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6: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学前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修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或是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的渗透。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人文素质却令人堪忧。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而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担当其重任。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做好“育人”的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李岚清语)革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首当其冲。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形成重分数轻技能、重智育轻德育、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风气。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确立科学和人文相统一的哲学观。

2.人文素质形成规律的需要。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文化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缓慢的内化过程。内化的形成是认识、感受、体验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单靠德育课和政治理论课所能完成的,也不是某一阶段或某一层面的任务,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课,课时多、周期长(一般为2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接受、内化和形成。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大学教学 语文课堂 困境与改革 职业汉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38-01

语文课程是每一个人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习的学科。在初、高中的学习阶段,语文更是与数学、英语共同成为学生们眼中的主科,地位凌驾于物理、化学、政治和地理之上。然而,一向被学生们青睐和重视的语文课程,在大学教学中却如同吃了“闭门羹”一般,很少再有人去学习这门课程,甚至在某些学校,因为大学语文的选课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停开这门课。就目前普遍的大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课,很有可能就要在大学课程中销声匿迹了。

一、当前大学语文所处困境分析

(一)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针对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态度不甚乐观,甚至出现摒弃的现象。也正是学生们对大学语文的不感兴趣,才导致选课人数的缺乏,以至于大学语文不能够成功的开课。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这种困境的出现,与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以至于学生们在选课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大学语文的发展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定位也一直没有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就在于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影响,不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然而,通过目前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学定位显然已经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自然大学语文也会陷入这种被大学生冷落的困境之中。

(二)大学语文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通过对一些大学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是非常精彩的,然而却不能够赢得大学生们的青睐。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古今精美且短小动人的文章作为讲授实体,不过对于用心良苦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大学生们还是不买账。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学语文的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关注。目前,就业情况极其的紧张,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还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大学课程的选择过程中,主要是选择有利于自己以后就业的学科,所以都会选择一些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科。对于大学语文而言,学生们普遍认为,很有深度,思想感召力很强,但是对以后的就业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大学语文再次受到冷落。

二、切实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

为了改变大学语文在大学教学中的困境,发挥大学语文确实存在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切实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大学语文,首先对于大学语文而言,应该切实转变其自身的教学定位。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主要是以人文主义为主,意在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然而,这种教学定位在目前就业情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已经不被学生们买账和欢迎了。因此,应该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以培养大学生们的职业汉语能力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以后的就业,这样才能够挽救大学语文于危机之中。

(二)改变大学语文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学生职业汉语能力

大学语文之所以会成为“鸡肋”学科,主要就是目前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觉得没有什么用,也不能帮助找到一个好工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语文的改革措施中,应该切实改变大学语文的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目前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必要认识,其实大学语文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就业而言,他们需要用自然的口头语来处理相关的工作,还要拥有极强的阅读能力,同时还需要下笔如有神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来锻炼和提升的。因此,可以朝着这个方面,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

三、结束语

从目前的大学语文授课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校中,大学语文都已沦为“鸡肋”般的课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所处的尴尬境地。尽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得十分精彩,然而却没有得到学生的青睐,甚至会出现没有人选课,或者选课人数过少,出现不开设大学语文的情况。大学语文这种困境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语文所处的窘境及原因,并对该种困境提出了解决办法。大学语文所处的困境主要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不能引起学生们兴趣,以及大学语文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解决措施主要是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以及改变大学语文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学生职业汉语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新华.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01).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在往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以适应国际化趋势的需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讲英语的语法技巧、读音等,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英语背后的文化;而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忽视了对于语言背后的风俗习惯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与教学目标相违背。

1 文化体验教学相关概念

文化体验,这一概念是由Patrick R Moran 在其著作《文化教学的实践观念》中首次提出来的。他将文化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模块,也就是文化体验模块、文化知识了解模块、文化体验与知识相互交替学习了解的模块。实施文化教学,就需要让学习者明白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的学习文化知识、积极体验文化情境。

现阶段,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化体验分为心理以及身体的文化体验过程。心理体验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书本上的介绍或者音视频资料,从心里想象所能够发生的情景,从而在心理体验该文化。而身体体验过程则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直接或者间接、真实或者模拟地参与到该文化产生的社会中去,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了解该文化。一般情况下,心理体验与身体体验这两种过程是一起使用的。

目前,我国部分学者对于英语文化体验的理解,大多趋向于这样一种解释,即学生依据自己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背景,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等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英语,并在实践中积极运用。本文所说的文化体验就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引入英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机会,帮助英语与文化的相互结合。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外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感受外国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等知识要点。将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课堂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英语。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辩证关系,即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语言是广义文化的内涵之一

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创作的音乐、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各种艺术产品等都属于人们创作出来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产品。语言作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产品,是人们最直接、最简单、最能够表达自身情感的沟通工具。语言不仅能够描述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还能够形象的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情感表达。人类的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组成了广义的文化,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又是语言的重点描述对象,所以,语言是广义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2、语言的产生有助于文化的保存以及传承

语言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为直接的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其次,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以及语言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定的文化产生一定的语言,一定的语言反作用于一定的文化。语言作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其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相互交流时,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当然还有其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语言存储文化的功能。同时,“宅男宅女”、“大龄剩女”、“女汉子”等语言的出现,是当前盛行的网络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3、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语言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无论什么文化,其传播的有效手段均为语言,不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如果语言一直提留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地区的沟通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就不会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之说,也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古代文化的传承,语言是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如果语言不发展,文化可能就不会发展,甚至会消退。如我国的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其地方特色的方言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逐渐的消失,这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语言作为反映物质与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社会的变化在语言中明显的表现出来,语言的更新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例如,科W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诸如淘宝、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互联网经济等词汇的产生,这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4、文化的发展又反作用于语言

语言的进步更新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语言沟通也受到交流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是不可能离开其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如果文化停滞不前,语言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总之,语言的不同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文化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积极引入文化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共同进步、相互补充的。

