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2 07:2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分钟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闹钟一只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5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你能读好吗?教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来读,挑战朗读。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四)归纳总结、感悟升华
你要是是元元的同学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同学们懂得了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吧!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篇2
一、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3.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二、 实施策略 现状:
1.近几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中招考试不考生物导致大部分学生生物学知识极度匮乏。
2.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区分度导致学习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生分层:
1.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生物学兴趣特长、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2.高二年级:对入学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学进行初步分班分层。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建立分层初步档案。继续进行培优与补缺,适当进行层次交错,对部
分学生层次进行调整。
3.高三在不影响公共课的前提下,每周利用适当课时进行分层辅导。
三、 教学教育工作计划与目标 教学工作:
1.教学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生物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总体按照“十八字”模式。
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过程分层----根据分层对象细化过程,关注各自状态,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练习分层——将平时练习与月考结合起来,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采用“三层”模式,“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周练、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
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周练、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的知识。
C.辅导分层
依托学校的“学科导师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强调基础差的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中等班级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基础较好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实验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A组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 转贴于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实验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实验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普通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实验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普通班班则不做要求,对一课一练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普通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同一个层次的班级内,让C组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表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从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五、分层教学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和目标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让他们在经常性小小的进步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掌握更好的方法。
2.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习题和作业量。
3.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既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不影响语数英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分析化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51-01
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不仅注重理论讲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学科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的连贯性差,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展示案例
2008年3月,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婴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现象。9月,经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就是婴儿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的主要原因。截止到当年11月为止,因食用三氯奶粉和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的患儿达到29万人次左右,因此三鹿奶粉在全国各大超市陆续下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案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各组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一:三鹿厂家为什么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问题二: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问题三: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析
学生通过讨论得知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婴幼儿奶粉中主要的营养素,指出蛋白质是婴幼儿奶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而目前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它是通过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来计算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以确定该奶粉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然后教师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三聚氰胺含氮量达到了666%,含氮量非常高,这样问题一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三氯厂家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通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有缺陷的,它只能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而不是蛋白质的含氮量,并且该方法的分析时间长,灵敏度较低,但干扰小。
图1三聚氰胺的结构
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聚氰胺的原理是: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使食品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可以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盐,在pH=48的乙酸-乙酸纳缓冲溶液中,铵盐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40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通过测量4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并和蛋白质标准系列进行比较,再乘以换算系数,可以测出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分析速度较快,但干扰较大。通过教师的解析,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既然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这样就回到了我们提到的问题三,学生继续讨论可以得知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然后教师仪进一步解析色谱法和质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混合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而质谱法则是利用离子化技术将化合物转变为离子,通过测定不同离子的质荷比,对物质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可以同时具有气相色谱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较,定性的可靠性变高,但成本较高。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进行案例式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对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和质谱法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从原来课堂上的默不作声,转变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他们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时,就会进行相互交锋和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信息交换 安全性分析
一、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简单的说就是指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完善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可高效地与用户接触,在整个商务体系中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由于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移动电子商务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SMS模式(Short Message Service)即短消息模式,WAP模式(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及其他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信的开放式全球标准,它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何有效的保证信息交换的安全性和正确性,防御黑客对交换信息的截取和攻击,以及确认交易数据的可靠性,就成为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更加薄弱,传输承载的交换信息更易受到窃取和攻击。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保密性
