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23:1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内容:
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作者介绍2、生字词
二、整体感悟
1、文中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介绍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2)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但又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3、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
4、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三、重点岩读
指名朗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
四、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篇2
环节
内 容
时间
主责人
备注
会前准备
(一)
会议通知
传达集团公司
文件精神
学习传达集团公司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指挥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工作
2019年
11月初
明确主题
下发指挥部会议通知,明确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
(二)
征求意见
征求对指挥部专题生活会意见
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意见
2019年11月14日—2019年
11月20日
梳理汇总意见,经指挥部领导审核后,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党委
征求对指挥部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意见
下发征求意见通知
2019年7月16日—2019年8月中旬
通过网络、即时通等广泛征求意见
原汁原味汇总并反馈意见建议
归纳梳理,撰写《征求意见情况报告》
(三)
组织学习
购买学习书籍
结合主题教育要求,购买相关学习书籍,分发班子成员
2019年
个人自学
领导班子成员根据主题教育及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个人自学,并思考对照检查材料
2019年9月-2019年11月
集中学习
按照主题教育安排部署,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环节
内 容
时间
会前准备
(四)
谈心谈话
主要领导带头谈
主要领导找班子成员谈心
2019年11月中旬
班子成员相互谈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深入谈心
与分管部门、所在支部党员代表谈
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和所在支部党员代表谈心谈话
(五)
检视问题
撰写材料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要求,结合职工群众意见建议,主持起草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准确查找问题,明确整改要求
2019年
11月14日-22日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要求,结合学习、谈心活动和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准确查找问题,明确整改要求
撰写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撰写会前筹备情况报告
撰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撰写组织学习情况报告
审阅检查
党委书记对班子成员发言提纲进行审阅把关
2019年
11月22日前
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检查材料报送巡回指导组审阅把关
2019年
11月24日前
(六)
会议资料
会务手册
通知
2019年
11月20日前
通报材料收集
会议准备情况报告
2019年
11月22日
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环节
内 容
时间
会前准备
(六)
会议资料
报告材料收集
征求意见情况报告
2019年
11月22日
组织学习情况报告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
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2019年
11月22日
班子成员个人发言提纲
(七)会议请示
上报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请示和相关材料
2019年
11月中旬
与集团公司巡回指导组沟通汇报,确定会议时间,确定指导领导行程
(八)召开筹委会
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讨部署相关筹备工作
2019年
11月中旬
会议召开
(九)汇报情况
汇报会议准备、整改落实、征求意见、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2019年
11月25日
汇报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子成员逐一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会后工作
(十一)上报和通报
上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以及领导班子、主要领导检视剖析材料
篇3
我们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形式,但是我认为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高效的前提是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不同层面,这样才能让课堂有效率。如果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只去思考学生,只去思考教学过程本身,而不去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层次的把握,那么高效课堂是不可能实现的。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学生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如果语文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自读或自学,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那么学生的自学和讨论肯定会不得要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终不得到解决。学生终归还是学生,基础知识主要还靠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基本能力还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养成。
因此,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剥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的发挥,但不是对教师作用淡化、降低,而是对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这样学生的参与、接受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行为的左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在一个自主的氛围里实现个人与知识的交流、融合。比如,学习杨绛的《老王》一文时,文章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引导学生先去思考老王的行为,即:为什么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去看望作者,还带着香油和鸡蛋,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老王将杨绛夫妇看作亲人,所以,他把最珍贵的东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送给他们。杨绛是怎么做的呢?她想进屋取钱时,老王说:“我们不是要钱。”他只是来感谢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间的那种感谢。杨绛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杨绛想着拿钱,说明杨绛当时没有意识到,从情义上看,他们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杨绛夫妇对老王表达的只是对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关怀。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感到“愧怍”,那是因为作者意识到真正的关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这节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阅读思路的展开以及思维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在这篇充满人性关怀的文章里,没有程式化的分析。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篇4
一、调优方案,做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成的,优秀的方案是要经过实际教学过程的检验,并应逐步进行调整的。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多个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寻求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环节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找准突破点、聚焦点、挖掘点,做课堂教学的优秀设计者。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可以从文本理解、拓展的角度来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还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笔者在教《报任安书》时,补充了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能否找出这两篇文章中一脉相承的内容?
