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02: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咏柳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
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六、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
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篇2
1.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概述
1.1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与中职学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除了重视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中的职业技能发展,也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即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同样重要。这就导致了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学生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不足;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上,高职教学的特点就不能展现出来。这个教学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物流管理教学的主要矛盾,许多学校和教师采用了各种解决办法,但是效果却十分有限。
1.2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案例,学生学习案例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被称为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在很多专业领域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和尝试。面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问题,再次重视案例教学法,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此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但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完全之策”,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充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2.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2.1通过展现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已经在很多科目的教学当中出现过了。但是,针对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教师所应用的案例教学法不应该是单纯的“案例分析”,而是应该使学生深入案例,将案例设计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使学生主动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改编,呈现出一些符合教学需要,并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如,将美国的实例安达尔公司的一站式运输服务模式改编成为一个“客户下单之后,并未在约定时间之内收到货品,因此对客服提出赔付申请”的情境。规定其中的几个角色:提出赔付申请的客户、客服主管、物流管理主管、物流运输负责人员、仓库配货员等。然后将案例打印成一个“剧本”的形式,请学生在学习案例之后,自发组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复现。这种案例呈现的方式,使学生直接从理论学习模式进入了理论应用模式,抛开枯燥的书本,学生直接对所学产生疑问,兴趣自然会有所提升。
2.2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在呈现教学案例和学习案例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学生主动获得“实践技能”的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发挥作用的根本。小组合作方法是比较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把全班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知识广度、性格的开放性等均衡地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是一致的,然后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仔细观察案例,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先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总结出案例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最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发表出来。这种讨论的方式能够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当于给全体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仍以“客户要求赔付”的案例为例,我给了学生10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由于案例讨论的方向并不固定,因此每个小组的讨论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小组讨论的侧重点在于物流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有些小组讨论的侧重点则在于如何追究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次小组讨论的问题明确之后,我又给学生10分钟时间,请他们根据所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讨论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控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够使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牢牢地结合起来。
2.3进行案例学结
在课堂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案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之所在。通过案例学习的总结,学生对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应用方法的理解将从简单的“问题解决”模式上升到“知识建构”的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是实践技能学习,还是理论知识学习,都能够在他们身上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首先,我就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点拨,使他们明确在案例中学到的知识有哪些;其次,我鼓励学生对所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将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高度凝结,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到:物流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事务都可能造成管理问题,因此,前瞻性的管理风险估计和严密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将物流作业管理和服务管理联系起来,考虑到供应链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做好物流管理的关键。由此可见,进行案例学结,是案例教学法展示其教学魅力的关键。
3.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们在重现案例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出极大的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给课堂控制带来难度,如果教师不对课堂进行严格的控制,则学生的讨论走向很可能偏离主题。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以教师对课堂的高效控制为背景,只有这样,此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另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具有针对性,有些案例能够使学生活的综合性的能力发展,有些案例则是适合于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的,在学生没有掌握处理复杂的案例的方法和能力的前提下,呈现一个比较棘手的案例,非但不能使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提高,反而会使学生学习效果下降。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之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案例教学符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发展的需要。
4.结语
篇3
2. 预习检测。就是将基础知识的预习呈现,可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如小组竞争抢答、幻灯出示填空等,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摒弃无用资料。如《蒙古草原狼》一课,使学生明确文学常识时,我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而学习生字词时采用的则是小组竞赛法,抢答并答对,为小组加一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重视课前的预习。
