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10:1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汉语教案

篇1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篇2

>> 试析反思型教师的塑造 论教学型大学教师的自我管理 论国际汉语教师的必备素质 如何做自我反思型教师 做反思型教师,加快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 改变自我,塑造教师的热忱之心 高校优秀思政教师的自我塑造研究 教师教学风格的自我塑造 浅析教师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反思教学的“自我十问” 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介入 论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我的“自我塑造” 论教师的自我反省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机制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成长的绿灯 谈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自我培养 加强自我反思,促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论泰勒与池莉的母性自我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全美中文教师学会网站(http:///)上都有教师交流平台,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也组建了QQ群,保证有迅捷、充分的信息交互渠道以作交流。

广大汉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积极创建网络反思平台,组织网络反思小组,并以之为依托,积极参与网络,以及资源库、汉语教育反思论坛的建设,发挥网络交互性、即时性等特征,开展迅捷、有效的合作反思,促进政府、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及广大教师之间的直接沟通与互动。同时,要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人文价值导向,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平等分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经验和情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汉语教师应自觉培养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将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方式,对教学经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努力发展自身的批判精神、反思、创造能力,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并以此为基础,营造支持反思的群体氛围。我深信,反思型教师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的成长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Dewey,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Boston:D.C.HeathandCompany,1933.9.

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62.

③Timothy G.Reagan等.成为反思型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88.

④Zeichner,K.M.and D.P.Liston.Reflective teaching:an introduction[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6.9.

⑤Elliott J.Action-Research.A frame work for self-evaluation in schools.Working Paper No.1,Teacher-Pupil Interaction and Quality of Learning[J].London Schools Council (Mimeo),1982.1.

⑥Schon,D.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toward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s[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87:26.

⑦赵金铭.论“教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代序[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⑧Paul Cautreels.A Personal Reflection on Scenario Writing as a Powerful Tool to Become a More Professional Teacher Educator[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3,Vol.26,(1).

参考文献:

[1]Clifford Mayes.A transpersonal model for teacher reflectivity.Curriculum Studies,2001,Vol.33,(4):477-493.

[2]Eli Ottesen.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Reflective Practice,2007,Vol.8,(1):31-46.

[3]Funmi A.Amobi.Turning the focus on ourselves: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ors’reflectivity on their own teaching.Reflective Practice,2005,Vol.6,(2):311-318.

[4]Nicos Sifakis.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a transformativ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7,Vol.17,(3):356-373.

[5]Nona Lyons.Reflective engagement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liv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6,Vol.12,(2):151-168.

篇3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词汇教学; 实践性;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105-02

多数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既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又适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不少高校对语言类课程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改革,但不是很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

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类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为将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该门课程针对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对词汇词义的描写和解释,目的是使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可以进一步熟悉国际汉语教学的词汇体系,把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汉语词汇教学。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面对的对象是外国人,外国人一般都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其次在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外国学生掌握词汇词义,更重要的是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词汇。因此,国际汉语词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价值,注重对实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外国学生解决语言交际困难。所以,在这个专业词汇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明白这一点,要求学生去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词汇知识转化为能力,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形象简明地进行词汇教学。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的内容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语言要素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教学,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从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两个方面说明。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

国际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以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学习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概说、汉语词汇构成、汉语词汇单位(离合词)、词汇的构造、熟语、文化词语、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特殊词语的教学,此外还有汉语词语偏误。特殊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虚词、外来词、 用法特殊的词语和容易混淆的词语。文化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数词、颜色词、象征词和人名、地名等。汉语词语偏误主要指词语语法偏误、语义偏误、词形偏误。

2 增加汉语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汉语词汇学课程改革要分配好讲授理论知识的课时和教学实践训练的课时。国际汉语词汇学理论知识要转化为教学能力,归根结底要借助实践环节的训练。首先,我们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时,就要安排好实践学时,可实践的具体词汇项目内容如:离合词教学、熟语教学、文化词教学、虚词教学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交叉进行效果更好。如教师讲完“离合词”内容后,安排一次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模拟留学生课堂讲解离合词的用法,同时老师可给出一些留学生常错的句子,让同学们分析其偏误。

三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1 基于HSK语料的偏误分析训练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留学生汉语语料,比如我们讲到离合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偏误分析。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这个周末我要见面好朋友”。这句话的错误也很明显,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这个错误属于离合词的语法偏误,而且能说明理由,掌握离合词的用法。通过这样的偏误练习,学生们可以逐一地掌握重要的词汇项目。

2 教学案例赏析法

一些地方高校,留学生数量有限,加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对外汉语课堂的机会不多。学生常常不熟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了解留学生学汉语的特点。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课堂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教学案例的机会,让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学视频资料可以选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这是很好的课堂案例。教学案例可选朱勇老师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另外,观看教学视频或学习教学案例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按《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对案例进行点评,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比较,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3 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演练

模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给出的内容可以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生词和课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也可以是模块训练,重点练习特殊词语的教学,如离合词、趋向动词、时间名词、方位词、非谓形容词等。老师可先布置作业,如:北语教材第三十五课《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二(下),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离合词,并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正规的教案,制作PPT课件,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完成。下次上课时候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全班同学轮流进行课堂实战演练,保证每位同学得到真正锻炼。

