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19:4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理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虽然新教材使用已有两年了,可今年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两年间别的同事对新教材的看法和见解我也颇有耳闻。当我拿着这本书时,觉得真是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到处都是生动的图画和一些类似与漫画书中的对话框,而且很多题目、事例都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常见的事例,整本书把我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日常的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到一起,用一句话形容:数学来自于生活!
我觉得新教材更能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能更好的体现大纲的要求。比如,让学生通过数轴探求物体的两次运动的结果,让学生认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这个过程学生自己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能发现又能解决问题,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就是这种能力。
二教学前的思考
有理数这一章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章,对于所有的新生来说,这是他们的新起点,这一章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学习这门功课的信心和态度。所以,本章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也就是说,每一节课必须让绝大多数学生能轻松掌握,不能为了赶进度,一定要夯实基础,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很难”。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地位:本章是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起始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的奠基部分,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后面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今后实数的学习!包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2.主要内容:书上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理数的概念,另一部分是有理数的运算我个人认为可分为三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包括正负数的认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比较大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3.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正数
零
负数
数轴
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比较大小
相反数
绝对值
有理数
4.课程学习的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是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5.本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其中以有理数加法和乘法中符号法则尤为重要。在小学里,我们只有在运算是才会见到括号,而现在,我们学习负数时,很多时候用把负数括起来,比如:-(-5)、-|+3|、15+(-9)等,由于符号更加复杂了,学生在很多时候容易弄混淆,如:-|-5|=-5很多学生却等于5。
本章的难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习的关键:数轴的掌握,绝对值的理解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6.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本章的数学方法主要有:
①数形结合思想。本章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利用数轴规定有理数的顺序,既直观又涵盖了有理数比较大小的各种情况,书上16面有这样的规定:在数轴上表示,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利用数轴分析物体运动的实例,可以非常直观地获得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从而引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有了数轴,上述内容就能够清楚地呈现。
比如教材上12面的第1、2题和17面的第2题: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3/8,0,0.15,-30,-12.8,22/5,+20,-60
②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如: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零正数
负整数负整数
有理数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数
负分数负分数
③对立统一的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育。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学习时让学生观察4-(-3)=7和4+(+3)=7由此可得4-(-3)=4+(+3),让学生理解减法是可以化成加法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减法法则。
④转化的思想。本章中,通过“绝对值”的概念和符号法则,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非负有理数(即小学学过的算术)的运算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理数的运算问题,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6.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到数与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
②搞好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③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速要稍慢。
④适当练习。
⑤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7.几点思考:
①对于负数、有理数的认识,强调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感受、和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降低了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强调以三步为主,降低了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
③本章在有理数概念的教学中,有理数的运算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如认识大数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大数的情境,了解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数感,光年和纳米就是理解大数和小数的实际背景。
8.典型例题的处理:
教材第23面例4,图文并茂,我采用多媒体展现题目,既省时间,学生又能清晰了解题意。书中第一种解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来,第二种解法由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计算小结,让他们能通过小组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四中考回顾
1.同位素的半衰期表示衰变一半样品所需要的时间,镭—226的半衰期约为1600年,1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103B:0.16×104C:16×102D:160×10
篇2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第2小节
第1课时
累计
课时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审批领导: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1.2.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
2.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了解什么是集合。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难点: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法制渗透
中考链接
在中考中常以综合题型来考查本知识点
一、激趣导入
1、“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一定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一个数可能是正数,负数或零.
2、引入负数后,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试举几例.
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3.62,…;
负分数,如-0.5,,,-0.36,….
我们学过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为分数.
二、预习分享
采用教师抽查或小组互查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和
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怎么分类?
三、合作探究
探究1:有理数的概念
学生讨论:整数包括哪些数?分数包括哪些数?
教师点评: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探究2:有理数的分类
学生讨论:你认为有理数应怎样分类?
教师点评:
(1)按定义有理数可以怎样分类?(2)按性质有理数可以怎样分类?
注意: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明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概念;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题
·
[投影3]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
-17,22/7,
-3/5,3,0.107,
-63%
,0.
四、目标检测
[基础题]
1.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而不是整数的是
.
[能力提高题]
2.把下列各数放在相应的集合中.
10,-0.72,-2,0,-98,25,8/3,6.3%,3.14.
