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6 08: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音乐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耒阳市金华学校    曾先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用唱名模唱感兴趣的旋律片段。

3、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伴着歌声进行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

《拍手唱歌笑呵呵》中的长拍音的保持、处理;

【教学难点】

唱出歌曲欢快愉悦的心情。

【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电子琴、音响资料等。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课间你们会和好朋友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回答,有两种情况。)

1: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喔!同学们说的拍手游戏老师也喜欢,谁来和老师玩这个游戏?(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2:没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哇!同学们玩的游戏花样可真多呀!下课后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玩玩这些游戏,欢迎吗?(学生回答)

师:好!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啊?(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二、趣味学歌:

1、教师范唱

师:这个游戏有趣吧!接下来老师要边唱边做这个游戏了。

(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继续玩拍手游戏,同时范唱,学生听赏。)

2、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不想学着边唱歌边做这个拍手游戏啊?那就让我们每两个人一组,跟着老师来做一做、唱一唱吧。

(师生活动:在游戏中学唱歌曲。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学生可以提出演唱过程中感觉困难的乐句,由会唱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无法解决就由教师帮助,直至学会歌曲。)

3、提高游戏难度,增加趣味性。

(游戏熟练后,教师在琴上变换速度弹奏旋律,忽快忽慢,学生跟着节奏相应地做拍手游戏。)

三、模唱歌曲:

1、欣赏比较两首不同旋律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歌,歌名也叫《拍手唱歌笑呵呵》,你们想听吗?

(欣赏另一位作曲家颂今作曲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2、模唱歌谱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两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有什么发现吗?

生:(歌词相同,歌谱不同)

师:让我们来模唱第二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歌谱。

四、我的创造:

师: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好玩吗?(好玩)更好玩的事还在后头呢!

(教师播放英国“Stomp”乐队演奏的“手”的打击乐片段)

师:这些动作和节奏都是可以自己即兴创编的,你们想学学吗?

(组织学生分组创编“手”的打击乐)

师:小朋友们个个都是音乐小天才,也能用一双小手拍击出好听的音乐来,现在我们请各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互评。教师给优胜者颁奖。)

五.小结:

师: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个你。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大家都成为好朋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飞》。

2、通过听赏、演唱、表演、创编等活动,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感受音乐的美好,表达音

乐内容。

3、通过歌舞表演,提高综合表演能力,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飞》。

2、能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老麻雀和小麻雀的不同神态表情。

教学构思:

以听、说、唱、图片等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律动和发声练习

二、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是谁发出的叫声?(出示小鸟鸣叫声)

师:看,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评价语: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

师:原来是雀妈妈带着小麻雀在草地上学飞呢。(出示课题:学飞)你们知道麻雀是怎么飞的吗?今天老师来演一演雀妈妈是怎么飞的。(边唱边演)今天我们就随雀妈妈学飞吧!

三、听赏

师:安静听并思考,歌曲为我们讲诉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复述)根据音乐故事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四、起飞的动作

1、师:有谁来模仿一下小麻雀起飞的样子?

带动作读歌词;讲解八分休止符(休止符的运用恰当的表现了小麻雀开始学飞时的小心翼翼的感觉);完整跟读。

五、学飞的技能

师:起飞的动作大家学得有模有样啦,现在雀妈妈想带着小雀到山的那边玩儿,看看山那边的世界,可是山那么高,那么陡,要怎样才能飞到山那边呢?现在雀妈妈告诉我们一个秘诀(出示后半部分歌词)

观察老师的肢体动作第一遍老师带读;再次纠正节奏;(引导雀妈妈的神情与动作);

观察老师的肢体动作第一遍老师带读;再次纠正节奏;(引导雀宝宝的神情与动作);

创编中心词;雀宝宝:来!雀妈妈:对!