4 教案撰写

教学技巧的形成要靠不断探索、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充分准备要从备课开始。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据此,指导学生撰写教案就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撰写词汇教学教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语讲解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一般情况下,虚词和特殊动词和形容词详讲,其它词语略讲。第二,讲解词语要准确,从课文出发讲解词语,用法不要拓展过多。第三,重视语用教学,多使用情境教学法,词汇例子要生活化。尤其在讲解一些抽象的词语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能理解所讲词汇的意思并能具体地运用。

5 课件制作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利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设计相关语境、创造情景、提供例句等,以利于W习者对词汇规则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课件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示事物的名词可以用图片说明(如果能准备实物更好)。第二,结合板书使用多媒体,不可忽略汉字书写。第三,词语释义文字不可太多,意思简单的词语可以不释义,通过图片说明,给出用法例句。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制作课件的实际能力,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纳入考试的内容。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学生在课堂演练中都熟练自如地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6 课外实践

通过课外实践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与校内外的外国留学生互学,对其进行课外辅导,为其就业积累经验,并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具备词汇的教学能力也不能完成汉语教学工作,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想胜任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具备词汇教学的能力。为此,我们还可以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辩论会,举办本科生和留学生的联谊活动,网络实践,论文研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网络实践”即面向国内外汉语学习者,参考已有的成果,建设我们自己的汉语学习免费网站,通过网上沟通、BBS、网络课程辅导等形式,为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

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词汇理论部分考核外,为更好地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词汇教学能力,课程考核时可以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分项制定词汇教学课程的实践考核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词的展示。用什么样的方法将要学的生词展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生词的语音、语义有一个初步印象,这是词汇教学的第一步。方法如词语联想导入、歌曲导入等。 二是解释词义和用法。要根据具体词语采用恰当的方法解释词义,可以利用字形、语素释义、对比等方法。除了词义,还必须讲解词的用法,即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搭配问题,有时也涉及组词成句的问题。三是词语练习:练习题目的设计,练习过程的操控等。词语练习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针对词语的语法功能、组合特点、使用对象、句中位置等方面设计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练习量要充足。

五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语言规律,从而面向外国人进行词汇教学。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教授汉语词汇的能力。另外,要想教好词汇,教师不仅需要我们本文谈到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词汇学知识和丰富的词汇教学实践,还要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要对汉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和文化教学有整体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词汇,建立起词汇敏感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篇4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篇5

[关键字] 对外汉语教师 能力结构

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我们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大好的春天。无论从每年进入各中国高校或培训机构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的增多还是从逐年的“汉语桥”比赛如火如荼的举行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要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学生的语言面貌进行“塑造”和“加工”。一名优秀而又有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在唤起外国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巩固海外华人与祖国的联系方面功不可没,而一个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为国家建设一个和平宽松的外部环境方面甚至在创造经济GDP上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汉语历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从语法方面看:汉语一直被认为是孤立型或分析型的突出代表。语法关系由词序或独立的虚词来表达,不象形态语言那样通过词干本身的变化或各种词缀来表达。汉语的这种意合性特点常常使留学生一筹莫展。从语音上看,汉语是声调语言,对以非声调语言为第一语言的留学生来说,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他们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此外,汉字更使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共同圈国家的留学生望而生畏。所以,汉语本身的难度肯定会使学生产生许多学习上的问题,而且此类问题最多也最需要教师讲解清楚。

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二是能力结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源泉。基础理论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我们经常会看到满腹经纶的老师在课堂上却口笨舌重,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对外汉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本文所讲的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

二、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要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教师的能力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首先老师的能力应体现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是老师和同学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那么课堂上老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语言能力

这里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说的语言;二是体态语。

语言是教师进行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老师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单单口吃清晰,说话有条理也是不够的,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具有更加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力。幽默是对外汉语课堂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可以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使汉语知识信息的传输得以顺利进行。

体态语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一名教师的体态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运用体态语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每个教师所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教师所能营造出来的。有经验的教师,并不刻意地去营造,而是顺其自然,把握最佳时机,有些教师求成心切,频繁地借用体态语来夸张,结果却适得其反,教师忙了半天,学生却无动于衷,觉得老师太显轻浮,有失庄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教师形象本身也一种体态语,形象良好的教师(包括清洁、得体的服饰,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会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接受所讲授的内容之前就接受了教师。这样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途径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以便在需要时协助营造课堂气氛,获取高希望值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创造良好的形象以及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极其重要。

体态语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正如孙雁雁所说“体态语涉及了生理学、心理学、空间关系学、身势学、视觉交往学等很多领域,对其全面掌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对体态语进行横向的比较外,还要注意纵向的比较,把握好语境,准确使用好体态语,以便对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组织与协调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在一个班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真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具体表现有如下两点:

其一表现在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上,既有学年学期的总计划,也有一月一周的短安排,甚至每天每节课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并按预定的目标开展教学工作,且随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汉语知识的顺利传授。