3. 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在这个环节应用时,教师要做好及时的反馈纠正,即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并在每个问题研讨后做及时的总结提升,即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如,《蒙古草原狼》一课的研讨思考题中的整体感知类题应,用的是全班齐答的方法来考验;而三道文章理解的研读思考题,则是先给小组讨论交流的充分时间,再由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组员可随时做补充,教师则适时做反馈纠正和总结提升。下面的内容是师生共同总结的内容:
1.请用2~4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人:误入狼阵――故布疑兵――人狼对峙――击镫退狼――狼口脱险
狼:发现猎物――产生疑心――派兵侦查――被镫吓住――有序撤离
2. 请按下列句式回答问题(参考课后练习题一提供的相关语句)。
这是( )的狼,从( )(情节、句子、词语)中可看出。
(1)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呼地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
总结:反应敏捷,凶猛机警。有战斗性、组织性、纪律性。
(2)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总结:威猛、凶傲、有威信、能服众。
(3)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
总结:机警、谨慎、部署严密、有经验、不蛮干
(4)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连那条探狼也放弃任务,迅速折身归队。
总结:怯懦、对陌生事物有恐惧感、戒备人类,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5)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总结: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勇敢智慧、遇事机警、处事果断、善于谋略、团结一致、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3. 遇狼之后,陈阵有怎样的心理活动?结合文章语句加以分析。
害怕――“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
极度恐慌、无助无力――“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振颤的铮铮声。”
重拾信心、自我安慰、掩饰怯懦――“为他过早走失上天的灵魂,揉进了信心与定力。他觉得自己已经侥幸复活,并且冷静得出奇。”
再次绝望――“陈阵觉得刚刚在体内焐热的灵魂又要出窍了。陈阵觉得自己正在穿越一张巨大的狼口,上面锋利的狼牙,下面也是锋利的狼牙,没准他正走到上下狼牙之间,狼口便咔嚓一声合拢了。”
看到生机――“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
篇4
1 主题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去考虑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作为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够给他们提供轻松的氛围在讨论、实验中获取知识。怎样协调好“如何教”和“如何学”呢?实验探究是培养实验观念与动手、观察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问题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分析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更好地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
2 案例描述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是苏教版化学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和还原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来有效地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深刻地、全面地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1 二氧化硫的水溶性
课本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SO2的水溶液;本实验想通过针筒活塞内推,气体体积减小,推断出SO2溶于水,但是我认为这个实验操作有点复杂而且对针筒的密封性要求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水溶性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法,:①用一支充满SO2的试管倒置在有水的烧杯中,通过液面差推出SO2溶于水,但是由于SO2是无色的,液面差观察不够明显;②向充满SO2二氧化硫的塑料瓶里加水,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直观效果好,效果明显。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第二种方法完成水溶性实验,接着让学生测定其水溶液的pH值。学生很容易从pH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出其水溶液显酸性。我充分利用结论,引导学生回忆氧化物性质分类总结一下:SO2属于哪类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学生经过分组讨论总结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然后分组完成方程式,在互相评析、互相打分的竞争协作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2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在前面学过HClO漂白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2,观察现象,思考SO2的漂白原理、漂白效果与HClO的区别。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得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进一步归纳接触过的漂白剂漂白类型、原理、效果。在此基础上,我抛给学生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一支试管中无色溶液是通SO2还是Cl2使其褪色的?②如果SO2和Cl2同时作用于有色布条,漂白效果会如何?对于①学生很容易解决,对于②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我们很自然就过渡到实验3来探究SO2的还原性。
2.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学生通过课本实验3可以得出SO2与BaCl2不反应,加入H2O2产生大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通过现象,学生讨论可以得知SO2被H2O2氧化成H2SO4,结合氧化还原的知识,不难判断出SO2具有还原性。为了加深对的还原性认识,请同学们练习SO2与O2的方程式,然后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SO2和Cl2同时作用于有色布条,漂白效果会如何?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联系到Cl2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3,有学生质疑:向水溶液中加入BaCl2也有少量的白色沉淀,这是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沉淀成分应该是什么?如何转化而来?学生思考认为沉淀肯定是BaSO4,因为BaSO3溶于盐酸,那BaSO4从何而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认为SO2水溶液中存在H2SO3,空气中存在O2,由此可以判断H2SO3被氧化成H2SO4,说明H2SO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为酸雨的形成原理做好理解的铺垫。在学生收获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我给出问题:同学们能尝试写出SO2与H2S的反应方程式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有力地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要全面,分析问题,SO2中S的价态处于中间价,所以除了还原性还应该有一定的氧化性。
通过以上实验、问题探究,学生对SO2的物理性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很容易掌握作为酸性氧化物的SO2除了与CO2性质相似外,还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弱氧化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也掌握了H2SO3的不稳定性与强还原性,最后,对于酸雨的形成、危害、治理,水到渠成,很自然就有了很好的认知。
3 案例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充分利用课本素材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把思考还给学生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4 教学反思
4.1 由于实验设备的不足,如何让每位学生亲手做实验感知到SO2的性质同时还能最大程度避免SO2对人体的伤害?
4.2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控制实验时间,如何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实验,使他们既不能因为实验而分散对知识的获取,也不会由于关注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而忽略对实验的观察探究?
