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01:4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个太阳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个太阳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冀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心放歌《种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种太阳》。

教学难点:歌曲中抒情部分和活泼部分的表现要准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打一物)劳动英雄红面孔,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回答。(老师做简单评价,表扬学生)

   3、师:你知道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代表什么吗?(温暖和光明)

二、新课教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太阳有关的歌曲。

播放课件(音乐视频《种太阳》)

师:1、听完这首歌,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吗?(种太阳)

2、种出这么多的太阳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送给南极、送给北冰洋、挂在冬天、挂在晚上)

3、师:出示整首歌的歌词。(学生自己朗读歌词,指名朗读歌词)

(一)学习第一乐段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将这段歌曲来演唱一遍。(出示第一段歌词)(学生认真看歌词,认真听老师唱。)

 教师教唱这一部分。

 (师生共同演唱)

4、师:这个小朋友把种下的太阳送往了有需要的地方,这是多么美好的愿

望,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唱这首歌曲呢?(充满希望、带着美好憧憬)

师:让我们加上这样的感情来唱一下吧。

(二)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太阳,送往了南极,北冰洋,甚至挂在冬天和晚上?那么,当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在歌词中寻找答案。

哪些地方有了变化呢?(学生回答: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说的不错,到那个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这美好的希望来唱一下吧!(师生一起唱)

   师:这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又明亮。我想我们内心深处也一定充满了感叹!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叹之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回答:啊!世界真美好啊!太好啦!……)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师: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和老师一起来种太阳吧。(师生共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师:通过对歌曲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小朋友希望把太阳送往有需要的地方,因为能送来温暖和光明,那你说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呢?(明亮、动听的、活泼……)

学生跟视频唱,跟伴奏带唱, 分组演唱,提示情绪!

三、创意课堂

  师:发挥想象,你能做一个小小词作家吗?

 歌曲中的小朋友非常有爱心,把太阳送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地方,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光明和温暖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发挥想象,改编一下歌词?

  例如:一颗送给送给——(残疾人),一颗送给送给(敬老院),一颗挂在挂在(教室里),一颗挂在挂在(每个人心里)。

四、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看那些瘦弱无助的孩子,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计,在寒冷的冬天还要上山拣柴;一个个孩子在冰冷的教室里,小脸蛋冻得通红;孩子们没有像样的教室,只能在外面,或者在充满泥水的教室里上课。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会萌发出什么样的愿望呢?(学生自由畅谈。如:我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给贫困山区的人们画许多粮食,给灾区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画一间房子,再画一间教室,让他们有家回,有书读,过上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有着这么美好的愿望,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吧!

(师带着学生演唱歌曲)       

篇2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直接受外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如教学课文《泉水》时,学生对多、清、甜、美的泉水难以想象,在教学时如果只凭课文插图和教师的介绍,很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就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搜集一些有关泉水的图片、录像,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进行了综合处理,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将学生带人了令人向往的泉水之中,感受了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二)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我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课前播放《种太阳》的动画音乐,学生被带进歌曲的意境中,情不自禁地轻轻地跟着哼起来。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起他们读课文的欲望。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以后,我便利用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文,在感悟巾进行句子训练,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远程教学资源,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难点

对农村小学而言,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小学频道”,是具有针对性的栏目。这些资源有着丰富、高质以及适用的特征,这对于缺乏教学资源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示范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用最少的时间设计出了高质量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媒体展示中课件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集成功能,增强教学活动的交互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学生的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3

农三师五十团二中理、化、生教研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在课改理念带动下,在教育局实施“专业化教室 ”的推动下,我组开展了各种学习、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各教研工作的前列。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理、化、生教研组特此申报“工人先锋号”。申报条件及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员结构

我组共有9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有7人,大专学历有2人,有一位中教高级教师,一位小教高级教师,三位中教一级教师,35岁以下的人数有5人,35岁以上的人数有4人,平均年龄在32岁,负责人的年龄为30岁,党员有4人,我组的各位教师以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历年来,在学校的各项评议评比中,我组一直名列前茅,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外校教师及师教研室普遍肯定。

