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1 06: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登高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登高教案

篇1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孤独

颔联沉郁高昂

颈联愁苦沉痛

尾联忧愤无奈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篇2

>> 两岸技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 论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两个维度 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浅析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俄罗斯高等学校大力推行通识教育 中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探究 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比较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优化研究 中美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比较研究 《耶鲁报告》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两岸名片比较 大学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究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浅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成效分析 论体验式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配套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屏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课程与教学手册[EB/OL].(2009-01-10)[2014-10-20].http://gec.nptu.edu.tw/files/15-1025-57819,c6352-1.php?Lang=zh-tw.

[6] 施宜煌.通识教育涵义探微[J].经国学报,2011(29):107-118.

[7] 薛桂波.通识教育“专门化”误区及其转向[J].高教探索,2014(3):35.

[8] 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5.

篇3

一、等值线的类型

等值线,顾名思义即由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按类型可分为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深线、等PH值线、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等。等值线的特征是:(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等值线知识是高考中学生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等值线图经常结合区域知识来考,因此高三复习时要照顾到区域知识点,尤其是中国自然地理的区域知识。

【例1】图一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 15℃ B. 20℃

C. 22℃ D. 25℃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及轮廓形状可知此地为非洲南部地区。首先③地处在①和②之间,因此③的取值范围是20℃――25℃,另外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看出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等值距相差5℃或为0,因此在四个选项中③的温度只可能是20℃。答案:B

二、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 一般在同一幅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为0;

2. 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3. 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4.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 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影响等值线弯曲大小的因素。如下面几种常见的影响等值线弯曲变化的因素:

(1)等温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1月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高,7月份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南半球反之;B. 地形因素:气温低表示海拔高,气温高表示海拔低;C. 洋流因素:气温高表示受暖流影响,气温低表示受寒流影响;D. 坡向影响:气温高表示背风坡或向阳坡,气温低表示迎风坡或阴坡。

(2)等压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1月北半球海洋是低压,陆地是高压;7月北半球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南半球反之;B. 地形因素: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C. 气温因素: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3)等高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海拔比同纬度地区高,是山脊;如果是低值表示比同纬度地区海拔低,是山谷。

(4)等深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海深比同纬度海区深,是海沟;如果是低值表示比同纬度海区要浅,是海岭。

(5)等降水量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海洋一般降水多,陆地一般降水少。沿海降水一般多,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少;B.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 洋流因素:暖流影响降水多,寒流影响降水少。

(6)等太阳辐射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该地区比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多,相反则表示比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少。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状况和天气情况。

另外还有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

【例2】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三)据图判断1~3题。

1. 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 ①

C. ①>② D. ③=④

2. 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的 ( )

A. 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 放牧山羊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题,审清题是做好本题的关键。第1题较易,考查了等高线的疏密和坡度之间的关系;第2题难度较大,在自然状态下,植被好的区域,降水应多一些或是土壤水分条件好,北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条件应该好。解决第3题,需要有较强的区域知识,华北地区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水稻,华北地区大部分为暖温带,适宜种植常绿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阴坡光照不足,喜阳的经济林木就不适合了,放牧山羊不是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

答案:1. C 2. B 3. D

三、解题技巧:“高高低低”规律在等值线图判读中的综合运用

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关键是要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的值大小判断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高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高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低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低于较低值。

2. 等温线弯曲区域温度高低判断

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向低纬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较两侧地区偏偏低。

3. 等压线弯曲区域气压高低判断

某等压线向高空凸出,则此处气压比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空凸出,则此处气压比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4. 海陆上等温线弯曲时的季节判断

篇4

关键词: 三角高程测量 二等水准 大气折光

1.工程概况

利用水平视线的几何水准测量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但是它的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在长倾斜水准路线上也受折光影响,近年来还发现地球磁场对补偿式水准仪的影响达2mm/km;同时,在丘陵或山地进行几何水准测量有时是不可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光电测距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重新对三角高程测量给予了高度重视。

