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3 08: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说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说课教案

篇1

《小小商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把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属于第四领域――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这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经学习的关于加、减法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民币换算和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计算和高品质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呈现分两个层次。第一层:通过购物情境呈现3个在购物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提取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搜集解题策略。第二层: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难点是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分析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经历购物的过程,积累购物的体验,在“模拟现实”中学习“现实的数学”。学生既懂得了如何购物、如何推销,更学会了精打细算,快乐生活。“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2.在问题中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在购物实践中,我不仅关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应对与解答,更关注学生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看到学生不断地成熟与精明。学生也在取钱、换钱、找钱的实践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学会了购物的策略。

3.在实践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了如何取钱及换钱、找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在合作中学习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语)”。购物前合作探讨购物策略,购物中互相帮助,共同面对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购得自己称心的物品。购物后交流心得,介绍经验。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

5.在数学活动中育人

我抓住一些契机自然地教育学生在借钱、用钱中树立正确思想。学生在购物中学会了合理购物、勤俭节约以及诚信的品质,在购物心得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减少资源浪费,如何统筹考虑购买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物品。

三、说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教学程序上我力求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展开学习。

1.调查咨询,丰富体验

每位学生自带物品充实商店,并制作价格标签。学生可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咨询获取价格常识,使他们主动接触生活、了解社会,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2.分类整理,创办商店

学生自主布置小小商店的三个特色柜台:“玩具总动员”“我爱文具”“家家乐翻天”。名称富有童趣,吸引孩子踊跃参与。

3.提纲挈领,热心导购

全体学生报价,明确物品的价钱。接着课件出示几个问题,学生搜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接下来的购物领路导航。问题的设计逐层深入,从钱的够不够到需要带多少钱再到可自选物品,考虑一定数额的钱如何最优地发挥作用。这正好符合生活中人们购物时的逻辑考虑,从用钱到预算到省钱,教会学生生活是需要统筹考虑的,先预算,再消费,做到用之有道。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考虑中领悟了一定数额的钱,要想买到更多的东西,应该选择质优且价廉的物品,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教育。

4.示范购物,感性领悟

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两位小朋友示范购物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购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体会到购物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自己所需,物品价格和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物品。售货员要根据商品的价钱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

篇2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综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对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抽象的定理,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方法,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能力目标: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教学情景.(例如装潢店要招聘店员,老板出了这样一道考题:“一位顾客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玻璃,你能否利用手头的工具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明这张玻璃符合顾客要求的道理.”你能为招聘人员设计一个方案吗?)此问题可先提示学生用定义,但用定义不好测量时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2.判别方法的探索

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三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CD平行放置,再用木条AD,BC加固,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探索三,用两根长40cm的木条和两根长30cm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3.挑战自我

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给出四个条件: AB∥CD;AD=BC;∠A=∠C;AD∥ BC.现在,以其中的两个为一组,能识别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号.)

[设计意图:此题为条件型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力求使学生不停留在重复与模仿的阶段.]

4.实际应用

生物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在做生物实验时,小华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谁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4个顶点D.)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同时又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92习题4.4:1、2.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学;非工科背景;在职研究生;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安全人员的社会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信息安全人员。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单位注重公司的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开始招收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专业人才来保证企业的信息网络资源的正常运行,因此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配置、维护常规的信息与网络安全设备,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对设备和数据进行很好的管理,本课程的目的是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能够熟悉必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复合型交叉学科的人才。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输加密技术、CA认证技术、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但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综合交叉课程,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范围广。故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枯燥、抽象、不容易理解等现象。因此,探索出该门课程的成功教学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在职研究生,主要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在学生就读研究生前可能是从其他非工科专业跨专业录取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可能学生没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信息安全理论计算部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别提编程实践。其次,在职研究生在非脱产上课情况下,可能无法如全日制研究生那样系统性地进行研究学习,因此这两点对于在职研究生信息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挑战。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的形式。这对很多人来讲,教育方式过于死板,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不在用心于课堂或者对于这门课目丧失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将不利于学生主动接触相关知识,去进行主观上的自主学习,这种情况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所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相违背的,对于未来学生在相关职业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实验环境欠缺。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必须的。而当前情况下的实验课题皆是由老师给予相关课题,学生抽取空余时间到机房虚拟机上进行实验。这样的非自主性实验不利于学生主动去实验,从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是涉及计算机技术和密码学等许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且技术和方法更新迅速,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且教材内容与前提课程或其他课程重叠,导致课程教学不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根据我校培养复合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引入多种参考教材供学生使用,并且在保证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先行课程情况进行增减变动,包括删去重复交叉的内容,抛弃陈旧过时的知识。

