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23: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4.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想象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小兴安岭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3.课件出示: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针叶树种以红松、
(2)
(5)
沙松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4.导入课题: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而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侧着
欣赏
浸在
乳白
利剑
树梢
显得
木材
膝盖
来临
宝库
(重点指导生字
“侧、材”为平舌音,“梢”为翘舌音;“剑、显”为前鼻音,“兴”是后鼻音;多音字“兴、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宿(sù
xiǔ
xiù)舍(shè
shě)兴(xīng
xìng)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宿(sù
xiǔ
xiù)
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如住宿、留宿、露宿等。
xiǔ
夜,如一宿、两宿等。
xiù
星座,如星宿等。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舍(shè
shě)
shè
居住的房子,如宿舍、旅舍、校舍等。
shě
放弃,不要了,如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等。
③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兴(xīng
xìng)
xīng
1>举办,发动,如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百废待兴等;2>旺盛,如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3>流行,
(3)
(6)
(7)
(8-13)
(14)
盛行,如时兴、新兴等。
xìng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等。
练读一读。
①两位老同学一宿(xiǔ)没睡,整晚都在宿(sù)舍里讨论星宿(xiù)的问题
②为了学习方便小明舍(shě)弃了家里舒适的环境,选择住在学校的宿舍(shè)里。
③如果你有兴(xìng)趣的话可以到小兴(xīng)安岭去旅游。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融化】
吸引人。
【欣赏】
(冰、雪等)变成水。
【苍翠】
(草木)青翠茂盛。
【诱人】
食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
【葱葱茏茏】
(草木等)深绿。
【严严实实】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开头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按(季节)顺序,先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再写(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然后写(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最后写(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结尾写(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袋、严、实、显”,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脑、挡、视、线、坛、材、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刮”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袋、显”和左右结构的字“脑、软”,
(15)
(16)
(17)
学生练写。
抽:左高右低,右边“由”中间的横左右不和竖相连。
脑:左边的“月”窄小,第一笔撇书竖撇。
袋:上面的“代”写的扁些。
影:右边的三撇中下面一撇最长。
严: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是竖撇。
挡:左高右低,右边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视:左边是“礻”,千万被写成了衣字旁。
线:右边是两横、都稍向上拉,斜钩要长,右上角一点不能丢。
坛:左窄右宽,云字下横要长、撇折的折稍向上拉、末端有点。
显:上窄下宽、两部分都要扁,业字右边的竖和撇都要长一些,下横最长。
软:车字要窄、第二笔撇折的撇长折短、起笔要上拉,下横变为一提。
刮:舌字上撇要平、短,下横稍长,口字要小,刂旁竖钩要长。
库:广字要大,右下面土字的一竖要高、下横要长,两边的人字要小。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脑袋
浓雾
利剑
树梢
宿舍
花坛
膝盖
美餐
宝库;
(2)表示动作的词语:抽出
长出
融化
汇成
涨满
散步
侧着
欣赏
封
挡住
遮住
浸在
献出
收藏
来临;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嫩绿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苍翠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
鲜嫩
名贵
又松又软
诱人
又肥又厚;
(4)叠词:淙淙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动词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小兴安岭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①小组交流: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理清顺序: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1)
(3)
(4)
(5)
(6)
(1)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2)作者按照
顺序,
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表示时间的词语是:
、
、
、
。
(3)问题过渡:作者在每个季节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这样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4.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随课文对它继续进行了解。小组同学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中心句及其作用,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三、小组汇报,品读释疑
(一)小兴安岭的春天。
1.课件出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淙淙: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的动态美、音律美。)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②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写小鹿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鹿的悠闲更突现了森林、小溪的美丽和安宁。)
③指导朗读: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长句子,可以按照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结构把句子分成小段,在小段之间适当停顿<换气>,使长句子能从容、自然、流畅地读出来。)
④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鹿,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段话吗?(引导学生通过有
(7)
(8)
(9)
(10)
(11)
(12)
(13)
感情的朗读表现小鹿的可爱和悠闲、快乐的生活。)
2.指名读,读出春天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小兴安岭的夏天。
1.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林、浓雾、阳光、野花等图片)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封、挡、遮”三个动词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
②“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是AABB式的四字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
、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苍苍茫茫)
③假如你就是小兴安岭的一名游客,你怎样介绍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浸”
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整个森林都浸染在浓雾里,朦胧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②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②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把鲜花盛开的草地比作大花坛,写出了草地的美。)
②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③我也来用“……像……”写一个比喻句。(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
(15)
(16)
(17)
(18)
(19)
(20)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小兴安岭的秋天。
1.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物产等图片。)
(1)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②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③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
2.指名读,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小兴安岭的冬天。
1.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动物等图片。)
(1)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①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两句按空中、树上、地上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美景。)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2)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不得不”表现了紫貂和黑熊躲进洞里的无奈,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很冷。)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紫貂和黑熊的无奈,感受动
(21)
(22)
(23)
(24)
(25)
(26)
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对冬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小兴安岭的四季。
1.谈话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2.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写得好吗?为什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4.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1.