分角色读歌词;

师:雀妈妈教了雀宝宝几个动作?(生

:三个)

六、歌曲学唱

师:雀妈妈为了让雀宝宝飞的更好,把学飞的秘诀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听的时候看课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1、听录音

2、师范唱小声跟唱

3、完整唱后纠正不对的地方

4、分角色演唱

七、完整表演

1、随乐表演

2、个别表演

八、小结

飞出教室

篇3

通过三天的展示课观摩和对我省课例的亲身指导,我认为只有让音乐课堂“减负”,教师和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的享受,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体验音乐的快乐。

一、教师“减负”。

要从备课做起 “一步到位”的目标,“一招制胜”的教法,促成“水到渠成”的效果。我认为,这是一年级课例《乃哟乃》的最大亮点。

所谓“一步到位”是指设定让学生够得着、老师做得到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谁最累?当然是我们老师累,但如果老师都觉得累,我想学生就定然不会轻松了。就这一点来说,《乃哟乃》一课师生都是轻松的。之所以轻松,是因为教师没有设置过高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唱会这首歌,并能用恰当的情感自信地表现歌曲。

“一招制胜”指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时,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出现教学环节的反复。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唱准并听辨“do、mi、sol”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能在此基础上唱出不同顺序的音高来。为此,教师设计了学生自由敲碗听辨音高,然后和教师玩“接龙”游戏的方法。通过这个有效的环节,学生不仅能熟记音高,而且能通过听觉判断、区分它们的不同顺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了“玩中学”的乐趣。

“水到渠成”的效果主要是由流畅的教学环节决定的。尊重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是保障流程顺畅的重要条件。由于有了多次听觉刺激的积累,学生辨认和唱出三个音的唱名的难度就自然降低,唱会后再通过敲碗游戏,强化记忆。加大难度,是在与教师的配合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的,这个过程是强化和巩固学生对构成乐句的几个音的变化记忆过程。最后是学歌词、背歌词,最终达到能够熟练背唱歌曲的教学目标。

恰当使用多媒体也是给老师“减负”。整节课只有两处使用了多媒体:一是听歌曲原声范唱,看土家族风情视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土家族的居住环境、节日、习俗、服饰等信息;二是播放歌曲全谱,为的是让学生看得清楚,另外可以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去挖掘、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备课不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起到了“减负”的作用。

二、课堂“减负”。

教师要敢于“松手”

教师“松手”,学生“松绑”,成就“轻松”课堂。

和教师一起做课的过程中,我听到教师谈到最多的词是“怕学生……”,以至在备课时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写进教案,这样的后果是上课成了背台词的表演课。尤其不敢“正视”学生的质疑和不同答案,不是避而不答就是“死缠烂打”。细细追究,这其实是老师备课时自己给自己挖下的“坑”。我认为,尊重学生最好的表现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学,观察学生学习时的反应,对他们提出和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是在教案中把难点作出自我判断。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往往就是这堂课真正的重难点。

在本课中,教师共有三次大胆的“松手”。第一次是歌词学唱环节。对于入学才两三个月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最担心的是歌曲生字太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在试教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不能分辨“乃哟乃”和“乃哟嗬”的现象。为了不让音乐课变成识字课,我们采取了“松手”的教法,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歌词,轻松地认识了生字。这一“减负”省去了教师预先设置的好几个教学环节,同时也验证了吴斌老师多次强调的“歌曲是听会的不是教会的”的说法。

课堂中第二次“松手”是体验探究环节。由于是异地教学,面对自控力较差、活泼又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教师是选择放手让他们自由体验、探究学习还是进行分组模仿?“松手”意味着场面可能失控,反之就可能导致教学方法的无效。是走过场,作个秀?还是大胆尝试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最后我们选择了“松手”,理由是,如果吸引学生的是音乐而不是碗筷,那么学生就不会失控。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点睛之笔,因为它既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过程,又是一个检验前半段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过程。

