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08:1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荷花淀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荷花淀教案

篇1

关键词: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分子模型

作者简介:杨延(1962-),女,四川乐山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1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92-02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特别是立体化学部分涉及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型、构象、旋光异构以及反应机理等,这些内容十分复杂和抽象,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靠语言或少量的模型来描述这些立体和动态过程,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已处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学生们很难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讲述建立动感的、形象的印象和理解深奥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所需的立体结构模型和动画,可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分子结构的空间立体形象和动态变化过程,加深其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和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动画制作方法,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一、制作电子教案所使用的软件

在有机化学电子教案中,既要有文字叙述基本概念和定义,也要有大量的图形及有机分子结构的动态过程给学生演示。在本教案制作过程中,笔者主要借助本课件采用PowerPoint作为电子教案的开发软件,原因是其已成熟、方便易学也容易与网络相结合。

用Chemwindow、ChemSketc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有机分子的结构式和分子式。再利用Flash MX、ChemSketch等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制作有关的动画课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分子式的制作

Chemwindow3.0比较适合分子式的制作,通过该软件的模版,可得到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简式,然后直接粘贴到课件中。如下分子式。

复杂的结构式采用ChemSketch5.0制作,利用该软件的结构模式窗口,制作十分复杂的结构式,然后直接粘贴到课件中。如1,2-二氯乙烷各种构象。

2.有机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

有机化学课件的制作中还会遇到大量的3D结构模型,而有机分子3D结构模型的制作是十分复杂。可采用 ChemSketch5.0的附件 3D View制作。如图1甲烷的分子模型、图2乙烷的等分子模型。

但该软件对描述对映异构体所需的正四面体模型(四个取代基不同)的模型时,在制作上有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采用ChemSketch5.0与 Flash MX结合的方法,用Flash软件中的放大、重新着色、魔棒等功能,将ChemSketch5.0制作的甲烷结构模型改变成四个不同颜色的取代基的小球,用以描述对映体的结构特征,如图3所示。

3.有机教案中的动画制作

除了制作现象直观的有机物分子模型外,有机教案中涉及许多有机化合物形成和反应机理的过程,利用Flash MX、ChemSketch5.0软件的有机结合,可制作二维、三维的动画。

对于涉及分子形成和反应的过程等情况的动画,仅用ChemSketch5.0就不行了。而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学教师来说,由于对3D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不是十分熟悉,因此他们在课件制作中感到分子的3D结构模型制作是一个难题。

笔者采用ChemSketch5.0和Flash MX有机结合的方法,利用ChemSketch5.0软件制作的3D结构模型,就可以减少建立3D结构模型的环节,然后将模型引入到Flash MX软件中,通过Flash MX的动画功能,可以制作出一系列的动画来。

(1)用动画展示乙烷、丁烷分子的各种构象及其能量的关系。为了能清楚地说明乙烷、丁烷分子的各种构象以及能量高低的关系,笔者设计用动态变化的方式来形象描述其各种构象。但由于用ChemSketch软件制作的乙烷的3D模型本身不具备描述围绕C1-C2单键旋转的功能。于是笔者采用如下方法:先用ChemSketch软件制作出甲烷的两个不同的模型;分别粘贴到Flash,利用Flash软件的魔棒工具,将两个模型分别放入不同的图层中,见图4。设计甲烷模型在图层上绕中心碳原子旋转360度的帧动作;在Flash软件中制作乙烷各种构象的能量变化图的帧动作;合成得到乙烷的各种构象的动画,见图5。

(2)对映体结构特点的动画制作。在制作对映体结构动画时,首先利用ChemSketch软件制作一对甲烷分子模型,然后利用Flash软件的魔棒和着色功能,制作成一对对映体模型,通过动画比较,推出文字“实物与镜像、不能完全重叠”这一形成对映体的两个条件及结构特点体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见图6。

4.在电子教案中引入有机官能团的鉴定实验录像

在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制作中积极学习同行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程在教学中涉及有机官能团的鉴定实验,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来观察,于是引入兄弟院校的《有机化学官能团实验演示录像》,把它们分割成单独的一个个实验演示录像,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中穿插使用这些实验演示录像,很直观,教学效果很好,同学反映很多实验从未看到过,很感兴趣。

