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17:0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

篇1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认真,要有责任心,学会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含义,珍爱亲情,承担责任,学会坚强。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2、学生书写感动话语。

活动过程:

一、队会仪式

二、宣布活动开始

1、主持人:

(男)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让我们触目惊心,每天数以万记的死亡人数让我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希望这只是一部惊悚、科幻的电影,只是一个恶梦!

(女)但是这是真的,它不是娱乐的电影,也不是虚无的梦,而是一个无情的残酷事实,狠狠地砸落到我们民族的身上!所幸,地震可以压垮我们的房屋、我们的建筑,却压不断我们民族的脊梁!地震可以残杀我们同胞的生命,却无法恶杀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

(男)在地震后有关赈灾救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经常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得泪留满面。

(合)是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是他们扛起了责任,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同胞。

故事(一)《无情的陆苇》

有这样一些“无情”的人,他们完全可以去扒救自己正被埋在废墟中的亲人,但是,脚下废墟里奄奄一息、等待救援的人却让他们不忍心挪开脚步。当面对那些因为自己“见死不救”而永远离自己而去的亲人时,当耳边响着幸存的亲友“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亲人!”的责备时,他们能做的只有沉默,这沉默中有一份含着疚的痛!当看到这种报道时,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沉默地痛着,但这份痛里是一份尊敬,是一份令人心碎的感动!

“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亲人?啊!你说啊!你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见死不救!”表妹哭得声嘶力竭,拼命用拳手捶打着他。面对这份无法回答的责难,武警战士陆苇只是默默地站立着,但这沉默却控制不住他眼角溢出的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正在流泪的人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真正的男人!!!

陆苇的家就在已经边成废墟的北川县城车站附近,而他也跟随所在武警部队在地震后四个小时率先赶到北川县城,这时他有8个亲人正被埋在废墟下!但是,作为所在部队唯一的通讯员,他不想因为打乱部队的救援部署而使上千百的人失去被救机会,硬是忍着没告诉部队领导县城废墟下面还埋着他的8个亲人!

现在,他的8个亲人已经离他而去,他今生今世都无法再见到他们,他今生今世都将背负着自己对于亲人的愧疚……。“晚上,一闭上眼我就看到他们,外公、外婆、大姑爷他们……”,这位救援活动中的硬汉泣不成声地说。看到这,我也无法安眠,我一直在翻来覆去的想:如何才能让这位“无情”地让我们敬佩的人睡一个安稳觉呢?他太累了,这几天一直在废墟上用磨出血泡的双手扒救遇难者,天若有情,请让他安稳的睡一觉,请让他的明天不要那么沉重!

2、主持人

(女)责任心是金。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男)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男)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合)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篇2

记者在现场看到,测试全部采用电子器材,数据实时无线上传。学生人手一张学籍IC卡,采用流水线形式、按测试路径顺序参加各项活动的测试,每个测试项目都设有多台仪器,学生可选择任意一台仪器进行测试。每测试完一项,测试人员便在其手背上盖一个红色的小印章,盖满6个不同标志的印章后则表示该学生测试完毕,学生可以到自助查询机查询体质测试及视力数据。

据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王东江处长介绍,此次测试赛有以下特点:

1.完善测试赛抽签规则,使测试结果更公平、科学。按照学校办学规模,采取分层抽签测的方式,统一从市教委“CIMS系统”库提供的学生学籍信息中,随机抽取参加测试赛的学校,再随机分别抽取被抽测学校中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各年级中所有自然班中注册学生,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同时,优化了测试流程,测试结果实时查询,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各学校测试数据不再单独向教育部上报,而只向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上报。

2.增加了视力检测,全面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破解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及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持续上升的难题,测试赛专门增加了视力检测,并对不良视力检出率和标准体重检出率进行单独统计,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对策和思路。

3.给学生提供运动处方,引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今年尝试将运动处方电子化,通过网络平台将测试结果和运动处方传输到学生家长的手机客户端,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随时随地指导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

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北京市委6号文件中将“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比例”列入《北京市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中,作为区县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试检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督促区县政府、学校、家长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欢迎订购《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升级版

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基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研发而成,本软件涵盖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需的所有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举重、游泳及田径所有项目等。并包括上千种图形、上百种游戏及素质练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数据库的方式将其集成、归纳、分类,内设模板,可用word粘贴,选取教师所需内容。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用本软件5分钟即可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标准化体育课教学教案。

本软件同时还编入了奥运学堂室内课教学课件,奥运学堂以奥林匹克运动的12主题为框架,3大体系为核心构成,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现了一曲生动活泼、体系完整、神圣、浪漫的奥林匹克精神乐章。该软件的研制成功堪称为体育健康课教案编写的一次革命。

产品特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可用于powerpoint和电子读物。

统一售价:230元/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1-2-202邮编:100191

详情请登录:

联系人:李婧

联系电话:010-82099973 13910950613

QQ:120086196

欢迎征订2013年《体育教学》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2410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45/G8

每册定价9元,全年108元。

订购方法:

1.邮局订阅:在当地邮局直接订阅,邮发代号:82-10

2.编辑部订阅:将汇款直接汇至: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体育教学》编辑部,邮编:100191,联系人:田有惠

3.银行汇款:银行账户:北京市工商银行北太平庄支行;户名:首都体育学院;账号:0200010009088202047

4.支付宝订阅:网址:

编辑部对订阅30份以上者实行优惠措施,具体办法和本刊编辑部田有惠老师联系。

采编系统:.cn/

杂志论坛:http://.cn/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010-82099033

QQ群:102969666

2013年《体育教学》系列选题公告

“实案选登”栏目是广大教师的忠实朋友,也是《体育教学》杂志的品牌栏目,栏目的实用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因此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多、更精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片段,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让实案选登栏目真正成为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品牌栏目。

一、第1期(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中学:耐久跑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以发展耐力为主,主要呈现片段和设计的意图,以及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耐久跑途中跑,在提高耐力素质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摆臂等方法,主要呈现教学中的载体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阐明设计意图和教学特色。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途中跑技能单元设计,单元设计关注于课时的科学切分,教学策略的实用性,以及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把握。

二、第2期(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教学实践设计跟进,根据第1期的单元计划、设计教学,主要提供辅助方法。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小学:基本运动能力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学: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球类:排球、篮球),只要分析制定的意图,不用加教学设计,可以选一个技能进行制定,分学段进行。

三、第3期(小学: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运动能力;中学:篮球、排球)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根据单元计划设计基本运动能力片段选登,可以是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分析基本部分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提供活动的载体,注意设计意图的分析,为什么这么设计,主要分析理由。中学:根据单元计划制定的情况和教学的实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篮球:(1)急停急起;(2)体前换手变向运球;(3)单手肩上投篮。排球:(1)上手传球;(2)正、侧面下手发球。

2.单元计划制定:各类滚翻。

四、第4期(中小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准备活动的片段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中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主要是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并要渗透运动技能,有设计意图的分析。

中学:准备活动:行进间徒手操的编排片段设计;小学:准备活动:注意力、热身游戏片段设计,提供设计意图。

同时接收第3期单元设计中提到的教学设计来稿,内容为小学: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设计,主要技能为滚翻,中学为垫上技巧中的各类滚翻教学设计,也可是相关技巧。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小学:快速跑。

五、第5期(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中学: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中学:典型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以及相关的素质练习(片段设计)。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

单元计划来稿:小学:各种滚翻的单元计划设计;中学:各类垫上技巧单元计划设计。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乡土内容:武术;小学:武术操、绳、毽子等。

六、第6期(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

1.单元计划主题: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设计时主要不是写套路的内容,而是教学的方法,如,图解法、小组合作分层练习,并关注队形的调动和组织,教师示范面的转换等等,主要是教师教法的分析。

2013年第4期单元计划制定的教学设计跟进,小学快速跑设计,中学中考项目,也可以是当地特色的考试内容。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07-01

尽管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师按教学参考书的提示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一宗旨的实现惟有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今天的教育,面临着高素质的挑战。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形成条件

1、教师彻底放下架子,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教师既能是学生的良师,又能做他们的益友,长期以来的师尊、严师,使很多教师舍不得放下架子,学生更不敢“违师圣旨”,哪怕明知老师有时是强词夺理,也甘愿“忍辱负重”,而甚觉是听话的乖孩子,可这样的好学生,将来又怎敢为自己、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而义正辞言、慷慨陈词的辩护?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教师必须改变狭隘的教育观,并努力使学生和家长懂得: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知识,还有能力和品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提高分数,而是为社会需求。让学生既了解自己的缺点,又看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努力发挥潜能,让大家都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差生!

3、不断创新,切莫半途而废。新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模式进化而来的,它既有传统教学的优点,又有适应新要求的特征。新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种理论上认为较好的新形式,不一定在实践中有好结果;一种能适应社会的新模式,不一定易被师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勇于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更要有耐心和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形式

1、共辩式。是指在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展开的共同辩论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讨论式。共辩式重在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全面的、多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透彻领悟事理的能力和积极思维,迅速辩驳的能力。共辩式可用于基础知识、认识观点、学习体会、知识运用等许多方面。下面以两篇语文课文为例,谈谈“共辩式”的应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课文《小麻雀》,学生对小麻雀的命运,自然形成了两个辩论小组,10分钟的激辩,仍无定论。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希望获得支持。我笑着称赞了双方的辩驳技能,又说双方的观点,我都赞成,请想想,这是为什么?”又一番绞尽脑汁的思索,他们终于明白:小麻雀的命运,不仅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更与它自身素质有关;明白了不能只就某一方面,就轻率盲目的给事物下结论。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背影》,文中作者眼看父亲肥胖的身子爬铁道时,竟有一学生“嗤”的笑出了声。我顿了一下,随即说这位父亲小丑似的爬上爬下,真好笑,多丢脸啊!”便沉默了。顿时,学生们都积极举手表白自己对这位父亲的敬佩和热爱,同时,对刚才发笑的那位同学以唇舌讨伐。最后,那位学生真诚的对大家说长期的优越生活,腐蚀了我对真挚伟大之爱的感情,我才真正成了课堂上的小丑,感谢这位伟大的父亲,感谢老师和同学,让我清醒了!”共辩式教学,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思维,能激发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特别注意不能以什么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

