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5: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物理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物理教案

篇1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发表个人的观点。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实践等环节,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承、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电磁案例教学课前设计

(一)课前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程中,“磁现象和磁场”是学习磁场知识的第一节课,也是磁场章节的预备阶段,可以说是对以后学习磁场章节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只有对磁现象有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才能学好本章知识。应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磁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磁现象发生的现象与原因,并通过对讲述电流效应现象以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次的案例教学,一是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与磁、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电磁效应的现象,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南北磁极以及涨潮退潮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课堂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工具收集有关的磁现象及其应用;其次是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采用了实验加说明的方式,强调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最后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总结,并采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认识物理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而本次的案例教学,则希望通过对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一个科学的发现需要坚持,需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并通过对磁场知识的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应用而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电磁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磁案例教学设计思想

本次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遵循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因本节内容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课,目的是要学生对磁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采取了以提问方式作为思维的切入点,以实验为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二是因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磁效应,所以在整个设计当中是以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为思想,并通过奥斯特对磁场的研究过程为导线,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是结合现实中的磁场现象,如天体磁场,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视等资料传递给学生,同时增加对我国古代磁的利用的了解,提高本节内容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效果。

(二)电磁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即:你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磁现象和磁应用了解多少?并要求学生通过诸如网络等方式进行了解。

2、课堂导入

本节课时的课堂导入采用实验的方式,在课前分别实施“磁铁吸铁”实验和演示“磁悬浮”小实验(图1),并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小实验的现象是符合发生的,其奥秘在那里。从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探究实验

通过小实验顺利将学生引入课程,此时开始课程。

主要分三步走: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并要求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磁现象,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图片进行补充说明,如我国司南的照片(图2)、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影片(图3)以及飞鸽靠地磁来识别路线的资料,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入手,引出磁的概念,即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的物质,之后在引出铁的概念之后,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具有磁性。

然后再从磁性入手,利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引出磁性最强的区域是N和S极,并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磁铁将铁质物质磁化了(图4);二是让学生从磁铁磁化铁质物质联系到电能也可将铁质物质磁化,从而说明电流与磁的关系,继而引出奥斯特的电流磁场效应,然后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三是本节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篇2

一、导学案的实施方案

1.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前预习阶段是导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的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更广泛的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并将这些问题和猜想记录下来,同时可以让部分小组把这些问题和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共同来归类、梳理,找出大家要共同探究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教师适当设计几个检测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从而将讨论进行到底。

3.课后巩固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审阅。

二、物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通过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导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导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维,在思维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看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要注意因材施教,进行有序的、有差别的辅导,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物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1.导学案的应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2.导学案的应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作为一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必须在导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以及备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下苦功夫。通过导学案,让学生以学习方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物理教材、相关工具书,通过物理实验、相互讨论,分析完成解决物理问题,在尝试中提高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

3.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教学其核心价值和意义在于: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一“我要学”一“我学会”一“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篇3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实践性教学更加普遍,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富有创造力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大大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依旧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实践性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

2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发挥质疑精神,积极地开展探究以及调查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有机地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形成对案例表象更深层次的认识,并通过观察、探讨等过程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知识和经验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发现、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适当的案例为学生模拟出生动、具体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十分有利。另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将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体现出现实情境中物理知识的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理论,能够通过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原理和知识,对于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3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3.1教学理念落后

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对高考物理题型以及考题都相当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旧存在且屡禁不止,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关系相当疏远,教师过于注重在课堂中讲解经典题型,同时题海战术的运用也比较频繁,学生即使成绩优异,但对物理规律缺乏亲身的体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3.2教学技能单一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教师要常常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改变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物理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丰富性,难以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难以使学生学习集中注意力。

4 利用案例教学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实现物理理论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还应对物理知识的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构建物理知识以及情境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情境背景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解析要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应该具有阶梯性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探究摩擦力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由摩擦力引起的现象,使学生深入思考摩擦力形成的原理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而展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摩擦力有着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理论知识。

4.2明确学生地位,开展习题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更加投入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探讨活动。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通过有关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让学生直接测出加速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主人翁意识,不断地增强学习信心。

4.3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性物理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自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相当突出。例如,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小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状态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5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细节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除了讲解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以物理知识依据开展案例教学。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案例,立足于实际生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篇4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高中英语教案;教案设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77-01

