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10:4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1

《纸筒人》教学设计

杨卓琳

新乐市孝徳小学

四年级下册第8课

《纸筒人》教学设计

新乐市孝徳小学

杨卓琳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纸的立体造型的第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尝试用卷、折、剪、粘等方法,以纸筒造型为依托,设计制作纸筒人,从而提高对纸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授课类型:造型表现

学习目标:

1.欣赏纸的立体造型作品,学习纸的立体造型知识,运用卷、折、剪等技能,制作立体纸筒人物;

2.感受立体纸材制作的魅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基本立体加工方法。

难点:掌握纸的基本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

学习材料:

彩纸、剪刀、胶棒

学习活动:

利用彩色纸或废旧画报,制作一个纸筒人。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探究式学习

学习活动

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

板书

用语言组织教学

师: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都是哪四个人呢?他们的长相和服饰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纸筒人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纸筒人》!

1.

老师提问题:纸筒人有什么作用;设计纸筒人时需要注意什么。

2.

欣赏课本中纸筒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纸筒人的人物特征以及思考个别部分是怎样制作的。

3.

教师演示制作纸筒人的过程并讲解方法:

(1)

卷:将方形纸的一边抹上胶水,与对边粘贴在一起,制作成纸筒,做纸筒人的身体。

(2)

剪:设计出人物的五官或服装,剪下备用。

(3)

折、捋纸条:

折出人物配饰,通过捋的动作,使纸条卷曲到适当程度。

(4)

粘:将剪出的各个部件粘贴到一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纸筒人,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完成后,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其作品,并对作品加以介绍,然后作品被收藏入纸筒人博物馆(教师教具),教师以鼓励学生为主,多从特征突出,设计有趣,粘贴干净整齐等角度进行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纸筒人的制作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课后同学们来博物馆参观,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纸筒人

1>卷

2>剪

3>折、捋纸条

3>粘

准备上课

学生发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唐僧穿的袈裟,孙悟空是一只猴子,猪八戒很胖,沙僧有满脸的大胡子;很有趣!

学生回答:作用: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智慧和创意,还是装点居室和案头的艺术品;需注意: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特征。

学生发言:人物各自的特征很突出(如:京剧人物的大胡子和背后的旗子,女孩儿的长发和裙子);大胡子和长卷发可以用捋纸条或者卷纸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首先设计构思,然后分工制作纸筒人。

学生代表小组展示其作品,并对作品加以介绍。

稳定学生情绪

让学生欣赏、观察纸筒人作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了解纸筒人的作用以及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深入了解纸筒人的特征,自主发现简单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动脑的习惯。

学习制作纸筒人的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篇2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本学段学生初步认识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因此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直接问题导入,自主探究进入新授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说出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方法与途径

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感受冷暖对比使画面产生艳丽活波的感觉,并运用冷暖色对比及渐变涂色的方法,画一幅色彩艳丽的大公鸡。

情感与评价

在学习中体验艳丽的色彩带来的美感及运用色彩知识为生活服务。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色彩的搭配,认识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

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

课件、

色相环、色相卡、油画棒

、彩笔

、画好公鸡的画纸等。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同学们,今年是什么年呀?

“鸡年”生回答。

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只美丽的大公鸡,大家看它们都是谁?

2、PPT出示三只颜色各异的大公鸡(蓝色、黄色、彩色的大公鸡)

这三只公鸡从色彩上分析分别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回答

蓝色是冷色的给人感觉很安静寒冷、凉爽.....黄色是暖色的给人感觉是暖洋洋的.....彩色的五颜六色,颜色鲜艳......

3、那么这种艳丽、色彩斑斓的感受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艳丽的大公鸡》

(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

1、上节课我们已经画好了大公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打扮我们的大公鸡使它变成一只颜色艳丽的大公鸡。

2

怎样才能使你的大公鸡颜色艳丽呢?我们来看这只彩色的大公鸡,她身上的颜色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从色卡上找出相应的颜色,并请学生按冷暖区分颜色。

总结:

(1)对比色就是色性相反、明暗差别大的颜色。

(2)ppt色相环相互对应的色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成为对比色。

3

欣赏《金鸡展翅》,

(1)和现实中的公鸡对比色彩有什么不一样?

(2)这幅画整体的色彩搭配有什么规律?

