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5 19: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前滚翻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P键词:年轻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0-02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的公式:“教师发展=经验+反思”,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1]。年轻体育教师面临新课程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通过教学反思,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成为新课改的主力军。
一、教学反思源于课堂
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体育教师来说,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会显得无从下手,笔者的经验就是真正走入你的课堂,不要只停留在教案中,而是将你的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去。教学反思的思考点就在于课堂中那些令你感到惊喜、存在疑惑和采取某种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的地方,因此,教学反思要从教学实践的整体感受出发,反思成功点、不足之处,以及产生疑问的地方。
1.从整体上感受一节课,包括教师自身的感受、学生的感受。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重难点的讲解是否得当,组织形式是否适合本节课的内容,并为本节课服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学生生理和心理是否得到有效锻炼等;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在练习中生理、心理同时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2.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寻找课堂的亮点,如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并且通过这种方法或形式,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比如在《体育教学》2014年第4期《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图片头、手、脚固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定位,增加了学生学习乐趣与练习激情,使得学习效果显著,这就是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3.反思不足之处:尽管课前教师对课堂各环节做了很多预设,但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不足之处,教师要进行及时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通过两个秘笈(头、手、脚固定;垫高垫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但是学生在做动作时会出现团身不紧,不能做到抱膝起的完整动作。笔者课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进行反思,如何加强学生团身意识,改进动作,做到抱膝起,并做出如下调整:(1)增加辅助练习:抱膝团身滚动。在课的开始部分,笔者加入抱膝团身滚动练习,让学生体会团身感受。(2)分解示范动作到位:笔者发现只要将示范动作再详细分解,加强学生从蹲撑开始,蹬地、抱膝滚动,蹲撑结束,然后起立,让学生看明白最后抱膝的动作,以及抱膝的时间,强调先能够完成滚动过后的蹲撑,不要急着站起来,这样就有效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点了。
同时,在本节课中组织形式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队形的调动上,特别是慢跑抢垫子游戏,学生会出现乱跑现象,不成一路纵队;在做前滚翻练习时,出现一个同学还没做完,另一个同学已经在垫子上,有扎堆的现象。教师进行反思,改善这些缺点,做出相应的改动,要求学生一轮抢垫子游戏之后慢走成圆形,再过渡到慢跑;第一个同学做完与下一个同学击掌后该同学才能开始做动作,改进过后教学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4.反思有疑惑的地方: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不解和可疑之处。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前滚翻,利用垫子垫高,形成一种坡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滚动的速度,便于团身抱膝起。本教学设计中是先练习基本动作,后进行垫高练习,如果将顺序颠倒,又会达到怎么的学习效果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就可以带着疑问进行实践,进行比较。先练习后垫高有利于学生体会蹬地动作,先垫高练习,有助于学生完整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择优选择。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没有规定的格式,常见的有教育随笔、教育案例和教案修改等。
1.教育随笔,教师的随手笔录,利用这种形式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与心得。教师在写教育随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小处入手”。关注课堂中的“小问题”,注重细节,例如:体育课堂上,天气热时学生都会将衣服堆放在一起,这样不管是在放还是课结束拿衣服时都会浪费时间,有时还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解决方法:教师在场地边摆放好各小组的标志,让学生分组有序地的摆放衣物,避免一哄而上。二是要“及时”,有些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教师要立即进行记录,记录下问题现象,对此产生的疑问,以及怎么样解决,进而整理成文。例如:每年九月开学后,体育教师就要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在进行练习时,笔者想要记录下学生每次练习的成绩,作为比较,但是发现按照学生学号记录成绩不便捷,怎样能快速准确地记录下学生平时练习的成绩,看出他们练习成绩的曲线呢?笔者就将这个问题一直放在心里,不停地进行思考。三是要“实际”,随笔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来的,而是教师记录课堂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笔来源于实际课堂,反作用于课堂。就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录学生练习成绩为例,笔者想到建立一张体育课堂站位表(表1),并在站位表中标号学号,这样能够记录学生一个周期的练习成绩,教师可以根据成绩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练习也非常积极,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纪录和最好成绩。
2.教育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这些看法与点评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借鉴优点,吸取教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案例:体育课堂中,班级的“小胖”让我印象深刻。班级里,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因为体型肥胖,同学们都叫他“小胖”。天气渐渐崃耍在操场上慢跑1圈做做准备活动他就已经大汗淋漓了。这天,同学们都已完成任务在休息,可是不见“小胖”的踪影,学生指着跑道上那卖力奔跑的身影,说他还在跑步,我当时就很奇怪,他跑到我跟前时,我叫住了他,问他为什么还要跑步,他说:“没看到我在减肥嘛!”我哭笑不得,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想到要减肥。让我惊讶不已,是多大的压力才让一个这么爱吃,这么爱玩的孩子要去减肥,我决定要帮助他。于是,我和他一起商量了他的“减肥大计”,从均衡营养到适当锻炼,科学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减肥,并且让他知道,现在是长身体的年龄,不能过度的节食,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的减肥观念。同时,也私下里跟班级几个小干部和同学们说,以后不准叫他“小胖”了,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当我给他测量体重,比开学时少了几斤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3.