课堂中的第三次“松手”是请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同样是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现场组织语言难度是非常大的。说得好,能迎来观摩教师的掌声;说得不好,会让上课教师尴尬,尤其是全国展示课,大多数教师是有求稳心态的。在与学生接触时,教师请学生描述一下“最热闹的节日”,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但独立表达时要么结结巴巴、战战兢兢,要么东拉西扯半天击不中靶心,这更加重了教师的顾虑。为此,我建议教师把“靶心”放大,然后再“回收”,只有教师“松手”,才可能给学生“松绑”,学生才能获得更多表达个体对音乐感受的机会,课堂才可能更民主、更轻松。当然这需要教师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学生“减负”。

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学生的负担是教师给的。吴斌老师说过,音乐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问答。课改后的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虽然多了,但更多的是师问生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很好的被尊重。这样的课,看上去有了问题探究,可这些问题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就没有探究的兴趣了。因此,在本节课上,我们几乎很少听到教师对学生无意义的提问,如:这首歌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学啊?会不会唱啊?更多的是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去引导学生发问,促其探究。但由于是一年级,他们的问题意识仍处在萌芽状态,因此,课上更多看到的只是教师的教学意识而非实质的教学行为。例如在唱好歌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歌曲力度表现方式时,只出现了A或B的选择,而没有给学生自由表现个体对音乐的整体理解的机会。

唱歌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何苦把它复杂化、神秘化?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唱好歌,怎样才能唱好的问题应该是由学生提出来的,而我们却偏偏要帮学生找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让他们变着花样去解决,这种家长包办式的教学已经让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了I难道我们连他们最后一点音乐的好奇心也要没收了吗?

篇4

永乐小学  文婷

一、设计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他们以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努力让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由于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爱的怀抱中成长,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感恩与父母,知道父母原来是那么辛苦、那么不易,他们是那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恩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在今后的生活中。

三、活动准备:

学生选好一张全家福,卡片。

四、活动过程:

教师介绍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老师担任主持人)。

(一)、一张照片的幸福

1、谈话引题

   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主持人)家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血脉相融,相亲相爱。下面就请几位孩子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全家福,在学习小组内展示介绍。

(2)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上展示照片,深情地介绍家庭成员,感受、分享爱的温暖。

2、以诗歌激情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爸爸妈妈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的终身老师,我们要感谢爸爸、感谢妈妈。请跟老师一起诵读——《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有爸爸,有妈妈,

还有我这个小娃娃,

亲亲热热在一起,

我们都爱这个家,

我们都爱爸爸和妈妈。

3、成长照片叙话题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最亲的是自己和父母。是啊,只有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吗?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学小时侯的照片,猜一猜她是谁?(出示李丹凤小朋友的成长照片,先让学生猜一猜,最后让她来说一说自己温暖而幸福的家庭)

(二)、我向父母表心意

1、小小卡片传心声

( 主持人)为了我们这个家,爸爸妈妈不辞辛苦,付出了全部的爱,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我们来给爸爸妈妈做一张表达浓浓情意的小卡片吧!请用彩笔画上美丽的图画,写上要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不会写的可用拼音),现在开始制作吧!

(1)学生制作,老师巡视辅导。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在班上交流。

2、 在歌声中升华情感

(主持人)让我们在《我祝愿》这首歌的音乐声中,一起来祝福我们的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三)小结:

看到同学们写得这么好,这么懂事,老师真的很高兴。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课后请把刚才画的小卡片和写的心里话送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评一评你写得怎么样,好吗?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立足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生活经验沉淀,将活动主题定位在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的父母之爱上,恰到好处。整个活动弥漫着浓郁的爱,在歌唱母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以学生亲身积极参与为主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活动目标落在实处,最后,在《我祝愿》的音乐声中结束,显得意味深长。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曾说过:“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勤勉培养勤勉,用爱心拨动爱心。”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充满了童稚,宛如一张圣洁的白纸,可以绘上最美的图画。老师就是这绘画的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共生效应”,着力构建有得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精神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动学生的爱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爱、体验爱,到懂得传递爱。从而,循序渐进,逐步由爱父母,到爱他人,到爱社会,真正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篇5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我积极响应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期,我担任九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我根据新调整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在教育教学中,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九年级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三、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对学生的课堂常规做了相应的规定,在音乐教室上课学生通常喜欢随意乱坐,我观察了几节课,专门做了音乐教室座位表粘贴在音乐教室的专栏上,要求学生按新的座位表就座,如有人旷课我一目了然,我还对上课表现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做了相应的最佳表现者跟期末的成绩评定挂钩,效果不错。学生来音乐教室上课不再零乱。