其二是课堂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好教师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很快组织起学生讨论,调节好课堂气氛,让学生既有着轻松地心情又有完成任务的压力,这也是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有目的地重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冷场或者失控现象教师应有必要的准备,对不同的情况有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课堂的节奏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动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左右学习动力,制约学习效果。“所谓情绪,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使人以较高的效率获得知识”。语言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尤其需要良好情绪的参与。那么身为的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一个个兴奋点,培养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第一个方法是通过老师自己的丰富的表情。表情丰富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可以没有任何顾虑畅所欲言,这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效果。可以想像一个表情呆板的老师上课时也一定会使他的学生受影响,让学生听起课来也毫无激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忌讳的。

另外,老师要不吝惜任何表扬的机会,这是鼓励学生的方式,也是调节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受到表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更加活跃,这对带动整个课堂气氛有着很好的作用,表扬也是一种很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方式,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三)机智与创新

其实,机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包括老师在整个教学法选择上的机智,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对教学法的灵活、机动的运用,就是教师机智的一种体现。同时机智也包括老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机智。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既能把语言要素的教学与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统一起来,又能维持好整个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于创新,如果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总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所做过的工作,停留在过去数年所教过的教案上,对新的东西漠然置之,失去创造力,他讲的东西,学生一定不会感兴趣。正如郝晓梅所说“创造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使一节课富有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创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的创造力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传授知识,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逆向联想、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激活学生知识迁移的本领,获得有价值的活知识。这样能使学生的个人志趣、批判思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和激活。

(四)工整规范的板书能力

由于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尤其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板书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来看板书是画龙点睛的启示而是提纲挈领的深化,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对留学生而言,教师的板书更是一种“模板”,是他们学习汉字的笔顺、构架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应做到正确性,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刘在他的《对外汉语教育引论》中提出对对外汉语教师板书的三点要求:

①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笔顺应与教材一致,字形要美观,至少要端正,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②板书要很好地设计。黑板当中五分之三用于书写新课内容。两边各五分之一,一边用于教学中临时性的板书,另一边专门用于记录学生的病错句。③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板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激发联想、发现知识,经过精心安排的板书,能更加突出地显示规律,启发思维活动的能动作用,启迪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干净整洁的板书是学生模仿的标本,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板书应周密考虑、合理布局、言简意赅、字好图美,犹如舞台上的布景,给学生在视觉上以美的感觉,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自觉地去鉴别美、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

(五)耐心与宽容

教师是一个付出耐心的职业,而对外汉语教师要比其他的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着很强烈的文化差异,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不同文化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以上所说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是一个只是“输出”的工作,课外则是教师进行知识“输入”的时间,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输入”最多的知识,是对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外应该比在课上更加活跃,首先要积极社会活动,多参加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学术讨论会,从中吸取知识。因为当代社会是开放式的信息时代,教师不能做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参加社会活动,主动获取各方面信息,比如经常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还有当前学术界有那些动向。

另外,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备自学能力,为了推进科学文化的发展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教师要不断增大自己的知识量,使自己具备的新知识在自身知识结构中越累越多,关注时代以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关注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并注意把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用于实践,进一步深化自身知识结构,开展科学研究。

三、结语

本文讲得是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它是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也是一名立志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努力争取做到的。当然,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并非易事,除了以上要求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等待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

[2]张和生.北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3]于逢春,晓坤. 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养论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

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院校分类;课程分类;科学与否

一、师范类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

1.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基础英语、英语写作、现古代汉语、中外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

从以上开设的课程中并不难发现陕西师范大学的主干课程是以语言的学习为主,同时也没有忽视实践教学,而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文学文化为主,以基础专业课程为主辅以实践性教学为课程模式。陕西师范大学近几年对外汉文化交流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对海外教学的研究层面上。

2.上海师范大学

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翻译等。

上海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对外汉语专业和双语化文化交际、涉外礼仪等氛围的熏陶,使学生能够胜任多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其他涉外工作。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非常少,多为语言文化。

二、语言类高校所开设的课程

1.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系列的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古代汉语、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所缺乏的是实践性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培养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天津外国语大学

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等。

第一外语(英语)课程的开设贯穿四年,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课程学时适量,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学生交流的合作体系。在这些课程中发现他们所学的大都是为了互派学习交流所需的基础,同样并没有将实践性课程纳入所学课程中,这一点需要重视。

三、综合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特色。

1.武汉大学

现代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第二语言习得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汉语国际现代教育技术、英语等。

武汉大学以双语、双文化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开设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和汉语国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他们所设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2.西北大学

古汉语、现代汉语、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教育理论、对外汉语教育概论、涉外文秘等。

西北大学开设有涉外文秘,由此可以看出西北大学借助办学历史悠久、综合类的大学这个优势,着重培养一批进入公司或商界的综合性人才。

四、三本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的特色

1.西安培华学院

语言学概论、现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口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

2.西安外事学院

现古代汉语、文学概论、普通写作、中国古代文学、实用h语语法、语言学概论、实用汉字学、普通话语音、汉语口语语法、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等。

以上三本类院校虽较为年轻,但是他们的汉语教学实力非常强。他们分别从语言文化以及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出发培养实践教学的人才,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安培华学院的培养方向为美国汉语教师,能力不容小觑。

