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2: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舟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舟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第91页的例1及例1下面的“做一做”,练十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准备

一根40厘米长的线,直径是10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一把40厘米长的直尺,铁圈,圆形铁桶,杯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找出直径和半径.

教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图形.

教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什么计量单位?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计算.然后引出新课.

二、新课

1.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师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片,边演示边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指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也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板,用手指出它的周长.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教师拿出一根线,用线绕圆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得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然后在圆纸板的直径的一端画上箭头,使箭头指着刻度尺的零刻度,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这时箭头指着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我刚才用两种方法分别量了直径是10厘米的圆的周长,量得的长度都是30厘米多一点,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做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板、铁圈、圆形铁桶、杯子,并让学生用上面两种方法分别量出圆纸板和铁圈的周长、直径,圆形铁桶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并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观察、比较量得的结果.教师可以行间巡视,稍作指导.

教师: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的结果,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一说自己算出的的值是多少,教师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接着指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多一点,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人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如“3.14”.

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页下面方框内的话,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圆周率,谁能说一说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是什么关系?

指名说,教师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教师:如果用直径和圆周率来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呢?

得出: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教师:如果用C表示周长,π表示圆周率,d表示直径,那么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学生说,教师板书:C=πd

教师:因为圆周率π的值是固定的,只要知道了圆的直径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能不能求出圆的周长?用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用2r代替公式中的d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因为数目一般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用圆周率和半径来表示圆的周长的公式是:C=2πr.

教师:我们刚才提到的圆周率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谁能说一说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种?

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3.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指名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

(1)不必写出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2)π取两位小数为3.14;

(3)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因此最后一步要用约等号.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做例1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注意算式写得对不对,脱式的最后一步写没写约等号,答题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做练十三的第1~6题.

1.第1题,指定4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道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订正时注意列式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2.第2、3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不必写答.

3.第4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5题,指名读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和前面做过的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题中要求把牛栏围上3圈,实际上就是求3个周长的和.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5.第6题,指名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教师加以纠正,还要检查学生算出的得数有没有保留整米数.

课题二: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第95页的例3,练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仿照教科书第94页上的图用木板制作教具,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纸片各一个;学生把教科书第187页上面的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二、新课

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边演示(然后贴在黑板上)边说:“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再出示圆,提问:这是一个圆,谁能联系前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出: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圆的面积呢?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出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教具,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圆拼成一个近似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上面的图,并让学生拿出学具,试着拼一拼,然后让拼得正确的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拼的过程,再让不会拼的同学拼一遍.

然后教师直接拿出把圆平均分成32份的教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提问:“我们刚才把这个圆拼成了近似什么形状的图形?”(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把这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怎么样?(引导学生看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看出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圆的面积等于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在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右边画一个长方形,指出:如果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来的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圆的半径是r,即==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接着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圆的面积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圆的面积=πr×r=πr2

教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现在只要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指名读题,让学生试着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过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要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最后小结一下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做练十四的第1~5题.

1.第1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圆的面积公式写成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书写格式对不对,写没写单位名称.订正时了解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除了注意学生在做第1题时易犯的错误外,还要检查学生有没有把第(2)小题的直径当半径直接计算的,订正时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4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第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直接计算.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半径,再计算.

5.第5题,让学生读题,看着右面的示意图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

课题三: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十四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准备

教学例5用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提问:“计算圆的面积时需要什么条件?题中给了什么条件?能直接计算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将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计算圆面积所需的条件呢?”

使学生明确:要先通过给出的周长算出圆的半径,再计算圆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分两步计算圆的面积,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应该用什么单位名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对照一下,并把书上的解题过程填完整,教师再进行小结.

2.例4的巩固练习.

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分别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订正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圆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明确:(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2)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πr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2πr;(3)计算圆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周长用长度单位.

第2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及示意图.指名读题,说题意.提问:“题中的问题求的是什么的面积?”

教师拿出教具,提问:“外圆的半径是多少?能求出外圆的面积吗?内圆的半径是多少?能求出内圆的面积吗?”这时教师把内圆拿出来,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取出的是什么?剩下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从大圆的面积中减去小圆的面积就得到环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演.求出外圆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在书上把后面的计算做完.订正时教师提问:“第(3)步求环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让做错的学生再写一遍.

教师:这道题能不能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列算式情况.可能大部分学生能够列出:3.14×152-3.14×102,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以前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的简便算法想一想,能不能列出更简便的算式.使学生想出简便算法:3.14×(152-102),并算出得数,再看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是否相同.

4.例5的巩固练习.

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订正时了解学生用的是分步计算还是简便算法,只要列式和计算正确,两种方法都可以,但要表扬用简便算法的同学,还要检查学生算出的得数有没有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堂练习

做练十四的第6~11题.

1.第6题,让学生按顺序口答,注意检查有没有学生把一个数的平方算成这个数乘2的情况.

2.第7、8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9题,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

篇2

事务不多时,备讲读课文先看教材,再看教参,后看练习册。备非讲读课文先看教参或扫一两眼课文,再看练习册。可是,忙碌开来,有多少眼光留给讲读课文?实在少得可怜。有大块时间,偶有兴致,上网查阅、翻看期刊与教案集,急学急用,真假名师教案多少指引我们向前进。偶遇好文章好教案,匆匆速读,静不下心追寻作者思路,惶论读一本名家著作。

一年又一年,备课的起点模糊了,转换了,由教材、感觉、学生、问题异变为别人的教案、设计、习题。一天又一天,各种理论、定论、标准答案组成的宏大叙事压倒代替了个体叙事,心有惴惴。我去哪里了?我还感受到文字之美吗?还会分析课文吗?我有自己的眼光吗?我还是我吗?