3 大学文化体验教学需要遵循的策略

1、营造真实的文化场景

营造文化场景是进行文化体验教学的最基本的策略。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学习英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亲身感受语言产生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应用;另一方面,在英语课堂构建文化情景,能够增添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构建真实的文化情景,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式的英语场景,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文化情景构建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体验教学的成功与否。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文化体验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文化体验教学的核心在于文化体验,对于体验活动的开展,虽然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参与的,但应有侧重点,即教师在体验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学生应为体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课文,如关于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的差别这一课时,教师能够让大学生提前在课下查阅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资料或者观看视频,这样有助于在上课时,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景体验中去。

3、教学活动应体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作来进行学习。它具体指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将合作学习引入文化体验教学中,有助于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团体与个人的双赢,使得个人的个性在团体中得到最大发挥。

4、使用渐进式教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渐进式教学方法,先让大学生了解较为浅显的语法知识,然后通过场景模拟,让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主动参与。

4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大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由教师主导课堂,重视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一般上课的步骤分为课文讲解以及翻译、词汇以及语法分析。这种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导致其在语法或者语境的理解中,显得较为片面。

此外,目前部分大学的英语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这就导致教师以及学生在心理上对于英语的不重视。具体表现为:教师讲课仅仅按照授课讲义进行,不对英语知识进行课外的拓展活动,缺乏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激情与动力;而部分学生因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看视频、聊天等,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

5 将文化体验教学引入英语课堂

1、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帮助其接受文化体验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召开文化体验教学模式讨论大会,帮助英语教师认识到文化对于英语理解的重要性;其次,通过专门的培训,让教师真正了解文化体验教学的内涵以及实施过程;最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鼓励其开展文化体验教学。

2、充分分析英语教材,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教材中的课文,透过课文将语法知识与文化背景想联系,同时,在课堂上多播放英文视频,增加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机会。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风光、等,让学生将英语以及文化知识逐步转变为英语交流能力以及行为习惯。

3、创设情境,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受现实条件限制,教师可将情境的场所设在教室。教师能够利用英文阅读材料、英文歌、外国的菜单、国外风光图片等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物品,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按照外国的风俗习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当然,教师还可以将英语中的一些词汇与文化结合起来,向学生讲解词汇的由来,增加学生兴趣。

4、课后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不足。教师能够通过课下的测试,了解学生课上的学习效果,或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的看法,并针对学生的意见,对于自己的教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在测试时,教师可以通过笔试以及口语测试进行,笔试内容为课上所讲的文化背景知识,口语测试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即兴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6 小结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一种文化缺失的现象,这对于大学生日后的英语交流有着极大的影。因此,应积极将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引入英语课堂中。首先,应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从心里接受该模式;其次,进行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语言后面的文化;最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英语及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早霞.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 2012年.

[2]李亮;;大学英语文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张晓娟.浅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体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5):22-22

[4]王献伟. 探究式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大学; 2009年.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六大模块;能力

从兄弟学校学习回来,带回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十行教育”,其中提到一个名称:“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其实,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样的学生是一个普遍现象,正因为小学、初中文化基础没打好,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差等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技校就成了他们寄希望重新起飞的地方。

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是在外打过工又回校学习的,他们更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学生会自主地去学习。而有一部分年龄偏小的学生,仍然还没有对知识渴求的意识,又把他们在初中高中时的那种倦态带到了新的学校。他们不爱学,不懂得学,学不进去。“十行教育”就是为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健康成才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别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何实施还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专业不同,采取的措施会不一样;课程不同,任课老师采取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但目的是同一个:让“学困生”能学会自主地学习,树立对学习和未来的信心,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拿我们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怎样教学生语文,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找答案,我们还得从语文的根本说起。什么是语文的根本?――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说得最普遍的“四大模块”,这里我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之上增加两个模块――“看”和“演”。

先来说说传统的“四大模块”,它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读、写、听、说四项训练。” 因此,有人说语文就是学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即听话能力

我们从哇哇坠地开始就在学着倾听,当然也在学“察言观色”,然后才慢慢地牙牙学语。你看,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在“听话”,但是有的人听了一辈子话,却仍然不懂得怎么去听人说话。“听”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是一个人素养的集中体现。人的聪明,往往不仅仅是能说会道,更主要先做到会“听”,能听出说话者的要点、重点和弦外之音,并且能够适时地恰当地去“说”。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是这样要求的: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二)说,即说话能力

“说”是交流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说,主在指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口头语能力为目的活动,高效率化的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有更高的说话水平,要求说得清楚、准确、条理、简明、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社会生活的高交际化,宣传、讨论、咨询、洽谈,说话机会越来越多,口语交际面越来越广。但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就是口才好,就是会“说”,其实不然。“说”首先要说的恰如其分,说的恰到好处,说的口服心服。要围绕中心进行陈述,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启迪人,这样才是说话能力高超的表现。

(三)读,即阅读能力

当“听”、“说”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需求时,阅读就帮了我们的忙。胸有诗书气自华。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解读课本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尽可能地给学生们提供阅读的条件,让他们能坚持看报,看优秀作文,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等,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我们还要读“生活”这部大书,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写,即写作能力

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我们应该多带学生到现实的生活中去采风,去写生,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体验生活。

学生可以c老师一起探讨他本人要写文章的写作角度、思路、选材等问题。成文后,老师当堂点评学生的作文,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畅谈体会,从而促进学生对生活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而看和演正是对前面四种能力的一种延伸。

(五)看,即观看、鉴赏能力

察言观色是“看”,观看、鉴赏是“看”的能力的升华。我这里所说的观看、鉴赏是指对具有文学性质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的观看鉴赏能力,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的观察剖析能力,对大自然魅力的发现并陶醉的能力。这些能力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也有后天培养的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每学期我都会给学生放映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比如《暖春》、《天狗》等,看完后,让学生讨论,谈谈影片中的人物,谈谈对影片的评价等等,从任何一个侧面都可以。课后,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把感想和讨论结果写成观后感或影评。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观赏能力、思考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听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们还学得开心,兴趣十足,何乐而不为呢?

