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22:3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氓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6月9日是星期六,本该是孩子们一周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之后快乐的一天,但是却成了这些孩子人生中最悲惨,最黑暗的一天,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忌日。其实,联系近年来中小学生发生的一些意外安全事件,许多都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显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学生在校外期间监护的缺位和个人的安全自救能力不强,无疑更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么及时地为孩子们补上这一安全教育的盲区,就显得十分迫切也十分必要。
首先,要建立家校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除了在校期间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还应该和家庭、社会建立联动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告家长通知书》,群发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告知家长必须承担起监护人责任,切实增强广大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特别是提醒和督促家长在暑期、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这些时间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让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再是离开了校门便像一只离了线的风筝而肆意飘散。
其次,要教给学生安全自救的本领。毕竟,学生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意外。那么,在突发安全事件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拥有良好的安全自救能力,学会遇险能正确求救显然十分必要。因此,除了文化知识,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及时把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救护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在险情发生后自救和他救的基本方法。比如,在遇到地震、火灾、洪水、触电、溺水时应该怎样防范,怎样施救。特别是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更要让他们懂得并记住,在遇到危险时绝不能盲目的施救,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寻求他人的救助。如果不能及时地获得别人的援助,也要在做到救人的时候首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避免自己也陷入困境。
另外,要让学生在节假日有处可去。学生之所以更容易在周末和节假日发生安全意外,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因为他们在离开校园之后无合适的地方可去。因此,各地、各学校都应该积极争取和寻求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让当地的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关的公益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向中小学生开放。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活动设施则应在星期天和节假日继续保持向学生开放,供孩子们健身和娱乐。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与农村居委会联系,让文化大院、社区活动室等多举办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孩子们吸引到安全的地方。
最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还应常抓不懈。安全,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学校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重视,要通过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安全教育演练,制定安全守则、举办安全图片展览、观看安全教育录像,进行安全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安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刻入中小学生的心中,使安全内化为学生们的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远离危险、安全避险,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
手法教学是推拿学教学的基础,如何上好这门课一直是我们工作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作为推拿从业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盲人,由于视力缺陷,他们无法同正常人一样去学习推拿手法,《推拿手法学》对他们而言,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困难较大的一门课。
笔者从事盲人推拿教学近十年,对盲人推拿的手法教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以期能抛砖引玉,对盲人推拿教学有所补益。
1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要学好练好,每一种手法都不容易,都有它的诀窍和门道。但是作为推拿初学者来讲,不同种类手法入门的难易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如传统的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手法中,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相对难一些,而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则相对要简单易学一些。根据教材安排,第一个练习的手法是一指禅手法,它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对动作形态的要求以及力学结构的把握,不是一个初学者轻易能够掌握的。如果作为第一个手法来教学,学生很容易对手法练习产生畏难情绪,降低练习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按照摩擦类、叩击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的顺序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同一类手法中,也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讲单式手法,后讲复式手法。这样,盲人同学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了手法学习的信心,对手法练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 从轻到重,悉心体会
手法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但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同学们将注意力放在力度和频率上时,往往忽视了手法的形态和内心那种自然流畅的体会,手法容易变形,自我找不着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情况下,幅度从小开始,频率由慢开始,逐步加大加快,而不是按教材要求一步到位。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内心真切的感受,必须要找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
比如一指禅手法,要求“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1]
该手法初练习时,要保证一定的压力和频率,否则容易变形。我们要求盲生初练习时,频率不超过120次,力度从无到轻,从轻到重。也就是说,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前提下,先做空的摆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将大拇指轻轻按压在米袋上,力度从确保大拇指能摆起来开始,逐渐加压至合适的力度,这个时候的频率一般达到每分钟75~80次就可以了。在找到感觉和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适应这种力度和频率后,逐渐加压、加快到教材的要求。