篇5
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3.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4.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归纳、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具
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用电源一台,大蹄形磁铁一块,干电池一节,用铝箔自制的圆筒一根(粗细、长短与铅笔差不多),两根铝箔条(用透明胶与铝箔筒的两端相连接),支架(吊铝箔筒用),如课本图12-10的挂图,线圈(参见图12-2),抄有题目的小黑板一块(也可用投影片代替)。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本章主要研究电能;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研究了获得电能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我们研究了电能的输送。电能输送到用电单位,要使用电能,这就涉及到用电器,以前我们研究了电灯、电炉、电话等用电器,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用电器--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给它通电,学生看到电动机转动,提高了学习兴趣。
提问:电动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讲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通过它产生的磁场对磁体施加作用力(如电流通过它的磁场使周围小磁针受力而转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流对磁体施加力时,磁体也应该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推断。
2.进行新课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板书课题:〈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介绍实验装置,将铝箔筒两端的铝箔条吊挂在支架上,使铝箔筒静止在磁铁的磁场中(参见课本中的图12-9)。用铝箔筒作通电导体是因为铝箔筒轻,受力后容易运动,以便我们观察。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给铝箔筒通电(瞬时短路),让学生观察铝箔筒的运动情况,并回答小黑板上的题1:给静止在磁场中的铝箔筒通电时,铝箔筒会_____,这说明_____。
板书:〈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说明: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2:先使电流方向相反,再使磁感线方向相反,让学生观察铝箔筒运动后回答小黑板上的题2:保持磁感线方向不变,交换电池两极以改变铝箔筒中电流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______,这说明______。保持铝箔筒中电流方向不变,交换磁极以改变磁感线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______,这说明______。
归纳实验2的结论并板书:〈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提问:应用上面的实验结论,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如果把直导线弯成线圈,放入磁场中并通电,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
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磁极用两堆书代替),并出示如课本上图12-10的挂图(此时,图中还没有标出受力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通电时,图甲中ab边和cd边都在磁场中,都要受力,因为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受力方向也肯定相反。提问:你们想想看,线圈会怎样运动呢?
演示实验3:将电动机上的电刷、换向器拆下(实质是线圈)后通过,让学生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
教师指明:线圈转动正是因为两条边受力方向相反,边说边在挂图上标明ab和cd边的受力方向。
提问:线圈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利用模型和挂图分析:在甲图位置时,两边受力方向相反,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线圈会转动。当转动到乙图位置时,两边受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线圈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平衡而静止。
板书结论:〈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到平衡位置时静止。〉
(4)讨论
①教材中的"想想议议"。
②小黑板上的题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______能,得到了______能。
3.小结:板书的四条结论。
4.作业(思考题):电动机就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道理工作的。但实际制成电动机时,还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通电线圈不能连续转动,而实际电动机要能连续转动,这个问题同学们先思考,下节我们研究。
(四)说明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快递物流专业;教学应用
近年来,由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国内各大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快递物流相关专业,但本专业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师资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用以及实际应用加以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将案例作为快递物流专业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和学双方进行参与的,从而对案例或者是各疑难问题加以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具有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彻底改善原有枯燥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学法中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进而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让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与此同时,又将诸多零散知识串联起来,逐步形成一个综合性思维;第三,案例教学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避免二者脱节。因此,教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学科学习中,达到知识相互贯通的目的。
三、当前案例教学法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案例资源质量偏低
事实上,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却缺少较为系统的案例库资源。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但在具体案例搜集、整理方面十分滞后,其中某些案例选用报纸或者是杂志当中的一些内容,因此,案例的针对性不强。
2.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经验
一般来说,很多快递物流专业教师在授课内容、分析案例等方面都未亲身实践过。另外,由于很多教师都未经过专业案例方法培训,因此,在点评与总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样一来,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3.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模式都是“记笔记、考试前复习笔记”,因此,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案例教学法。然而,在讨论案例过程中,常会出现因发言不积极而冷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只是肤浅地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案例教学法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当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最好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如果是针对一些不鲜明问题来说,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开展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学生便可得出相应结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由教师对各自意见加以评价。
2.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
大量事实证明,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又能使学生和社会相接触。比如,教师在讲解《物流基础知识》一课时,如果照搬课本上所列出的几条特点进行解释,那么学生会感觉课堂十分的枯燥和乏味。然而,教师在适当引入一个类似的教学案例后,由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予以讨论,要求学生在案例当中找出和物流系统特点相关的内容,同时加以深入地分析。
3.完善评价机制,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并且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要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与意见予以重视。特别是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后,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案例教学法深入挖掘出学生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案例教学法在快递物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本专业教学中,要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才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甘明,王丰,冯云,等.探讨式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物流科技,2010(01).
[2]董素芹.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08(10).
[3]曹静霞.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1(11).