由此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本,在比较学习中重新研习课文。最后学生从作者类似的遭遇、相近的语言风格和书信内容的针对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对司马迁、杨恽的遭遇深深同情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报任安书》的深入理解,加深了对《史记》中所蕴涵情感的理解。学生接受到了更加新鲜的内容,激活了追索新知的欲望。又如在教学《渔父》一课时,文章阅读完成后,一般老师可能会设计探讨关于“择生与择死”的问题,往往会流于表面化。于是,笔者决定继续深化教学内容,还是从屈原这一人物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探究问题:
屈原为什么不像孔子和杜甫一样活下去继续为理想而执著坚持呢?古人说过“千古艰难惟一死”,可屈原为什么选择自沉汨罗江呢?死这一方式对于他理想的实现有用吗?
在经过研讨后,学生不难得到以下答案:
对于屈原而言,既然“生”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死”。历史没有因屈原的死而有任何改变,但历史却记住了屈原。原因就在于屈原给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一个“死节”的榜样。屈原的死就在于他宁肯一死,也不愿意污损节操,自甘下沦,以“死”来呐喊,来唤醒那些随波逐流的人们,来警醒那些同流合污的人们。
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才应该是语文课堂真正想要达到的境界。也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二、调整方式,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设计师。但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情的教学,永远依照教案来进行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循循善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建立群体学习环境。学生之间在合作中寻求互补,这既是弥补知识缺陷、理解误差的需要,更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促进学习,互相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应该看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是无序和低效的,甚至是混乱和无效的。此时,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式、目标、内容,要在学生讨论时有意识地进入到讨论相对冷清、相对较弱的小组协助讨论,引导他们共同学习。
如在教授《老王》一课时,当笔者想走出文本,拓展认识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课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也有着不少这样收入微薄,地位地下,生活艰难的底层人,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这些身处底层的不幸的人们?
这个探究的初衷是要让学生想到发现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光芒,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在情感上平等对待他们。但一连几位学生的回答都是我们要“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比如捐款、慰问什么的。虽然说得不错,但感觉不够真诚。后来,笔者将提问改成五个问题:
你能举出一个身边类似老王的底层人吗?你能寻找或者发现到他们身上的光芒吗?仅帮助他们、关注他们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吗?仅仅这些就够了吗?他们真正需要些什么?
这样一连串的追问,非常细致,非常入微,这样就顺利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老王身上的光芒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像作者那样歉疚和愧怍。结果很多同学在这样的追问下,非常顺利地进入到新的思路,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应该在看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时,更应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执著,从他们身上看到坚韧的道德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品质。对他们我们不应该只是施加廉价的同情,更应该是从情感上平等以待,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三、调准定位,做课堂教学的倾听者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真正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课堂教学的倾听者。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在课堂上大搞“一言堂”,而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倾听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感知、理解的过程,通过倾听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接受水平,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如笔者在教授《一个人的遭遇》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学生重点朗读此文的某些段落。当读到“凡尼亚找回爸爸”那一段时,不少学生笑出声来,包括读的学生都是如此。在观察和倾听中,笔者敏锐地发现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于是打断了朗读,补充了不少关于二战给众多家庭带来灾难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再要求学生在认真体味文章情感后重点朗读,要求先是小组之间互相商讨如何阅读,接着试读,最后推举范读,并由笔者作点评。推举范读的学生读得非常好,有一位学生很会运用表情语言,以声音、动作等方式重新演绎了这一段,很多学生身受感动,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这时候笔者再恰如其分地对其进行点评,激发了情感共鸣,很好地调动了其他学生也来试读的兴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是倾听,将主动学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很好地促使学生在自主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
篇5
一、 细心的观察
一个经验丰富又富有爱心的教师,他(她)每到教室总是会扫视学生,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细心观察哪个学生的脸上写满快乐,哪个学生似乎心情不佳,哪个学生的身体似乎微恙,哪个学生似乎冷漠呆滞,他(她)会静静地观察,细细地琢磨,而不是忙着准备自己的教案,因为他(她)的心里装有学生,而不只是知识。
浙江省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上示范课《背影》,上课伊始,赵老师细心地观察到最后有一个同学是一个人坐的,她上课第一句话就说:“老师发现你很孤独,但没关系,只要你一举手,我就会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的身边。”接下来整堂课中,这个坐在最后的学生特别积极,赵老师也没有忘记她的诺言,只要这个学生一举手,她就马上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把话筒递给他,可想而知,这个学生对这堂语文课一定是永生难忘的。赵老师美丽的背影也一定会定格在他的脑海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那么,课本知识传授得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细心观察,这是给知识加温的开始,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 有效的激励
有效的激励是沟通师生情感和智慧的纽带,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能够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激励学生,喜欢给学生奖励一些东西: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一个小笑脸,这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的实物奖励,有时反而冲淡了教师苦心经营的教学情境。
