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7 18: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田忌赛马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田忌赛马教案

篇1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最优方案”设计的体现。本节课,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根据四年级学生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浮躁的心理,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件中的一段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势抛出疑问,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借助狼和羊的比赛又一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后来的取牌游戏,寻找规律,把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调动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向往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该“最优方案”设计是建立在三年级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理解在比赛或对抗中策略是取胜的关键;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河北省西部农村四年级学生。“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已有所了解,但还未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畏惧,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最优方案”设计,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举田忌所有可采用策略”的过程,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扑克牌。(异口同声,注意力集中。)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个游戏,比牌点的大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有10、8、5和9、7、3这两组固定的扑克牌。每次出不能重复,三局两胜。)

师:谁来跟老师比一比?老师让你先选牌。(生选10、8、5)猜猜看,我们俩谁赢?谁输?为什么?

生:老师会输。因为老师拿的每张牌都比他小一些。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生对弈,生先出牌,师赢。)

师:谁再来和老师比比?还是让你先选牌,先出牌。(学生高举起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连续两个回合,师都赢了。学生有点不解。)

师:为什么我能一直获胜呢?老师呀,有——秘诀。想不想知道呀?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利用比大小的纸牌游戏导入,抛出疑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交流 寻找策略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先送大家一段视频,你们一定要认真看、仔细听。(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

师:看到这儿,老师有疑惑了。明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差,孙膑却说一匹马也不用换,再比一次就能胜,那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田忌取得比赛的胜利呢?谁能想出办法来?(生自由说。)

师:对呀,马不能更换,可是出马的顺序可以换呀!应该怎么安排顺序应战呢?(小组讨论交流,寻找应对策略,完成表格。 )

设计意图: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呢?我们一块儿来看视频。(播放田忌赛马故事。)

师:你们太棒了,居然跟大战略家孙膑想到一块儿去了。(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孙膑。)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生1:只要肯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生2:齐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好一些,原本田忌处在劣势,而最终却能反败为胜。

师:由此可见,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策略,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家想到刚开始的比点游戏老师一直获胜的秘诀了吗?

师:看来学好数学多么重要啊!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3)展示反馈 小试牛刀

师:我们常说的一些话中也包含了田忌的这种策略,如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学会取舍方能取胜等。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这种策略?( 生举例,教师也搜集了一些运用“田忌赛马”策略的信息。)

师:能不能用你刚才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下面比赛应对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帮羊族取胜。(发题卡,小组合作找出取胜的策略。)

(课件出示:争做小军师 羊族和狼族要进行一场“一分钟拍球比赛。”)

比赛规则:双方每局派一名队员比赛,五局三胜。 请看双方参加比赛队员的资料:

羊族:喜羊羊200下 沸羊羊150下 暖羊羊100下 美羊羊70下 懒羊羊50下

狼族:灰太狼220下 黑太狼160下 夜太狼110下 红太狼80下 焦太狼60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为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以致用,练习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 游戏渗透 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和老师玩个游戏?取牌游戏(出示课件),共10张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取1张或2张。谁取走最后一张牌谁就获胜。(师生对弈,师先拿。)

(几个回合,师一直取胜。学生再次升起疑虑,顺势让学生探究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找寻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眼观、手动、脑思的最高境界,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5) 课堂小结 感知收获

师: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生1: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生2: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知识。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

(生积极回答,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话: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先谋后战讲究方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设计意图:合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提升思维,达到巩固的作用。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课堂观察: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提问并进行补救教学。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对策的练习。

课后交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入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学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通过“出牌游戏”、“田忌赛马故事”与“羊族和狼族比赛”和“取牌游戏”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感知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取胜”的唯一最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的全过程,学生在玩中思、玩中想、玩中学,在参与中探究策略,体验快乐。教学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探讨,形成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三,体现“用数学”的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形式一人一题卡,提高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内容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练习的层次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再一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其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解决“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时,学生活动不顺畅,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导致汇报时思路也不清晰。

其二,取牌游戏中,师生对抗,大部分学生沉浸在敢比试的兴奋当中,很难冷静地思考,得出必胜策略。或许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游戏较量,让他们慢慢领悟。

篇2

一、板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板书是学习新课、分析课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对课文的总结。教学中的板书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因此,加强板书设计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板书设计的方法