二、工作特色及成绩

1、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积极投身到教育局推行的“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中去,在体现“专业化教室”“四化功能”的实践过程中,我组各学科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融合“专业化教室”的“四化功能”,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的教研方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化教室”的“四化功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切实抓住了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受到专家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2、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的作风,以及探索和改革的勇气已经内化为我组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我组的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有什么问题都非常愿意向教师讨教、与教师一起讨论。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讨论最多的是,怎样使课上得生动一些,学生实验多做一些、可见度大一点、效果好一点,怎样提高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用教师无声的行动为学生做榜样,怎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平时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缺补差,对个别学生口授面批是随处可见的,这些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3、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练就一身好的教学本领,为学生打开通向科学殿堂的大门,是我们备课活动中的主题。我组的教师中有较多精通“信息技术”,经常以学科为线索、信息技术为工具、网络为依托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运用“常规武器”和“现代化武器”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上课的实效性。

4、我组还经常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尤其是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好的成效,2009年我组被评为“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王先锋辅导的科技小发明——太阳能除尘、扫地、草坪修整机荣获农三师一等奖、兵团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刘莉辅导的科技小发明——多功能板报尺荣获农三师三等奖,简艳辅导的优秀实践活动——我校吃零食现象调查荣获农三师三等奖,同时辅导学生化学竞赛获兵团两个学生获一等奖,两个学生获二等奖,四个学生获三等奖,简艳荣获“全国优秀园丁奖”的光荣称号。

2010年刘莉、张捷老师荣获 “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农三师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王先锋指导的小发明—太阳能蒸馏水器荣获农三师一等奖,张捷老师、刘莉指导的两项优秀实践活动分别获农三师一等、三等奖,同时三位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简艳的优秀教师方案设计荣获农三师一等奖,获一等奖的作品都报送兵团参赛。

2005、2006、2008年荣获五十团“先进班组”光荣称号。2009年获“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5、我组还实行了“一帮一”帮扶结对,王先锋老师对新教师徐保煜老师经常进行培训,并写出了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培训实施方案,比如:如何备课、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如何对待学困生等等,在王先锋老师的帮助下,徐保煜老师参加了农三师第二届模式大赛,并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好评。

三、教研组的建设

1、加强常规建设,夯实教学基础。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出清楚、规范、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我们坚持开展两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每学期结束有工作总结。我们建立了备课组,以便教师们互相磋商教学方案,共同探讨教学疑难,很好地发挥了集体备课力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建立、健全了集体听课、评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以上(备课组长12节,教研组长15节),并至少开出一堂校级公开课,听课做到有记录,授课后及时评课,实事求是,教研气氛浓厚。在教学常规方面,要求大家必须做到“四个化”。备课教案要规范化;课堂教学要行动化;作业布置要适量化;课后辅导要经常化。并对这“四个化”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以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2、开展教法研究,做到教法有创新。我们组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专业化教室 ”这个主阵地,探索具有教育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我校“以学导教、开放教学、三精两清”的教学模式,推动本组教师探讨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益。

3、加强科研活动。我们组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教育科研,在组内营造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氛围。要求各备课组在探索各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确立课题,组内老师纷纷响应投入。

四、今后工作思路

篇4

澄迈县白莲中学 孔能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学生没有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有效教学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去跟学生交朋友,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对你有所好感,能够听你话,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只有学生给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教学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不是抄抄教案,以应付学校检查,而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并且现在的教案不是为某地区或某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备课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备教材。教师首先是吃透教材,知道教材在某节课中教的是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二是要备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接受能力如何?本节课应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教师不必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到那时才补救就来不及了。所以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有效教学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认为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果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多久呢?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个好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造。可以在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说个笑话或有关你所教学的数学知识现实的事件,如我在教学坐标点时,把侦察兵在前线侦察到敌人火力位置报告给我军炮兵部队,结果把坐标点报错了,我军炮弹打到我侦察兵的位置上,损失很大。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注意。当然这样"佐料"不能太多,这样课堂就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如果一堂课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的活,他们就会认真的去听你的课,教学效果就会提高。其次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在一堂课的引入设置一个好情境问题,对本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设置了日出的情境,把海平面看成是直线,太阳就像是圆,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过程就是直线与圆相切、相交和相离的过程,这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就会对本堂课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堂课的气氛就会很好,才能进行的效的教学。总之,数学教师就要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老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有效教学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如我在《圆的对称性》练习课中,在讲解练习第1题时,题目如下: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问谁愿意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在我的鼓励下才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这位同学的解法是这样的:

证明:

我马上做了评价:这位同学做得非常好!接下来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由于我表扬了那位同学,同学们都争着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结果还得出另外一种方法:

解法二: 弧AC=弧BC

篇5

关键词: 微课 小学美术课 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发生改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魇诿朗跫寄芡猓还要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推动网络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微课,其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得到学生的喜爱,显著增强教学效果。

一、把握小学美术“微课”特点

微课并非直接将教学视频与教案展示给学生,也不是简单地缩短实际教学,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疑难问题加以讲解,比较凝练,针对性较强。微课教学的核心是微视频,录制时间大约为5分钟,短小精悍。与常规教学相比,微课内容较少,除了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之外,还具有反映教学重点环节和教学主题的作用。教师可以用摄像机、电脑摄像头、随身携带的手机等录制微课,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视频容量不大,可支持多种不同的媒体格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微课,与学生共同观看制作的视频,也能向班级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中上传微课资源,方便学生下载和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可重复观看多次,有助于深入理解与内化知识。利用微课教学,可使用丰富的资源,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有助于顺利解决重难点问题。其教学主线是短视频,教学资源包括专家点评、课件、多媒体素材、教案、学案等,虽然时间有限,但微课的主题却是完整的。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种,微课中的视频、动画技术等虽然能将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技术展示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无论在微课的制作还是评判过程中,教师都要认识到技术的辅助手段,将重点放在知识讲解上,不可舍本逐末。

二、开展小学美术“微课”应用

1.运用微课直观化小学美术教学

教师制作微课时要以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有机组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和提供教学资源,要求其在课余时间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反复观看不懂的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直观地展示美术教学中的知识点,比如演示方法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十分常用。小学生在看待问题时的角度和成人不同,甚至和中学生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学生常常会感到看不明白或看不清楚。若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探究这些重难点内容,就会使美术教学显得更有效、直观。

比如,在教授《剪对称鱼形》时,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完善对称形剪纸。教师应当将剪纸的步骤,如画、折、剪等,对应结合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加以探究。先将一张纸对折,接着提问学生在对折后的纸上画鱼,是画半条鱼,还是必须画一整条鱼?要将鱼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上?待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以总结:将纸对折后,只需要画半条鱼,要画在与折痕相靠的一侧。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种类鱼的结构、外形特点,画出自己喜爱的鱼。教师在微课中绘制飞鱼、剑鱼、热带鱼等鱼形的示意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鳍、尾、身、头,比较和叙述不同鱼类的区别。许多学生发现鱼的大小、长短都不相同,有的鱼瘦瘦长长,有的则胖胖圆圆;鱼鳍的形状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像鸟的翅膀,有的像半圆形;鱼的尾巴长短不一,既有水滴形状的,又有剪刀形状的。若使自己剪出的鱼更独特,在绘画时可抓住某个有趣的特征加以放大和夸张。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可以将示范视频反复播放给学生,鼓励其自主尝试和探索,根据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指正与示范。该方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大大增进师生互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指导。所以将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自我探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直观性。

2.运用微课生动化小学美术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且创作欲望较强,教师要把握好其兴趣,向其展示奇妙的美术世界,引导其自主探究,丰富自身体验。例如,讲解《画太阳》时,教师可提出设计好的问题:我们回忆一下,太阳在春、夏、秋、冬这四个不同的季节中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说:“夏天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中,它又大又热。”教师则通过微课展示红着脸蛋、流着汗、戴着墨镜的太阳;有的学生说:“秋天的太阳暖暖的,是金黄色的。”微课中呈现出金黄色的太阳照耀着成熟的庄稼和果实的景象。微课中丰富、精美的图片资源正好满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心中的向往受到触发,学生纷纷画出自己喜欢的太阳,并与其他同学相交流,在小组内选出最有趣的太阳,并且在班级内展示最有创意的作品。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每节课只有一个主题,教师在课前需要提前准备许多范例和资料,工作量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微课为小学美术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中融入和重点、难点内容相应的视频资料等,微课凭借自身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增强对学生的诱惑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3.运用微课形象化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学习中要为学生创造探究与感悟的机会。比如讲解《美丽的昆虫》时,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各种昆虫的结构,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蚂蚁、蜻蜓、知了、蝴蝶等常见昆虫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对其色彩、花纹与体形进行欣赏的同时,观察其共同特征。要求学生数每种昆虫腿的数量,观察身体和头的形状。昆虫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学生会被可爱、有趣的图片吸引,激发其创作欲望。微课可以将丰富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取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微课还能应用于美术课中的“欣赏、评述”教学。为了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加以探究,了解其文化背景与生活经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在微课中介绍齐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迹,叙述其热爱生活的精神,及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吸取各派艺术家的优点,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齐白石步入老年后,其画作中仍然能体现出他的童心,他喜欢小的生灵,特别是蜻蜓、蚱蜢、鱼虾等,他画的花鸟鱼虫都向孩子一样天真活泼,仿佛在嬉戏一般。通过对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加以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术思维,拓宽审美眼界。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具有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其可以弥补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运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引入微课,教师可以将学生由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至主动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创建高效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翘鼻子噜噜