四、不足方面

1、教学方面还不够精益求精,对于学生课堂常规教学抓的不够紧,特别是对一年级学生如何使他们对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篇6

一、从听觉入手,培养多声部概念

合唱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合唱意识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多声部概念。

1.借助钢琴,进行听觉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听觉训练应从听辨音区开始。教师在高音区弹奏旋律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头,中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用手轻轻拍肚子,低音区弹奏时提示学生轻轻跺脚或走起来。当学生能准确地做出反应后就可以加大训练难度,进行两个音区的听辨练习。如教师同时弹奏高、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头;教师同时弹奏中、低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边走边轻轻拍肚子;教师同时弹奏高、中两个音区,学生相应的反应是原地一只手轻轻拍头,一只手轻轻拍肚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听辨不同的音区及“双音区”了。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音区听辨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也可以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音区,听到教师弹奏哪个音区,相应的组员做出反应;还可以扮演不同的动物,如用大象、小兔子、小鸟等形象来表示不同音区。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觉得有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音区中寻找自己所在的团队,培养分声部意识。

2.借助音响资料,培养多声部听觉

合唱教学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多声部概念。我认为,在低年级就应该培养多声部听觉,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合唱学习。

首先,教师要精心挑选音响资料作为补充教材供学生聆听,中外优秀合唱团的CD、重唱与重奏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对器乐类作品的欣赏最好是结合视频进行,例如聆听圣-桑的作品《天鹅》,学生通过画面可以看到竖琴和大提琴两种乐器,再配合聆听音乐,便能更鲜明地感受到两种乐器的音色和旋律。如果没有视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到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当然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种方法在低年级适用,但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听觉训练的进一步升华,就无须再配合视频欣赏了。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欣赏课教案,对于一些作品,可引导学生关注器乐曲中声部、乐器的配置,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体验不同的声部旋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象》和《调皮的小闹钟》这两首欣赏曲,其共同点是都用固定音型伴奏:《小象》是一首爵士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前奏就由固定音型 连续演奏四次之后由弦乐奏出小象蹒跚前行的主题;《调皮的小闹钟》也是在乐曲的一开始由双响筒敲出切分音表现小闹钟。这两个一开始出现的节奏都贯穿乐曲始终。教学中教师可在聆听《小象》前先采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前奏的节奏以及音高;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前教师先用双响筒按照音乐中的节奏敲击,学生听节奏绕圈走,熟悉固定音型,在学生熟悉了固定音型之后再完整聆听全曲,这样,他们在听觉上就有了多声部的体验。

二、从节奏入手,建立多声部概念

节奏合奏是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忌枯燥的操练,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在情境中进行节奏合奏训练

由于儿童都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因此将节奏合奏合理地融入情境中,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理发师》一课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练习:

训练时先分声部进行练习,然后采取从一个声部开始逐渐叠加声部的方式,直至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合奏。

在聆听第二册器乐曲《铁匠波尔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图形谱,分别扮演大师傅手里拿着大锤、小师傅手里拿着小锤打铁的情景:

第一乐段第22小节开始(从前奏算起):

从第二乐段第17小节开始:

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同,结束句为:

上述两个例子,学生是在一个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节奏合奏训练的,角色之间相互聆听、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便可较为轻松愉悦地逐步建立起多声部的听觉概念。