总结

以上对语言类、师范类、综合类高校以及三本类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语言类高校更加注重语言文化的学习与应用,真正让学生实践教学的课程非常少,同时也缺乏自身才艺进一步学习的相应课程。师范类高校是以实际教学为主,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相比基础知识的课程小很多。其实,这样的课程设置兼顾了学生基础知识应用与实际教学的能力,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有质量地去教学,课程比例相对不平衡是有一定道理的。而综合类高校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它坚持的是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初学中要夯实基础,其次在掌握基础的条件上接受文化熏陶,最后进行充实的实践教学。这是综合类高校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也是不同类高校中尤为显著和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同时,三本类院校也吸收借鉴综合类高校课程设置的原则,然后注入自身特点:提供更多交流实践的机会。三本类院校更多的是实践应用,在知识并不完备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扬长避短,这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得很机智。

同时笔者也发现各类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相同点以及特色。

这些高校里开设的课程都包括基础英语,说明英语的基础问题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算是突出的,所以它是各大高校开设的一门重点学科。还有几所学校也都开设了英汉互译这门课程,表明学校对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上下了一定功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开设说明几乎所有高校在重视英语的前提下也不忘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专业必修课更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而不同类院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综合类高校它侧重实践课程;语言类偏向于语言文化的学习;师范类高校则侧重实践课程与文学文化课程。

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1.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课程的设置并不能完全确保质量。近年来很多高校不再引进只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级人才非常缺乏,这一情况使得对外汉语专业师资问题也尤为严重,所以好的课程开设需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

2.部分高校没有正确处理汉语与外语的关系。突出英语特色没有错,但是如果把英语放在与汉语平等的地位或者是置于汉语之上就是错误的。应当对汉语课程和外语课程做相应的调整。

3.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汉语

的交际能力,它侧重于实践层面。要实现培养目标,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应适当的增加中华才艺课程

参考文献:

[1]左凌姣.北部湾经济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2]张晓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1)

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一对一”课堂教学;口语教学;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一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集体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性更强,学生主动性更强,学习者学习目的更明确。该模式下的对外汉语口语课也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的特点

“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与集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首先,教学针对性强,教师只教授一位学生,针对该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以及该生的学习要求等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于该生的语音缺陷教师可以进行大量针对性的口语练习,而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只能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行练习。

其次,教学互动性较强。口语教学注重的是互动性,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大量互动,学生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详尽的反馈,口语得到锻炼的机会比集体教学模式下的要多。

第三,教学灵活性强,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调整教学进度,也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选取相关的教材以及知识点,授课时间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来安排教学时间。

第四,师生感情容易建立。该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关系会比较亲近,师生之间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一对一”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主导作用这一辩证关系。

二、“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一对一”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活动单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下,因为只针对一个学生,教师往往会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讲解与练习。特别是口语课,教学练习显得更为重要,然而教学活动形式往往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集体教学形式中丰富的小组活动在“一对一”模式下就难以实现。特别是在进行交际练习时,学生交际练习的对象只是教师,学生虽然可以模仿,但是无法参考其他学习者学习情况,从而很难自己主动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师生之间容易产生疲劳感。因为学生单一,课堂气氛往往比较严肃,又因教学活动不丰富,待学生学习热情冷却后,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以及疲劳感。

第三,教师对待学生偏误态度容易偏颇。教师教学只针对一个学生,常常会产生两个极端,或是对待学生语音偏误特别严苛,有错必纠。或是对待学生语音偏误较为宽松,因学生不多,无法对偏误进行比较,教师没有认识到这是学生出现的偏误,而认为是偶尔出现的失误,因此会将其忽视。

第四,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因为没有其他学习者作对比,学生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不高,在最初的学习兴趣下降之后,学习动机就会下降。

三、“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技巧

在“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上好口语课,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一对一”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讨论。

(一)教学内容的处理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要选取适合该生汉语水平的教材,教材的外语注释部分最好是该生的母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为了解商务汉语,那么教学内容就应围绕这一目的来进行选取。

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吃透,制定授课计划,在某一口语课前进行具体备课并写出教案。虽然授课对象只有一位学生,但是教师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充分,如何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进行练习都要提前准备。

口语教学虽然重视交际和语境,但也不能偏废语言结构。在教授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应先讲解词汇,然后是句型,最后是篇章的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各类词汇和句型的用法,最后能够将其运用到语流之中。

(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与传统的集体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一对一”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很难进行小组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动更丰富有趣就更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

1.基础性的对话训练

可通过师生问答、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内容,教师通过领读,学生自己读等方式熟悉课文,然后师生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

2.情景教学

教师设置情景,师生根据该情景进行对话。初级阶段如买东西、问路,中高级阶段学生掌握了更多语料,则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对话,如同样是买东西,但是教师应加入一些讨价还价的环节进去。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带学生到实地进行学习。例如学习“问路”这一主题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教师和学生先后描述如何到达目的地,然后进行实践到达目的地。

3.增加互动

口语教学应体现互动性。“口头交流,不仅要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和语言运用的得体,作为互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话双方要互相领悟交际的内容和意义,最终达到交际的意义”。“一对一”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与教师互动,在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以学生为主角,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中可能无法进行“表演”、“辩论”、“演讲”等需要多人进行互动的活动,但是,教师可以自己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到多人互动中去。例如,设置调查问卷,让学生自己对中国人进行谈话及调查。又如,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有争议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尽量挖掘能够运用的词汇进行说话。除此之外,还可以口头描述及复述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4.运用教具及肢体语言