(六)演,即表演能力

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它可以使语文教学不显得单调、枯燥,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那些有剧情、对话又多的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拿来演。在学习《雷雨》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了一遍:由学生根据剧本自备表演道具,自由分配角色(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仆人),自己揣摩角色心理等。

学会一门技能是看得见的,亦能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但学习语文的作用是看不见的,是日积月累的,它带不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只会给你的人生增添一种深度、一份厚度,也许暗地里它正在帮助你提高地位和名誉,即使没有,一样让你受用终身。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5

通过全面广泛的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堪忧。英语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首先,大部分大学中,不具备良好的师资资源。一般情况下,只有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是雇佣外教上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全英文教学,而对于其他学院,英语课堂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英语课堂很难保障全英文教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全英文上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接受听懂。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只为了拿到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证书,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单纯的应试,等到他们拿到了证书后,就将英语丢在一边。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需要每天的练习与巩固的,将英语丢到一边长久不练的话,英语知识的遗忘速度会越来越快,词汇量、语法、发音等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会急剧下降。再者,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毒害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不正确,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现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很强,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极弱,应试教育的毒害下,学生变成了只会做试卷的机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却不会在生活中去很好的实践与运用。但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懂得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能够与外国友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结构与教育体制并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这种不平衡现象会给刚出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不平衡。

二、形成齊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使教学质量监控起到显著的效果就必须有一套齐全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首先,他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你必须识别你所监控的对象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朝着目标前进的。其次,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实施的过程不是一蹴即就的,是由各个不同的环节组成,在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制定质量标准,要保证你所监控的对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达标,只有前面的每一个小环节达标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你才能在最终的大环节中收获满满。再者,要学会收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分类,辨别出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具有好的作用,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会产生消极影响。分类之后,继续保持积极的影响因素,剔除消极的影响因素。最后,齐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检测与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监控之后,你得知道你监控对象的整体水平,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测与评价,分析这个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在整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才能使教学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时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第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指导作用。他能指导课程建设的方向,使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匹配。而且他能指导教师改进的方向,使教师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并改正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得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为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监控作用。他能全程监控教学实施过程,推动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学质量监控具有激励作用,他能激励教师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自身的优点并发扬光大。使得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第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他能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让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助于校领导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

篇6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教育又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英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落后地区英语基础教学则更需要特别关注。现代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关注落后地区英语教学,期待给这些地区的学生一种教育平等的机会,为他们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是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来自农村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落后于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其具体表现为:

(1)英语表达力欠缺

由于在基础阶段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受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影响,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英语发音很不理想,并且地方音十分明显,因此造成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张嘴说英语,怕引起师生的嘲笑,这样造成哑巴英语这一十分尴尬的现象。

(2)自信心不足

由于自身存在的明显缺点,所以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虽然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依然不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是应付考试。没有太高的追求。

2.英语成绩平平

由于以上因素,因此这些学生英语成绩平平。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只是为了应付英语各个级别的考试证书而被动地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当做无奈的负担,一旦大学二年英语学习结束,就将英语基本完全放弃。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应该放得更远一些,而不是针对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关注农村英语基础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解决基本问题,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关注农村,关注弱势群体,给农村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展示自己,这也是教育平等、国民平等的一种体现。

二、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1.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从对2005年**省**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英语教师水平十分低下,小学基础教学中的英语教师210人中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初中毕业就考入中等师范教育)的仅占4%,其余96%是由别的专业改行做的英语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以及专业训练,所以无论是从发音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没有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障碍。在初中教师的学历构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具有专业教育的英语教师比例仅占22%。其余的也都是改行做了英语教师。在这样情况下,如何保障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质量呢?纵然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由于没有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所以整个素质水平也是不均衡。:

2.学生调查问卷

在对**县39所中学中的3所中学——双耀中学、祖山中学以及大巫岚中学学生所作的英语学习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比率都是十分高的,而由于学校教学软件以及硬件的不完善,所以造成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即学生空有一腔热情而没有相应的师资及设备,这样窒息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英语学习便很难出成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

3建立与周边高校的联系

篇7

论文摘要: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不明确,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认识不到位,一直阻力重重,动力不足,在浅层次徘徊。应通过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培训,加强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及监督、指导、考核,并给予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定的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

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率先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竞争的关键。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适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自1985年我国一些院校学习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经验,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之后,许多院校便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二十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欠发达地区的问题尤其多。

一、高校产学研合作动力与障碍因素分析

1.动力

根据吕海萍(2004年)对浙江省11个地市不同行业、不同院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得知: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发展需要、生存压力、已有合作关系、培养人才、提高知名度、政府政策等因素。

其中,企业的调查结果为:“发展需要”高居动力因素之首,占93.1%,说明浙江省企业界对市场导向和科技进步的重视。28.5%的企业选择“科技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表明科技发展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基于“人才培养”的因素占28.5%,说明企业通过和学研单位合作创新,培养了技术人员,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知名度”的因素占7.7%,说明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相当务实。“政府政策”的因素仅占6.2%,说明政策激励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作用不大。调研结果还显示:许多企业不清楚政府是否有相关的激励政策,但希望政府有更多的激励政策出台。这说明政府在产学研合作的有限作为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高校的调查结果为:“发展需要”占100%,“培养人才”占62.5%,“生存压力”占38.1%,“已有合作关系”占42.9%,“提高知名度”占28.6%,“政府政策”占4.8%。[1]与企业相比,高校“发展需要”的动机更强,说明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对于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人才是促使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动力,因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师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另外,已有合作关系对企业、高校都是合作的动力因素之一。许多企业与研究单位的项目合作开发(包括委托开发)是建立在企业对研究单位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以及研究单位对企业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在项目合作成功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2.障碍因素分析

