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05: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案; 导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必须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最适合的莫过于“学案导学法”。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学”转为“自主学”,教师从“强教”转为“导学”,将老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一个“导”上。
“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以“学案”作为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力性,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强化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学案”是运用“学案导学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去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及深,有层次地安排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五个环节。因此,如何编写“学案”就显得非常关键,它的劳动强度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所以应该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应该分课时编写,分别处理各节课的内容,防止把多个专题内容写入一个学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专项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2.问题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将新课标中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3. 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4. 方法化原则。
在学案中要强化“导学”的理念,通过导学使传统的教学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延伸与的拓展性。
5. 层次化原则。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做到难易有度,采用有序的,阶梯式的原则,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在课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感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全面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的教学过程
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这就要求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以案导学
在上课前要把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在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明确自学方法。提示学生学习中应该温故而知新,学会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由浅及深地理解教材。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教学在导学中的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从中终身受益。
2.讨论交流,精讲解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馈情况,根据课标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精讲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挑战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练习巩固,知识迁移
课堂练习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题应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地能力。练习题要起到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课堂反思是新课程理念的升华,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孙淑娟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3期
篇2
作为工具学科的信息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但是如何做好过程性的评价,却是一个值得人们研究的问题。因为过程性评价主观性比较大,可操作性又不强。经过摸索与研究,现在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把学业评价分为情感态度、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部分。其中情感态度占20%,基础知识占30%,技能技巧占20%,综合应用能力占30%。总成绩为80分以上的等级为A(包括80分),总成绩为80分~70分的等级为B(包括70分),总成绩为70分~60分的等级为C(包括60分),总成绩为60分以下的等级为D。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包括学生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三个部分。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评价项目进行细化为21小项,以后将根据实际操作再进行修改,具体项目如下:
操作步骤为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每位同学基本分均为75分,在态度情感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最后和本人的分数相加,超过100以100计算,低于0以0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占30%、小组评价占30%和教师评价占40%,得出情感态度的分值,然后按80~100为A级,70~79为B级,60~69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
三、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实现环境为纸笔考试,尽量与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会考和以后可能进行的高考相接轨。试题类型包含客观题、半客观题和主观题三部分。因为客观题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它往往是试卷信度、效度的重要保证因素,可以体现评价公平公正的要求,适于实现对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评价,约占60%。半客观题,是介于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一种题目,其答案客观但不唯一,有着有限的若干个标准答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大量半客观题的存在。如最简单的“复制”功能的实现,就对应着菜单、工具栏、右键快捷菜单、热键等几种方式,往往是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且每种使用习惯都应该得到尊重。若将此类问题归入客观题的范畴,容易局限命题者和学生解题时的思路,失去了对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性与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个性化的尊重。为了归还信息世界的多入口特点,我们将此类题型划归入半客观题范畴。半客观题约占20%。主观题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题型,一般表现为篇幅较大、耗时较多的作品题或其它综合应用类题目。
四、期末的综合应用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1.高一上学期期中评价作品为电子报,制作工具可以选择Word、Wps、Powerpoint。
2.上学期末评价作品为小组合作网页制作,制作工具可以选择Frontpage、Dreamwave。
3.高一下学期因为要准备学生会考工作,因此只安排期中作品一个。作品内容还是网页制作,但必须每个同学完成一个网站建设。
行自评,并给出一个分值。每个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提出作品的亮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平均得分为互评分。同样,教师也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师评40%的比例进行计分。
通过以上方法,由于平时积累了每个同学比较多的材料,并可进行网络查询每个同学的电子档案,因此评价相对比较客观,同时同学们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也能很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热情高涨,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信息技术.