三、电子教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使用

有了好的电子教案只是上好多媒体课的一个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板书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仅依赖使用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了大部分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要穿插一些板书的过程,因为一些反应历程等重点、难点内容,对学生们来说是生疏且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这就需要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这样做到讲解与理解同步进行避免在投影画面上讲解太快,达不到深入、全面学习的目的。又如,讲解合成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时,采用倒推和切断的方法,一道合成题很可能有不同的切断和倒推的路线,这时多媒体教学显得比较机械、呆板,无法体现教师的讲解、分析、思路指导,相反用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则会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使用计算机课件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讲课速度可能大大加快,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师生两方面人手,首先教师要控制好讲课速度;其次,在教学时为学生的课堂和课后复习做好准备。笔者准备了两套教案,一套是事先打印好的精简过的PPT讲义版的电子教案,同学可以事先复印,以供同学上课使用,这样可使学生上课不必忙于记笔记,而是聆听老师的讲解,只需在部分地方记录一些老师的讲解要点;另一套是完整的电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这一方式受到同学的欢迎。

利用计算机课件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站在计算机前,看着计算机屏幕,而应该像传统的讲课一样,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速度,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功能激光笔,教师能离开计算机屏幕走入学生中,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生动,也能达到有较多的师生互动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备课中,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于每一页PPT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带来听课的享受。

四、结束语

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的不足,是教学手段的进步。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教案之于老师,如同大米之于巧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难为无教案之教学。即使是一名在三尺讲台上身经百战的优秀教师,也很难保证在没有教案的情况下能顺利进行有效的授课,所以对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而言,能否撰写一份含金量高的教案,对其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第一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教案是要根据我们所要讲的课文来撰写的,如果我们不熟悉我们要讲的课文,我们怎么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首先对教材要有个性化的解读。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新意才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气氛。但有个性并不是说脱离实际去谈新鲜,而是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知识,有个人的独特理解。如有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根据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为什么贾母让丫鬟称宝玉为宝玉,而不是叫‘宝玉爷’呢?”他从名字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封建思想中,小孩子取名贱才容易养活,如有些孩子取名为“小猪”、“小狗”。从孩子取名角度来解释,见解独到,有新意。其次要把教材读厚。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简练,特别是诗歌,有许多空白点,我们要把空白补回来:把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还原丰满,填补教材中的空白点,充分挖掘文本意蕴和作者写作意图。当我们对课文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教案的写作。

中学语文教案的撰写体例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设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数,具体的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教案撰写的每一步都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所以深入研究教材是写好教案的第一步。无论是哪一类题材教案的撰写,都需要我们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出新意。

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是总目标,即语文教学大纲、高中或初中阶段目标、一学年的目标、一册书的目标、一个单元的目标以及课文学习目标等来制定教学目标。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教案,制定教学目的是借用文章中的两个字“业”和“德”,来表达学习与意志、毅力等思想品德的关系,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符合以上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中,学习叶老“说明白”艺术,是要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故都的秋》这一教案中,学习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明确性原则,而《故都的秋》制定进一步掌握散文“行”与“神”的关系这一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所以可删去。整体性原则,《送东阳马生序》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本文最为显著的写作特点就是把自己青少年求学的情况同当时太学生学习情况加以对比,从而去表现主题。可行性原则,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

教学设想是在对课文的主要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具体来处理这篇课文。如《荷花淀》的教案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还根据课文的要求,仅就“话别”与“探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和设想,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来确定。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

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教学时数则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设想、和重难点来确定。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教案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教案撰写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整体感知)、重点讲解(互动环节)、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或思考)。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导入语的设置是有技巧的,可遵循心理原则来设计,包括激发兴趣和触感。如《荷花淀》中的导入新课“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闪现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痛苦嘶叫、鲜血淋漓,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战争则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一齐学习被称为“诗体小说”的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景泰蓝的制作》,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先出示景泰蓝的实物或照片,让学生回答有关景泰蓝的问题,有利于触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解题、作者介绍、整体感知,《送东阳马生序》的教案中,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注释和自读提示,了解题目和作者,然后再补充作者的信息,如果能解释课文的体裁“序”的特点,那就更加清楚了。整体感知是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一般在预习完成)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行文脉络,如《故都的秋》;也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如《景泰蓝的制作》;而对于文言文,老师就选择范读课文,以提示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意义及句读,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示清楚,以便在讲课时引起重视,如《送东阳马生序》......