备课速成,想得快,抄得快,下载更快,速读与整合能力见长,教案长度与资料厚度齐飞。独缺最珍贵的独自阅读感受、发现、判断,远离阅读澄明静思的情趣。一个语文老师自己阅读课文都在隔岸观火,形同嚼蜡,怎么能够、怎么好意思教学生仔细读书?语文老师怎么能够不管课堂怎么花样百出,只不过像一场动静有序的“时装秀”而已。

这样再上20年课,可能不会读书,写不出几段妙趣文字。

特别怀念2 0年前初上讲台时的备课感觉,温润、沉实、恬静多于急燥、凌空、火爆,有点诗意,像浸润在缕缕夕阳斜晖中。

那时,放在床头,夹在腋下的有教材,有一套《课文分析集》。集子收入文评家、教师、编辑的分析文字。虽然好些作者还在使用苏俄社会历史批评,运用传统的文以载道知人论世读法,可都不肯失去自己感受,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结尾的深情厚意,他们小心赏析争论,火气尽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壁”,他们用一毕坳坷体会文字,酿造优雅,文辞考究,多是些荡气回肠、温文尔雅的文字。寒夜秋光,蜷缩被窝,听风听雨,看看教材,看看分析文章,仿佛跟高僧学禅,心在开花。“兴尽晚归舟”。

那时,山里学校路途崎岖,有关部门领导难得到校,很少查教案,也没人要你搞课改,也没什么观摩课。过来的老教师备课认真,字有一体,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老师耳濡目染,大都写教案、看书、练字。山高皇帝远,反捡个慢慢揣摩课文与《课文分析集》的大便宜。

那时,读课文、山水、学生入眼可读,常常发呆,为课文精彩之处发呆一怎么想出这么绝的句子,为一处油菜地发呆――这花怎么这样热烈又安静,为上课挥洒―通后突然才尽发呆――让我想想,该读哪段。“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多有感觉啊!

信息、物资、爱情匮乏的年代,《课文分析集》是“半部《论语》”。

就这么备课,家里一本备课本,学校一本,演一出双城记,有时兴趣来了,学写课文分析,胡言乱语几页,七页八页止不住猛冒的思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了一个星期,写了一个星期。好乱的文字,愤怒、欣喜飞扬在文字里;翻飞的思绪,像秋风里滚动的落叶,像狂跳的音符。看着踏实。

就这么上课,读一段好文字,写一段有点意思的文字,再走进教室上课,心气就没那么燥与傲,读写的美感挂在嘴角,满口津甜。日光透亮,心胸开阔,破教室顿生古拙之美,淘气学生也有朴直之趣。

备课融入生活,相扶将酿造着从教的快乐,抵抗深山清贫困苦。

斗转星移,然而,我却很留恋这种备课,它是青春的印记与回忆,依稀模仿了千百年文人精读悟会的读书方式,保持对经典著作、典范文章的尊敬与礼貌,不仅向学生示范为生存而应考的技巧,还传递为生活得有滋味而用心读书的古老经验。

它是斜阳里的几缕余晖,色淡如菊,光影阑珊,脉脉含情。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太容易消逝,亦不被人挽留。

是的,我们基层教师匆匆太匆匆,太多庶务缠手,没有一件不劳心劳力,上厕所也争分夺秒,很难找时间静心看教材、赏析文章。

是的,我们已经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号角下行进,各种标准化、格式化的检查考核扑面而来,条条框框,越累越高,没一条不关涉饭碗,很难有发挥的时空。

是的,我们的学习培训更密集了,新知新念,层出不穷,在新理念的密林里,急于寻找出路,不敢歇会回看出发的起点。

是的,我们的教育改革目不暇接,一波接一浪,节奏加快、技术更新、课题如云,复制、剪贴、摘抄教案还赶不上马不停蹄的上课需要。

太多的是的、是的,遮蔽那缕缕余晖,以至遗忘模糊了它那美丽的倩影,甚而认为它是美丽的虚无。

但我不忍遮蔽,仍要寻找备课的美妙,从感觉开始,像20年前的老教师,尽可能坚守手工作坊式的备课。仍旧幻想在激越的改革年代,传统迂缓的备课能存一席之地,以彰显教育的多元、宽容、渐进。唯其如此,或能解我心中困惑,重温备课诗意的感觉。

新课程改革的宏大叙事,不也需要教师累积各种个体叙事来编织吗?

篇3

一、注重音乐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古人云:“凡音者,生似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语言必须是发自说话者的真实感情,才能够成为大家心灵的使者,打动听话的人。音乐也渗透作曲人、作词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渗透甚至体现在每一个音符中,体现在歌曲的每一个字当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情感性,才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注重音乐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有这样一段话“教师要像一位善于聆听和引导的主持人,要像热力四射的专业知识推销员,要像循循善诱、知识丰富的民俗导游、要像自编自导自演的演员。”语言生动才能得到顾客和观众的欣赏和喜爱。

幽默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教师采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也是心理上的一种放松的保证。在一则教学案例中,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们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这位老师就对学生们说:“大概今天同学们的小手都在家里睡大觉呢!”学生们都笑了起来,“不过,刚才我看见一群群小手在路上,在赶过来了。”此时有的小朋友的小手试着举了起来,此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说:“有的小朋友小手已经在门外了,我看到了,快请进来吧。”此时,孩子们的胆子都大了起来,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

生动性还体现在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上。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分析教育艺术时指出,他是用15到20种不同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部、体态、声音上的不同表达方式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的。大家都知道语言和音乐都同属于听觉的艺术,它只对人的听觉产生刺激,长时间的平铺直叙必然会产生听觉上的审美疲劳。曾经听一位老师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小星星变奏曲》的时候,一会儿用机器人的声音模仿飞船船长的声音,一会儿又悄悄告诉一组小朋友“活泼的小星星”的歌名,孩子们一直在被她和她所带来的音乐吸引。

三、注重音乐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愿望、启发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并随之产生一种思考的欲望、对知识再现的冲动和创造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多问,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感,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古人也说过:“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在教案《金蛇狂舞》中,教师设问:“龙舟比赛光有双方队员们的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好像还是不够热烈,还缺少点什么呢?”“假如你在现场观看,你会怎么表达呢?”这样,同学立即就能想到,创作划龙舟比赛时的加油口号。再者,“这么热闹的场面,这么好听的乐曲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呢?”由此引导到给乐曲主旋律创作歌词。这样学生既能体会到划龙舟比赛的一种热烈的场面气氛,又能在兴趣盎然的思考和创作的快乐中加深对乐曲主题的记忆。启发的语言还应该含蓄蕴籍,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具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四、注重音乐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注重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精炼、不罗嗦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废话连篇、拖泥带水、含糊不清是学生最厌恶的。教学语言的精炼需要教师独到的眼光一针见血地分析问题、取舍问题、找到打开问题的突破口,它的有效实施可以节约课堂的时间,保证了其他操作的时间。

首先,导入开门见山,几句话进入主题,并马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授《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上来就问:“如果有人对你泼了一盆冷水,你会怎么想。”再引导到“有个地方的人被别人泼了水,却很开心,我们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开头简单直接也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其次,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要巧妙自然,当然这对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以及教师的机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过程中语言的总结简短而有意义,应形成完整的课堂结构体系。教学语言是为课堂服务的,是为达成课堂目标,解决课堂重、难点服务的,应使用最有效率的语言达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4