特级教师马老师在上《老王》一课时,提了一个问题:“老王说‘我不是要钱’,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男同学回答说:“他要的是作者杨绛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马老师热情洋溢地说:“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男同学深邃的思想。”课的最后,马老师又拿出了杨绛的新作《我们仨》,并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马老师说:“我把这本书送给老王的知音,就是那个有着深邃思想的男同学。”可以想象,全班同学是用何等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位得到最高奖励的男同学的,而这本书又将会对这个男同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赵群筠老师上《春酒》一课时,她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琦君家园何在?”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温州。”“杭州。”“台湾。”赵老师又笑眯眯地问:“还有别的答案吗?”“在琦君的心中。”一个女同学说。赵老师大声地说:“你真是独具慧眼,老师奖励你在黑板上写“家园”两个字,写得越大越好!”这个女同学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走到讲台前,自豪地写了大大的“家园”两个字。当后来同样是这个女同学说出家园和春酒的联系时,赵老师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吃惊,我决定再给你一个奖励。大家猜猜奖什么?”这时候全班同学大声说“写‘春酒’两个字。”这时候这个女同学上台的脚甭提抬得有多高了,写起“春酒”来也特别潇洒有劲。让学生两次上黑板书写了这堂课的内容精髓,这样的奖励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是何等的荣光!
三、 精妙的点评
课堂上,精妙的点评,往往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现实和最重要的力量,成为拉近师生距离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语言要准确、中肯、实事求是,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既有激励,又饱含期待,既有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能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更有对学生灵魂的感染。同时,点评的手段讲求贴切,要紧扣课堂主线,吻合教学情境。
《端午的鸭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生活中大家见到的鸭蛋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回答,有的鸭蛋椭圆,有的不太像椭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鸭蛋有的胖,有的瘦。这一学生的语言表达很形象,很有感染力,说得真好。教师没有用“很好”来打发这位学生,而是抓住了这个“胖”字点评:“胖”通常用来形容人,特别是用于孩子时,有可爱之感,可见这枚鸭蛋在这位同学手上是活生生的,赋予了它生命。这一点评,不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在教其他同学如何赏析、运用。
四、 耐心的等待
在课堂上,耐心的等待是一种教育的胸怀。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怕的就是冷场,所以每当教室里静悄悄的时候,总是会不断地响起教师重复问题的声音,或者不断追问的声音,生怕课堂会沉闷下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就会不断地问“还有吗?”“还有别的想法吗?”问题提出后,不论学生回答快慢与否,教师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而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其思路。
《春酒》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从而来理解文中作者小时候的形象,有的学生读出了用蜜蜂来比喻是形似,有的学生说是跟蜜蜂一样飞来飞去很勤劳,应该说学生的回答都不太准确。这时候这位教师并没有着急,也没有对上述学生的回答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作思考。在耐心的等待中,她从一个同学的眼里读出了否定,她马上请这位同学发言,并巧妙地引导:“没关系,不要对琦君这么客气”。学生在她的鼓励下,大胆地说出是“贪吃”。教师随即表扬:“你看,真实的就是好的。”这一表扬既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也巧妙地指出了前几位同学理解的不足,而如果教师过早地评价学生,或者急着公布答案,显然不会取得如此的效果。耐心的等待,成就了学生的自我实现。
当然,有时候“等待”的结果,可能会失去一个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这“等待”,这堂课可能会上得更完整。但哪种结果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更大呢?我想,我们追求的,始终应该是学生的成功,而非教师的精彩。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只有我们眼中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沉默而慌了手脚,不会情不自禁地让自己的声音固执地在教室里响起,不会为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牺牲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静静的等待,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让我们的课堂张弛有致,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在动静相生中,尽显无限魅力。
五、 创新的设计
许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少应有的关注。其实,如果对于“惯常”细节能深入反思,换一个角度审视,就能在“惯常”中生出一些变化,改“平常”为“创新”,变“乏味”为“趣味”。这样,一定会消除许多遗憾,带走几丝平淡,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
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前的五分钟,出示双黄鸭蛋的图片,请班里一位喜欢画画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双黄蛋,画完之后,师生一起结合课文中评判鸭蛋的标准:“蠢”或“秀气”,对所画鸭蛋评论一番,学生们一个个都“掉进”鸭蛋里了。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活动设计,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情绪而已,随着教学的行进,原来这一双黄蛋还是教师板书所在,双黄分别是“情”与“趣”,一枚小小的鸭蛋中蕴含了汪曾祺先生的“情”“趣”所在。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环节,却是教师的独具匠心,可谓“化大形于无痕”,让课堂情趣无限。
六、 机智的调控
尽管我们提倡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但不能不提的是: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应是珍视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往往会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此时的教师,就应把执行预案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搜集、捕捉、筛选这些细节,把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紧紧把握,因势利导,从而使课堂教学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钱梦龙教《故乡》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打横炮”式的问题: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个问题跟理解课文毫无关系,而且也不可能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但如果轻率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势必会损害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钱老师表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智慧,他说:“是啊,鱼怎么会有脚?”有学生说,娃娃鱼有脚。老师说:“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学生都说没有。老师继续问:“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钱老师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细节,顺其势而导之,避开正面回答,把学生旁逸斜出的思维,引到理解课文的总目标上来,化“废”为“宝”,加深了学生对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认识。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理气;全方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05-01
