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7 18:3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马过河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氯胺酮静脉麻醉; 小儿手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16
由于小儿腹腔容积小,腹膜吸收CO2,对外科手术缺氧的耐受性差,且不能配合手术,多数小儿手术选用全麻的麻醉方式,麻醉的要求为镇痛完全、术后清醒早、生理干扰少、安静,安全、有效、简单地处理小儿麻醉一直是麻醉的目标,麻醉方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1-2]。本研究就小儿手术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25例小儿手术患儿,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儿均ECG正常,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心、肺疾病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3~9岁,平均(5.3±2.7)岁,体重(20.1±5.9)kg,手术分类:普外科31 例、骨科19例,泌尿外科1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3~8岁,平均(5.7±2.4)岁,体重(19.8±6.2)kg,手术分类:普外科29例、骨科17例、泌尿外科17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食6 h,禁饮4 h。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术前应尽量帮助患儿消除恐惧情绪,肌注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前吸入纯氧,氧流量为2~4 L/min,七氟醚以2%开始吸入,每呼吸1~3次增加1%的吸入浓度,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术中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控制在2%~3%,持续吸入以维持麻醉[3]。对照组: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2~3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用氯胺酮6 mg/(kg・h)持续微泵静注维持麻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可酌情调整剂量,持续面罩供氧。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睁眼或体动时间;观察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诱导、苏醒及出室时间 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
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诱导、苏醒及出室时间(x±s) min
组别 疼痛反射
消失时间 睫毛反射
消失时间 睁眼或
体动时间 出室
时间
观察组(n=62) 2.27±0.29 1.17±0.25 3.56±1.57 5.19±2.52
对照组(n=63) 2.05±0.22* 1.06±0.19* 31.98±6.71* 37.79±4.13*
*与观察组比较,P
2.2 两组患儿HR、RR、PETCO2情况 入室时两组患儿HR及RR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5 min至术毕,对照组患儿HR显著高于观察组(P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一过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苏醒期躁动及分泌物增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氯胺酮静脉麻醉方式是小儿小手术的常规选择,无需深度麻醉,便能达到镇痛作用[4],但静脉穿刺会增加小儿对手术的恐惧感,患儿常哭闹不止为手术带来不利影响,而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的特点为苏醒快、血气分配系数低、气味芳香,儿童易于接受,近年来,在临床被广泛接受[5]。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能促成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导致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还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和手术后精神副作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6-7]。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无呛咳、吸收恢复快和刺激性小等优点[8-9],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易为患儿所接受,诱导和苏醒时间短,且可预测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同时七氟醚能够减轻内毒素诱导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10]。有报道指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维持于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11]。本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参考文献
[1] 李淑敏,吕红杰.小儿腹腔镜手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108-109.
[2] 郭卫平,田凯.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519-520.
[3] 孙卫,刘红霞.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136.
[4] 王红伟,任爱红.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5] 余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4-15.
[6] Frizelle H P,Durantean J,Samii K parison of pmpofol with a propofol ketamine combination for sedation during spina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1997,85(6):1318.
[7] 邓宏平,王锋锋.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31-1132.
[8] 王军,鲁振华,郑斌鹏.七氟醚自小儿吸人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8,28(7):105.
[9] 许式恒,侯文莲.七氟醚和氯胺酮用于小JL-~2小手术麻醉的比较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6):44-45.
[10]孙艳红,崔滂,王俊科.七氟醚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8):735-737.
篇2
作者:林佳莹 林东红 李松端
【摘要】目的 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麻醉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R组)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F组)进行麻醉,观察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R组麻醉过程中SBP、DBP、HR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R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 低于F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小儿 唇腭裂修复手术 全身麻醉 术后苏醒
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是治疗唇腭裂的首选方法。以往多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而瑞芬太尼是一种新的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等优点,在临床上使用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本研究对两种麻醉方法 进行对比,研究其在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及并发症上的差别,为选择最佳的临床麻醉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30例,ASA-I~II级,男19例,女11例,年龄1~5岁,体重7~20kg,随机分成两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F组,n=14)和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R组,n=16),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1.2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时患儿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后接监护仪,开放静脉通道行麻醉诱导,两组都给予咪唑安定0.1~0.15mg/kg。F组:氯胺酮2mg/kg+丙泊酚2mg/kg,插管。维持氯胺酮50~100μg/kg/min+丙泊酚100~200μg/kg/min持续泵注。R组 诱导用瑞芬太尼2μg/kg/min+丙泊酚2mg/kg,插管。维持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100~200μg/kg/min。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保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维持PetCO2为35~45mmHg。术毕即停药,待潮气量达到5~8ml/kg,咳嗽吞咽反射活跃,皱眉睁眼后,吸除口咽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经鼻吸氧3小时以上。
1.3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以均值x-±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表1,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血流动力学改变
*与F组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3 讨论
在本研究所用剂量下,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均可顺利完成手术,但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更稳定,更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效果更好。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组成、手术时间和体重,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插管前,HR、SBP、DBP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R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 低于F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的DBP及缝合的SBPR组低于F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R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2min),明显短于F组(25±6)min(P<0.05),见表2。R组发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明显少于F组(P<0.05),见表3。
唇腭裂手术直接刺激咽喉部,麻醉恢复期因手术封闭上颚及纱布填塞等加压因素使术后患儿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加上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也可引起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这就要求麻醉医师使用短效、速效且在体内无蓄积的药物以保证手术结束后苏醒迅速安全。[1]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镇痛药,其分子中含有酯键,起效迅速,主要经血流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受年龄、性别和体重的影响不大,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不论静脉输注时间多长,其血药浓度减半的时间(即静输即时半衰期)始终在4min以内。长时间滴注其消除半衰期不延长。[2] 瑞芬太尼与短效静脉全麻药异丙酚配伍使用,在消除伤害性刺激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更强,而术后苏醒更完善,拔管也更迅速,有效降低了麻醉风险,优势明显。
综合观察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刘功俭等.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2),1352-1353.