文章通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抓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因小兴安岭最典型的景物就是树木,所以作者在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每个季节都写到了树木,但每个季节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
(2)举例: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花园里,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这段文字抓住落叶、这两种秋天的典型景物描写,重点突出。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个季节或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这篇课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认识了中心句,学习朗读了文中的长句子。
七、主题延伸
1.读了本文,我们对祖国的壮美山林更加热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小兴安岭。
(27)
(29)
(30)
(31)
(32)
(33)
(34)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一)阅读《林海》思考:
1.作者写了大兴安岭林海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东北大森林》思考: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九、当堂检测
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5-39)
(40-43)
(44-45)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多、景美
春天--树木、积雪、溪水、小鹿
景
物
分
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色
产
述
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优
丰
冬天--树木、雪、西北风、动物
美
富
总结:花园、宝库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木茂盛生长的特点。再如,在理解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时,抓住“封、挡、遮”三个动词,感受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和树木的勃勃生机。
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读出树木的茂盛,入情入景地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不足之处: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运用
学生拥有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设计或者研究情境脉络,不应该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为学生留又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情景构建,从而使教学中单向的交往实践转变成双向的、对话式的交往实践模式。以下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一)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的进行解读,可以不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完全随心所欲的进行解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强调价值观,学生要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内涵,需要在现实意义下进行内容的解读。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成就学生的成功喜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理解、自我体验的审美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智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因此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应当充分的探讨语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使学生与作品直接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联系,或体会、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爱憎,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才是阅读最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一般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几个问题解决某几个目标,几个板块解决某个目标,详尽而缜密,而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会提出预设外的问题不作太多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而不见,避实就虚,依然坚决地“将预案进行到底”。这无疑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相违背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积极主动地阅读
对探究目标的自主建构强调以一定的社会协商为背景。在面临探究情境时,常常需要把学生引入共同体,引入共同体的社会协商中,引入共同体建构起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只探索自己个人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可以由自己来。
例如小学教师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预设的目标内容有三条:①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②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③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写春天的这一部分,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部分。这样的目标拟定较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更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兴趣是读书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兴趣是要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面对课文时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这个过程不应当话费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主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加以生动的描述就能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一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时提出来,之后再带着提出的问题返回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结论,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重要问题深入的研读课本,细细的品味作者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之后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自我阅读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了相关的阅读经验。
(三)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角度下,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这个预设应当是心中有人,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改变为多种假设方案,且假设方案应当包括教案、学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还需要对与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加以准备,推敲中演绎个性,增加教案的宽度、深度以及广度,多样的预设演绎课堂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精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篇文章目标内容有三条分别是: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气、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这三点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第三条,写景作文是本册课本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写景作文的教学打好基础。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透彻的讲解。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是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想,创造了和谐的师生研讨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27期.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探究
