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0 22:4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与朱元思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才会有行为的高度。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各种教学技能运用自如,对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勇于打破常规,善于“急转弯”,善于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长期积累和反复历练的基础上“妙手偶得”。
没有预设是不会上出好课来的,但课堂教学不是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预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设计。
在为推广苏教版教材而举办的一次教师培训中,主办方请来了几位名师开展示范课活动,其中著名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执教的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借用的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当他走到讲台准备板书课题的时候,却听到前排有个学生小声嘀咕道:“没劲!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了。”唐先生一怔,马上转过身来,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刚才我听到一位同学小声说学过这篇文章,是吗?课前老师没有了解到这一点,是老师的失误,因为我昨天晚上在火车上还在一直琢磨怎样和大家一起上好这节课。既然大家学过了,那太好了,大家一定对这篇文章很熟悉了,哪位同学有问题能把老师难倒?”学生们提了三个问题后就再也提不出来了。唐先生话锋一转:“既然大家没有问题了,那我也提个问题可以吗?”可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他接着说:“看来我们对这篇课文还有探究的必要,不是吗?”于是师生开始了很有新意的探究过程,一个个精彩的亮点在课堂中闪现,直至下课的哨声吹响。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一句话打破了唐先生原来所有的奇思妙想。在如此突兀的情境下,他及时调整了自己固有的思维,重新安排了教学流程,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寻找探究文本、感悟文本的一片新天地、新境界。当最后一个问题探究结束后,他问学生:“有收获吗?”学生响亮地回答:“有!”唐先生最后说:“同学们,对于经典篇目,我们决不能因为已经学过或读过而不去重新温习它,而应该常读常新。”这句话一结束,台上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节课,因他的教学机智而精彩。
华东师大教授巢宗祺先生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学机智生成了一节精彩的课堂,师生得到了共同发展,并得出了一个论断——经典要常读常新。”
教学机智还取决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学中的真情投入。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情感、智慧投入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才有可能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时机,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和新思想。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非预设性;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47-01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观点交互都会促成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这种预设之外的课程资源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能极大地促使语文课堂“高效、鲜活、深刻、充实”,而关键在于师生的合理利用。
怎样“合理利用”呢?
一、非预设性生成课堂资源的内涵
所谓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静态的备用资源,而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f_J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其相对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向而言,可分为两类,即有价值资源和无价值资源。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善于抓住有价值资源,点拨引导,形成亮点;善于针对无价值资源,巧妙引渡,在既不偏离教学目标又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回归课堂。
二、非预设性生成课堂资源处理的误区
目前,不少教师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或受教改的盲目冲击,对生成性课堂资源认识的不足,存在“三失”现象。
一是失时。即教师抓住瞬间出现的教学资源,背弃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放弃原先的教学设计,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尽管所教学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却不合乎认识规律,不合时机,增加了难度。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本打算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义。开课后,请一位同学朗读,而这位同学熟练的背诵了全文,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背诵,结果大部分同学背得结结巴巴,还出现了许多误读音节。
二是失察。即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察觉到瞬间生成的教学资源,很好的利用,而是任其白白流逝。例如:课堂正在进行《绿》中的“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镶”为什么不用“嵌”?的争论,一位同学说:“这没意义,用镶可以,用嵌也行。”这个“小插曲”使课堂转入静寂,大家面带困惑地望着老师,老师先是愕然,随后说:“下去查查字典再说吧?”这一生成性资源的流逝让教师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请词推敲”练习的机会。
三是失控。即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瞬间生成的无价值资源,实施教学,完全背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使教学“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塞翁失马》一课时,有生问:“老师,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于是,这位教师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提的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节语文课,师生在这种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的讨论中过去了。
三、非预设性生成课堂资源的合理利用
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合理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严防“三失”现象,才能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而要合理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解决好这只“拦路虎”,就好比走路,要做好“三道”。
第一、取道。“伐竹取道,下见小谭。”对于生成性课堂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对于那些有利于学生学科兴趣发展,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大做文章,超越教材的局限,进行拓展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成功》一文时,当问到:“机遇、天资、勤奋”哪个条件最关键时,我本以为很简单,学生会说是“勤奋”,没想到:学生答案不一,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我灵机一动,根据学生的答案把他们分成三组,实施三组辩论赛,并提醒他们可利用教材资源其它资源做论据,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展开辩论,结果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勤奋的重要性,精彩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绕道。所谓“曲径通幽”,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对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对无价值的资源,要巧妙摆渡,绕道而行,回归课堂;不可死缠,否则就会出现“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的笑话”。《塞翁失马》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至于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于寓意理解是没有多少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