1.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理念
我们都熟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但我们好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我给,你收。走讲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1.1 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在备课中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学生对后来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
1.2 正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基础,不光只有在教材中学到的,来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基础分析也同样重要,教师对此不应忽视。 总之,语文教师需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目的。
2.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3.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
3.1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这主要指养成做听课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课或阅读时在书上"圈、点、勾、划、批注",把中心句、关键词、过渡、照应和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重点、难点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写在旁边,这样边阅读边思考,效果更佳。
3.2 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适当增加阅读课,发动和组织自主读书活动,养成"天天读几页,一月一本书"的读书习惯。凡是习惯大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养成的。然后,通过读书比赛、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3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习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锻炼情商,增强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同学们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做好心理准备。
3.4 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验证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在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创新、质疑、探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
4.让学生爱上写作,突破写作教学难关
写作是最有个性、最能求新的。在写作中,让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而完善人格、塑造魂灵,从而突破写作教学"模式化、套路化"的顽疾。在个性化写作中,我鼓励学生观察社会,大胆想象,捕捉灵感,从而培养写作的兴趣和个性。
4.1 观察社会,做一个写作的有心人。敏锐的观察是个性化写作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功力。富有个性的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磨砺、着力培养的结果。观察一定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有意识、有目的。观察时要目识心记、对比强化,并勤写观察笔记。著名作家老舍勉励青年作者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写一阵风或一阵雨,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个性化的敏锐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发现"美"的眼睛永远属于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
篇7
1. It’s our duty to save wate
2. As we know ,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
3. 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4. 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is suitable to drink is less and less.
5. But some people don’t care about it .
6. 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the pollution.
7.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8.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9. We should not throw litter onto the ground
10. We should not spit in a public place/ cut down the trees
11. We should plant more flowers and trees。
12. We must pick up some rubbish and throw it into a dustbin
13. If everyone makes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14.Trees are very helpful and important for us.
15.We should plant more and more trees in order to live better and more healthy in the future.
It’s everyone’s duty to l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例文:
1、假如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名叫MIKE。去年6月1日我国已经禁止使用塑料袋,你对此有何看法和什么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I’m Mike. I am a student in Huaxing Middle School. Do you know the plastic bags? Do you often use the plastic bags? I don’t like them. I think they use the wasting valuable oil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y can’t decompose(分解) in a short time. The plastic bags will make our world worse. I agree with the rule, which people can’t get the free plastic bags in the shops, supermarkets.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use their cloth bags and baskets. It’s good for our environment.
So I hope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stop to use the plastic bags, and use our own cloth bags. I hope we can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Let’s make our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之基数词
【—之基数词】对于基数词的英语语法知识,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叫基数词。
1、 英语中常用的基数词
1000one(a) thousand,10000 ten thousand,100000one hundred thousand ,1000000one million,10000000ten million, 100000000one hundred million,
108one hundred and eight, 146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500five hundred , 1001one thousand and one, 1813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thirteen.