一、任务教学法的本质和内涵

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在任务教学法中,学习任务关注教学本身意义的工作,是使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去理解和交流所学习的知识。任务教学法在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就是让学生在任务型的学习中学会Knowing how to(知道去学习)和learning how to(学会如何去学习),就是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懂得语法规则和英语规则在现实交际中的应用。在这里引用R ichards.1986年时候的一句话:“学习任务是一种作为拥有和理解所学语言的结果而开展的活动或采取的行动。例如,听指令执行任务。任务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且超越了语言学习。”在使用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工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让学生在课堂有事情可以做,在完成有趣的英语任务的同时,真正学习到英语知识。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语言任务,至少应包含输入物、目标、角色、活动和情景这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二、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

教案的设计是包含在课程的设计当中的,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再次创作和理解。传统的高中英语教案设计一般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教学进度,教材的使用,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时间的安排上进行可行的分配。教案的设计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对教材和授课内容的个体理解,是备课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向学生授课的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教案设计随着新时代的课程、教材的巨大变化,也开始发生变革。许多的新型教学原则被融入到教案的设计当中,例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以学习方法为主导”、“以学习广泛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更加提倡“以交际为目的”的互动性教学,也努力的推广现代化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现代的高中的英语教案设计中,将不仅仅只有枯燥的中英注释、英语例句和答案构成,而是应该将多媒体展示、任务和学习项目归纳到其中,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的活泼轻松。将原本只有老师讲的授课方式变革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引用,任务的完成和活动开展的过程。在引导高中生正确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时机应用能力,这对培养创行型、实用性的人才具有实际作用。

三、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的评定

那么如何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进行评定呢?下面给出几点的评定标准。

1.问题设计的标准

在高中英语教案的设计中,任务型学习所提出的的相关问题要清楚明了,使得学生正在看到问题后可以立马知道该问题需要得到哪一类型的答案,使得学生对任务的最终完成具有方向性。问题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问题应该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反应,问题本身尽量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但是难度又不能太大,应该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答案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所提问的问题需具有延展性。

2.课程中活动的设计

这一点是关于在课堂中交互性活动的设计,所设计的活动必须适应高中生的年龄阶段,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进行应该有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提高。在活动设计中,要这几号活动的流程和组织结构,确保活动的成功率。活动的相关内容应该符合高中生的思想情趣和他们关注的方面。所设计的活动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就是要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性的活动教学需要教学者在教案的设计中认真判断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层次,以确保教学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产生最大的效力。

3.教案实施效果的评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判定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提现。成功的任务教学法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如一的积极参与到互动中,集中精力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交际性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开心,对学习充满激情,可以有效的吸收教材知识等方面。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英语教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和机能。任务型教学方法是超越英语学习的学习。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是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群体当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为本”为“任务为本”;变“重视语言形式”为“重视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语言的人”;重视课堂内外的真实的交际。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利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任务教学的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在高中的英语教育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任务型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篇5

一、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研究案和练习案。预习案的设计主要体现引导和激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研究案主要用于课堂探究,其对学生提出课堂教学中将要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有效分组,课堂上相互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练习案主要用于课堂练习巩固,练习题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能够实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2、导学案编写遵从的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导促学,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对于“量”的要求。除了每课时内容对应一份导学案的基本要求外,“量”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完成上。教师一定要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拖延和知识点遗漏问题的出现。例如《几种常见的磁场》的导学案设计时,由于本节内容抽象性高,内容杂,易混易错问题多,将会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为了保“量”,教师就要合理进行课时安排,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以设计为一课时,也可以设计为两课时,保证对本节内容能够探究全面。

其次,对于“质”的要求。保质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能的提高上。保“质”要求教师对导学案内容设计讲究一定的技巧,怎么样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怎么样去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在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牢、想得通,而不是知识点机械的罗列。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做”上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若能通过导学案设计,使学生将物理实验“做”出来,将问题“提”出来,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将问题“解”出来,也就达到了“质”的要求了。比如在进行高一物理必修《摩擦力》的教学时,导学案可以设计成问题式:在超市乘坐扶梯由一楼到二楼,你认为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是不是有力作用在你的身上?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发现这个力的特点了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想要完成这样的一份导学案,不认真看教材不行,看了教材但没有太用心体会教材的深意,也不行,看明白教材但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猜想还不行,猜想以后没有论据支持也不行。这样让学生在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中,不断地设疑、解疑,使学生真正的乐学、会学、学会,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