小猪噜噜有个翘翘的大鼻子,鼻子上有两个圆圆的鼻孔。噜噜有个坏毛病,经常挖鼻孔,有时还挖出血来。猪妈妈告诉它,这样做很不好,不仅会弄破鼻子,自己也会不舒服的。

一天,噜噜在家玩,觉得没意思。咦,小豆子,纽扣,还有糖纸团,都是圆圆的,和我鼻子一样,让它们到我的鼻子里玩玩吧!小猪噜噜把它们都塞进了自己的两个圆圆的鼻孔里…

不好!噜噜开始有点难受了,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它想赶快把这些小东西请出来,可是手越掏,这些东西越往里钻,鼻子有点出血了,噜噜的脸开始发白……它急了,大叫:“妈妈快来呀!”

妈妈赶紧带噜噜到了动物医院,熊医生用镊子取出了噜噜鼻子里的纽扣、糖纸团和涨大的小豆子。熊医生说:“这样太危险了!”

从此,噜噜再也不敢把小东西塞进鼻孔里去了。

教学详案

[课时建议]1课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听觉器官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桑树)。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图画)。

3.布袋人手一只(20个)。

4.打击乐器4件,歌曲《我爱洗澡》及轻音乐。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播放歌曲《我爱洗澡》)。

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洗澡啊?

小朋友:喜欢!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洗澡,都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今天,我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叫《我爱洗澡》,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运动好不好?

小朋友:好!

教师组织幼儿拉成一个圈站好,跟着音乐做:晃头(冲水)、搓手(往手上打肥皂)、搓脸(往脸上摸肥皂)、往脖子上打肥皂、往胳膊上打肥皂、往身上打肥皂、往腿上打肥皂、拿着毛巾上下左右前后的搓洗(搓搓背、搓搓胸)、冲一冲水、再搓一搓、再冲一冲、毛巾擦干身体和头发,晒晒太阳、跳一跳。

二、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四周)。师:小朋友们,洗了个澡舒不舒服啊!

教案备注

想象:布袋套在身上――蚕

听觉:听声音辨方向。

环境的布置能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蚕生活环境的直观理解;音乐的运用能烘托氛围,渲染气氛。

既是热身运动,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复习了洗澡过程的生活常识。

小朋友:舒服!

师:小朋友们应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对不对?

小朋友: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玩之前呢,老师要讲一下,小朋友们玩的时候应该注意注意安全,不要让布袋里的尘土迷了眼,不要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碰撞,尤其是戴眼镜的小朋友更应该注意。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花样最新,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最能干。好,开始玩吧!

三、“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大屏幕),那是谁啊?对,是蚕宝宝,今天啊,我们就来做一回蚕宝宝好不好?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B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C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形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蚕茧。蚕宝宝们,你们听,有声音传来了,是什么声音啊,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爬过去去吧!