由调研知,产学研合作的障碍因素可分为利益因素、技术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和其他因素。从排序看,企业认为前三位障碍因素是:技术不成熟、决策管理协调不够、权益分配不当。其中高校提供的技术不成熟是最主要的,比重高达68.5%,这说明企业界认为大学的科技成果工艺性差、转化为量产困难,对学研单位的技术转让、开发持谨慎态度。

高校认为前三位障碍因素是:权益分配不当、技术不够成熟、决策管理不协调。其中权益分配不当高达73.7%,远高于企业的15.4%。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技术市场处于企业需求方市场,一般说来,企业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处于有利地位,且掌握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动权。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和高校在发展需要和生存压力下,都存在着较强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但企业因高校提供的技术不够成熟,高校普遍感到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处于不利地位,不利因素的长期存在势必增加产学研合作的障碍。要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增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关键不仅要激发各方的合作动力,还要减少各方合作的障碍或阻力,且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二、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

目前,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多为普通中专升格或普通专科转制而来,多年的普通教育办学中形成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是一种近乎完全的校内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中与社会接触不多,涉及到的问题仅限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加之,他们对地方性企业能否成为产学研合作的良好伙伴一直持怀疑态度。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一方面抱怨获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的少,一方面又不主动到当地企业寻求科研课题和研究经费。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领导中多数欠缺科学管理的理论素养,欠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的准确把握,而且由于受相关政策、制度等约束,基本没有主动探索与当地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

对于欠发达地区企业,尽管在产学研合作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最终受益的也是企业和整个社会,但就结合的过程来看,由于产学研合作还只是初期,企业几乎得不到近期利益和直接利益;相反,学生、教师到生产现场实习或参加劳动还会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生产的安排和进度,降低即日生产产量和直接经济效益。

另外,我国欠发达地区多数企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质量并不高,企业领导素质参差不齐,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也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因此,共同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共同开展科技开发的动力因素也基本不存在。

2.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明确

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要抓住它的本质特征,那就是造就具有实践经验、上手能力的人才,既在学校课堂学习理论,又在产业现场适量参加工作实践,产业单位和学校合作对学生在两种教育环境中进行协调培养。为了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抓住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形式和做法可以多种多样。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尽管地处欠发达地区,但由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把握不准,并没有将当地的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伙伴。在一些学校管理者看来,只有和国内,甚至国际上最先进、最知名的企业去开展合作,才是真正的产学研合作。结果,他们在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过程中总是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产学研合作迟迟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更谈不上深入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总是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这种尴尬也同样体现在欠发达地区高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选派教师到发达地区有产学研合作经验的企业去进行培训自然更好,但找到合适的企业培训教师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这种培训多成本相对较高。

3.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在浅层次徘徊不前

产学研合作教育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教师和学生走出学校,到企业参观访问,建立双方合作关系,但这是浅层次的合作;二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优先选用毕业生,解决学生就业难题,使学校招生、培养、就业形成良性循环,这是较深层次的合作;三是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训,学校可以发挥专业教师和学生理论技术的特长,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攻关。同时学校也可作为企业工人技术培训的基地,以减轻企业负担和解决企业教师不足的难题。这些都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使得学校科研有课题、有人才、有资金,为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深层次的合作。

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由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不明确,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办学经费短缺等原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阻力重重,一直在浅层次上徘徊不前。

高职院校虽也和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保持着校企合作关系,但那种合作关系多是不具有多大约束力的表面合作关系,企业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多是看上学生群体的廉价劳动力,很少有专门为接纳学生实习而特别进行规划、设计或者调整生产计划的,更别说专门为他们安排指导老师;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也纯粹只能体验企业生活环境,很少能在实习中将已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并指导自己的实习实践。还有大部分学生找的实习企业与他们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实习期间老师根本无法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企业也基本不为学校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更别说促进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突破瓶颈,推动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地方性高职院校从一诞生便被赋予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地方性高职院校也只有把服务地方经济的文章做好做实,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尤其不例外。因此,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必须设法克服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推动其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最终实现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中层以上管理者的培训

据笔者调查,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中层以上管理者中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有过细致研究又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培训的人不多。他们大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不明确,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又缺乏探索合作教育的动力,目前正在开展的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只是人云亦云。其实他们中多数都没有必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的思想,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规划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因此,首先要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中层以上的管理者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训。

要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专家对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培训,使他们对如何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形成以下共识:第一,产学研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科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大有前途的办学新路,完全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总要求。第二,产学研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完成办学任务的根本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展科研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学科建设,按照社会需要和发展趋势调整学科和专业;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第三,产学研合作是克服当前办学经费困难的途径之一。我国企业界目前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主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合作,增进了解,优势互补,取得支持,可为解决面临的经费困难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第四,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地方性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3]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立足当地行业企业,对当地的行业企业、经济建设起到应有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使他们了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操作程序、本质特征等。

还要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功实践者给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传授具体成功经验以及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等。要使所有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者树立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将这一理念贯彻到高职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只有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观念上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并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欠发达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才可能进一步深入。

2.加强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及监控指导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尚处于浅层次的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强,技术研究成果基本没有,与企业联姻资本不足,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宜通过各种途径,把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去,即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体现高职教学的地方特色。

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要与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相符合,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把高职专业教学融入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去,以适应当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除以生产步骤为序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外,还应充分体现当地相应专业技术的应用特征,以保持校内专业教学、实训与当地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适应当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再次,教师应在深入当地企业调研、熟悉企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虚拟企业、车间、工艺,再现工作情境,使学生产生仿佛身处工作现场的感觉,重视实践教学。

还有,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本专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前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紧密联系本地区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的实际,联系技术研究及其成果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接受到技术研究的最新信息,受到有地方特色的最新成果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品位。

主管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上级部门不但要采取措施推动各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对这种改革加强监控和指导,使这种改革能快速推进,落到实处。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也只有打破封闭式的校内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校内课堂教学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师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才可能在校内课堂教学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联姻,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稳固的校企双赢合作关系,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可能越走越宽广。

