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20:4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匆匆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匆匆教案

篇1

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用心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

教学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用心性,而且呈此刻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2、设计背景

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人物喜欢的人物进行描述,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he is 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等。

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能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的贴合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一环扣一环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总任务展开,再深入,在一个一个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潜力。

3、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透过帮忙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到达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5、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 观察以下例句:The red pen is broken。

The pen on the desk is broken。

The pen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broken。

导入:透过对定语的理解,导入定语、定语从句的概念,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短语或句子,当修饰词是一个句子时被称为定语从句。通常置于它所修饰的词之后,这种被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只用作状语。

例句分析: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He is the only one who is studying French。

Be careful of the person who doesn’t speak and the dog that doesn’t bark。

You can’t wake up a person who pretends to sleep。

He who can’t get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other that he found very difficult is grammar。

The other day, my friends and I talked about the rules that we have in school。

Be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 have ever wanted to do。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得出结论1)当先行词是物时: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能够省略。

当先行词是人时: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whom引导,且能够省略。

(2)第二环节:在学生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创设情境,学以致用,让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多媒体呈现的情境,有创造性地造句:

This is a singer whothat …

who is a boy。

who is very shy。

who writes his own songs。

who has a song calledQinghuaci。

Who I like best。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s very strong。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has long nose and big ears。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 like very much。

(3)第三环节:在学生对一般的规律都把握好以后,把学生的易错点和定语从句的考点呈此刻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出总结,该环节设计得很好,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主动探究的潜力,效果较好。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I prefershoesthat are cool。

I likea pizzathat is really delicious。

I lovesingerswho are beautiful。

I havea friendwho plays sports。

学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为:

who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与先行词持续一致。

(4)第四环节:小节本堂课的资料

什么是定语?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的结构是什么?

关系词有几重作用?

此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升华,并在大脑里构成知识框架,把知识系统化。

(5)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掌握得很好。

(6)第六环节:合作探究

留给学生的问题:如果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用什么关系词?

如果先行词是时光,用什么关系词?

如果先行词是地点,用什么关系词?

关系词whose怎样用?

透过此环节给学生留下思维拓展的空间,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体现学习的延续性。

课堂小结:透过例子让学生总结定语从句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总结不一样关系词的用法。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有了不一样程度的巩固和深化。

篇2

我的老家在湖南。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结束的时候,老母亲都不会忘记叮咛一句:孩子,开车要小心呐。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一点不假。特别是前年我出了一点事,母亲的这种担心就更加重了。

那是前年年底,我开车去古镇玩。当车开到小榄镇永宁路段时,我听到了油量告急的报警声。哪里有油加呢?心里正在着急。突然看到右前方1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加油站,我来不及多想,方向盘猛地右打,斜刺里向加油站直插过去。刚驶进油站的入口,就听到“嘭”地一声,一辆捷达车撞到了我的右车门,造成了3千多元的损失。后来交警判我负全责,我开始还很不服,心想是人家撞了我,凭什么我负全责。通过学习才知道,是我变线,没有让主车道上的车先行,违规的是我。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我反复学习交通法规,严格按规定行驶,再也没有出一点事情。不过,今天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假如那辆捷达车的速度再快一点,碰撞更猛烈一些,恐怕我现在只能站在上帝的讲台上发表演讲了。