篇7
关键词:化工制图 案例教学
《化工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化学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我校2006年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但《化工制图》课程中的化工工艺流程图部分,仍沿用2006年的课程设置。且施行的是教师满堂灌式,教师的重点在于“教”,以讲授为主。这样的结果,一是无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二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难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考生分数偏低,高职生源质量便愈加呈下降趋势。如我校2009年河北地区招生录取分数线为371分,2010年录取分数线为343分,2011年录取分数线为200分。学生入学程度参差不齐,基础偏低,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与教学案例相关的知识,准备绘图用品等。课堂上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给予提示和讲解。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认证观察学生的绘图过程,通过点评、讨论等方式及时纠正问题,表扬成绩。完成案例后,教师要对知识做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以化工工艺流程图部分举例说明。
教学目的:学习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化工工艺类课程,也为今后在化工产品的生产中,从事项目施工、现场操作、技术改造等工作奠定看图基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能够识读化工工艺流程图。2.能用绘图软件抄画化工工艺流程图。
知识目标:1.掌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阅读方法。2.熟悉工艺流程图的表达方法。3.了解工艺流程图的作用和内容。
素质目标:1.工程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细致认真的绘图习惯。
设置案例:识读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4学时)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锅炉给水软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并识读软化水处理系统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搞清楚软化水处理所使用的设备,主要物料的流程线,其他物料的流程线,管路中有哪些阀门,哪些控制仪表等。教学过程分为六步,第一步为课前预习;二至五步为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两学时;第六步为在机房上机练习,两学时。
第一步:课前布置预习内容:①查阅参考资料,了解锅炉给水软化处理的工艺过程。②了解工艺流程图的作用、内容。③了解工艺流程图中设备位号、管路、阀门、控制点、图例表达方法。④了解工艺流程图的图示方法。
第二步:布置案例:软化水处理系统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第三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并讲解知识点。软化水处理系统共有6台设备,其中动设备有1台盐水泵(P0201)和2台软水泵(P0202a、b),静设备有2台离子交换器(R0201a、b)和1台软水储罐(V0201)。其中钠离子交换器按软化、反洗、还原、正洗四个步骤运行。
第四步:总结读图、绘图步骤。阅读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步骤一般为:①了解设备的数量、名称和位号。②分析主要物料的工艺流程。③分析其他物料的工艺流程。④分析阀门及控制点,了解生产过程的控制情况。用AutoCAD软件抄画工艺流程图的步骤:①设置粗实线、中实线、细实线三个图层。②设置两种文字样式,专门用于书写汉字及数字字母。③在细实线层绘制设备。④在粗实线层绘制主要物料流程线。⑤在中实线层绘制辅助物料流程线。⑥细实线层绘制阀门及仪表控制点符号。⑦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及规格、物料走向及图例说明。
第五步:案例练习,识读空压站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第六步:上机抄画化工工艺流程图。
笔者采用合班授课,把课程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绘图、识图案例中,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课程特点。且根据学生特点降低了理论知识难度,课堂练习采取随堂做随堂交,考核方法包括案例考核、期末考核,重视完成案例的过程考核。学生考核总分 = 案例得分×50% + 期末考核得分×50%。经过一学期实验,笔者发现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高职教育实情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中,“目标导航”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立足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围绕“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标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统领着教与学的方向,并指导着学习结果的评价。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的前提和关键。“问题驱动”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各种问题特别是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问题驱动”是站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于学生而言,学会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专业素养。
二、“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体系,是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下面试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节内容为例,对“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加以阐释。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设计要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性等)。
2.列举实例说明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氧化硫与氯水等氧化剂的漂白原理。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初步认识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对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危害生命健康、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二)自学尝试交流
课前,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3~5个尝试练习。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培养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尝试练习,自检自测,分析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的尝试练习设计如下: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4.与的化学性质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具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写出你熟悉的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优化重组问题
在自学尝试交流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基础化学知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大相径庭。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需要着重探究的主要有如下四个问题:
1.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削了皮的土豆、荸荠等露置于空气中很快变色,但把削了皮的土豆、荸荠浸泡水中就不易变色,这是为什么?菜场里的小贩常将去了皮的土豆等蔬菜用的水溶液浸泡后露置在空气中,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会变色,这又是为什么?说明具有什么性质?请选择适当的试剂验证你的猜想。
3.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释放出所造成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雨水样品pH变化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依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4.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
上述需要探究的四个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还原性、酸雨及其他综合性问题,这些都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创设这些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全面、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认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课堂上,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研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问题4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酐的通性、氧化还原性等,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入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则没有这些性质。通过分析探究,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首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接着,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五)提升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但此时学生获得的这些知识还是琐碎零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二氧化硫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如图2)。
三、“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目标设计要科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富有弹性。设计教学目标要因材施教——既要注意班集体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订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提高要求,使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突出重点。一节课有多重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而这些维度目标还有若干个子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有一个学习结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权衡各目标,确定主要教学目标,并围绕主要目标进行设计,以突出重点。
3.相互协调。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它们组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既要有知识与知识间的协调统一,也要有知识与精神、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协调,还要有精神与精神、能力与能力之间的协调。
4.符合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方法的认知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在技能提高上也应该从模仿到创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二)问题设计有效果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效的问题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性:
1.科学性。即课堂探究的问题既要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又要符合社会和生活实际,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其科学原理,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更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2.针对性。即在设置问题时,“面向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篇9
(一)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商店运来苹果20箱,每箱15千克,共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2)粮店运来大米1000千克,卖出35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修路队修路,每天修250米,修1000米需要几天?