教案修改,是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在原来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教案进行修改是教学反思最直接的结果,这里的教案可以是自己的教案,也可以是对别人的教案在实践中发现有不足之处进行的修改。体育教师一般都要进行多个班级的教学,课时教案的预设往往与教学实践不一致,这时教师就要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对教案进行修改。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学习下来学生对前滚翻的重难点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那么在教案中,教师就要针对某一环节的设计增添或删改。当教师进行下一课时或是下一个班级时,就会做出相应的改进,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在2013年《体育教学》第5期中,作者发表了《对2012年11期高抬腿教学设计片段的教学反思与修改建议》,作者在阅读《高抬腿教学的设计片段》一文之后进行实践与反思。这份教案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简单易行,教学重难点表述简洁准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游戏,借助竹竿检验动作的正确度,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学习效果显著。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许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看法:(1)利用竹竿解决重难点,普及性不强;(2)在组织方法上,分组应考虑学生的身高因素;(3)练习方法应考虑到高抬腿练习的运动负荷及练习的趣味性;(4)游戏比赛标准[2]。通过反思,教案更成熟,同时教师也在反思中进行了学习与提高。
对于年轻体育教师来说,多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好的教育研究,是对自身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能够发现更加科学的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将教学反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是年轻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篇2
一、通过提问为讲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则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作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地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进而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教女生学习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等腹肌练习时,问:锻炼这些项目有什么好处?女生会很感兴趣。抓住学生很想知道其中道理的心理,讲解生理知识:经常进行上述项目练习可以锻炼腹肌,能够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的弹性,对维持骨盆内储器官的正常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女生在青春发育期经常锻炼腹肌,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其锻炼的自觉性会大大提高。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48-03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相互评价为主线,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排球的整个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学生的学练及评价起引导的作用,而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帮助、评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相对较大,本次课在教与学的同时,着重关心较落后的学生,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个都不差的目标;同时在课上适当安排游戏性的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玩中带学,玩中带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实践课教案
【点评】:最近参加暑期的研修学习,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身为体育老师,我也在想:作为体育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养成,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出哪些变化。所以,在看到本期刊出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换了一个视角来进行阅读。
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的七大核心素养为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批判性思考、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当然,运动与健康作为基础领域的素养,和其他学科素养一样没有位列其中,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是“教教材”(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是“用教材教”(通过教学来促进人的发展或者说来发展人的核心素养)。
作为体育课堂对七大核心素养的养成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呢?比如我们有没有搭建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我们的教学是直接告诉,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没有角色分配、明确责任、成功共享?我们的学生可不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同伴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李明、甄广军老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远撑前滚翻,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两个动作的异同,进而自行探索动作的要领;孙建顺老师针对投掷技能练习枯燥的不足,对课堂进行了情境化设计,创设了“保卫”的生动情境,结合所学动作的技能结构创编“拉锯”“钉钉”“抡大锤”等游戏练习,将投掷的关键点巧妙地融合在这些游戏中;姜勤佳老师则是让学生观察和制造“彩虹桥”的方式来不断探索和改进侧向投掷的出手角度;潘月光老师的“乐”动课堂则使用音乐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调整跑动的节奏,从而为耐久跑的枯燥无味破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竺洪波老师则是构建了尝试体验、合作练习、自我挑战的学习阶梯,因材施教,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达成一个都不落下的目标。
篇4
关键词:情感桥梁;自主独立;创新教育;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15-01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新的教材和新的理念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弘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基础上,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摸索出了小学体育有效课堂“四步走”策略。
一、 构建师生情感桥梁
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建立和谐的关系,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多接触和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和尊重教师。我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每个学生,经常鼓励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能弱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自卑心理,课堂上营造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和谐环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情感桥梁,是新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前提和条件。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例如,我在上二年级立定跳远课时,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等步骤,掌握了立定跳远动作技能。