2.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能力。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之所以很难深入讲解,主要因为它的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切记不能将其作为理论课程讲授知识,必须做到“课上与案例结合,课下抓好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典型的例子就是密码学的各种算法,虽不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协议背后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但如果不去动手实现其相关的算法,依然无法掌握该技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问题的学生,并给他思想与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方法,思考与解决问题。第二,精选实例,指导学生的同时并鼓励学生利用最新相关的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比如现有的公钥技术存在的问题,如果黑客在通信双方之间发去了报文,并且用自己的私钥进行消息加密,而通信双发却以为已经建立了安全的连接,此时,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3.考核形式多样化。传统的通过笔试成绩判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需要,这种评判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强迫学生学习。从而在此基础上,应该适当增加思维扩展类的课程设计考核,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信息传输架构设计、密码加强设计等;增加科研类考核,鼓励学生多看国内外最新的领域知识,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结合多方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将改进的方法写进论文,并且给老师审核,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1.特定实例教学。针对课程特性,可以选择使用特意选定的教学实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对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实例中的主要安全时间和所涉及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点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在一起,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独立讲解。实例驱动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训基地教学。由于该课程所学的大量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所以应该重点建设学习科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岗位实习的机会,尤其对于在职研究生来说,使其得到工作中没有接触信息安全知识的机会,需要加强与各大企业以及政府的合作,为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欢迎信息安全领域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场所,进行校企联动,培养专业硕士人才。

篇4

职 务:教师

任教 学科:数学

任教 年级:四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优化;更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22-02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我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使《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适合时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及时扎实地掌握最新的食品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培养合格的从事食品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适用型人才,成为本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力度也逐渐加强。笔者拟从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出发,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 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以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为专业方向,以“为食品及其相关行业企业培养能够从事食品生产、检验、管理、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被作为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并注意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设置了食品质量管理概论、食品质量管理工具、食品质量法规、食品质量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食品安全控制HACCP系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质量检验等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食品加工、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保藏和食品包装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如《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技术》、《食品保藏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讲授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工艺,即将原料和辅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转变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和特定质构的可食用的食品的过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食品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程序、食品安全控制HACCP系统等均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保证食品安全需要严格遵守的操作规范,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加工,才能生产出符合产品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食品分析是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按照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分析检测。《食品分析技术》课程讲授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课程内容侧重于分析方法。《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中的“食品质量管理工具”讲授的是如何对产品的大量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等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如何用统计分析结果判定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生产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等等。此外,本课程中的“食品质量检验”部分讲授如何制定食品质量检验计划、如何对整批产品进行抽样等等。《食品分析技术》课程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完成食品分析的全部过程。其他课程如《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藏技术》、《食品包装》等都与食品安全有重要的联系。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两个重要体现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可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瘦肉精、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塑化剂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院课程组从网络、报纸等媒体上收集了大量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报道,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合、分析,制成多媒体课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引起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规等,从中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战略地位。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于食品普遍存在着不信任和恐惧心理,认为现在没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食品安全的内涵,特别是对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说法要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如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闻“食品添加剂”而色变。针对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满足了现代人对食品的需求,其作用不容忽视。与其他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违法使用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还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科学地看待有关食品安全的一些问题。

篇6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述者答辩,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性活动。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学生、教学进度、教学设备等限制,使它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这也是说课活动兴起的一个原因。

2.理论性与科学性

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为什么这么教”,这是说课的核心。说“为什么这么教”,就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新课程改革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说清楚这样设计的理由,使教学更具科学性。