篇3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思考之一:正视课堂“意外”,它是一种“美丽”
教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都想证实某种想法或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即使是结果“错误”的实践也同样重要,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即使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那也是很很正常的。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做法,无论是否犯错,都要切勿对学生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课堂“意外”,它是一种创新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课堂 教学路径
一、引言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播语文知识的地方,向40分钟要质量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情操、修养、品格,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既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直接影响,也对提升其综合素质有影响。怎样才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呢?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制定完善的策略。
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心重,对未知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要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通读、分析每篇课文,对学生难以理解词语要“预设”出来,或根据生活实际,或理解其反义词与近义词,或查字典解释,或从上下文意思理解词语。为了尽量去除阅读障碍,要阅读课文,将较为拗口或停顿有难度的句子做好记号,并写进教案中,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
教师通过引导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与分析。同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教同学写字、朗读、当小老师,每周或每月评选“发言之星”“朗读之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进步,建立起良性竞争,人人都努力当榜样。
三、选择教学理念,增强学习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自身作用,控制课堂生成,进而确保完成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有效性,选择教学方式是特别重要的。
(一)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设计教学
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表现与其日常生活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行为大部分来自生活习惯,与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探索此领域的欲望就更强烈。如教师在语文课上先问学生是否有吹泡泡的经历,是否知道泡泡的制作过程。每位小学生都是贪玩的,家长会更严格地要求孩子,因此泡泡玩具玩的机会较少,更羡慕别人在玩。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清水,再要求学生拿来洗衣粉、吸管、瓶子,在课堂上进行摇晃、搅拌,并制作成泡泡水。此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学生怎么不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呢?
(二)思维拓散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现代新闻和历史故事,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思维围绕教师的讲解而运转。教师要把握时机,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以增强实效性。
(三)举一反三教学
教师要选择价值较高的教学题材,让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再按照知识结构来举例引用,可以让学生认识举一反三的道理并掌握其方法。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上课时讲解某成语,再通过这个成语让学生说出相关的其他成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提高对语文的热爱。
四、选择教学形式,体现学生主体功能
教学设计是建立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性因素,改革与创新教学设计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实际为着眼点,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之间发生“积极互动、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良好效应。设计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要求,让教学目标更具全面性和综合性;教学活动要设计得多种多样,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科学使用教学资源,加强各科知识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彰显语文课的文本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突破文本知识和教师讲解的局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小马过河》的课堂上,教师借助手工课件导入的策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马、小松鼠、老牛等角色,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又如,在《秋天的雨》的课堂教学中,作业方面创新设计是,让学生试着根据课文画一幅秋天的画,或写一首秋天的诗,或通过文字描写秋天。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新型作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发现、掌握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之中,增强教学效果。在讲解叶圣陶《瀑布》这篇课文时,诗中瀑布的状态是“如尘、如雾、如烟”,其景色是“白银、珍珠的屏”,其声音是“阵阵、叠叠”的,如果只借助图片和文字难以体现出瀑布的姿态和声势,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则能综合处理声、文、图,让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神经认识到瀑布的美。通过此方法,完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选择不同教学评价模式
有效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增强教学能力,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也让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场所。
(一)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增强学生整体素质
首先,教师要多使用灵活机智的激励式、幽默式、明理式、导学式口头评价。教师要注重搜集与积累,经常更换评价用语,让新用语层出不穷,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环境获得新鲜的、富有情趣的评价,让学生喜欢听、喜欢学。其次,教师要将体态语评价和口头语评价妥善地结合在一起,赞赏的大拇指、由衷的鼓掌、深情拥抱、亲切握手、摸头等动作,结合真诚的赞美,向学生传递情绪,与学生交流感情,让课堂评价更加自然。最后,教师要试着使用物质评价方式,可以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具有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的礼物,如教具、书法作品、种子、枫叶、书签等,以此引发学生的期待和希望。
(二)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高效教学评价
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以教师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教师都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更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实效性。这样能够建立正确的评价关系,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中,通过师生互评、学生互评,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中,建立起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具备合作、交往的能力,实现有效、主动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六、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较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为了探索课堂有效性教学途径,要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不断地实践、总结、创新与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教师要进行预设,以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预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并使用思维拓展式、举一反三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选择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化设备,选择不同的教W评价模式,努力强化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霞.谈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8):99.
[2]田翠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05):30.
[3]王庆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