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0:4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1.游戏本身的轻松有趣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所说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娱乐,而是指教师以一种比较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技能,取代传统教学中长篇大论的教学模式。游戏和信息技术是需要整合的,把“学电脑”的思想转变为“玩电脑”,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看到玩的机会,兴趣就产生了,注意力能容易集中起来,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采用游戏教学法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学生具有玩的天性,对电脑游戏很是热衷,这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这也是小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小学生很容易接受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事物和东西,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事物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兴趣是可以通过活动培养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每个游戏的设定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提升,学习就不是那么难了,学生的负担就减少了。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导入

每一节课都是需要设计一个导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导入,渲染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起来。游戏性教学具有新奇性、新鲜感和悬念性,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好奇。小学生注意力并不是能长时间集中的,而游戏化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起来。学生有兴趣了就愿意去学习,学习的态度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我们以鼠标学习为例子,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把鼠标的操作方式直接的讲解给学生,学生认为很是容易并没有用心去记忆,因此鼠标操作方式并没有被学生掌握。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打开扫雷游戏,让学生自主玩扫雷游戏,并在一定的联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学生在扫雷过程中会不断尝试,理解鼠标的左右键有什么功能,在了解熟悉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赢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学生乐于其中,教师的压力也减少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老师能体验教学成功的快乐,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2.在巩固练习的时候对电脑游戏进行利用,能够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

教师在选择游戏类型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出发点,让游戏化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且游戏应该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具有操作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得到激发,教师采用的方式可以具有竞赛性,这样的比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采用的游戏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自主创造游戏,让学生也加入到创造的过程中,把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快乐轻松的方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全过程关注并做好记录,对游戏中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对没有赢得比赛的同学进行鼓励。我们以键盘录入教学为例子,教师往往是先把指法要点和手势教给学生,让后安排学生在自由的时间内进行联系,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键盘录入的要点便不得而知了。此时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借助电脑上的金山打字通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参加到比赛中,还有动力不断熟悉和记忆键盘录入的要点,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对键盘录入的要点不断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对回车键、空格键和删除键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强扭的瓜不甜,在学习中也是一样,过于勉强学生接受事物和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采取适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

三、结语

篇2

1.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2年)指出,信息技术要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自作练习来掌握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能够从理论层面上知晓信息技术,更要具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1.2中小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的中小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又叫数字土著,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数字原住民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包围的数字化环境中,从小便习惯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生崇尚自主学习,他们习惯于迅速地获取信息,处理多种任务,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等。

1.3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发现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大班集体教学为主,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增加了教师辅导的难度;课下也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学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课程,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按照传统观念教信息技术课,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仅体现在可以上网和玩电脑。最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信息技术评价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模式机械呆板,对操作技能的考核依旧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

2微课概念及创新性

2.1微课概念

在国内,“微课”概念最早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黎加厚老师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结合上述定义,笔者将微课定义为: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反复播放的学习形式,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2微课的创新性

根据微课定义,归纳出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等特征,它突破了乏味冗长的课堂教学实录和静态课件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特别适合网络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组织形式,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巨大创新。其优越性体现在:1)微课一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既有利于替代教师的多次讲解,也可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2)微课播放时间短,一般5~15分钟,符合数字原住民的注意力规律和认知特点;3)微课综合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越性,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4)具有强大交互和反馈功能的信息技术微课,能够更好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测验类微课能够极大改善当前操作技能评价的弊端。

3信息技术微课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基础知识类、操作技能类、综合作品类等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类型多样的微课,配合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3.1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材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等主课,它以操作为主,课时少,如果没有提前预习,学生很难跟上进度。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给出每节课的学习清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学习,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2作为教师课堂中重难点讲解的帮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可以把操作中的重难点录制下来,做成微课,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或是其他平台分发给学生。通过微课开展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重难点可以反复学习微课,或请教老师和同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辅导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吃不饱”和“吃撑了”的弊端。

3.3作为学生课后巩固提升的重要资源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次,即使学生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操作,没有复习巩固,间隔一周,很容易遗忘。信息技术练习型微课可以起到对所学操作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作用。操作技能考核一直是制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难题。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微型考核题,尤其是带有反馈机制的信息技术练习型和测验型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生通过不断地操作练习,达到巩固其操作技能并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篇3

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活动时,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伴随着积极的情绪,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展示,使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动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把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化学课件时,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色,设置大一点儿的字号,醒目,大大增强表现力,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形象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节省教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配置背景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触景生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上网查找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的,还有其他相关的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相关的形象资料,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动画、音频效果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给学生以一种收获感,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拓了视野。再如,在学习晶体结构时,引导学生登录相应的专业网站自主学习。多媒体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展示使学生对晶体的外型和为什么有各种不同的构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很多学生由此牢固地掌握了有关晶体的更多的知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知识的容量,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信息存贮量大,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那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确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如临其境。网络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化学知识,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极大地增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多媒体教学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于一体,可以实现对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演示,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重复播放实验过程,避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稍纵即逝的缺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调节图像的大小、快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非常显著,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也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能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新的认识,促使他们想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也急于想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给新授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注意,联系生活经验,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化抽象为直观。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