重点讲解主要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的形式,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一定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按层次分析段落,分析重点难点,而文言文则要适当解释难理解的字词。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另外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问题后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自己解答问题;也要注意帮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

课后作业要能帮助学生复习,掌握今天课堂的知识,将知识提升到更高层次。如《东阳马生序》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如何看待作者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

篇3

一、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教师教得“高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的一个整体,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高效课堂都无从谈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相对欠缺,判断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来指导。如果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任意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弱化甚至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导自演,就会导致课堂目标缺乏、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不但不能达到实现培养学生品质和探究能力的目的,还会贻误学生,使课堂教学失去本真。所以,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必须首先落实教师“教”得高效。要现实教师“教得高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夯实专业知识功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基本原则,这一课程内容原则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使用好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要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确定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科学合理设置课堂环节,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做到“三讲、三不讲”。重点内容讲,难点内容讲,容易出错的内容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够掌握的内容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不讲。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学习开始于思考,思考源于(对事物的)疑问;有小的疑问才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才有大的进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解疑”,更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因为“质疑”比“解疑”更具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通过质疑解惑,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进一步锤炼想象能力和发现能力等品质,提高创新思辩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来自于后天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创新教育,强化创新训练,培养非智力因素,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创新潜力,引导学生为实现创造力去积极努力。

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创新环境,通过设置问题,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启迪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欣赏名家作品时,既要尊重作者的成果,又要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体察“弦外之音”,领会“言外之意”,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先例,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和开拓精神。

三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的价值是学生学得“高效”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成长与发展,是检验高效课堂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得“高效”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1让兴趣引领思维,让热情激活创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它能化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主动探求知识奥秘,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带着疑问去学,带着探求真理的好奇心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不断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情境激发探究,让启发培养能力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彰显。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宽容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心智,培养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在教学活动的问题情境中,探求奥妙,追求真理,提高学习效率。

如《荷花淀》教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电子白板投放美丽的荷花和荷花淀,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欣赏荷花美景,领悟人民不畏、坚贞勇敢、保卫家园的性格和精神;感悟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认识到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只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从而也理解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小说的思想主题,以及孙犁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

3让参与彰显主体,让本真回归课堂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是自主的、有情感的、师生相长的、有成功体验的。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要解放被教师绑架的学生,放手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进行交流、研究、展示活动,主动参与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利用学生个人智慧和集体力量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回归课堂,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

4让展示肯定自我,让成功实现价值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学生展现个人或者小组预习探究成果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展示中,教师

篇4

摘要:本文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场景剧对话与操作演示方式,从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现状入手,就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采取的对策。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以理论知识对话的方式,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案例场景,帮助学生加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真实环境下操作演示,学生犹如进入实际应用,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场景案例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而且通过电脑演示实践操作,达到了学以致用,解决了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一 教学模式的变革:寓教于乐

提出问题: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某商业银行例会上老板与秘书对话,分析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需积极参与MTPS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引入第二部分的其他解决办法。

老板:现在开始晨会,小崔,看看有什么新鲜事?

小崔:“在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上,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透露,目前深圳市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年交易额已超过2.7万亿,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国证券报:第三方支付蓬勃兴起 市场容量继续释放:今年是互联网支付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2013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5.72万亿元,同比增长56.2%。预计未来,移动支付领域将会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必争宝地,NFC支付将主导移动支付……”

老板:支付业务本来只是银行利润的一小块,现在那么热闹啊,我也要加入这场支付战役!小崔做个工作汇报。

小崔: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办理业务,使银行从支付交易前台退到了后台,银行虽然仍然在默默地发挥作用,但只扮演后方支付结算的角色。显然失去了前端客户的各类信息资源。没有客户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银行在产品创新、迎合客户需求和客户黏性方面便失去了主动性。

评析:(可以PPT课件方式)讲解第三方支付对银行影响:1、潜在的分流了银行的存贷客户;2、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品销售和渠道将受影响;3、抢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4、对信用卡业务造成冲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际案例详细讲解)老板:停停停!我雇用你,不是要你告诉我问题是什么,是要你解决问题。

小崔:我觉得我们自己建一个支付系统,打入第三方市场,就能与多家银行相联。

老板:你昨天晨会打瞌睡了么,我都说了央行建立了MTPS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就是方便跨行间的支付结算,你还浪费钱自己去建平台?靠边罚站。

评析:这时,秘书可以很自然地去电脑处播放课件(以PPT方式讲解MTPS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引入其它解决办法。)MTPS平台的建设为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参与方搭建了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有利于移动金融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因此传统银行应积极加入MTPS,切入移动支付体系,拥有跨行支付统一平台,享有既成平台所带来的利益。

这样进行理论学习,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案例场景,帮助学生加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情景问答式教学:变想法为做法

解决问题:银行采取的对策

接上述老板与秘书的对话,根据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几个影响,除了老板所说银行加入MTPS平台,其他银行职员纷纷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以下可以让多名同学参与讨论发言。

老板: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小张:最让我担心的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逐渐垄断了小客户信息,掏空了我们的底层营销平台。

小李:没错,光加入MTPS还不够,我们要入股第三方支付,满足跨各大电商或互联网平台之间交易需求,就像平安银行收购了明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壹卡会”取得三方支付牌照,借此打造“平安付”,进军第三方支付领域,发展互联网支付。

老板:有什么好处呢?

