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0 20: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原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篇2
1.单元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健美操的学练过程中。
(2)运动技能:初步了解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协调、规范、优美地完成组合动作,为下单元的成套动作学习打好基础。
(3)身体健康:发展柔韧、协调、力量、表现力等素质。
(4)心理健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5)社会适应: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纪律观念。
2.单元教学设计(见表1)
二、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1. 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
首先,该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方式为“新课程五大目标”格式,但随着第九次课程标准的颁布,笔者认为应调整为四个目标,即把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合二为一。其次,运动技能目标中的关键词“掌握学习健美操基本步伐”太笼统,表述不够明确,掌握与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学习在先、掌握在后,同时,应明确学习什么?掌握哪些技术?因为这是单元教学目标,包含了8课次的内容与目标。第三,建议身体健康改为“体能”目标,并明确表述健美操项目有关的体能,如柔韧、协调、表现力等,而不要加上力量,虽然健美操项目也需要一些力量,但健美操中的“力量”与力量素质是完全不同的。
2. 对单元教学计划的分析
(1)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教学的本质是运动技能教学,虽然也需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但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应该贯彻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因此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节理论课来讲授健美操的理论知识。
(2)从单元各课次的重难点安排来看,笔者认为各课次的重点与教材内容相互混淆了,如第二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掌握好各种步伐”,这是内容,不是技术教学的重点;第三节课的重点是“重新组合出一组动作,变一为二”也是内容,不是技术难点。
(3)在第三节课进行的基本步伐组合操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所教授的基本步伐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基本动作,但将这六种基本动作组合成一套基本步伐操,未免显得过于单调与乏味,这里应适当再加上几种基本步伐,同时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转体及其他衔接动作,将基本步伐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各种变换,不至于让基本步伐操过于枯燥。
(4)该单元教学设计者对教学主要策略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教学策略是指教法?学法?练习法?没有明确的阐述,这说明我们在理论层面上没有把教学方法的真实含义理解到位。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应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教法与学法,教法直接指向教师的教授方法,学法指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但以上是教育学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含义,结合体育学科特点,笔者认为还应在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练习法或练习步骤”,这样才比较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5)在进行了七节课的学习与练习后就开始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练未免有些牵强,达不到一个理想的自编程度,笔者认为此时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教授学生一套新的完整套路,让学生跟随欢快的音乐节奏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然后分小组进行技能展示,再进行小组间评价、小组内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练习健美操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在展示的过程中要特别培养一批“尖子生”,从而发挥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选定至少进行多节课的学习与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3
关键词:幼儿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
G613.7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毋庸置疑的。近些年来,社会上有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片面追求,获得小学和社会的认可,盲目推行了一些幼儿识字、珠心算、汉语拼音等纯智力开发的课程,而忽视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使得幼儿过早地处于书山题海之中,削弱了幼儿教育特有的趣味性、活泼性和全面性。这种教育上的缺失,短时间内可能还不会显现其缺陷,但是长此以往对幼儿却会产生不良影响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幼儿健美操是集音乐、体操、舞蹈和美学于一体的新型体育健身项目,它作为幼儿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具有一半体育活动共有的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外,还对改善体形体态,提高韵律及身体协调性有着特殊作用。为此对目前鞍山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健美操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了解我市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健美操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为丰富幼儿身体锻炼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幼儿健美操教学活动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鞍山市所属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和千山区农村各10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0所幼儿园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符合调查研究的需要。
(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幼儿阶段是其获得各项身体素质能力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幼儿健美操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且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
(一)农村幼儿园开设幼儿健美操教学活动情况
被调查的40所农村幼儿园中,没有一所幼儿园开设幼儿健美操教学活动。
(二)原因分析
幼儿园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及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幼儿园的师资和幼儿健美操的推广普及程度是决定了幼儿健美操在幼儿园的开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1.农村幼儿园管理者片面的教育理念及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不高