我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后,担心得不得了,还在医院里躺了十多天。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司机朋友们,当你驾着车在路上东奔西忙时,你的父母妻子孩子,你的所有的亲人,又何尝不是一心牵挂着你,担心着你呢?开车总是伴随着风险。那么怎样才能减少风险、规避风险,让你的亲人少一些担心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熟练掌握驾驶技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有句话说得好,万物皆有法,守法天下和。古人还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车具有高风险,尤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任何侥幸、任何麻痹、任何自以为是,都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灾难。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恰恰就是因为心存侥幸、麻痹大意而命丧黄泉。今年2月19日,我市翠山公路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那车毁人亡、尸体横陈的惨象,真是令天地动容,草木变色。 我们无法想象肖义会的家人突然面对亲人7具冰冷的尸体,是怎样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我只想说,我们不要再让这样的悲剧在人间上演!朋友们,我们谁都不喜欢血腥,我们谁都不喜欢死亡,可是为什么要在血腥中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为什么要在死亡前才懂得生命的意义呢?是不是只有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生命的宝贵呢?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的这种觉醒付出的成本不是太大了吗?我想,生命是一支交响曲,交通安全应该注上加重音。乐曲不断,重音长弹。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小事。虽然这件小事只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它那优美的音符却在我的心里久久地跳动。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坐着朋友的车在韩国首尔的街道上疾驶,前面一个十字路口突然亮起了红灯,朋友即时把车稳稳的停了下来。其实路口除了飘飞的雪花,什么也没有。我说,朋友,这样等不是白等吗?朋友说,要是赶时间,侥幸冲过去也许没问题,可我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好一双身后的眼睛!我们从这双眼睛里看到了人格的光彩,看到了自律的精神,看到了一种文明的习惯。我的心有一种感动。假如我们的身后也亮起这样一双眼睛,不就时刻都能看到妻子牵挂的眼神、孩子期盼的目光吗?假如我们也亮起这样一双眼睛,我们的生活不就可以减少许多悲剧,变得更加幸福和谐吗?

司机朋友们,我们说来说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你幸福,也把幸福带给别人,而决不是相反。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的脚下。幸福就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必须从足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天天行驶在安全中,时时奔跑在幸福里。谢谢大家!

篇3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滴水,可以滋润一棵小草。

一滴水,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保护水资源的道理人人都不陌生,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为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一滴水说起》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的第四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用水说起,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水资源的重要性。紧接着呈现一系列数据、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的水危机,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忧患意识。然后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倡导学生投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

以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片断――认识水资源及水危机

导语:我们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海洋。是不是说明地球上的水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师:(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图片)你知道地球上的蓝色部分代表什么吗?

生:代表水。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地球上的水很多。

师: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老师告诉你们,地球有70%左右被水覆盖着。地球上的水的确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海水,海水能直接喝吗?

生:不能,因为海水是咸的。

师:咸水不能喝,我们能用的只有淡水资源。(边讲解边出示数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却只有3%,其中一部分是冰封在两极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那是需要开采和加工的,不能直接利用。剩下的可以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浅层地表水等只有0.3%。

老师来打个比方,把这个杯子比作是地球,地球上的水相当于这一杯,其中的淡水相当于一勺,而在这一勺中,我们人类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其中的一滴,而在这一滴当中还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你现在还觉得地球上的水多吗?

生(连连摇头):地球上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真的很少。

师:我们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图片,简介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这两幅图,思考一下,你们知道了什么?独立思考之后,再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交流):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

师:正是因为水资源少,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课件出示贫困山区、西部地区缺水资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个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一幅幅难以想象的画面,这些都告诉我们:水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生: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简析:整个教学过程是想方设法来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无论是欲擒故纵的导入,还是回归生活的发现,尤其是让学生从大量资料中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震撼。而通过资料归纳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触及心灵的过程。这样,学生是在用心来感受水之珍贵,进而对浪费水的行为和现象感到愤慨,真正意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课堂上的预设达到了目的,也有了新的生成。】

教后反思:

这一教学片断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精神。

一、平等与交往中生成感悟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回归儿童生活,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用心体验与实践,在师生平等交往中生成与感悟,才能大大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这种开放的环境,在生活课堂中和学生共同感知、共同探索。

二、回归儿童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从其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中习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进、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生活。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应抓住重难点着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学生已有的素材,制作大量优秀课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同时通过水资源的现状和缺水地区图片来对学生的视角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4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 意义 问题 建议

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安全为本,安全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中小学生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者和贯彻者,他们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中小学教师对安全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法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弱,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的经验不足,生命安全受到各种潜在不利因素的威胁。并且,中小学生白天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影响源,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再者,中小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对教师充满崇拜。因此,中小学教师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是近年来中小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安全知识匮乏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很难胜任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甚至将错误的知识或危险的行为传授给学生,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情。中小学安全教育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不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安全教育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课通常是“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取消”。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教师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上。所以,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课时不足,实际落实及演练甚少的情况,安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不理想