小李:首先,获得了其他银行的接口,方便客户支付。其次,资源共享,我们将得到小客户信息,备付金等,可以让我们拓展融资业务,对于中小型银行尤其有利。最后,发展跨境支付业务,将国际汇款业务搬到手机上。

评析:(介绍第三方支付的新功能,并在电脑演示其交易过程。)以支付宝跨境汇款为例,在汇款时,汇款人只需要填写收款账户的“姓名、国家、地址、银行和账号”信息,而不需要填写汇款人的相关信息,同时全程可以在线上完成。相比传统的银行电汇,流程上简单便捷很多。因为支付宝本身不具备资质去做这项业务,所以最终选择和银行合作。比如,上海银行与支付宝合作跨境支付,将银行的国际汇款业务搬到了手机端,受益于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预计该银行业务将可能迎来较快的增长。一旦银行控股第三方支付,或达成战略联盟,跨境支付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中涉及到企业支付宝相关的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实际应用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理论与实践过程,更能认真地分析各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搜寻所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

老板:不错,你们觉得我们银行支付业务现在最欠缺的是什么?

张李:(异口同声)当然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应用场景。

老板:那你们如何的应对呢?

小张:要跨界建商城。

小李:商城?毫无新意啊,你做得过四大行么,做得过淘宝么?

小张:我要建有担保交易功能的商城,要建把商圈互联融入其中的商城,通过帮商圈建立电商平台,取得优先支付地位。评析:商圈互联是指有实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在统一的框架内协助全国各地有相关需求的专业市场建立网络商城,并以全国统一的支付平台服务,获得该商圈的优先支付地位,以统一支付平台为品牌和纽带实现商圈互联。商户是支付的平台,是支付利益转化的关键,支付服务必须与商务服务结合起来,商圈是支付应用场景化的重要体现,商圈互联弥补了自营电商中商户数量和种类有限性的不足,营造了银行介入的大电商格局,为区域内商户提供了金融便利和交易便利,提升了银行支付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与整合营销力。更可以打造银行自身体系内的积分统一、积分通兑,如工商银行与交通银行的任何商品都可以通过积分加金钱支付,积分就成了一种硬通货,促进用户消费获得积分,发掘更大价值。

打造集消费支付、融资理财、采购销售、社交黄页等于一身的综合。不仅有利于银行的支付业务,更有利于其存、贷等业务的全面推进。

此处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可以多人不同角色发表个人的看法。但是需要明确本案例解决的是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对策。围绕这一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本教学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理论知识及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老板:说的好!我还要做积分通兑,积分可以兑商城内所有商户的所有产品。把积分变成我们银行体系内的一种硬通货。

小李:银行做电商毕竟起步晚,建行的善融商务已经很成功了,2013年交易额278亿,而淘宝天猫双11一天就350亿,银行不局限做商城,还可跨界集消费支付、融资理财、采购销售、社交黄页于一身。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这才是百姓想要的应用场景。

小张:有点意思,这样客户自然不会再舍近求远通过第三方来支付了,看来要敢于颠覆传统业务的思维定势,这才是有意义的跨界支付。

老板:(鼓掌)口渴了,小崔帮我们去买瓶水(拿出钱包,抽出100元纸币)

小崔:老板,你OUT了,现在都用移动钱包了。

评析:根据课程的连续性,可以PPT介绍或复习移动钱包的概念功能,并演示移动钱包的操作过程等。围绕案例的目的性,解决银行移动终端支付的推广与应用的问题。

小张:支付革命的战火已经从PC端迁徙到移动端,我们要布局移动支付。

小李:我们需要创新。

小张:假大空,人人都会说创新,你怎么创新?

小李:从广种薄收向合作共赢商业模式转变。还有我问你,如果我建立移动社区商务模式,手机实名制赋予其较高的信用价值,志同道合的人之间口碑营销促进消费,更重要的位置即入口,这意味着什么?

小张:能告诉消费者最近的消费地点,让其及时地进行服务性消费,这是PC端的电商平台所不具备的。

小李:还要注意支付的形式创新,尤其是近场支付,举例空付,蓝牙支付等,提供给客户更便捷的支付体验。

评析:围绕案例目的,解释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各方资源被零散地控制着,投入多收益低。与其各自为战,为何银行不与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拧成一股绳,优势互补。

根据小李同学提到的近场支付,可以PPT形式播放讲解,近场支付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在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以及POS机的本地通讯。这时对于软硬件设备有要求,才能完成支付过程。案例的选择和实践要客观真实存在并强调案例的时效性,解决当前真实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具体操作时使用真实有效最新的实际应用软件,杜绝过时资源参与案例;本案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需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结合。还需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融合。在这复杂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自讲授,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出银行移动支付解决办法。

老板:你们对支付体验有什么见解?

