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15: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
题
船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造型·表现
授课时间
3.7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垃圾船的基本用途,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以绘画、制作的形式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添一添、欣赏等环节,引导学观察、体验产的用途和特征,并能根据船的用途及自己的感受大胆进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画船,使学生感受到绘画和创作的快乐,
感悟可见发展与艺术的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运用形状组合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中的船及其用途,大胆进行想象并表现新颖而美观的船。
教学准备
范画、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法、演示法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船,都谁坐过船,谁能说一说坐船的感受。那你知道最早的船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船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
1.视频出示船的发展过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船的发展过程。看看谁能记住最早的产船教什么名字。
看了这么多的形形的船,你们想不想画船啊?
要想画好这些船,首先我们需要来研究一下船的结构?
2.课件出示小帆船的基本结构
小帆船、是由哪几部分结构组成呢?
3.看一看各部分结构像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客轮、货轮、汽艇、轮船、军舰……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由基本型组成的船,你发现这些基本形在排列的时候有什么规律了吗?
4.
找同学用基本形摆拼船
老师准备了一些基本型,谁愿意帮老师拼摆出船的造型。同学们看看这艘船拼的好不好?但我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你觉得少了什么?少了很多细节。
对!那我们就给它添画上细节,让这艘船更完整。
5.教师演示拼贴添画的方法
现在同学们看看这艘船是不是更完整了。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艘船和老师的船一样吗?基本型相同,添画的细节不同,船的名字就不同了。
看了老师画的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画的船,你喜欢哪一幅?并说说理由,同桌还可以交流一下。
三、艺术实践
1、可以用拼摆添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心中的船。
2、以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的船。
3、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船,也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船(资源运用
四、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欣赏航母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强大,激发学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篇2
南关中心学校
张
微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通过绘画创作,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手绘描画以及造型能力;
2.
感受手所传递的美感,在创作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
通过活动,让学生喜爱手,赞美手,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的想像力、手绘描画以及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手影短片,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两个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出示课题:6、《灵巧的手》
三、了解手的结构:伸出自己的小手,观察手的形状。
看一看自己的手心手背,宽宽厚厚的手掌和细长灵活手指,交流手的样子。
四、我有一双灵活的手
1、做一做,出示不同的手势,我指你来做。引导学生做一做“真棒”“OK”“嘘”等手指语言。“考考你”用手指表示数字。
2、摆一摆,伸出一只手摆出不同的手势动作,再伸出两只手摆一个美丽的手势。
3、出示许多手在一起的造型,引导学生观察,谈一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力量,团结,柔美等。
4、看手影视频,手指这样灵活,它还会演电影呢!观看影片。学做一些简单的手影。
五、小手真能干
手是我们人类特有的器官之一,手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借助手来实现的。
1、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学习、运动、劳动、游戏中,手能做些什么?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感受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说一说,出示图片,看一看图上的手在做什么?交流感受手与生活的关系。
六、欣赏
人类用灵巧的手打扮着世界,创造着世界,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因此,手也是艺术家经常赞美和描绘的对象。
1、欣赏手的艺术,出示图片,欣赏艺术家根据不同的手型进行的艺术创作。
2、欣赏学生作品,感受想象的大胆,造型的美观。学习简单的构图及绘画方法。
3、欣赏书上作品,同桌交流,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猜一猜,出示书上作品《手形创意》,感受作者的大胆想象,猜一猜作者的绘画方法。同时指导学生绘画方法:可以伸出小手临着画,摹着画,想着画。
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绘画
1、和同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画什么?
2、学生作画,建议给画起个名字。
篇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美丽的盘子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课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盘子为基础,让学生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从盘子的种类、材质、用途及多种材料装饰盘子的形式着手,让学生学会在纸盘上绘画,通过描绘、装饰,使盘子变成美丽珍贵并蕴涵丰富文化的艺术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展示大量的现代盘子艺术品的同时,本课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盘子、少数民族盘子及外国盘子艺术品。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绚丽多姿的盘子艺术文化,同时又可以欣赏国外名家的经典作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其综合素质。
学生情况:
1,原有知识的再次积累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基本掌握简单造型能力,上色方法。
2.