一、 微课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石,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从现在的教育状况看,有关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不可谓不多,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授课培训、比赛展示或基于网络平台的观课议课等,都给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因为农村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加上学习机会少,参与名额、硬件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培训收效甚微。与这些大型的课堂教学培训相比,内容更具体、时间更短暂的“微课堂”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

“微课堂”是依托校本研修平台开展微型课堂教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课堂教学时间在20分钟以内,教学内容较集中。授课时可以有学生授课,也可以无学生授课;可以是一课多议,即教研组一人上课,全体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就教学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同课异构,在甄别比较中取长补短,受到启发。

“微课堂”研修的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内容。每次研修都立足课堂教学,确定重点研修的某一项或两项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板书、提问、组织讨论、讲评、结课等教师的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然后选择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环节作为授课内容。如我校语文组已进行过的一些微课堂尝试:不同体裁的课文导入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研究、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前置性学习单的运用研究等等,都让教师受益匪浅。

2.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这一内容“假如让我上,应该如何做”,每人简短陈述自己的设想,以便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方案。

3.设计方案。上课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编写“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教案中除了说明该技能实践构想外,还要注明设计理念、操作行为、时间分配等内容。

4.观摩展示。授课教师按教学详案进行课堂展示,在展示之前要对本次研练作简要解说,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以便观摩者作评价。

5.反思评析。展示教师课后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全体教师各抒己见。

6.修改再练。授课教师综合集体意见进行修改,进行第二次课堂研练。

“微课堂”的研讨活动目标明确,互动深入,耗时少,见实效,扩大了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效益,自然深得一线教师的青睐。

二、 微课题

课题研究一直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课题研究的高理论性、高专业性让许多教师产生了类似“教育科研太深奥,我们不是那块料”、“课题研究太繁琐,耗时耗精力”的感觉,从而对课题研究敬而远之。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缺少研究的专业引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对课题研究更是望而兴叹。而微课题研究正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它是一种切口小、周期短、过程简的教育科研方式,更是一种普及性强、基于实践的草根化研修方式,为一线教师架起一座从课堂走向科研的引桥。

1.研究文化做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所以微课题研究首先需要营造校园研究文化,如我校每周二的晚上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让青年教师就教学经验、读书心得、教育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促使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同时渗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奠定研究基础,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2.研究方式张个性。首先课题的选择要兼顾教师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又要符合研究规范,更要彰显教师的个性理念。可以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可以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在课堂中的实践思考,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如我校已经进行的一些课题《一年级学生上课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研究》、《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案例研究》、《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等,就凸显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也明确了教师的研究指向。同时课题的研究方法不唯一,可以是行动研究、案例剖析、实践反思等等;课题成果呈现方式不单一,可以是课堂教学展示、语言陈述成果、现场评价等等,目的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3.研究过程重引领。既然是科学研究,教师就需要了解自己所研究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熟悉1至3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等等。为尽快引领教师走上正轨,在研究初期,微课题申报评审书、研究方案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让教师了解基本的文本撰写要领;研究中期,开展研究咨询、研究回眸、研究展示、研究博文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辅助,增强教师微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微课题研究作为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一种崭新模式和有力抓手,虽然研究范围小,成果也小,但相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服务教育教学的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因为它几乎具备一般意义上研修模式所具备的全部特点,如集体充电、个人研修、专业引领、团队合作、沙龙研讨等内容,因此更利于农村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农村教育科研的整体推进。

三、 微论坛

专家讲座是教师研修中常见的培训方式。在各级培训中不乏朴实而生动的专业阐述,对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操作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毕竟很少,而且切入教学实践的细节且有针对性的讲座更少之又少,教师常常是“听时激动,听后不动”。我们启动的“微论坛”研修,旨在缩短研修周期,拉近互动距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微论坛”不同于专家讲座,主要是通过短小精悍的教育教学现象来揭示教育教学规律,它一方面考验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和精炼主题的能力,一方面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达到分享共赢的目的。一般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集中时间,每次耗时5分钟左右。主要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论题。论题可以是全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中筛选确定的话题,也可以是读书心得的微交流,还可以是现场话题,如看一小段新课导入教学视频或一个教育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我们曾进行过的微论坛主题有“学习单的设计构想”、“个性作业,你怎么看?”“面对这样的学生……”“新课导入之我见”等等,这些话题取自于教育教学一线,贴近教师生活,教师有话可说,有兴趣参与,效果自然能得到保障。

2.确定主讲。主讲教师可以是对这方面有一定研究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临时“点将”。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所有教师都参与研究,保证了论坛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训练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提炼概括能力,也训练了即时表述能力,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

3.互动跟进。“微论坛”与集中的专家讲座相比,优势在于教师不需要带着仰视的目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倾听,大家都是一同研究一同实践的“战友”,彼此的亲近让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地参与论坛交流,真正探究教育教学的真问题、实问题,在论坛中即时互动,常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次微论坛结束后,将论坛的发言记录于校园网,供教师继续研讨交流。

“微论坛”已成为一种短小精悍的研修模式,在促进教师研究、思考、实践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体现出迅捷、有效的特点。

四、 微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在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文件中,对于教学反思都有明文规定,如我县“有效教学”推进过程中就提出“每学期20篇教学反思”的硬性规定。在学校教学内务的例行检查中、在各级教学视导等活动中,这也是必查项目之一,有时候还会将反思内容作字数的最低限制。与之相携而来的是教师为了体现“反思”过程,更看重“量”的多少,而忽视了“质”的存在。如何使反思落到实处呢?这首先要重新认识“反思”的本质。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不在于字数的多少,不在于问题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促进教师反观自己的教学得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从“微反思”的角度,鼓励教师一课一得,一人一博,一周一梳理,一月一交流。

一课一得:这“一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个词语的教学灵感,也可以是一道习题的解法发现;可以是一句过渡语的新思考,也可以是一个小环节的再反思;可以是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萌发的灵感,也可以是听课、评课的活动中突然受到的触动等等,不求多求广,只求有所悟、有所得。这样“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如积跬步,必能行千里。如我校教师的《一得录》所收录的教学一得《“暂时”应该等一等》、《美丽的“错误”》、《方言“秀”课堂》等,既让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读有所悟。

一人一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校每个教师都申请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它是记录教学反思的有效载体,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使“微反思”的记录更便捷,互动交流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提升反思的效度。

一周一梳理:鉴于教师每天工作量都比较大,“微反思”常常因为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反刍”、整理、归纳而停留于简单的现象描述或问题陈述阶段。利用双休日回顾每周的反思,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如何改变现状。