“一对一”教学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气氛严肃,课堂较为枯燥,因此需要教师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手势、图片、实物等各类方法进行讲解。还可以给学生看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或是教师给若干图片以及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描述该图片。

5.适当纠错

首先,纠错要适当,“一对一”教学中无其他学习者作对比,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普遍偏误,有的必然偏误教师就容易忽视。又因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对该学习者的教学之上,有的教师会对学习者的错误都进行纠正。因此不能够有错必纠,但也不能够忽视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

其次,要讲究纠错技巧。例如,当学生出现偏误时,教师可以再问一遍问题,或是让学生再说一遍。并把正确的句式套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动作提醒学生,课堂后对该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也要注意,在学生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学生,要注重学生话语准确性和流利度的结合。

(三)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在“一对一”的口语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技巧。

1.尽量运用汉语

“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初级阶段时在教学中有时用母语进行解释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要适量运用学生母语,不能直接运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并且在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时,应先说汉语,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再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时,就尽量运用目的语,避免夹杂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2.适当夸张、放慢或简化

在“一对一”课堂口语课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语言。如果学习者汉语水平较低,教师应放慢语速,适当简化、详细化,降低难度让学生听懂,要体现“i+1”的原则。避免在解释生词的过程中出现另一个学生还未学过的生词。如果表示强调时,在发音过程中可以较夸张,或是长时间停顿。教师的讲解还应简练,不要进行长篇大论,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将讲解简化。

3.发音准确、规范

教师的发音应当准确、规范,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在教学中就更应发挥其优势,重视学生的语音训练,特别是发音的准确性,以及重音、停顿、语调等的训练。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4.语言要不断调整

教师的语言是不断调整的,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而变化,与学生当前的汉语水平想匹配。如果学生已经到高级,而教师仍然使用简单的话语,那么对于学生当前水平不匹配,学生也会模仿教师只会使用简单的句式来表达内容。

(四)教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活动,问答是语言交际中最常用的会话形式,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提问的技巧

与集体教学不同,“一对一”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进行回答,并且能够得到教师对答案的反馈。首先,要综合运用各类提问方式,提问分为很多类型,如机械重复型、明知故问型、封闭型、开放型等等。其次,提问要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汉语程度。

2.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是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能力却不强。汉语的提问方式比较复杂,特别是运用疑问代词进行提问的句式也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因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较高,但有时候学生却苦于无法用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提问方面的训练。除此之外,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常常会将回答简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回答完整的句子,而不只是用简单的字词进行回答。

“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有许多优势,学生主动性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能够针对学生具体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学生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学效率较高。同时也要注意与集体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不同,在教学中还应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杨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3]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黄明珍.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篇8

关键词:互动假说;输入;输出;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是一项能产性的(productive)技能,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较难的工作,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1.互动假说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是Long(1981)在可理解性输入、调整后的输出和会话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参与会话互动能促进二语学习。

而二语习得领域对互动的研究始于Wagner-Gough&Hatch(1975),他们最早指出会话(conversation)在二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语言学习源自如何开展对话和如何进行交流,会话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是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让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出的机会。

2.我国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在中国对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的技能,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则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说的技能的。但是,中国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是:

一、起步较晚

直到1995年由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提出针对专项技能采用专门方法训练,把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专门目标的‘口语课’从其他课型中分离出来,才产生了专门的口语教学。

二、重视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口语教学任务的大多是在读研究生(当然,这是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的产物),他们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较弱,因此,口语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3. 口语教学的特点

口语课是专项技能课,就是为了训练、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因此,口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学习者的开口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堂口语课的成败关键就是看学生能不能开口。也就是说口语课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都想开口说话,都能开口说话。

4.口语教师的职责

4.1 对口语教学内容的处理

关于口语教学的内容我们的前辈学者已做过许多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陈建民(1984)、王若江(1999)、赵金明(2004)等。而我们今天的口语教学基本上都有一本指定的口语教材,因此,不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纠结太多,但是我们认为一味的照本宣科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高万丽(2004)通过对P.C.Tung(佟秉正)&D.E.Pollard(卜立德)的《汉语口语》(这部教材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编写、试用,1982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专为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编写的汉语基础课教程。20多年来,已发行四万余册,现仍被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以及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的部分大学采用。)课本进行分析后指出:一部好的口语教材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并涵盖这个阶段应教授的语言要素(汉字、词语和语法点「句型),这是评价一部基础语言教材的首要标准。二、语言要精致、活泼、有深度,这是决定一部教材成败的关键。“精致”是指课文、对话、例句,句句精到:词汇语法不出格,又通顺、自然、有寓意。“活泼”是说课本的语言活灵活现,充满中国情趣。“有深度”是说课文、对话、例句不是停留在幼儿语言似的句型模仿操练上,而是可以引起和保持学习者的浓厚兴趣,字里行间创造接近真实的情景,让语言贴近学习者,学了就可以描述自己周围的事物、事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以致用。三、注重文化内涵。这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了解和逐步接近一种文化;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学好这种语言的条件之一。