(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D师:蚕宝宝爬呀爬,爬得累了,终于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它在茧里滚来滚去,飞蛾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篇7

一、操作的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生活

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如:大班科学活动《膨胀》就原由幼儿好奇的发现老师杯子里泡大的胖大海而引发的。在活动中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多种材料(塑料玩具片、钥匙、紫菜、木耳等)让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与操作中发现“什么材料在冷水里会膨胀?”、“膨胀速度的快慢?”、“冷、热水中的膨胀速度”,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老师将讨论的话题又引向生活“生活中还有些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有生活经验的幼儿能脱口而出气球遇到空气膨胀了,爆米花在微波炉里遇到热膨胀了……这一引导又一次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

二、应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指导幼儿

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材料,去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我在组织“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太阳”的科学活动中,准备了幻灯片,并通过老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观察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运转,得出结论: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其他星球随意转。并且准备了些材料,让幼儿来扮地球、月亮、太阳,表演相互之间关系。从活动中让幼儿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幼儿探索思路,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应在活动中注重操作的层次性

我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了不同的科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种子》的科学活动,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有着积极探索与操作的愿望,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

在中班年龄段活动中开展了《吹风,吹》的科学活动。幼儿通过了解风,去观察风的现象,感受风力大小变化和风向。在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如:我们带幼儿到户外寻找风、感知风。让幼儿摸一摸、抓一抓、体会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并让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样能感觉风?引导幼儿运用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讲出自己发现风的办法,并将观察到的风记录出来。我们让幼儿制作风带辨别及测量风的方向,启发幼儿说出其他了解方向的办法。幼儿对于通过自身操作所获得的经验是难忘的。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

大班开展了“蝴蝶”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蝴蝶的身体结构、生长过程及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发现了有趣的“对称”,通过观看课件他们了解到蝴蝶是由卵、幼虫、蛹羽化而成。在随后的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的墙壁上,用纸团、毛线等装饰布置出蝴蝶一生要经过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及探索,用“百种语言”表达其成果。孩子们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图片,开展了蝴蝶展。一系列围绕蝴蝶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中不断生成。

四、应鼓励幼儿对操作结果的表达、交流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他们不能说出活动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可以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他们喜欢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告诉同伴或老师,这里教师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它可以是幼儿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须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大胆、小声地交流,对于胆子小的幼儿更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交流。如开展“双头瓶子真有趣”的活动时,幼儿在边操作时便会小声交流:你的两个珠珠在瓶子的一边,而我的两个珠珠却在瓶子的两边,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同伴间的讨论交流他们能发现不同的科学现象,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种则是指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就是不管在操作过程不是活动结束时的主人活动,教师都必须用富有启发性的、简短的提问,让幼儿把操作结果表达出来。“你看到了什么?看样玩才能看到这种现象?为什么?”“你是怎样玩的?结果怎样?”这对于幼儿理解知识,发慌智力,提高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颜色》教案,我们的目标是把科学与艺术溶合在一起,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艺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三种原色相互交朋友这一形式,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运用三种原色相互调配,最后发现原来三种原色会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我们又设计让幼儿把每一次的颜色调配都记录在小纸片上,并为小纸片找家,用每个幼儿的个人记录形成一张张集体记录,并通过不同的个人记录相互对比。这样把科学记录的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同时,通过自己操作尝试,懂得了三原色会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原理。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受限制和拘束,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究,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感受发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得特别充分,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游戏性的完美结合。可见,实验后记录使我们的孩子动手尝试兴趣和观察对比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篇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在“粗”和“精”上下功夫,“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课上得“大气”一点,“精”选择的目的是材料选择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能让我们的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一、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教完例2 :“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准备探索下个环节,就听到一位学生大声说:“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为什么会四年一闰?”教师开发并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在黑板上画出了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演示、说明,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地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定为一天;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并带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

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学生在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虽然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顺应了他们的需求,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使学科之间进行了有机整合。

二、寻找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通过摆小棒探讨算法,然后交流算的过程。

生1:先摆11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2根,即11-9=2

师: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

生2:可根据想加法算减法。如:11-9=?,想:9加几得11,9+2=11,所以11-9=2。

生3:老师,为什么做减法要想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减?

师:××同学问得好,请同学们试一试,想一想,看谁能发现与前面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4:1-9不够减,从10里减9,10-9=1,1加上原来个位上的1得2,即11-9=2。

生5:我的方法比他们还简单:把减数9分解成1和8,11-1=10,10-8=2,所以11-9=2

生6:老师,我的方法和他们四个都不一样,但我认为也很简单。我这样想:11-9先把减数9看作10,11-10=1,10比9多1,多减了1,再从得数里加1得2,所以11-9=2。