保密性就是要保证双方电子商务交易有效信息的不被窃取、非法储存和使用,保证整个交易通道的严密性。
2.身份的认证性
指交易双方都能正确鉴别对方的身份,能防止他人的假冒行为。身份认证可以鉴别通信中一方或双方的身份,从而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的资源与服务。
3.信息的正确性
指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和双方认证数据没有丢失或被篡改。
4.交易数据的可靠性
指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包括合同、单据等在事后都能进行有效的确认。进行交易的双方都要能够在事后确认进行过的交易,即对交易本身及交易合同、契约、或交易的单据等文件的抗抵赖性。
三、信息交换过程安全性分析
移动电子平台的安全性,是决定整个商业运营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机制,移动电子商务网中的各种商业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如下:
1.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涉及到移动终端、信息中心和内容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这一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就有移动无线接口、移动网络和移动客户端3方面的不安全性因素。
(1)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而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任何具有适当无线设备的人均可以通过窃听无线信道而获得其中传输的消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传输的消息,以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欺骗网络端的目的。(2)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网络端主要是指无线传输线路、网关部分、Internet有线传输线路。在有些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系统与移动服务交换中心之间的通信媒质就不尽相同,相互之间的信息转换就有可能导致移动用户的身份、位置及身份确认信息的泄漏。(3)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移动端包括移动终端和内容服务器。移动终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用户身份、账户信息和认证密钥等方面。例如不法分子取得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从中读出移动用户的资料信息、账户密码等就可以假冒用户身份来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
2.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安全威胁
通过对以上各种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可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多种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目前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息的截取和窃听。如果没有采取加密的措施或加密的强度不够,攻击者就可能通过截获装置截取数据、获取信息,经过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如银行账号、用户密码等。(2)信息的篡改。当攻击者熟悉了过程的网络信息格式后,会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中途的修改,再发往目的地,从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如肆意篡改购买商品的货号、价格等,或删除、插入错误信息。(3)非授权方的非法访问。访问者未经授权,即可读取主机的敏感商业数据,使用系统得资源,享受为被授予的权利等。(4)信息的假冒。攻击者掌握了传输数据的规律或解密了商务信息后,就可假冒合法的用户或假冒商家来欺骗服务主机,从而获得用户或商家的机密信息。(5)交易的抵赖。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在交易完成后否认其参与了此交易。比如用户在选购了商品后否认选择了某些商品而拒绝付费,商家卖出的商品因为价格差的原因而不承认原有的交易或收到货款后拒绝交付商品等。(6)拒绝服务的威胁。此种威胁以网络瘫痪为目标的攻击破坏性很大,造成危害的范围很广,而攻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袭击开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攻击者可以通过删除某一网络上传送的所有数据包的方法,使网络拒绝为用户服务;还可以通过邮件炸弹的方法使系统性能降低或崩溃,从而达到拒绝服务的目的。
3.安全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实现目标
要达到一个安全实用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必须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竭力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求和目的:具有身份认证功能、能够识别信息的完整性、能够监测出重传攻击、可以保留交易证据、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较低的通信费用、较好的端到端信息传输的保密和较高的容错能力。
四、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安全性设计
1.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模型安全性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电子商务系统在安全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实现移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保证其上信息交换的安全性,结合现有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现将就各安全要素及其可能的安全威胁提出如下安全性解决措施:
(1)信息的截取和窃听。其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交易数据的保密性原则。现有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措施可以采用交易信息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处理。(2)信息的篡改。信息的篡改牵涉到的安全要素是信息的完整性原则。基于现有的安全技术可以采用报文摘要的方法来解决此种的安全威胁。(3)非授权方的非法访问。访问未经授权而可以获取重要的商务信息所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信息的授权性原则。要解决此种安全威胁,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就包括防火墙、动态密码等。(4)信息的假冒。其关系到的安全要素是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的可验证性。针对这种威胁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数字证书技术。(5)交易的抵赖。其与安全要素信息的认可性相关。数字签名技术就是用来解决商务交易中的抵赖性问题。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有效地判断出信息的发送方,因为它是通过发送方私钥进行加密的,因而可以解决交易抵赖的安全威胁。
2.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模型
针对移动商务交易安全性解决措施,将其应用到移动电子商务,可总结出一种基于签名和加密方法的安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的模型。模型主要是针对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信息交换。其对照安全交易体系主要是实现信息传输安全和安全信息认证的功能。模型的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1)移动终端向内容服务器发送注册要求;(2)信息中心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3)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生成用户证书发送到移动终端,并将用户证书按移动终端标识保存到数据库中;(4)内容服务器为移动终端产生公私密钥,并将私钥按用户标识发送给移动终端,用户标识和私钥保存到数据库中;(5)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选择相应的商品,并对交易进行签名,随后将用户标识、交易信息、摘要信息、数字签名和证书一起发送给内容服务器;(6)内容服务器依据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标识号,先和数据库保存的用户标识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向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请求用户证书,否则拒绝服务;(7)信息中心的认证机构根据标识号将用户证书发送给内容服务器,用户证书由信息中心来进行产生、存储和验证;(8)内容服务器使用用户证书鉴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交易信息是否可信;(9)核实后,内容服务器用公钥将用户的交易订单进行解密工作,判断摘要是否正确,以确保给移动终端。
五、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展望
伴随着移动计算和信息访问需求的日益增加,移动安全必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下一代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必将与无线和有线通讯网络实现无缝、高质量的集成,支持任何WAP兼容的手机的访问,有效解决WAP网络端到端的安全性问题,为用户的交互提供简单、透明的操作方法,以有利于内容开发者为无线因特网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刘生:电子商务安全问题[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沈郁:基于WPKI的WAP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3,6:30-33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进出口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63-02
一般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1870年由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在《合同法案例》中创立的。其基本含义是:以精心选择、合理编组的若干个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并最终寻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案例分析法出现在更多课程的课堂中,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广泛欢迎,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一 案例分析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进出口贸易实务着重阐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程序、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等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突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法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更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将难懂的知识讲透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出口贸易实务中有些内容是直接引用了英文材料的中文翻译,学术性强,而且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的知识,如果辅以案例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贸易术语是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其中常用的CIF术语有一个特点就是“象征货”,但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的案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某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之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果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如此签约是否正确?