一月一交流:每个月学校以网络和文本的形式将教师的“微反思”做一个简单的归类汇总,设置相应的栏目,如“课堂随想”、“心灵小语”、“创新方舟”、“案例点击”等等,再装订成册,或制作成电子简报,供全体教师学习研究,将“微反思”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聚小溪,无以成江河”,“微研修”于微见大,于微见卓,于细微处求真知,正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校园,给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点迷“津”,引导思辨

二、抛“砖”引玉,激发质疑

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作为前提。通过教师的主动呈现“错误”资源,让学生转换角色,主动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从中吸取教训,深刻记忆。

三、顺水推“舟”,深化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时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事。那么,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处理得好,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处理得欠妥时,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与改进,灵活地整合教学预案,就会使课堂锦上添花,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执教北师版五年级上册23-24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开门见山大胆地亮出课题,瞬间,发言一向踊跃的学生A迫不及待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显然,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却有人跟随附和着。当然,也有学生大声地反驳。对此情形,笔者想可能会出现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教师顺势评判他们的正确与错误;第二种是教师不顾他们的争论,遵循教案继续讲新课。但笔者两种做法都没有选择,而是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让学生A继续说出他的想法:“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都是长×宽,都是相邻的两条边进行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的办法来计算。”笔者顺势接着说:“A同学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间的关系,推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刚才也有些同学叫唤着,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见?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不妨我们一起先来探究一下。”学生开始了各自的研究,有的操作学具、有的画图剪拼、有的测量计算、有的在小声地相互讨论……几分钟后,各组汇报了研究结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学生A的错误在大家的共同探究下得到了纠正,大部分学生还自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公式的由来,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篇6

(1)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培训,主要

 

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评选出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共10节次,听评课10节次。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导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我校积极为教师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上各种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网上有用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实际教学。 (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理论学习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先进行半小时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质量。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的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但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本学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旋律。可以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请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讲座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

 

论。

 

篇7

在原来教学改革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教学过程中新出现的教师学生专业化差别,学生教学参与感不强,优秀学生“吃不饱”,以及实验教学量增加的问题,通过推行模块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推行有条件的全英文教学,以及完善整体化实验教学,进一步构建和优化该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模块化;情景化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领域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和茶学。目前,国内多所农业院校园艺专业都先后开设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2-6],其中华中农业大学开设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国家精品课程比较具有借鉴价值[7]。通过多年比较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在实践原有教学改革方式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8],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课程简介与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开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较早,是园艺学专业的基础选修课,同时也是设施农业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领衔开展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包括拥有自主编写的规划教材,学校公共资源拥有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料,具有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知识、年龄结构搭配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及拥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等[8]。这些条件保证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近年来,经过不断优化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现已将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纳入园艺学院基础教研课程组,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归类于园艺专业的通识性教学课程。该课程的设课时间已由原来的本科第7学期[8]调整为本科第5学期,是直接承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基础课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后续专业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培养,学院同时在原第7学期设置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课程,对园艺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教学。这种教学顺序和教学对象的调整势必带来一些全新的教学问题。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早于专业分配,出现教师分专业授课而学生

无差别听课现象按照课程设置计划,学院在本科教学阶段共设置园艺学和设施园艺学2个专业方向,在园艺学方向下又设置蔬菜学、果树学、茶学和观赏园艺学4个模块,园艺学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结合综合考核成绩,在第5学期中期进行专业选择。另一方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设置于第5学期之初,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选课时还没有选定专业方向。因此,学院在设置该课程时无法考虑专业选择,即只能实行无差别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仍然以自然班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在教师安排时,授课的课程组来自蔬菜学系和果树学系,具有不同的研究背景。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非常迅猛,体现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尤为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速度非常快,使得专业教师不可能及时更新所有领域的新兴研究成果,仅可能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教学的侧重点不一致,在进行实例教学时不能够协调统一。例如,果树学科的教师比较重视植物组织培养方向的内容,而蔬菜学科的教师对于分子标记方向的讲解比较多。在讲解基因克隆方法时,果树学方向的教师会在同源克隆方向上列举较多实例,而蔬菜学方向的教师则在图位克隆方向上有较多的展开空间。这种教学方向,甚至教学内容的差异,对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统一很不利。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还表现出考试试题、成绩评定标准不一致的现象,这一点对于不同班级学生争取综合测评成绩排名,进而争取研究生报送名额的矛盾尤为突出。

2.2学生的教学参与感以及课程兴趣不足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知识特点就是过于抽象,特别依赖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知识内容属于“不可见”科学,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理解和推演。因此,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跳过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回归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概念、方法还多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缺乏主动理解,对课程的学习仍以应付考试为主,真正能够通过学习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学生人数还比较有限。

2.3部分优秀学生的知识诉求未得到满足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求知欲望较强,而常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需求的现象,而且这种类型的学生数量近年来增加很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政策条件的原因,每年有大量学生有出国深造的需求和机会。根据现阶段学科的发展特点,这部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将会直接使用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对于该学科的相关英文知识也有要求。针对这部分学生和部分早期规划考研深造的学生,学院从2015级学生开始成立实验班,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辅导。根据学院的教学计划,需要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进行精细教学改革,尝试进行全英文教学。

2.4实验教学内容仍需扩展

针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内容繁杂、实验课程设置不足的问题,学院于2017年开设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该课程进行互补教学,前者重点强调实验教学,计划再设置32课时实验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整合2个课程的实验内容,需要进一步探究。

3教学改革的方向

3.1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推行模块化教学方式

针对授课教师专业化问题,经学院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研究,并报请学校教务处批准,计划整合所有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教研室限制,成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课程组,将原隶属于果树学、蔬菜学的教师重新组合,以教学内容为指导,分配教学任务,形成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学生不再分班级教学,而是整合成一个课程班级(视选课学生人数情况,再划分为平行的教学班次),接受所有课程组教师的授课。这样可以真正做到教师“讲有所长”,而学生可以充分学习到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这种集体教学的方法以往多用于研究生教学中的研究进展讨论类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并不常见。针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这门内容发展非常迅猛的技术型课程的教学,在多年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尝试类似于进展讨论课式的模块化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先设定课程组长,由常年从事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担任。课程组长负责召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集体编制教学内容,分解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包括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背景与发展历史、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基因文库基本知识、分子标记基本知识、基因克隆基本方法、载体基本知识、植物遗传转化基本知识、基因修饰植物基本知识等若干模块。课程组长协调授课教师领取各自的教学模块,授课教师编制具体教案和教学课件初稿。所有模块的教案和课件初稿编制完成后,课程组集体讨论各教学课件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内容,形成最终的定稿。按照设计,课程组长不进行具体的授课工作,仅负责召集、协调各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工作,组织安排教学进度,并有目的地进行听课考核和教学监督。作为组织者,教学组长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点,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主讲教师。