2、活动式。所谓活,是指将文字符号进行复苏、活化的过程。“动”是指将文中的情节再现的过程。这种活动,不同于简单的形象再现,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智力、知识和技能,理解文意并能合情理的联想。它体现了语文与各学科和生活的联系。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也是一首好歌,学习诗歌,让学生感受音韵美,用画笔画出诗中画。如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文《出塞》中的明月、边关、征夫,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西湖荷色等等。将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石壕吏》和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等改编成电视剧;将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傻二哥》中卖药糖的情景进行“现场”表演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你简直可以惊喜的发现:学生原来都这么聪明!

3、增新式。这是针对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堂适时增加社会热点、法制知识、环保知识、防震减灾和自我防范等内容。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开展新闻评述,让学生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将人生理想、学习目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开设法制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约束和保护自己,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故宫博物院》时,渗透《文物保护法》,学习《我的母亲》时,渗透《妇女权益保障法》,学习《生物入侵者》,渗透《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学习《马说》,渗透《义务教育法》等等;进行防范教育,培养学生临危不乱,冷静理智地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4、运用式。是指将学生所获知识、能力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让他们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可带到课堂,让大家想办法解决。教师也可假制一些事故,要求学生立即处理。毕竟,校园不同于社会,要使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上的一代风流,运用式教学就尤为重要。

当然,新的教学模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完备,但它更期盼着考试制度的合理改革,否则,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升学率而教,新教学模式终会是表里不一的口号。

参考文献:

[1]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游戏试题.

[2] [哲学]《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3] 法治教案.

篇4

牧民的狂欢 五彩骏马扮靓赛马节

在每个村的一片草坝子上,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或骑着摩托车,或开着卡车,一路踏歌而来。赛马前,主人对马进行精心打扮,鬃毛被扎成像小姑娘一样的朝天辫,马尾毛也被五彩丝线编成可爱的小辫。

我来到扎西半岛时,靠近纳木措湖边有个小湖,牧民们将5匹高头骏马推进冰冷刺骨的湖水中,这是当地牧民在驯马,只有严酷的训练,才能在赛马场上一展英姿。

早在18年前,我当时在当雄县人武部工作,多次参加赛马会,领略藏北牧民们的英姿。我第一次抵达当雄县时,适逢县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四面八方的牧民骑马或步行来到县城对岸一片宽阔的大草原上。整整3天,人们赛马、饮酒、狂欢。男女老少,个个心里像灌满蜜水一样,甜滋滋的。

比赛那天,我起得很早,但见牧民已经把马拴好在帐篷跟前,马的鬃毛和尾巴用五彩布条编织起来,马头则用酥油花装饰得像过年供的羊头。喂过加持药,再牵到桑烟缭绕的加持场上请喇嘛加持,然后就来到了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全是出了名的雄性高头大马。

比赛开始了,平坦的草坝子上用彩旗勾勒出一片2000多米长的椭圆形赛场,骑手们严阵以待,大家都明白,赛马是力量和智慧的较量。一声令下,万马奔腾,骑手的口哨声和观众的喝彩声伴着马蹄敲击的鼓点声,合奏出欢快的赛马进行曲。到第七圈的时候,有经验的驯马人才纷纷扬起马鞭加快速度,最后200米时更是快速越过终点线。比赛结束时,终点线上聚集了很多人,有的拿哈达为自己的选手祝贺,有的为比赛名次而争论。

赛马会开幕这一天,所有人穿上最美丽的盛装,围坐在中心会场边上。一些单位和各乡镇的代表队先后列队入场。眼前是色彩迷离的世界。由于太阳光过于明亮,草原上的人们的服装鲜亮明丽,加上那些雍容闪亮的配饰,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的人们,一时甚至难以读懂这些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牧民正在教给你他们对色彩的感悟。

下午的是俊男美女选拔赛。娇美的牧女与英俊的草原汉子被编排在一起成双成对地出场,他们身上那种特有的俊美再加上华美的服饰令人惊叹不已,台下的观众们不停地呼喊着狂欢着,他们是这片草原上真正的主人,也是这片草原的骄傲。

我后来参加当雄牧区的赛马节多了,也便知道一些相马和驯马等常识。我在藏北民间,曾看到一本《马的由来及其相马》的书。这本书中说,一个好的相马师,要从马的毛色、耳朵、头部、穴位、四蹄、嘶鸣等方面来判断马的好坏。驯马也要因马而异,绝不能照本宣科,要在马的阴阳、膘情、耐力等方面给予仔细的关照。