对农村幼儿园的各方面课程重要性和体育课程开展情r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幼儿园对拼音、识字、加减法等小学课程更为重视,占100%,对语言、常识、礼仪习惯次之,分别占87.50%、70%、60%,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最差,仅占12.5%。表二数据显示,农村幼儿园体育课开展做游戏、跳绳活动方式的最多,分别占92.5%、87.5%,以其它形式和自由活动的活动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占5%、2.5%,而没有一所幼儿园开展健美操活动。可见,大部分的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在教育理念上,过分重视文化课程的教授,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特别是体育方面的教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幼儿园创办人文化素质不高,认为能够保证孩子安全,学到一些文化课就足够了,没有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二是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和考察过分片面的强调文化课,以至过早的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习拼音、识字、英语等课程,从而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导向;三是幼儿园为了减少幼儿的危险,尽量减少幼儿的体育课程。而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健美操还不是很普及,农村地区很多人对此项运动不了解,导致健美操在农村幼儿园没有开展。
2.农村幼儿园的师资不合适幼儿健美操活动的开展
对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幼儿园的师资以幼师为主,占全部师资的%,艺术类大专以上的次之,占全部师资的%,再之大专以下,占全部师资的%,再之其它专业大专及以上,占全部师资的%,体育类大专及以上占比最少,只占%。健美操运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项目,除体育专业学生对健美操课程进行学习外,其它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该课程,因此大多数人了解健美操都是通过媒体视频资料,根本涉及不到健美操的教学与创编方面的培训。因此,从农村幼儿园现有师资情况分析,绝大多数幼儿园不具备幼儿健美操的教学能力,导致农村幼儿园体育课程中没有开展幼儿健美操活动。
3.幼儿健美操的推广普及程度不够
大多数人认为健美操是中青年人的运动,其实健美操是不受年龄限制、适合各种人群、集音乐和运动于一身、有益身心健康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健美操由于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并没有像广播体操一样在全国中小学得到全面的推广。另外健美操由于不是奥运会规定的竞技运动,在地方体育局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社会上,健美操除了在一些健身俱乐部有少部分人练习外,其它场合很少有人开展此项运动,从事此项运动的科研人员、从业人员非常稀少。对于幼儿健美操,由于没有市场,几乎没有人从事创编适合幼儿的幼儿健美操,因此农村幼儿园没有开展幼儿健美操也就成为必然现象。
三、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40所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问卷调查,农村地区幼儿园均未开展幼儿健美操活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健美操的认知程度不够和农村幼儿园的师资不具备开展幼儿健美操的教学活动。为了在农村幼儿园推广幼儿健美操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国健美操协会作为推动全国健身健美操的普及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应大力宣传健美操运动,提高公众对健美操的了解和认知,促进健美操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应组织相关高校、健美操运动团体等开展幼儿健美操培训工作,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并创编更多优秀作品,为幼儿健美操在幼儿园的推广提供条件。
(二)推动幼儿健美操活动在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在其它幼儿园的推广提供经验。
(三)建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引导,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规范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使之适合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有效课堂的特征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课堂必须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收获“鱼、渔、欲、愚、愉”。
鱼: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渔: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
欲: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欲望。
愚:在各抒己见讨论问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愉: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二、一位有学养的老师
有学养的老师首先是道德高尚的。“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他心中满装着如莲的真善美仁义信。有学养的老师又是睿智的:当学生畏惧时,他能给其一把剑,助其披荆斩棘;当学生迷茫时,他能给其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程;当学生疲惫时,他会变为纯净的溪水洗去心灵的灰尘……
有学养的老师也是博学的:他拥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他懂得教育理论教育艺术的知识;他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边缘知识;他还经常徜徉在艺术的天地,了解学生喜欢的种种。
有学养的老师还是淡泊的:他能放得下世俗的应酬,放得下宝马香车、荣华富贵,放得下悲伤忧虑、成败得失,放得下权利与宠辱,放得下滚滚红尘中的各种欲望。
成为有学养的老师不是一日之功,也并非高不可攀。博学不可无书,书是思想的钙,缺了就是思想的侏儒;知识是灵魂的水,少了灵魂缺少滋润。大家肯定都记得那个只知“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羊”的男孩的故事,这就是无知造成的。所以,再累也要读书,再穷也要买书,房子再小也要藏书。好读书就等于给自己的人生多打开了几扇窗。要读好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路界决定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过江南,你能深刻理解小桥流水人家;去过草原,你能细致描绘“天苍苍,野茫茫”;进过佛寺,你会悟到“放下,刹那花开;游过名山,你会了解壁立千仞、仰之弥高……读万卷书不如交万人友,一个人比一本书精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积极上进的人给你力量,幽默善谈的人给你智慧,儒者教你入世,道者教你忘世,佛者教你出世,画者让你懂欣赏,诗者让你通音律……
三、一份优秀的教案
作为教师,人人都深知教案是上课的依据,它就像影视剧剧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影视剧能否成功一样,是关系课堂成败的关键。不管多么优秀的导演,如果没有好的剧本也拍不出精彩叫座的影视。教育教学是丰富人生、改变人生的大剧,更需要拒绝“蹩脚剧本——无个性、无灵魂的教案”。
教师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复性。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书”相似。教材教过一遍后,基本知识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一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写教案的必要。内心轻视学校却要求写,于是诞生了一些“蹩脚剧本”。另一种现象是个别教师志比天高,也想拿出人见人爱的“剧本”,却由于专业知识的贫乏、教育理论的欠缺、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技术的落后,又不潜心向学,他们的愿望也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写出的东西可想而知。