小学生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一般都会崇拜体育明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小学体育教师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构建师生情感桥梁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给学生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不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做到晓之以理,明之以义,真正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务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合理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我在讲授前滚翻动作时,先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并让学生思考垫子的用处以及放在斜面上的奥妙。这时,学生便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生在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安全参与意识,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倡导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素质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当学生真正发现知识的规律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创造性得到扩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勇于探索新的问题,敢于发表有新意见解。尽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譬如,在讲授授前滚翻教学时,有位学生提出:翻跟斗与前滚翻动作相同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激烈争论的热闹场面:说动作一样的、不一样或者是相似的都有,他们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案中预设希望出现的情境,于是我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运用恰当点拔,最后让大家明确明白前滚翻动作的要领。
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代人的必须具备的素养,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为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团队合作意识。当然,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我平时用中国女排的团队合作故事教育学生个人必须要服从大局,为了集体的荣誉,有时个人就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接力赛跑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在这个项目的训练中,我反复强调: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外,合作意识尤其重要。
篇5
1.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改进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
例如上鱼跃前滚翻,半节课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2.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2.1教案设计时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
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的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对于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指导其他落后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记法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死板硬灌的课不是体育课,更不是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而是枯燥的军事操—体操课。要求过高学生掌握要领时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2.2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怎么练习—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2.3教师做好课后小结
篇6
一、激趣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学生“乐学”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激情饱满,示范动作要规范优美,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合理地运用眼神、手势、表情、口令等体态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音乐、录像、挂图、地形、自制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将枯燥、抽象的练习内容,通过游戏、比赛、竞争等手段“打扮”得新异、具有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设疑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教师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因素,设疑多问、启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短跑蹲踞式起跑时,教师结合示范动作、挂图等,向学生讲解动作示范要领,为了使学生搞清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加深理解动作要点,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设疑提问:为什么短跑要采用蹲踞式起跑动作?为什么一侧腿要跪地?为什么臀部抬起的高度要向压下去的弹簧一样?一连几个为什么,引发起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动作原理的思考。在练习中,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按照要点完成动作技能,缩短了学习新动作的时间,增加了有效的练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诱发巧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以具体形象与教材有关的事物对比入手,来说明动作的特点。利用比喻使难以理解的动作要领,变得浅显、易懂、好掌握。如在学习技巧动作“前滚翻”时,教师先拿了一个砖块,让学生看了一下,然后顺地面滚了出去。结果,砖块滚跳了几下就不前进了。然后,老师又拿了一个篮球,顺地面滚了出去,结果篮球圆滑地滚动了很远,进行形象对比。通过教师的导问、巧比和学生的观察、想象,使学生对所要学的动作,基本建立表象,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学会了技巧动作“前滚翻”。通过导问、导思、导练、发展创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才能。
四、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特别在学习复杂的动作时,要培养学生反复观察动作的能力,必须设计学生反复观察动作示范与想练结合的教学环境。例如跳远,跳远动作是空中一瞬间的动作,难度较大,即使是教师的示范再优美,也是一瞬即逝。因而,教师必须给学生设计一个反复观察动作的环境,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与倾听讲解外,还让学生站一弧形队,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同学或老师所做的动作,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时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鼓励学生大胆练习积极思考。通过不断反复、观察想象和强化练习,逐步提高动作技能,改进动作模式。通过弧形队的站立,反复观察与动脑思考,循环练习和反馈矫正,给同学一个反复向示范同学学习的机会,不断动脑想象自己的动作模式,不断反馈矫正,对比检查自己的动作,达到动脑想象与想练结合。