由武汉大学和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共同完成的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国家测绘局主持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成果开创了国内外大范围、长距离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先例,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双棱镜同时对向观测、完全不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等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地域辽阔,丘陵地、山地较多,很多高差起伏较大地区不适宜进行常规二等水准测量,急需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在高差起伏较大地区代替二等水准测量。为此,我局经研究决定在凉城县附近利用Ⅰ呼大23―Ⅰ呼大26四个水准点共三个测段水准线路,采用与武汉大学共同研制的新方法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检测,若检测符合二等水准要求,测绘事业局计划将此新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

2.测试方案

为了验证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测绘事业局于2011年10月在凉城县城区附近利用Ⅰ呼大23―Ⅰ呼大26四个水准点共三个测段水准线路,采用与武汉大学共同研制的新方法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检测,验证全站仪在不同地形、不同时间段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项目组对国内目前完成的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所用全站仪垂直角的测角精度不应大于0.5秒。从目前国内现有全站仪分析,决定使用德国生产的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该仪器快速(跟踪测量测距时间<0.15s)、精密(测角、测距精度高)、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可靠,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全自动长距离观测,完全能够达到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检测中采用德国生产的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外接武汉大学自行研制的PDA手薄进行施测。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利用两台高精度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经必要加装,实现同时对向观测,削减了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过对测段按偶数边进行观测,无需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有效避免了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

整个测试工作在凉城县城区附近选取了地形类别(山地、丘陵地、平地)不同的三个测段,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形式或附和路线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线路三段,观测线路十六段,检测线路全长约35.26公里。

3.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利用两台高精度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经必要加装,实现了同时对向观测,削减了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过对测段按偶数边进行观测,无需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有效避免了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该方法与几何水准测量相比,大大降低了作业条件限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3.2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测试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或附和路线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共选择了检测线路三段,观测线路十六段,得到有效检测分析数据51段,观测时间合理,观测方法得当,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3.3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测试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形式分析测段高程精度表、采用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分析测段高程精度表、采用水准附和路线形式分析线路高程精度表、误差统计分析表列表如下:

通过对误差统计分析表分析,检测的各段线路误差分布均匀,限差分布合理,检测成果满足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检测时,其中平差结果及联测线路高差表中的三段检测线路超限是由于观测条件不好,在中午观测,大气折光较大,影响观测精度。测量中采取太阳中天前后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2h)禁止观测来避免。

4.结论

(1)本次检试,通过对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检测误差统计分析认为,采用精密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可以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本次检试成果可靠、准确,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

(2)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所用全站仪垂直角的测角精度不应大于0.5秒,并带有自动目标识别装置。

(3)采用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时,应采用对向观测,严格按照GB /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要求进行观测计算。

篇5

【关键词】高等数学;案例;设计原则;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为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数学基础公共课,其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

一、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内容抽象难懂、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低.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获得专业学习与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与知识点对应的应用案例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有较大帮助.通过应用式案例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

近年来笔者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发现,案例式教学虽然具有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优点,但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教学内容,否则容易产生增加学生困惑、降低知识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进度等负面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应用案例设计方面,需要依据以下原则:1.具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要有助于抽象、难点知识的理解.案例要与知识点有较强的关联,要能够反映出知识点的本质内涵.2.简易性.案例的选择要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案例的内容,理解案例中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宜选择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的案例.3.高效性.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压缩高等数学课时情况,而教学内容又不能大幅度减少,教学任务重.案例教学需要额外的课堂时间,所以应用案例的讲解不能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否则将影响教学进度.4.趣味性.应用案例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有效性.通过应用案例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步骤