学生拥有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设计或者研究情境脉络,不应该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情景构建,从而使教学中单向的交往实践转变成双向的、对话式的交往实践模式。以下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语文阅读学习现状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年龄在6-12岁左右,从思维特点上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属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是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在没有具体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继续进行逻辑推演。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最主要的是抽象逻辑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直接寻找结论而是要通过现有的材料对所遇到的情景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用逻辑性进行分析并验证,最终进行判断。
2.现状分析。从当先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老师所承担的希望及压力都是较大的,尤其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使得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产生了不小的改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情况,这种情况决定了当前的阅读课堂依然是传统模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个性及创造性思维,也可以说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忽视了小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而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缺乏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在进行教学何总的啊多数以实用性为主。这就导致了阅读课堂上教师对于文章的理解停留在单一的思维上,与时代感相差甚远,也同样缺乏个性。在人物的解读上用陈旧的思维及观念去衡量,对于当前的教育对象的时期需求及所处年龄特点都不加以考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1.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的进行解读,可以不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完全随心所欲的进行解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强调价值观,学生要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内涵,需要在现实意义下进行内容的解读。
2.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成就学生的成功喜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理解、自我体验的审美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智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也正因为此小学阅读课堂小学生应当充分的探讨语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生命,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使学生与作品直接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联系,或体会、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爱憎,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才是阅读最好的效果。
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一般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几个问题解决某几个目标,几个板块解决某个目标,详尽而缜密,而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会提出预设外的问题不作多大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而不见,避实就虚,依然坚决地“将预案进行到底”。这无疑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相违背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1.积极主动地阅读。对探究目标的自主建构强调以一定的社会协商为背景。在面临探究情境时,常常需要把学生引入共同体,引入共同体的社会协商中,引入共同体建构起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只探索自己个人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可以由自己来。
例如小学教师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预设的目标内容有三条:①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②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③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写春天的这一部分,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部分。这样的目标拟定较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更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兴趣是读书的前提也是激烈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兴趣是要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面对课文时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汇总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这个过程不应当花费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都能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主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加以生动的描述就能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一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时提出来,之后再带着提出的问题返回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结论,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重要问题深入的研读课本,细细的品味作者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之后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自我阅读的过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了相关的阅读经验。
3.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角度下,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这个预设应当是心中有人,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改变为多种假设方案,且假设方案应当包括了教案、学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还需要对与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加以准备,推敲中演绎个性,增加教案的宽度、深度以及广度,多样的预设演绎课堂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精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篇文章目标内容有三条分别是: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这三点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第三条,写景作文是本册课本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写景作文的教学打好基础。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透彻的来解讲。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想,创造了和谐的师生研讨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篇5
2011年玉山县中小学成立了8个教研共同体,小学4个、中学4个。每一个教研共同体都有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作“领头羊”,逸夫小学是小学第二区域的“领头羊”,需带动区域内另外5所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2013年开始,“教研共同体”更名为“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逸夫小学校长陈维荣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换,而是工作重点的进一步明确,使区域内的城乡学校通过合作、帮扶,共享共赢,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牵头的学校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打铁还得自身硬,这也促使我们学校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