篇5
下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感谢各位同事一年多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谢您们!
让我站在这儿面对众多的老教师,优秀教师而发言,我深感自愧不如。今天,我就把自己一年来得工作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自从踏进一中的校门我便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那就是放飞学生的希望,让孩子们都能成材。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感自己在业务工作上的众多不足:业务水平有待于大幅度的提高,教学经验完全空白,知识领域有待于拓展。针对这些不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如下两点:
1、在备课时,做到仔细备课,延长备课过程。熟度教材,提炼教材,精心组织教案。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多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多学习他们钻研教材教法的精神。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学习他们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然后在进一步发现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以补充和完善教案。
2、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很抓过程的落实,做到上一节课就有一节课的收获。除此之外,我还尽力做到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努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给基础差的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篇6
语文美育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实现。本文主要从提倡多元化,保护独创精神和师生间主体性原则两个原则来阐述在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实施美育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美育 独创精神 主体性原则
新世纪小学语文美育能否根据时代的要求,发挥特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什么,怎么教,尤其是怎么教,这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对此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依照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提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美育的建议措施。希望能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教育做出微薄贡献。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多元化引导教学
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草原的资料或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参观草原的顺序把课文美美地多读几遍,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于是同学各抒己见,有人说:“草原碧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有人说:“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人说:草原的景美,人也美,蒙古人热情、好客、豪放。”
这样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现在同学面前,展示出草原不可抗拒的魅力,不用站在草原上,都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宽广。通过看图、查找资料,读文等途径,让同学领悟到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达到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目的。
写作方面。首先要鼓励多写。要如何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呢?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刻体会生活,理解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就必须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感受品味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这些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能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题材,而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受到美得熏陶,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师生间主体性原则
关于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观点,有教师主导说和学生主体说,前者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师生间是授与受的关系,后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但往往忽视或淡化教师的作用。无论教师主导说和学生主体说,其实都体现了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实际上,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共同发展的关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教学相长。潘新和教授在其《语文:存在与表现》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了探讨,并引进了“主体间性”这个概念。他认为:胡塞尔的“‘自我与他人的立场可相互交换性’以及主体间本位:自我之间的交往与和谐使他们有共同的意向性,从而构成了‘我们’,并作为普遍的形式,建构同一世界”的“我们”,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复合主体,这个“我们”不是“主”“客”关系,而是伙伴关系,是学习的伙伴。而这个“师生复合主体说”,与当前新课改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倡导师生的交流与对话,分享与合作。
那么,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该如何贯彻师生主体性原则,实现语文美育的现代意义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得出自我的独特审美感悟和体验,这样在教学时才能不根据教案和教参照本宣科。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对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体验到自我的美,他人的美,自然的美,完成审美教育。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这是教师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阅读能力相对弱,容易产生片面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教师不能强制灌输,要通过对话、合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互动中完成对课文的正确而又多元的阅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要“授之于渔”。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再次,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创新,老师作为一个知识渠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积极主动低学习。