因此,口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对课本内容酌情处理,适当取舍、增减。

4.2 对输入、输出的把握

4.2.1对输入与输出的量的把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输入和输出的量的问题业内学者已达成共识:胡明扬先生(1993)指出:“目前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大都要求‘输入’和‘输出’同步,要求‘输入’等于‘输出’或‘输出’大于‘输入’,也就是说要求‘学了就用,学了就会’。就有限的目标、有限的学习时间而言,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不这么学恐怕就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就常规的学习而言,这种直接违反一般学习理论和原则的做法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吕必松先生(1997)也指出:“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许应采用‘输入’不但要先于‘输出’而且要大于‘输出’的方法。因为就语言习得规律而言,听和读(输入)的习得总是先于说和写(输出)的习得,因此听和读的训练应当先于说和写的训练;就语言交际的需要而言,听和读的能力必须大于说和写的能力。”

我们不难看出,业内学者们所说的输入大于输出指的是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包括语法课、阅读课、听力课等所有其它课型的输入,而绝不是只有口语课的输入。也就是说要力求避免将口语课变成语言知识的满堂灌,让学生忙于记笔记,无暇开口。

4.2.2 在互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输入

备课时,教师可以参照Gass & Selinker (2001)概括的语言输入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即:一、对当前的假设进行肯定或拒绝的时候,输入导致整合。二、当输入的语言信息已经是学习者内部语法的一部分时,这种输入的信息可以被用来加强学习者的内部语法规则知识或进一步确认假设,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接触语言范例来实现对知识库语言信息的自动提取。三、在输入的语言信息没有被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被储存起来以待下一步整合。四、由于学习者未在有用的层面上理解语言输入,导致对输入的语言信息的不使用。)并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目的,适当增补内容、合理预计学生的困难所在,有所侧重。同时,在口语课上的语言输入也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案宣讲,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语言输出,不断地做出调整,不可以将自己的输出强加于学生。 4.3 课堂教学策略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口语课教师常会有一种不尽如人意的感觉:在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又要适当控制少数喜欢发言的人,积极启发不愿发言的学生,以尽量得到全体学生的互动,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均衡发展,而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对课堂控制不力。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去Gass & Selinker (2001)概括的语言输入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之外,还可能是学生的性格心理、情绪状况等原因造成的。

对此,我们认为:一、教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强制性的要求,学汉语时,只用汉语进行交流,其他语言都是非法的;将课堂发言情况作为 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每个学生势必都要用汉语发言。二、在设计话题时要考虑让所设计的交际任务能令对话者之间存在信息差,让学生感到有交际的必要,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比如:初级口语的话题应以简单的日常生活话题为主;中级口语的话题应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稍微带点儿“方向性”的话题,比如环境保护、日常工作、爱情、婚姻等;高级口语的话题应在中级话题的基础上使“方向性”更强一些,适当增加一些非交际性或者叫潜交际性的话题,比如讲故事、做一个小的调查报告等。

5.余论

语言心理学认为,说话活动是由人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控制的。说话者在说出话语之前,会先形成思想,组织所要说的内容,然后从储存在大脑中的言语信息里找出合适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列起来,最后,将这种排列有序的信息转换成一套运动指令,发出声音,产生句子。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是口语产生的基础,而对某种语言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和语用规则熟练掌握以及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则是其产生的条件和手段。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任重道远,希望本研究能裨益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世界汉语教学》连载 , 1995年。

2、陈建民 《汉语口语》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3、王若江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反思》,《汉语学习》 1999年第2期。

4、赵金铭 《“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吕必松 《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1997年。

6、胡明扬 《语言和语言学习》,《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1993年。

7、刘晓雨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年第2期。

8、许力生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旧问题探讨》,《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版) 1995年第4期。

9、﹝英﹞高万丽 《试析P.C. T’ung&D.E.Pollard课本的几个特点》,《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4年。

10、Michael McCarthy 《Spoken Language & Applied Linguistics》 《口语与应用语言学》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8月

11、Gass,S.M.& Selinker,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12、Long,M.HInput,Interaction,and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H.Winitz (Ed.), Native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1981.

篇9

关键词:分层次培养;考研;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

1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的必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汉语国际推广形势而设立的新型专业。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国家战略措施,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汉语热”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通过多年的考察和调研,我们总结出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目标:一是找准定位,以培养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人才为主要目标,占领以本科生为主的初级专业就业市场。第二点更为重要,也是对于我们民办高校来说更具开拓性与挑战性的一点,那就是构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为提高考研率、实现人才分层次培养做准备。

放眼全球,“考研率”是衡量一所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个目标对于民办应用技术类大学来说曾经非常遥远。但实际上我们有责任为具有更高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一次飞跃。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定位的长远发展来看,提升学历、更新知识也是职业要求的必然。目前除“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外,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人数均在百人左右,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将为本专业实现人才分层次培养提供更多便利的客观条件。

2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的主要措施

2.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从新生入学起,专业主任教授就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入学教育,全面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及发展前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往届学生考研的优秀成绩,主任教授会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介绍与宣传,让这些高考三四百分的学生从一入学就树立起“考研改变出身,考研改变命运”的信念,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日后四年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学业导师工作紧密配合

学生从入学教育起树立的考研动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去巩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业导师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全体青年教师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每人担任一个班级的学业导师,不仅教授他们专业知识,更时刻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专业发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思想波动,解决他们在考研路上的心理疑惑,不断巩固学生的考研动机。