2.运用联觉效应,有助于学生节奏合奏的准确性

在节奏合奏中经常会出现互相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情况,使节奏合奏到最后变成了读着不一样的象声词,而节奏却是一样的“齐奏”了。运用联觉效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练扫除节奏的场景中,我设计了两种节奏:

在训练时,我给两种节奏分别加入两种动作配合练习,教师夸张地拿着扫把大幅度地从左扫到右,嘴巴发出“唰、唰”的声音,请学生模仿。而擦桌子的节奏则指导学生边在桌子上擦,边从嘴巴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由于动作幅度大小不一,由动觉影响声觉,发出的声音长短自然也不一样,凭借联觉效应就可准确地完成节奏合奏。

3.进行节奏卡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声部的独立性

在学生学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卡农训练。节奏卡农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声部间的独立性,不被互相干扰。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卡农训练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排列应疏密结合,也就是说一小节密集,一小节宽松。如: XXXX │X X│XX XX │X- 这样的排列可降低卡农的难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反应,提高准确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且应在学生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比如让学生先拍,教师错后一小节进入,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卡农。在学生明白这一形式后,教师与学生互换,教师先拍,学生后拍,最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按照教材中的安排,从三年级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合唱教学。教材中对于合唱的编排十分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二声部轮唱开始到伴唱式、复调式最后到柱式,逐渐加大合唱的难度。我认为我们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活用教材,在低年级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有了分声部意识和多声部听觉之后,尤其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节奏卡农这一技巧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了。

1.轮唱,打开合唱的大门

与节奏卡农一样,轮唱训练要在学生十分熟悉歌曲的情况下进行,并尽可能地创设一种情景。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两只小象》,在学生能很好地唱熟歌曲后,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两只小象,教师手上拿着两只小象,一只在前面走,另一只在一小节后跟进来。这样学生只要跟着他们扮演的那只小象唱,按照歌谱来唱,第一只小象在倒数第二小节反复一次,就能顺利地完成轮唱。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拍皮球》,教师为学生创设体育课拍皮球比赛的场景,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圆圈,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轮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本组的声音抱团,降低其他声部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进行轮唱,教师选择歌曲时要注意第一和第二声部的和声配置是否合适,如果一首歌曲进行轮唱时有太多不和谐音程,就不适合进行轮唱练习。

2.为歌曲旋律编配二声部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材中的歌曲,为其编配固定音型的二声部进行合唱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雨沙沙》:

歌曲唱熟后,进行分角色表演:从第九小节开始,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小雨,配合律动表演进行教学,二声部效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再如一年级下册歌曲《火车开啦》。在学生演唱准确、熟练之后,我加入了汽笛的声音:

挑选音准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火车头,组员当车厢,在教室里进行歌表演,由组长唱表现汽笛声的声部,组员唱原歌曲。

对低年级进行合唱训练,一定要注意情景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又能降低合唱的难度。

篇7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样教学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内容并将学生实际需要的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的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例如我在教授《四季童趣》这一课时,根据歌词的内容,联系同学们的生活,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在四个季节里的欢乐趣事,通过师生一起总结,将歌词呈现出来,大家一起带着美好的回忆来学唱这首歌曲。

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导入音乐课题,这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也被称为教育机智。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应注重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调面向生活,追求高效,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校内、个人的、集体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音乐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如教学《大鹿》一歌时,教师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狼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狼追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会很好地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

这个环节的设置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三、教学技巧生活化: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创编能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篇8

摘要: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表观欲强,低年级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兴奋快、投入快,这是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应注意兴趣性,组织方式、安全措施,利用学生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注意;低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15-01

小学低年级是指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好玩好动, 自理和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娇惯任性。而体育课大多是在操场上进行,就场地、器材、环境、人数等的影响,使体育教师感到上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费心、费力、费神,而难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所以很多体育教师“愿意多上一个高年级,也愁着上低年级”。但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表观欲强,低年级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兴奋快、投入快,这是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哄”“严”兼容,促其成长