写作方面。教师自己要写下水文,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写作经验与学生交流,往往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写作题材的选择上,要注意题材的生活性、健康性、新颖性。尽量避免俗套和脱离生活的题材。在写作体裁上,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眼界将扩大,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体验都会加深,有利于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对作文的批改同样也可以多样化,进行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把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结合起来。提倡同学之间互改,学生也可以改老师的文章,平等对话,相互促进。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或习作中的佳段或优美词句等。这样不但沟通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佳作展示,互改作文等来让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对方乃至多位同学的成功,自己也从别人的赞赏中得到激励。
总之,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从而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小学语文美育是学生获得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按照实施美育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美育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涵平.小学语文美育的原则【J】.中小学美育
【2】周文林.小学语文美育方法略论【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篇7
1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目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手段。这里说理解课文是目的,只是阅读教学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说理解课文是手段,意思是,作为教材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些课文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教“一”的时候不能只管这个“一”,同时还要想到“三”,要指导学生学会“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地独立阅读、理解教材以外的书籍、报刊。这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成功。
2 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2.1 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义务教育大纲》要求: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运用。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重点词语、特别是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有的熟词在新课文中有了新的含义;有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有些词语不理解影响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应当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2.2 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但并不是说课文的每个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点。以下几类句子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对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跟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句子;四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学习说、写这种句式的句子,但小学阶段不宜讲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述语。
2.3 理解自然段。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二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三是知道整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能够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2.4 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能力,要在理解词、句、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项内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结合课文分段;二是归纳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五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提高。
3 常用的阅读方法
3.1 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要明确的问题。我认为,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都是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比如,不懂的字词、一些科技名词术语。至于怎样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另外,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会么可以有所侧重。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全文主要讲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有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总之,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
3.2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例如:《长城》一课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其中“凝结”一词的意思是: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而文中不含这个意思,这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凝结”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启发学生读这一段,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万里长城靠的是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才能建成,因此,这里的“凝结”含有“建成”的意思,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
3.3 联系生活和自身情感体验。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理解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学生接着读下去,从“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对“洒脱”有了较具体的理解,但是草原的辽阔,感受还不深刻。有个学生和自己生活联系起来,说自己在广场上骑自行车的体会,全班同学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地写出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
4 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的能力。
