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4 23:0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珍珠鸟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珍珠鸟教案

篇1

    师:(映示雏鸟图)看,这就是那只新生的小珍珠鸟。如果你用手捧着这个小家伙,会有什么感觉?

    生:这个小家伙又小又圆,像个小绒球,很好玩。

    生:这只小珍珠鸟全身毛绒绒的,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

    生:这只小鸟那么小那么嫩,捧着它可得小心翼翼的。

    生:小珍珠鸟真漂亮,红嘴红脚,像它父母。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珍珠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特别是身上有珍珠状的白色斑点,故名“珍珠鸟”。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只小珍珠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评析】教学伊始,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走近小珍珠鸟,借助图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助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小鸟肥嫩可爱的样子让学生忍俊不禁,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学生在老师点拔下结合图文读懂了珍珠鸟名称的由来,减少繁琐的讲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片段二】演鸟,由境激情

    师:小珍珠鸟的胆子渐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到底是怎样喝茶并瞧我的呢?谁能表演一下那只小珍珠鸟?(师读句子,学生表演)

    师:小鸟并不是转过头,而是把脸微微侧过来叫,你们都读懂了“偏”这个字。小珍珠鸟,你偏过脸在想什么呢?

    生:这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呀,真怪。

    生:主人,我喝你的水,你会生气吗?

    生:我就要看看,你会不会赶我走。

    师:原来,你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挺大的,在故意试探我。

    师:后来,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更大了,索性用嘴啄我的笔尖、手指。小家伙怎么啄的呢?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换个角色,我来演小鸟,你们是作者。(师用右手做出鸟喙的样子,去啄学生的手指、笔尖)

    生:我很高兴,小珍珠鸟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它对我的喜爱。

    生:它离我那么近,却不担心我伤害它,它是多么信任我,使我很感动。

    生:我感觉很舒服,它轻轻地啄我的手指,把我当作了朋友。

    师:此时,作者充满了惊喜,因为小珍珠鸟再也不提防作者了,而且对作者越来越信任。

    【评析】课文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段,通过师生扮演珍珠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鸟的内心,体会小鸟逐步信任作者的过程。先让学生扮演小珍珠鸟,感悟“偏”字用词精妙,感受小鸟的淘气可爱及试探作者的微妙心理。再由教师表演小鸟“啄”笔尖、手指的情景,让学生换位体验“啄”这一动作背后所包含的信任。就这样,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在与小鸟、作者的对话中,激情被点燃,思维被激活。

    【片段三】写鸟,以情启智

    师:小珍珠鸟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快乐地生活着,我们的信任在一天天加深。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你能展开想象,描绘小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入睡的情景吗?

    生:小珍珠鸟依偎在作者肩头,小嘴不停地咂着,好像在说:“这儿真舒服。”

    生:小珍珠鸟紧闭双眼,睡得好香,小脸上写满了幸福。

    生:小珍珠鸟把作者的肩膀当作摇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仿佛梦见自己和作者在树林里欢快地嬉戏。

    师:作者也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幸福。这温馨的画面你看到了吗?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生读)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生齐读)

    师:这呼唤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饱含着作者对小鸟深深的喜爱之情,对“人鸟相依”和谐画面的眷恋,对“彼此信赖”美好境界的向往。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你对“信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把感受写在书上插图边。(生写后交流)

    生:小珍珠鸟,你淘气可爱,给我带来了欢乐,还让我明白了:信赖,可以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小珍珠鸟,你是只可爱又聪明的小鸟,你与作者彼此信任,竟成了好朋友,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了信赖,也会多一份宽容与理解。

篇2

用心倾听,更多的是心灵的敞开与吸纳,静心聆听对方心中的声音,竖起心灵的耳朵才能抵达言辞不断延伸的世界。然而,曾几何时,这样的理想境界被慷慨激昂的陈词、滔滔不绝的交流、激情四射的表演所替代。于是,静悄悄的思考没有了,温文尔雅的讨论没有了,认真聆听的姿态消失了。如此课堂,缺少的是那份彼此倾听的安静,充斥的是壹不鲜的“伪倾听”现象。

(一)拒绝倾听,漠视生命

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完成预定任务,教师总在潜意识中希望课堂一马平川。因此,常常有意无意地拒绝倾听学生的言说,或对其置之不理,或对其粗暴打断。

毋庸置疑,在老师一次次的“拒听”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泯灭了,教学也离学生的内心世界愈来愈远了。

(二)虚假倾听,形同摆设

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发言,有的教师虽摆出了倾听的姿态,实则心不在焉,没有真正倾听。一会儿目光游移,一会儿若有所思,抑或干脆在学生言说时干起自己的“私活”,或补写板书,或翻看教案……更有甚者,强势用自己的观点来考虑学生的言辞,片面倾听自己“需要”的声音,对其他声音充耳不闻。

这样的倾听,教师看似打开了一只耳朵,用来接纳学生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又从他另一只耳朵悄然流出,并未在其内心激起涟漪,也没使其态度和言行发生改变。

(三)错误倾听,绑架课堂

常看到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背道而驰时,立刻招来一番数落。如此倾听,老师连一只耳朵也未向学生打开,其倾听学生是假,倾听自我是真,他顾及的是自己下一步的预设如何演绎完美。这些教师内心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将课堂束缚成了一个容器,学生的言说只是陪衬与装饰。试问,如此错误倾听,会带给学生多大的心灵伤害?