2.根据问题写出相应的关系式。
(1)还剩多少米没修?(全长的米数-已修的米数=还剩的米数。)
(2)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要生产的零件总数÷做的天数=平均每天做的数量。)
(3)剩下的零件要几天做完?(剩下的零件数量÷平均每天生产的数量=生产的天数。)
(二)学习新课
1.引入谈话。
我们解答过很多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及检验的方法。
2.学习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审清题意。
①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摘录条件和问题。
③用线段图如何表示题意?
学生试画线段图:
(2)分数数量关系。
①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根据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以得到已经做了多少套。列式:75×5=375(套)。)
②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什么条件?(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求出后3天做了多少套。)
③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样求呢?(计划做的套数-已经做的套数=剩下要做的套数。)
(3)学生列式计算。
学生讲解每步求出的表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写出数量关系分析图:
综合法:
分析法:
比较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综合法的分析思路是从已知条件推出所求问题;分析法的分析思路是从问题入手,找到所需要的条件。
根据数量关系分析图列出综合算式。
(4)检验并写出答题。
检验方法:
①按照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重新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
②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一步步地计算,看得到的数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如:看平均每天是不是做75套。
试一试:还可以怎样进行检验。
看原计划是不是做660套?(75×5+95×3)
看已经做的是不是5天?((660-95×3)÷75)
看剩下的是不是要做3天?((660-75×5)÷95)
思考:这道题有几种检验方法?为什么?
小结:检验时可把任意一个已知数作为检验的标准,所以题目中有几个已知数,就至少有几种检验方法。
3.小结解题步骤。
根据例1的解题过程,说说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归纳总结如下: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题。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P48“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500-50×4)÷5;
(3)检验。
2.将上题改编为:
(1)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平均每天浇60棵,还需要浇几天?
(2)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平均每天比四年级多浇10棵,一共需要浇多少天?
学生解答后订正,并分析数量关系。
①(500-50×4)÷60;②(500-50×4)÷(50+10)+4。
3.P50:4。
(1)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2640-240)÷(240÷3)。
(3)思考:
这题与例题有何异同?(同:都是三步应用题;异:例题已知4个数。而这题已知3个数,其中240用到了两次。)
4.课后作业:P50练习十二: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进行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掌握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一步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新课前复习了一步应用题及根据问题写数量关系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为学习多步题做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例题的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审题,可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也可用线段图表示。放手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使学生养成画图习惯,不断提高画图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条件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后引导学生由多种方法检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分步:
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综合:
(66-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篇10
重组方案公布不到10天,中国电信就与联通达成框架协议,并豪爽地掷下1100亿元高价拿下对方的CDMA网络。而从目前已有C网员工去电信上班看,似乎让人觉得这是一次和谐的交接。
但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海平面,而没有察觉海平面下的暗礁和冰山。自重组方案公布起,这两个竞争对手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C网的作价到人员的划转,再到基站等设备的划分等,双方无不机关算尽。
电信希望得到的联通不给,联通划出去的电信不接。而在7-9月这段“空白期”,联通更干脆放弃了对C网的宣传,并促成C网用户向G网转移,致使C网用户流失严重。或许,电信将在10月1日这天正式接过C网。但对它来说,接过的也许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张网已是千疮百孔,中国电信如何去修补?
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所面临的困难,远超乎想象。而它们之间的暗中算计,也使得这场交易陡生悬疑。
自5月24日电信重组消息公布以来,电信与联通如何交割资产、划转人员,就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各种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
根据双方达成的收购协议,C网将于9月30日完成网络交割。但截至目前,它们在人员划转、联通CDMA终端的处理、营业厅的划分以及基站的共享等众多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这也让人对电信接手联通C网后,如何布局发展产生了疑虑。
编者按
重组方案公布不到10天,中国电信就与联通达成框架协议,并豪爽地掷下1100亿元高价拿下对方的CDMA网络。而从目前已有C网员工去电信上班看,似乎让人觉得这是一次和谐的交接。
但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海平面,而没有察觉海平面下的暗礁和冰山。自重组方案公布起,这两个竞争对手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C网的作价到人员的划转,再到基站等设备的划分等,双方无不机关算尽。
电信希望得到的联通不给,联通划出去的电信不接。而在7-9月这段“空白期”,联通更干脆放弃了对C网的宣传,并促成C网用户向G网转移,致使C网用户流失严重。或许,电信将在10月1日这天正式接过C网。但对它来说,接过的也许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张网已是千疮百孔,中国电信如何去修补?