1、加强板书设计的整体性

板书既然是课文的缩影,所以板书设计时一定要照顾整体性,尽量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懂得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领会作者的表达思想。要想使板书全面地反映课文内容,篇幅又不过长,锤炼语言、抓住课文重点词是捷径之一。比如在《田忌赛马》一文的板书设计中,可以用“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比赛胜利”来概括课文的写作顺序,既简单明了,又能体现各部分关系,使学生看过板书就能把课文内容记忆在头脑中,强化了学习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强板书设计中的线段,勾连号的有效使用来加强板书设计的整体,通过这些简单的小符号的使用使板书浑然一体,学生在记忆时就会整体地把握住文章的梗概及写作思路,最后用总结性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挖掘出教材中深藏的教学元素,这样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每个学科,每名教师必须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也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简单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字的大小变化

常见的板书中,我发现只注重从板书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入手,板书中的字大小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有的课文板书中使用字的大小对比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加强板书设计的形象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样,记忆也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所以加强板书设计的形象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平时的板书设计中经常使用简笔画这种形象的表现方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效果是很突出的,例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采用了以简笔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板书。在讲授过程中我按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画出双龙洞的简图,并同时板书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游览地点。通过这课的板书也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找出文中除了作者游览顺序之外的一条隐性线索,那就是溪流流经的路线。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通过板书就轻松解决了。

(3)加强板书设计的灵活性

板书一贯都是教师的专权,教师的任务,但是板书最终要出示给学生,服务于学生,所以应适当把板书设计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中来,以他们的想法和方法来表现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把板书设计权分配给学生一部分,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板书设计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使板书设计板面“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按要求来完成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时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板书也不例外。学生按要求完成动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过程,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例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把田忌和齐威王的马分别制作出黑色和白色的纸型,在初赛示意图上,用各自等级的马对战对方相应等级的马,这个动手过程由学生动手操作粘贴,教师指导完成,等到需要完成再赛示意图时,把权力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紧接着出示问题:为什么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后就会取得胜利呢?从而顺利突破课文的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增强板书书写的时效性

再精彩的板书,如果在书写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板书的时机,也不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板书设计后抓住板书书写的时机是十分重要的。讲课伊始,也就是板书的开始,随着教学流程,教师要有条不紊地将板书演示出来。如:一般设疑的问题,提前板书,然后口头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听觉、视觉注意,引发学生集中思维,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概括的内容,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产生升华欲念时,教师及时板书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点滴经验告诉我,一则好的教学板书,往往能起到吸引注意、强化感知、启迪思维的作用。每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板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气氛 活跃方法

教师的教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的学对整个课堂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来营造这样的一种课堂气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很多时候,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而更多的学生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互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这可以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让自己作为普通一员参与其中,我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己读,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请他和我一起朗读,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经我这么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读,将课堂气氛达推动到了一个小。

二、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内容的学习上。在新课学习后,共同选择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就会有更大的本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热情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状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用鼓励、表扬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受鼓励、表扬次数越多的学生,思想越活跃,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进步也越快。与之相反,不当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如一把“利剑”,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成为浇灭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盆冷水”。我在一次听课中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要求学生朗读文章的某些段落后,或许是对学生朗诵的不满意,这位老师竟然在课堂上对着全班同学说道:“你们瞌睡还没有睡醒吧,你们应该补一下瞌睡的!”说完,一脸的不满意的表情。这样的话在一节课上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针对单个学生的朗诵,一次是针对全班的集体朗诵。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批评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伤害。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成熟。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学生,就因为教师的一次小小的批评,便产生抵触的情绪,下决心不再学该教师所教的科目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课堂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首先:打招呼。大屏幕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狮子,笑容可掬地面对学生,谁来了?哪位小朋友跟它打声招呼。学生们一走进课堂,一幅妙趣横生的小狮子图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与笑容可掬的小狮子打招呼,在这一声声亲切的招呼声中,他们知道了小狮子的名字,课堂教学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其次:取名字。屏幕出现两只小狮子,小狮子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课本当中,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个故事,根据故事中的两只小狮子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名字,因为名字往往寄托着长辈的期望,也因此孩子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他们心中喜欢的小动物也是如此。最后:演绎角色。请同学们分别划出小树和懒狮子说的话,然后分别找几组同学来朗读。这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师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渲染情境,引导想象,特别是多媒体画面与表演的结合,创设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造。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在教《碧螺春》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月下品茶的韵味,我将学生分层四人小组,每人一小杯碧螺春,在课堂中品茶。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感受碧螺春清新的气息。这样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取得的进步。陶行知在《糊涂的先生》里写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轮船,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要认识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才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总之,活跃课堂气氛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点拨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地探讨、感受、理解、消化知识,这样,教学效率肯定能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一、树立整体优化的意识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材选择, 教法安排,教师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教学的器材,天气现象,运动场地等。所以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控制好整体方面入手,而不是只注重几个技术动作的教学,一堂课的质量高低,不单看学生在动作技术方面的掌握情况,还应该看学生在思想品质、作风、意志、体育能力方面有没有得到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示范加练习的模式,强调课的运动量与练习密度,而体育理论方面很少讲,学生只管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体优化,从培育跨世纪人才入手,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与多思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要抓好四点一线