3.示范性与交流性

说课者通过说,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本身就具有示范性,再加上相互之间的切磋,集思广益,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二、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说课能力的培养一般在大三或大四学年,是在师范生学习了“教学论”课程后,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等理论),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如导课、讲解、演示、板书、结课等)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对师范生进行说课训练主要是用下列模式来进行: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上图所示。我们采取分步训练的方法,分散说课的难度,使学生逐个掌握。其基本模式是:理论解释一实例示范一练习模拟。下面我们主要以“说教材的作用与地位”和“说教学过程”来详细分析训练情况。

1.说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理论解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从知识特点、教材编排、中(高)考涉及程度等方面考虑。关键是先找出它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对后面知识的铺垫作用,再说明它是否属于重点章节,在学习中是否占有重要作用,是否属于中(高)考热点。

实例示范:“卤族元素”属于元素化合物类型的课,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有密切联系,且与前面学到的碱金属元素相类似,本节和碱金属元素都是为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卤族元素的学习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知识,又为下一章研究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练习模拟:学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和地位,然后由学生代表现场说,师生评价,相互交流提高。

2.说教学过程

这是说课的中心环节,是整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具体呈现。本环节既要有清晰的、分层次的课堂教学设汁,又要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的阐述融入其中,可灵活展示,但逻辑性要强。一般程序是:导课――新知学习――结课――练习――作业。

导课:要说清用什么方法导入,这样导课的日的。

如“钠”的导课:让学生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目的: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性质与结构联系起来,为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知学习:这是说课中心环节的核心部分。每一知识点如何设计要逐一介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各有哪些,使用何种教法,指导哪些学法,培养学生哪种能力,大概占用时间等。最重要是说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的渗透。

如“钠与水反应”的说课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的讨论题。目的:让学生观察实验时更有目的性,注意力更集中,实验现象观察更完全、更清楚。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叙述实验现象,以发展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出问题:Na与H20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请设计实验来检验生成的气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检验装置,既可发展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写出N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既让学生明白了反应的实质,又复习了前一章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然后从Na与非金属、水反应,引导学生归纳钠的化学性质,再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解释,使结构与性质联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结课:结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节课结束时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形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正所谓有头有尾,避免头重脚轻。

练习:要讲练结合,注重知识的巩同与迁移。用到哪些练习,目的是什么要说明。

作业:本节课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这样布置的理南。

学生模拟:试说“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亲自构思、动手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1)介绍新知时内容到方法逐一介绍;(2)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3)突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3.说课的观摩学习

在基本掌握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操作要领后,我们让学生进行说课的观摩学习,有目的地提升感性认识,促进说课能力的提高。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中学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说课教案,让他们仔细阅读、讨论,逐步加以内化。然后放映中学教师说课比赛或高年级学生的说课录像(一般用后者比较多,因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易产生共鸣)请高年级学生现场说课示范。学生观看、记录,然后评议,从中挖掘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不足,达到借鉴、提高的目的。

4.说课教案的编写

学生根据说课的基本内容,自选内容或教师指定内容,编写出说课教案。教师认真批阅,详细点评。学生修改、完善,为说课训练作好充分的准备。

5.说课的分组演练

通过大量的见习学习和说课教案的编写,师范生对说课的基本内容已大致掌握,但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安排时间、地点,召集本组成员训练,并做好评议记录。我们利用微格教学,把每位同学的说课情况录下来,反复回放,先让说者自己反馈,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每次训练,我们都安排教师、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学生对说课的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增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师范生经过反复操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说课的基本要领,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说课能力。

三、说好课的关键

1.要显示自己的亮点

说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自己的亮点。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符合新课改的教学出亮点,也可以精心设计说课程序,如在程序中加上教学反思、教学缺点(遗憾之处)等,使自己与众不同出亮点。

2.在“生动”上下工夫

说课与上课一样,要求对说案非常熟悉,说时一定要脱稿,语言要流畅,不要有口头禅,不要出现频繁的停顿,且要有激情,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最好有一定的肢体语言,与听者有眼神的交流。

3.用不同的语言说

说教材、教法、学法时用陈述性语言,以说课者身份出现,重说理。说教学过程时用课堂教学语言为主,以上课者身份出现,重教学设计。

4.课件处理要恰当

篇7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档案学硕士;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125-03