这个阶段中,学生内心对手法的感受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他有一个流畅的感觉,这种流畅的感觉一定要从最初就能找到,而找到这种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眼睛闭上。我们的盲生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班上还有部分低视力和健全学生。我们是严格要求他们将眼睛闭上的。闭上眼睛后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的心思在肩部、在前臂、在手上,能够确保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找到手感。
3 学用并进,增强信心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是要先学习完推拿的全部手法和练功的全部方法后才开始接触到推拿治疗学的。这样的话,要有一年的时间花在手法(及推拿学基础)的学习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于这种只练不用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乏味没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强同学们练习手法的积极性,同时又不造成医疗事故,我们联络了学校门诊部,介绍一些病情比较轻,诊断比较明确,推拿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伤科、内科病人,经老师分析提出治疗手法及具体方法后,由同学们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4 形力并重,务求完美
手法外形的正确、完美,一直是盲人朋友在手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于看不见自己的操作,所以很难去对手法外形进行改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同学们进行分组,每个盲生至少和两个健全学生分在一组,操作时,由健全学生随时观察盲生的手法外形,一旦发现外形不正确,立即向盲生提出来,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强化,盲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惯性,摸索出正确手法外形的感觉。
手法的力学体会,这是盲生的一个强项,基本上不要过多地强调。这样就能够做到手法的外形和力量达到较好的结合,使得手法既有外在的形态美,又符合内在的力学要求。
5 亲自考评,确保质量
手法的考评一直是推拿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集中的考评由于时间太短和监考老师人数太少的原因,往往只能看看外形,难以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练习手法悟性的不同,掌握时间的快慢不一,我们将考评进行分解,实行边教边考的方法。从学期开始一直考到学期结束。只要学生觉得手法练习的合格了(有时是一个手法,有时是多个手法),我们就对他进行考评,到学期结束时进行汇总。这样,有限的老师就能分出时间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亲自考评了。由于老师亲自考评,学生手法的力度做得怎么样也就一清二楚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我们在盲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篇3
关键词:盲人按摩;高等教育;移动平台
盲人按摩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中起步比较早的职业,全国各地残联、特殊院校都开展了按摩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盲人按摩由最初的培训学习为主,已经逐步发展到高等学历教育,随着国家政策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特别是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据统计全国开设盲人按摩高等教育学校大约只十几所,每年毕业的盲生不到千人,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视障大学生占全国视障群体的所占比例非常小,这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目标不符。如何让适龄盲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是各个特殊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超星电子问卷对符合学历教育的100名视障人群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历层次、学习获取渠道、学科内容、电脑普及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一、调查问卷结果和讨论
(一)调查问卷结果
盲人按摩师整体素质不高。盲人按摩师目前48%获得初级保健按摩师资格,31%获得中级保健按摩师从业资格,8%获得高级保健按摩师资格,13%未从事按摩行业,5%具有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业资格。获得资质的途径主要是以培训方式,学历大多是初中层面,90%有学历深造愿望,这其中87%希望有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途径,13%愿意全日制教育。60%盲人按摩师平时不学习,究其原因是盲人按摩师无暇也无心去读书,盲人按摩师待工时间长,但是又必须守在店里,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方便他们出去进一步学习;30%盲人按摩师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视获得相关医学理论,学习不系统,而且知识比较表浅,如日常老百姓喜欢听的养生类节目,对医学知识存在一知半解。最想听的课程为跟推拿有关的内容,如解剖学、诊断学、推拿治疗学,78%主要通过有声软件学习,以听为主,自备电脑和手机,网上的浏览一般没问题。如果进一步学习,98%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在线学习相关理论和安排一定时间的线下实践。
(二)讨论
现阶段按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医疗改革的大力推进,允许民营资本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中来,大量的个体中医诊所涌现,对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盲人按摩店如果没有够硬的技术将无法在市场立足,机遇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盲人按摩人员可以充实到中医诊所中去,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也更好的融入社会,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高等教育、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务之急的,从结果可以看出盲人对接受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学历提升等需求应该说更加普遍和强烈,但是事实上对大多数盲人来说,他们不可能抛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在学校长时间集中学习,真正有机会、有时间、有经济能力进入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盲人比例非常低。在此种矛盾下,需要进行符合盲人按摩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对策研究,为他们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套餐,建设适合当下盲人按摩师学习特点的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二、移动学习平台模式探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可说也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尝试利用互联网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成人教育和培训,开发了网络平台,但是存在网络内容更新慢,内容主要停留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高等特殊教育人群学习、互动与交流的需要。视障人群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可供他们有效学习,接受知识更新的媒介,如果能够开发与建立这么一个平台,无疑将是广大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的福音。