3.强化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考核

考核是对过去工作的了解、总结和再思考,它通过肯定、奖励先进及督促、警醒后进等方式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欠发达地区高职管理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使他们对产学研相结合有了较全面、综合的了解,又推动他们开展了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特色的产学研教育教学改革后,主管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的部门还有必要不定期地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情况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各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那些产学研结合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而又找不出原因的院校要督促其加快步伐,对拒绝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院校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制裁,并追究相关院领导的责任。

4.给予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一定的政策支持

篇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研究的意义:

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XX年报告行业报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928582926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and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triangulartheoryoflove)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⑨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⑩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WiseMedia

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研究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2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3文献#from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度安排:

年6月27201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2、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2015年12月底2015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5]、[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1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年2月2015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年3月2015年4月:论文修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15年12月第1版。

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

WiseMedia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15年第6期第140页。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15年第4期第38页。

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第39页。

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15年第1期第204页。

《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月日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WiseMedia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WiseMedia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篇9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研究所,开封475004)

[摘 要] SWOT模型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探寻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工具。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样面临着园所规划与有效管理的问题。基于SWOT模型,对民办幼儿园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民办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增长型、转型升级、多元化或防御式等发展策略。

[

关键词 ]SWOT模型; 民办幼儿园;环境分析

稿件编号:201411240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幼儿教师流动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11YJA880142)

通讯作者:岳亚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yyp@henu.edu.cn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际行动,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持续增加,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也急剧增加。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已有13.35万所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7.22%,为民办幼儿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民办幼儿园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困扰。SWOT模型是目前管理学中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寻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有效分析工具。本文拟利用SWOT模型,对民办幼儿园现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要素分析,以为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有效管理和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SWOT模型简介

SWOT模型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该分析方法能够较客观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的现实境况,因此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不同场合,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其中,“S”代表企业内部的优势( Strengths);“W”代表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 Threats)。

SWOT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先进行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外部机会分析和外部威胁分析;然后进行组织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分析;最后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选出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如图1所示,SWOT模型直观、易于操作、分析客观,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甚至个人自我分析等多个领域。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园所性质、投资方式、机构特点等,决定了运用SWOT模型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其环境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寻找到对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方法和策略。

二、民办幼儿园外部环境分析

民办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也包括其所面临的行业规范、行业运营、行业培训与指导等行业内部因素。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既可能以正向的力量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也可能作为负向的影响制约幼儿园的发展。借助SWOT模型对民办幼儿园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清楚地发现民办幼儿园正在面临的威胁与困境,也有利于为民办幼儿园找到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有的放矢地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一)民办幼儿园外部机会分析

在政治法律方面,良好的宏观政策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针对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颁布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等,为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法律方面的支持。自以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从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提出“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明确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十六字方针,即“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再到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均从政治法律层面保障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社会中的同等地位。民办幼儿园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享有与之相关的基本权利。第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对民办幼儿园的性质、地位、经济补偿等也给予了特别规定。例如,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如福建省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贵州省对民办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免征营业税等。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宏观政策,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更为宽广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在社会需求方面,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加快,进一步拉动了社会对民办幼儿园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此带来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数量的激增。据2013年全国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到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7%,比2005年增加47.73%。与此同时,0~5岁流动儿童规模为981万,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7.4%,比2005年增加38.5%。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迅速增加的态势以及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决定了这些儿童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是:有学前教育需求的适龄儿童不断增加,但大多数公办幼儿园由于资源有限通常只针对本地居民儿童。可见,在当前国家投入有限,公办幼儿园在短时间内很难大量增加的现实境遇下,社会对民办幼儿园必然产生刚性的学前教育需求,从而为民办园在幼教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提供了现实机遇。

在人口方面,学前适龄儿童人口持续增加的现实,也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继续发展的空间。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中0~6岁儿童约为1.3亿。2014年国家新实施的“单独二胎”政策将会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有人口专家指出,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出现第四个生育高峰期,这将会持续十几年,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后,全国每年将新增100万新生儿。这都势必会带来人园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是供给能力和供给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7.5%,这意味着我国仍有32.5%的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而在此问题上,仅仅依托公办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也就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空间。

(二)民办幼儿园外部威胁分析

首先,与民办幼儿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大大限制了我国民办幼儿园整个行业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一共出台了有关幼儿教育的专门文件58部,但针对民办幼儿园的文件却屈指可数。即便是针对民办幼儿园的也多是“意见”或“通知”性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法律地位不高,大多是部门法规,有些文件的出台甚至缺少统筹考虑。这就为一些不符合规定、缺乏专业品质保障的民办幼儿园进入幼教市场提供了方便,从而给已有的规范性民办园带来了极大的干扰,造成了民办幼教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扶持性政策的态度与支持差异显著。已有调查显示,37.10%的民办园从来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在农村这一比例甚至更高。各级政府因为缺乏对民办幼儿园的整体规划,随意性强,自由度大,导致民办幼儿园布局混乱、模式雷同、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对民办园的抱怨和不满远远高于公办园。不良的外部评价和负面问题的多方呈现,使得外部的宏观环境很不利于整个民办幼儿园行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筹资困难,资金有限且来源单一。与由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其资金来源由举办者负责筹措。虽然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得民办幼儿园获得了一些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办幼儿园的歧视。比如,银行考虑到民办幼儿园的成本、受益和风险不对称,为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会提高贷款门槛,限制贷款金额,提高贷款利率等,从而使民办幼儿园对于银行贷款“可望而不可及”。与此同时,国家对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性经费支持十分有限。有关数据显示,每年每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平均接受县区政府、教育部门的补贴为1144.26元;城市、县镇、农村民办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占幼儿园经费来源的80%以上,区县政府、教育部门的补贴仅占其经费来源的1.55%;23.6%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经常面临收支不平衡、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窘境。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和不充足,民办幼儿园对自身的发展常常缺乏信心,并伴随着强烈的危机感。