目前,我国多数档案学硕士生培养单位采取三年制或两年制的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仍然以理论课为主,不仅不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级人才,更加不利于学生就业。基于此,本文从就业角度审视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社会需求的方向创新现有课程体系,以确保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在所需的领域一展所长。

一、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向及专业需求

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档案部门、信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文件中心;以及档案行政机构。研究生思想已经成熟,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学习目标明确,除了个别预想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即时就业。就档案学专业硕士而言,其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考取公务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将考取公务员视为最为稳妥的就业机会,公务员录取范围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工作人员均可依条件选择报考单位,对于档案专业的学生来说,可选择国家级、省级档案行政机构,各级政府机关、党政机构、检察机关、司法机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可报考个别机构文职类公职人员。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择考取相关档案管理岗位不失为上乘选择。档案管理方向公务员,除了应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必须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严守党和国家各项机密,并要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是《宪法》、《档案法》、《保密法》、《信息法》等涉及自身工作的法律条文,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档案工作者肩负着维护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使命,因此,公务礼仪、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也是档案学专业学生必须通晓的课程。

(二)考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考试不同于公务员考试,目前尚无全国、全省、市统一招考的形式,事业单位考试由用人单位委托各省、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所属的人事考试中心组织报名、考试、录用等相关事宜。事业单位具备立档单位的条件,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设有管理档案的组织部门或文书部门,各单位根据每年的人事需求提交用人计划,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除了报考要求硕士学历的服务机构,更多的去向选择为高校档案馆及研究机构。此类毕业生不仅要求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要通晓文书学、秘书学、历史学等相关课程,高校档案馆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时要求毕业生具备深入研究的能力,能独立承担一定量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提升高校档案馆及科研机构在档案专业领域的地位与价值。

(三)应聘到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相关部门

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应聘企业的人数并不多,且基于营利的目的,企业档案人员多归办公室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其他组织机构包括文件中心、数据处理部门等。对于应聘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学生而言,要全面掌握日常办公、人力资源、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将潜力发挥至最高点。换言之,企业更需要年轻、有活力的工作人员,或是经验颇多、根基稳定的人员,这些硬件要求成为阻碍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企业谋发展的重大阻力。若想涉足企业的学生必须先稳定自己的思想,为自己规划一份长远的计划书,分阶段、分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免遭受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打击。

二、现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28所大学设立了档案专业硕士点。我国档案学硕士培养单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呈现区域广、院系设置多样化、研究方向多元化、研究内容体系化等特点,各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虽有所不同,但均是朝着深度与广度并重的方向发展。下表为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表:

黑龙江大学档案学自2004年被授予硕士点后,八年来培育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以省内居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为主。通过学生的录取以及就业情况,加之师资力量的不断充实,其课程体系设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归属于信息管理学院,体现学科一体化的优势,“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而且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讲授上,但是在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档案学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独立性问题”。

黑龙江大学硕士培养计划采用学分制模式,学生在校三年共修学分不少于35分,其中包括公共英语5分,公共政治4分,必修课21分,选修课5分。第一学期以公共课为主,除了研究生学院开设的公共英语和公共政治,还需修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一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课程,其二为组织管理与文档管理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上述两门课程分别从信息学及管理学为切入点,引导档案学硕士,特别是跨专业考生明确档案学专业的学科属性、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规划档案学课程的学习,并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提前掌握专业领域的学习技能。

第二学期除了继续学习公共英语,以专业理论课为先,分方向选修课为主(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方向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其中:档案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理论研究为学位必修课程;档案学名著选读、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必修课程,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选修课程;信息法规研究、数字档案馆研究为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必修课程,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选修课程;VB程序设计为学位选修课程。第二学期是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阶段,是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学习阶段。

第三学期开设的五门课程均为学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选择想要深入研究的课程进行学习。每学期专业课结课以撰写结课论文为主要形式,VB程序设计课程、动态网站开发建设课程为上机考试。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后,第四学期院系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第五学期学员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形式正式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并为第六学期的论文答辩以及择业做充分准备。

三、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

有学者明确指出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方式方法,提出档案学教育应在探索中前进,在调整中提高、在实践中协调的原则。并指出,应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以独立为本,融合为用”的专业发展思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笔者认为,根据社会需求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并非将原有课程体系,而是更好地将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同发展。