2.3 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考研率较高,从教学角度上来说,主要得益于本专业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专业主任教授多年来带领专业全体教师在不断优化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之前,我们对全国多所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比较,在语言、教学、文学、文化、外语等几大板块课程的排布上做到科学合理,同时又能弥补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兼具前瞻性,我们开设了多门省内同类本科专业没有的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可以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进行对接。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入学普遍分数不高,外语基础差,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有意安排了多学时外语教学。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2%,考研初试通过率已达到40%。可以说,目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2.4 积极开展实习实践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托微格教学实验室,从二年级开始便组织学生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教案评比、模拟课堂教学、师生点评”等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于此同时,学生在校内与外国留学生结成对子进行汉语辅导辅导,完成听课、助课、备课、讲课等实习内容。通过模拟课堂--帮学--教学实习这一过程,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切实的提高,这为他们的考研与就业均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加大考研辅导力度

除了教师日常的授课、辅导、答疑外,在本专业学生考研的冲刺阶段,为了加大考研辅导力度,我们还特别为他们开设“高级英语”和“考研专题”两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会聘请包括省内高校硕士生导师在内的若干名师轮流主讲,对切实提高学生的考研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取得的效果与基本经验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06年起独立招生,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考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统计了一下2010届到2016届毕业生的一次性考研率:2010届毕业生67人,报考22人,录取7人,考研率10.44%;2011届毕业生63人,报考25人,录取17人,考研率26.98%;2012届毕业生71人,报考18人,录取15人,考研率21.12%;2013届毕业生37人,报考8人,录取6人,考研率16.22%;2014届毕业生36人,报考10人,录取9人,考研率25%;2015届毕业生39人,报考15人,录取2人,考研率13.30%;2016届毕业生39人,报考23人,录取16人,考研率40%。

除此以外,一些当年落榜的毕业生在第二年也如愿考上了研究生。七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八十余名学生考取了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分布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哲学、学科教学语文等。从以往取得的成绩上来看,2010年-2016年七年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均考研率为23%。对黑龙江东方学院这样一所以三表为主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人的成绩。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这样的考研成果依然是不俗的表现,有些基本经验值得我们从中总结与摸索,进而继续推广:(1)坚持分流教学、分层次培养的基本教育教学思路,在保障基本层次教学的基础上,为有考研学习要求的学生提供条件。(2)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分流教学。在保障公共课、基础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选修课,面向考研学生可以增设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拔高课程,面向就业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增加人文基础技能类的课程。(3)在考研辅导方面,除继续开设相关专题的辅导课程外,还要逐步组织青年教师集中编写与考研主干课程配套的习题集。这将是一个繁重但意义深远的工作,无论对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日常学习还是考研,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学业导师在做好考研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择校、报考环节的有效干预。从过去几年的考研成绩上来看,考研率走低在20%以下的情况,大多由于部分学生报考了水平过高的学校,其中不乏一些班级中的尖子生,最后落榜着实可惜。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以每个班级的学业导师为主的青年教师要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报考意见,切实为他们的考研之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在全球日益升温的“汉语热”这个大背景下,汉语教师非常紧缺,需求量大增,一个全新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便应运而生。在新疆各所高校中,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努力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硕士生通过选拔、培训和测试,合格者陆续被派到中亚各国从事汉语教学,为汉语在中亚各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这两所高校先后派出50多名该专业硕士生赴中亚地区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这些志愿者的教学情况,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赴中亚的汉语教学工作,笔者通过对能联系到的在任或离任的45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并在2013年11月进行实地调研。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问卷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几名志愿者进行访谈,初步设计了《赴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对问卷中的某些问题做出修改,最后确定问卷。通过部分访谈为主的个案调查,对问卷涉及到的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地观察,随堂听课,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语教学情况,也可以对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印证和补充。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高校中,以志愿者教师身份赴中亚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包括离任和在任),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为84.9%,有效率100%。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志愿者教师任教学校层级分析

在参与调研的45名志愿者教师中,有1人在幼儿园任教;16人在中小学任教,比例为35.6%;25人在大学任教,比例为55.6%;3人在语言辅导机构任教,比例为6.7%,教授对象为成人。这样看来,志愿者教师在国外任教主要还是以教授大学生的汉语课为主,中小学其次,幼儿教学也有但是较少。

2.志愿者教师主要教授综合课

调研得知,教授综合课的占88.4%,阅读课的占7.6% 听力课和口语课各占50%,写作课和写字课各占19.2%,由于中亚的汉语推广还在初步阶段,覆盖面不广,汉语教学一般比较基础,再加上当地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以后到中国学习汉语打基础。

3.所教学生每个班人数少、出勤率低

调查发现,在孔子学院的孔子课堂或汉语教学点,占80%左右的班级都实行小班教学,人数大概在15-20人左右,但是每个志愿者教师基本上负责好几个班级,要教授的学生总人数大约在150-200人。据志愿者教师反映,学生的出勤率低,迟到现象严重。

4.所教学生每周上汉语课的次数较少

统计数据可知,学生每周上汉语课次数在1-2次之间的占63.9%,3-4次的占19.4%,5次以上的只占到16.7%。课堂是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在当前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学中,除了个别学校或专业学习汉语以外,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每周只能上一两次课。