(一)学习过程更易激发盲生学习主动性
2015年国务院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高等院校运筹帷幄,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网络教育模式因此从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进一步发展mooc、spoc,特别是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在现代教育研究领域关注度极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由于视力缺陷,以听课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时间一般是40-45分钟,容易引起学生听力疲劳,从而影响上课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精品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传授的方式,亦存在师生学习过程中交流单一,传授时间过长等问题,因此盲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顾客的到来,很容易中断学习,使得学习动机难以激发和长时间维持,而像mooc、spoc则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中心,以一个或二个知识点为中心,传授时间短,虚拟学习社区,由一个有学员、教师和助教组成的交流方式,学习任务既有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训练,也有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受视障学生的喜欢。
(二)解决盲文纸质教材单一的问题
盲人按摩高职教育盲文教材更新慢,盲文课外书籍数量少,由于有些学生是后天致盲,汉字看不清楚,盲文又不会,导致学校配备的盲文阅读设备无法很好的应用,这些因素都无法使盲生系统深入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电子移动教材可以使盲生脱离没有教材的苦恼,同时电子移动教材与互联网、音频有很好的交互,更新快的特点。这对视障生来说无疑解除了学习上没有教材的尴尬。电子移动教材的特点是交互性很强,如当遇到对一个名词术语不理解的时候,可以直接打开它的链接,就可以很快学到相关知识,简单又快捷,甚至有些课程中涉及到音频时,如需学习肠鸣音亢进的听诊,直接点击关键词就听到肠鸣音亢进的音频,可以很快掌握肠鸣音正常和异常的区别。盲生利用语音读屏软件在网上进行学习,使全面获取各种知识成为可能。
(三)改良现有盲人按摩高等教育
现有盲人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特殊院校进行,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凭听觉记忆学习内容,存在听过就忘的学习特点,而作为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数字化学习形式相结合的成果,移动学习可以使盲生在工作之余可以反复学习,反复记忆,知识点不容易遗忘,同时随时可以和在线老师进行交流,通过完成一定的网络作业,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可以使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传授,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辅以移动学习,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科学教育体系。M-learning采用移动终端平台,访问数字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情景方针、项目驱动等模式,还能有效地激发盲生主动学习的动机。M-learning集成了课堂教学、信息化学习、移动学习三者的教学环境,提供给盲生一个全方位广阔的认知平台[1]。这样的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时师生、同学之间在移动平台中交流,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四)科学规划移动式学习平台
特殊院校相比一般普通高校而言,高等教育发展较慢,师资资源薄弱、教学设备陈旧、资源建设起步晚、开发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通高校可以在前期网络课程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网络课程资源。而特殊院校需要建设适合不同残疾类别的课程资源,容易出现资源比较散,资源成为课本教材内容的翻版、深度不够,建设周期比较长等问题。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想要使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利用,需要先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特殊院校应与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实施模块化资源建设。对于推拿专业由于是课程相对稳定的专业,应该进行优先建设,甚至可以购买医学在线优质课程,扫除盲生学习障碍,接受高等教育。
三、结语
总之,通过移动平台,盲人按摩师在工作之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现阶段按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可以有机会和明眼人竞争这一席之地。这样的教学平台既考虑到从业人员学习带来便利(如减少对收入的影响)同时又能提高技艺、学历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对促进盲人按摩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米洪.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176-178.
[2]郁松华,王娇艳,陈洁.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学理论,2010(1):109-111.
[3]朱运涵.浅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80-81.
篇4
语文、历史、生物、通用技术教师各1名
二、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无劣迹行为。
2、身体健康。
3、年龄在30周岁以下。
4、二表本科生及以上学历。
5、具有高中教师资格。
6、普通话二乙以上。
三、招聘程序
1、提前与我校联系,审查个人材料。合格后来我校笔试和面试(试讲)。
2、面试时需要材料:毕业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荣誉证等证件原件。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生成绩单复印件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处公章,近期一寸照片2张。
3、报名时间2016年3月1日起。
四、待遇:正式聘用后进入教育单位编制,执行国家规定工资标准,享受在职教师一切待遇。
五、联系电话:刘校长:13504561056、0457-2882059
王校长:13846569811、0457-2886112
篇5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生成成为可能
人唯有在愉快和谐、轻松自如的氛围中,才能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教师不能本着“一张冷脸走天下”的原则来开展课堂教学,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做一个合作者、促进者,倾听学生的真挚心音,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解放学生的心灵,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开学第一课,按照常规,会进行一番自我介绍和提出关于这一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当笔者进入教室后,却看见学生都在欣赏手中的新书,一面翻阅一面小声议论,当有的学生看到我已经进入教室后,急急地“嘘”了一声,全班陷入了一片寂静,学生有些紧张地望着我,我想他们是不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如此“不好”的第一印象吧,我却依旧微笑着说:“今天你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一位是我,一位是你手中的‘它’。”学生紧张的神色缓和下来,我接着说:“你和手中的‘新朋友’第一次见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有的说主席《沁园春・长沙》的书法很大气,有的说交接仪式的庄严震撼人心,甚至有学生跑到黑板前写了几个小篆,说是刚刚学会的……我顺势引导学生,语文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厚重悠久的历史,是富有生命力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一起品味。这节课奠定了语文教学的基调,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虽然教师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从学生欣喜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对语文课的渴望与期待。