学生操作能力弱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孩子爱思考,且善于表现自己,接受外界的信息能力强,但动手能力较弱。需教师详尽讲解示范。
3.学习力不能持久
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处于“主观感觉表现期”,更多是喜欢画自己的生活、记忆和想象,几乎人人都爱画画。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并不希望画面被更多干涉,同时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扬。一旦进入绘画状态,常有创意,然而耐心、持久心不够,需要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做适度的调节。
教学方式、手段:
基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体现“以欣赏体验为主线,以表现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选用直观演示法、比较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学习,并根据各自的需要来装饰美丽的盘子,激发学习欲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创作。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得以相应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简单作品。
学生准备:
铅笔、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棒等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盘子,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文化、种类、形状、制作材料,感受盘子装饰纹样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给盘子做基本装饰,制作简单盘子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善于发现,体会盘中餐的不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激发制作欲望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图样的构成,用多种方法巧妙装饰盘子,运用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的方法将平面画盘做成立体纸盘,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设疑尝试
同学们,你们会背诵“悯农”这首古诗吗?
这首古诗里藏着一样东西,它常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是什么呢?
2.
谈话揭题
师:对了,就是圆圆的盘子,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盘子,当然是学习怎样把盘子变成美丽的。
板书“美丽的盘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盘子。(全班跟读)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使学生知道盘子的用处,便于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教授
1.
分层欣赏
(1)现代盘子
观察各种材质盘子
现在,盘子的材质种类越来越多,如纸盘、水晶盘、柳编盘、塑料盘等,它们色彩丰富、明亮。①装饰盘:牛头——国外的画家也喜欢在盘子上画呢?你看,好大一个牛头啊!(毕加索)
②现代挂盘、节日纪念盘、手工陶艺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盘子的自身价值已综合化,逐渐变成各种艺术了。
小练习:猜一猜
请学生大胆猜想各类盘子材质,进行短期复习记忆。引出最古老的盘子-----陶盘。
穿插关于陶盘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了不同时期的盘子,了解到盘子的文化及不同材质、形状、图案等,感受到了盘子不同的艺术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带来动力。
2.
绘画方法
出示3种类型的盘子,学生整体观察介绍方法。
在孩子在画纸上先设计,初步理解图案构成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尝试,学生初步掌握图案的分布规律,因规律不同,形成对称、均衡两类,感知设计图案的方法。
4.
拓展
把装饰好的盘子用来美化自己的家庭居室,或者将自制的美丽盘子装饰教室。(课件出示图片)三、布置作业 学生创作
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盘子吗?想一想,你打算设计什么样的图式,用笔简单画出设计稿,然后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交流赏析。
五、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把自己做好的盘子带回家装饰房间。
(课件出示)盘子还有很多的装饰方法,如彩泥、彩纸及废旧材料等,接下来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盘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的新设计创作出来。
设计意图:启迪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学生倍感亲切。结合课堂,关注课外,使新课的知识得以延伸,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游戏之后,由于孩子兴趣高涨,就引导他们表述生活中的盘子,因为盘子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
篇4
如何备好美术课呢?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要想备好美术课,我们必须把握好“钻、解、研、制、编”五个环节。
一、“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钻研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本学科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教材的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某课教材确定后,首先教师应分析教材中美的因素。研究怎样在教材过程中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怎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然后分析这课教材在整个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教材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阐述清楚哪些部分属于旧的知识,要复习巩固,哪些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最后根据掌握教材的内容,研究怎样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技巧,使教学“由博返约,深入浅出”。
钻有关资料: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虽然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课前我还是查阅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书籍及现在最新款和未来自行车发展的趋势等新闻资讯,从有关作品中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需进行试画,对教材力求理解透彻,把教材讲的生动活泼。
二、解
“解”即了解学生,要想使备课工作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还需联系本课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对美术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以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进步的信心等。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下面我就以三年级学生情况分析为例:
本班共4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5人,班级纪律和其他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美术成绩在全校为中上水平,其中有14位学生成绩优秀,占29%,9人较差,占18%,成绩特别优秀的有张亚婷、麻世国、王梦迪等三位学生,成绩很差,要加强辅导的有刘伟强、王庆亮两位同学。
一、二年级时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一般较为巩固,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平面物形象有一定的目测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描绘。
完成作业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画完,少数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
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准确,确定的教学目的才有针对性、现实性,才能因材施教调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反之,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主观主义。
三、研
研究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要求,因而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就先考虑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举什么例子;然后分析怎样启发联想,怎样板画示范,怎样解决具体作画的方法步骤,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怎样纠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样使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好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以其他教学方法配合,形成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四、制
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水平来制作范画。过难过繁,或过于简略草率的范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范画大小要适当,要让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清楚,范画要做得美观,具有典型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彩线贴画》一课中,我选择制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范图,并将范画装饰的美观、新颖,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引起他们剪贴的兴趣。
只有研究绘制范画和运用制作的直观教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五、编
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教师应精心制作,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仍然要写教案。因为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变化,而补充材料要更新,学生在变化。教案内容一般有:年级、授课日期、课题、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那么怎样编写美术教案呢?