4.1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4.2 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篇8
关键词:摩课 模课 磨课 专业成长
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金庸先生曾对大侠独孤求败的武功描述了三个境界: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锐利的剑,所向披靡,这代表了一种青年人的境界;第二层:他用重剑,叫做举重若轻,能干很大的事业了;第三层:独孤大侠武功练到最后,能做到举轻若重,用木剑,甚至用飞花摘叶,即可伤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需要经历这样的几个境界,这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摩课、模课、磨课是实施这一过程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摩课——在观摩中站稳讲台
摩课,就是要多听课,特别是公开课。公开课依据目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诊断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诊断课;二是以比较不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竞赛课;三是以引领某些先进教学理念的展示课。地理教师通过“摩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吸收,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为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学者批评各种公开课是“作秀课”,课堂的教学效果过于追求完美,甚至将授课内容提前“演练”多次,所以公开课是无法更多地进行推广的。但我认为,公开课是授课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其中的教学结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学生的活动,甚至教学的精彩片段等,对有1—2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有着很强的示范性,青年教师千万不要忽略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例如,某节公开课上,一名教师在讲授《世界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课题时,讲到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时,用了以下语言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一望无际的草原伸向遥远的天边,一群肥壮的牛儿在草原上啃食鲜嫩的牧草,牧牛人骑着骏马,唱着高昂的民歌来回奔驰,天上飘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地上流淌着几条清澈的河流。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无不为它那壮丽辽阔的景色所倾倒,无不感叹大自然赐予阿根廷人民的这笔永恒的财富。这里是阿根廷的心脏,方圆60多万平方公里,坦荡无垠的大草原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充足,土层深厚,适合各种牧草生长。这里有景色迷人的风光:春风吹来,遍地翠绿,红花吐蕊,温暖的阳光洒落在肥美的牧草上,犹如给草原披上了一件耀眼夺目的金装;秋高气爽,牛儿满地,如血的夕阳把美丽的色彩留在了令人神往的草原上,粗犷的牧民唱出雄浑歌声飘向草原的深处。”
这位教师还列举了我国内蒙古和阿根廷在畜牧业上的区别,并不是仅仅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讲了“凤凰传奇”中的女歌手——杨魏玲花在内蒙古的经历,使学生对于我国西部与阿根廷在放牧业有了形象、感性的认识,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知识点有了清晰的比较。对阿根廷人为改善放牧条件所做的措施“培养良种牛,开辟水源,种植饲料,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教师则利用幽默的“良种牛吃草喝水坐火车”很好地进行了概括,使人印象深刻。
因此,青年教师在听到这样的课例时,完全可以用“拿来主义”,借鉴这些精彩的教学瞬间,在观摩课的过程中加深对教授法的理解。在摩课时,地理教师最佳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审美者,要多学习授课者的长处,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等外在的美。此外,地理教师还要领略授课教师是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地理科学的理性美,并且要假设自己如果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怎样处理相应的教学环节,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备”而听,才能为自己上好一堂地理课奠定基础。这个阶段相当于金庸先生笔下的独孤大侠以一把锋利的宝剑达到“凌厉刚猛,无坚不摧” 的境界。
二、模课——在模拟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齐白石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工作3—4年的青年教师切不可把摩课中获得的信息全盘照搬,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况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长,要在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同时,尽可能地多参加各种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正如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积淀自己,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绝不仅仅是几节课,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精彩的人生。”
我曾三次参加河南省地理优质课比赛,在公开课的赛场上,有自己的一点体会:公开课的选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所选的课题手头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料,这样可以博采众长,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选的课题可以是地理课程中的“热点课题”,因为有众多的经验可以参考,但需要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避免课题的“撞车”。当然,也可以选择课程中的“冷门课题”,但是要有几个条件:(1)必须要有较强的创新,才能出奇制胜;(2)自己必须要擅长这个课题;(3)避免理论性太强,这样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课堂气氛也显得枯燥乏味。例如,我曾经上过《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并获得河南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我并不是完全照搬、模拟优秀教案和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平铺直叙,而是在模拟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和学前教育的实践结合在一起。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基本环节如下:
我先利用儿歌《转呀转》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歌词“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的自转分出黑夜白天,地球的公转分出岁岁年年”说明地球运动有两种最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在学习地球自转时,我引用了同志的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地球上居住,我们是否每天都可以随地球漫游八万里呢?”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学生看到“地球公转示意图”时,立刻产生了质疑: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怎么反而是冬天?因为,按一般常识,距发热物体越近,应该感到热。比如,冬天我们烤火时,距离火炉越近,感到暖和。地球距太阳最近,我们这里应该最热,所以应该是7月;同理,地球距太阳最远,我们这里应该最冷,应该是1月。为什么此时地球距太阳反而最近?