(一)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

从档案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供应链角度看,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毕业生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反之,社会需求也正促动着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向前发展。很多用人单位为减轻培养人才的资源,直接录用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往届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生就业率,因此,高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之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按照既定的目标开设课程模块。笔者认为,高校应按照就业方向将原有课程整合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现代公文管理与处理系统模块、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电子政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块、数字档案馆研究模块、电子文件模块等。其中,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为档案学硕士通学课程,其他各类模块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自行选择,模块内的所有课程为该生必修课,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色、师资力量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模块整合。

(二)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范围

目前,我国28所开设档案学硕士点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有利弊,就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而言,专业课比例明显高于基础课,学生仅在第一学期接受一门信息资源管理及一门组织管理课程,除了英语、政治两门公共课,均为档案学专业课,且在35学分的前提下,选修课程只需得到5分即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事业专业求该专业硕士须修满40学分,其中至少24学分须是信息学的课程;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管理专业硕士生须两年内修满48学分;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保存及文件管理硕士专业要求须修满36学分,共计12门课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信息学系档案学专业信息学系要求档案学硕士须修满19门课程,共76学分”。可以看出,同样在学分制教育背景下,美国高校的学分明显高于我国,而且门类多样,选修课比重也高于我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情报、档案学科的交叉性日渐明显,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将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文秘、历史、管理等方面课程融入到档案学的课程设置中,既可以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提前为毕业后的择业作前期规划,并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

(三)增设实践课程以及实地调研课程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就业,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困扰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另一因素,很多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工作很难融合,特别是对待一些技术领域的问题,显得手足无措,致使档案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国外档案学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中,普遍将实习与实地调研纳入到学分管理下,占8-12学分,从开设的课程来看,国外对于讲授档案学纯粹理论的课程较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国档案学本科生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会接受院系安排参加实习,提交实习报告,而硕士研究生则缺少实习的机会。从生源来看,档案学硕士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跨专业考生,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没有实践经历,无法系统化地学习理论知识,更不可能将所学到的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践工作中。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档案机构组织联合教学,增加档案学硕士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使得在校生能够提前积攒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基础。

同时,实地调研课程也应纳入学分管理中,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理应在研究生期间培养,当时代主题日益彰显的背景下,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却显得毫无新意,最大的原因便是缺少实践经历以及能反映论文可用性的实践数据。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生能力锻炼、还是独立研究能力培养、或是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角度来说,实地调研都关系着学生能否在毕业之时交出一份真正合格的毕业论文,甚至关乎学生日后的发展前途。

档案学硕士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共同带动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已成为重要趋势,社会需求是提升档案学硕士就业率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部门,培育出一支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授知识的平台,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日后发展取向,因此,在当今复杂的发展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主动做出调整,结合国内外知名学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势,为培养适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篇8

关键词:教学竞赛 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69-01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其中有些教师是非师范专业的,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每年都组织教学竞赛,笔者结合参加教学竞赛的经历与体会,浅谈开展和参加教学竞赛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1 开展教学竞赛的必要性

目前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是师范专业的,只是经过了新教师岗培学习,缺乏教学经验,没有系统的训练上课基本功。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只注重科研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没有很好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只求上完一节课,不求上好一节课。学院开展教学竞赛,正好可以让青年教师积极投入竞赛,认真思索课程,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高校开展教学竞赛是必要的,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2 教学竞赛的实施过程及体会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学院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加强教学工作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有效设计“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品牌战略意识,朝着“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条件、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体系”战略目标迈进作为教学竞赛的宗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为两个阶段。首先各系参赛选手先参加系部教学竞赛,决出优胜者参加院级决赛。决赛分为文科组、工科组和基础组三个组别;分为说课和公开课两个环节,各占50%的成绩。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的经历,笔者认为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选择自己熟悉的课程,吃透教学内容