根据《2010年通则》的相关规定分析上述案例可知,CIF术语下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上,卖方承担的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之后的一切风险都由买方承担。也就是说卖方按合同规定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船,并提交全套合格单据后,即视为卖方完成了交货义务。卖方无须保证到货,即使货物中途丢失,卖方仍可凭有关单
据结汇,买方要凭单付款,而非凭货付款。因此,上述案例中的合同中“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果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的规定是不恰当的,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IF合同,这样签约是不正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了解“象征货”的含义及用途。
2.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觉得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很多知识是散乱的,而且由于他们缺乏接触实际进出口贸易活动的锻炼机会,因此学生难以把所学的散乱知识点转化为活学活用的技能。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中国某公司向国外买方出售500吨花生仁,双方规定:从中国港口运至伦敦,分5个月装运,其中,3月份80吨,4月份120吨,5月份140吨,6月份110吨,7月份50吨,每月不许分批装运。卖方按信用证规定,先后于3月份及4月份于青岛分别装运了80吨与120吨,均顺利收回货款。卖方于5月20日及5月28日分别将约定品质、规格的花生仁在青岛装运70.5吨,后船驶到烟台又装运64.1吨,共计134.6吨。卖方将这两套装运单据寄给开证行时,开证行认为,卖方违反每月不许分批装运条款,且交货数量少了5.4吨,便以单证不符拒绝付款。卖方应如何面对?
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根据《UCP600》的规定,运输单据表面上注明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的多次装运,即使其表面注明装运日期及/或不同装运港接受监管地或发运地,将不视作分批装运。案例中5月份的两次装运属于同一船只、同一航次、同一目的港,虽然有两个装运日期,也不构成分批装运。另外,根据《UCP600》的规定,交货总数量和每批数量都可以有5%的增减。因此,开证行的拒付理由是错误的,卖方应继续索款。
一个案例,讲解了两个知识点:分批和交货数量,知识点针对性强,案例客观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并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刚刚接触进出口贸易实务这样的专业课程时,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匮乏,难以从专业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恰当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可以把传统单向灌输为主的讲授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此外,在参与案例讨论、阐述或反驳观点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 案例分析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取必须要合理、适度
案例教学法收效如何,关键还要看案例的选择成功与否,案例选择要注意合理、适度。对于刚刚接触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学生来讲,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尚不具备综合认识和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因而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初期学习应以理解掌握具体重、难点知识为主,所以在案例选择上,要侧重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性和针对性强的短小精练案例,这样的案例是为了某个知识点而存在的,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凸显针对性,注重重难点各个击破。综合性的复杂案例要在学生对整本教材或涉及知识都基本掌握的基础上量力引用,这样的案例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新、要典型,还要全面系统,既能体现单个知识点的精练,还能把几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串联于无形。否则,若案例引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甚至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2.案例选择应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贴合学生学习兴趣