教师说的“如果不让你们摆小棒怎么办”这句话,将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利完成,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预设,从而就有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矛盾的困扰,无言的沉默。有聪明的机智,更有不服气的反诘和问题解决后喜悦的笑容。这样才能凸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三、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当学生学习“可能性”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小组不透明的盒子中都有10个球,分为红白两色,但红球、白球的个数不同,每小组任意摸一次,看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是摸到红球,只有第五组同学说,我们摸到了白球。这时,教师说,你们每组盒子里都是红球6个,白球4个,共10个,在红球比白球多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此时,第五组一位学生大叫:我还想试一试,看是一种什么情况。教师听后,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就让你再摸几次。结果,这位同学摸了9次,摸到红球7次,白球2次,并要求这位同学说体会,说想法:在红球多白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白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教师趁热打铁,再次引导,像第五组发现的那种情况,这是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是很偶然的现象。接着,教师再次拓展,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很偶然现象”。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四、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在看图简单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 ,并涂上颜色。“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贴在黑板上展示。”教师语音一停,很多学生都高兴地把自己的杰作往黑板的高处贴去,但只有一位学生出乎教师的预料,把自己折的 也贴到了黑板上,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了“不是 ”的叫喊声。此刻,老师和蔼可亲地走到折错的同学身边说: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折的吗?“我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就折出了 ,老师我折错了。”这位同学的声音很轻。老师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接着教师说:你知道自己折了一个 ,说明你听懂了今天的课。教师一边指着黑板上折出的 ,一边说,大家看看黑板,怎样在 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出这张纸的 呢?

学生看着黑板上表示 和 长方形纸在思索。一位学生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只要再涂一份,就是从四份里面涂两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 。”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说, 和 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另一位学生急促地说:“老师,我也得到了一个分数 ,它的大小也与 一样大。”教室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 、 、 ……一个个分数不断报出来。“老师,我们找到规律了,只要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那么这样的分数都和 一样大”。

教师的层层呵护,教师的循循指导,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错误”留给学生,促使他们的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逐渐生成,使他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9

一、训练厅

1.教你一招:什么叫轻声?

普通话里的音节分别属于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如“别扭”( biè·niu) 中的“扭”,“结实” (jiē·shi)中的“实”,“漂亮” (piào·liɑnɡ) 中的“亮”。含有轻声音节的词就是轻声词。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意思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如“太阳”、“粮食”、“西瓜”;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大意”读轻声的意思是“疏忽”,不读轻声是“大概的意思”;有的词则必须读成轻声,“别扭”、“老实”、“漂亮”否则就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轻声现象虽然在普通话里广泛存在,但是不宜将轻声音节看做一种声调而归为一个调类,因为读轻声的音节都有本调,只是在特定位置上出现的时候才读为轻声。把轻声看做一种音变现象是比较合适的。

轻声音节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短”。“轻”是因为发音弱,使音节的高低变化十分模糊,“短”是因为音节失去了高低变化的余地。

2.轻声训练

普通话中的音节一般要读为轻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例:走吧、写阿他呢、就是嘛、好吗

(2)助词。例:吃的、高兴地、说得(好)、看着、写了

(3)叠音词和重叠动词末一个音节。例:妈妈、姐姐、星星、娃娃、走走、练练

(4)表示趋向的动词。例:进来、出去、拿回来、跳过去、黑下来

(5)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例:山上、地下、屋里、那边、后面

(6)某些词的后缀。例:剪子、车子、木头、石头、我们、先生们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

二、欣赏苑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耻,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欣赏小提示]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操作台

要求:读课文,讲故事

1.把课文互相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听故事。

3.你能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同桌听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5.你有过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园