小李:线上引入客户经理,在线营销,线下建设便民直销门店,布放VTM,自助缴费终端。还可以……一是跨界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走哪消费到哪的移动支付,三是银行线上下的融合。

小张:你瞄准了O2O线上线下融合。

小李:这才是我想要说的直销银行本土化实践。

小张:你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小李:国外直销银行成功在于注重客户细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支付革命,尤其要注意小客户,小微企业的长尾经济,要为他们提供差异化服务。

小张:客户细分还不够,还要行业细分,你只顾着应对支付宝这类的第三方支付,却忘记了有一种第三方叫快钱,我们要为特定的行业像旅游、教育等,提供符合其特性的支付结算方案。

……

评析:根据课堂时间及内容,在此处可以让学生总结发言银行采取的解决的办法。一年后,颁奖典礼上,老板获奖感言:老板:感谢各位大力支持,我们银行支付战役的胜利,在于利用优势与第三方支付竞争,跨界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我们与第三方合作弥补劣势,瞄准线上线下融合,发力直销银行+移动支付+通兑积分,打出了一套虚拟账户+虚拟钱包+虚拟货币的组合拳,经过本土化实践的直销银行,第三方支付有的我也有,没有的我还有。我们终于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鼓掌)

三 特色、特点与做法:效果反馈评价

本次教学活动是以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课程为例,通过该课程理论对话的理解及实际应用的操作演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而且通过电脑演示实践操作,达到了学以致用,完成了实际生活中真实案例的操作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电子商务教学初级目标向高级目标过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就应该制定合理的电子商务课程案例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设计场景对话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制定案例最佳解决方案。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学生扮演老板、秘书及职员等不同角色,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调动学生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研究和编制案例需要时间长,对教师和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基础的要求也较高,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分配案例教学时会有时间误差,案例介绍时间、问题的最佳排序与提出时间、学生讨论以及教师总结与点评时间等会因学生临场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等需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才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各方面得到感官刺激,使学生真正处于案例情景的教学之中。案例教学法使用中虽然受到一些应用限制。但是,目前处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的时代,真实场景案例教学法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多方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贝为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l(1):40-44.

[2] 姜奇平.互联网对银行核心业务的渗透史[J].互联网周刊,2012(3):20-29.

[3] 付俊平.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0):116-118.

[4] 周林.第三方支付:支付与挑战并存[J].西南金融,2009(2):63-64.

[5] 曹冠男. 浅析我国网络银行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对比第三方支付的运作模式提出创新构想[J].中国市场,2012(15):59-60.

篇5

有一次,两个女生在学校的走廊上聊天,我路过时听到其中一个女生说:“我最近在刷小说。”当时我颇为吃惊,小说怎么“刷”?后来听多了,刷博,刷网页,连家长也会对我说:“老师,我孩子语文不好,请您推荐两本书让孩子刷刷。”

有时想想,用“刷”字倒还真的很贴切,很形象。“刷”字而下,似乎鼠标轻触,一目而过。关于刷,学生说得也很坦诚,他们大多认为网络小说语言直白,情节雷同,事理简单,缺乏韵味,并不有助文学素养的提高,之所以“刷”是为了娱乐和满足,刷刷就好。殊不知,久而久之,这种快速的扫描,简单的摄取方式已远不止于读网络小说了,浮躁的阅读态度,碎片化的积累,使得我们的读写课堂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高职语文读写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职语文读写课堂中人的边缘化

目前高职语文读写课堂主要还是知识课堂。知识课堂的最根本缺陷是人的边缘化。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程序、时间都是按计划被事先安排好的,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学生没有参与的权利。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的权利被剥夺。这种生命的边缘化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获得有生命价值的知识。

学生的情况如此,教师的情况呢?教师过多地关注于知识的传授,对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没有自和选择权。教师的任务无非是将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去,然后再将自己理解的知识转译给学生,充当的是一个二传手的作用。

总而言之,知识课堂是一个只见知识不见人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知识的仆人,而不是知识的主人。

2.高职语文读写课堂教学方式的刻板化

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像谷歌那样阅读,像网络那样思考,像维基那样写作。”众所周知,文字载体、阅读方式、书写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当下的阅读与写作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对我们读写教学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读写方式的改变。不知不觉中,我们正在实现笔尖上的读写转向指尖上的读写。而这种变革是不以教授传统、经典教材为主的语文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高职学生的文学语言根底较差,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更是没有辨别和取舍的能力。但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遵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没有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读写方式。目前高职语文读写课堂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教条化、凝固化。在目前的读写课堂上,读写内容表现为“三唯”现象:读写课堂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其实“三唯”就是“一唯”,即“唯书”为上。