在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设计的步骤如下:1.通过与师生交流和问卷调查,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与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究高等数学教学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理解的,学生达到了什么样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工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需要理解透彻的重点和学生理解模糊的知识点,为“应用式案例”教学提供基础.2.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撰写相应的应用式案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际,针对教学内容,搜索应用案例.不同专业的学生背景知识不同,对内容的兴趣程度也不同,所以要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按照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选择案例.3.将应用式案例应用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应用式案例教学模式.编写选定的应用案例教案和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兴趣程度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应用式案例”教学的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

三、案例式教学的实践

(一)泰勒公式在图像模糊识别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发现,师生普遍认为在高等数学知识中泰勒公式是最复杂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公式内涵.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很多教师讲授泰勒公式时常常一带而过,怕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图像模糊识别的应用案例.将人脸图像看成一个函数.一个人的脸既有与前一日或前一段时间大多相似的特征,又有小的差别.不可能采集到完全相同的图像.对两幅图像进行泰勒公式展开应用,用前些项系数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达到既能够区分不同人,又具有抵制个人小的变化的识别能力.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感受到了泰勒公式的魅力,理解到泰勒公式系数内涵与实用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二重积分在“六步尺度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

在二重积分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掌握计算方法,不懂应用价值.笔者选择了社会关系网和互联网中普遍存在的有趣“六度分隔理论”应用案例.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如果你要和一个随机的陌生人通信,你大约只需要6个相互认识的中间人传递,就可以将信息送达你要通信的陌生人.后来人们发现,六度分隔理论现象在电影演员合作关系、相互发送Email关系、甚至电线杆的连接关系等关系网中普遍存在.笔者介绍了一种使用二重积分计算六度分隔理论的方法.将一个人的背景映射为二维平面空间中,若两个的背景相似性距离为r,则两人认识的概率为e-r.然后介绍了用二重积分计算证明六度分隔理论合理性的方法.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通过这个案例使他们懂得了二重积分不仅能解决连续多元函数问题,而且能解决非连续的实际问题.并了解到非连续性函数向连读函数的转换方法,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安全教育 平安校园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0-0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潜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人身、财产不断受到侵害,其它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及社会因素造成的。

1 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S)

(1)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优势是比较大的。在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自有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高校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后盾。在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1]。

(2)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好,高校学生整体上来讲,综合素质相对比较好,至于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差,心理问题比较多,安全意识淡薄等各种现象,不仅仅是高校大学生所特有的,而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下,新的一代青年所共有的时代特征。

1.2 劣势分析(W)

(1)高校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制度不还不够健全,学校对学生缺乏安全知识教育。虽然,上海商学院的宿舍火灾、中国政法大学的“杀师案”、西安“药家鑫”案等的发生对于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有所警示[2],部分高校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一些工作,但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根据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55%的校园安全事件是由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18%的校园安全事件是学校的管理问题,27%的校园安全事件是由于交通社会治安等原因。

(2)高等院校不管是物力、人力还是财力方面的资源比较有限,特别是非重点院校,这方面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在安全设施方面,通过对几所大学安全设施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学校的运动设施符合安全标准,认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有22.5%,认为非常标准与非常不符合标准的都为2.5%。

1.3 机会分析(O)

(1)政策原因。高校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除此之外还颁布了一些维护校园安全的政策法规。例如,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近年来,高等院校安全事故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事故已造成20人死亡,44名幼儿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一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4 威胁分析(T)

(1)网络的盛行无疑成为高校安全与稳定的最大威胁。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代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一面,特别是对于还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的现代高校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影响比较大。

(2)高等院校周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

2 建设“平安校园”的措施与对策

从学校方面来说,一是要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职保安,设置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对进校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校园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文化延伸和扩展,也具有很强的系统特征。校园安全文化强调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追求系统的协调和发展。同时,校园安全文化运用文化手段将安全的最终目标化为校园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系统的运行实现目标。三是要建立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应建立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来维护校园安全。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说,首先,应该了解掌握一些保护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常识,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自我解决,其次,作为在校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知识,能够利用法律的手段自觉主动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的安全。最后,应该多参加一些学校和社会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增加自己的人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各类事情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同时,为他人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艳.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79-80.