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所面临的困难,远超乎想象。而它们之间的暗中算计,也使得这场交易陡生悬疑。
自5月24日电信重组消息公布以来,电信与联通如何交割资产、划转人员,就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各种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
根据双方达成的收购协议,C网将于9月30日完成网络交割。但截至目前,它们在人员划转、联通CDMA终端的处理、营业厅的划分以及基站的共享等众多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这也让人对电信接手联通C网后,如何布局发展产生了疑虑。
游走在协议边缘
中国电信将于10月1日正式与联通进行C网交割,总共将有29.3%的中国联通员工划归中国电信,过渡期最迟至2009年3月31日。中国电信同时承诺,不会对CDMA业务及相关员工包括派遣工的劳动关系、岗位及待遇作出重大调整。
然而,双方的合约在利益面前变得相当脆弱。按照协议,联通必须在8月底确定C网最终划转人员名单。然而现已接近9月30日的大限,很多地方的联通公司在人员划转问题上,仍未与电信达成一致。
《IT时代周刊》日前从广东联通了解到,它们正在为C网员工入驻电信作筹备,原则上将C网员工全部划拨给电信,总共约有3000名员工。“我们采取了较开明的措施,是去是留员工自行决定。”广东联通一高层这样告诉记者。
而记者从广东联通一名叫刘铁(化名)的员工口中得知的,却是另一种局面。刘铁进入广东联通已有5年,早期在G网工作,后来因工作需要调去C网。在接受采访时,他不断唉声叹气,“我的内心其实很惶惑――毕竟在联通呆适应了,新到一家公司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文化,需要适应时间。”
按规定,像刘铁这样的C网员工,都得去电信。这段日子,他一直愁眉不展,担心去了电信会影响自己的前程。前些天,一件事情让他有了启发,跟他在一个部门工作的一些同事,通过“关系渠道”,划到了C/G网综合部,这样决定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刘铁表示,他也想试试这一条路子,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不久前,一名联通的员工在论坛上留言,称自己是8年的老员工了,担心去了中国电信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8年的工龄会突然没了。此张帖子在论坛里引发众多联通员工的讨论,回帖者低调失意为多。但也有人指出,不必杞人忧天,如果北方联通的员工,去南方电信,其实是赚了,南方电信市场比北方开发得充分。
相比广东联通,其他省份更复杂,目前已传出海南、河北等一些省级联通公司迫于无奈,已经采取“抓阄”形式以确定人员划转。中国电信表示了不满,“相比网络资产,人才更难得,一些省联通公司表面上无所谓,但其实都忙着把优秀员工留下来,不少公司甚至把这些员工偷偷转到G网去,或者说成是G/C网共用的……”
如此一来,中国电信想要的联通不给,联通要给的中国电信不想要。在联通华盛(联通旗下负责终端采购的全资子公司)的人员去向方面,双方就发生了争执,中国电信想要获得所有员工,但中国联通却不放人。日前,经过双方的数轮讨论,联通华盛原本拥有的100名员工,50人跟随联通华盛到中国电信,另外50人留下来与加入进来的部分网通人员组建中国联通新的终端采购公司――联通华凯公司。
联通为何要据理力争?作为联通为实现统领整个CDMA终端产业链意图而专设的平台,联通华盛手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自2005年运营以来,销售渠道已遍布全国。去年,中国联通终端销售1008万部,通过这一平台销售的CDMA手机达963万部,同比增长100%以上,其在联通C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联通不想把所有的销售人才拱手让给未来的竞争对手。
而对联通划转的人员,电信内部并不乐意全盘接受,因为有些人对自己帮助不大,甚至还会成为包袱。因此,对于联通划转的一些员工,中国电信迟迟未予答复。
CDMA“终端风波”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C网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终端供应匮乏,手机价格偏高,不利于C网用户的发展。此次中国电信500万部CDMA终端采购,总共有30多家厂商参加多轮竞争,最终确定了70余款机型,三星、中兴通讯、华为、酷派成为赢家。
据宇龙酷派助理总裁刘东凯对《IT时代周刊》透露,此次招标,整体上以中低端为主,甚至有些机型价格在200元以下,主要是为小灵通用户转网作准备,高端手机约占采购总量的10%。
“中国电信在这次CDMA终端采购上,采取弹性机制,每款机型的采购量不是很大,会根据它的畅销程度,以后作追加,这样一来可减少终端过剩造成的损失。”刘东凯指出。
然而,一边是中国电信大批量采购CDMA终端,一边是它对联通现有的CDMA终端不愿接手,这种极端现象,让人想到它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尽管中国联通多次强调,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但其实自联通确定出售C网那天起,它就没有再尽力推C网了,这就导致C网用户发展缓慢,7月更是流失了40多万户。而联通的这一心态,直接导致了已经采购的CDMA手机形成积压。”中国电信有人士这样认为。