我请教当地牧民多布吉,是当地有名的驯马师。他告诉我,马的好坏在于人,人的好坏在于相马,而只知道相马不知道驯马的也不是好主人。单说驯马来说,3岁马,牧民管它叫“嘎加”,意思是“备鞍马”。从主人试着骑它第一天起,就要让马习惯主人的牵引,驯马时绳索要短,让马紧紧跟在主人后头,跟上主人的步子。若要驯服一匹暴烈的生马,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力,使它习惯主人的抚摸,备垫备鞍,直到最后安顺于主人的策骑。

驯马人首先要能吃苦,要早跑、晚跑,掌握节草、喂料、洗浴等常识,否则驯马无从谈起。驯马人每天和马在一起,观察马的毛色和尿液的变化。毛色光亮平整如绷紧的丝绸,尿色清淡如水,就是驯练得当的标志。赛马前,家家户户都把马赶回家,开始对马进行强化驯练,晚上也要与马为伴睡在野外,有时晚上整夜倾盆大雨,驯马人怕马冻着,夜里遛马遛了几个钟头。不过,驯马时间要视马的膘情而定,一般都是7天左右。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藏族马文化与能征善战一同载入史册。

在藏北的赛马节上,班戈县沙木乡的赛马节最有特色,在整个藏北享有盛名。沙木赛马节从相马、御马、驯马、祈福仪式,再到赛马、马术表演、传统颁奖仪式、歌颂骏马、骑手拜山祈福等活动。每逢藏历七月,以沙木寺为中心,利用5至7天,选择水草丰美的草场搭起帐篷,以附近部落或村庄为单位进行赛马、娱乐和宗教等活动,如跳远、长跑、摔跤、抱石举重和各种歌舞活动。

事隔18年,藏北牧民已时兴骑摩托车放牧,甚至利用它来追赶吓唬狗熊和狼群。如今牧民家中有了运输车、摩托、拖拉机等,马的作用已越来越弱,购买一匹马则需要上万元,而养一匹马更需要大量牧草和饲料。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和悠闲,牧民们养马驯马,在赛马节展现自己的英姿,那将是一件带来好运和展现实力的事情,他们又重新利用马开展体育竞技、休闲娱乐、健体强身等活动,尤其马术表演,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头。

尼玛占堆还说,每年的藏历新年,青龙乡每个村大都将举办赛马会。在每个村的一片草坝子上,方圆几十公里的牧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各自最值得炫耀的珠宝饰物,或骑着摩托车,或开着卡车,在草原上一路踏歌而来。赛马会的主角是马,赛前都经过了主人的精心打扮,鬃毛被扎成像小姑娘一样的朝天辫,马尾毛也被五彩丝线编成可爱的小辫。骑手们则大多头戴礼帽、身着藏装站立一旁。赛马正式开始后,随着号令声响,骑手们扬起马鞭,众马扬蹄,直奔十公里外的终点。观众们则高声呐喊,为骑手们加油。

圣湖的婚礼 天湖边汉女嫁给了藏北汉子

藏北牧民的儿子觉果和在蓉城长大的汉族女孩廖勤的婚礼,选择在绿草如茵的纳木措湖边举行。这张取名《觉果的婚礼》的图片,当年曾登在《中国》的首页,被国内很多媒体争相采用,并被美联社等许多外电转发。20多年前,拍婚纱照在内地还很新鲜,汉族新娘和藏族新郎在天湖边,藏汉婚姻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我们来到纳木措湖边时,总能见到一对对新郎新娘穿着婚纱手牵着手,相互依偎幸福的样子,这让我想起了18年前那场轰动纳木措湖边的婚礼。男的是在纳木措长大的牧民孩子,女的是从小在蓉城长大的川妹子。这张取名为“觉果的婚礼”的图片,永远定格在绿草如茵的藏北纳木措湖畔。

20多年前,拍婚纱照在内地还很“新鲜”,更何况汉族新娘和藏族新郎在的天湖边,这张婚礼照片当年曾登在《中国》杂志的首页,被国内很多媒体争相采用,并被美联社等许多外电转发。十多年前,拍婚纱照在内地还很新鲜,汉族新娘和藏族新郎在天湖边的这场藏汉婚姻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位女士叫廖勤,原住在成都浆洗街。她从小喜欢画画,长大后先后当过工人、宣传干事和老板,但绘画一直是她执着追求的事业。廖勤在成都和重庆都有自己的住房,可她就是闲不下去,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可我听到有关传奇的一个版本,1994年,她第一次到,是中国第一个骑摩托车从北京到拉萨的女人。她完全被壮美的山川所征服,被的人文风情所倾倒。从此她认定了,就是她向往的天堂。

这位男士叫觉果,1963年秋出生于藏北草原纳木措湖畔一户牧民的帐篷中,如今家里还有70多口人还生活在那里的草原,小时候,他的“任务”是牧羊。遇到雪天,怕弄湿靴子,就把靴子脱下来,挂在肩头赤脚走。两只脚冻得麻木,“这时候想,要是遇到牦牛拉屎就好了,可以把脚伸进去暖和一下。”

