集废旧器材,对其进行设计改装。先后收集了许多废旧的铁环,经过油漆,成了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设计制作了可自由调节高度的高跷、长短不一的竹竿等。这些自制的材料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二、利用民间游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我们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亲子运动会等不同的形式组织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的游戏规则,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则根据学校场地划分出若干不同的区域,如游戏区、竹竿区、铁环区、跳房子区……每周各班可轮流进入。在活动中,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内容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亲子运动会为孩子和家长们创设了共同游戏的机会。在亲子活动中,家长都熟悉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所以,游戏勾起了家长对自己美好童年的回忆。民间体育游戏,使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自然,关系更为密切。它真真实实地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架起了心灵交流的桥梁,使孩子的情感得以更健康的发展。
三、针对幼儿特点设计民间游戏情境
幼儿园在具体运用民间体育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很多民间体育游戏常使孩子乐此不疲,但也有些游戏则不然,但只要教师把握好孩子的游戏特点,对游戏的玩法随机的调整改编,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玩梯子”“玩轮胎”游戏,一开始只是想到单一的让幼儿爬梯子和跳轮胎,一直是保持身体某一姿势的行为动作反复进行,时间久了,孩子便会失去兴趣。经过后来的调整,两个游戏都变成一物多玩的游戏,而且是以孩子为主体,教师准备好材料后让幼儿去想象、实践,自己去探索发现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玩法,于是,走、跑、跳,爬、滚等各种基本动作有机地融于游戏之中,不仅激发了游戏的兴趣,更让孩子充分地活动了身体。
在多次试验后,我们发现有很多游戏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孩子会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在游戏中更有坚持性。
如“推小车”游戏。一开始我们让孩子在场地上玩,孩子们在玩一会儿之后,有些体力差的幼儿因吃力和对游戏失去兴趣而放弃了。而这个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帮小刺猬运粮食”的情节,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设计了障碍物的场景,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克服困难的欲望,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的,再也没有谁说。老师我推不动了”“老师这个游戏不好玩”之类的话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之后,我们发现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活动课程中,既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又进一步萌发了孩子对运动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提高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孩子的竞争意识、合作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还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更新了我们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在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的收集、筛选、设计教案并拓展、整合的过程中,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的形式、途径、方法的策略研究中,我们对民间体育游戏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在与专家、同伴的互动中,研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使家园合作更为密切。通过收集材料、制作玩具及亲子游戏,家长们都很好地融入到其中,拉进了幼儿园和家长的距离。
篇9
【关键词】 加替沙星;泌尿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给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两者同属喹诺酮类,加替沙星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活性,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但是随着近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就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2.3±10.2)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3.2±9.3)岁。均于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用药51d前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疗。排除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肾系统损害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及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例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给予加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次/d,每次400ml;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加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5~7d[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痊愈:细菌病菌全部清除,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尿常规恢复正常。显效: 细菌基本清除,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有显著改善,血、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以上情况均略有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无效:以上情况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恶化。
1.4 数据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总有效率按(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计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比较 实验组细菌总清除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出现1例恶心,1例轻度腹泻;对照组发生1例轻度恶心,1例轻度头晕,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成熟,社会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多,也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费用。因此,正确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成了相关部门的一大难题。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最常见且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约占71%,革兰氏阳性菌约占29%。临床上常用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加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常见的泌尿系统致病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药理作用机制与其他大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可选择性抑制细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包括梭状芽胞杆菌和拟杆菌)均有明显的抵抗防御作用[4]。其特点是选择性高,静脉给药后起效快,血浓度高,血清蛋白结合率低,在体内分布广泛。此外,加替沙星结构中8位甲氧基的引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及光毒性减弱,还可产生明显的抗菌后效应[5]。
本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细菌清除率为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细菌清除率为80%),提示加替沙星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偶有轻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等,但均不影响治疗,患者均能耐受。因此,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更加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强.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76例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3):56.
[2] 冯文媛,冯兵.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2009,18(11):62-63.
[3] 李绍成.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A):18-19.
篇1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所崇尚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快乐体育”,而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见快乐的是游戏。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游戏的作用,成为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是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来论述游戏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游戏的具体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游戏设计
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教学两大环节,而游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起着关键的点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即便是走、跑、跳跃、投掷、体操、球类等教材,也往往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游戏教材的作用,是其他教材难以代替的。又因为游戏思想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且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因而可以说游戏是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内容。
一、在小学阶段,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如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执行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有利于使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又如“救护伤员”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和行为美德。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掌握各种体育基本技术。
小学阶段进行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最基本的运动技术和知识来训练学生,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培养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达到既增强体质,又培养了学生素质的目的。另外,游戏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走、跑、跳、投、攀登等基本技术能力。
3.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
4.不同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课的不同部分可起到不同的作用
在准备活动中,可穿插些游戏的内容,如“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游戏,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初步地导入;在课的基本部分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如运用一些“圆圈接力跑”、“打鸭子”等游戏进行教学;而若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整理活动中,则有助于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积极性的休息;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还可采用舞蹈动作形式的教学和以放松为主的比赛性游戏,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和在体力上得到恢复。
二、体育教学中设计游戏的原则
在游戏教材中应该注意前后游戏之间的系统联系,前一个游戏应是后一个游戏教材的基础,后一个游戏教材又是前一个的发展的提高,游戏教学只有遵循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体育游戏又以它的娱乐性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尤其是把那些最重要,需要经常反复练习,而又比较单调的基本技术动作,枯燥的速度练习等,创编成游戏,借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使其乐而不厌。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体育课程标准,在编写教案时,要围绕完成主教材而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和创设游戏情境,既要考虑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又要考虑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和谐统一。
总体来说,设计游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趣味性是游戏设计的关键。诚然科学性是游戏设计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单纯追求趣味性,游戏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但是兴趣却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运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游戏的趣味性将影响到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整体质量。不仅如此学生还可能把对游戏的兴趣,迁移到对整个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中去。
2.游戏还要特别考虑年龄特征。设计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一般应赋予游戏一定的故事情节。此类游戏不是通过台词来陈述事物的发展,而是通过对身体基本动作的反复操练和图形及队形的变换组合来完成的。例如:单调、枯燥的短距离跑练习,学生一遍遍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便会感觉到乏味而无趣,如果在这短距离跑教学中设计出几项有趣的躲闪、追逐和障碍跑的游戏性练习,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体育能力;设计高年级的体育游戏,则要考虑到他们已进入青春发育阶段,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都在加速生长,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与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等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进行的体育游戏应建立在游戏者彼此间相互依赖和紧密配合的基础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运动游戏,一般不必具有戏剧性情节和层次的变化,而应以竞赛性游戏为主,它正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喜爱勇敢行为和攻守性动作的心理特点,因此,选择安排一些具有激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内容的游戏,对吸引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