[探索拓展题]
3.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3,3,0,50%,-0.3.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五、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有理数及其分类
六、巩固目标
作业:课本P14
第1题
七、安排下节预习
预习课本P7~9“1.2.2
数轴”并回答:1.数轴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2.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篇3
《学习活动》试用本(下简称“学习用书”),是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的其中一本,也是二期课改的载体之一,已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使用。这本书理念新,思路活,弹性大,材料实。其中,“弹性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它无需教师按同一内容,同一步骤来完成目标,而是为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现了教材新的地位和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优质教案,切实、有效的为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尽、可行的参考与帮助。然而,由于地域、园所的差异,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难以发挥优质的教育作用。因此,需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如果说专家、教案的设计者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对原有教案的创造性使用则可谓教案的“二度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冲破原有教案的束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一、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涵义的认识
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本地区文化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在深刻领会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开发。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二是教具选择上的开发;三是教法选择上的开发;四是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原有教案的增减,而是灵活的对优质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探索
《亲亲影子》是“在秋天里”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集体活动,也是“学习用书”中的一节优质教案,它具有选材新颖、目标明确、散文优美等优点。笔者以此节活动为例,谈谈在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探索中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1.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学习用书”中的优质教案大多是一个静止的教学方案,如何使静止的教学方案与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相吻合,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亲亲影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静止的教材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将静止的散文诗演绎成一个动画版的PPT,并围绕目标将“季节轮换的色彩变化”及“秋天树叶变黄变瘦、飘落”的动画效果加以强化,使幼儿能直观的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树叶的变化。因此,当教师问到:“秋天到了,小叶发现自己有哪些变化?”幼儿马上能用“小叶变瘦了、小叶变黄了、小叶长皱纹了、小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等生动、完整的话语与老师互动。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的开发,能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教具选择上的开发。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
优质教案中,教具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往往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具“二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如,原教案中,设计者选择了桑叶、枫叶、柳树叶等不同形状的树叶及相应的影子图片,试图通过“树叶与影子配对”的游戏,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然而,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比较形状差异大的叶子,对幼儿来说太过容易。为了使教具更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将原先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调整为形状相似的树叶进行比较。如,在“梧桐叶找影子”的环节中,我们将在形状各异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调整为在与梧桐叶相似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观察比较的难度,增加了配对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有时教具的开发是随着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本次活动中,呈现方式由“以图片呈现为主的静止呈现方式”转化为“以动画PPT为主的动态呈现方式”,随之“图片”教具也被“音像结合的PPT”教具所替代了。
3.教法选择上的开发。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口授法等。在对优质教案的教法开发中,我们有时会选择和原教案完全不同的教法来进行活动;有时会通过“削弱”或“强化”某种教学方法来调整原教案中的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教法更贴近幼儿的认知需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亲亲影子》活动的教法开发中,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原教案中“直观法”和“活动法”来体现的。
首先,强化“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观察法、演示法和示范法等。通过对原有教案的研读,我们发现教案中有若干直观法的运用。如,故事欣赏时的图片观察;树叶、影子配对时的图片演示等,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直观法的运用还可围绕活动的重难点适当加强。
重难点一: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利用PPT动画,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及飘落的动态来演示动画效果,使“秋天植物变化”这一季节特征更直观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重难点二:观察树叶及影子,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以实物(树叶及其影子的图片)、动画(PPT)的形式,通过“并排、重叠”等演示方法,帮助幼儿从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特征来进行观察比较,突显“观察比较”的活动目标。
其次,强化“活动法”。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游戏法”来实现“活动法”的强化的。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原有教案中,游戏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最后一个“亲亲影子”的游戏环节中,孩子在“树叶及影子”的配对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而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讲述和设疑占据了绝大部分,游戏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更好的提高趣味性呢?”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我们将故事中的叶子拟人化,取名为“小叶”;而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生动的动画,为孩子展现一段“小叶找影子”故事情节。同样,孩子也在“为小叶找影子”的过程中,欣赏、理解散文内容。这种移情式的教学,增加了欣赏部分的游戏性与趣味性。
4.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在语言、行为上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需观察与把握其中有效的教育价值,适时、适度的对幼儿生成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如,在“亲亲影子”的配对游戏中,我们发现有40%左右的幼儿无法将树叶与影子配对成功。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在配对过程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与叶子匹配的影子,但是在重叠摆放时孩子产生了水平、纵向翻转的困难。造成这一困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会翻转;二是单面的树叶教具阻碍了孩子的翻转尝试。
“翻转困难”是教师在研读、设计教案时没有预想到的,是幼儿生成的一个新的探索难点。因此,是删除难点、弱化难点,还是保留难点,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性资源做一个价值判断和把握。“水平、纵向翻转”也称“心理扭转”,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挑战。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保留与开发。首先,我们将单面树叶调整成双面树叶,使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能自由翻转;其次,围绕“翻转”难点,增加了游戏间中讲评,拓展了此环节的教育内涵。
三、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反思
1.正确解读原有教案。在进行优质教案“二度开发”之前,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原有教案。“正确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二度开发”的依据。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是进行“二度开发”的前提。二是了解主要环节。教师需仔细阅读和理解优质教案的主要环节,了解教案的全貌和每个环节的意义,这有助于教师进行“二度开发”。
2.研究分析幼儿。教师需要真实地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认知特点等,确定哪些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是孩子不了解的。从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案使用上的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采取一个班级采用“二度开发”后的教案,而另外一个班级仍使用原来的教案,从而验证教案“二度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优化教学。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123―01