1978年,觉果来到北京,缺乏早期教育的他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养分,以自己的勤奋跨入了新华社分社的大门。1987年,他拿起相机对准这五彩斑斓的世界,试图用镜头传达思想、记录高原人的生活和美丽的家园,以及急剧变化的每一个瞬间,始终坚信“一图胜千言”。当我看到他拍摄的野牦牛时特别惊讶,觉果何以靠近那些野生动物?原来与他从小放牧有关,出身牧民的觉果会与牦牛“对话”,吹口哨或低声吆喝,这些动物自然服帖,他幽默地说:“我刚出生就被装进竹筐,挂在牦牛背上。”

1996年6月,廖勤应收藏家叶星生的邀请,再次来到拉萨拍摄叶星生的收藏品。可让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改变了她的后半生。当年7月的一天晚上,廖勤对十多位朋友开玩笑说:“我真想留在不走了,以后找个康巴汉子嫁了……”

在拉萨这块圣地上,人们不能乱说话或乱许愿。自治区文联的这位朋友把这话当了真,马上对她说:“那我给你介绍个大胡子,他是新华社分社的摄影记者觉果。觉果虽然不是典型的康巴汉子,可也是血管里流淌着野性的牧人。”朋友们都哄然叫好起来,他们立即联系觉果。虽然当时没有联系上,但善意的朋友们给廖勤留下了觉果的电话。两个多月后,廖勤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了,她的心里突然生出一股难舍之情。

一天晚上 12时过,她拨通了觉果的电话。在电话中,她坦然地介绍了自己,并大胆约会觉果……直到今天,廖勤也说不清楚那天晚上她怎么会在午夜时,突然给一个陌生的男人打电话。次日,两人见了面。

第二天,觉果出差去了,临走前他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廖勤。她接过这把小小的家门钥匙后,又自然又觉得莫名其妙,在觉果凌乱不堪的房间里,廖勤收拾房子,忙了整整一天。后来,廖勤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些荒唐,3天后,她悄然离开了觉果的家,回到了成都。

临走时,廖勤带走了觉果儿子格桑平措的一张照片。觉果两年前离婚后,将儿子一直放在当雄草原纳木措湖畔的老家。多年后,廖勤讲起当年内心的感受时说:“我看着这张藏族儿子的照片,仿佛又看到格桑孤独一人在草原放牧的情景,仿佛听到他那期盼的呼唤:阿妈、阿妈。我走了,带着这张照片,装着这段故事又再一次离开了我深深热爱的拉萨。”

廖勤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多天后,觉果居然带着草原上的小牧民儿子格桑找到成都来了。廖勤在成都的双流机场接到了他们,小格桑一句汉话也不会讲,只是对着廖勤不停地大声叫到“阿妈、阿妈……”在机场上,两人默默地相视。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说起这件事,她脸上充满喜悦与自豪:“就这样,上帝将觉果和格桑送到了我的身边,我成了藏族人的女人,藏族孩子的妈妈。”

这次相见后,廖勤决定嫁给纳木措藏族汉子觉果。可远离亲人、远离家乡是需要勇气的。廖勤做了家人很久的思想工作,才又一次重返拉萨。

1997年8月,在觉果的老家,世界最高的圣湖――纳木湖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藏汉婚俗结合的婚礼。当天早上,他们从拉萨出发,开始向纳木措湖进发途中,许多不相识的旅游者爬上了他们的婚车,争着要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豪放的觉果便带着他们,一路上满是欢歌笑语。

一到纳木措,廖勤就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这里虽没有装修华丽的房屋,也没有大红的地毯和喧天的鼓乐。可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洁净的湖水是他们婚礼的圣殿,湖畔骑着骏马,手捧哈达的牧民是他们婚礼的客人。兴奋的新郎觉果款待了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宾客,新人和宾朋一起自由自在地在湖边交谈、嬉闹。廖勤陶醉了,她撩起白色的婚纱,跳上马,在湖边的草地上飞奔起来。

婚礼中,最让廖勤难忘的是她和觉果荡舟在纳木措湖面时的感觉。她说:“我们静静地躺在小船上,四周一片宁静,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纳木措湖的心跳,感觉到了一种女人的韵味……”整整3天,廖勤沉醉在这人间仙境般的婚礼中。

小格桑是分社的孩子王,很调皮,很好动。经常在分社大院里,偷偷跑进没锁车门的车里“瞎”捣弄。廖勤婚后勇敢地做了小格桑的汉族妈妈,每天给小格桑补习文化,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如今大学毕业的格桑,长得比他父亲觉果还要壮还要帅,成了姑娘们心目中的“格桑王子”。

廖勤继续从事她的绘画、摄影创作,在拉萨开办起了自己的画廊,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我没有读过什么书,学历只是小学五年级,也许是出身的年代不好,我什么都遇上了。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分流下岗”。“我的经历丰富,所以我的画和照片是自然的流露,是真真正正我的内心写照。”

廖勤也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女人,她在拉萨每周日要用半天的时间去教16个盲童绘画。说起来好像很幽默,盲人如何学画画,但当你看到这16个孩子共同画的“心中的烛光”时,你不禁会感叹那是怎样的一片彩色世界。廖勤在给这些盲童上课前还要准备教案,她用很独特的方式让这些没有眼睛的孩子作画,一边放着音乐,一边让孩子们用手在画布上涂抹着颜料。