[2]李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篇3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是以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78-02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学会相应的知识点。案例的设置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1)教学案例应该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选择教学案例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讲解某个知识,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案例应该是学习者所熟悉的。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充分了解学习者是否熟悉这一案例,以免陷入无限举例解释的圈子。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中课本导入环节选择的是杨叔子打猪草的例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猪草,有的学生对猪的认识都不深,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案例。
(3)教学案例最好不要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们思考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学生表现的,并展示了一张班主任从门后面偷看学生情况的图片,这样也许会使学生感兴趣,但是,会不会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所以,教学案例还应该注意传递正能量。
二、案例教学法实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这样一种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①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能够正确地定位信息需求并且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到相关信息;③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如下。
1.课堂引入
展示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找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这首诗歌说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信息,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出本章学习内容为信息获取。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用“大武汉春秋”这个笑话(易中天和于丹都是在《百家讲坛》上的名人。易中天说:“我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大武汉春秋》。”于丹却说:“老易出了这本书,我只看书名就知道是本科幻小说,武汉哪里有春秋啊?”)来说明武汉天气变化无常,那么获取明天武汉天气是很有必要的,然后让学生思考获取武汉天气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看天气预报、看报纸、打电话以及网上搜索等方法,说明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让学生回答最想采用的方式,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定位信息需求
展示《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宣传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穿越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穿越了会是什么情况?假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越,但机会只有一次,你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学生的回答(想好自己穿越到哪个时代的哪个时间,什么地点,那个时代的情况,然后再搜索相关信息),教师总结怎样定位信息需求:考虑时间、地点、内容三个方面。
4.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提问做好穿越准备,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到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信息的四种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各种类型信息的优缺点,教师再总结。最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向媒体(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让学生对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5.确定信息获取的方
教师询问学生: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你们表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网上搜索等。
6.评价信息
教师先告知学生评价信息的几个角度,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中,以香蕉和苹果的例子(我想要一根香蕉,可是你却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来说明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以《我是歌手》这一热门节目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是不是收到过“《我是歌手》栏目组”给出的中奖彩信(展示两张中奖彩信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从而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个方面来辨别信息的真假;以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中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但美国军方没有采用的例子说明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最后,以孙悟空的图像结束本节课,希望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正确地评价信息!
三、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采用教学案例法,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本教学设计也是几经修改,第一次是想通过一个“请带我到______旅游”为话题进行探讨,贯穿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发现这样做难度很大,学生兴趣可能也不会很高,所以,又一次修改:通过天气的例子引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课后发现学生兴趣不大、配合度不高,又再一次修改,增加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引入了穿越这个热门话题。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学效果较好。这也说明教学法在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一堂课,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维哲,朱永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0,(04).
篇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发现当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常常完成不了任务,有些学生却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部分同学甚至未参与到其中,仅仅是看着优秀的同学完成任务。而且在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课堂参与情况不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通过回忆整堂课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的回应情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反馈情况等,寻找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出方法解决,以便提高下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以下相关教学方法。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程能否获得成功,一个好的课前备课工作是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备课工作,尤其要将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重难点、疑难点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实际上,课程教案的设计是整个课前备课工作的关键,只有经过多次修改的教案,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将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要点落实好。良好的教案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会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有趣事例启动课堂,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时候以操作性的内容为主,技术讲解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相关的事例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学习起来就比较有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教师应当争取多选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锻炼,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纵观当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提的问题被同学或老师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增强互动,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此可见,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仅要做好备课工作,而且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调节,提高课堂的互动率。
一般来说,会有少部分学生过于胆怯,不敢自主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给予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评价及鼓励,支持学生多提问,并及时称赞、表扬其勇气。
(2)适应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参差不齐而导致的需求差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例如,设置零起点的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自行学习,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室,并派专门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
4.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科学,对于教师衡量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对学生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训练情况、期考成绩水平等方面的衡量,总的来说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实际上,平时考核应当占总考核的百分之七十,平时考核中应以作业考核及实践训练考核为主。做好教学评价,其中应注重完善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要体现出教师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储备。
其实,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既可以作为榜样供其他同学参考,更可以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教师可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也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