提问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以,为了提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寻找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谈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案例一】认识角
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自己设计的 “我们去旅游”的情境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2: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3: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这位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境,再引出问题。在“满堂问”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只有这样引导,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l已经讲到重点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显得画蛇添足,反而将学生的思路引向莫名的方向。教师完全可以将无意义的问题停止,转入到“方”和“圆”的区别上,也就是有角和没角的区别上。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是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的,反而会让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的设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和时机。
【案例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现在你能在草稿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自己画,在巡视中,笔者发现问题:由于没有将对边画平行,导致对边不一样长。三年级的学生还没学过两条边平行,也没学过角的度量,怎么办呢?在大部分学生举手表示画完后,笔者将部分学生所画的图形拿到了展台进行展示。
师:请大家观察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它的对边不是一样长。
师:观察了那么多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都是画得对边不相等导致画错的。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教教大家?
生:要先量好长度才开始画。(没有讲到重点)
师:说得真好,但是老师知道有很多同学是量过长度再画的,却还是画错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在移动尺子的时候不能把尺子弄歪。
师:你能上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移动尺子的吗?
学生上台展示。
师:不错!看明白了吗?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习过一种平移现象。我们在平移尺子时,尺子的方向不可以发生改变,对边的方向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就不会再发生那样画歪的错误了。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式学习;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1-01
1.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它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数学课教学一直是一个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通过例题等方式才能传达数学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案例教学中,我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教学中减轻数学课的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交流,以优代弱,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培养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交流。案例教学法同时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通过主动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案例教学中能通过大量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是引导学生不仅向书本和教师学习,而且要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合作式学习是案例教学的最大优势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已经毋庸置疑,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是案例教学在合作式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充分参与主要指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既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知识内容,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参与者会以不同视角、经历及情感考虑案例,学生和教师之间分析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必须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要考虑周全,涉及所有学生的背景及知识面,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充分考虑案例的实效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完全融入案例,能准确了解教师的意图,在合作学习时感触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案例选择时也应该注重难度,如果案例有难度,学生就会一直在思考并且努力寻找更多信息来解决问题。而作为数学课中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
2.1 要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尽量使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在同一层次上。案例的展现必须求实,并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使学生在现有的案例下更加与实际相贴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中必须课前有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课前做必要的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主要是为了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融入学习当中,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案例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做一定的准备,这样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才能融合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3 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合作式教学。而合作式教学主要又体现在分组讨论、思维交流、运算创新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而后组织学生学习会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后进生的培养,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能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同组中交流,促进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这样在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2.4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在案例分析时发挥引导作用,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到案例展示,教师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以便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引导小组讨论,讨论时根据案例结合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疑。同时还要在小组讨论后由每组发言人进行问题阐述,教师对其阐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由不同小组的人员进行提问,小组发言人进行解答。最后要做的就是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并对这个讨论过程及结果给予点评,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也要避免个别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案例,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案例。二是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参与,也要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要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三是师生也要建立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不仅要高屋建瓴,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及时分享小组的合作成果,也要指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要更好地开展好合作式教学。只有组织好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一、教学案例的设置要紧扣教材教学要义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所设置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教材内容要义、更好的体现教材知识要点.教学案例的设置也是如此.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重,教学容量大,教学压力大,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案例的设置过程,要先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掌握目标要求,深刻领会知识要义,设置有效展示知识内容内涵、重点的教学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有效感知和分析,再次加深对新知内容要义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案例的训练要凸显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培养,是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其前提就是传授学生进行自主能动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领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和要领.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问题、合作探析等学习活动,将能力培养渗透在整个教学案例讲解过程中,实现高中生教学案例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和学习技能素养的有效提升.