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大多数学校仍以考试为中心,只教给学生应试的知识,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有在诸如安全教育日,或者某时某地发生了安全事故,教师才会向学生传达安全信息。且安全教育活动常常没有统一、健全、稳定的组织结构,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安全教育大都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得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内容非常单调,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

三、对于中小学教师做好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值得每位中小学教师探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实践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一点一切将无从谈起。教会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

2.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反应能力。安全知识和安全观念是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储备,更是大灾大难中出奇制胜的思想武器。如果平时缺乏安全知识的厚积,要想在危难时刻自救、他救,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呢?首先,要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专门的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迅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其次,平时积极主动、多渠道学习安全知识。如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电视、杂志、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安全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提高安全教育能力,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重视,认真落实安全教育

当前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中小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是不现实的。

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保证安全教育课时,不可占用安全教育课。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班会、纪念日、活动日等,开展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活动。此外,临下课时、放学时和放假前、重大活动(如社会实践、春、秋游、校运会)等也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教育,争取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

(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安全教育时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演练很少,教育效果不理想。那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呢?

1.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安全教育涉及的面很广,因此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r内容要细化、深化。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知识就是生命”的理念,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包括交通、用电、用火、防溺水、体育活动、做实验、饮食饮水、预防传染病、人际关系处理、打架斗殴、网络、自然灾害等一切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教给学生预防伤害的知识和遇到侵害时的自救、互救、求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前瞻性

首先,针对学生经常发生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如违反交通规则、溺水和校园暴力、实验操作、用电、用火等问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安全教育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解决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有前瞻性。一直以来,教师对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常识的讲解和应急、避险演练非常欠缺,以致当灾害降临时,学生无法从容面对。中小学教师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自护知识和能力,学会自救、他救、求救,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再次,安全教育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要切合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成长需要和时代需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安全观。

3.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安全教育,利用一切机会,如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张贴标语或告示、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主题班会等渗透安全教育,力争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说。同时,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应注重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加强演练,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的防灾安全知识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但理论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此外,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安全教育内容要从急救型向防御型转变,教学方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积极探讨新思路,以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资源问题。

2.使学生知道平时生活中不良习惯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

3.使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平时生活中不良习惯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欣赏地球上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的地球在很久之前是很漂亮,大自然的空气很新鲜,适宜人们居住。但是人们越来越不爱护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为地球的环境尽自己一份力量。

(板书: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二.新授

1.分组谈论:地球上哪些资源遭到了破坏?

(总结: 水、能源、树、白色污染)

师生一起总结:所以我们平时生活中要节约水、节约能源、节约树木、不要使用太多的塑料制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这些资源遭到破坏,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从而导出本课的小标题。)

2.介绍水、能源、树木的用途

四人组组内探讨它们的用途。

课堂总结:

水—— 人的生命离不开水,我们喝水,用水洗东西。

能源——大部分能源来源于煤和石油。我们开车,冬天暖气取暖等都要用到能源。

树木——木材来自树木。我们用木材做桌子、椅子和许多其它东西。

塑料——我们用来做塑料瓶和塑料袋。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明白这些资源的产源及它们的用处,为下面保护措施做铺垫。)

3.了解目前地球上这些资源的现状

ppt展示一组这些资源的现状的图片。

学生了解: 世界上,许多地方没有太多的水。

           地球上没有很多煤炭和石油。

           我们不能砍伐树木,会造成生态失衡。

           使用过多的塑料,它们不会溶解,造成土地污染。

(设计意图:了解资源的现状,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懂得珍惜、保护这些资源。)

4.提问:为保护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小组谈论,全班汇报。

师生一起总结

(1)我们不应该浪费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再利用和节约用水。

(2)我们不应该经常开车因为汽车使用许多能源。而应步行、自行车、乘公交、地铁,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经济又环保。