篇7

(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能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5)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求解简单的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6)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7)通过研究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树立辨证的世界观.,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弄清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

教与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Ⅰ.设置情境

问题:

①解方程

②作函数的图像

③解不等式

【置疑】在解决上述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吗?

【回答】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解集为函数图像落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横坐标。能。

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载体给出下列表格。扼要讲解怎样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注意色彩或彩色粉笔的运用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集中反映在相应一次函数的图像上!)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类似地,我们能不能将现在要求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联系起来讨论找到其求解方法呢?

Ⅱ.探索与研究

我们现在就结合不等式的求解来试一试。(师生共同活动用“特殊点法”而非课本上的“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出的图像,然后请一位程度中下的同学写出相应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答】方程的解集为

不等式的解集为

【置疑】哪位同学还能写出的解法?(请一程度差的同学回答)

【答】不等式的解集为

我们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不仅求得了开始上课时我们还不知如何求解的那个第(5)小题的解集,还求出了的解集,可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对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来进行讨论。为简便起见,暂只考虑的情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如果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别有两实根、惟一实根,无实根的话,其对应的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提问程度较好的学生)

【答】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且分别与x轴交于两点,一点及无交点。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表中的二次函数图,并写出相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载体给出以下表格)

【答】的解集依次是

的解集依次是

它是我们今后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工具。应尽快将表中的结果记住。其关键就是抓住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

课本第19页上的例1.例2.例3.它们均是求解二次项系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却都没有给出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其解答过程虽很简练,却不太直观。现在我们在课本预留的位置上分别给它们补上相应二次函数图像。

(教师巡视,重点关注程度稍差的同学。)

Ⅲ.演练反馈

1.解下列不等式:

(1)(2)

篇8

应部分考生要求,经研究决定,对2017年4月自学考试进行一次补报名,补报名时间为2017年3月1日09:00-3日24:00。补报名网站为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网址:zk.ahzsks.cn/)。请广大考生相互转告,切勿再次错过报名时间。补报名具体操作事项参照我院2016年11月29日的2017年4月份自考报名公告。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7年1月11日

篇9

    在网上填写并确认核实自己的基本信息后提出毕业申请,并由计算机对该考生能否毕业进行实时预测。为方便自考生,考试机构将审核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流程透明化,提供办理毕业证书情况的查询服务:考生可随时用注册的账号登陆查询自己提出的毕业申请处在什么样的审核状态,考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提供的平台向当地自考办、省级教育机构进行咨询。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考生与考试机构之间的距离,为自考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主动式服务。

    2审核工作是重中之重

    工作人员通过审核系统对自考生提出的毕业申请进行处理。网上审核系统真实地反映了传统的人工审核档案的流程:分别为县(市、区)自考办和市自考办进行初审,主考院校进行复审,省级教育机构进行终审。不同的工作人员通过自己设定的口令登陆不同的级别进行审核,而不同级别所做的审核工作各有侧重,做到分工有序。县(市、区)自考办审核的重点是根据自考生携带的毕业生档案材料核查自考生通过毕业申请系统提交的基本信息的真实性,若情况属实,则将该考生的电子档案材料提交到市自考办审核,否则将该自考生的毕业申请退回。考虑到很多自考生的成绩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并入到考生电子档案库,在现场确认时,自考生可以带相关成绩证明调阅纸质档案进行核实。追加的成绩档案信息提交到市自考办再次确认。县(市、区)自考办工作人员定期将确认后的自考生档案信息上传至省数据库。市自考办审核主要是对县(市、区)审核通过的自考生进行再次确认。考生的基本档案信息与县(市、区)审核时的修改信息被鲜明地反映出来,以便让市考办审核人员进行确认。同时市考办操作人员对县(市、区)考办操作人员提交的追加成绩进行再次确认,以避免人为的操作错误。省级终审主要是对市里提交的已审核通过的自考生毕业生档案材料进行审核。县、市追加的成绩在省级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确认下才能并入电子档案,并将审核通过的自考生的电子档案送至主考学校确认。主考学校审核再次进行自考生笔迹卡对比,对自考生成绩、加试情况进行审核。省级终审是对审核毕业生档案材料、办理毕业证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可以对主考学校的审核结果复议,提供打印毕业生名册、毕业生登记表及查询等服务。