2、[注]:(1)百位与十位之间要加and;十万位和万位,亿位和千万位之间通常也要加and。
(2)英语用千、百万等单位计数,大数字从右向左看, 每隔三位划一逗号,倒数第一个逗号之前要用thousand,倒数第二个逗号之前要用million,倒数第三的逗号之前要用billion表示。
(3) hundred、 初中化学 thousand、 million作数词时,不用复数,前面可以加上one, two, …等其它数词。用作名词时复数表示“成…上…”,后面必须要有of,前面可以加上some,many,several等词。如:five hundred(五百), hundreds of(成百上千的), ten thousand(一万), thousands of(成千上万的), millions of(成百万的)
希望上面对英语语法基数词的讲解,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初一英语Life history教案
A teaching plan for Unit 3,Module10
一、Teaching material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Module 10 Life history)
二、Targets for this perio d:
To summarize and consolidate past simple questions and negative sentences and the new vocabulary
三、Key points:
Key vocabulary— in, a lot
Key structures—Did you do…? Yes, I did. / No, I didn’t.
We didn’t do ….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approach, formal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
五、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handouts
六、Teaching arrangements:
Step One To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当你是个小男孩时,你骑自行车去上学吗?
Did you ride a bike to school when you were a boy?
2. 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作家之一。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 ters in the world.
3. 七、八月份,我和哥哥拜访了住在海边的阿姨。
In July and August, my brother and I visited my aunt near the sea.
4. 莎士比亚是一个戏剧家和诗人
Shakespeare is a writer of plays and poems.
5. 1950年人们不使用移动电话和 计算机。
In 1950 people didn’t use cell phones or computer.
6. 当他在十四岁毕业时他决定当一名演员。
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 when he finished school at the age of f ourteen.
7. 你爹妈什么时候结婚的?
When did your mother and father marry?
8. 二十八岁时他迁往伦敦并加入一家剧团。
At twenty-eight he moved to London and joined a theatre company.
9. 他成了一名的演员并开始写戏剧。
He became a successful actor and started writing plays.
10. 你仍然能看到他的英文版和许多其他语言版的剧本。
You still see his plays in English and in many other languages.
Step Two To c omplete the con versation (Activity 1)
1. Students finish it by themselves.
2. 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3. Two student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4. Detailed explanation:
1) in +原料 / 颜色
e.g: He is in black.
He wrote a diary in ink. Cp: He wrote a diary with a pen.
2) a lot = very much ; often
e.g: He learned a lot when he was a child.
Step Three To use th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1 to write about your parents. (Activity 3)
1. Students finish it by themselves.
2. Students read aloud their passage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se)
Example: My parents didn’t use computers at school when they were young. They watched TV with plain color and few channels. Sometimes they played f ootball and tennis in the park.
Step Four To learn about l ife in the past (Around the world)
1.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questions.
1) Did people use computers in 1950? No, they didn&rsquo 初二;t.
2) Was there satellite TV or Internet in the past? No, there wasn’t.
3) Why did people travel by bike or by bus? Because Cars were expensive.
4) Did they go to other countries on holiday? NO, they didn’t.
2. Students read it aloud.
Step Fiv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life ( Activity 5)
1. Students do it by themselves.
2. Studen ts work in pairs.
Step Six To finish all the exercises in Workbook
Homework:
1. To review Module 10 and copy all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P159
2. To finish Module 10, 点中典 & 轻巧夺冠
“冠词+姓氏名词”的六种不同意义
1.“a/an+姓氏单数”表示某家族的一个成员。例如:
HiswifeisaKennedy(=amemberoftheKennedyfamily).
他的妻子是肯尼迪家族中的一员。
2.“a/an+作家、画家的姓氏单数”表示其作品。例如:
HaveyougotacompleteLuXun(=asetofLuXun'scompleteworks)?
你身边有鲁迅全集吗?
3.“a/an+姓氏单数”表示“某个叫……的人”、“某位姓……的人”。说话人只知道其姓氏,不知道名字,或者是说话人内心有所指,但又不十分明确或者是说话人有意隐瞒。例如:
OurmusicteacherisaMissWhite.
我们的音乐老师是一位姓怀特的小姐。
4.“a/an+姓+名”表示与该人(多指名人)有类似性格特征的人,可译成“一个像……一样的人”、“一个和……相似的人”。例如:
OnlyaLuXun(=agreatwriterlikeLuXun)couldhavewrittenthat.
只有像鲁迅那样的伟大作家才能写出那样的作品。
HeisaLeiFenginourclass.