(2)教学结构模式化。由于课堂狭小的时空限制,师生所发挥的创造性也极其有限。读写程序形成了几个固定的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3)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由于狭小时空的限制,教学很难实现知、情、意、行的多个目标,往往只有认知目标,而没有其他目标尤其是没有体验性的目标。按照生命哲学的理解,没有体验性目标,学习者是无法获得生命知识的。

(4)教学方式的静态化。教师们热衷于向学生传授结果性知识,而很少涉及探索知识的过程。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课堂中这样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其实就是在扼杀着课堂的灵魂。

3.高职语文读写课堂能力训练的淡化

就读写教学来说,在读写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晓的事情。但是目前,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而不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课文”几乎成了主导倾向,把“课文教懂”也几乎成了真正的教学任务。我们习惯于教课文、讲课文而不习惯于在教学之中关注对学生终身受用的读写能力的训练。每位教师都会为备课而进行教材阅读,但又基本上不分析与提炼课文的能力训练点,这可能是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主要弱点,也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软肋。

优化高职语文读写课堂的

教学策略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昭示着学生思维潜能的释放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力开展实践课教学,让学生进入独立的言语活动实践中去,使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1)丰富学生的读写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读写活动创造体验的经历。我们现在可资利用的手法和方式很多。可以借助于教材的特点、内容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社会实践来引导学生对读写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社会、工作情境,将课文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也可以带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在读好课文的同时,从小语文调到大语文,通过实践活动,读社会这本大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促进写作。

(2)开拓创新,通过教学创意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训练学生读写能力。

创意是指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等。所谓的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于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划。如:新的课文处理方式,即巧妙地处理课文,或难文浅教,或短文深教,或课中比读,或一次多篇……

新的训练角度,即充分利用课文的教育教学价值,从切实可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朗读、阅读、思考、表达的训练。

还有,运用新的教学手法、采用新的阅读形式,安排新的写作方式等。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我们都可以用心,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结合高职语文特点,根据不同文本的类型开发不同的写作形式。

广义的阅读能提升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水平,对应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提升相应的文本写作水平。

高职学生面对的常用文体之一就是应用文,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突破职业学校基础教育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出“教学做合一”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应用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将应用文写作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高职应用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教师自身习惯性思维的改变,预示着学生读写意识的提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影响是隐形的,文化濡染是慢慢来的,我们老师要不急不躁,要有这样的胆识、勇气和耐心。

其次,一个教师若由习惯性思维控制自己的行动,指望他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没有发生的可能。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件传递的事业,我们的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习得到能力训练的转变,关键的策略就是教师习惯性思维的改变。

要想改变语文教师的这种习惯性思维习惯,就必须经常进行反思,它可以引导我们发现错误,并通过探本求源走出歧途。

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是确保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前提。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这是读写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为了高效真实的读写教学,语文教师要对课文文本进行精细研读和深刻体会,反复认真地斟酌、思考、提炼与修改教学设计,同时要有带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和课文教学有关的丰厚参考资料的支撑。总而言之,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3.教师进行基于单元目标的读写结合内容的重构,感受着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难点出发,依托单元读写目标,进行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的实践研究。其中,“单元目标”,是指与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相吻合的高职语文教材各单元读写目标。“读写结合”,是指“以写为中心”,将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调整和梳理,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点训练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服务。

笔者认为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的策略可以如下:

(1)平移――关注语言范式,优化教学内容。

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语言范式,即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进行探究,了解作者表达的语言范式,进行平移式的仿写、扩写或续写。

如《晚秋佳日》一课,在体会作者对晚秋落日的描写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扩写平移:

①西天的红霞渐渐下落,( ),已经沉到富士山背面去了,汕头尚有一点红色,( )。

②回顾北方,小坪山一带的天空,全然变红了,喝水像流淌着满河的胭脂,

( )。相模滩点点帆影,( )。

③残曛烛天,暮空照水。站在秀丽的黄昏,感到( )。

通过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晚秋落日的美景,体会作家细腻的写作特色,唯有入情入境,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教师还设计了续写平移:写落日之后的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韵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点重叠在一起,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最优化。

(2)迁移――选准练习时机,促进读写并进。

即在平移式练习的基础上,每个单元选取一两个教学内容进行读写目标的迁移训练。

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学生通过《晚秋佳日》等课的平移练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在学习《荷花淀》等课时,则可以设计与《晚秋佳日》相联系,实现写法的迁移。