低年级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过分严格的要求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甚至恐惧,使得课堂过分的死板,从而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和放松身心的目的。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共同使用,使得课堂即活跃又有良好的纪律。那么如何“哄”呢?记得上课时,学习快速跑,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跑太慢了,不跑了!”我就对她说:“嗯!其实你跑得很不错的,你看,你都可以跑得很快了!”学生受到了鼓舞,练习也积极了。所以我觉得“哄”学生要及时,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但是不要盲目。在“哄”的同时一定要强调课堂常规和纪律问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好动,喜欢争强好胜,如果不及时的加以控制和强调,导致课堂更像是课外活动,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2.着眼学生,用心教学

2.1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胸有成竹”。备课是一堂课的前期准备,不论是详案还是简案,内容、目的、要求、器材都要心中有数,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充分。即使是同一个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时,也要注意到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2.2 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寓游戏、音乐于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觉仍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为主,对许多事物尚未形成一定的概念,他们喜欢模仿动作,也能较快地掌握动作;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连续保持10-15分钟,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不易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厌烦简单重复的教学。而好动是少儿相通的天性,在玩中有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游戏、音乐成为了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游戏、音乐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作的节奏感、美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当中去,同时,把其他的教学内容分解溶于游戏、音乐当中,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达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如在一年级教的内容“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教师单纯的口令、学生单纯的左右方向转,很枯燥。教师 利用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击掌一下;学生向左转,连击二下,学生向右转,连击三下,学生向后转,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巩固练习,利用学生兴趣未了的心态,让教师口令与学生动作方向相反的游戏进行,便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结合学生生理特征,恰如其分地把握运动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运动器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对学生的生长发育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如果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过大,则会给健康带来危害。立定跳远对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来说所消耗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在巩固练习中,可 利用游戏分组练习,两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了的学生,用立定跳远的动作向前一步,输了的原地不动,玩到教师指定点为赢,赢了的同学休息,输了的同学可交叉进行练习。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必须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 时间不宜过长,憋气、 紧张性和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而是应该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与休息间隔开来,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休息。在实践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必须特别注意,课上得很活跃,学生很感兴趣,尽管运动量较大,学生主观上并不感到疲劳,玩得越来越起劲,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休息,而不能只顾满足学生的兴趣。

2.4 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严防偶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好动而又任性,纪律观念较差。而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受环境、场地、器材等的影响,最容易发生偶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教师上课时应对学生的个性、爱好、运动能力全面了解,教学上多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与方法,同时严密关注每一个学生,多巡查、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而又要用关爱的心情,采用适当的批评教育处理问题。

3.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4.及时总结,改正提高

篇9

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一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年级体育课程,为了稿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_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课间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教材的学习,注重领会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3、加大体育班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体育班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力争每个学生高考考出好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两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认真负责督促、管理训练队工作,关注每个学生,制定好每天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任务,督促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二

一、基本情况

我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_。但这些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习惯、表情等方面较好,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较弱,咬字、吐字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歌唱时常常出现喊歌的现象,导致缺少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现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修养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素养,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组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5、通过歌唱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浅点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识读简单乐谱的能力。

6、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享受和声之美,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要求

1、在动口、动手、动脑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态度。

3、创设情景,提供诱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4、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5、在教学中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以达到教情合一。

6、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增强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强调学生学习交流。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做好特长生的辅导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4、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把良好的道德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5、创设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6、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提高。

五、教学时间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学会歌唱

2欣赏《祖国颂》及了解合唱的起源与发展

3合唱实践学唱《同一首歌》

4-5复习《同一首歌》,学《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歌唱的技能技巧(一)

6学唱《红旗飘飘》以及歌的基本要素(二)

7欣赏《乌苏里船歌》、《春之声圆舞曲》

8-9合唱练习《踏雪寻梅》,了解有关合的一些知识。

10欣赏《故乡的亲人》、《你不要忘》

11合唱实践学唱《深深的海洋》与歌唱的基本要素(三)

