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11: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定跳远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立定跳远教案

篇1

课题:立定跳远 授课班级:7(11)班 教师:

教材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立定跳远的作用和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会立定跳远的技术和动作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起跳积极用力蹬伸,小腿前伸

难点:落地前的收腹举腿及落地缓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时间

一、 教学常规

整队、检查服装、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安排见习生。

二、 热身趣味跑

三、徒手操

一、执行教学常规,进行口令指挥。

要求:态度亲切,口令准确,精神抖擞。

二、由教师带领全班成二列纵队在操场进行环田径场进行绕圈跑,达到初步热身效果。

三、教师示范并喊口令,带领学生一起做徒手操练习(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前屈、弓步压腿、侧压腿、手腕脚踝关节)。

1.单臂后振 2.体转运动

3.腹背运动 4.弓步压腿

5.高抬腿 6.小步跑

1、认真执行教师安排,队列队形站立如下:

2、积极完成课堂常规内容,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中来。

要求:精神抖擞,态度端正

3、学生注意力集中,根据老师示范和口令认真做好每一节运动,以达到热身效果。

13分

一、

起跳—腾空—收腹举退—落地缓冲

(正面)

(背面)收腹举退

二、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起跳腾空时两脚快速用力蹬地,两臂向前上方摆动并充分展体。落地前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同时两臂用力向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予以可定和表扬。

四、教师示范并讲解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五、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纠错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常见问题集体讲解

一、(1)认真按照教师要

求开动脑筋,积极摸索

探究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并参与组内交流讨论。

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整合本组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并选派一致两名代表参与全班的交流。

(2)认真体会老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并自我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3)针对大家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自己的技术动作并认真改正

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争取领会技术动作要领,参与经验交流,并注意班级内的纪律。

18分

22分

结束部分

1.放松

调整呼吸

放松上下肢

二、拓展跳远文化知识

一、 带领学生调整、放松

要求:教师示范并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二、介绍提升立定跳远成绩的有关知识。

三、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评价(以鼓励为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调整放松练习。

二、了解、记忆对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有关的拓展知识。

三、听取教师的评价,认真客观地对自我再次进行评价。

四、合理回收课堂用教材

篇2

 

先说本节课的亮点:

1、课前预设充分;从教案的准备上我们可以看出邹老师在课前作了很多细致与认真的准备工作,从 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教学流程的安排到课堂生成的预设,都非常的详细明确。

 

2、教学流程清晰有序;在教学流程上邹老师将整堂课分为“情境导入――学习技术――放松身心”三 个层层递进的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带领我们走进他的课堂。并且在导入部分利用模仿操都出了 本节的内容,渲染了课堂氛围,让人觉得简洁而不拖沓。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游戏比赛法、 讲解示范法等教法,更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了师生合作学习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促进师生间 互动的理念相当的贴切。

 

3、利用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做的模仿操; 在基本部分,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突破了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巩固练习中,王老师利用游戏(剪子、石 头、布)和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血兴趣和参与热情。

4、组织合理有效,提高了练习密度。在基本部分,邹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指导示范, 动作技术清晰准确,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邹老师还将动作分解为预摆、起跳、落地三部 分,通过教师的口令进行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关心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在练习过程中,王老师对动作准确到位的学生能给予及时的表扬 和鼓励。

 

对于这节课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1、开始的准备部分,把那种站着做的动物模仿操变为边跑边模仿动物的操,会给枯燥无味的田径 运动项目增添几分轻松愉快的气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2、在课的始终要强调安全。特别是在练习“怎样跳得更远时,近距离不适合两人面对面的跳跃练习, 组织队型应该前后左右距离再拉大些,这样可以避免迎面跳远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练习密度不够。邹老师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远比赛时,只是找出了每组的四个同学 参加比赛,大部分同学都在站着看。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细节研究;有效路径

一、备课重在“细化”

“从小处着手”是把前面的这些细化成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做法,并把它们在教案中反映出来。我常用的方法是肢解教材的结构,综合运用。如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立定跳远教学,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很快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造成教学环节脱节,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构成立定跳远成绩的三个远度进行分解练习,如身体重心的投影远度,在立定跳远中(尤其是女生),几乎都没有一个适度的前倒体的动作,这就可以引进体操技巧的内容来延迟前倒体的时间;又如伸腿落地的远度,很多学生都没能做出来,甚至连意识也没有,因此教学中,可以进行条件限制练习,如腾空的力量性远度,可以设置障碍性连续跳或跳过一定高度、一定远度或一定高度和远度等练习来丰富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互动