三、小结
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工作,是教师不断发展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教学反思工作,可以有效地鞭策教师不断向前进步、发展,整理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智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J].教学设计,2012(05):121―122.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个体感受;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加深其改革的程度,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任课教师需要借用信息技术课堂的独特优势,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逐步培养起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在高中课堂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授课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数授课教师只是讲授课本内容,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管不问,教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只要是认真听课,没有节外生枝,那些教师便更加欢喜了。对于在课堂上进行的提问,若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较为满意,课堂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若是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符合教师原来预想的答案或者是成文的教案,授课教师便会把学生向原先规定好的答案的方向引导,对于学生自己独特的观点或者是意见毫不理睬,只是用是否符合教学的需要来判断。
2.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里,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当学生缺乏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则会向教师请教,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自身感受,只是授予相应的知识,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完全忽视了学生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充满个性的主体,他们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和
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1.优化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教学中,想要有力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首先授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所蕴含的独特的教学资源,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新理念,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什么事情都要为学生着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有限的资源,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表扬。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答案或者是课上表现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或可以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使用一些肯定的、积极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沐浴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课堂气氛会有明显的改变,课堂内外总是生机勃勃;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得到极大的满足,对知识产生极大的求知欲。
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1)引入竞争机制
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不甘落后,都想得到较高的分数,拿到好成绩,所以,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状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善于挑战新鲜的事物,敢于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在竞争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2)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有的学生对打游戏就学得很快,有的学生对音乐软件就学得很快,但是对于Word、PPT、Excel等办公软件就没有热情,学得吃力,为此要借助相应的工具,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打字速度,可以让学生使用Word文档来写文章,并用它来修改文章,或者让学生使用PPT去制作课件等。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用途和它的许多优势。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曾在活动时向学生推荐“美图秀秀”这一软件,主题为“我秀我型”。学生们利用这个软件对自己的照片进行美化,不仅熟练了鼠标的操作,也对一些快捷键的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这样不仅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对计算机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后期的进一步学习。
(3)开展小组讨论,提升教学实效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们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小组间讨论,将小组讨论引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参与其中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与其他组员的讨论、合作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进行广泛的合作与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感情,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同时,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学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针对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以实际行动达到“以情促兴,以兴促行,以行促果”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丽丽.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教学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3(3):160.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道德;教师技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综合提升学生信息修养,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就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原则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对职业的热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动力来源。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学生,以身作则,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主动关心学生
尊重和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先导,同样也是一种教育精神,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也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形象,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要在道德上严于律己,行为上为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现有问题,让学生更加热爱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3.团结协作
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它不是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体研究教学方法,让好的方法得以传承发扬。
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1.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尽量贴合学生的日常教育,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并不熟悉的知识,对学生不熟悉的知识重点予以介绍,将课本上的知识有层次地介绍给学生。其次,要反复熟读教材,将课程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分类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在讲解完知识之后,要知道学生是否能理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信息技术不同于普通学科,它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生已然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能让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主动学习知识。
2.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一定要具备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自身表达能力的培养,熟练使用语言工具,只有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口语表达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果教师缺少口语训练,就不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所授知识,教师为课堂所付诸的努力很可能就白费了。也有很多教师虽有文学素养,却不能直观地传授给学生,无法驾驭学生。
为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勤读书、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然后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拿着教案读,而是将教案里的内容熟记于心,以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看到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指出纠正,在传授过程中也要加以详解,以此来方便学生领悟。
3.教师的管理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重点课程,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各个院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负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外,还要参与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如:学校的网络管理和日常维护,教师的信息知识培训,学生的兴趣组织与活动还有信息竞赛等相关事宜。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教育上的知识底蕴,还要具备强大的管理能力。