5.教材比较匮乏,课本轮流使用

实地调研发现,在部分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教师把课本发给学生,下课时再把课本收上来,供下一批学生使用。主要原因是当前适合中亚学生使用的俄语版教材匮乏,这些教材一般是汉办提供,数量较少,大多数教学点和孔子课堂的书都只能满足课堂教学使用,个别孔子学院自己还复印了1000多本教材来供学生使用。

6.手机成为新的辅助教学工具

在海外汉语课堂,教师一般会借助图片、字卡、多媒体和一些教学音像制品来辅助教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手机成为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利用手机翻译软件,查出对应俄语翻译,给学生讲解或直接让学生看,同时手机上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弥补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足。

7.独立备课、撰写教案情况较好

统计发现,占96.1%的被试者选择了“自己备课”,3.9%的是集体备课。在教案撰写方面,“在讲课前就写好几篇教案”占84.6%,“讲哪课就写哪课教案”占46.2%,“先讲课回头再写教案”的占7.7%,“从来不写教案,只写题纲”的占7.7%,由此可见,大部分志愿者教师能够在讲课前认真撰写教案,但仍有15.3%的被试者没有教案就直接上课,随意性较大。

(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关于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共设置了10个大项27个小项,要求志愿者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逐项打分,分为1-5分五个等级,通过志愿者教师的自我测评来了解日常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认真执行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此项,大部分志愿者教师觉得自己能够做到充分理解并认真执行,但是在深入的调查与访谈之后发现,志愿者教师们大多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可是在执行情况上并不理想。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前三小项上,选择“好”及以上的都占到75%以上,但是在“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说明”一项,有44.4%的志愿者教师选择“一般”,说明接近一半的汉语教师认为他们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有所欠缺,这提醒志愿者以后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国内院校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要督促学生平时要多看书扩大知识面,并在课时上有所增加、教材选择上有所侧重,以适应当地国家汉语教学的需要。

3.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大部分汉语教师运用的都很好,在“教学方法适应课型的特点与要求”上,有36.1%选择“一般”,这说明部分汉语教师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不同课型的不同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不够熟练。

4.教学环节分析

在教学环节,有占40%左右的汉语教师在“新课导入、生字词/语法教学/技能训练三者有效组合、及时进行教学小结、反思”上选择“一般”,这之中又以“生字词/语法教学/技能训练三者有效组合”所占最多,这表明这些汉语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5.课堂教学组织分析

由上可知,在课堂教学组织环节“课堂秩序好,学生都能认真学习”方面。有41.7%选择“一般”,课堂秩序需要教师来维持,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也需要老师来引导,由此可见今后应加强对教师课堂管理方面的培训。

6.教学技能分析

在“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面,选择“一般”的占306%,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地方是因为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也有的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上心去自己动手准备图片、字卡等辅助教学工具。

7.作业评改与课外辅导分析

在“练习题型多样、难度适宜”与“能坚持课外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两项上,都有417%的人选择“一般”,经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布置作业,最多就是让学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或者是写几遍生字词,至于“坚持课外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上,主要是指在举行各种比赛或HSK考试时,会给部分学生做辅导。

8.教学效果与教师态度分析

在“热爱教学、关心学生”方面,选择“好”与“很好”的高达945%,这说明几乎全部的汉语教师都热爱这份事业,关心当地学生的学习,但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会模仿会使用”方面,选择“一般”的占到三分之一,说明各位教师尽心尽力教学,但教学效果有差异,部分原因是汉语只是兴趣课,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原因是学生只在课堂学习汉语,课下没有及时巩固。

小结:通过对志愿者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与访谈,80%多的志愿者认为比较需要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这也与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突出强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要求相适应。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对志愿者教师教学技能及技巧的训练

笔者建议硕士生在导师负责的情况下,每几位学生再分配1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学指导老师由正在教授留学生汉语的第一线教师来担任,学生可以跟着指导老师观摩课堂教学,提供相当数量的教学课时以供实践,通过理论课与教学实习相结合,以此来快速、扎实地提高教学实践的能力。

(2)利用留学生加大对俄语等语言的训练

在中亚地区,通行俄语,志愿者掌握俄语对其日常生活或者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疆各都有很多来自中亚的留学生,可以利用课程交换等方式,搭建起学习俄语等语言的平台,让留学生来教语言,主要是针对口语进行训练,多教一些教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等,以方便去中亚任教时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3)派出院校加强对志愿者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

志愿者教师在被派出后,一般由所属的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统一管理,但是国内派单位也应该担负起继续培养的重任。建议志愿者教师每个月向国内派出单位尤其是学院的老师,汇报这一个月的工作,以供派出单位了解志愿者教师在当地的情况;建议志愿者教师每月提交一份完整的电子教案,以便国内的教师予以指导。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议志愿者教师录制自己上课的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查找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此作为国内派出单位今后培养学生的教学视频资料。

(4)对志愿者教师来说,要时刻以新标准要求自己

对于志愿者来说,要把《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所规定的“5个标准17个次标准58项具体内容作为指导自己的规范,在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此文为“赴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实践情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XJNU1311,经费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学位办〔2007〕77号,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http:///view/3446400.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