觉果是纳木措牧民的儿子,平时喜欢喝酒,觉果的亲戚经常来家做客,那种喝酒的豪放劲也渐渐感染了廖勤,她也学会了粗犷地喝酒,越来越喜欢吃糌粑,也开始喜欢在草原上走家串户做客,感受亲情和友谊带来的快乐。多年后,廖勤依旧激动地说:“纳木措湖边的美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我的生命早已融入到了这人间圣境中,今生再也不愿离开了。我想同觉果合写一本名为《夫妻夜话》的书,向人们讲述一个汉族女子和一个藏族男子的故事。”

旅游的兴起 纳木措畔草原的双面性

纳木措已成为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2014年就吸引了数十万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观光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我对纳木措草原的最初印象,来源于游客美得令人心醉的文字:“在纳木措草原上漫游,藏族民间艺人们对弹唱歌是自然的事;在这样美好的牧场上,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湿是值得的;在一座藏族牧人的黑帐篷,喝一碗酥油茶是值得的;在一个清晨,走两公里山路迎面看见一座雪山是值得的……”

很多年前,当我听到“纳木措”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住在我心中的光明之神。当我终于在一个阳光充沛的正午抵达纳木措时。只见湖边、湖心岛人流浩荡,草原上车流滚滚。若是在四年前,纳木措牧区平坦的柏油路两边,还是一些零落低矮的泥土房。如今那些泥土房子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窗明墙白、充满藏家风情的两层建筑,一幢幢整齐地矗立在路边。

纳木措承载着人类无数世俗的梦想和历史久远的宗教情怀,围绕着她转上一圈,就会享有无限的快乐,就会完成世人心中美好的祈愿。今年恰逢羊年,据纳木措景区方面估计,预计今年到纳木措观光、转湖的游客和信众将超过百万人次,一时间将变成集民俗文化、商品交易、观光游览为一体的新型“都市”。在太阳能路灯下,人们自由自在地逛帐篷商店;在冉冉篝火照耀下,上千名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跳起欢快的锅庄,会令游人流连忘返。

我们绕扎西半岛转,远处一对石头高举向天空,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司机说,这是纳木措最著名的标志“合掌石”,仿佛双手祈天在迎接客人。“合掌石”边很热闹,我见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动物:藏马,藏獒,还有漂亮的白牦牛,配挂着花花绿绿的哈达,他们牵来供游人骑乘和合影,若绕扎西半岛湖边骑一圈付费100元。

湖边已经很像一个旅游胜地了,餐馆,商店,每隔几米就有台球桌,我们看到藏族小孩爬在桌子上玩。

纳木措旅游商业圈包围了这里,茶馆、百货店、饭馆。这里已成为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仅2014年就吸引了数十万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观光旅游业正成为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来自纳木湖乡加嘎村的桑珠夫妇,在公路边开了一家名为“高原牦牛酸奶”的手工作坊。清晨6点,他们轻手轻脚地起床穿衣,一头扎进厨房,这时孩子们还甜甜地做着梦。桑珠把冰箱里冷藏的一百多斤牛奶搬了出来,格措则开始生火煮牛奶,准备做牦牛酸奶。他们已在这里做了5年酸奶,桑珠的爱人在里面的厨房做酸奶,桑珠则在外间的店里出售酸奶。

我在纳木措牧场上漫游。牧场一角的马场上,呈现出热闹的场面,很多游人在挑选合意的马匹,他们在草原上驰骋一小时100元。马的主人多是藏族男孩,都是附近牧场上的孩子。“在这个短短的旅游高峰期,他们要努力挣得下学期的学费。”在一名14岁藏族少年的怂恿下,我骑着他3岁的小白马四处溜达。我们沿着一条河道,渐行渐远,把喧闹的人群抛在身后。只见牧场越来越开阔,到处山花烂漫。

在通往扎西半岛景区的公路边,纳木措村四组牧民洛次家有四人在从事旅游,经营着四顶帐篷,最大帐篷230平方米,一次性可接待60多人。在大帐篷内,洛次还销售牧民手工饰品,诸如服饰、帽子等,他还在3顶帐篷里建起家庭旅馆,每顶帐篷每天收费300元。我在这里还看到,纳木措乡的平措大爷,放了几十年的牧,如今成了开门迎客的饭馆老板。牧区的一位大姐卓玛也变成了“星级”厨娘,做得一桌桌原汁原味的藏餐……