参加教学竞赛的选手可以自主选择所担任的教学学科中的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内容参加比赛。说课比赛40 min:包含30 min的多媒体课件汇报;10 min的评课专家提问,选手答辩。公开课45 min,公开课内容必须与说课内容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参赛选手一定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课程,要是自己参与课程建设的课程,这样在说课时能从本课程的性质及地位、在专业群中的地位、教法及学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成果、课程特色等内容来说课,而非生硬的去背诵说课稿。是自己参与建设的课程,一定就有自己对该课程的看法,面对评委老师的提问,就能从容不迫的回答。公开课内容的选择也是很有艺术的,一定要选最能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的内容,要体现项目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

2.2 精心准备参赛材料

需要参赛教师精心准备的参赛材料包括:说课PPT、教案、讲稿、授课PPT等。参赛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结合说课评分标准,制作PPT汇报课件。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融入到说课中去。公开课阶段参赛选手需提供授课教案给每一位评委老师,这要占公开课成绩的10%,所以选手一定要认真设计教案。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环节。要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教案的形式,可以重新设计教案的内容,体现项目化的教学思路,每一个阶段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清清楚楚的罗列出来,让评委老师一看教案就对你本课的教学过程明明白白,参赛教师还必须要准备好讲稿以及公开课课件,本着对课程的理解,设计讲稿,可以细致到在课堂上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在讲稿上设计好,必要的一句话不能少,不必要的一个字也不会出现。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需要制作公开课授课PPT课件,可以把上课所要用的素材提前拍照片或者视频,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制作PPT课件要选择精美的模板,色调尽量选择单色为主,制作时可以插入一些动画、视频等。

2.3 竞赛前的试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赛教师必须在参加正式比赛前经过多次的试讲,不断的修改、完善,才能有所提高。系部领导组织参赛教师试讲,聘请系部有经验的老教师、系部教学督导以及教研室老师参加评课,提出修改意见。笔者在参赛过程中得到了系部领导、系部有经验的老教师、系部教学督导以及教研室同事的帮助,在这个环节中听取到很多很宝贵的意见,思考对策,修改课件、教案、讲稿等材料。教研室同事对我所选取的参赛内容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他评课人员从教学基本功的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听取大家的意见后,重新整理思绪,修改参赛材料。教研室又组织了几次试讲、评课,经过了几轮的修改,不断完善我的参赛材料,最终顺利定稿。回头再看看初稿,这个进步是相当大的,参赛者一定要最好试讲―― 修改―― 定稿这个环节。

3 对教学竞赛的改进意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经过了多届教学竞赛,确实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比赛过程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3.1 赛后专家点评点评

无论是初赛还是复赛,组委会都没有安排评委或者资深教师对参赛选手的表现点评的环节。点评可以让每一位选手都能知道自己在参赛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改进。通过观摩教学竞赛和倾听专家点评,可以让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观摩人员也可以比对一下自身的情况,取长补短。这样可以让大家相互学习,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能力。

3.2 增加评委对参赛教师随机听课

目前的竞赛制度还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能力,竞赛的内容是参赛教师经过精雕细琢的。竞赛制度可以增加一条,评委可以随机听一节参赛教师的授课并打分,这个也作为竞赛的一项评分内容。这样可以让评委解读到最真实的参赛选手,也有助于参赛选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大家相互借鉴,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速成法,只有靠广大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逐步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参加教学竞赛确实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9

一、抓备课流程管理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条件,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

1、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能”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遵循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制定各学科从单元到课时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把教学目标深化于教、学、练的全过程,以此形成教师为实现目标而教,学生为形成目标而学,领导为达到目标而管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围绕目标,面向学生实际,面对中等学生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做能使“推中提优补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既能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同时对优等生和差生也能通过准确的点拔和适当的指导,满足学生面上的不同要求,从而向全体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学习机会,改变目前大多数学生“陪读”的状况。编写课时教案要求项目齐全,要体现课题、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具。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能激发求知欲和激发兴趣的课堂导言,体现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学法指导,体现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体现能有助于深化强化记忆,画龙点睛的悬念无穷的课堂总结,以及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很强的板书设计等。

3、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为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思路、认知思路、教学思路的特点,精心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法的选择应以教材思路为指导,认知思路为中心,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组织一条清晰的知识“再生”之路,促使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精心组织以说课为主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三保证,形式上主要坚持以说课为主。说课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备课教案的解说,上课过程的反思,是对教师个人备课的一种检查,深化、补充和修改,使备课更理性、更科学、更全面,它具有群体性、交流性、共享性、研究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好的说课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融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是优化课堂设计,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说课”这一重要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位老师主动说课,积极参与评课议课,要对说课人的说课提出一个亮点两个不足、三个建议、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效益。

二、抓上课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教案写得再好,若课堂上“表演”不出或“表演”不好,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1、抓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好这一点呢?