(3)我们不应该砍伐太多的树因为它们使空气新鲜。我们应该每年要植树,这样地球就不会荒漠化。

(4)我们不应该使用太多的塑料制品,而应公用纸袋和玻璃制品代替它。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一些节约这些能源的方法,从而为保护地球尽自己一份力量。)

三.拓展

根据刚才所学,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制作“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宣传海报。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学的知识,制作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号召其他班级学生一起行动。)

四.作业

篇6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日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3%,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着近年高校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如侵犯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生因车祸致伤致死、因恋爱交友等原因自杀、他杀等非正常的死亡,使得校园安全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2008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共发生63起安全事故,34人死亡;据《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显示,2009年上海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2起,造成24名大学生死亡;全国其他各省、市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也是不少。综合起来,具体表现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求职安全、突发疾病等方面。这种现状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对于学生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一个悲剧,也因此引发了许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似乎也成为了制约高校对内对外发展的一个瓶颈。也因此,不少高校考虑到自身的长足发展,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是其中一项举措,安全协议书的内容表现为不同学校各异。

二、安全协议书签定反映的潜在问题

(一)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社会的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部门实行问责制,安全问题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但是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却只限于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而不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如何处理事故,表面上对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视;其实是消极防范,以免出现事故承担责任。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只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违法、不出事就是安全的保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校方在面对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处理方式,往往只从学校不需要承担任何事故责任的角度出发,包括让学生签定安全协议书,而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却将重心偏向管理制度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另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学校却不太关注,这明显是“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二)学校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让学生签定安全协议书这一措施,粗看是严格管理的一种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我管理的一种体现,仔细分析,这里面不免也有自我保护之嫌,甚至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将责任交到学生手上,将学生推向社会,这势必会让学生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产生排斥心理,将会让学生对学校缺乏信任,使得学生和学校的关系由受教育者、被管理者与施教者、管理者的关系逐渐蜕变成为一种具有“契约关系”的教育合同关系。这是与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相背离的。学校都开始保护自己了,那又将由谁来保护我们的学生呢?

三、有关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开展安全教育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安全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真正合格、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的科学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因此,高校不应也不能忽视安全教育。

一是树立安全意识。在新生入学之初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行安全教育,使其入学后就初步确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要从充实内容、教育方式上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丰富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充分掌握各种危险情形下的防范技能,是他们抵御各种危险的强劲保障。2009年蒋娜红通过开展学生对现存的安全教育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30.47%选择一般,有33.33%认为不大满意。大部分同学觉得现存安全教育观念及模式落后,安全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作为施教者,宜采取可行性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在不同的危机情形下,如何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行正确操作,如何学会在第一时间内组织自救或他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应加强实体训练,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

(二)开展生命教育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都有安全的需要。他所指的安全的需要是指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表现之一为人都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对于校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学生采取严格隐瞒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更不利于安全防范意识的建立与加强,反而会增加学生的主观猜测与推断;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信息的手段之多、速度之快,想要对学生完全屏蔽这些信息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地取材,及时抓住最新情况,利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恰当地让学生了解发生的事故及其原因,以及事故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生命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以便学生吸取教训,从而起到预防和警示的作用,也使得教育的内容富有时代性。

(三)制定系统、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履行高校“教书育人”之职责

不少高校的管理、后勤服务制度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为预防和杜绝宿舍火灾事故的发生,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电磁炉等电器,可每天学校食堂中午12点半、傍晚6点以后就没有饭菜供应了;大部分没有装热水器的老宿舍供应热水困难,除了冬天夏天不供应热水,即使冬天供应时间也太短。而一般情况下高校一间宿舍人数为6~8人,配备一个卫生间,部分为两个,人数较多,有些同学还没来得及洗澡就没有热水了,这种情况下明显增加了学生使用电器的隐患,导致管理制度与学生的需要脱节。另外,学校的一些管理方法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一些管理者本身的行为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因此得不到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支持。

一项管理制度要真正产生实效,是学校管理者与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制定出来就行了,同时需要学生的认同与积极配合。而要得到学生内心真正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大学生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系统、合理和真正适合学生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得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更加富有科学性和人性化,而不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在实施中真正得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对待重大事故不隐瞒,尊重客观事实