4.教师的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创新能力就成了掌握信息知识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应做出努力,主动让学生构建新知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转换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根据现有的学习内容,设计出更加新颖的教案,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做到标新立异。总之,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起带头作用。
三、结语
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成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教师要把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信息技术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明确课程宗旨,认清教学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学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体现它的交互性、协作性和开放性。把握好课程宗旨和教学特点,是提高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二、课前充分准备,进行有效备课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内容的有效和教法的有效这三个方面。
目标的有效就是教学目标要清晰、简明。我们备课时要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来充分准备。
内容的有效就是要有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深入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任务和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案,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争取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就是要灵活、和谐。同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若要提高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先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
三、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语犹如乐曲的前奏,能起到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不但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诱导学生把学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索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的境界。例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是“信息及其特征”,我在讲授此课之前,用“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作为导入,当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观看刘翔夺得冠军视频的那一瞬间,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激发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全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灵活运用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我们信息技术课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下面以我最常用的“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屏幕转播功能,在机房中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积极模仿,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我们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小组协作解决,也有的可以通过我们指导解决。我们对学生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五、进行科学评价,课后有效反思
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我们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篇8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课堂在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指导下越来越焕发着它特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作为一门传统的薄弱学科,仍然存在着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少、玩得多、课堂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因而探索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解决课堂形式化、低效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跨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教育改革的技术基础和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高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思想的变革提供了条件,为教育注入活力。
1、现状
缺乏对学生的认知现状的了解,教学或太抽象,或太简单。高中信息技术课,我们有一个共同困惑:农村的学生基础相对城市里的学生,基础较差,甚至很差,课本上不同的内容,基础更不一样。忽视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主体,学生有自己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由于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没有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意识淡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表现或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而忽略了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课本内容执行过程。目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未达到,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
2、进行课外知识拓展,以激励性评价来鼓励学生
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重要学科,理所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锻炼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留下几处伏笔,在最后小结及时地抛出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在有效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时,主要采取鼓励学生的做法,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其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很多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活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不配合,很多学生要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要么在上机操作中做一些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1适当采取问题引导方式
开启教学工作的前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开启教学工作,通过问题的提出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之下,会因为好奇心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一旦进入到学习状态,自然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
3.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很难把握,如果教师管的比较少,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就会变得“无法无天”,做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而如果教师管的过多,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严格约束之下陷入灌输式教学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单纯地多管或者少管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布置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更加主动地学习主人的角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监管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激起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4、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
4.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测评
信息技术课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不像其他课程无法实施当堂测试、当堂反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编辑软件,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试题,每节课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当堂课的测试。而且,可以把测试的结果通过电脑反馈给每个学生,使得测试的结果迅速反馈,这样教学评价功能就会非常突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会更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强,自然而然教学效果就会更加的突出。
4.2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到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有利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任务。
4.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存在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由于家庭的因素,有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早,电脑和上网的知识早就了解,而有的学生还是电脑盲;②对电脑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痴迷于电脑,有的学生对电脑非常冷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分层次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将具有更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加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
[2]李淑娟.谈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成功(教育),2008,(11)
篇9
【关键词】程序模拟法;数制转换;Visual Basic程序代码;教学实践
数制及数制转换是高中数学必修3和高中信息技术Visual Basic的讲授内容,在数制转换算法的Visual Basic教学实践中, 通过算法的讲解、完成实例转换过程,编写程序代码、模拟实例练习,然后进行数制转换算法的Visual Basic上机实践。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此文,与读者商榷。
教学目标
掌握数制转换及其算法。通过实例转换过程,观察、总结核心代码,然后进行算法的讲解,编写程序代码,模拟实例练习,最后进行数制转换算法的Visual Basic上机实践,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完成实例转换过程,观察、总结并编写程序代码,模拟实例练习,然后进行Visual Basic上机实践。
教学难点
数位分离、位权的规律?