联通原本打算和员工、资产一起,将剩留的CDMA终端划给中国电信。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日前,电信方面表示,对于CDMA手机,电信仅接受中高端的CDMA手机,而低端产品则由联通自行处理。
据悉,联通C网的终端早已定制好了,上面标有中国联通的LOGO,如果抹去这一标识,成本过大。中国电信不会接收这些终端――因为,低端手机的成本已经很低,与其再支付一笔费用,不如直接采购。另外,手机淘汰和贬值很快,几个月前采购的,现在已经是淘汰机型了。
其实,并不是中国电信不需要低端手机,相反需求量非常大,这主要与它目前有5000万小灵通用户有关。未来,中国电信必然会把其中的一部分小灵通用户转移到C网。
中国电信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定制手机本来就是由运营商买断后自己负责销售的,联通应该承担这部分损失。而记者从广州联通的一些营业厅发现,它们正在不惜杀价甩卖定制的CDMA手机,趁交接之前,把库存清理掉――一旦逾期卖不出,这部分手机就会成为垃圾。
利益之下,锱铢必较
C网设备交割,也远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根据协议,联通转让的CDMA业务相关资产,除了C网专用资产、CDMA用户信息/数据,部分联通的营业厅外,还涉及部分C网/G网共用基站站址等。这里,像营业厅的划分以及C网、G网共用基站站址的处理,相当复杂。
以营业厅为例,由于牵涉到位置好坏,位置好的,联通不愿让出。而自5月重组公告以来,联通C网用户增加速度明显放缓, 7月份用户锐减41.3万。电信急需加快重组步伐,阻止C网用户的流失,因此,相关营业厅的划转也显得迫在眉睫。
对于营业厅的划分,量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中国电信有自己的营业厅,位置和经营状况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中国联通的CDMA营业厅经营情况,中国电信并不清楚,这让它怎样接受这些营业厅心里产生了疑惑。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电信获得的有可能是对方经营状况不好的营业厅,虽然电信并不乐意接受其中的一部分,但它在时间上拖不起,最后只能是小范围的讨价还价。
基站是不可再生资源,联通和电信在基站的划分上也存在冲突。目前,联通G网和C网的核心网设备共用同一个机房,如果出现网络拆分,设备的迁移、安置以及重新规划、布线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站址。
据悉,联通和电信正在就C网和G网重组后是否共用站址,展开讨论。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重组消息公布时就曾指出,若电信、联通能共用基站等设备,采取租赁的方式,可以减少重复建设,节约大笔费用。但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若共用部分设备,出了问题该由谁维护?责任不明,弄不好就会出现相互扯皮现象。
一向直言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指出,这一重组方案如同庸医杀人。联通的C网和G网除了无线设备外,无论在网络、机房、设备、人员等方面,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无法分割。即使要强行拆分了,也必须得给两张网重新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新一轮大规模重复建设。
“分拆C网只是外行人说外行话,不具备可操作性。”阚教授认为,C网的分离,将使电信和联通至少耗费几年时间在重复建设上,最终导致双方都无法正常运营,使它们与中国移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市场预测,电信收购C网后,虽然有了4万个CDMA基站,但要想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处于较好的位置,必将大规模扩充C网基站,预期未来3年总投额将在500亿-600亿元之间。另外,由于现阶段网络和业务不可能彻底分离,在网间结算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各运营商必然倾向于自建一套网络,不愿自己的“生命线”控制在别人手中。这也意味着,电信与联通的想法虽然美好,其实很难行得通。
面临空网之忧
6月初,在电信重组公布不到10天,中国电信就迫不及待地以1100亿元的高价收购C网,此举被业界称之为“花钱买时间”。
对此,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收购价格偏高,但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可以从经营中弥补谈判的差价,我不希望无休止的谈判。”
电信接受C网越早越好,王晓初对此有先见之明。之所以早早与联通签订合同,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弥补高价收购带来的损失。中国联通近年来对C网的破罐子破摔,使得C网相当脆弱。