3.2进一步推行情景化的教学方法

推行情景化教学方法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于2012年提出的针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尝试。其主要思路是,针对某一特定技术和知识点,带领学生回到实现这些创新的时代,说明当时的技术背景,提出发明人的技术思路,展示最初的实验结果,推导新产生的理论。这种带入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特别是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知识背景下,独立推导出所要讲授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并不遥远,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几年的教学尝试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兴趣点,提高学习热情。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会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下一步教学改革研究中,将增加情景化教学的范例,系统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将每一项相关的技术内容串联起来,利用情景化将其讲述成为一个连续的科学研究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方面的一个实例是:DNA结构的发现与证明,半保留复制与核酸杂交,Southern技术与RFLP分子标记等几个内容可以通过连续的研究故事加以讲解。

3.3尝试推行有条件的全英文教学模式

针对学院组建的实验班和部分有出国深造意愿的学生,计划开设全英文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全英文教学使用小班授课形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PPT演示和英语讲授。课程教学内容与正常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相同,重点加强课程预习、自学内容。课堂授课兼顾讲解和答疑,讲解内容适当压缩,以阐述知识要点为主,进行适当的内容拓展,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相衔接,尽力缩小国内外关于生物技术知识教学方式的差异,使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以英文作为科技语言进行发表,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科技英语,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阅读、交流、写作能力,更容易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3.4完善整体化实验教育思想

随着学院不断加强生物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实验教学课时,目前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课程内容与指导已经不能够满足今后的需求。基于此,组织所有课程组的教师共同编写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指导》(试用本,以下简称为《实验指导》)。在编写过程中,全面贯彻整体性实验教学原则,以连续性实验为设计目标。目前《实验指导》已完成DNA相关实验内容的编制,主要围绕植物DNA的提取、检测、克隆、载体构建、分子标记等系列实验展开。实验之间互为顺承关系,前一个实验的结果(产物)是下一个实验的前体(供试材料),使所有实验设计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该实验指导已在2016年秋季学期发放给学生试用,学生反映情况良好。

4结语

生物技术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其与植物科学、农业科学的结合创造出大量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研究领域。关注于生物技术的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本科毕业生。通过近几年对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研究、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在原有教学改革思想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拟定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核心思想是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探索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个性化和差别化教育,为专业化深造教育输送人才。总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关注、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对高素质、全面性、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方舟,卢圣栋.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学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

[2]李慧敏,周玉丽,陆晓民.“课题式”教学方法初探: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5):113-115.

[3]彭立新,李爱,李慧,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2(2):63-65.

[4]杨英杰,王然,张玉刚,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73-76.

[5]王俊宁,丰锋,李洪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296-298.

[6]罗聪,何新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962-963,965.

[7]张金智,刘继红,胡春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37-538,540.

篇8

关键词: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学科研究

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执教一堂公开课,对青年教师来说,犹如完成一次蜕变,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却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造就名师的摇篮。

但是长久以来,有些人一直对公开课持怀疑态度,甚至于对公开课深恶痛绝的。他们认为,公开课就是“造假课”:从教学对象看,执教者多选择整体素质较高的班级,选择班级中发言较积极的同学;从教学内容看,执教者多选择较浅显的内容;从教学设计看,执教者必定反复推敲所有的问题;从教学手段看,执教者多采用能助长热烈气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他们认为,公开课违背了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先准备的基本规律,违背了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规律。

确实,在当前的公开课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让教师两难的问题:作为教师,造假不是我们的本意;但为了公开课的效果,有些事又不得不有所选择。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教师不想上公开课,甚至怕上公开课。

其实,任何一项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尽管公开课有这样那样的种种弊端,但它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想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教学研究中的促进作用。

一、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征途中,专家们从医生、律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得出这样的观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案例研究,或称之为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公开课,就是课例研究的最佳对象。

首先,公开课一般都是一个集体的智慧结晶。上一节公开课之前,首先是集体备课。执教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即使再优秀,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集体就可以群策群力。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节公开课就是一次集体智慧的结晶。还记得九年前刚踏入学校不久的我,是怎样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讨论,备好教师生涯的第一节公开课。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丰富、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更加重要的是,这个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集中精力学习教育理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包括之后的听课和评课。同时,在同伴的协助和专业引领指导下,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在课堂、在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与自己一个人摸索相比,当然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感受特别深刻的是一次随堂课后的评课。那时,我刚毕业没多久,来听课的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几个教师,由于事先毫不知情,再加上那天上的刚好是一堂校内练习课,备课又比较随意,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紧张,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评课的二十几分钟对我来说,比一个世纪还要难熬。尽管知道自己这堂课上砸了,但听着评课教师的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我还是为自己稚嫩的设计、肤浅的教学而深深汗颜。从那次起我意识到,教师没有理由轻视任何一次课堂教学,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在他们的成长中烙下痕迹。

其次,一节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好几次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试教”。同样的一个教案,面对不同学生甚至受到不同场地、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课堂。而在这许许多多次、有所区别的课堂中,执教教师的体验会不断丰富,对于什么是“教无定法”一定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一次次成功的或者是失败的试教,执教教师从中知道了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而什么又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

“所有名师都是在课堂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可以说,公开课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学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炼。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成长经历或许就是这个观点的最佳见证人。她曾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在这段话里,窦桂梅风趣地将上课比作居家过日子,而公开课则是来客人的日子。正是不同的“客人”一次次的来访,造就了她那精练的课堂艺术。

二、公开课,促进学科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不少一线教师对公开课特别是名师、名家的公开课趋之若鹜?那是因为,被推出来的公开课一般都被认为是好课,通过公开课的观摩,教师可以看出教改探索的成果,感悟素质教育的精神,领略名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等。

首先,公开课是名师展示才情的舞台。塞妮亚说过这样的话:“教师不是演员,但教师同演员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他们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在名师的课堂中,咱们除了欣赏他们精彩的教学设计之外,难道不曾被他们的才情、风度所折服吗?在小学语文界,支玉恒的风趣幽默、王崧舟的澎湃激情、窦桂梅的洗练有力,都给了听课教师以美的享受。