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后,认为,本题是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化归能力, 同时,该问题有效解答的关键是:“本题主要涉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而单调性贯穿始终,把所求问题分解转化,是函数中的热点问题;问题的要求的都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等式的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解题过程略.
上述教学案例讲解活动中,教师发挥高中生能动特性,将探析解答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在合作探析的过程中,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交流互动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为高中生能力水平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案例的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社区教育;有效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3-01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工作繁忙的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怎样培训更具有效性,是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人员进行培训是培训实践的课题之一,因此,需要探讨的是:案例教学在何种情况下更为适用?一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如何保证它的有效运作?总的来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培训者把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二、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对于社区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完善每一个实施步骤来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好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不妨先来看一下实施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一是案例呈现:培训者通过分发阅读材料、介绍相关背景、展示音像素材等方式,吸引社区人员对案例内容的关注与兴趣。二是讨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社区人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分析疑难情境,找出操作的难点,提供备选方案,探讨如何实施和操作。三是概括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上述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下面,从三个基本步骤入手,分别探讨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呈现。首先,案例呈现环节会涉及案例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培训者决定把什么样的案例呈现给社区人员。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本身的选择是否精当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可以用作案例的操作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案例的实用性,不实用的不能拿来作为案例;第二,案例的疑难性,那些平淡无奇、让人一目了然的操作,不能称之为案例;第三,案例具有典型性,透过它可以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人以一定的启示。其次,从入选案例的内容来看,它最好是既能贴近培训目标,又能吸引社区人员。从入选案例的数目来看,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案例太多,像走马灯似的轮番轰炸,必然会打断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导致每一个案例的研讨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无法深入下去,造成讨论不够充分、观点肤浅。
(2)讨论分析与操作。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流于形式的讨论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致命伤。为了确保讨论的质量,培训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社区人员为参加讨论做好准备。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讨论刚开始时容易出现的“冷场”,对刚接触案例讨论教学法的社区人员尤其有效。二是营造积极主动、轻松融洽的讨论氛围。培训者要尽量消除妨碍社区人员充分参与讨论的种种疑虑,培训者可以建立促进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激励机制。要让社区人员知道:他们这门课的成绩将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三是提出一些有利于讨论深入展开的基本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保证参加讨论的社区人员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培训者可以限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和频率,例如,事先限定每次发言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求每个人发言之后,至少要等其他三个人发了言,他才可以再次发言;规定小组发言代表不能总是同一个人,等等。四是必要时适当引导社区人员讨论的方向,调整讨论的进程。培训者可以在进行表述、梳理和汇总之后,让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一过程,将有助于社区人员调整自己的视角或改进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案例讨论的深度。五是实际操作与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练习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社区培训人员接下来要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把案例在电脑上做出来。培训者要及时指导,保证他们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待所有人员完成之后,再进行展示。社区人员可以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3)概括总结。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培训者要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帮助社区人员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对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指出他们在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鼓励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继续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对培训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培训者尤其需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做好案例讨论的设计者、主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从根本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社区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人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
篇8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案例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种各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析问题、找寻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正确、高效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丰富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策略。
问题案例应具有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特性和鲜活典型特征。教育学家卫留成认为,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应时刻展现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情感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片面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传授解题方法和策略,未能充分发挥问题案例情感激励功能。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数学学科的丰富教学资源、生动教学内容、趣味问题案例等特性,将情景教学渗透到案例教学活动中,在问题案例设置上实施情景式教学方式,为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问题1: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多少?