二、创设情境,推动学生主动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课堂不是凝固僵化的,而应是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因而我们应该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把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使文字转化为学生内心鲜活的形象。
朗读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因而也是最富有弹性、最具生成性的活动。在教授《雨巷》一课时,笔者先后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他们虽然都能准确无误地朗读,字正腔圆,断句恰当,却全然没有诗歌的美感,如果就此进行下一步的内容解读,恐怕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地思考分析,更不可能理解戴望舒笔下那幽深的雨巷和哀愁的姑娘。想起自己在大学时曾参加过校朗诵比赛,参赛篇目就是《雨巷》,当时用了一首名为《此生不再》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用班级的电脑下载了这首曲子,一面播放背景音乐,一面让学生以男主人公的口吻去朗读这首诗,反复揣摩人物的情感,然后进一步分析丁香姑娘的形象。学生在朗读时,融入了深深的情感,他们用声音营造出了哀婉迷蒙的意境。这样,就把学生从文外拉进了文中,使学生畅游于课本中,放飞想象,仿佛置身于悠长寂寥的雨巷,徘徊踟躇,逢着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移情入境,更深更活地理解文本内容。
充分的朗读品味过后,学生的讨论积极热烈,从感受丁香姑娘彷徨忧愁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去体味她的象征意义,更好地完成了对文本的分析,以及对丁香姑娘的内在意义的多元把握。
三、因“疑”利导,为课堂生成搭建支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享受潜心学习的乐趣,他们就会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这些“出人意料”的问题置若罔闻,那么学生的热情将会烟消云散;如果敷衍塞责,将会使学生疑窦暗生,不知所措;如果严厉指责,那么无异于“封杀”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实际上,学生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发掘出隐藏于文本之中的深层的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课程资源,因而我们应因“疑”利导,顺势延伸,把握住这不曾预约的“精彩”。
在《氓》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对“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一句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在叙事过程中,忽然插入了一句景物描写,而且看起来与上下文关系也不大。笔者并没有直接进行解答,而是顺着他的思路说:“我也对此有一个疑问,这个景物描写究竟是女主人公眼前实景,还是想象之景呢?他想通过这个景物描写向我们揭示什么呢?”我和学生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回想之景,表现当初跋山涉水远嫁的艰辛;有的说是眼前实景,展现了女主人公此刻内心的忧伤和悲愤;也有的说就是单纯的想象,因为淇水是曾经的甜蜜的见证……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智慧与智慧碰撞,情感与情感交融,他们主动地解决了心中的疑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景中的情感。
四、把握时机,不让生成转瞬即逝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拘泥于展示详尽教案而不加任何必要的调整,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则常常会使宝贵的教学机遇流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头脑灵活,才思敏捷,细心体察学生各种稍纵即逝的瞬间变化,善于捕捉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声音,及时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氓》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自己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在教室的一侧突然小范围地爆发出了笑声,寻声而至,探其究竟,一个平日里比较调皮的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为什么一定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啊?我觉得士之耽兮,也不可说也。”言毕全班爆发出一片笑声,我也忍俊不禁,但并没有斥责他“脱轨”的思维,而是顺势切入了学生的经验领域和情感世界,与他们一起回溯了文本中的那个时代,也与他们共同走进了属于他们的青涩园地,学生既学会了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文本的学习方法,也丰富完善了自己关于情感的理解,都受益匪浅、心满意足。
虽然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有高下之分,但都融入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他们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如果教师对这名学生的“节外生枝”采取压制态度,那么就会坐失良机。
五、悬置自我,防止生成流于形式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引发,关注学生自学自思的指导,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和自身的感悟、体验,关心学生完整的人生成长需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的,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而许多人认为只要课上一片热闹场景,学生与教师展开了对话甚至是热烈的探讨,这就是一堂动态生成的好课。实际则不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心目中存在着标准得近乎完美的答案,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目的不过是为了接近教师的意志,学生的话语不是自己真实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只是一个有待评价的请求。所以,要真正做到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学会悬置自我,摒弃作为成人所形成的固有想法,要有的放矢地利用空白处让学生自由生成,切不可以教师自己的分析和结论替代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学生第一次与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零距离”接触,并且深深地为他高洁的人格所折服。但却有学生对屈原投汨罗江而亡的选择颇不赞同,认为正如俗话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纵有多么纯洁的理想和高洁的品格,一死皆空。他的看法遭到了许多同学的强烈反对,学生要求教师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判。笔者却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让学生以“你如何看待屈原的选择”为话题进行讨论。
学生最后将观点归纳为三种:一是无悔的选择。屈原性情坚忍,他一再申诉“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因此这是屈原为坚持理想信念所做的必然选择。二是无奈的选择。屈原空有满腹韬略,却无处施展,纵使“美政”的理想那么完美,却难逢圣主,“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土难归,无人理解,只得投身汨罗。三是草率的选择。若屈原能如司马迁般承受得住精神的重负,也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宝贵的财富,而自己也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屈原的形象在学生的分析中逐渐丰满,学生已真正地走进其精神世界,教师又何必越俎代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