3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篇4

1.加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高中美术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更多知识。②美术课本中的作品和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知识进行拓展,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分享学习。③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及与美术作品主题相符合的音乐作品制作成PPT,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

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学生在学习美术这门课程时的心理状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美术知识具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剪纸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美术的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校本资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操作绘图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构图和设计的同时学习三维动画。并将静态的课本知识与动态的三维动画结合起来,实现美术的多元化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完善。高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所以对一些美术作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很难领会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美术作品的情境再现。例如,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画家的生平及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运用移情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意图。

4.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体系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如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上传至论坛,并引导班级所有学生一起欣赏。教师也可以运用论坛指导学生,并通过网络论坛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语

篇5

学生对一堂课的重难点部分能否充分理解和掌握是一堂优质课的重要指标。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几乎每堂课都会有重难点部分,如何有效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是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科中,重难点知识往往都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要想理解这些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往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恰恰是大多数高中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将抽象的文字化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在形象的知识面前,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就拿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来说,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通过常规的实验器材又很难把这个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Flash课件,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可以看到一个形象的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而经过删减后的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单薄,缺少必要的材料支撑,二是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三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被切割,知识显得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怎样才能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呢?多媒体工具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了。在传统的教学工具下,教师需要一字一笔地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形成板书,这样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内容量也十分有限。而有了多媒体信息工具就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先准备好,到了课堂上直接运用电子白板,在几秒钟内就将教学内容呈现到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知识的传递密度。

三、利用多媒体工具优化课堂实验教学

篇6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任务驱动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去,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丧失教师主导作用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误解了其含义,以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丧失了作为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够和自主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导致有些自制力不高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管理的条件下玩电脑游戏。在分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小组有学会的就可以了,所以不去亲自实践。还有些学生因为求胜心强,而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这恰恰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材不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教材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可靠依据,然而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材,信息技术传统的教材一般是从信息技术的原理概念出发,先进性抽象的概括再进行具体的实践简化。这种传统的教材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适用,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适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老师仅仅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将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用任务驱动法去匹配教材,却忽略了教材的选取是否有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二、任务驱动法为核心,教师为主导

现代信息教育课堂的改革往往生搬硬套的将任务驱动法直接放到课堂之中,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只有以布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落到实处。

(一)合理构建任务驱动法模型

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要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按照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这四个流程来进行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点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的水平和本次课程要完成的目标巧妙地将任务和问题分成模块,激发学生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在斟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先有学生独立探索,遇到问题则对学生进行辅助完成。

2.确定问题,明确任务: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很多时候不明白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方式毫无条理,这时候教师要创设一条学习和探索的主线,并且为学生提供资料,告诉学生哪个问题应该去哪些网站可以有资料参考。

3.综合测评: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综合测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在别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自己的小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互评、自评。然后又对本次任务进行整体点评。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让任务驱动法在教材中有效渗透

1.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当作主线来进行组织编排,就是把教学内容的难易按板块分开,然后把相近的有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一个层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2.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材要以基础的操作为切入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好多操作具有很大的共性,让学生通过某些基础课程进行迁移,举一反三。例如在word和exal的基本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3.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知识到技能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发散思维的过程,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

4.注重课程的结合: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课程中,有好多问题都能拿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面来进行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迁移,综合的利用,可以互相渗透。

三、总结

篇7

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能够系统性的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能够资源共享,享受到全面的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进网络教学,能够很好的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很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网络,让学生享受到广阔的信息资源,了解到互联网的应用方法,对视觉和听觉进行直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网络课程不仅有课堂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相关的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网络生活软件,参与活动提高实践的能力.网络上进行生活化的活动,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其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网络上学习PPT制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学习Flas,让二者进行结合制作出更加精美的PPT.学生还可以使用常用的office软件等,加入视频编辑图片编辑、网页设计等功能,强化网页的视觉效果,提高学习的本质.

3.帮助学生主动认识自我

互联网中包括很多的知识,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能够很好地使用互联网中的项目,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在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关注社会时事和国家大事,掌握社会发展的形势,了解社会的动态,丰富自己的社会性.这样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视野,健全社会认知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自我.

4.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科,教师在使用网络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规划的思路进行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要注重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系统,从而进行创新型活动.例如在进行网页设计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设计网页,通过很多网页的对比,找出不同网页的优势和缺陷,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设计出更加精美的网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勇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多种学科中,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实践的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

篇8

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反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很强烈,将任务探究融入信息教学中正是解决这一状况的良好对策。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讲课内容单调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探索兴趣,他们就很容易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看视频,做一些与教学讲课无关的事,爱动手实践也是学生们的一大特点。我们要想提升课堂效率,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挥课堂主体特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个性和认知都存在着差异,任务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心理因素,引导学生保持高昂的激情进行信息技术的训练,保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身心健康。