1.绕口令练习(鼻韵母练习)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2.经典诵读练习

(1)三衢道中

(2)江畔独步寻花

篇10

试卷讲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不重视试卷讲评课,有些教师甚至将试卷讲评理解为对答案,使讲者无力,听者乏味。笔者认为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最有效的升华,试卷的讲评效果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上一堂试卷讲评课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法,产生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教师从试卷开头讲到结尾,逐题讲评,就会“高耗低效”。要提高试卷讲评的时效,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需要探究试卷讲评的有效教法。通过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尝试,本文认为好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建立在讲评前对试卷解答的有效性分析基础之上,在讲评中对试题疑难、易错问题进行有效性解析,并在讲评后对同类试题进行跟踪检测和再评价,让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目标。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时效。 一、对试卷讲评有效性的认识 1.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有的放矢。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讲评前需要教师对试卷进行钻研和分析,设计合理的讲评方案。 2.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是及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告诉我们,时间越短,记忆越深刻,因此试卷讲评越早,学生越能以清晰的记忆和积极的心态听教师讲评,效果会越好。 3.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具有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作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试卷讲评时要用好激励手段,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 4.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有侧重点。试卷讲评课切不可不分轻重,面面俱到。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仔细分析学生可能出错的原因,有计划、有步骤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有效的试卷讲评应该具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纠正错误、规范解题、提炼方法、拓展解题思路、渗透解题技巧、提升能力是试卷讲评的目的,在讲评时应注重落实。 二、讲评前对试卷解答的有效性分析 试卷的有效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分析学生的试卷,二是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 1.有效分析试卷首先应建立在教师做试卷基础之上。教师的讲评是对试卷解答的再现,是对学生解题的示范,不宜出错,因此教师亲自做试卷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有效讲评试卷的举措,不能空缺。 2.有效分析试卷应重点落实在教师对所有试卷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基础之上。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试卷是有效分析学情的原始资料,调查学生的解答有利于分析学情。 首先,教师应统计分析每题的得分率,把握学情。分析试题讲评的难点,确定讲评的优先顺序和侧重点,为分配试卷的讲评时间提供依据,有利于突破难点,为高效讲评赢得时间。 其次,教师应记录填空题、解答题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点”原因,罗列出“计算题步骤省略”“解答不完整、格式不规范”“作图未用尺规”等解题共同点,将上述“共同点”合并讲评,能做到“耗时少,成效高”。 再次,教师应分析出试卷的核心知识,重点讲评。试卷是所考查知识的载体,它涵盖了最重要的、学生必须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选择这些“核心点”重点讲评,步步击中“要害”,教学省时省力,学生学习快速高效。 最后,教师应筛选各题的正确解答类型,有利于多角度分析。记录各类正确解法,包括学生的姓名,与记录错误同等重要。在试卷讲评时一同展示,既能拓展解题思路、渗透解题技巧,还能激励优秀学生爱数学、学好数学。 3.有效分析学生的试卷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诊断。把批好的试卷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试卷的再次审视,仔细完成自我诊断表,先对试卷完成自己的分析,不仅实现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变学生的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还由学生的想法促进教师转变教法,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通过自我诊断、反思,生生间的讨论、交流,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能促使学生自我调节、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附:学生自我诊断表)■ 4.讲评前需要设计有效的讲评教案。设计讲评教案既是对试卷分析的总结,更是有效教学的方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需要重视。设计教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习:一是难题做不出,讲评时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二是解答有漏洞,讲评时补充是重点,剖析原因是对策;三是解答错误,讲评时指导审题为首要任务,对概念、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要研读,培养审题习惯,减少失误;四是心理紧张,讲评时要求学生应先易后难做题,缓解心理压力。 三、讲评中实施有效的试卷讲评过程 1.注重多元评价和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报优秀分、平均分而不通报每个人的分数,帮助学困生分析存在的问题,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和解题中的闪光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讲评该试卷中学生集中错误的问题 学生错误集中的试题往往反映了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缺陷,应重点讲评,能耗时少,效益高,有效地解决多数学生关切的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1:下列命题中: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②斜边长为6的直角三角形的重心到其外心的距离为1;③线段AB上一点C满足AC=■AB,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④所有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⑤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⑥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垂径定理、圆心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还有三角形的重心和外心的概念,黄金分割点的概念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学生的得分率不高,分析过程中发现学生对③的判断失误最多。通过师生对话和对课本的再阅读,学生对黄金分割定义的表达形式不再局限于一种,减少了思维定式的副作用。 3.重现学生试卷中的精彩或失误 将试卷中精彩的解答用实物投影展示于课堂,或者让有巧妙解答的同学讲述自己对试卷的思考,能鼓舞被展示的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总结解题技巧,优化讲评过程,节约讲评时间,提高讲评效益。 案例2.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如图1,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经统计,本题的得分率只有36%,不少同学是因为选择方法不当而错误,从记载情况中发现这题学生有两种正确的解法,试卷讲评时我选择了实物投影展示教学。 学生1展示,解法是通过延长BD和AC构造两对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学生2展示,解法是过D点作AB的垂线,将梯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运用一次三角形相似就能求解。 一会儿就有学生3举手,他展示的解法是过点C作BD的平行线交AB于点G,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用一次三角形相似也可求解。图形分割方法与学生2的不同,解法有所创新,也很简单。■ 试卷讲评中通过运用多媒体精彩展示,错误回放,是“学生先行,思维在中,教师断后”理念的实践,是“教师主导,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试卷讲评的全过程,效果优于教师的一言堂。 4.注重小组合作交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可以利用小组互助的方式帮助解决。 案例3.如图2,电流在一定时间段内正常通过电子元件■的概率是0.5,则在一定时间段内AB之间电流能够正常通过的概率为(