篇6

一、高中语文泛化类型与成因追溯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与语文材料性泛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开发,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延被打破,教学内容呈现高度的开放性。一方面,语文课程相较逻辑性学科而言对学生外围生活空间的容纳更为宽广、自由、复杂。语文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语文的人文情怀亦是高中生汲取理论与经验、参与重大生活命题的源泉,因此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社会化延伸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高中语文内容的开放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取材的灵活性,意味着材料使用的个性化,然而这些个性化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保证立足于语文教育的本质需要,相反不规范的材料利用会造成语文教学价值的削减,使语文学科性特征丧失。因此,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亦诱发了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问题。例如,_些高中语文教师高举生活化大旗,力求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时事新闻、娱乐潮流类生活主题充斥课堂,美其名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实质上却弱化了教学轴心。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并不等同于生活,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既要诉诸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框架,还应考察其是否真正具备教学价值,否则就是材料性导入泛化。

(二)教学取向的模糊与语文观念性泛化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观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体现为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师个人对语文过程化的方向性把握,然而“语文教学观的多样性在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取向模糊化”一方面,教学观的多义阐释容易引发教学观的迷失,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价值认识不清,在将固定的理念符号活化为具体知识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或生搬硬套,或杂乱无章,表现为对语文学科本义的无意识,无法真正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与学生个体的有序激活体系。另一方面,教学取向的模糊意味着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偏差,即教师对教学观的实施缺乏可控性,表现为过度使用与无效使用两种情况,前者指向各种理论依据的不完全成熟,后者指向教师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非语文化行为。可见,语文教学取向的模糊是导致教学实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观念性泛化现象。例如,近年高中语文教学领域提倡人本主义教学观,在人文视野下“文化”是语文的内蕴,从高中语文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来说,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不应该被淡化,但是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功能而忽略其工具性特征并不符合语文学科精神。没有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框架,没有文学读写、鉴赏、积累的训练,高中语文人本主义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方法的失范与语文策略性泛化

语文学科作为不可替代的母语课程,其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革新与丰富的建设状态,“现代高中语文教师已逐渐摆脱了课程当道的被动角色,转而向教学建设者过渡”。特别是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背景下,具备独立精神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丰富与革新。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切教学措施的运用都必须有的放矢,教学方法的滥用、错用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策略性泛化现象。例如,高中语文课堂的合作互动策略,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课文都适合这种策略昵?对于词汇解释、文献出处等语文陈述性知识真的需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去合作探究吗?又如教学辅助工具运用的泛化现象,经常可见高中语文课堂为了凸显美学意象,追求声光色电效应,大量使用多媒体、美术、演绎等非语文学科手段制造“形式美”,这种拋弃了对真实教材文本的感知,舍本逐末的教学策略使语文审美课堂变成了空泛的“秀场”。更不要说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直接用图像取代文本、用录音取代诵读等工具滥用行为,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处境,花哨的教学手段反而让教学活动肤浅化。

二、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内涵与功能

(一)评价性内涵与教学导向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活动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或周期性教学、季度性教学,甚至年度教学总结时期,这时候的教学评价已经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价内容可能已经过时,再则后期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且评价方式以整体性的总结为主,忽略了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观照。介入性学科审理弥补了以上缺憾,将评价时间置于教学实践之前,满足了评价的时效性;由于可针对具体的语文课堂,亦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性。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具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功能,能提前审理教学目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有利于明确教师的课题思路。

(二)监督性内涵与教学调控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语文学科性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于语言文字摹形,即怎么说话、怎么读书、怎么写字;二是语文的情、理、意、趣,即怎么传递信息、满足社会交际或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三是情感性与思想性,即覆盖学生在诸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领域的教育要素。以上语文学科内容全部包含在语文教材选修教材、必修教材、知识点范文、外围整合材料中,语文教学通过对它们的开发利用体现语文学科性。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监督指向对教学取材的监督,保障教学材料包含语文知识、对应语文课程、表达人文情感、反映语文素养,避免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脱离学科体系。其监督性内涵具有对教学材料的调控功能,促使教学材料符合语文课程的单元结构、逻辑结构、知识块结构、流派结构,保障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避免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

(三)阶段性内涵与教学规整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标准结合了实际教学需求、高中生认知能力以及高中语文教学期望。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必然建立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框架中,面临着教材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另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使课程进度与学生个体形成螺旋上升的结构关系,体现语文教学发展的阶段性方向。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具备鲜明的阶段性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界定阶段性教学方法可行性、量化教学标准、判断教学工具适切性的规整功能,既要促使教学策略符合程序的合理性、任务的针对性,亦要满足策略应用对教学进度、学生认知思维发展阶段的适宜性,保持对辅助工具应用的谨慎态度,从而有效应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性泛化。