第一,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教学之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要以自己的激情(生动、风趣、幽默、激昂的神态和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二,精心巧妙地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氛围之中。教师的提问应是有层次的先易后难,步步深入,既要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又要能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研互动。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弱势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小心地呵护他们。

2、抓课堂结构的严谨有序

课堂结构改革的目标就是增强时间观念,缩短反馈周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上课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在进行必要的复习辅垫后,立即进入新课,使学生从开始上课就振奋精神,投入到紧张而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去。课堂结构模式,大致按照启——看——讲——议——练的模式进行。其中启即启发思维、明确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将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看,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或观察;讲,主要是由教师作突出重点的精讲;议,是学生或教师提出议题,组织学生讨论;练,是知识与智能的转化阶段,练的形式可以是口答,动手操作,好的练习既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情况,又可起强化知识和当堂巩固的作用。

3、抓教学过程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三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议论、有所创新)。这里学生的“三自”“三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掌握新技能、吸收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懂的怎么做人等,而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

三、抓听课评课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为了抓实课堂教学流程的管理,制订“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评估意见和执行标准,并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①学校所有老师每周听课至少2节以上,青年教师必须听3节以上,教务处会同教研组长每月至少检查教学常规一次,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学年度工作考核表”,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普及的依据。

②每位老师上一次公开教学,领导教师一起听课,议课和评课。

篇10

一、同一单元下的教案应力求完整,且有一定的递进性与关联性

省“两课”评比通知中,对教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一个完整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等)或一个完整项目的教案,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为便于选拔,市教研室仅要求每位参赛选手上报三课时的教案)。因此,教学计划应清晰地呈现从单元计划到学时计划的完整材料,如能附上模块计划,笔者认为则更加完整。

从报送的教案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单元计划,甚至在课时计划中没有任何交待;从课时教学内容来看,部分教师的设计缺乏递进性与关联性,有的三课时几乎一样;三课时的教案在格式或风格上应尽量一致,但是上报的教案中,有的教师却完全迥异。

二、教学设计应有所侧重,教学特色与亮点的呈现是关键

体育课教案一般包括教学设计与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实际是对教案的补充和说明,而不应该是教案的简单重复,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教学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几部分:一是指导思想,应联系学生、教材的实际来谈具体的指导思想,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二是学情与教材的扼要分析;三是教学策略特色与亮点的呈现。

三、课的结构通常以运动规律进行划分,不宜追求标新立异

通常情况下,课的结构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来进行分段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部分,这正是运动规律比较贴切的体现。在上报的教案中,有的采取简单的数字分段法,有的运用情景分段法,有的采用教学方式划分;有的以心理变化过程来划分……总之,五花八门,让人难以捉摸设计者的意图与依据。因此,课的结构应着重考虑逻辑性与合理性,以运动规律进行划分相对比较稳妥,不能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

四、课的设计须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并凸显教与学的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密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当然不能出现低龄化、纯粹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或方法与手段。

教学即教学生学,故课的设计应浓墨重彩地突出教与学的过程,包括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重点、难点的突破等等。在这方面很多教案体现得不够突出,甚至蜻蜓点水,缺乏层次与深度,使得教学的有效I生存在诸多疑点。

五、教案的基本要素应齐全,不能存在明显的残缺

完整的教案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含教材名称、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即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即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等);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场地器材;课后反思等基本要素。在上报的教案中,部分教案存在明显的残缺。

六、术语、概念与常识的表述须准确,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

教学内容的名称应尽量运用体育项目或技术动作的名称,以体现体育的学科特点;运动负荷的时间是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而不能等同于课的部分的时间分配(这个问题比较普遍);重点、难点的准确表述;动作要领的提炼;教学方法选用等等不能随意去“创造”与表述,而应反复斟酌,没有把握的一定要慎用,绝对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