其次,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活标本,是教学改革的旗帜。每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从提出到实践,它的途径就是公开课。观摩公开课和实践都非常重要,再通过反思、对比等,能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现在,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经典和前沿的教育理论,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我们在实践中就“有法可依”,反思时就“有理有据”。

在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片沃土上,我心驰骋;在实施公开课的这片蓝天下,我心飞翔。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

一个教师如果不经过公开课的磨砺,是不可能快速成长的。公开课之于青年教师,好比磨刀石,它会使你快速地磨出锋利的“宝剑”;好比镜子,它会照见自己的不足,使你更趋于成熟。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公开课,是教师们更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reflect the pertinence, embody applicability, embody completeness,implements layer teaching for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moder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体系

Key words: higher mathematic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46-02

0引言

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终身化、个性化及大众化三大特征,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功底较差,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现结合教学实践,从我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与教法。通过对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理学专业等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对比与总结,我们对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与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系统性,应用性不够。从总体上看,高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是经典的,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涉及现代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容较少,这是历史的沿袭,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对学生思辩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要求相对较高。我国现行的相关教材,虽然近几年教学内容有所更新,课程结构有所改革,但教材大的框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知识相对陈旧而抽象,特别是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教学内容很少体现数学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用脱节,既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没有体现高等数学针对各专业所应有的“基础性”。

1.2 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对象尽管是面向全国,但区域性很强。特别是,扩招后,各系录取的学生数学分数相差较大。数学成绩的差距反映了学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想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高等数学的认知基础和情意水平方面的差异,给高等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1.3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层次差别。目前我校理工科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管系等文科专业使用的是教育部推荐教材《微积分》,理工科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也是统一的,文科各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也几乎统一。教学没有体现出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层次差异。

1.4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1.5 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考核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一卷定成绩”,不利于学生用数学知识动手解决专业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高等数学教改方案

为使高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2.1 教学内容

2.1.1 教学内容应满足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不同。通信与控制工程系的专业如电子信息专业可以删掉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而加入方向导数、傅里叶级数等;经济类可突出在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等知识点上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建模内容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知识竞赛等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

2.1.2 教学内容应满足地方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高等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足够的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今后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展现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定理的实际意义以及说明的内容的同时,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十分重要。

2.1.2.1 开设数学实验课。数学实验是以数值计算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将数学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融为一体。通过数学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熟悉常用数学软件和计算工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2.2 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也能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创新精神。

2.1.3 教学内容应注意与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体现完整性。在高中新课标体系要求下,科学更新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现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势在必行。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2]:基本初等函数中重点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了解幂函数的概念,掌握三角函数、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两角和与差的正(余) 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同角三角函数仅仅掌握sin2x+cos2x=1和=tanx两个基本关系式,至于余切、正(余)割、反三角函数根本没有学习。这样一来,高等数学中导数和积分部分内容的教和与学无法顺利进行。此外,复数内容在选修系列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中介绍,极坐标内容则编排在选修系列4第四专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中新课标指出:选修系列2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4十个专题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那么,理工科某个专业的学生能否“不谋而合”选择系列4中完全相同的内容呢?否则,高等数学中关于二重积分在极坐标下的计算就无法顺利进行。其次,“利用向量工具,改造几何教学”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空间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的部分内容也相应下放到了高中阶段,平面上的向量与空间中的向量内容分别安排在必修系列中第四模块和选修系列2第一模块中,除此之外,导数及其应用也已经编排在修系列2第二模块中,理工科一年级新生对上述部分内容理所当然十分熟悉,但是,高等数学的第八章却专门对向量代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学生视高等数学老师在相关知识上的教学为无意义的简单重复也不为怪。因此,必须加快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尤其是高等数学教材改革。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将“无尘”教学和“有尘”教学有机地结合,选择较成熟的数学软件,应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开发CAI课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制作演示或教学课件等手段,使教学变得轻松而有趣,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教学效果。

2.2.2 采用分层教学方案。首先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情况进行分类教学,然后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将每一类别专业的学生分为 A、B两个层次,以入学时高考成绩为依据,基础较好的学生分在A层次,基础稍差的学生分在B层次;期中考试后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流动。学生也可自己提出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推荐;B层可进入A层,同样A层也能降入B层。分层教学可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建立并建好高等数学精品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查阅教师的电子教案复习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进行网上答疑。

2.2.4 适时引入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其内容和思想方法都相对成熟,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为数学基础部分注入新的活力。所以高等数学的讲授也应推陈出新,注意采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反映数学的发展趋势。此外,也应注意到当代数学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从其他课程选取材料来充实和加强本课程。

2.2.5 将数学实验融入教学,尽可能开设“数学实验”课程,鼓励引导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学软件,处理一些常见或者实际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或者举办竞赛来使教师们共同进步。

2.2.6 数学建模已成为高等数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并对数学应用、数学模型建立和模型方法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平时,教师有意识地收集相关实例,提高建模意识,在教学中把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应用领域适时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2.3 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成功的主要环节,改变传统的考试办法与考核体系势在必行。我校高等数学原来的考试方法一般是闭卷考试。期末一张试卷,几个试题就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法一般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利于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我们采取多元化方法对考试方法作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是:①考试方法为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我们把考查目标融入相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可以分组讨论,考查的时间也适当放开,可以一个月也可以更多一些时间完成,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②将实验报告成绩按10%记入期末总成绩中,开卷考试成绩按20%记入期末总成绩中,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按20%记入期末总成绩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按50%记入期末总成绩中。③实行先补考,如果补考不及格再实行重修。规定重修的机会不能多于二次。

这种考核体系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的局面,打破以前一卷定高低的形式,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3结束语

高等数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由于扩招,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入校学生数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中不应维持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经社团管理层讨论,现拟定2012-2013学年社团工作计划如下:

一、手语集训

活动分管负责人:黄盼(会长)

活动执行负责人:闻胜楠(执行总监)

具体时间:9月3日——9月10日晚上7:00——9:00

地点:主教楼南206。(组织部负责占教室)

执行流程:

1、由执行总监向会长递交手语集训教案和内容规划。

2、修改并确定最终集训方案。

3、执行手语集训。

4、考核评估,进行总结。

内容介绍:

我们是手语协会,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手语而进行的,作为手语协会的一员,作为协会的管理层,掌握丰富的手语知识,拥有和聋人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集训的主要内容有手语词汇、句子和歌曲。以《中国手语》一书为主要教材,附加网上的一些资料。词汇为手语书中专题选取词汇,已由执行总监整理而出,可由参加了手语培训的成员进行教学;句子为词汇连句以及日常语句,由自己组合造句;歌曲为之前所教手语歌曲,以会歌《和你一样》为主进行温习,由之前各歌曲负责人带领;集训为期15天,准备教授150个生词、50个句子和5首歌曲,由教学部负责。同时需加深成员对《手语舞出爱》项目的熟悉度,明确协会发展方向以及自身工作,由会长作指导。教学部成员需在集训期间加速提升手语能力。