问题2:红旗小学数学兴趣小组在测量旗杆的高度实践活动中,在上午9点时测得身高1,4米的小明在太阳下的影长为2米,此时此刻,该兴趣小组测出旗杆的影长为25米,那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以上是教师在“相似比”案例教学活动所设置的两个问题案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问题1采用的直接展示的方法,未能将数学学科生动、丰富特性具体展现,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问题2将相似比知识通过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展示,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刺激”,带着积极情感进入探析活动。
二、抓住教学过程双边特点,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辨析的双边互动过程。双边性、互动性是其重要的内在特性。问题案例教学包含了师生双边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特点。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生生之间的合作过程,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未能深入参与其中,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互动、合作交流融入其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进行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围绕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等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将问题案例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问题3: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D是边AB上一点,延长CA至E点,使AE与AD之间相等。试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出ED与BC之间的位置关系,证明其结论。
教师采用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解题时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内容?”、“该问题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经过交流、讨论活动,指出:“该问题解答时要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性质等内容,从该问题解答要求内容看,解题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延长ED与AB相交于点F,通过题意及三角形的外角和性质等内容,确定出ED与BC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探析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活动,共同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方法。
三、紧扣课改能力培养目标,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探析式教学策略。
问题4: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抛物线y=-1/4x■+bx+4,该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和B两点,与y轴相交于C点,如果此时B点的坐标为(8,0)。(1)求出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对称轴方程;(2)如果连接AC、BC,此时围成的AOC与COB之间是否构成相似?试写出证明过程。
学生探析问题后认为:(1)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再根据对称轴方程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令y=0,解方程求出点A的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出OA、OB、OC,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
解题过程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讨论归纳出本题的解答方法是:正确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改目标要求,特别是学习能力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将问题案例的探析、解题思路的探寻、解答方法的归纳等任务,交由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探寻条件关系、探究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策略等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彻落实好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要求,提供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有效实践和锻炼中,学习能力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四、发挥教学评价指导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评价式教学策略。
篇10
3.6亿融资不被看好
西安旅游近期发披露定增预案,根据公告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6亿元,3.1亿元用于西安旅游胜利饭店分公司拆除重建项目;5000万元补充营运资金。
预案显示,此次发行股份的价格不低于6.05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6.92元/股折价12.57%,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600万股。西安旅游称,本次定增募资为保证胜利饭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重建,尽快实现盈利并提升公司业绩。
但是显然,此举并不看好,事实上,2013年被业内人士普遍视为酒店业从迅猛发展进入调整转型期的分水岭,客源不足而能耗居高不下及政府令行禁止的“八项规定”等诸多因素使得酒店行业的高速增长而下降,在此时点公司却选择巨额融资进行原有酒店的重造,难免有投资者认为“振兴主业的举动是不是有点迟了”。对此,该公司董秘梦蕾对记者表示:公司是以酒店旅游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通过振兴主业来谋求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变卖资产谋生
颇为讽刺的是,在该公司董秘强调“振兴主业”的同时,西安旅游随即了一则变卖餐饮资产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以公开挂牌的方式以不低于9281.79万元的价格转让西安秦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受让方则是关联方西安饮食,公司表示转让秦颐公司股权预计将影响公司当期投资收益增加3000余万元。但显然秦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将影响公司年租赁收入及租赁利润减少,数据显示,该公司于2010年设立,在2012年之前一直处于培育期尚未贡献任何利润,而2012年则步入了成长期,在其他子公司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该公司却为西安旅游贡献了194.29万元的净利润,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的收获期交易的另一方西安饮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作为西旅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西安饮食与西安旅游的同业竞争和重组整合问题已旷日持久,一直未得到解决,对于此次西安旅游定增装修以及西安饮食运用自有资金购买资产,有投资者比喻为“西旅集团下的穷儿子以及富儿子”,“一个借钱买衣打扮,不断变卖资产养家糊口,还不如早点委身卖给西安饮食,吃住不用愁。”有投资者调侃道。
面对投资者的调侃,公司董秘梦蕾表示“资本运作本属上市公司一项职能,公司依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适时筹备非公开发行事项,亦表明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希望能够得到各路投资者的认同和支持。”然而查阅公告不难发现,近些年西安旅游长期处于主业不振,并依靠多元化发展谋生的状态,许多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者因此都将“不务正业”的称号冠在西安旅游身上。
西安旅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西安市服务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历程,在1996年上市之后,成为母公司西旅集团旗下的旅游旗舰平台。然而查阅公司近些年的并购与资产交易情况不难发现,近些年公司不断发生包括房地产、矿产以及旅游景区的股权买卖,事实上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已经更改为旅游饭店、餐饮、服务经营和石油开发、开采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和房地产开发,这也反应出公司试图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模式。
然而多元化的发展并未带来业绩的提升,从近10年的报表后可以看到,从2003年至2008年间西安旅游扣非后的净利润多则不过几百万元,少则甚至几十万元,而2009年甚至出现亏损,2010年以来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业绩却呈现过山车的走势,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大幅亏损1396.46万元,这将意味着如果不依靠非经常性损益,2013年亏损已成既定事实。
遭券商集体抛弃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在该公司近些年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购买与出让中也曾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蹊跷交易,wind数据显示,2010年的一项资产置换中,公司竟然以一家主营文化娱乐的资产换购了两套别墅,实在无法猜测两套别墅如何为公司持续获得经营所需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