再次,从民办幼教行业的内部发展来看,各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收费、师资、课程等方面。有的民办幼儿园以低价吸引生源;有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抢生源,一味迎合家长,开设各种特色课程等。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比较集中的地区,各幼儿园之间为抢生源会互相“拆台”,为抢优秀教师会互挖“墙角”,甚至有个别园采用极端的违规方式争夺有限的市场,导致民办幼儿园之间竞争无序,由此威胁到整个民办幼儿园行业的发展。

而从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冲击来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存在着先天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办幼儿园的地位远不如公办幼儿园。虽然我国早已确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发展思路,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但在实际发展中,民办幼儿园很难享受到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待遇。例如,政府仅仅对一些公立幼儿园制定政策监管并对他们进行资金的投入,对于民办幼儿园,政府部门几乎没有资金投入。这自然使得“先天不足”的民办幼儿园后天更弱;二是民办幼儿园的影响力和作用远不如公办幼儿园,没有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公办幼儿园不仅拥有政府的投入,拥有带编制的、有专业背景的、更为稳定的教师队伍,还拥有各级各类部门的监管和教育教学的指导。这些优势自然容易赢得大家的信任,特别是幼儿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更信赖公办幼儿园。因此,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公办幼儿园是其长期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三、民办幼儿园内部环境分析

民办幼儿园内部环境(内部条件)指民办幼儿园能够加以控制的内部因素,是民办幼儿园经营的基础,也是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依据。民办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制定及发展策略的选择不但要“知彼”,即客观地分析民办幼儿园的外部环境,而且要“知己”,即对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实力及核心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对民办幼儿园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民办幼儿园目前的能力状况,明确民办幼儿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使选定的发展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开或克服幼儿园的劣势,最终使民办幼儿园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幼儿园内部优势分析

在管理体制方面,民办幼儿园拥有较强的自主性。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筹资金处理权、办学经费使用权、招生自主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权、教学人员的聘用权、教职工的考核权和报酬分配权、教育教学自主权等。公办幼儿园在管理方面受到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限制,民办幼儿园则奉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原则,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多种自主权的拥有可以使民办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灵活地依据幼教市场和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及时调整幼儿园的发展战略,以优质和灵活多样的服务赢得社会及家长的认可。例如,在园内设备采购方面,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幼教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园内设备,公办幼儿园则需要逐层上报、请示,政府部门还要通过多方面的审核才能将审核的结果和意见反馈给公办幼儿园。这个过程不仅周期长,头绪多,而且经费使用有限,设备采购受限,效率低下。

在组织结构方面,民办幼儿园的组织结构缜密,任务具体,职责分明。我国民办幼儿园多属于中小规模的幼儿园,其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职能结构。这种职能结构的优点在于:组织内部分工细密,任务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具有明显的界限,可以专心从事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这种直线式职能结构同时稳定性较高,当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幼儿园组织内部容易发挥集团效率。公办幼儿园则多由政府及教育部门监管,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组织内部之间竞争力强,设备和人员配置容易出现重复,增加幼儿园的管理成本,同时组织内对集权与分权关系较为敏感,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削弱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

在用人机制方面,民办幼儿园更为灵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定招聘计划方面,民办幼儿园不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可以直接根据幼教市场对教师的需求及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公办幼儿园的招聘计划则由教育部门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因此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更能灵活地招收到不同需要的教师,包括一些有能力但在公办园缺乏发展机会的优秀教师;二是在选聘员工方面,民办幼儿园采用的是“量才录用,按劳取酬”的民营企业选聘原则。它们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应聘人员,应聘人员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水平选择幼儿园及园内的不同岗位,应聘方式灵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在引进师资方面,由政府根据事业单位的程序统一进行选拔,选拔的标准常常只考虑幼儿园自身的需求而忽视了应聘人员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公办幼儿园通过统一标准选拔的员工多具有普遍性,特殊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很难通过选拔被发现和引进。

在服务方面,民办幼儿园拥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民办幼儿园在幼教市场中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幼儿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购买者。相比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能够实施更细微周到的保教管理,组织更具特色和多样化、个别化的家园互动活动,提供诸如延长在园时间、开设寒暑假班等多种服务形式,以满足不同家长的特殊需求。

(二)民办幼儿园内部劣势分析

在管理体制方面,大多数民办园存在着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虽然我国幼儿园管理实施的是园长负责制,即园长直接负责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但在实际运行中,民办园的园长多为投资者,民办园的管理多为投资者的管理,加上规模多属于中小型幼儿园,管理中多采用直线式管理模式,很容易带来管理者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过度使用。特别是部分民办园的管理者是非幼教工作人员,办园思想不端正,以盈利为目的,把办幼儿园当作赚钱的途径,忽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含义,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造成幼儿园管理混乱,发展后劲不足。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理念常常会有问题,教育决策随之呈现随意性和非专业性,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很容易因意见不一而发生矛盾,从而限制和制约了民办幼儿园的更好发展。

在师资队伍方面,与公办园相比,民办园教师流动频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于公办园。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本就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少、工作时间长、工作投入与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而有关调查显示,高达72.8%的民办园教师表示受雇的幼儿园并未为其办理“五险一金”,同时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的薪金福利与教师的工龄挂钩、以工资作为押金等现象。民办幼儿园在聘用教师时使用的是劳务合同。这种合同制的聘用形式也使得幼儿园和教师之间约束性弱、稳定性差,再加上近几年公办园招考有编教师力度的增大,民办园教师一旦通过招考,就会流动到公办幼儿园。此外,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也是她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特别是民办园教师就会选择放弃幼儿园的工作。

