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23:1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师表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明确地理课程特征,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具有以下多方面的明显特征。在区域性方面,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述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初中地理课程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因为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还应该强调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通过学生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解决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逐步学生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进行乡土地理,把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各种实践能力。
二、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系统,科学实施教学方案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教学教材,全面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系统,全面了解四大板块的知识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通过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了解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了解实践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地理教学目标。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式,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理,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地图知识,设计相关的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人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科学评价教学成效
篇2
疏散走道和转角处的安全标志灯可以设置在墙面或者吊顶下距地2、5米内。疏散指示一般可以在地面内设置,墙面距地0.3-0.7米,吊顶下距地2、5米的三种都可以,安全出口设置在门洞上方0.2米。
安全标志是向工作人员警示工作场所或周围环境的危险状况,指导人们采取合理行为标志的,安全标志能够提醒工作人员预防危险,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当危险发生时,能够指示人们尽快逃离,或者指示人们采取正确、有效、得力的措施,对危害加以遏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语文教学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听、说、读、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这几个板块是分别进行的,导致对作文教学的不重视以及无法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四大板块关系是相辅相成以及不可或缺的,教师有必要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将四者很好地进行整合。听、说、读、写是一种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播放以及口头举例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沟通与分析。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四大板块整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录音播放和情绪的渲染以及让学生自己轻声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让学生对作者的心理感受进行分析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感受过的送别情绪,并将课文作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写作练习。
2.环境教学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设相应的课堂环境来配合教学,这样才可以培养一个书面能力与应用能力都具备的综合型学生。首先,打造一个良好与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发表各自意见以及表现语文写作思想的多样性。初中生对文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与基本赏析,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心情去看待作品,允许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真正地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进行适当指导,以及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感悟进行总结,侧面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开写作教学,利用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将文字、声音、画面与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优势,打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教学。例如在教学《出师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影片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三国时代的背景以及诸葛亮当时写作的心情,打造一个合理的情境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引导学生对课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情感认识,帮助学生进行讨论以及后期的写作练习。学生在互相交流与沟通中容易对写作产生兴趣以及对教师情感上良好的认知,方便配合后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转变意识
篇4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82-01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一、学习兴趣的定义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的专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从个体心理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通过对杰出人物的研究得出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主要观点是:人们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这五种需要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小。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2.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所以,应从学生对学习态度着手,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培养: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二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三是教师要有良好的自制力。
2.3换位思考,保持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
3.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3.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3.3长计划,短安排。
3.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3.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3.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3.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
1.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趣味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在学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例如:教《出师表》前,简述“六出祁山”、“五丈原陨星”的故事。
2)、名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教《谈骨气》时,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导入。从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导入《纪念白求恩》。
3)、影视导入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4)、诗词导入法:讲授新课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歌曲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图示导入法:利用挂图、幻灯片、网上下载的图片等,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如:故宫博物院图、人民大会堂图、苏州园林图、人物图等。
6)、游戏导入法: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中吸引到课堂中来,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五、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兴趣,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1. 游戏法。 游戏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感召力,是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而且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真正使语文成为“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2. 表演竞赛法。 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善模仿,好胜心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表演竞赛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文中出现的不同角色。
3. 直观情景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直观教具、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形声并茂.