集训应让成员感受到主人翁意识从而有利于招新工作的开展。

二、协会招新

活动分管负责人:黄盼(会长)闻胜楠(执行总监)

活动执行负责人:黄舟(副会长)主负责,朱贺(副会长)、董金亮(团支书)全力配合

主要宣传方式:制作MV、宣传板、发送传单、进入班级介绍宣传等。

招新对于一个协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协会一后的发展,因此必须作为我们工作的重重之重。由于我们的协会刚刚成立,在学校的名号还不是很响,招新之前我们更要做好宣传工作,其中主要包括进入新生群礼貌宣传、转发微博等方式。(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fWsir.com)这个工作现在就可以进行,这需要我们协会的每一个人。

1) 宣传资料准备和制作

特别说明:除MV属于社团集体合作以外,其他所有的横幅、展板、喷绘、设计、美编、网络宣传等工作均由宣传部直接主要负责,分管负责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他部门协助配合宣传部。

MV制作:

分管负责人:董金亮(团支书)

执行负责人:李天琦(宣传部部长)

筹划部门:宣传部、表演部、组织部

参与部门:现任管理层全体人员。

执行流程:

1、分管负责人与策划部门起草一份MV拍摄方案,应包括MV构想、创意、故事情节、人员编排、所需物资、时间安排等详细信息。

2、执行负责人组织全体管理层对剧本继续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方案,上报会长审核。

3、执行拍摄方案。

4、后期处理和视频制作。

具体要求:招新中的重点是制作MV,这需要在开学之初协会要设计购买T恤衫16件,租借一部DV。MV要反映手语协会的精神风貌,突出协会的特色,唤起人们对聋哑人的关注。时长初定为20分钟左右,拍摄地点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外联以及赞助工作

分管负责人:黄舟(副会长)

执行负责人:黄文(外联部部长)

招新所需物资:帐篷1顶、横幅4条、招新协会招牌2份、协会相关内容喷绘1张、自制宣传硬纸板2张、招新T恤衫16件、宣传单500份、报名表500份、联系表30份、2箱纯净水、笔记本电脑1台、小音响1对、签字笔1盒、各种装饰品等。

执行流程:

1、根据招新策划完成外联策划。

2、寻找外联资源,确定外联目标单位。

3、去不断寻找赞助。

4、做好总结。

要求:分管负责人应当带领外联部积极寻找赞助,为社团减轻财务压力,对于以上招新所需的物资,能够赞助解决的尽量寻找赞助。同时外联部要做好与他机构的赞助合作以及协会招新的财务清算工作。

3) 招新摆点:

分管负责人:朱贺

执行负责人:谢尚东(组织部)

执行流程:

1、组织部撰写摆点要求和常见问题解答,收集课表。

2、安排好摆点人员的具体工作。

3、开始招新,准备面试。

摆点招新开始后,在发放宣传单的同时,表演部要组织人员进行手语歌曲表演吸引同学,笔记本电脑有时可面对众人播放视频,也可在此前做一个协会简介的配音demo,招新时进行播放。

报名完成后进行面试筛选,预计招新200人,按个人意愿进行部门分配作为预备干事,也可不进部门作为普通会员,经过一段时间审核后再进行干事确定。

三、部门计划

(一)教学部:

负责策划和组织日常的手语课,组织全体会员开展定期的手语学习,领导开展校内手语推广部分的所有工作。

1、日常手语教学

(1)依人数为会员分配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每班确定班主任,选出负责人1名、助理2名、组长若干名,负责人及助理需接受课外培训,后阶段可进行授课并协助班主任组织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以手语专题词汇、歌曲为主,可加入手语会话、故事、诗歌等,也可加入手语历史、文化的介绍以及手语的故事。采用协会培训及校外专业手语老师双向授课的方式,确保手语学习的正规化。条件允许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播放哑剧、手语MV、手语小故事等让会员直观地学习手语。

(3)手语课时间安排在每月前三周周五周六19:00-21:00(法定节假日除外),时间地点固定,可根据需要调整。

(4)班主任需提前商量并确定教学内容,作好记录,安排好教学人员。教学者需认真备课,做到上课时准确熟练地传授知识,若有条件可准备相关教材下发会员。课前做好板书,课程中要注意教学质量,懂得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需组织好纪律,课后可进行复习以及作业布置。可适时组织考试,提升教学质量。

2、每月第四周周五19:00-21:00(法定节假日除外)为内部手语交流时间,交流内容为手语学习经验与感悟、志愿服务活动的感想等,可组织手语游戏、座谈会、辩论赛等形式。

3、校内手语推广

(1)每月举行沙龙式的手语角交流活动,可邀请他校手语协会、聋人、校外手语学习者等等参与,在交流的同时增进友谊,学习更多的手语技巧。

(2)每月第四周周六晚在校内播放一部优秀手语电影,帮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聋人,了解手语,也可以更好地学习手语,之后可教大家电影中经典台词手语打法,吸引更多人关注。

4、在协会例会或管理层会议上反馈教学成果,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5、每学期期末对会员进行手语水平考核。

6、积极参加协会活动,与协会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二)外联财务部:

负责联系外联赞助,管理协会内部财务收支,定期上报财务状况,采购活动用品。

1、对会员会费进行合法收取,作好记录,并开出会费收取证明。

2、根据阶段工作计划拟定协会活动经费预算。

3、按职能规划小组,部门成员要有明确分工。

4、外联工作

(1)每月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外联工作, 为协会各项活动募集资金,保证协会资金后盾。

(2)对于学校性质比较类似的协会(如新希望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应紧密彼此关系,凝聚不同协会的合作力量,取得支持优势。

(3)努力搭建本协会与外校协会文化交流的平台,定制长远合作计划。

(4)寻找社会资源,借助社会资源将协会理念传播出去,并积极与外界组织展开合作。

5、财务工作

(1)加强规范现金、物品管理,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监管协会所有财务收支。

(2)设置协会财务收支明细账目,编制明细表、汇总表,及时并如实记录。

(3)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督促干事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格财物领用、报销等手续。

6、挖掘资金使用潜力,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努力开源节流。随时掌握资金流动动态,并及时报告协会会长,在会议上做好资金调度。