“纳木措村是个纯牧业村,以前村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牧业,一到冬天,天气寒冷,常有牲畜冻死饿死,造成不小的损失。”纳木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小扎西说,“全村共340户村民,现在从事旅游的已有54户。他们在纳木措的扎西岛上开旅馆、餐馆,经营旅游纪念品,仅旅游这一项,他们中年收入最多的可达50万元左右。”小扎西给我算一笔账,2014年底,纳木措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800元,其中近一半就来源于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还让他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水泥房,用上了电,打了水井,设置了绿化带,安装了体育器械,不在旅游沿线的村民也都住进了安居房。2012年,纳木措村筹集资金14.4万元,将30名贫困农牧民送到拉萨驾校学习驾驶技术,让他们回来后服务于当地旅游业。“再也不用担心大雪压垮帐篷。”已有了些年纪的村民丹琼说,“村里出资为每家每户修建了60平方米的储草棚,保障牲畜冬天的草料供应。”

“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点,我们的牧家乐又要开始运营了。”小扎西在一旁满脸憧憬地微笑着。几年前,旅游旺季的时候,纳木措村在湖边游客聚集的地方搭建了藏式帐篷,经营起牧家乐。“当年投入5万,就赚了3万。”小扎西说,那时规模小,主要经营餐饮及出售风干肉、奶渣、酸奶等特色食品。

“我们要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土特产销售于一体的牧家乐。”小扎西说,牧家乐的收入用途从一开始就已确定按3∶4∶3的比例分为三部分,其中,三成用作村集体经费,四成用于帮助村里困难家庭,另外三成用于能人带动。牧家乐经营两年来已累计提取3万余元,帮助了60余户困难家庭购买牲畜和生活必需品等。

然而,旅游开发也给这座纯净的“天湖”的未来带来了隐忧。当雄县一名环保局人员介绍说:“每年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2300吨,只能进行简单的填埋,目前至关重要的保护,就是如何保留这里的原始生态。”

在湖边,我遇到了专程从浙江来纳木措拍摄婚纱照的一对夫妇,男的姓徐,女的姓张。他们对我们说:“纳木措就是一个神湖,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是一对夫妇,这里确实太美了,人真的是在画中。”不过,男的又补充说:“我希望还是不要过度开发,希望游客都来尊重她,爱护她、保护她,合理地享受她、利用她。”

我们继续向牧区深处走,约莫两小时后,前方出现了一座狭长山峰,山上牧道深深,有羊群和大畜的粪便。走在这样的山峰上,我看见坡底下是一个很开阔的盆地,有白色的帐房,牛羊也多了起来。向导对我们说,这是牧人的夏季牧场。

这天下午,刚下过雨,整个草原松弛下来,阳光稍暗。牧场的水汽凉而浊重,青草铺成的路面湿乎乎的。就是在这条湿重的牧道上,有羊群在徘徊,孩子在奔跑。牧道周围,白色的帐房星星点点。一群大尾巴羊从肥绿的草丛中露出头来,善良地看着我。一位牧羊人指着远处的帐房,邀我去他家喝奶茶。

不远处的纳木措,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脚下,静静地相拥守护着他们怀中的纳木措村。站在村边放眼望去,只见一个牧民驱赶着一群牦牛缓缓走来,一条牧羊犬在一旁欢快地奔跑着,犹如置身于失去的历史与时间中。

草原的未来 传统技能何以不再进入尾声?

念青唐古拉属山地牧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牧人们遵循长期游牧的经验,在一定区域内转季放牧,这样的做法叫转场。它象征着藏族牧人群居和迁徙的传统,而他们丰富的游牧文化就体现和贯穿在一年四季的转场生活中,他们也成为世界上走路最多的人和搬家最勤的人。

纳木措大约在每年藏历1月15日结冰,到4月15日开始融化,周围的草原也是在这一天开始长出新的嫩草。和整个藏北地区一样,纳木措周边草原也是在七八两个月最为茂盛。这时人们为了留出给牲畜过冬的草地,就要将牛羊赶去离家比较远的夏季草场。在冬春季节,纳木措湖边的小村里,每天只要两个成人出去放牧,每家人轮换着去。放牧的人早晨把牛羊赶到离村子两三公里之外的山坡草场上,到了傍晚再把整群的牛羊赶回村里。

我们来到纳木措乡恰嘎村三组时,正赶上夏季转场,因为村落不大,牲畜不算多,派去夏季草场的通常也只需要4个人。每天两个人去放牧,两个人留在帐篷里烧茶做饭。这4个人一般只去一个星期,就可以派新的人轮换回来了。夏季草场会有更多的狼和熊等野生动物出没,熊是很难赶走的,每次有熊出现时,放牧的人都要给村里打电话,村里人骑着摩托车去才能把熊吓跑,而狼特别恐惧摩托车,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牧场上的牛羊,饿得嗷嗷叫。现在一些交通便利、摩托车多的牧区,狼越来越少了。

念青唐古拉属山地牧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牧人们遵循长期游牧的经验,在一定区域内转季放牧,这样的做法叫转场。它象征着藏族牧人群居和迁徙的传统,而他们丰富的游牧文化就体现和贯穿在一年四季的转场生活中,他们也成为世界上走路最多的人和搬家最勤的人。