篇7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有效性 规范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应建立在规范备课的基础上,备课不充分,造成课堂浪费,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规范备课开始,本文基于我校备课组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及教学设计上提出几点认识。
一、结合实际,备教学目标
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我们一般是看有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而且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得到”,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考虑本次课在学期和单元中的前后联系,深入分析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法手段,以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能清楚地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三个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总之,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健康观的理念。
二、分析学情,备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是促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对手段与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因此,创造性地发现和运用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学有效性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如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目标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准备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包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体育基础,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练习,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地选用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那些基础差、学习慢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跟上教学节奏。
三、精心选择,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老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的体育教材没有给体育老师规定每一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给广大体育老师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上前滚翻一课时,有位体育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做“胯下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等辅游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学会前滚翻技术的低头和团身动作,为后面主教材前滚翻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大部分的体育老师都喜欢在课的开始部分选择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但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应该是后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是为主教材的教学起辅助作用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做无用功。
四、因时制宜,备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不当,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体素质和能力、教学场地和设施等基本因素。如对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体育技能采用分解—演示教学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掌握技能;对低段小学生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高年级的学生采用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更能综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武术和广播操等项目的教学宜采用正面、反面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合理规划,备场地器材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场地器材是实现有效教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如用海绵垫练习跨越式跳高,效果就比用沙坑练习效果好得多,因为前者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和怕脏的心理负担;在体育馆上课,可以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公开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体育教师某些动作示范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校场地的大小布局、有多少可利用的场地器材,切实掌握本次课同时上课的班级,以及可供本班教学使用的场地器材,以便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布置、方便教学、安全卫生。
六、巧妙构思,备教学案
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师应熟练掌握所要教授内容的相关知识技能及知识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背景。在备教学案过程中,教师不应“为备而备”,而要针对教材做到拓展教学,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充分统一。通过编写教学案可以提高教学的计划性,防止随意性,目的是取得更好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编写教案时,要写详案,在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确定学习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习体操中的直腿后滚翻动作时,可采用先分解后完整,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确定教学步骤,编写教学过程;落实重点,因材施教,选择或调节使用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教案设计层次清楚,步骤紧密,讲究效率。另外,还应包括语言的组织,问题的过渡,预计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障碍或易犯的错误,如何解决应对的措施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要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态度及他们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道德水平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加以认真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过程中有“备”无“患”,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何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十二个因素[J].体育师友,2010(1).