所谓四点一线是指重点、难点、关键点、兴奋点和知识线索。在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后,要找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要知识线索,编织覆盖教材各知识点的知识网络。这个网络就像河流水系一样有干流支流和河水补给的源头,应主次分明,脉络清楚。

教学过程中应确定一个或几个兴奋点,或几个。兴奋点的正确运用是保证教学过程优化的关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兴奋主要有两种,即情绪上的兴奋和思维上的兴奋。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奋侧重点是在情绪方面。体育竞赛活动犹如在交替上演喜剧与悲剧。这必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诸多变化,所以体育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常用手段。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简要的提问,使学生在思维上兴奋,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动作思维,促使对体育运动动作要领的领悟;这时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启发学生的关键点和时机。如在篮球投篮教学过程中,叫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飞行的特征,问学生在罚球线附近投出的篮球与行进间低手投篮出手的篮球是不是一样旋转,细心的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两种投篮方式投出去的篮球旋转的方向刚好相反,球为什么会旋转?球旋转有什么好处?一系列问题都出来了,于是学生的思维也给调动起来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能的任务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进行球类教学时,讲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多次获得胜利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整体水平高,参赛运动员在乒乓球运动技术上又有创新、作风顽强。我们的足球队冲不出亚洲是总体实力不够, 是运动员头脑中足球的意识落后,采用的 技战术僵化不够灵活,没有做到扬长避短。学生听后也会继续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创始性思维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从来没有一种方法可称为最好的。正如广告中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在根据教材及教学要求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换和组合。这也许是“杂交优势”的缘故吧!教学方法需要经常革新,一是由于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况且,再好的教学方法程式化了,用多了,也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手段,在知识大量地进行横向联系的今天,就决定了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手段也应该相互借鉴和引进。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体育运动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突出,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每一个项目都用到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高科技的产品用在体育运动上也成了极其平常的事。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头脑内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好的教材可以产生知识,利于知识的运用。体育认知结构是有关体育方面的全部内容以及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所有知识点所编织成的知识网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将现代的知识、现代的科学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文化知识与各项体育运动的相互联系,要拓宽学生视野,如讲一些统计学与运筹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讲三个投掷项目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多少;讲化学方面的高分子材料在体育运动器材中的应用;讲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达标》成绩管理方面的应用;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都应该有一些了解,如田忌赛马、孙子兵法、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战,体育运动中高科学技术的运用等,都应该有所了解。尽可能把学生现在刚学到的学科知识与体育教学实际相联系,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如果没有把它应用于实际,那么多半是要遗忘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某些体育项目中的要点与中学现在所学的文化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线索,就会给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从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三、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学过程好像一场演出。教师既是舞台监督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 。“演出”中,对教师的要求是:

1、讲解语言要“活”,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是教师应该练好的重要基本功。叫口令要响亮、动作讲解要生动、比喻要形象、指导用语要幽默。幽默则容易 使学生情绪上兴奋,使教学气氛达到。要尽量避免粗鲁的语言。练习的形式要活,练习时的队形要多富有变化。

2、动作示范要“准”,示范动作的速度要尽可能放“慢”,要注意示范的位置是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时也不要过份强调动作的细节。通常让学生来做一下示范动作,往往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3、学生的练习形式要“优化”,可以按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进行分组,练习时应该有不同的指标,如在三级跳远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动作,他不是第一跳“单足跳”第二跳“跨步跳”第三跳“跳跃”,而是连续跳了两次“跨步跳”。课后,再三想了想这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三级跳远的动作概念不清楚,所以教学方法上就要改进,先不追求三级跳远的成绩远度,重点讲清三跳的方法,做一些原地三级跳远动作,在明白三级跳远动作要领后, 再短距离助跑做完整的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这样就可以明显减少错误动作,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充满信心。