    3.开展网络审核自学考试毕业生档

    案材料的优越性及价值目前,一部分省市考试机构办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只是将自考毕业生档案材料在网络上供考生核实,并没有将网上审核档案材料这一最关键的环节引入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办理工作中,使得审核工作通过信息化实现,这也是目前全国自学考试考籍信息化管理的瓶颈所在。充分认识到审核自学考试毕业生档案材料、办理毕业证书的复杂流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自考毕业生网上注册,即提供考生使用的系统,考生通过网络登陆核实修改自己的基本资料,直接与省教育考试院进行交流,并能够随时查看自己档案材料的审核情况;另一个就是网上审核,即通过全省各地自考办工作人员使用的系统将传统毕业生档案材料审核流程真实地体现出来。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两方面人员的不同需求。

    3.1引入考生档案所在地区域划分思想

    自学考试考生分布区域广,人员分散、流动性强,不像高考那样以居住地、户籍所在地进行管理。因此,只有建立灵活的区域概念,直接反映自考生档案所在地的变化,才能真实展现自考生档案的流动性。区域内工作人员只对本区域自考生负责,而县(市、区)、市、省之间又存在着管理关系。因而由省级考试机构根据自学考试档案管理的隶属关系对全省各级考试机构进行独立的区域划分,并对每个子区域进行编码,形成一个塔形的区域管理关系,每个考生的基本信息里都包含所在区域代码,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下级操作人员跨区管理所产生的越权。区域划分的灵活性也可以保证以后各级机构设置的变动不会影响管理的有效性。

    3.2审核工作完全无纸化

    传统的审核自考毕业生档案材料、办理毕业证书过程中,大部分表格需要考生填写,十分繁琐。如毕业生登记表需要将考生档案成绩全部记录下来,这在审核毕业生档案材料、办理毕业证书的高峰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也极易导致一些人为错误。同时,考生图像库也没能充分利用,大部分需要照片的表格还是需要考生或工作人员粘贴。而在毕业生档案材料网络审核、毕业证网上办理过程中,所有表格均由打印机输出,考生相片从数据库中取出,这就在工作上极大地方便了自考生和工作人员,另一面也实现各类表格的统一输出。

    3.3审核判断的智能化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计划进行了多次调整,导致人工审核毕业生档案材料、办理毕业证书过程中,需要根据多种轮次替换关系进行判断。而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判断完全程序化,既做到了速度快,判断结果准确,同时可以灵活地根据国家新的考试计划进行毕业条件判断的调整。

篇10

救助对象继续为《市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办法》(宝政发〔〕6号)第二章第四条规定的范围。享受城乡低保政策的家庭必须是持有县区民政部门发放的有效低保证,且在年4—6月间连续领取低保补助金者。

凡在年月1日至年月31日期间,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贫困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申请救助:

1、因地震、洪水、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主要房屋倒塌或损毁,享受政府建房救助的(以县区民政部门核定的结果为准)。

2、家庭主要成员因病住院,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农村居民个人负担费用在1万元以上、城市居民个人负担在2万元以上的(由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相关证明)。

二、救助标准

救助标准继续按每生一次性5000元的标准补助,其中市财政承担4000元,县级财政承担1000元。

三、救助程序和资金管理

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程序、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继续执行市政府宝政发〔〕6号《市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办法》规定。

四、几点要求

1、周密安排。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时限要求紧,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确保救助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