探寻:于心灵倾听中造就润泽的课堂

倾听,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倾听里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倾听里有开放的理念、民主的态度、尊重的姿态……学会倾听,造就润泽的课堂,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一)欣赏,让每个想法都获得倾吐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教学中,教师若能真正尊重学生,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走近学生,蹲下身来,真正在内心深处把其当作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引导者”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就能真正倾听到每个孩子的心声。

这是教学《灰椋鸟》(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自然段时出现的情景。

师:读完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当学生谈到环境的幽静、作者盼鸟归林的惊喜后,我正准备进入预设的下一个环节时,突然,一只小手举得特高……)

生:课文写灰椋鸟归来时用了一个“移”字,我觉得用得不好。难道灰椋鸟归林的速度慢得像蚂蚁一样“移动”吗?

师:哦?有道理,你觉得应该把“移”换成什么词语?

生:可以用“飞”……哦,用“赶”更好!

师:了不起!

(很多学生也微笑着表示赞同)

师: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移”字用得特好,不该改!

师:哦?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这时的灰椋鸟离作者还很远,我从“翘首遥望”“黑点”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既然很远,灰椋鸟哪怕飞得很快,我们也感觉像在“移动”。就像我们平时看天上的飞机,感觉它飞得很慢,像在头顶移动,其实它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好多倍呢!

师:太精彩了!你不光表达流畅,还能联系生活阐述,了不起!

生:我也同意。课文中这个“移”字用得真是绝!从这里我还体会到了作者想马上看到灰椋鸟的急切心情!灰椋鸟归林,速度一定很快。而作者还觉得它们飞得太慢了,可见当时他多么迫切地想马上看到这小精灵!

师:太棒了!我们感谢甲同学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和精彩!甲同学,你觉得大家的意见合理吗?(该生一个劲儿点头)

“倾听代表了对对方观点的关注、同情、同感与共鸣。”(佐藤学)面对这个看似普通的“移”字,也许作者、编者乃至教者都没注意到它的精妙之处,可因为一次真诚又带有欣赏的倾听,竟被学生演绎得如此精彩!

(二)接纳,让每种心声都获得应和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热情、言说的需求、学习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倾听的姿态。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要把他们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敞开心怀来接纳,与他们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舒展生命的活力。

这是我教学古诗《绝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时的情景。

当学生读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时,忽有一个男生吹了声口哨。此时,全班哗然。我微笑着请他来谈自己的看法。

他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在草堂看书,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鸣叫,情不自禁地望着窗外,只见两只黄鹂正停在柳树枝头欢快地歌唱……见此情景,诗人边学着叫了几声,边写下了这首诗。我学黄鹂吹口哨,是情不自禁的。”

说得多好,学得多投入!他的解读,不仅帮助大家理解了杜甫写诗的情景,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全班学生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而此时,他明亮的眼睛正盯着我笑呢!

(三)融合,让每种言说都获得理解

倾听,需要思维与情感的双重投入。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努力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去捕捉他们情感体验的细微变化,去判断他们知识能力的建构轨迹,并与学生的心弦产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

曾听一位老师执教《题西林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这两句诗就是说……就是那个……

(部分学生窃笑)

师:这名同学一定急于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时激动又不知如何表达。让我们给他一点儿鼓畎桑

(学生心领神会地鼓起了掌)

生:老师,我能请几个同学来配合我演示一下吗?

师:演示?好啊,谁愿意来配合这名同学演示?

(几名学生一起走上讲台)

生:“横看成岭”就是说这样――(几名同学在该生的指挥下排成一横排)

“侧成峰”就是这样――(几名同学又被要求排成一列纵队)

师:多有创意啊,你的演示真是太形象了。如果能联系表演谈谈诗句的意思就更棒了,能试试吗?

(在教师的点拨下,这名学生终于讲明了诗句的意思)

(四)互长,让每种认识都获得提升

佐藤学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喻为“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教师如果能把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教学《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时,课堂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师:受到了主人的精心照料,小珍珠鸟对主人很信任,很亲近了。如果你是那只小珍珠鸟,想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生:“感谢主人”“想邀请朋友一起住这里”……

(此时课堂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一个男生说:“你可以放了我吗?我想回树林去,那儿才是我的家。”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孩子瞬间向他投去不屑、鄙夷的目光,而他已深深地埋下了头)

(倾听着他“出其不意”的声音,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于是,我微笑着说:“同学们不要小看XX的发言,这里面可有着学问呢。那你觉得小珍珠鸟是喜欢回到树林,还是希望待在‘我’的身边呢?”)

生:如果我是小珍珠鸟,我喜欢待在你身边,因为你对我是那样好,有温暖的巢,有绿蔓。

篇3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据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鼓励学生适度扩大阅读视野,涉猎课外美文,加大阅读量,进行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分析

能力的有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说:“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长期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外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起了强化和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跟吸收密切相关。”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具体措施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2.注意事项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3.效果分析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