篇7

一、我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建立在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计算的。这种分析基础看起来似乎十分有道理,但是并不符合企业将来的实际运行状况。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因此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偿债能力的分析就有失偏颇。

2、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3、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呈静态性,而非动态性。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

4、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长期性的债务,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在财务分析中充分反映,必然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想法。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1、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观察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偿债能力就越强。

2、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还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2)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等。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3) 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4)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3、流动资产的质量。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1、“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因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但该指标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对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二是 企业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该指标必须大于1,其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篇8

一、恶意避税的典型案例

案例1:“区内注册、区外经营”案例

“脑白金”上市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其中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从无锡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12月5日,生产脑白金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正式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堤路88号(现归无锡滨湖区管辖,原马山镇古竹桥西)”变更为“无锡新区锡南二路旺庄路北侧”。而变更的地址正是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同时有资料显示,无锡健特的实际经营地仍然是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堤路88号,而所谓的无锡新区锡南二路旺庄路北侧当时仅是无锡工商局新区分局的一间富余办公室,现已归无锡新区国土房产管理局所有。无锡健特租用三年,年限从2001年12月5日至2003年12月5日,年租金为9000元。无锡健特2001年第四季度即开始享受15%的税率优惠,仅第四季度就获得减免税款2017万元。近四年下来,无锡健特因税率优惠而获得的税收优惠估计在1亿左右。人们在发现“脑白金”的不白税谜之后,一方面认为脑白金有逃避社会责任、丧失商业诚信、企业违规之嫌疑,另一方面发现这背后有着当地政府的承诺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案例2:“资本弱化”案例

2002年,宝洁在华子公司广州宝洁在广东某银行贷款20亿元,然后从贷款中拨出巨资无息借给关联企业使用。这样,广州宝洁既可将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少缴所得税,又可以提供巨额无息贷款给关联企业,省去正常借贷产生利息所得税的税赋。但是2003年,广州市国税局经过周密调查依法调整广州宝洁应纳税所得额5.96亿元,广州宝洁因此补缴企业所得税8149万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资本弱化”案例。

案例3:“转让定价”案例

转让定价是关联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避税行为。我们可用一组数据来反映转让定价案例的总体情况。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盈利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抽样调查,1/3的亏损外企是由于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实质上是虚亏实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企的主要避税手段是转让定价,这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针对外企任意使用转让定价手段偷逃税款的行为,新《征管法》再次强调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行为的合理调整权,新《征管细则》不仅明确界定了关联企业的概念,而且规定了许多具体反制关联企业恶意避税的措施,同时规定了对转让定价的年限调整期,而2004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联企业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可以说是树立了中国反避税的一座里程碑。

二、恶意避税的成本分析

面对众多案例和数据,大多数企业看到的是可观的税收利益,或实际的减免税款,或所谓的货币时间价值,这就使得恶意避税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这些企业殊不知恶意避税不仅会让他们付出显性成本,还会让社会和他们共同承担着巨大的隐性成本。

(一) 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分析

恶意避税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采取恶意避税手段而支付的正常成本。通过以上恶意避税案例可知,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与恶意避税的税收收益相比往往相差极大。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恶意避税手段攫取数亿元的税收利益,而往往只需付出其不到1%的支出,就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例如,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往往表现为聘请税收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成本、配合恶意避税策略的机构和人员费用以及与政府有关机关进行沟通的协调费用等等。这些显性成本既可以取得超额收益,又可以在税前限额扣除。可想而知,“理性”的纳税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笔交易的。因此,在巨大的恶意避税税收收益的光环照耀下,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则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如果“理性”的纳税人只看到光环,忽视光环背后的阴影时,最终的恶果将会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 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分析

本文认为,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不仅包括机会成本,还包括隐藏在恶意避税现象背后的契约成本。根据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契约的联结点”。从整体来看,企业是众多契约组合而成的一个契约。一般来说,这个契约的各方利益关系人有社会 (包括政府、雇员、股东、供应商、顾客、信贷方等)和企业。因此,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分析将从社会与企业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1.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如果从社会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恶意避税行为将增加以下隐性成本:

⑴      诚信成本

无论是第一次提出税收原则理论的威廉·配第,还是后来的亚当·斯密、西斯蒙第、萨伊、瓦格纳,在他们的理论中,公平原则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平原则又可分为横向公平原则和纵向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原则要求具有相同福利水平的纳税者必须得到相同的税收待遇,纵向公平原则要求具有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者必须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从以上外资企业恶意避税数据案例可知,恶意避税不仅破坏了横向公平原则,也破坏了纵向公平原则。这种破坏所产生的恶果,就是诚信纳税人对税收失去信心,从而追循恶意避税者的脚步,导致全社会整体丧失税收诚信。然而,这种诚信的丧失不仅会体现在税收上,更会由于纳税人的自利本性扩展到其他领域,结果造成全社会丧失诚信。而诚信是一个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当一些契约方之间试图重新建立诚信时,这种诚信成本的再次投入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⑵      征税成本

面对严重的恶意避税挑战,博弈一方的征税机关必然会采取措施预防、惩罚和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征税机关一方面在全社会加强税收宣传、提倡诚信纳税。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都以“诚信纳税”为主题,这足以证明征税机关对建立诚信纳税氛围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另一方面完善征管、加强稽查。金税工程和ctais系统的建立的确为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稽查效率和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国家每年也要为之付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国企业的恶意避税现状仍不容忽视,征税成本仍将不断上升,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⑶      精神成本

恶意避税的主导者,往往是企业的高层雇员包括经理层和高级财务人员。在他们为企业或为自己攫取税收利益时,他们是否也为之付出一定的成本呢?这一点恰恰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在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里,恶意避税主导者为之付出的精神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精神成本的产生不仅取决于社会的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取决于征税机关的征管和稽查能力。因此,恶意避税主导者的精神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恶意避税行为将增加以下隐性成本:

⑴ 财务成本

一旦恶意避税行为和结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和调整,恶意避税的企业将面临着补缴大量税款的局面,而美国针对恶意避税已经开始加大避税处罚力度。如美国从1996年就转让定价违法问题增加处罚规定,对调增所得税净额达500万美元以上,按其调增额分别罚款20%~40%.虽然我国对恶意避税尚未规定有处罚措施,但如广州宝洁8149万元的税款补缴,这也将严重破坏企业或关联企业的资本结构平衡,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动。同时,补缴大量税款的限时性不仅会增加关联企业的临时融资成本,而且更可能使关联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也许有人认为即使补缴税款也可视同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即货币时间价值,但是与被迫限时补缴大量税款对于企业所产生的财务冲击相比,恶意避税带给企业的财务成本无疑将远远大于其获得的货币时间价值。

⑵ 涉税成本

避免成为稽点,是避税的一个基本思想,而恶意避税恰恰正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且不论企业为应对税务稽查所付出的成本,其本身也要为这些避税行为付出巨大代价。关于转让定价的调整,国家和税务机关先后修订《征管法》及《征管细则》,而且在2004年印发《关联企业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这说明我国税务机关针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手段日益成熟。关于转让定价的调整,我国税务机关经历过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在未实行预约定价方式以前,对于转让定价的调整,纳税人就要为了应对、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整、审计,需要提供国内外各种资料,投入很大精力,而且经过长达数年形成的调整方案往往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在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开展关联企业间预约定价机制的试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较好地解决了税企的定价矛盾。然而,笔者认为:首先,从成本和效率角度来看,预约定价一般只适用于大中型以上的关联企业,因为在预约定价制整个操作过程中,企业会经过大量申请、审批等程序,这些程序要花去纳税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一些潜在问题。例如,为裁定哪些信息或事实是相关联的,纳税人可能被税务机关要求提供更多在正常情况下是保密的资料,而且都是当期交易或交易前的资料,因此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就更为敏感。同样,如果一个试行中的预约定价协议因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放弃,纳税人则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且在任何可能导致的诉讼中丧失优势。可见,由于恶意避税所隐含的涉税成本已大大超出我们过去对涉税成本的想象,这已经不能不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⑶ 信誉成本