)■ A.■ B.■ C.■ D.■ 阅卷后统计,本学区这题的得分率约为43%。经调查,学生对图中电子元件不理解,对题干信息表象不准,就懵懂地选了A。讲评试卷时,我没有直接分析,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选A呢?” 学生1:“电流在一定时间段内正常通过电子元件■的概率是0.5。” 学生2:“不对,从图看是并联电路,这个0.5是电流通过一个电子元件的概率,也就是一个支路的概率。” 学生3:“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并联电路有电流的概率,只要有一个电子元件有电流通过,AB之间就有电流了,要根据树状图来确定的,画出来的结果是■。” 学生4:“上次我们有一道题跟这题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元件而是开关,当时我填对了。”■ 教师:“这几位同学讨论得很好,我们做题要学会类比。本题与两个开关并联类似,画树状图解答如下:两个元件记为C、D,每个元件通电结果分别记为“有”或“无”,AB之间通电结果有4种(如图3),由于元件C、D是并联,结果中至少含有一个“有”就能正常通电,其中3种符合条件,故AB之间能正常通电的概率为■。 教师组织生生合作,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学生互查、互助中解决。在自查和互查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善于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知识背景,另一方面要收集学生交流信息,弥补自己在试卷分析时的疏漏,为“教师断后”做准备。 5.重视个别问题开小灶 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试卷中“共同点”问题进行教学,无法顾及个别学生的问题,因此课后需要个别辅导。在批改试卷或对试卷统计分析时要对个别问题进行记录,交流时就有针对性。教师与学生需要平等对话,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矫正错误。 案例4.如图4,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能判定CD∥AB的是( ) A.■=■ B.■=■ C.■=■ D.■=■■ 由于阅卷时有记录,我发现两个中等生选择了C,在自我纠错过程中她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认为是正确的,说明她俩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点模糊。在自我诊断中,引导她们找到课本相关知识,帮助她们分析了错误原因并订正。实践证明,小范围的个别辅导,能有效地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漏洞,纠正错误。 6.注重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试卷讲评课是一次知识系统化过程,需要提炼试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梳理数学知识,规范学生解题。重视常规解法,强化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正确运用;交流巧妙方法,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思维敏捷,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案例5.试用所学的知识比较x,x2,■的大小。 比较大小通常的方法是作差法或作商法。如果采用作差法,需要对x取值范围进行讨论,能做对的同学很少,批卷时发现不少学生用特值法,讲评时表扬他们聪明,不过特值法只适用于选择题或填空题,做解答题就不行了。引导学生作如下操作: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x,y=x2和y=■的图像,观察所画图像能否直接写出结果呢?经过画图,找交点,比较图像位置,答案很快浮出水面。通过这样典型题的讲评,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的妙用,归纳出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方程或不等式。 四、讲评后实施有效的跟踪检测和再评价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整体视角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推敲、反思、总结、升华过程进行设计。实践证明,一道数学题在讲评后并不等于以后就会做。针对学生试卷中的易错点、核心知识点、共同点问题需要设计变式题,组织学生再练习再评价,促使学生领悟试卷中问题的关键,掌握问题的解法,促使学生专心听讲,通过学以致用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扩大试卷的讲评效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编制跟踪练习,题量不宜过多,一般是4~8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案例6【试卷原题展示】(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如图5,经过点B(-2,0)的直线y=kx+b与直线y=4x+2相交于点A(-1,-2),则不等式4x+2

。 【跟踪试题】如图6,经过点B(3,0)的直线y=kx+b与直线y=2x+4相交于点A(1,2),则不等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