四、优化教学要及时的调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技术的同时,还应该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动态,这也就是师生之间要建立一个反馈回路。教师一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有什么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这实际上是在教学中进行调控的过程,往往这种调控能力越强,教学的艺术水平越高。课堂气氛也就越活。看一位学生练习动作后,教师就及时评价一下,所用的语言是以鼓励为主,对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对学习掌握不够的学生也不是用批评的语言,而是讲你要在那个方面改进一下,就会将动作做好的,千万不能 挖苦,讲有伤自尊心的话。有一次,我在篮球教学时用平和的口气对一位学生讲:“你投篮为什么总是不进”。这样一句话,那一位学生心时难过了一天。后来我了解到这件事,才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需从小处入手。但是在对一些上课不认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也不是说不能批评了,讲明道理,适当批评,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还是有作用的。在及时的教学回顾中,我们能够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体育教材中有一部分动作技术是比较难以马上学会的,这时光靠教师示范与讲解是不够的,优化教学过程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动作技术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来示范一下,效果可能还要好一点。教学过程要“抓两头、带中间”,注意自然连接。首先要设计好课的开始部分,因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讲解时多用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法)、在进行新课新技术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和上次练习的自然衔接。“天衣无缝”当然是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流畅性。好的结尾应使学生最好在笑声中完成。

篇5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PAC体系 “教培赛”一体化 协同学习

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目前2010届非英语专业新生人数达4000多人次,文理科学生比例相当,艺术类学生占少数。2010年10月份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在新生范围内展开了一次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共收回339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的专业包括会计金融、机装、食品与艺术。调查结果显示:(1)基于社会需求,约90%学生拥有学习英语的动机,但是约50%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学习科技与网络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般,缺乏学习计划,自学能力急需提高。(3)约60%学生更支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然而,鉴于大班授课的现状,实现良好互动成了需要讨论的课题。(4)只有10%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有效,其他学生认为讨论法或直观演示法更有效。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弱,运用应变能力一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事实上,师生已达成共识,基础英语课程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获得职业技能为目标。但是由于深受学科中心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基础英语学科与专业学习独立分开,加上课外活动虽然多却各自孤立,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缺失,以致学生的英语职业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为了把课内外教学体系与个体发展能力体系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适应预期职业需求,急需构建PAC英语教学体系(P:Practice as main method,A:Application as the goal,C:Competence-based Instruction)。崭新的“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为风向标,加强英语学习与职业技能习得的有机结合,并把“以赛促学”融入课内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运用应变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协同学习模式的构建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培赛”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与内涵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协同学理论的。协同学理论最早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他认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中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规律: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属性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1]以实现学生英语职业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系统下,课堂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这三个子系统之间恰恰存在着协同效应。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外延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由姜大源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其方法是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把教室与工作现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仿真工作场景中,通过做中学来习得职业技能。[2]在“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依然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仿真工作情景中通过学、做、练一体化习得英语职业综合技能。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内容融入实训项目中,利用课内外活动营造竞技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培训项目和竞赛项目。这三个任务的培训面随着难度的变大而变窄。课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培训项目的目标对象是大多数学生,而竞赛项目的目标对象是少数学生。这恰恰与因材施教原则吻合,是动态的分层教学,并且协调地同时开展进行。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协同学习。协同理论与教学结合应运而生的协同学习已在国内外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系统的新框架,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式。[3]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新学习资源环境中,协同学习强调人―机―环境系统的高度协同,强调创造协同作用的“学习场”,[4]即学习资源环境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个体,以及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重协同作用的学习组织形式,使得群体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形成个体间互补、合作的协同效应。协同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对技能的掌握是在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组建形成的。

“教培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协同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转变为导师,指导学生小组完成任务,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任务是一体化地开展“导、教、培”。学生则通过学、做、练一体化习得英语职业综合技能。

二、PAC体系下协同学习的构建

协同学习由协同学习伙伴、共同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协同学习模式四个要素组成。PAC体系下的协调学习强调任务驱动、学生课上做、课外拓展。

(一)学习小组

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趋向于大班授课。为了增强互动效果,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习惯。但是,实践得出的问题是学习小组过于形式化,对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大。

要令学生以小组形式协同学习的效果最大化,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一般小组成员人数为6人左右最为合理,便于互动。