他是我们班上的雷锋。
5.“the+姓氏单数”表示特指“某位姓……的人”,常用来区别同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例如:
Idon'trefertotheLaoWangwhoworksinthiscompany.
我指的不是在这个公司里工作的老王。
6.“the+姓氏复数”表示某一家人,或一家人中的夫妻俩、姐妹俩、兄弟俩,初中语文。此结构在句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为复数形式。例如:
TheGreensareattable.
格林一家正在吃饭。
初中英语语法之副词
【—语法之副词】下面是对英语中副词的用法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享下面的知识吧。
副词的用法
(1) 副词在句中可作状语,表语和定语。
He studies very hard. (作状语)
Life here is full of joy. (作定语)
When will you be back? (作表语)
副词按其用途和含义可分为下面五类:
1)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通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时间。常见的时间副词有:now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before, late, early,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等。例如:
He often comes to school late.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morrow?
He is never been to Beijing.
2)地点副词
地点副词通常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常见的地点副词有:here, there, inside, outside, home, upstairs, downstairs, anywhere, everywhere, nowhere, somewhere, down, up, off, on, in, out等。例如: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on my way home.
He went upstairs.
Put down your name here.
3)方式副词
方式副词一般都是回答“怎样的?”这类问题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一个形容词加词尾-ly构成的, 有少数方式副词不带词尾-ly, 它们与形容词同形。常见的方式副词有:anxiously, badly, bravely, calmly, carefully, proudly, rapidly, suddenly, successfully, angrily, happily, slowly, warmly, well, fast, slow, quick, hard, alone, high, straight, wide等。例如:
The old man walked home slowly.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The birds are flying high.
He runs very fast.
4)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多数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副词,有少数用来修饰动词或介词短语。常见的程度副词有:much, (a) little, a bit, very, so, too, enough, quite, rather, pretty, greatly, completely, nearly, almost, deeply, hardly, partly等。例如:
He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
She sings 初中数学 quite well.
I can hardly agree with you.
5)疑问副词是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的副词。常见的疑问副词有:how, when, where, why等。例如: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Why did you do that?
(2)副词在句中的位置
1)多数副词作状语时放在动词之后。如果动词带有宾语,则放在宾语之后。例如:
Mr Smith works very hard.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2)频度副词作状语时,通常放在行为动词之前,情态动词,助动词和be动词之后。例如: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I’ve never heard him singing.
She is seldom ill.
3)程度副词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前面, 但enough作副词用时,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例如:
It is a rather difficult job.
He runs very fast.
He didn’t work hard enough.
4)副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例如:
On my way home, I met my uncle.
The students there have a lot time to do their own research work.
(3)部分常用副词的用法
1) very, much
这两个副词都可表示“很”,但用法不同。Very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而much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例如:
She is a very nice girl
I’m feeling much better now.
使用零冠词的典型情形
所谓用零冠词,即既不用定冠词,也不用不定冠词。这类情况主要有:
1. 表泛指的不可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前。如:
Snow was failing. 正在下雪。
Children get a better education today than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现今孩子们受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
2. 倒装的让步状语从句中:在as(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前面的单数可数名词前不用冠词。如:
Child as he was, he knew how to help others. 他虽是个孩子,但已如何帮助别人。
3. 某些特殊词前:例如在man(人,人类), word(消息)的前面不用冠词。如:
Man is a rational animal. 人是理性的动物。
Word came that he had married again. 有消息说,他又结婚了。
又如动词 turn(变成),go(变成)后作表语的名词前通常用不用冠词。如:
He was a teacher before he turned writer. 他在成为作家之前是。
4. 独立主格结构中:在表示伴随或补充说明用用的独立主格结构中,名词前不用冠词。如:
The teacher came in, book in hand. 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书。
He was sitting in the chair, pipe in mouth. 他坐在椅子里,嘴里叼着烟斗。
5. “(a) kind [sort] of+名词”结构的“名词”前:该结构中的“名词”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其前都通常用零冠词。如:
This kind of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这种书很有趣。
He is the sort of person I really dislike. 他这种人我真不喜欢。
6. 表抽象意义的单数名词前:当单数可数名词含义抽象化具有形容词意味时,通常用零冠词。如:
I was fool enough to accept his offer. 我接受他的提议真是太傻了。
Are you man enough for this dangerous job? 你有勇气敢做这项危险的吗?
初一英语作文:health or Wealth
Which is more important,wealth or health? This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which is often argued by people.Everybody has his own answer. In my view,I prefer the former than the l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