4. 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去从事这些活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学生成才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培养和教育。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版。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 王松泉《语文教育研究》海南出版社 1994年。
篇5
关键词: 语文课堂质量 有效途径 提高
探讨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学生心中,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期效应不明显,耽误一节课或几节课,不会影响语文考试成绩,课堂上学习的有些课文知识,试卷上没有,从而就不重视语文课的听讲。因此,提高课堂质量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关键。一句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讲解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仅解释了所讲的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几句富有哲理韵味的讲解,耐人寻味,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精彩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案新颖科学,激起学习动机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给学生一滴水,上课前,教师必须准备好千差万别的能装满一桶的无数滴水,以备供给不同见解的不同学生。这一桶水的准备过程就是备课。备课,不仅要备内容和过程,而且要备方法,更要备人。教学过程要新颖科学,即教师胸中要有“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中要有“人”。只有了解了学生要学什么,该学什么,不懂什么,需要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设计出最合理最有趣的课堂;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是无效劳动而已。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不懂词性,不懂短语和句子成分,贸然讲解词类活用和虚词,那么,文言文教学就会失败。
二、导语如石击水波,掀起求知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一环。反之,平淡无味的引言,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甚至是催人入眠的催眠曲。如教学《花未眠》一课时,我走进课堂,说:“凡高的《向日葵》,拍卖价最高,以前看,不知其美,后来看到《金粉世家》电视剧的一个镜头,满眼的向日葵中有一对幸福的人,才明白向日葵之美,凡高的绘画之美。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世上最美的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学生进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这样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愉悦的课堂、欢快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无意注意,而且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效果更佳,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推上知识的巅峰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作恰当提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授《〈名人传〉序》,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提出:“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艺术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感动时代的普通人。这些人中,哪一类人是英雄?看课文回答。”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便感到简单,各自说出符合自己心理的一类,但在我举反面事例进行了否定后,立刻产生极大的兴趣,因为出乎他们的意料。学生经过认真看课文,在课文中找信息,最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掌握课文内容,登上知识的巅峰。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使学生充满激情地上完整堂课,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四、氛围轻松愉悦,学习情趣一浪高过一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效率高,认知心理也会和谐共进。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效率。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契河夫甚至说:“懂得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敏感绝顶,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因此,不懂得运用幽默的教师,即使知识再渊博,也算不上真正优秀的教师。
如在上议论文写作课时,我出示了五段文字,分别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为主,先让学生明确这五段短文的表达方式,接着把学生分组,每一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集体用一段文字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写完后,一人朗读,别组的同学猜写的是谁。一时间课堂充满了欢声和掌声,把枯燥难学的议论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如浪高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广告均以其独特的语言结构被人喜爱。在教学中巧用修辞,套以广告,会即刻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在理解中捕捉画面,使哲理深入浅出。如上《药》一文时,我拿着一盒药说:“哈药六厂根据华佗的秘方,采用先进技术配方,制成一药,专治无心学习之病,治愈率百分之百,无效退款。现在把这剂良药免费送给同学们。你们要不要?”话音刚落,学生争着回答:“要――”巧设比喻,扣响学生的心弦,意义渗透其中,对理解课文起到催化的作用。
法庭是提供证据和辩论诉讼案件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庄重而严肃的形式,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教《窦娥冤》一文时,我将其设计成一堂法庭辩论课,让学生站在课文所涉及的各种角色的立场上,为窦娥辩论,在辩论中明确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语言特色,进行反向导入,寓庄于谐,在逆向思维中学到知识,明辨是非。
抖“包袱”,就是相声中故弄玄虚的抖包袱,令人捧腹。如在教《逍遥游》一课时,我也扔出“包袱”,故意制造玄妙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我这样导入:“报告大家一条好消息。”学生全神贯注地等待下文。我接着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的用火箭把一只大鹏发射到九万里的高空。”学生怀疑地问:“真的?”继而兴奋地议论。这时我显出惋惜的神态:“可这只大鹏已向南海飞去,雷达观测已失去目标。”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火箭是怎样把大鹏送上天的,有的说大鹏为什么要逃跑,有的说哪里的南海,有的说为什么要把大鹏送上天空……我顺势说道:“大鹏为什么要用火箭送呢?”学生答:“飞得高吧?”我接着问:“为什么要逃跑呢?”学生议论纷纷,充满激情。我不失时机地引入:“请打开课本,看庄子是怎样发射大鹏的,他为什么要发射大鹏。”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文章情景中去,把难懂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五、结语再起风波,拓展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