在收费方面,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缺乏规范性。与公办园由物价部门按照园所级别审批定价不同,民办幼儿园实行的是市场调价。由于政府对民办园的财政投入较少,民办园除了自己要承担多种项目的办园成本之外,还要不断扩大资金,拓展幼儿园的服务项目和提高办园质量。这就导致民办园之间因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的不同而带来收费价格的差异:部分声誉高、设施条件较好的民办园收费十分昂贵,而部分民办园却为了吸引生源不惜降低应有的基本标准,严重影响了其保教质量,结果导致“贵族民办幼儿园上不起,廉价民办幼儿园不敢上”的现实局面。这种收费标准的非规范性和差异性,也自然会导致家长产生“民办园不规范、质量无保障”的心理,以至于“挤破头”也要想办法让孩子进入“收费低、质量好”的公办幼儿园,这对不同层级的民办幼儿园都会带来负面的招生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民办幼儿园因过于强调特色课程而常常处于“难以处理好幼儿全面发展和定向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困境。受急于收回办园成本的经济诉求驱使,较多民办幼儿园引进了各式各样的特色课程,例如奥尔夫音乐课程、蒙台梭利课程、数理逻辑课程、双语课程等。他们希望通过设置特色课程来吸引家长的关注,以提高幼儿的人园率,同时也为提高幼儿园的收费找到说服家长的依据。但实际上,很多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对这些特色课程缺乏实质性的理解与掌握,很多特色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一些民办幼儿园甚至根本不具备开设特色课程的条件,致使所谓的特色教育往往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对幼儿的发展反而起到阻碍作用,“小学化”问题长期存在。

四、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对策

由于不同的环境需要有不同的活动与之匹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民办幼儿园就应该改变办园理念,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发展策略。而当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策略改变后,其自身能力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才能保证发展策略的实施。根据上述对民办幼儿园环境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如表1所示的SWOT分析矩阵。

(一)增长型发展策略(SO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优势条件和机会环境状态时,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发挥幼儿园内部优势。

第一,应继续支持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规范发展,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地位。在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肯定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引导民办幼儿园在规范发展中逐步提高自身在幼教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民办幼儿园应及时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有的放矢地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幼儿园管理者应结合当前的国情和幼教市场的需求,合理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计划,保证其在幼教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态势。第三,政府应合理布局并引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指引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政府应用“有形的手”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实际发展水平,合理布局和规划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防止出现民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或严重不足。

(二)转型升级发展策略(WO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劣势和机会环境状态时,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来弥补幼儿园自身的缺失

第一,民办幼儿园应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动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应积极建立与地方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良好关系,主动向这些部门多咨询、多汇报、多交流,并接受这些部门的合理管理与方向指导,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第二,政府应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减少其师资频繁流动的比例。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并落实民办园教师的相关政策,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协助民办园解决好教师的资历认证、职称评定和晋升等问题,保证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等地位。第三,民办园应规范内部管理,保证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评估,规范民办园内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民办园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

(三)多元化发展策略(ST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优势条件和威胁环境状态时,各地方政府及幼儿园管理者应以其自身的实力来正面回击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并慎重而有限度地利用幼儿园自身的优势。

第一,政府应完善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降低民办园的办园成本。为促进民办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民办园的扶持政策,如加大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支持与奖励,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低收人家庭幼儿教育的资助,降低或免收城市民办园的租赁费用和税收比例,加强对城乡流动儿童教育的资助。第二,政府应实施竞合战略,协调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关系,加强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合作。各级地方政府应发挥统筹和宣传引导作用,使社会、民众和幼儿园认识到,公办园与民办园都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是合作、互补关系,而不仅仅是竞争关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利用自身的力量加强民办园与公办园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通过引导民办园与公办园、其他企业或组织等的合作来获得竞争优势,并使竞争各方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第三,民办幼儿园应以提升保教质量为发展重心,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民办幼儿园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应将提升自身的保教质量作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获取社会各方面的尊重与认同,进而由内至外地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防御式发展策略(WT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劣势条件和威胁环境状态时,各地方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制定发展策略时,要尽量降低威胁和自身弱点带给幼儿园的负面影响。 第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完善和细化相关的发展政策,给民办幼儿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属于非财政性事业单位,因此各级政府应按照非财政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落实好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财政投入方面,应给予民办幼儿园更多的支持与投入。第二,应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民办教育联盟。教育联盟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急需的多元资源,为管理者提供针对性的发展决策,提高管理效率,达成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第三,民办幼儿园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长期合作,通过与高校创建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高校合作,一方面可以为民办园引入优秀的师资力量,提高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减少额外成本,并为民办园的持续发展把握好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实践的场域,提高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民办幼儿园面临着“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同在,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现实境遇。这一方面要求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对幼教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根据内外部的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发展提供宏观政策支持和必须的财政投入,并在教育质量的指导和监督方面提供具体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市场与政府的合力作用下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4-5-21.

[2]夏双辉.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探究,2012,(1).

[3]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8.

[4]刘焱,史瑾,裘指挥.“国十条”颁布后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5]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

[6]王涛,冯文全.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2).

[7]“单独二胎”政策对教育有何影响[N].中国教育报,2014-3-6.

[8]吕武,张博,不同需求与差异供给: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逻辑[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9]程晓明.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4,(1).

[10][11]马天宇,黄娟娟.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报告[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3).

[12]王琦,尹可珍,民办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的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13][14]曾明鸣.我国民办幼儿园生态位的现状分析与重建[Jl.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3).

[15][20]于晓威,秦旭芳.民办幼儿园生存状态及其应对策略[R].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16][19]时松.浅析我国私立幼儿园发展的优势和不足[J].职业时空,2011,(3).

[17][18]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5-266.

[21]孙雅婷.幼儿教师流动与幼儿园教师管理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2]岳亚平,刘静静,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J]l.学前教育研究,2013,(2).