当我们在谈到牧人生活时,往往会想象为一个没有驻足的世界,一个与永久家园互不沟通的世界。一如藏北牧人在草原上生,在大地上归,循季节逐水草转场。一路上,笨拙的、迟缓的、胆小的、犹豫的、易受惊吓的羊和牧人们在一起行走,实现了各自的存在,使生活变得单纯而又丰富。他们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生命的律动已经融入自然的旋律中。在他们的游牧生活中,深藏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想起18年前,在纳木措草原的牧场里,喝酥油茶,吃干牛肉,然后深居黑帐篷,白天漫游,晚上观天。当我今年走进纳木措乡恰嘎村时,纳木措大草原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户藏族石砌房里,房屋主人次吉是一位老人,他是亚波部落的人。他告诉我:“从前,纳木措湖区的草很深,但是现在,很多的草场都荒掉了。”他用“荒掉”来表示他的忧虑。

我在藏北草原看到,人们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形成了“靠天储草”的传统观念。过去因重使用、轻管理、放牧无界等原因,藏北牧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那曲地区草原退化,毒、害草增多,鼠虫害严重,成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不过,藏北牧区中也出现了许多喜人的新变化、新气象。

2013年7月,纳木措土地退休治理试点工程环保厅项目组人员进驻恰嘎村。该项目技术员杨卫昌说,周边是盐碱地,因过度放牧,风沙、鼠害,形成很多沙丘,有段省级公路被沙土覆盖,连车辆通行都十分困难,只能经常铲掉路面的沙土,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项目组如今在1万平方米的沙丘地上建围栏、植草和灌溉,目前长出一片新芽。不过,这片试验草地要达到放牧要求,至少需要6年时间。

顿珠是青龙乡有名的放牧能手,还在时期,当时称作色措公社,他一人放养2000多只羊。在顿珠老人眼里,一年四季放羊都有讲究,春天的羊象病人,牧民要学会当医生给羊治病;夏秋的羊吃草,牧民不能靠太近,要遥控放羊;冬天的羊像酥油一样肥壮,牧民要学会静养。顿珠也有一套观察牧业丰歉的办法,每年的藏历元月集中生小羊羔时,若每只个头较小、声音小而短,说明当年风调雨顺,牛羊肥壮;若生的小羊羔个头大,叫声大而长,说明当年雨水少,难有牛羊满仓。

马对顿珠来说是家中的宝贝,人排在第一位,马就排在第二位。若马生病后,认为身体里有毒,就采取放血疗法,或让马奔跑300米出汗治疗。若此方法不灵,就用烧红的铁来烙马疼痛部位,再用喇嘛加持的盐抹在伤口处,有时甚至没办法,就采取以毒攻毒办法,用巨毒物一枝蒿在水里煮过两三遍后让马服用,拉出马体内的毒素。若这些都还不奏效,那只能采取隔离办法,将染病的牛、羊和马放到很远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

过去牧民看太阳的影子知道时间,听鸟儿的鸣叫判断季节,太阳落山了,鸟儿归巢了,牛羊入圈了,这在过去通常意味着一个英雄的故事登台亮相,或是一段神山神湖的传说故事。现在则抬腕看手表,开始或结束一天的工作。过去,牧民穿妈妈亲手缝制的羊皮袄,可现在年轻牧民特别喜欢穿内地的人造毛,说穿起来轻便舒适。过去喝酥油茶靠大木筒来打茶,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行,可如今的电动酥油机用起来特别方便,不到十分钟便能喝上热腾腾的酥油茶。过去藏北牧民打狗熊靠身穿的羊皮袄,从中拔根毛来判断风向,逆着风靠近嗅觉特别灵敏的狗熊,狗熊就闻不到人的气味。当猎人靠近狗熊时,狗熊也没有觉察到,猎人开枪将其击毙。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鼓励牧民们定居,很多牧民住进了居民点。作协副主席旦巴亚尔杰从小出生于班戈县的一户牧民家里,他前些年回家见过一位30出头的牧民,连手里的“乌尔朵”也不知在头上如何缠绕,这在过去是很简单的事情。如今,纳木措湖边的年轻人纷纷翻过山坡,有的去城市闯荡,有的到纳木措景点开餐饮,有的在外跑运输。即使留在家里的年轻牧人,也是骑着摩托车放牧。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军人的我第一次踏进了羌塘草原,并且在藏北牧民的“黑牦牛”帐篷里小住几天,与藏族牧民一道牧放草原,甩掷“乌尔多”(一种抛石器)驱赶牛羊群,也躺在无边的旷野上,仰望碧蓝欲醉的天穹,闲数天上那浮雕般的白云飘散变化,感受过这方秘境的空旷悠远与雄奇魔幻。牧人的欢乐与肥壮的牛羊,让人感受羌塘草原的苍凉和古老。

可是,当我再次来到藏北草原时,牧民新村边,牧人在路边摆起土特产做生意,满脸微笑地向每一个客人售卖他的特色商品――一个能在转动中吱吱作响的手摇转经筒,一卷土织的五彩围裙,一块在黑牦牛帐篷内刚刚做好的新鲜酥油,一包采掘自高山的天然虫草……所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市场经济大潮对羌塘草原巨大的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