开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案例选择方面,既要讲求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还要注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贴合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加他们对岗位工作风险的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学习目的。否则,再精彩的案例,学生不愿参与,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3.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与其他教法、学法结合使用,增强学习效果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不同的知识点适用的教法和学法也有很多,有时候在应用案例分析法的同时结合其他教法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若能结合选择课件、视频等资源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案例分析法配合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案例情境。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真实的角色扮演,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更加扎实地掌握相关专业术语,体验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责任,更加形象地去思考问题。
案例分析法与其他教法学法的灵活运用有很多种可能,在此不一一赘述。
4.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要突出实践效果,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的学习,学以致用是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精选案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正确认识和分析案例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消化、巩固、检验学习成果。案例分析法的恰当选择和运用,还可以让学生能进一步设身处地地加深对进出口贸易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了解,体会不同的岗位责任,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费景明、罗理广主编.进出口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汽轮机;叶片;振动;安装工艺;紧力
1.事件简述
某电厂有两台350MW冲动式汽轮机,型式为TC4F-26。2002年,1号汽轮机在大修中解体检查发现中压第1级动叶片围带及铆接榫头磨损严重,根据厂家建议将叶片车短约3mm,更换了围带。2008年12月,1号汽轮机由A公司更换了中压第一级动叶片,叶片型线保持不变,恢复动叶片设计叶高,表面喷涂Cr-C以提高其抗固体颗粒磨损性能。 新叶片安装后运行至2013年4月机组大修,经解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
2011年3月,该电厂2号汽轮机由B公司完成了高中压部分通流改造,更换了高中压转子,高压缸由8级改为10级,中压缸由6级改为7级,叶片型线采用了具有更高气动效率的流型,围带由原来的分组铆接式改为自带冠整体围带,动叶片仍采用外包菌型叶根。2012年3月,2号汽轮机在运行中轴瓦振动突变,其中1号轴瓦振动由0.066mm上升到0.138mm,经分析判断为叶片断裂[1][2]。停机检查发现中压第4级动叶片有1片断裂,2片于叶根处有宏观裂纹,经检测另发现8片于叶根处有裂纹[3]。
经初步分析认为该级动叶片安装紧力没有达到设计值,叶片在运行中松动、产生异常振动,导致了叶片断裂。为尽快恢复机组运行,在本次临时检修中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更换整级叶片,安装过程中确保紧力达到设计值,将叶顶围带加厚、取消高低台结构、开燕尾槽、嵌入整圈燕尾带以增加整圈叶片的刚性[4]。机组检修后投运至2012年10月,揭缸检查未见异常。
同时,电厂委托专业机构对断裂和产生裂纹的旧叶片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计算。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叶片断裂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动叶片的第4阶振动频率与喷嘴的Zn激振频率的避开裕度不够。二是因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该级动叶片安装紧力不够,运行中在温度、离心力等作用下,叶片之间产生间隙。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产生基本合拍的共振,导致叶片发生源于微动磨损的高周疲劳断裂[2][3]。