篇10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是参照普通教育学和前苏联的教育学建立的理论体系和运行原则,随着社会转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的变迁,有些原则已经不适应这些变化,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给予重新审视,比如人才培养方案四年不变论,比如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划分。同时,违背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管理规定却不断出现,甚至难以改变,比如不顾学生中学英语的实际水平,全部开设大学英语,要求都要通过四级考试。这些做法需要深刻反思和矫正。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43-02

收稿日期:2014-11-29

作者简介:张海钟(1963—),男,甘肃靖远人,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10年代,我们曾发表文章就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高校教学管理的适应性改革问题[1]、教育基本规律与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2]、高等学校本科生英语四级考试与学士学位授予有关问题[3]、寒暑假的教育本质与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进行辨析[4]。15年后的今天,笔者试图再次关注教学管理问题,针对某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教于学界方家。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辨析

20世纪50—8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将中小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管理文件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科书、教案,认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有严肃性、稳定性,确定后不得随意改变,除非国家颁布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显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我国的高等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理论建设中参照了普通教育学的原理,承袭了教学计划稳定不变论。认为制订教学计划必须严肃、科学,确定后三至四年不变,严格执行。如果需要变化,必须经过学校教务行政管理部门严密论证、严格审查,专业院系无权变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学习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概念,结合民国时期的称谓,将教学计划改名为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大纲改名为课程标准,保留了教材(教学材料)和教科书、教学进度计划的概念,同时强调教案就是教师的课时教学方案。然而,新世纪以来,中小学已经采用了新概念,高等学校却是新旧概念混用,甚至教育部各个司局的文件也是新旧概念混用。然而无论是称作教学计划还是人才培养方案,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都参照中小学普通教育学的概念、原则,过度强调其稳定性,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变更如临大敌甚至大逆不道。高等学校的院系组织要变更调整一门课程,或者教师变更自己的教学进度,需要办理特别复杂的手续。

问题在于,将普通教育学的教学管理原则移植到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忽视了高等学校课程的学术性。学术性课程中知识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变化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需要四年培养,四年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无法预测课程名称和内容的变化;同时,计划不如变化快,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不可能完全按部就班。而教学督导机构往往会就教学进度责难教师,导致教师的教学失去主观能动性,影响到教学特色、风格的形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时代,是就业信息激变时代,新兴的职业不断产生,新兴的学科不断涌现。高等学校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和学术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内容,增加或者删改课程内容甚至某门课程。如果过度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坚持错误的不变论,将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市场和学术适应性。

二、课程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区问题辨析

无论是普通教育学还是高等教育学,其课程与教学论中都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这个原则确定的依据是知识的逻辑性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儿童动作和思维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比如学习物理学,初级中学是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到了高级中学、高等学校,都是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磁学,但难度逐步增加,循序渐进。但最近几年,高等学校出现一系列违背循序渐进原则的课程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迎接评估和考试经济的利益驱动,出现一系列违背教育规律的管理制度,如不顾学生原有基础和实际需要推行四六级英语考试。具体而言,为高考分数300分左右,其中英语60—80分的学生直接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导致大面积不及格。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按照艺术类招生培养本科生,而大学英语的开设仅仅比文理科学生稍低,导致每个学期全班70%学生不及格。外语学院认为,学生进入大学,毕业时应该是一个标准,而教育学院认为,向高考150分题目考60分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违背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如此违背教学基本原则的事故屡见不鲜,比如研究生教育中,无专业限制的随意报考,学习有色金属、工艺美术、金融会计专业的学生报考心理学研究生,而且被录取率高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等于承认心理学专业四年本科即使不学习,也照样可以成为心理学家。至于现代电视大学、自学考试教育,就更是离谱,此处不再赘言。向一个初级中学学生教学高等数学,需要学生智力超群。我们认为,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必须坚持因水平施教、因专业施教的原则。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观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教学要基于现实发展区,面向最近发展区。教育界人士论述该理论,往往强调最近发展区,却忘记现实发展区。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必须承认教育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教学基本原则。虽然历史上跨专业学习成为大师的显然也存在,但毕竟教育规律是普遍规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贯彻现代教育基本原理的时代,高等学校也应该更加注重研究和改革,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树立更加科学的教学观。

三、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认证问题辨析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13年扩大试点,2013年秋季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但是,这项改革却成为一把双刃剑,克服缺陷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

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按照学科专业教育加教师专业教育学习四年,经过教育实习,达到教师资格证书规定条件,通过考试活动资格证书。而非师范专业(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专业学生,不经过教育实习,只是通过普通话资格证书考试,通过辅导班突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教师教学技能,凭借自己的天赋,进行说课、试讲,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否定。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实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的同时,教育部于2011—2012年先后印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这些文件是指导师范院校或者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学术标准。然而,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暂行办法》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中并没有要求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考试试题。许多省市的考试内容继续沿袭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内容,只是增加了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和说课等面试。这说明教育部教师教育工作司在政策设计中存在衔接问题。

这种政策的可能后果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演变成纯粹学科专业,尤其是教育实习,将成为公平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几乎没有关系。教育部自己印发的文件之间相互冲突,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培养教师的模式发生改变,今后改革的方向就是取消教师教育专业,所有文、理、艺、体专业不再开设教师教育课程,而转向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训练,只辅导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为此,我们建议,参考20年来教师教育发展有关论著中的思想,借鉴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实行“4+1”或者“4+2”的教师培养制度。“4+1”是指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年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比如培养数学教师,先接受四年的数学本科教育,获得学位,随后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一年的教师职业教育,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六大领域的课程,特别是经过三个月以上时间的教育实习,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所谓“4+2”的教师培养制度,就是除了学习“4+1”的课程和实习之外,再增加一年的教育研究课程,经过论文答辩,授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学生可以在“4+1”之后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也可以等获得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后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总而言之,改革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和办法,有利于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其动机是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质量,但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不公平。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教师教育专业职业训练,没有经过教育实习,直接参加考试获得证书,肯定不是合格的教师。因此建议撤销教师教育专业,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海钟.高等教育改革中高师教学管理的适应性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2001,(6).

[2]张海钟.寒暑假的本质与高等学校的管理和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