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因素,但只要课前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如在篮球传接球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会采用打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然而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往往注重抢断球、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为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运球。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激发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修正,形成不同方案和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教师根据信息整合的结果制定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学生现有水平、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多种手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由于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局限性,使得比赛经常因“走步”和“两次运球”而中断,使得活动断断续续,不能满足学生尽兴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错就错,适当降低要求和标准,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一两次“走步”和“两次运球”又算得了什么呢?学生会因为我们对“错误”的“宽大处理”,而在活动中更显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投篮的时候,双手将球直接砸向篮圈,球根本无法入筐。这时教师可以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多次“砸篮”不进之后再给予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来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在正确动作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刻苦。

体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是错综复杂的综合体,不是这样子,我们就找到真正的教育了;那样子,就是最好的教育了,而是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孩子。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4-01

随着教育资金投入的逐渐加大,我们农村学校也实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了课堂。无可厚非,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从当前情况看,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可是在体育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却是少之又少。如何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一名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备课和学习

网络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体育学科应借助于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这种独特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来认真备课。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网络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我利用网络选择性地下载一些体育教案,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教案进行分析、加工,取其优点,拿来利用。这样既节省了办公时间,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众所周知,体育课虽然以学生活动为主,但是动作技术讲解和体育基础知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有时,我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Internet下载一些教学课件,像Flash、PowerPoint等动画课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得到了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象。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前备课时,通过网络下载了“立定跳远”的Flash,然后利用电脑的储存功能,把它储存起来,预备在教学时用。而且这个Flash有完整动作演示和分解动作演示,并且这个Flash带有比较活跃激情的音乐。在教学时,学生看了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习热情,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通过讲解和示范而教学的单调方式,并一改过去学生对动作技术不感兴趣的现象。

游戏活动是体育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可是同一种游戏学生做得次数多了,也会失去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经常做一些比较新颖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除去自己创编外,还经常从网络上搜集。然后从其中挑选比较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来丰富体育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挑西瓜》、《编花篮》等游戏就是我从网络中找到的。学生玩得很高兴,教学效果很好。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走出课堂,走进网络,在网络中吸取一些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认真备好课为下一步上好课做准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赏高水平的赛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我经常利用体育内堂课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精彩的体育赛事。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有姚明参加的NBA比赛场面。这既激发了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样为了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我采取了相同的措施。学生们由兴趣向志趣发展。但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让学生观看现场直播,于是我就把这些比赛通过网络下载到电脑中,利用电脑的储存功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播放给学生。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我经常带领学生通过“土豆网”走进有张卫平老师主讲的《篮球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动作技术。

三、借助于信息技术,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每个学校都有丰富的电教资源,像光盘、录像带等。可是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电教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显而易见,多媒体技术能为我们搭建这种展示的平台。多媒体技术可把平时老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难以说清楚、学生不易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球技术时,我为学生播放了《行进间运球》的光盘,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练习运球的方法。另外,我还为学生播放了《给我学乒乓球》的光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篮球和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体育 备课 案例 分析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课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应成为赋予新含义的热点问题。

《中国教育报》曾在2004年发表了几篇关于教师是否应该写教案的讨论文章:《尝试“0教案”备课》、《备课改革不等于不写教案》和《应提倡“开放式教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传统“教案模式,固然有着可借鉴的价值,但其千第一律的格式要求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要求构成了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

一、备课案例分析

笔者曾看到以下几则案例(教案)片断:

案例1:…………

师提问:怎样才能跳得远?

学生回答:用力跳。

师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案例2:……

演示:教师示范立定跳远动作。

分析要领:两脚开立的距离一般跟每个人的肩宽差不多。预摆时两臂前后摆臂,身体适当上下起伏,在跳的一瞬间,前脚掌强烈蹬地,在充分蹬地后,身体要立即收腹,在收腹后两腿要充分往前伸,在落地的一暧间,两腿要立即缓冲。

学生先集体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再分组练习提高自己的跳远成绩

纠正错误动作:1、学生有小跳现象,注意不要有小跳。

2、学生的腿部力量不够。

案例1 分析:笔者认为违背了两个原则:一是教学过程有许多不可预测性,这个案例中既然知道学生一定能回答正确,何必再提这样的问题,二是从评价角度分析,在课堂教学活动还没有实施时,学生还没有参与活动中来,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评论,但可以考虑评价方案。

案例2 分析:存在问题有:一是教案内容较繁琐,书写、记忆、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若大量的精力化在书写上,往往会缺乏备课时对关键点的把握。二是教师对教学中的知识点已比较熟悉,没有必要化较大篇幅进行知识点的叙述,而重点应怎样练习和为什么这样练习上。二是这样的教案有一种“自圆其说”的感觉,教师在课前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提前预设,唯恐不细、不精,使得教案成了师生表演的“剧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