教材分析
由积石中学编写并出版的《高中算法与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是一本在十五年教学实践的教案和课件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数制转换算法是高中数学必修3和高中信息技术Visual Basic的讲授内容。数制转换算法的Visual Basic教学实践一节课,条理清晰,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例4的程序代码模拟练习1的转换过程。
2、在Visual Basic6.0运行程序,实现K进制a转换为十进制b。
作业:
1、将十六进制数2014转换为十进制数,写出按权展开式和数位分离过程,并写出程序模拟过程。
2、上机实践例4 K进制数a转换为十进制数b
课后小结
篇10
关键词: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效果
一、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与原因。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其实所有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人士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就象摘要所说的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都停留在应付会信息考层面上,有少数学校的学生象征性地参加了信息奥赛等活动。
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投入有滞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象高考科目一样认真细致且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也是懒洋洋地来学习这门课程,有些班的一些学生在开学不久就把信息技术课本丢了,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有的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本不见了,有的当然不是丢了而是没有将课本带来,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上机课也是主要地玩QQ或其它游戏为主,即使老师管得较严,其效果也是不佳……
产生上述这样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的就是这门课程目前不是高考科目,如果即使将门课程成绩算十分计入高考里面,本人确信情况和现状就会和目前大不一样。
二、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
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指挥棒工作没有做好,则下面的学校教学一定没有效果,就象打仗一样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一定会吃亏一样的。现在这门课程在一些中学可能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正综杂科了。
关于如何来制定好该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有价值的较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做法。如美国评价一所学校主要地看这所学校(无论评价一所大学或一所中学或其它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的犯罪率是多少;主要地看这所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成功人士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主要地看这所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或造福人类的人所占比例是多少等目标来评价这所学校办得好还是办得不成功;而不象我们目前中学主要地以考了几个二本或二本上线率是多少这个指标来评价这所中学教学工作做得怎样怎样,同样评价一门课程也要结合实际科学有效地规定哪些知识与能力是一定掌握的;哪些是一定拓展的知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应该是科学性、可操作性、能力与知识性、趣味与连续性相结合的目标。
二)、以十分计以高考总分里,达到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信息课堂教学效果低的现象。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低主要地是管理部门不知如何管理好;教师教学不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学生惘然不知如何学好这门功课等等。
一个信息会考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校、教师、学生来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必须要将这门课程以十分的权值来计入高考总分里面。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这块的投入出现滞后的现象这;就不至于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细致有效的进行教学;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学生读到最后连一本课本都没有了;就不至于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有的学生做其它科目的作业;就不至于出现大多数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比上其它高考科目的课随意性大……。
三)、采取其它切实有效措施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开好每节课的头即引入好新课。
俗话说得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自己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日积月累,不断积累和虚心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准与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与魅力。从而做好每一节课的新课引入工作,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比如课堂前五分钟中,应让学生明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节课我们将对什么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将上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问复习一下,同时还要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新课内容,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积极地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使不想学!习的学生也跟着教师的思维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则说明新课教学的引入工作做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有保证。
2、在课堂中,精讲巧练多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一堂课滔滔不绝精彩绝伦,这样的老师固然也显得满腹经纶,但应该考虑课堂效果是否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无论那门课程都应遵循精讲巧练多练的原则,给学生尽量多的练习与自学的时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有大量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得。
比如在讲《网络信息下载》教学中,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建立分类目录的目的与如何建立分类目录?网络信息下载基本方法有那些?直接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利用软件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目前较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那些?然后提示学生在教材上找答案,每个问题叫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课本上相应的教学任务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着。
3、另外,在课堂内充分利用校园网与多媒体教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
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的行动性、与直观性与趣味性,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4、在课堂复习时,要求学生回忆本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或设计好网络(概念图)让学生回顾书本获取信息填写。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该发现,新教材相对于原教材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几乎每个章节尤其是重点章节的“自我检测”中,都会出现“画概念图”这个新题型。概念图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进入自主的高效率知识管理状态,便于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5、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与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无论那门课程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善于去探究新的知识。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们就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相结合。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学到的相关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并让这些能力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在能力培养与提高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