7、进行工作汇报时,对工作特别突出的干事进行奖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协会活动。

(三)志愿服务部

1、联谊:校内的联谊远远不能满足协会发展的需要,不能足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也不能充分表达我们的爱心,所以我们更应该将方向与目标定位到校外这个方向。了解其他学校的相似性协会或社团,一来可以交流经验、吸收积极的方面,二来可增强双方力量实现更大的目标,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公益活动:与特教中专学习手语,一起去了解并走近开音儿童、福利敬老院…与灯饰老板或爱心助残老板合作,将所获利润当心基金,为聋哑人献一份爱心。

3、走进省级志愿者协会:部门里已有部长经验胡启进入省残联志愿者协会,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如何更像志愿者,应用到平时的工作活动中来。当机会来了,我们已做好准备,如此不是更好么。

4、调查聋哑人生活现状:目前,暂时了解的,在长沙的聋哑学校有湖南省特教中专、长沙市盲聋哑学校、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长沙县特殊教育学校、湖南扶残美术学院。我们计划对前三所学校同学的生活、学习、心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做一个问卷调查。旨在更好地了解他们,增加对聋哑人的关心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互相交流,能更好地建立起与特教中专聋哑学生的友谊关系。

5、我们将选出优秀的手语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去教育资源不是很丰富的聋哑学校支教,可选择的学校有:岳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郴州聋哑学校等。

(四)宣传部

由于协会刚刚成立,协会在校内外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做好我们的宣传工作,其方式多种多样:

1、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手语文化网络推广。以我们的工作QQ、微博和人人主页为根据地,及时准确的协会近期的动态,实现至少每日一更,保证高质量微博。

2、制定干事培养方案。要培养干事的展板制作、海报和喷绘、视频制作、横幅构思、摄影摄像等方面的部门专业技能。可以考虑开设类似于“影集制作课堂教学”等立足培养本部门干事能力,同时全体会员可以参与学习的活动。

3、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按时按质完成每次活动的宣传任务。

4、定期推出社团手语MV、手语微电影、gif动画等影音图像资源。

(五)组织部

1、加强协会人员的交流,在每个月的月初开展交流活动,交流内容主要为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在工作中汲取的经验教训。通过交流,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增进了部长干事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

2、加强协会人员的能力建设,一个协会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但与此同时要重视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下学期各部长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出重点和次重点干事进行培训。这不仅仅要在平时分配任务中实施,更要单独抽出时间来进行集训。着要各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特色制定集训内容,有各部门部长和副部负责。

3、加强协会的思想建设,由团支书及时传递学校的政治思想。对与其他协会的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协会内部要统一思想,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协会内部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4、加强协会内部联系,可以在协会内部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辩论赛、手语角(这个可以邀请外部人员)、体育比赛农家乐、滑旱冰等

(2)在学校加强与其他协会的联系,例如协会联谊、给各协会带去手语表演、联合来筹办各种活动等。

(3)加强协会与周边的联系,组织去专业的手语机构参观学习,互搞活动。也在假期去手语学校进行支教,还有去当志愿者等。

(六)表演部

表演部的职责是在校园内打响我们协会的口号,让更多的人认识“语翼”,了解“语翼”,进而帮助“语翼”更好更快的成长。我将成立语翼表演队,以本部门和其他部门推荐的干事为基础,打造一支社团特色工作队伍,保持与各个学院、协会的联系,为协会的表演部争取更多演出的机会,不仅是在校园,更是在社会上,让大家欣赏到精彩的手语表演,感受手语文化的魅力,为推广手语做好铺垫。另外,协助部长从会员中选出优秀的手语表演人才,设计、排练优质的手语节目,并且督促演员的训练,争取打造一支完美的语翼手语表演队!配合宣传部,定期推出手语MV等影音产品。

四、部门管理

(一)审核分管部门工作计划,提出意见与建议,与其进行协商确定最后计划。

(二)按照工作计划指示并协助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监督工作进程,确保工作成果。

(三)与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组织或参与部门小会议,传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共同讨论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经验,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四)关心部门动态,用亲民的方式及时处理情况,组织小活动激发工作热情。

(五)强调协会核心,同一协会同一目标,带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组织参与协会活动,同为协会明天努力,同为公益事业奋斗。

五、协会发展

(一)对会员尤其预备干事进行相关思想工作的教育,包括协会的发展过程、初衷、目的与性质、公益的实质等等。

(二)以《手语舞出爱》项目书为指导,贯彻落实协会各项工作。腾讯微爱项目申请成功后,应合理利用资源,努力实现项目目标。

(三)开展好日常手语教学工作,为协会奠定发展实力。

(四)组织校内手语汇演,承接校外手语演出,吸引更多人关注手语。

(五)在学校内、社会上推广并普及手语,让越来越多的健全人接触和了解聋人,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

(六)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深入研究聋人的生活现状,尽所能帮助聋哑人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七)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将协会合作力量发展壮大,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八)构建网络平台,加强手语的网络宣传与推广。

(九)呼吁更多的人持续关注聋哑人的生活现状,帮助维护聋哑人的正当合法权利,号召更多的人学习手语,最终实现聋哑人与健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无障碍。

(十)做好协会换届工作,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在进行。

我们利用手语这一门无声的艺术,架起了每个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一起舞动这双“手”的翅膀,传播爱的希望,将手语普及校园,推广社会,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我国2000多万残障人士,让爱温暖人心,让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附:

(1)手语比赛:开学的第七或八周,有两周报名,两周准备。针对全校,报名的同学如果手语不太会,可以参加我们的课,比赛可以分团队和个人。比赛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目的,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同学,也可以和其他学校联合举办,还可以加强我们与其他聋人朋友和手语爱好者的交流(比赛也可以不止是手语歌曲,或者是手语展示)。

(2)猜字游戏:考查手语学习,两人一组,一人背对着屏幕,一人用手语表示,背对着的人猜。

(3) 寻宝游戏:游戏为一条路线,每个人站在指定位置,第一个人

接受到信息,去找下一个人(此人有A陪同),找到下一个人,A给

第一个人一个纸条,这个人可以画,或者用手语,表示给下一个人地

点,以此类推,找到最后一个人,得到奖励。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一分钟,一句手语:这是一个在校园内的活动,可以摆点,也可以只是我们分散在固定地点站立,可以别人主动来学,也可以主动教路人手语。在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天吃饭时,人员可以轮流。这样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很好的宣传我们协会,即使别人不学,看着我们拿着纸穿着会服也会知道我们协会。还可以让身边喜欢手语的人再次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