2012年10月,2号汽轮机高中压缸进行解体检修。基于上述分析、计算结果,B公司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围带改为马鞍形,同时增加厚度改变动叶片频率;改变喷嘴数量,以避开共振区;修订安装工艺以确保叶片整圈安装紧力[5]。
2.外包菌型叶根动叶片结构[6]
该电厂的1号、2号汽轮机高中压级均采用外包菌型叶根,其结构示意图(图1)和动叶片安装示意图(图2、图3)如下。
图1外包菌型叶根示意图
图2 1号汽轮机高中压级末叶片安装示意图
图3 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安装示意图
外包菌型叶根是一种较合理的叶根结构,它能较充分的发挥叶片和叶轮材料的强度性能,可以有效的防止汽流及其夹杂物对叶轮的冲蚀,便于安装;但是加工难度较大。现在冲动式汽轮机的高中压级几乎都采用外包菌型叶根,1号汽轮机中压级动叶片叶根槽顶没有顶键槽,叶顶围带采用梯形与倒梯形的组合结构,叶轮槽上开有安装窗口一个。末叶片由骑缝圆柱销来固定,骑缝销共4支,分布于末叶片及其相邻的4支叶片之间,如图2。
2号汽轮机中压级动叶片叶根槽顶开有半圆键槽,安装时打入顶键,以防止叶片因离心力过多甩出,叶顶围带采用马鞍形结构,叶轮槽上开有两个安装窗口,在叶轮上呈对称布置。末叶片由穿过末叶片叶根中间部位并通过叶轮的2支圆锥销来固定,如图3。
3.中压级外包菌型叶根动叶片安装工艺分析比较
3.1. A公司的叶片安装工艺[7]
3.1.1.叶轮检查修整。旧的动叶片拆除后,将转子上车床,对叶轮尺寸进行检查修整。厂家认为叶轮槽在高温和离心力的长期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转子上车床进行尺寸检测和修整是必要的。
3.1.2.叶片的安装排序。将所有的叶片进行称重,然后根据其结果确定各叶片的安装位置,用来调整窗口的加厚片应在叶轮上均匀分布。不能平衡的残余质量可在超重叶片的叶根槽顶部进行机加工去除。
3.1.3.叶片接触检查。抽取若干组相邻的叶片进行接触检查,要求在叶根部位有效接触面积超过三分之二,一般不主张现场拂配。
3.1.4.叶片试装。叶片叶根齿和叶轮槽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的设计间隙均为0.03~0.05mm,正式安装前抽取约10支叶片进行试装,用百分表测量径、轴向间隙,以确认叶片与轮槽的配合情况。
3.1.5.叶片安装。每级叶轮设计有一个安装窗口,先装入与窗口末叶片成180度角处的叶片,然后分别从窗口向两侧装入叶片。叶片的安装顺序应与排序表相符合。叶片装入时以小号铜锤敲击叶顶,同时用手可滑动叶片为宜,否则就需要检查叶轮和叶片的配合情况。安装过程中逐片确认叶片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
3.1.6.叶片减薄。安装好除窗口处末叶片之外的所有叶片,确认窗口位置正确、末叶片与窗口无干涉。从窗口处向两边撑紧叶片,再次确认叶片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测量窗口尺寸,拆出加厚片,分别均匀减薄。如一次未减薄到位,则需重复该步骤。
3.1.7.末叶片安装。减薄工作完成后,装入末叶片,钻孔,铰孔,打入销子,冲铆销孔防松。销子与销孔的紧力为0.00~0.03mm。
3.1.8.机械加工。车外径,加工叶顶密封槽、叶根处凸台。
3.1.9.低速动平衡。因不具备高速动平衡的条件,只能在现场进行低速动平衡。试验时转速为180转/分,两端不平平衡质量分别为9.23g,8.81g。
3.2.B公司的叶片安装工艺[8]
3.2.1.叶片安装排序。叶片未进行称重,加厚片均匀分布在两个窗口的两侧,其它叶片则主要根据叶片的接触情况来确定安装顺序,以减少拂配工作量。
3.2.2.叶片接触检查,拂配。检查叶片接触情况,要求接触面积75%以上,否则需拂配至合格。
3.2.3.叶片试装,配制顶键。试装所有的叶片,测量配合间隙,配制顶键。
3.2.4.第一支末叶片定位。测量旧末叶销孔的相对位置,在新末叶上预钻孔,预铰孔,制作工艺销,安装第一支末叶片。
3.2.5.安装叶片。从第二个窗口按预定的顺序装入叶片,装第一个窗口两侧的加厚叶片时用两支备用标准叶片代替两支加厚叶片分别装在窗口的两侧。安装时逐片装入顶键并确认叶根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叶片的辐射线位置准确。
3.2.6.撑紧,消除间隙。安装完除第二支末叶片以外的所有叶片后,用专用楔形工装在窗口处撑紧叶片至叶根之间的间隙为0。
3.2.7.测量,减薄加厚片。测量叶轮的窗口尺寸及销孔的相对位置,根据二者的测量结果分别减薄第二个窗口两侧的加厚片,以尽量既保证新末叶片上的销孔与叶轮上的旧销孔对正,又能让末叶片有0.80~1.0mm的安装紧力。
3.2.8.安装第二支末叶片。装入第二个窗口处的末叶片,扩铰销孔至叶轮与叶片同孔。为延长汽轮机转子的使用寿命,销孔直径的扩大量以小于0.20mm为宜。铰好销孔后测量孔径、配制锥销,锤入。
3.2.9.重新安装第一支末叶片,以形成设计的整圈紧力。拆出第一支末叶片和两支代替加厚叶片装入的备用标准叶片。将第一支末叶片安装时换出的加厚叶片减薄成比标准叶片厚0.40~0.50mm的叶片,并将其分别装于换下备用标准叶片的位置,以保证整圈叶片有1.6~2.0mm的安装紧力。按原顺序装好其它叶片,用锤敲入第一支末叶片。
3.2.10.铰销孔,配制销子。按前述末叶片销孔铰制要求铰好销孔,测量孔径,配制锥销,锤入,冲铆所有锥销的大头端防松。