日前,玉山县小学第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举行了以“生态教研,低碳课堂”为主题的“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围绕区域的总主题,各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自行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作为主攻方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共同体决定以逸夫小学的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把逸夫小学朱当孝副校长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全程拍摄下来,连同教案及教学中的困惑上传到学校教研网上,供共同体成员学校同仁在网上进行交流、点评、指导。然后,研究小组成员收集网上评课信息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几轮下来,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指导作用明显,学生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研活动成效凸显。
乡村学校樟村小学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但收效甚微。加入共同体之后,樟村小学借助网络平台,在逸夫小学的引领下,深化课例研究。为了更好地参与教研活动,樟村小学克服多种困难,建立了教研网,以“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指导”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的成效大幅度提升。
不仅是樟村小学,还有区域内的横街小学、怀玉小学、南山小学以及三清山管委会所属的三清小学,在逸夫小学的具体指导下,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教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多元的且更有意义的教师实践团体,匡正了农村小学长期缺乏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为给区域内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样本,逸夫小学先行先试,潜心探索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求新求变之路。学校把树立教师的新理念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校教师的头脑。
“我们提出‘生态课堂,低碳教学’的课改实验,大力倡导用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通过师生的高效互动,共同探究,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最愉悦的收获,构建了‘3333高效课堂’。”陈维荣校长说。
朱当孝副校长把“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四项内容。
第一个“3”:课前3分钟的经典国学诵读(语文);课前3分钟的数学故事(数学);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英语)。
第二个“3”:30分钟的学习展示活动。重点落实“互助合作,释疑解答”“展示交流,点拨拓展”环节。
第三个“3”:3个层次的测评,落实“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A、B、C三个层次的训练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测评,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多元评价。另外,还可以进行师评、生评、师生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收获、精神体验等。
第四个“3”:3分钟学情小结。学生小结或教师小结,并拓展延伸学习内容,达到“盘点收获,反思升华”的目的。
“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在逸夫小学已初见成效,区域内的各学校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
怀玉山小学把“1+3”作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模式,追求课堂的灵动性。“1”是指国学特色教育。通过课前5分钟,采用诵读、唱读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吟诵,让其切身体会《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的内涵及魅力,从而进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3”是指课堂改革的3个目标,即:教师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的自主,教学效益的提高。今年4月,该校在承办本区域内“1+1”教研活动中,把“1+3”作为主打内容进行展示交流,在“生态教研、低碳生活”主旨下,呈现出了最常态的“新模式课堂”,得到了各兄弟学校及局领导的好评。“1+3”的推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教学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在课堂中渐渐灵动起来了。
为了让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共同体建立了教研博客——“成长家园”,设立“活动资讯”“教海拾贝”“课题中心”“问题沙龙”“读书笔记”“教学课件” “师生风采” “习题综合” “论文选登” “在线研讨” “博客管理”等专栏,通过教学资源上传、教学日志、网上点评回复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流活动。博客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拓宽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讨的渠道。它以网络为着眼点,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加强校与校,校与教研室之间的网上沟通,同时也满足了教师对教学问题及时探讨的需求,是解决教师们孤军奋战的便捷方式。短短一年时间,在共同体教师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打造了共同体所有教师共享智慧和共谋发展的成长家园。
一年来,共同体与各成员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与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结合,与校本教研结合,举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教研开放日活动。逸夫小学很好地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引领区域内的学校向高效、生态课堂迈进。
■
2012年4月26日下午,在玉山县逸夫小学会议室里,一场跨校师徒结对仪式正在进行。逸夫小学的两位省骨干教师——数学老师张世立、语文老师王洁群,受聘成为了怀玉小学青年教师沈洁、张晓霞的“师傅”,前者将为后者开展为期两年的业务指导。“我是去年才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能和王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师结对,感到很幸运,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张晓霞老师激动地说。
跨校师徒结对是玉山县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新举措、新亮点。为了让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在高起点上起跳,县教体局决定,各区域内的牵头学校最优秀的老师必须带农村学校的“徒弟”,避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近亲繁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陈维荣校长介绍说:“我们以往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只是派一两名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上一两节课。现在,按照县里的新规定,我们派去的老师要在农村学校蹲一个学期,带徒弟,课前指导,课后点评,为农村学校‘授之以渔’,打牢农村学校质量提升的根基。”
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中,注重形式多样,包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手拉手互助系列活动等。通过跨校师徒结对的形式,带动了农村学校的教研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在2012年玉山县中小学“353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期间,怀玉小学的张晓霞几度到逸夫小学师傅班上跟岗学习,师傅王洁群也先后三次深入怀玉小学,同该校教师一起听课、议课,反复磨课,最终徒弟获得比赛第一名。跨校师徒结对的实施,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扮演好共同体“领头羊”的过程中,逸夫小学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研模式:
活动前一个月,各校要收集教师平时积累的课程实施中的困惑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召集各校学科骨干教师对收集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经过讨论,确定研讨主题。骨干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a.为什么要确定这个研讨主题?b.确定这个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c.这个研讨主题由教学中的哪些困惑或问题整合而成?d.解决这个主题要采取哪些措施?突破口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承担做课的学校根据研讨主题选择课题,成立备课小组进行备课试上,主要程序是:确定课题小组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上传博客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收集建议改进教学预案执教教师试上备课小组根据课堂效果修改教学设计。如此多次循环,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课会友”,是教学上的“华山论剑”。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组织观课、集体评课、专家点评。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非承办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同研一个主题,同上一个课题等回校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摩活动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