三、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实施条件

(一)审理人员的构成与专业进修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构成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参加语文课题研讨活动,重视对语文学科的先进观念与实践创新体例的吸收与探索;第二,对本校语文课程的开展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比如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与师资优势,以及教职人员的专业层次等;第三,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能和教师协作对话,共同面对教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人员最好以学校语文教研组为选择单元,并确保有语文教研组的骨干成员与负责人加入,除此之外参加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均应经过专业的学校培训与在职进修。学校培训是对审理人员进行相关介入性教学审理的操作指导,包括操作原则(比如“以学导教”原则、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具体审理标准与步骤渗见论文第四部分,以及审理结果的处理等;在职培训是针对语文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科知识拓展(比如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业务研讨等,旨在提升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审理介入的“以学导教”原则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以学导教”原则,一是面向课程标准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对“学”的基础设定,如知识储备、应用技能学习、审美探究等固定框架结构。二是面向学生“学”的具体问题,比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高中生的能力增长呈现阶段性变化,以语言知识习得为例,高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初现,在语文复合句分析方面出现一个整体高峰期;高二年级学生的想象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教师情境创设可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高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完善,能够概括说明现实,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有利于母语学科的文化传承,是奠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观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三是面向语文外延中的“学”,即重视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要求,近到学生日常读书看报、兴趣爱好,远到自荐求职、社会交际,努力构建高中生语文学习与生活外延的对等联系,为学生学科深造、社会生活以及自身发展夯实基础。

(三)对审理时段与时机的恰当把握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需要选择怡当的时段与时机才能保障审理质量。一是对时段的把握。时段是指语文教学在宏观发展方向上的阶段时期,比如新型语文教学理念的推广时期、语文学科研究领域提出优秀教学成果的时期。这些时段往往是教师重新整合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素材、建设教学路径的探究时期,属于介入性学科审理的长线时段,-般伴随着语文课题研究、抽样实验课以及相关调查活动等,出现在新语文教学理念正式投入常规教学实践之前。二是对时机的把握。时机是针对曰常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即对教师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筹备进行审理介入的时期,一般为教学开展的前一个星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这份书面审理结果必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教师创新性教学设计以及劳动成果表示鼓励与肯定;二是具体指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与缺憾;三是附上教学建议,并敦促改进。

四、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一)教学目标审理: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审理,通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应对语文教学的观念性泛化现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但这样的目标设置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太过粗略抽象,不利于课题思路的清晰明确。因此,教学目标审理不仅应看到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在语文取向维度的大方向把握,还应“要求目标设置尽可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教学任务”K。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层次依据语文学科性可划分为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以及反映语文思想文化的素养层。在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语文的听说读写,例如,语言规则方面的词汇句法目标、句子成分分析目标、逻辑纠错目标、修辞法与篇章结构目标;语言经验方面对语境语义的领悟目标,对课程背景的掌握目标等。在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到具体的语文思维技能方式,如相关语言练习方面拼读与诵读目标、语言书写目标,语言心智方面的语言表达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目标等。在反映思想文化的素养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教师对课文观点、榜样、情操习染的提取标准,如人文性目标是对生命尊重的人文性提取,还是针对社会生活化的人文体验,抑或是诗意灵动的文化底蕴而设。综上可见,满足课堂标准层次划分的细化目标不仅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还是对教学枝节的梳理。

(二)教学内容审理:保障材料与目标不可分割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

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主要途径是贴近语文教学现实,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应对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现象。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教学内容审理要具备对教学材料进行区分的意识。对于教师配套教材内容的使用审理相对简单,_是确保内容属于某一节课文或某一单元结构;二是确保内容符合教学阶段性目标;三是确保内容与平行教学目标构成了相互映衬与递进的结构关系。可见教师的教学取材应该呈现较为明显的内在逻辑分类,如按照教材记叙文、说明文等单元文本划分;或按照象征诗派、荷花淀派等文学流派编辑等。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除了选修与必修教材外,还包括例证知识点的范文,这类范文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既定内容,但却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经验、深邃的人文思想,或者动人的审美情感内容。此审理方向应面向具体的知识块,比如基础知识块、文言文知识块、语法知识块、文学阅读知识块、文章写作知识块等,考察教师的例文选择与上述知识块是否匹配。最后,随着语文内容的开放,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学科的混合内容审理应该考察教师对材料的挖掘方式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的根基,即“教师对其他学科素材的转化能不能独立成料,理论性材料是否可以向实践性或体验性材料过渡”保障材料真正具备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