3.2.11.机械加工。车外径,加工叶顶汽封齿。
3.2.12.高速动平衡。进行高速动平衡,配重合格后轴颈处的振动值分别为0.56mm/s和0.30mm/s,达到优良水平。
3.3.比较与分析[6][9]
3.3.1.运行结果分析。1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在安装过程中并不强调安装紧力,经过4年多时间的运行并未出现异常现象,可见其有效的抑制了叶片松动可能带来的危害。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在安装过程非常的重视安装紧力的形成,但却产生了叶片源于微动磨损的高周波疲劳断裂事件,说明叶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松动,形成了共振并导致叶片断裂。
3.3.2.动叶片的结构。1号机中压级叶片的叶根槽顶部没有顶销,主要通过控制叶根与轮槽之间的间隙来防止叶片在旋转时因离心力作用过多甩出,同时其叶顶围带采取梯形与倒梯形组合方式也能防止叶片因甩出而出现过度的松动,但是叶片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小对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装新叶片前需要对叶轮进行准确的检测、修整。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采用了顶键,安装时就能消除叶片与叶轮槽之间的径向间隙;叶顶围带采用马鞍形结构,当叶片受蒸汽作用力发生扭转时能抑制叶片的松动;但是打入了顶键的叶片很难被拆下,所以加厚叶片就只能装在窗口就近而不能均匀分布,另外叶片在工作时的扭转量只能在理论上时行计算,实际扭转量及其与负荷的关系较难得出准确的数值。
3.3.3.排序方法。1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的排序主要根据称重的结果进行,残余不平衡质量需要加工去除,可以尽量减少无用质量的存在。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的排序则主要根据叶片的接触情况进行以减少拂配的工作量。
3.3.4.叶片径向面接触检测。1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安装过程中,只是抽查了接触情况,并且不主张现场拂配,认为接触情况主要取决于叶片及叶轮本身的加工质量而手工拂配较难保证精度。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安装过程中对所有叶片都进行逐片检测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拂配。
3.3.5.末叶片数量及其安装方法。1号汽轮机中压级每级叶轮有一个窗口,一支末叶片,末叶片通过4支不穿过叶轮的骑缝圆柱销来固定。制作销孔时较简单且不需要加工叶轮。2号汽轮机中压级每级叶轮有两个窗口,两支末叶片每支末叶片由2支穿过叶轮的锥销进行固定,每次更换叶片时都要扩大销孔,不利于延长转子寿命,且操作较复杂。
3.3.6.安装紧力的要求。1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安装过程中并强调安装紧力,只要求消除叶根与围带之间的间隙。2号汽轮机中压级叶片安装要求整周叶片要有1.6~2.0mm的安装紧力,为此安装的过程变得较为困难和复杂;尤其最后1支末叶片装入时需用大锤砸入,易损伤叶片。
3.3.7.动平衡方式。1号汽轮机在电厂附近的工厂更换叶片,没有进行高速动平衡的专用设备,只有在现场进行低速动平衡;而2号汽轮机叶片更换在制造厂进行,进行了高速动平衡,其效果更为精确。
4.结论
4.1.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汽轮级中压级叶片的设计应该同时考虑整圈叶片和单支叶片的频率,从根本上消除共振的可能性,使叶片运行时无论是处于整圈状态还是单支状态都能安全工作。
4.2.仅靠形成较大的安装紧力来保证叶片在运行时保持整圈状态有较大的难度,应该首先在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方面予以改进。
4.3.末叶片固定方式采用骑缝销比采用穿过叶轮的销子更易于安装,并且利于保护汽轮机转子。
参考文献:
[1]张学延, 张卫军, 王延博. 汽轮发电机组突发性振动问题分析[J]. 中国电力, 2001.12.
[2]张学延.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1.
[3]深圳市广深沙角B电力有限公司2号机第14级动叶片断裂故障原因分析, 西安热工研究院内部报告, 2012.5.
[4] Z944第14级围带加工及安装技术要求, 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报告, 2012.3.
[5] Z944第14级动叶片完善设计技术措施, 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报告, 2012.8.
[6]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火力发电设备技术手册[M],第2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2.
[7]沙角B电厂1号汽轮机第9级动叶片安装工艺, 东芝公司汽轮事业部内部报告, 2008.10.
[8]南京汽轮机厂Z944第14级动叶片安装工艺, 南京汽轮电机厂内部报告,2012.9.