二、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提高信息课堂教学品质,提升学生技能实践,要从具体的课堂任务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来体现,如何确保任务开展的有效化是我们信息教师的教学重点。1开展学习任务,引导积极求知课堂任务的开展要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借助任务的形式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特性,教师们要懂得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到任务中去,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认知、探索和思考,从而完成初始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任务问题的细化,促使学生渐进性地了解课堂内容所学,具体实践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Word是最基本的一种Office办公软件,是现代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准备了几张自己制作的贺卡与海报,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演示,学生有了兴趣,然后适时提出课堂学习任务:如何利用Word软件进行贺卡、海报的制作?学生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自然能够投入课堂积极求知,进而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灌输。2兼顾情境任务,彰显真实体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任务教学模式中结合了情境的创设,借助模拟情境给予任务实施一个真实的背景,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真实体验。单调的任务会降低求知的热情,而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开展学习任务,促进学习的直观化与形象化,有积极的现实运用意义。个人简历在求职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一个人信息的简约直观体现。信息课堂开始前,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两份个人简历,基本的信息都类似,但简历制作水平差距明显,让学生判断如果他们是面试官,他们会选择哪位,学生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制作精美的那一位。这样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让他们真实体验了简历制作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他们更能设身处地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锻炼。3拓展课余任务,提升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实践应用,想要实际显著地提升课堂的所学,就要加大学生实践训练的机会。信息教学的课堂往往会剩余一部分时间,我借助具有实效性与趣味性的任务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要加强课堂内容的运用,更要引导学生将旧有的知识内容与新学的技术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电子相册相关内容教学过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进行电子相册的制作,不论风景和人物,全凭学生个人喜好。这一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运用搜索引擎进行图片搜索、筛选、下载和应用,很容易将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也可以习性进行任务创设,督导自己有一定的目标进而能够精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去。

三、教学任务的应用评价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一、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为师生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进行了,这样必然会导致忽略了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维的东西,如直觉、美感和单纯的乐趣。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使学生的认识与教师的教学间产生了一条鸿沟。信息技术就能恰到好处的在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给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可以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如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的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可以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现“边”字;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再如,我在讲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图形的认识时,除借助学具让学生认识这些形体以外,还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体。特别是让学生在看图数图形的个数时,大部分同学都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漏数。对此,我借助多媒体把图形分解开,变抽象为直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再数别的图形时就能比较准确的数出来了。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易用给教育学带来生机和繁荣。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人机对话的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需,作为教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渐渐的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成之一。

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课堂说教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将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尤其是使完成教学难点更省力、更有效,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已经比较广泛的采用信息化辅助教学,但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灵丹妙药,认为一堂好的讲课关系在于课件,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弊端。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不够广泛,但在其他学科中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有时甚至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运用及分析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和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同意和协调发展。就这些而言,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培养不够: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这使得培养的学生思维上属再现型,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但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提出问题并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大信息量,打破因信息狭窄而形成的思维瓶颈。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数量和质量方面,比起多媒体技术,已明显不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授效率高,课堂信息量大。据观察,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约能提高25%的效率。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只能口头讲述一些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力极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于一身,具有只能力、数字化的功能,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甚至可以显示一些不易看清楚的技术动作。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图片及音像资料都可以及时编入电子教案,引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

例如:本人在《足球规则简介》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曾做过比较。有两个班采用常规口授加板书的形式,另外的班级则采用幻灯片结合视频剪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采用常规教学的班级各种图示、规则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与学生胡动讨论。在期末进行的《足球规则简介》笔试中发现两种不同方法教学的班级成绩差别并不大,然而在临场比赛担任小裁判方面则显示出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本人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课堂上就有通过观看比赛录象担任裁判的练习,而且老师还通过慢镜头讲解分析,与规则联系密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教学法仅仅依靠老师在讲台上比划,学生获得的直观感受较少,虽然效果要差许多,以至于临场使用顾此失彼。

3、多媒体教学虽然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不少优势,但是,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还需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来决定取舍。

例如:本人在“篮球训练之跳投”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也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一种采用常规的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然后集中讲评等方法,另一种采用多媒体教学,先观看精彩的“篮球训练之跳投”片段,然后慢镜头讲解投篮动作,师生共同分析技术特点等。学生兴趣倒是很高,动作要领基本都能表述,然而练习效果却不怎么样,给人以“纸上谈兵”的感觉,教学时间还多了一个课时。反之常规教学的效果要好许多,不仅能讲,还能做。究其原因本人认为该内容宜边讲、边练、边体会,脱离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代。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要一味地追赶时髦,应该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和平共处”,像辅相成,这样才能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做时才理解。因此无论多媒体的演示多精彩,蚕毕竟只是看和听,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就谈不上理解得有多深了。所以,利用了多媒体演示,还更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⒉多媒体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如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在教学中模拟一些不易观察的、快速的、比较抽象的知识或技术动作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并不等于教学最优化,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学共组,教书才是驾驭媒体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何种媒体手段,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时间量,该用则用,不需要用就坚决不用。针对体育教学而言,一般情况是,多媒体技术应着重运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各种规则介绍、健廉知识、体育欣赏以及部分技术动作复杂不易看清或师范讲解困难的教学内容,而对那些比较感性,难度不大的内容,边师范边讲解更能主观体现的教学内容,比如大多数的技术练习、素质练习等,更适宜让学生通过观察师范、协同配合、组织练习来领会,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