在信息高度畅通的今天,“信誉创造价值”已经不再是神话,信誉已经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诚信纳税,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一个纳税主体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商业诚信、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新《征管细则》第48条已规定了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并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制度,这一规定已经体现出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征管信息资源,健全完善诚信纳税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如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和韩国的绿色申报制度,他们对于那些诚信纳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积极的税收优惠,这正体现了良好的信誉可以创造价值的现念。而恶意避税无疑将使企业丧失其信誉,丧失良好的税收生存空间,最终丧失的还不仅是企业的税收利益,更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⑷ 或有成本

或有成本是与企业的或有负债相对应。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或有负债的定义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那么我们如何结合企业的纳税义务来理解企业的或有负债呢?新《征管法》和新《征管细则》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做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新《征管细则》还明确,税款征收优于所有权力,这也意味着滥用权力拿税法送人情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将会计准则定义与税收法律规定两者相结合,我们就会发现企业由于恶意避税行为将会导致其或有负债的增加。因为那些导致企业产生恶意避税的地方政府行为,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更是被明文禁止的。例如,2004年7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告,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就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当时税收专家人士分析认为中央目前进行减免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普查,核心问题是对地方在减免税问题上乱开口子的现象加以制止。随后再对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清查过程中,就在全国2527个开发区共查出1000多家企业存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问题,数量之多已接近全部被查企业的一半。看来,那些违规政府和违规企业又要面临着一场剧烈的考验。因此,对于那些恶意避税的企业来说,这些或有负债就是一种或有成本,而一旦其转变为现实成本,其税收成本的刚性特征也将充分暴露无疑,那时企业才真正体会到恶意避税的恶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66-01

规范教科研档案既是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如何加强教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已经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一、教科研档案管理的意义

1.教科研档案是帮助教师成长的一个阶梯。教科研档案能帮助教师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的研究动态,从而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进行的工作及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这源于他对3700名学生做了个案记录。可以说,他的教育思想理正是产生于这些研究资料之中。研究问题―积累资料―提炼总结,这正是一个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途径。

2.教科研档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提高教科研的继承性、连续性,加强规划是教科研档案管理的一个方面,相应的资料搜集与整理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一所学校而言,可能会出现不同领导思路不同的情况,但一所学校经过有效规划与发展之后,尤其是各项研究都有章可守、有史可循时,历任校长可循着这条线做深做实,那么受益者将是整个学校,更是整个教师队伍。如此,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档案资料建设最为重要的意义正在于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教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地建立教科研档案、如何科学地对教科研档案进行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教科研档案管理的方法

1.建立教科研综合档案。上级教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印发的有关教科研工作的文件,按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分别归类,按年份、时间先后顺序装订成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划、计划、总结等,按相关的材料装订成册,包含学校教科研会议材料、校本培训材料,外出学习、培训的有关材料;教科研工作中的各种奖励材料、成果材料,进行获奖情况统计,获奖作品及证书复印件、论文集、经验交流稿等归类。

2.按主题分类建立教研档案。根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如分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材料、教研组教研活动材料、教学工作检查材料、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材料、专题讲座材料、“青蓝工程”材料等。

3.按课题分类建立科研档案。按照学校正在开展的课题,根据上级对课题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档案。每一个课题建一个卷宗。课题按依据性资料、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总结性资料、影像资料等分别建档。

篇10

极端事件折射社会焦虑

2010年3月23日早上8点,福建小山城南平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案件:一位辞职的社区医生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手持利刃55秒内刺向13名小学生,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5名重伤。

人们在愤怒、惊诧之余不由地想到:郑民生是个精神病患者吗?答案很快得到了否定,在面对审讯时,郑民生明确交代作案动机是针对两个人:一个是他认为排挤他、给他设置升职障碍、想逼走他的单位老领导;一个是最终抛弃他的第二任女友。