[9]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M], 第1卷.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
篇8
他就爱和孩子在一起
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生存的土壤。用颜教师自己的话说,虽然今年他已四十二岁,但就爱和孩子们在一起。其实,孩子们也喜欢与颜老师在一起。每天刚来到学校,他的身边就会很快围满学生,或是几句简单的相互问候,或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内容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的提问,颜教师总是能够耐心地给予解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提问的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对于颜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毫不避讳,因为,孩子们早已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贴心人,他们愿意和颜老师用心来交流。也许正因为如此,颜老师才可以知晓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甚至一些家事,而学生们也特摸颜老师的脾气,知道怎样做能让他高兴。当然,孩子们更爱上颜老师的课。他们会在上课前早早准备好上课的用品,然后,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请老师上课。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很爱“粘着”颜老师不放,问这问那,让颜老师难以脱身。颜老师怕耽误了学生的其他课程,给自己做了规定:上课前一分钟走进教室,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即便如此,仍会有几个学生利用老师走出教室前的这极短的时间与老师交流。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课讲得太精彩啦!”颜老师淡淡一笑:“孩子,不是老师的课讲得精彩,是你听得太投入啦。”又一个学生问:“老师,只有‘类地行星’上才可能有生命吗?”“‘类地行星’?”颜老师有点惊讶,“这也不一定,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嘛!”颜老师瞅了学生一眼,抽身而去,因为虽然他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走,但是“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的规矩不能破。
有人对做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说过,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若真要让学生喜欢上你并不像说说话这样容易。不过,你完全可以借鉴颜老师的做法,那就是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常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大多数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事情越简单越好做。而颜老师却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特别是刚参加工作时更是如此。比如说,学校张挂在每个教室里的“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俗称“三表”。开学前一天,学校安排颜老师设计一下,本来学校领导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按常理,只要能体现“三表”的功能,就算完成任务,可为了让“三表”更加整齐统一,实用美观,颜老师几易其稿,换来的是彻夜未眠;为了使同事的乡公开课能够上得更好,颜老师放弃了午休时间为同事赶画教学挂图——因为画的图更能够满足这节课教学的需要;为了搞好《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试点工作,他整整花了两个周的时间,精心策划,搞好试点,并写成材料,上报市局;学校成立小文学社、小记者站,领导要他担任这个任务,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小广播站有声有色地办了起来。再说有一次开家长会的事。那一年,由于种种原因,颜老师所教的班级一直没有召开家长会,好容易等到放暑假前才有了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按理说,家长会上,总结一下学校和班级一年来的工作,再布置好暑假工作特别是安全方面就可以了吧。可颜老师硬是讲了近两个小时,他除讲了学校统一布置的内容外,还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安全问题,家长管教孩子问题,学生请假问题,对待特殊学生学期初家长应告知老师的问题,等等很多应该是新老师与家长在学期初见面会上沟通的事情。其实,虽然这一年没有开家长会,但这些工作颜老师已经通过其他形式做过,大可不必在这次会上再次叮嘱。可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做。他说,虽然下一学年,我不一定还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但这些话对孩子是有利的,对孩子有利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再说说颜老师的备课。颜老师备课从来不用他人的现成教案,他除了像教案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项目“抄一抄”《教参》外,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之类就靠自己分析划算。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颜老师更是从来不照搬别人的——在手写教案的年代是这样,在电脑网络普及的现在也是这样。颜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但更是生成的,现成的教案是死的,仅可以用做参考,不如自己编写的教案好用!以前有位年轻的老师不喜欢“抄”《教参》,就爱“抄”颜老师的教案,她说:“颜老师的教案比那些名师编写的简单得多,却很实用。”
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地工作,这些复杂化了的一件件小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也为他以后刻苦扎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篇9
论文关键词:以发表为中心;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近三年,笔者从解决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入手,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这项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教班级学生参加应用写作任务或内容真实项目一百多个,写作欲望、兴趣、积极性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初步具备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
动力性困难是当前高职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无疑应成为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否则,离开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了。而这正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能够有效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并在解决其动力性困难的同时,逐步解决能力性困难,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增强应用写作能力。
本文所说“发表”为广义,即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等。所谓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是以发表为枢纽,紧扣学生的写作内驱动力——发表欲,以从口头到书面、从音像到文字、从课堂到课外、从模拟仿真到实际项目的多层级发表活动贯穿始终,以发表学生的应用写作作品为契机,以激发、巩固、升华其创作欲、发表欲和创造性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和依归,形成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总之,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时空已延伸到课外,其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专业学习、校园生活、个人职业生涯等诸多方面,其教学方法已经扩大到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对于提升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多层级发表案例
高职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薄弱,写作兴趣、水平等参差不齐。要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须为所有学生创造发表作品的机会,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级别的发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采取多层级发表方式,形成富有亲和力的“发表网络”。一方面,鼓励学生细读应用文本,既要学会欣赏,又要敢于怀疑,破除发表的神秘感、神圣感;另一方面,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阵地,使发表成为可能。这就是一级到四级发表:一级发表限于小组当中。当同学互评作文时,就是学生作品初次得到发表的机会。二级发表是在全班同学或兄弟班同学范围中进行。或口头宣读,或分文种举办佳作专刊,或开展求职信应聘书比赛,或举行校园解说词征集活动,等等,千方百计为学生增加发表机会,拓宽发表范围。三级发表是投稿到校报、校刊上。四级发表是向各级刊物推荐佳作,或者让其作品应用到现实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四级发表均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读者缺位现象,出现了除教师之外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其他真正读者,“作品”被人“阅读”了。笔者将其归纳为“当众表达:被阅读”。