我认为主要由以下6各方面入手: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定得要具体、明确、恰当,便于执行和检查。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一节课知识的关键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难点,应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依据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如用讲授法,就应列出教材内容的讲授提纲。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一节课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分配。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不尽相同。它是课堂教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记录演示画略图。
演示图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此外写教案要用简单明确的文字,如果发现教案中有某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使这一堂课上得更好。
篇5
关键词:信息--应用--意义
正文:信息技术悄然进入各个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教学手段,这一手段的运用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促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总结起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的重大意义至少表现在:
一、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备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备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整理所需的教学材料,处理软件以及教学内容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可以使教案更详细、更具体、更科学。例如:初中一年级英语下册第六模块,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教师如果按照书本去讲也许不会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网上下载的相关知识、图片,并把这些内容纳入备课之中,然后呈现给学生,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使他们学到书本知识,更能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备课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备课中出现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随时更正,无论修改多少遍都不会凌乱,更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不像平时教师用的备课本那样只限于死板的文字、图形,而且无法修改,第二年想重新利用其中内容时,只得重新写,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无太大价值。
二、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有了信息技术可以把包含不同信息的图、文、音、像等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完美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用到哪些内容可以随时播放、提取,不用其他设备,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例如:在传统的一节化学课中,部分实验由教师动手操作非常费时间、有危险,还有一些实验现实教学中无法尝试,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演示,恐怕学生不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这真是教学中的缺憾,但是教师用现成的软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给学生演示出实验的全过程,用这样的课件组织的教学必然是特别的、有趣味的,进而能更生动地展示知识的要领,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教着省力,学生学着轻松。
三、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之显著提高,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易学,因此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兴趣的发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应经常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课,使每一节课变成一种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寓情趣于知识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绘画必须做示范时,不必自己一笔一画地去演示,可以把绘画过程做成演示文稿,然后一步一步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没有看明白,教师可以反复演示、指导。这样让学生看得更清晰、更明白,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他们想学习知识的兴趣,很自然地学到了绘画的技巧。
四、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信息技术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地发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需要学生想象的“结果”设置为:点鼠标后“棋盘式进入”,这样学生事先看到的只是供学生思考的数学题,而当学生思考完以后,教师点鼠标将思考结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棋盘式进入”,让学生们去验证自己思考的对与错。如果此题非常重要,可以在“棋盘式进入”结果时插入声音效果,用以加强知识的重要性,还可以将其用动作路径中的“绘制自定义路径”设计“固定路径进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积极地探索发现问题,认识规律,提高思维创新的能力。
五、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
学会了信息技术的教师,在使用这一工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各种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代替粉笔、黑板以及教师动手制作的传统教学工具,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把那些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变化、用想象难以理解的奇观异景等知识,形象地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使师生从粉尘中走出来,在数块黑板所容不下的知识海洋中漫游。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师生教与学非常好的工具。
六、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不断扩充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更新颖。例如:外地景观、繁琐数据、历代历史史事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扩充后,各学科教学就能囊括天文、地理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各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白的诗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写作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无限度地读他的大量诗歌,然后让学生去总结、归纳,这样比教师把归纳好的结果呈现给学生要好得多,而且还会极大地丰富学生课本中有限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七、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取有利于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可见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比单一地听老师说教强得多。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让学生间讨论、交流,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八、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讲课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既耗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如果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量,把学生从单调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地理老师在教授外国的气候特点、建筑结构、地理位置等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说教,学生可能半知半解,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师生,教师可以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制成课件,并配上大量的教学图片,还可以适时放映异地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这样,学生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固,课上学到知识容易,而且学的知识多,从而提高速记能力,达到容量大、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目的。
九、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教师评价、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