对联通来说,C网如同一块鸡肋,自2001年部署C网以来,它对这一网络的投入不下1200亿元,但贡献的利润仅为300亿元左右,而这些利润基本上花在了终端补贴上。
其实,早在2006年,联通就已表现出放弃C网的迹象,这从它2006年的财报可以看出。虽然2006年C网首次全年盈利,但主要得益于其对网络投资的压缩以及减少对CDMA终端补贴。
中国联通为了快速发展CDMA用户,采用了国际上电信运营商通常采用的手机补贴、话费补贴、业务组合等手段,但持续的投入效果并不明显,2006年开始,联通转而开始追求利润,而控制了对C网的投入。当年,联通C网的营收为272.9亿元,较2005年的302.2亿元减少9.7%。不过,联通2005年在C网亏损2亿元,而2006年反而有了10亿元盈利。
而到了2007年上半年,联通停止投资C网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当时,美林公司就指出,联通将出售C网。不过,联通作出的解释是,“C网前几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投资,其网络容量已经完全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事实上,联通的网络优化做得并不好,信道覆盖也与中国移动的GSM有很大差距。
从联通2007年的网络建设规划可以看出,它在投资上“厚G薄C”现象非常明显,G网的建设规模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当时有资料显示,联通2007年G网业务资本开支将上升为136亿元,基础网络资本开支约为39亿元,信息化等支撑系统和机房建设等其他项目的资本开支约为75亿元。然而,在所有大宗开支中,均无CDMA的份。
出售CDMA并全心全意做好GSM以及未来的WCDMA,自然是联通今后发展的上策。对中国电信而言,将CDMA收入囊中,虽然圆了自己的移动梦,但留给它的却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
目标或悬空
中国联通的运营数据显示,至7月底,联通G网用户累计数1.28551亿,相比6月份增长了95.2万户。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重组期间,G网的用户并未减少,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对中国电信来说,却是另一番滋味,与G网的高速发展相比,C网用户累计数呈倒退趋势, 7月底降至4275.6万户,比6月减少了41.3万户,这也是近年来,C网首次出现负增长。
记者从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处打听到,联通7月份的相关数据一出来,电信高层都暗自叹气。在移动用户高速发展时,C网还在倒退,如此下去,2009年要实现C网用户数1亿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
根据收购协议,双方将于9月30日完成C网交割。而在6月至9月期间,正好是C网交割的“空白期”。 双方在签订收购协议时规定, C网的最终售价将按C网2008年中报的实际值判定,如果收入低于预期的98%,每低一个百分点,将降低原计划交易值(438亿元)的1%。
但这一条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它无法制约中国联通6月后的业绩。也就是说,在“空白期”,中国联通发展C网用户,等于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作了贡献。而记者在广州发现,联通和网通已在一些方面开始合作,双方正大范围在营业厅联合向用户提供业务,把主要精力转移到GSM业务上,已停止了对CDMA业务的宣传和推广。
中国电信的担忧不仅来自联通,还有它强劲的对手中国移动。今年7月,中国移动新增用户超过700万户。中国移动担心电信和联通今后推出CDMA2000和WCDMA,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趁C网动荡之际,加强了抢夺。在一些南方省份,它加紧了对CDMA用户的争夺。
中国电信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C网交割时间一再拖延,对自己极为不利。按照王晓初对外透露的时间表,公司将于明年2月底之前正式进入移动市场,未来3年向CDMA投入800亿元,计划在2009年使C网用户数达到1亿,市场占有率超过15%。但截至今年6月,联通的CDMA用户数仅为4316.9万,市场占有率只有7%。
对于电信来说,它肯定希望自己的5000万小灵通用户中的一部分转C网,此举可为电信挣得不少用户。王晓初曾预测:公司小灵通的1/3中高端用户将转向C网,1/3用户留下,但也有将近1/3用户会流失。为此,电信酝酿通过捆绑宽带、固话套餐(商务领航、我的e家和号码百事通)等多种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小灵通用户在中国电信“势力范围”内转C网。即使这样,离1亿的目标距离尚有很大差距。而事实上,小灵通并不存在高端用户,如此一来终端补贴数额巨大,还面临用户转网后ARPU值不高的事实。
基于这样一种局势,在8月28日的中报业绩会上,王晓初表示,收购C网,有关业务全年预计亏损70亿元,3年后才能实现盈利。这等于把刚实现盈利的C网,再一次拉入了亏损的不明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