二、备课的功能

备课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不,备课至少具有以下功能:

1、实施教学的得天独厚导

备课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环节,而备课的表现形式――教案,是构建教学实施过程的方案或蓝图。没有充分的备课就去实施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不会理想,备课可以指引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预期可以达到什么效果,预想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与课堂教学具有互补性。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在练习的设计上,在探究式活动安排上,充分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2、评价教学的反思

备课一般有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两种形式,实际的教学活动通常是两者有机结合,对于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往往有许多预测不到或考虑不够周密的问题发生,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实施课后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更是教师积累、撰写教学案例的源泉。

3、自身提高的激励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知晓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法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这将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也将激励教师创造一个个行动的教学案例,备课可促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4、设计策略的服务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备课的功能通常会有“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的现象发生。课程标准强调“教”要服务于“学”,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挖掘学生激励点,避免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三、备课的策略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性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实施步骤、方法、策略等,制定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的过程需要学习分析,练习时间,运动密度,它是一种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备课要留下文字记录,即写成教案。

1、目标手段的因果性策略

一般备课的思路是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种备课方式往往在新教师中比较普遍,在这里,因是教学目标,果是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在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现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寓目标于过程中,因是教学方案,果是教学目标。这样做,更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教案内容的简约性策略

笔者并不赞同那种写详案的方法,教案如果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

3、教学环节的整体性策略

备课时的整体性构思,必将促使教学和整体性发殿,备课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重点地选择或把握几个关键。

4、操作性策略

教案应多体现过程、设计方法,少叙述知识内容。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突出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性。有时,备课应达到说课的层面。笔者在《花样跳绳》一节教学中,在备课时形成了以下一则教学简案。

教学过程;个人跳绳 自愿组合重组创新――分组展示

1、个人跳绳:个人跳绳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要求学生从最基本的跳法开始跳起,每一项跳20个,在固定的时间里,看谁跳的花样多。接着进入第二部分,老师让学生挑战自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跳花样,能跳三摇的不跳双跳,能跳四摇的不跳三摇,看能不能破自己的纪录。

2、自愿组合:在跳花样绳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技巧”上做各种适合的花样跳法,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创设各种“跳” 法。

3、重组创新:教师课前准备了毽子、篮球、扇子和小旱伞,教师根据刚才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重新分配,把每种花样技术好的学生重新组合,目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4、分组展示:学生最愿意把自己创编的新花样展示给大家,这样很符合学生的心理,他们愿意表现自我,所以在这个环节表现的特别认真,老师放起了优美的音乐,随着欢快的乐曲学生更加认真的跳起来,动作也比较规范,成功率也较高。此时随着老师的激励评价,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学生的激情更高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同时最佳创编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演奖也随之产生了。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课。

篇6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一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越上一个新台阶。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学生健康标准》。创建“主动参与、强身健体”的健身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新的一学年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己尽快入了角色。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三、学情分析与具体措施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年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6学时,共120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

(1)加强备课管理

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符合学校要求,并提前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

(2)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3)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况、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抓好校广播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篇7

一、精心准备体育课堂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下学到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二、有效创设体育课堂活动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运用引导、启发、提问的方式影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程度,才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创设体育课堂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模仿小兔子跳,然后再分组比赛50米兔跳。这样,在情境中体会了动作,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课堂上又不感到枯燥,提高了体育课堂效率。

三、恰当选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反复练习、教师检查动作等为主要形式,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体现。没有了积极性,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更谈不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他们不愿意每节课都一成不变,他们需要恰当、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跑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后退跑、障碍跑等多种灵活有趣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合理进行体育课堂训练

有效训练就是对知识巩固提高,体育课中常用展示、比赛、游戏等形式对主要内容进行巩固提高。例如:教篮球时,教师讲解如何运球之后,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球要领。教师接下来训练,在规定时间里,看谁运球个数多,或者分组进行运球比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熟练运球的重要性。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巩固的效果。

五、及时反思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课后反思也是对本节课的总结。总结就有好有坏,我们更侧重的是差的一面,自我总结本节的不足之处,下一节的时候,尽量避免。课后反思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教师每次教后的反思,必将成为教师下一轮教学前方案调整的依据,再作用于课堂。在这一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和组织才能改进和提高。

篇8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最大的。据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准确、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最佳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篇9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二、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6、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教学进度

周次计划进度

一引导课,体育常识,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

二1、队列队形;2、游戏:穿过小树林;

三1、基本体操;2、游戏:守卫红旗;

四1、基本体操;2、游戏:报数比赛

五1、基本体操;2、游戏:春种秋收;