案例一:笔者举行了某学院学生勤工俭学岗应聘书比赛,通过以赛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结合典型文本的细读,学生获得了应聘书写作的基本常识和写作要求。教师现场引导每个学生合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应聘岗位目标,写出凸显个人特色和亮点的应聘书。随后进入多层级发表:首先,在小组内小范围发表,互相传看,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进行初次完善;其次,推选出小组中的代表作在全班范围内宣读或展示文本,相互交流,品评优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再次完善;再次,结合学生所学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全班学生将经过师生反复修改定稿的应聘书,以真实、美观的包括完成了封面、版式设计等在内的应聘文本形式,在校内公开展示;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应聘书送呈相关部门,争取适合自己的勤工俭学岗。
本案例完整地体现了多层级发表的各个层级,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至少两次的发表机会。应用写作的指导过程与文章产生和运用的实际过程完全一致,与专业相融合,与校园相融洽,直接管用,颇能激发学生的应用写作积极性创造性。
案例二:笔者利用自己兼任指导教师的学院社团报《旖旎风报》开辟应用写作专题文苑,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阵地。同时,还将《旖旎风报》交流到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扩大了学生作品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本案例主要在三级发表和四级发表上着力,扩大读者面,拓宽作品被阅读的时空,增强作者的写作效能感和成就感。
案例三:笔者将学生在课堂上细读2008年第5期《应用写作》上《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所提出的质疑和修改建议进行综合、深化,写成论文《从一则消息病例看消息的写作——〈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的补充》,发表在2009年第4期《语文学刊》上,使学生找到了自信,读写兴趣大增。
本案例由文本细读中的质疑所生,师生合作,深化提高,撰文公开发表,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从问出,学贵有疑,又实现了多层级发表,激发了学生的应用写作动机。
项目式发表案例
高职应用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作文,大多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与专业结合更紧,越来越多地与仿真乃至实际项目相结合。因而高职应用写作中的“发表”的意义并不止于“当众表达:被阅读”,而更进一步延伸为“项目开发:被采纳”,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应用写作的高职特征。几年来,笔者结合所教班级专业,有计划地开展项目教学。2007~2010连续4年,将拍摄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党建宣传片、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二中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宣传片、益阳市大通湖渔场对外形象宣传片等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制定策划方案、搜集整理素材、撰写解说词、参与拍摄制作。
案例一:2007年,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需要拍摄专题片,笔者受命承担此项任务。笔者结合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将这个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学习撰写专题片拍摄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并与学生所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紧密结合,圆满地完成了拍摄制作任务和应用写作教学任务。
本案例充分利用了自己学院的应用写作项目,融专业学习、学院工作与应用写作于一体,任务项目实在而富于挑战性,师生都感觉受益匪浅。
案例二: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在益阳市安化二中召开益阳市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推介与现场观摩会,会上需要安化二中以宣传片的形式系统总结、具体介绍该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作法。笔者参与该项目的拍摄工作,主要承担解说词撰写。笔者搜集了解大量信息材料后,将此项撰写解说词的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细读学院迎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解说词、观看宣传片,掌握专题片解说词撰写的要领,根据安化二中所需宣传片的具体情况和撰写要求,确定框架、充实内容、反复修改,形成解说词初稿。并将校方、拍摄机构的讨论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部分学生一起修改完善,最终定稿,获得校方、拍摄机构和活动参与者一致好评。
本案例已经将应用写作的真实项目拓展到校外,任务项目难度更大,周期也比较长,更多地是在课外完成。一些学生不仅参与解说词的撰写,还主动参与拍摄及后期制作,无论专业学习还是应用写作,学生都感觉远胜单纯的课堂教学。
案例三: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渔场拍摄对外形象宣传片,笔者参与此事。一方面,将这个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学习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等应用文,另一方面,主动介绍学院专业师生承揽对方所辖企业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业务,并结合这些教学产品说明、设计说明、广告文案等学生急需、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种,较好地发挥了应用写作教学服务专业学习,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
本案例涉及的应用写作真实项目较多,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比较大,需要更大的教学灵活度,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要求也更高。师生通过这样的项目锻炼,就不再是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而是投身火热、丰富、变化多端的社会实践。大家意识到,只有与活生生的专业项目、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接,真刀实枪地干,才能收获真才实学。
诸如此类的项目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带着实在的任务、项目写作,实现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活动式发表案例
高职校园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众多的校园活动涉及日常应用写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全面参与甚至主持其中的活动,为应用写作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公开征集方案等形式,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一旦其苦心经营的活动方案的作品被校园活动所采用并付诸实施,其激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笔者称之为“活动使用:被实施”。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江南古典园林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5-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硬件设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在该专业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必定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优良的传统,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必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园林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非常善于利用空间,来体现出层次性。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意义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与设计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的设计理念,让他们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推广延续开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娜. 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周赛.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