小结:冷暖穿插,内部以冷色为主,外侧以暖色为主。

(3)冷暖搭配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艳丽、醒目、热烈、欢快、兴奋……

4、ppt欣赏运用不同涂色方法完成的冷暖对比的大公鸡。

分析涂色方法:点彩法、平涂法、混色搭配渐变法。

分析渐变色的涂色方法。

(1)ppt出示用渐变法大公

(2)学生分析其涂色方法与平时平涂法的区别。

(3)教师总结示范渐变法涂色方法:渐变法既是色彩过渡,色环中相邻的颜色就是渐变色(连续三种以上)。

(三)、实践与创新,教师指导。

1、用渐变法及冷暖对比的方法为自己上节课所画的大公鸡添上美丽的新衣服。

2、

要求:

构图饱满,颜色鲜艳。

(四)、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小组内选出最好的一张展示。

2、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3、全班评价,你喜欢哪一只大公鸡,为什么?

4、教师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止大公鸡可以运用冷暖对比使之“艳丽”,还有不同的画面也用到了冷暖对比色。

(六)、板书设计:

艳丽的大公鸡

色性相反(冷暖相反)

篇3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

2011年北师大版新《语文课程标准》33页第四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其中资源包括“网络、图书馆、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和自然风光等”。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极为重要,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不仅来自于信息技术、书本,还来自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教师就好比一方清池,唯有多“渠道”的引进“活水”才能保持者池水的“清如许”。借鉴他人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是“活水”,“借鉴的渠道”则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自己备课时,通过信息网络结合自己教学特点,学习一些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及理念,大大地提提高了教学实效。

在研读课文时,以前采用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问多了不仅繁琐且趣味性不强,通过网络多方寻求一些名家的教案学习他们的备课理念后,再结合自己本班的学情进行整合和修改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清楚记得在教授《慈母情深》之前,自己怎么备课都觉得教案环节之间设计得很散,没有一个能统领全课的问题,通过网络接触到了王崧舟老师的教案,发现王老师只抓住了“鼻子一酸”这个词,就把全文的统领起来了。结合本班实际,我把王老师采用“慢镜头”的方式来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环节改成了与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作对比并让学生做动作的形式来体会,学生也能快速直接地领会到原句这样倒装的好处!通过网络的力量使我们有时可以轻松走出教学中的瓶颈,找到突破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学校应积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一、在校内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和利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三年级的时候学习《画杨桃》这一课时,就可以把语文教学与美术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美术课时按《画杨桃》中设置的情景一样进行教学,那么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后一定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作者会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从而更容易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五册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就可以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这是教师就可以把教室搬到机房来,可以布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搜集信息或者与亲戚、朋友通过网络交流,通过亲身经历后,学生会更加容易感受信息传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能让学生在课程资源整合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这样学生就能在更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合理整改利用校园建设

(一)在绿化带上做文章

“学校处处皆教材”。实用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体现学习的需要,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为了一切孩子而服务。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牵涉到了一些城市孩子不熟悉的植物,比如:四年级的《爬山虎的脚》,五年级的《落花生》等等。作为城市的孩子,他们不知道“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花生”原来是长在土里的。怎么去体会“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如何做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的人,更谈不上理解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摇桂花雨的快乐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假如我们在学校种植一些四季变化明显的树木,那么孩子们在学习关于自然风景的课文时就不会问“春天在哪里了?”,他们会惊喜的发现原来春天就在校园,在自己的身边。 在《秋天的雨》里,孩子们就能更直观地明白为什么“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把红色给……”这样孩子们就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了,也会明白什么叫“绿树成荫”“春意盎然”等难理解的四字词语了。当你在布置关于“校园”话题的作文时,孩子们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利用有限的校园环境为孩子创造无限的学习资源,是我们的目标。现在提出教师“回归教学,朴实教学,自然常态教学”,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回到一个“自然”的环境――自然才是最美的。

(二)有效利用图书室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孩子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就得广读书,要想孩子们走得更远就得多读书。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吸取养料就应该合理利用图书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假如图书资料缺乏,我们还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让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三、开发利用校外基地

这么多年来,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可听到的更多的却是如“现在的孩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的抱怨声。当然这里的不如并不是指智力上的差距,而是说孩子们在“德体美劳”等方面与上代或上几代的差距。究其原因:

在孩子在物质方面优越,慢慢变成了“索取”的一代。“勤俭、礼让、”等中华民族的美德渐渐消磨得无影无踪。粮食浪费严重,对长辈的尊敬抛之脑后。也许你会说难道家长和老师没有教他们吗?我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光靠“言传”的,“身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作为以教育研究为主的学校,就应该在社会、家庭给不出孩子更多锻炼的环境时,我们为他们创造并开发利用校外基地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