[2]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应是精心设计的课[J].体育教学,2007(4).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造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手段,而体育教育如何和创新相结合呢?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就是体育活动通过它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和特有的功能,通过教育的过程来培养人的创新个性,开发人的创新智能。在体育教育中要利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从而加强个性培养。
一、现代教育手段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材是体育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为终身教育服务,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某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动大脑展开想象与创造,创造性地做出一些未曾做过的动作。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如激励诱导法。在上新课时把器械摆放好后,我首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尝试各种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通过诱导的方式过渡到主教材上,一改过去的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愉快、主动地学习。实践中我还时常采用回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动作和创造新的动作。如在四年级跳箱教材中,在上课之前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观看关于跳箱教材的教学片,然后进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助跑踏跳支撑之后,我向学生们提议:以小队为单位回忆教学片上的动作和以前学过的动作,如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在此基础上融入今天学习的助跑踏跳动作,创编一组新的组合动作。然后再看教学片找出不足,作为课后练习的重点。学生们在我的提议下,积极练习,大胆创编,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创编了纵箱前滚翻的动作;有的学生创编了侧手翻接横箱跳上呈跪撑向前跳下的组合动作。学生们根据已掌握的技术技能结合自身的素质情况充分回忆,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到体育课当中。这些创编动作融入了同学们的想象与创造,起到了身体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双重作用。
二、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联想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尝试着教会学生不断提问,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强烈意识,及时鼓励、肯定,使之迸射出理想的火花。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大家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叫号接球”、“击中目标”、“打活动目标”等游戏项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培养创造能力,启发诱导
篇9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生因其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若教师完全照教科书的用语和自己教案上的内容讲课,势必造成语言生硬,学生理解吃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用讲故事,创设情境法,把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鲜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年级队列训练中,我经常进行“快快集合”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游戏练习,并让学生联想“企鹅在冰天雪地里集体行走”;为了巩固队列动作,采用了“拉拉圈圈走走”的游戏,争强好胜的孩子们谁也不甘落后,大大加强了他们克制力和耐久性,一直保持有趣地进行队列基本练习。
又如在《越过障碍》练习中,我用战斗故事来创设情境,把一些障碍物比做壕沟、小山丘等。“小游击队员们,现在前线急需药品和粮食,你们要看清地形,安全、快速地将急需物资送到前线,争取最后的胜利。”结果,学生个个认真,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练习。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课堂中还有一种语言,那就是书面语言,它主要是指板书,它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形象直观,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教材脉络和加深记忆理解等有重要作用。板书要求精要,而且有诱发功能。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我发现较多的学生“团身不紧,方向不正”。在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加深理解、记忆,板书了“闭嘴下巴抵胸口,目视肚脐莫抬头;重心前倾双手推,迅速收腿不落后”的口诀,既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使学生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学生之间互相背诵,领会动作要领,而后对照“口诀”利用进行动作练习,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
又如“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针对学生上下肢配合不够协调,发力顺序不够连贯的毛病,我根据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细节和动作姿势,利用彩笔形象、生动地勾画出动作,提示学生由下肢蹬地开始,随着向上伸展,右手托球左手扶球侧,瞄准篮筐,然后伸臂、扣腕、手指用力将球投出:形象的单线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生动、开拓的思维空间。
三、教师要有丰富的体态语言
教学语言除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体态语言。其中包括眼神、表情、姿态、手势等。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这一特殊而良好的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的。
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看得见、听得清,特别是进行重点部分教学时,我先用眼光扫视一下,使他们思想高度集中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并不时通过位置的移动和眼光、手势提醒每位学生,确保他们身到、心到。遇到有少数调皮的学生思想不集中时,我故意做短暂的停顿,用眼光提醒他,而不是训斥、点名,这样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的思想很快集中过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新授课中,对完成动作好的学生,我用赞许的目光以示表扬和鼓励,提高练习质量;对暂时未能掌握动作的学生,我用期待的目光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激发锻炼和积极性。教师以目光向学生传神授意,能使学生感到兴奋、喜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讲解;中职体育;教学;语言
不难想象,一名中职体育教师如果仅有准确到位且舒展大方的动作示范,而没有生动形象且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其一味地做示范练习,总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事与愿违之效果。所以,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解水平的高低,而授课水平则又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达恰当与否,对学生正确建立和掌握体育的“三基”,以及体质增强和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正确形成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中职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新时期及的未来合格人才,研究和重视体育教学中讲解的语言艺术,对当前中职体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根据自身多年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以及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观摩,就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语言艺术地运用谈几点粗浅认识。
力求讲解内容条理清晰
中职体育课的讲解,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堂课如果讲得颠三倒四,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
1.纲目分明
动作技术分析要讲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几个小问题,一个问题中讲哪几点都要脉络清晰,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要领,较好地完成动作。
2.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在一个身体练习中,不管有多少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完成该项技术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讲解的重点。讲解重点是要保证时间,讲透讲深,并反复演练。
3.言简意赅
说话啰唆极易导致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语言要求准确、肯定,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4.承前启后
备课时要注意教学项目的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前一动作要为下一个动作做铺垫,为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做准备。例如,学习垫上前滚翻、后滚翻,为学习鱼跃前滚翻和结合动作打基础。
确保课堂气氛活跃
中职体育课在室外教学,以实践为主,教师讲解如吸引力感召力不足,课堂不活跃有可能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精力全部引导到课堂上来呢?