罪大恶极的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固然难逃法律的严惩,但是其从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还算称职的医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演变成一个残忍的、的杀人狂的人生轨迹,或许更需要人们警醒。

可以说,“失败”是郑民生的人生标签:蜗居、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失落……当然,大多数人遭遇这类事情也不会犯罪,是郑民生在压力和窘迫之下自己出了问题,他将个人生活的失败归咎于社会,在满怀对社会怨恨情绪的驱动下,最终完全变态。

透过郑民生案,笔者想到了现在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社会焦虑。

社会非理性冲动潜伏危机

当前,为数不少的城市市民似乎或多或少地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社会焦虑”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困扰着人们,城市空气中弥漫着烦躁、压抑、紧张、非理性冲动等气氛。

一些中低收入者在为眼前的生计、为以后的出路焦虑:较高的生活费用如何解决?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何时解决?家庭成员的医疗费问题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是一些算不上是弱势群体的城市市民也往往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而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处境心怀忧虑。

社会焦虑出现的背后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和冲突。在城市中许多社会成员经济位置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出现一种此起彼伏、沉浮不定的状况,这使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往往具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

社会焦虑潜伏着社会危机。现在常见的现象是在同一城市、同一社区,彼此缺乏信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更谈不上合作和关爱;城市市民普遍缺乏一种应对社会的从容心态,缺乏从长计议的理性安排,人们会轻视一个社会所应当具有的规则意识和规则体系,进而在行为取向方面更容易选择成本小、见效快的短期行为;处在焦虑中的人,当焦虑增强到一定程度时,一旦遇到对自己不利的问题,容易把不满堆积,放大困难和挫折感,并迁怒于身边的事物。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没有人会把船只失事时一群无组织、惊恐奔跑的人叫做一个‘社会’。那儿尽管有一群人,但并不存在社会。”事实上,社会恐慌的直接原因便在于社会的崩溃。

换句话说,城市社会市民群体性焦虑到了一个临界点,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

转型阵痛下社会矛盾的纠结心理

市民群体焦虑心态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阵痛,也是社会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期,社会矛盾多发的高风险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意味着人们原来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大规模、急速地变动。在这个变动时期,城市必定会出现大量的新事物、新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规则。人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认同与适应需要经过一个时期。

因此,在这个特定时期,城市市民对于新的社会环境往往存在着一种抗拒或认可、认同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少人对于社会的未来前景一时不会有十分的把握,也就难免出现一种比较焦虑的心理状态。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既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而且相对于过去而言,集体意志削弱,个人意识膨胀,人们变得越来越独立和自我,同时也变得更加脆弱和自私。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现在也并不成熟,很多必要的规范制度以及必不可少的社会安全网尚未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难免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从而加重了社会焦虑。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的发展和信仰的缺失也造成了城市市民群体生存焦虑。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状况是乌托邦政治逐渐熄灭和商品大潮中功利主义、甚至市侩主义的崛起;知识精英主义的文化理想已经破碎,传统红色政治的信念逐渐空壳化,这就造成了信仰缺失,功利主义甚嚣尘上。尤其到了今天,社会资源的格局开始处于定型期,各种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基本分化完成,大型资本的社会控制基本趋于固定。

于是,在现代的中国城市出现了畸形的一幕:一方面,城市市民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空壳化,人们失去了有着强大意志力的社会信念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分配的不公所造成的国强民弱的状况,又使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成为被剥夺的一“族”,有着强烈的失落感。该有的信念没有了,该得到权利的没有得到,未来的前景也不太清楚,群体性的焦虑也就不可避免了。城市市民的焦虑,深深来源于社会转型后的中国社会整个矛盾和纠结的心理。

政府构筑消除隐患安全机制

在个体充满焦虑和人生缺乏热情的状态之下,政府不能成为旁观者,而应主动消解公众的社会焦虑。

事实上,社会问题的发生并不是由个人或少数人引起的,也不是由少数人负责的,它造成的后果是社会性的,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对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力量的交汇合作才能改善和解决,因此,政府必须主动解决这种社会焦虑,而不能被动地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