12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欢乐颂》

13-14了解交响合唱、学唱《回忆》,了解歌唱的基本要素(四)

15欣赏《哈利路亚》《在幼发拉底价岸》

16学《让世界充满爱》以及歌唱的基本要素(五)

17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及指挥的基本要素

18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以及歌唱的基本要素(六)

19复习考查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深化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深入贯彻省、市、区音乐教研室有关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音乐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对常规教学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细则。不断加强新课程标准学习,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我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我校音乐教学工作,推动我校艺术教育上新台阶,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与目标

1、认真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学习和音乐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结合我校高中音乐模块的开设,做好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和课堂教学交流工作。

2、认真落实、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3、音乐教研活动要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以常规教学为基础,重视课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向教学过程要质量。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时上课。努力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新理念要求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不断组织学习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方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5、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状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志趣、特长。

三、音乐活动

1、扎实开展学校音乐活动,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配合学生处组织好音乐社团的常规训练和管理工作。加强新队员的纪律、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3、重视艺术生的音乐汇报,为艺术生提供锻炼的舞台。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积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和能力。

2、深入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加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减少新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弯路,把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学习中消化理解,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钻研并熟悉、掌握新课标和新教材体系。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教学计划。

3、不断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准备要既备教材也备学生。

4、认真分析高三音乐特长生的学习状况,根据音乐专业特点,认真、细致、耐心辅导学生在音乐专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参加音乐高考作好扎实的准备。加强心理辅导,消减学生在专业考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5、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6、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活动要有组织、定地点、定时间、有成效地进行。

篇10

一、音乐教研组活动要强调骨干引领

若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音乐教研组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促使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最终作用到学生身上,骨干教师起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本学期开展的研讨课活动,首先定位为骨干教师。3名教师组成了一个磨课团队,共同研究教材,确定课题,制定教案,在此基础上,确定由市级教坛新秀郭老师说课,教学能手王老师上课,学科带头人骆老师评课。选定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歌曲《大鹿》。

骨干教师的引领是榜样,接下来的教研组活动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比武及赛课。

二、音乐教研组活动要彰显学科特色

为了使音乐课上得富有音乐味儿,音乐教研组活动一方面要研究音乐教学,比如,教学目标的音乐性――以音乐元素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的音乐性――以音乐为主线,课堂具有专业味。另一方面,我们要花一定时间着力研究音乐本体。如节奏,旋律,和声等。除了研究教学对象,要想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定要更深层地理解教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基本功。很多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乐理、和声、钢琴、声乐以及各种乐器。有的老师钢琴演奏、歌曲演唱水平甚至和专业演员不相上下。但是叫他自弹自唱一首儿歌,水平明显不行,有的还停留在极低的水平上。问题出在哪?我觉得还是专业基本功的问题。如把握作品内涵意境能力太弱,钢琴好的声乐不好,声乐好的键盘不强,综合能力不尽人意。这主要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关,要继续强化音乐理论学习,用优美的歌声、琴声带学生走入音乐的意境中。

所以,音乐组活动要注重组内教师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研讨。就拿《大鹿》这首歌来讲,《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第一乐段叙述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老狼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危险的决心。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幽默风趣,易于被儿童所接受。演唱歌曲《大鹿》时,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注意前后两部分不同的情绪和语气。唱准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留意四、五度大跳音程及二度模进。

类似这样的研讨提高了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以及把握作品的实际能力。

三、音乐教研组活动要突出人人参与

音乐教研组是音乐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强调骨干引领,并不是说普通老师就可以不动脑筋,事事依赖,而是要学会角色置换。假如上课、说课、评课老师是我怎么办?这次的活动,让人人谈听课感受就是尊重每个成员的主体感。

陈老师说,听了王叶娟老师执教的《大鹿》一课,整体感觉在教学中王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无论是动作、语言、歌声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整堂课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美的感受,我想这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教学的积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要不断积累,王老师教学环节设计上非常巧妙,充分体现出了生态课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