六游戏课:1、穿城门;2、夹球接力;新晨:

七1、技巧:前滚翻起立接球;2、游戏:绑腿接力;

八1、技巧: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2、复习前滚翻

九游戏课:1、端水平衡:2、障碍赛跑

十1、技巧:复习前后滚动;2、游戏:绕木棒接力

十一1、韵律活动;2、走:各种姿势的走

1、用各种正确姿势的走;2、游戏:迎面接力

十二1、队列:报数;2、复习各种姿势的走

1、韵律活动;2、队列:报数

十三1、技巧:前滚翻;2、游戏:跳垫子游戏

十四1、劳动模仿操;2、游戏:迎面接力

十五1、队列:齐步走—立定;2、复习劳动模仿操

游戏课:1、蹦蹦跳跳;2、猎人猎枪老虎

十六1、队列:走圆形;2、十字接力

1、技巧:立卧撑;2、游戏:换物接力

十七1、队列;行进间走;2、复习韵律操;

1、韵律操;2、游戏:单脚跳接力;

十八1、游戏课:1、踏石过河;2、攻关;

1、技巧;仰卧起坐;2、游戏;快跳快跳;

篇10

就个体的学习而言,是在其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外部条件的刺激、同化、顺应等作用,促使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性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展的基础上,施加以适当的“外部刺激”(如教材与教法),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或理想的效果。

体育课堂中的身体练习以及过程中技术技能的动态性生成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外部刺激”条件之教材与教法的选取是否恰当、适宜、合理,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基础等因素的分析深度。另外,从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讲,体育老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想当然”,来不得半点疏忽。可以说,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步骤,也可以说是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二、小学体育学情要素的自我理解与教学提示

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学情要素分析的时候,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年级(计划的制订)和班级(教案的设计)。按照现行的课务安排,体育教师一般要教两轨(我们一直如此)。因此,在制订计划时首先要考虑面对的是怎样不同的两个年级群体,重点要分析的要素有:性格特征、技能基础。(2)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重点要分析的要素有:班级性格、动态生成。

1.性格特征分析

众所周知,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惯(童心童趣)是成年人所逐渐缺失的。个人认为,小学各水平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体育老师首先要熟知并掌握的,这是进行教学计划制订、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社会化的成人生活使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儿童特性已经被埋藏得很深,思维和教学方法就会无形的成人化。另外,他们刚参加工作不久,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和组织又没有经验,因而就会显得很迷茫。因此,在教学中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显得尤其重要。

分布在小学各个年龄阶段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是有较大区别的,尤其要特别关注一“头”一“尾”。“头”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位置感不强,站队容易错位,好逞强,理解力较弱。而他们对课堂中出现的任何新授内容都充满着好奇、抱有极大的新鲜感,易兴奋,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强,课堂教学组织比较难控制。“尾”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在背后议论或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处罚稍微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教学提示: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群人数的多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在低年级,往往是由于偶然或随机的因素结合,即使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大。到了中年级,由于兴趣相投的因素,小集体人数会增至7人左右。到了六年级时,小集体的人数又减少到3~4人。此时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因此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如果这个时候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达到厌学的地步。体育老师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各个水平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变化,及时调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态和关系。

2.技能基础分析

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会随着自身的体质体能的逐渐增强而逐步提高。整个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中各类不同的项目技术会反复出现,教学目标及技术要求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组织结构,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联系。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现有运动能力,是体育老师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内容重难点的基础。

获知学生技能基础,一般有两种情况:(1)自己所教的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上一节课中练习情况的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同时分析学生对感知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下一步的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2)在借班上课时(如竞赛课、公开课等),这就必须提前与班级的体育教师沟通,及时获取班级学生对所教技术的基本掌握情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提示:一般的,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以身体的各项素质练习为主:力量、协调、平衡、感知等,随着年龄及自身体能的增加,逐步提高技术教学的要求。以跳跃教材的教学为例,一、二年级以基本跳跃练习为主:单脚跳、双脚跳(单次与连续向前跳)、单双换跳、双脚连续跳上跳下(台阶)、蹲跳起、跨步跳等;助跑―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趣味性跳跃:模仿各种小动物跳(兔跳、青蛙跳、袋鼠跳)。这些是学生发展跳跃能力的最基本练习,或者说是入门级练习。随着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运动感知以后,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始,进行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等技术动作的反复教学。

3.班级性格分析

每个班集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特殊个性。这种特殊个性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1)班主任的管理风格。(2)班集体中相对比较活跃或者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的影响。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收到的效果不尽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班级性格的影响。有些班级身体素质好、思维活跃、反应迅速;有些班级则较为沉稳,身体素质一般,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