在新生入学之初,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了解,可以采取自由组合形式组成学习小组,确保人际关系和谐,营造良好的协同学习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组员互换、教师调整等方式形成异质组合,其特征是组员的学习水平异级、能力强项各异、性格爱好互补。

组员之间主要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协同学习,把个人学习目标结合并设定共同学习目标,分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分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个人互评与小组自评。小组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组间同样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和借鉴经验。面对同一性的学习任务,竞赛活动和奖励不仅有利于组内的积极依赖,还有效促进各个小组创新地完成任务。面对任务群,各个子任务可由不同小组承担完成,并且进行相互评价。

职业英语教学在虚拟的商业圈环境中进行更有效。一个班上可设立4―6家虚拟企业。小组合作创立不同的虚拟公司,同一虚拟公司内的各小组为公司内部各部门,组员任职不同职位,虚拟公司之间实现合作与竞争完成实训任务。

(二)共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必须与就业工作岗位相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岗位零适应的技能人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做事。根据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来确定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这才符合学生学习英语协助就业目的。

学习任务必须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同一学习任务时,由于习惯模仿和缺乏创新思维,通常都会出现类同完成的结果。人都有求胜心理,只有把技能竞赛融入学习任务,学生才会想尽办法做到最好以求脱颖而出。而且,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竞技的场所。为了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参与竞赛,可以安排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各级比赛,并且把参加技能比赛作为学生的素质拓展项目。

学习任务必须与真实工作和生活相结合。英语是与外国人沟通的工具。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常用语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任务使用的输入材料要具有真实性,创设的学习情境应取自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情境。

学习任务必须与学生兴趣和趣味性相结合。针对学生提出增加外国文化的要求与对视频音乐的喜好,可安排听歌填词、电影配音、presentation等任务。

(三)网络学习资源与平台

高职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与平台可以具体化为英语网络课程,其功能有效实现的途径有:网络技术与教学规律相结合、多媒体网络与班级课堂相结合,以及技术实现与思想转变相结合。[6]以佛山职院实用英语网络课程①为例,网络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整个网站功能模块划分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按照需求进行划分。网站前台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学习指导、在线学习、任务案例、课程拓展性学习、视频学习、交流答疑等主要模块;后台包括新闻系统(中英文)、考试系统、留言板、页面管理、用户管理和题库管理等主要模块。课程教学包括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习内容、在线考试、案例示例等模块。课程负责人统筹规划整个项目建设,各项目组成员各负其责,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召开教研活动,成员充分交流,为设计网站提供思路和可行性意见。总体上,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建设中注重实践性内容的功能,网络课程现能够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四)协同学习模式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强调实现任务和目标的统一性,属于个体在集体活动中展开学习的方式、方法。参照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方法,PAC体系下的协同学习方法以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既合作又竞争为特色。

1.任务驱动型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协同学习下的异质学习小组正好符合该方法要求的学习小组性质。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独立参加个人测验。[5]在“教培赛”一体化下的协同学习框架内,教学程序变为先由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完成的指示步骤和提供必需的语料输入,然后组员通过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最终目标是让每个组员都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所有学生都参加实操测试。评价方法是完善计分制,将个人得分与本小组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然后把组员提高分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提高分总和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

2.小组游戏竞赛法

它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不同点在于评价方式,利用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测试。把学生分为不同等级的“竞赛桌”,与田忌赛马不一样的是,各桌的竞争对手必须是以往成绩记录相当的同学。这种方法需要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协调,依据上一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调整竞赛桌的组合。各桌优胜者都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分数,也就是说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与学习速度快的学生都有同等的成功机会。组员得分总和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

3.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由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而成。针对由不同模块组成的学习任务,可采取该法。在教师布置任务以后,各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分工,各组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模块。接着,各个小组中承担同一任务模块的学生组成专家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然后,各专家组成员返回自然学习小组,以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轮流教组员如何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模块,并结合自己组员的意见进行改良。最后,持改良方案的同学向全体同学展示,并由集体评出各任务模块优异者。

这是一种学与教融合的学习方式,有效锻炼学生向他人展示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加深对负责任务模块的理解,而要学习其他任务模块的唯一途径是用心观看演示、倾听讲解、提出建议。

注释:

①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英语》网络课程获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教育软件评审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隋晓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PPP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0,(10):131.

[3]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49-53.

[4]祝智庭,王佑镁,顾小青.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3-34.

[6]万颖.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功能与实现途径[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