1.游戏入课,穿插运用
课中穿插游戏,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穿插在准备活动里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2.语言幽默,通俗易懂
教学中要把教材的内容、动作要领归纳概况起来(运用口诀、顺口溜、单字概括)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可以更好地领会动作。如在教垫上前后滚翻时,应告诉学生身体要团身紧抱,象雪球滚动。在教学途中跑动做时,最后腿部动作归纳为“蹬、摆、送、压、趴”五个字,使学生易记易懂。
3.启发教学,激发兴趣
依据课的任务、内容不同,所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也不一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运用口诀进行启发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组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4.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课堂上尽量结合动作要领,采用挂图、模型、小黑板示范讲课,并把讲、练结合起来,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得清、摸得着、记得牢。
启发运用,教学相长
“启”是手段,“发”是目的,“启”而得法,才能够达到“启”而能“发”。当学生对问题若明若暗时,应适时提示思路,给予思索性的启发;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要抓住焦点,画龙点睛,进行探索性的启发;当学生的认识视野扩大,需要外因促进时,进行引导性的启发,使之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就会理解得快、从而印象深。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运用教学语言的具体方面解析
1.语言
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工具,又是要求,言传身教,离不开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好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讲课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传授知识的。为此,更要重视体育教学的语言修养与技巧。
2.音调
音调对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音调要变化适度,要使学生听而不厌。如果音调低沉,缺乏变化,自然不会受到欢迎。但如果音调过高,破着嗓子大喊,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烦意乱,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速度
讲课的速度应稍慢于通常的讲话速度。如果讲课时“开快车”、放“连珠炮”,就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头脑里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影响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讲述过慢,又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不安,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4.停顿
正确运用停顿,也回使讲述活动有趣。如讲“跳高的姿势(停顿),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滚式、背越式……”。又如讲:“游泳的姿势(停顿),有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重复
有一些动作技术要领,需要反复向学生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例如,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时,因动作比较复杂,做动作的过程中转体、方向变化很大,要求联系者手、眼、身、法、步协调地配合。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反复,用(有声和无声)语言作为信号,时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运动中方向的变化。
6.表情
体育教师讲课的表情,特别是在严寒季节或盛夏酷暑时的表情,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很大,一定要十分注意。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使他们感到听课与学习是种享受。教师的示范动作是色,讲述是声,把两者结合,课就会讲得有声有色,就能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声(有声和无声)在体育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言、哨声和拍掌声,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组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起着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作用。
1.有效地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呢?主要有七个方面:
(1)讲解要简练、明了、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说话要符合逻辑,连贯性流畅;
(3)表达要生动、形象、逼真、活泼而有趣;
(4)比喻要适中、贴切,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践;
(5)讲究语气、声调、节奏抑扬顿挫,伴随恰当表情手势,使语言倍加有力;
(6)语言要美而富有情感,带有鼓励性,激感,引起求知欲;
(7)讲评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原则,可借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的效果。
2.合理运用哨声
哨声是“号角”,也是体育教师语言的“工具”。体育教师常以哨声组织训练队伍,指挥动作节拍,表示练习或比赛的开始与终止,配合手势指点学生等。哨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感,是教师语言的“替身”,是一种信号,教师利用哨声既可减轻身体负担,还可以起到语言的效果。哨声的长短节奏和音量强弱的运用于时机的把握,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3.善用击掌之声
击掌声又情感意味,其在中职体育教学上应用颇广,起着欢迎、祝贺、鼓励、指挥节奏、协调动作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节奏有特殊意义。如学生的击掌操具有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和使他者心生愉悦之感。在跑步的专门练习中用短促或快慢交替的击掌,可强化动作频率,提高快速动作的能力。掌声是人的一定的情感反映,也是激励情感的手段,适时而恰当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4.巧用身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