原因如下: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远日点和近日点只是相对的,仅差500万公里。因此,整个地球获得的太阳热能总量只有很少的差异,并不是决定因素。而决定因素在于太阳直射点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导致了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能有所不同。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是在1月初和7月初,而1月初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地区距离直射点远,所以是冬天;7月初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地区距离直射点近,所以是夏天。
因此,教师在模拟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时,可以模目标、模教材、模教法、模学法、模环节、模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模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实际寻求适合自己上课的最佳方案。此阶段相当于独孤大侠在中年期以玄铁重剑达到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
三、磨课——在行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教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准备这节课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教师“修炼”的境界,最高境界的课堂正是要用一生心血去“备课”的。
对于教龄在5—10年的地理教师来说,非常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所谓“好事多磨”,“磨课”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的过程。教师要形成了内化的个人教学理论,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先进、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也是决定一名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当教师一次次体验自己精研的课堂,一次次在反复修改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时,将会感慨,课堂上的精心设计就如人生,没有精心策划,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如果将此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每一堂课中,那么堂堂都将是公开课,就达到了金庸先生提的“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教师驾驭的是招招不露痕迹的课堂,是用心“修炼”后的结果。此时,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要研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参与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学辅导式学习等教学方式与讲解—接受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行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例如,我在进行《月相》的教学中,在不同的班级尝试了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方案一:运用直观语言,配合板图、手势,讲解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说明月相的变化。方案二:将“月相成因示意图”做成纸质教具,配合演示,讲解月相的变化。方案三:将一个排球涂成黑白两色,示意月球,请学生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相互位置关系,结合“排球”位移和色彩变化,说明月相的变化,并请学生判断以下诗句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月相:“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方案四: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采用Flas的方式,模拟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解释月相的变化过程,并总结了《月亮歌》(初一月亮看不见,初二月亮一根线,初三初四像镰刀,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才圆。十七十八月出迟,廿二半夜月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见月难)。
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地理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度推进,社会对地理教师要求不断提高,更加需要每位地理教师将“摩课—摩课—磨课”作为专业成长的推动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在地理课堂中收获喜悦,体会“破茧成蝶”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孔庆东.金庸评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赫兴无.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
[3]马骏.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蔡永.摩课 磨课 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7).
[5]张辉. 磨课“磨”出了什么——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看磨课之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
作者简介:
篇9
一、生物学概念意识的确立,是进行概念教学的前提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对一个复杂过程和事物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认为概念的教学就是概念知识的记忆,概念教学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记忆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定义记忆固然重要,但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则更能体现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概念意识,围绕重要概念来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最基本的概念的定义,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生物学概念,在生活中做出判断和决策。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淡化教师的角色,自始至终做好导演的作用,从而真正落实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概念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以前备课只是要求教师写好教案,怎么教,教什么,而现在做教学设计,更关注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更重视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落实在学生的成长上的。课堂教学效果的程度,往往取决与课前的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是我们创造性地把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标准以及规定的课程目标、标准确立的具体内容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要做好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应确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哪些重要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学科培训,了解学科的性质,认识学科的特征,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较深入的了解,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新教材在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本节的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其次,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以往,教师在写教案、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会注重于这节课自己怎样去教,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就必然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掌握的并不多。所以,现在教师在写教案、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研究学生,做好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J知障碍,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的目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再次,做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的设计。教师一堂课讲得很精彩,但学生掌握的并不多,那就是因为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师的怎样教来设计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以“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课为例来说说我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这节课里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前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的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累积;(4)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的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篇10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它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粗浅看法。
1.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打牢音乐基础。很多乡镇中学因为升学率、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简陋,这样上音乐课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以上现象造成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又怎么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呢?因此需要对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补习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
2.注重提升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聆听音乐是音乐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是欣赏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但欣赏音乐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慢慢对学生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相对的安静是养成良好聆听习惯的第一要素,只本文由收集整理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分辨音乐,理解乐句结构,感受情绪的变化。如果听到老师在弹琴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要打扰老师,也不要打扰那些听音乐的同学,认真听老师弹奏音乐,一边听一边想:这段音乐在说什么吗?我感受到了什么?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调整一切感官来学着主动或被动地聆听。另外教师自身的聆听习惯也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聆听学生的歌唱往往借学生演唱时去熟悉下一步教案。由于缺乏关注学生,唱完评价起来也就不疼不痒,要么一味说“好”,要么干脆搁置不提了。如果仔细聆听就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指导,同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聆听示范,并能体现出对学生表演的平等尊重。
3.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观念。绝大部分职高学生都是为了就业才进职高学习的,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由文化课教室到音乐教室完全是为了放松,表现为交头接耳,昏昏欲睡,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l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
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4.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流行音乐虽然可能不具有持久性,但是节奏鲜明,富有活力,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最爱。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本文由收集整理,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