二、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上的使用

1、导学案在教学中使用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都具有主动提升自己、发展能力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事实上,学生有了导学案,也可以自己充当“小老师”,将自己对导学案中问题的独特见解拿出来在全班范围内探讨。这一功能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要给予学生适度的赞扬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罗杰斯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也正体现在这里。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伽利略却能够提出理想实验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这一固有属性,学生头脑中充满了怀疑,这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将各自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检验前辈们的观点。既然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可不可以将摩擦力改变?如果小球运动轨道很光滑,那摩擦力变的很小,是不是就会接近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结论呢?于是学生们便自己准备实验器材:选择毛巾、校服和桌面等多种随手可得的接触面完成自己的实验,最终将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简单可行的实验,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有效增加“教具”在“以导促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导学案设计时可以增加教具的使用。教师在具体设计时,可以结合学校条件,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配合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进行“安培定则”的教学时,由于电流、磁场方向的画法是规定的,这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而学生对于“圆点表示穿出来的电流,叉号表示穿进去的电流”这样的解释,虽然听得懂,但记不住,怎么办?让教具来帮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的飞镖,用一支铅笔做主干、两个交叉的纸片作为飞镖的尾翼,用一根大头钉做飞镖的头,这样形象的教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兴致,还能形象地解释电流的方向:飞镖飞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头”,也就是一个圆点;而当它飞离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尾翼”,也就是“叉号”,飞镖飞的方向正是我们电流的方向!如此形象的解释,学生还能记不牢吗?

3、导学案设计中,语言使用要通俗易懂,不能含混不清

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无疑是一种美,但使用时却不能失掉语言的基本功能:表达。教学中一定要将话说透、说懂、说通。比如讲到“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线圈周围磁场方向时,可以要求学生一同参与教学活动:请将我们的右手伸出来,四指环绕的方向表示电流方向,电流沿着我们的手跟――手掌心――手指尖的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线圈轴线上磁场的方向,这样讲的话,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自己右手的每一部分与“右手螺旋定则”的关系了。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点评、讲解不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质量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较差学生完成导学案困难等,从教师的角度讲,部分教师仍不习惯导学案教学模式,仍会有被学生“抢风头”的错误观念,导致导学案教学实施困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决不能向导学案模式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低头,任何一个新事物、一项新成果的取得都要经历漫长的日趋完善的过程,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仍“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6-4

[2] 郅武强. 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 教学研究, 2011. 056300

篇6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掌握合力的计算。

(3)认识力的分解有多种不同的分解方法。

(4)知道力按效果进行分解,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过程中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2)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力的分解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不轻信主观臆想的科学研究态度。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独立思考的习惯。

3.教学设计的理念

(1) 教室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2)教室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3)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学生通过第三节的学习,已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只要简略回顾上节内容就可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求合力和分力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在力的分解中,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自我体会如何分解一个力,进而解决物理学中常见的问题。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合力或分力。

(2)教学难点:如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一个力。

6.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

(1)[设问] 曹冲称象是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等效替代法。

(重申) 等效替代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

[设问] 如何用一个力等效替代两力?

(学生答)……

(2) 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动画课件复习"力的合成"的作图过程。

2. 新课教学

(1)在上述回顾的基础上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PowerPoint)]用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所夹的对角线可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动画课件配合讲解例1。

[设问] 如果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结果也是唯一的吗?

(学生答)……

[解说] 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动画课件配合讲解一个力有无数种分解结果。并说明作力的分解时常常按照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板书(PowerPoint)]分解一个力,常常根据这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的大小。

3. 演示实验

(1)在一个木支架上用塑料板做一个斜面,如图 1 。

(2)用红色粗绳平行塑料板,两端用图钉固定,如图 2 。

(3)把小车放在斜面上,小车用一条平行垫板橡皮筋拉着, 待稳定后,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答) "塑料垫板产生了向下弯曲的形变,橡皮筋也拉长了"。用回形针记录小车此时的位置。 如图3。

(4)在小车上放一(大)砝码(如图4), 待稳定后,引导学生观察:塑料垫板产生的弯曲形变幅度更大了,橡皮筋拉长的幅度也更大了。

图5[强调] 实验证明, 物体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了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及压紧斜面的两种效果。 物体的重力越大,这种效果就越明显。

4. 实验与探究

[器材](每两个同学一套)台秤、木块(一侧面带羊眼)、夹有滑轮的支架各一个, 钩码、细绳若干。

[步骤]

(1)把木块放在台秤上,如图6;在实验记录表中第1行记录台秤的读数。

(2)用细绳一端与木块上的羊眼相连,另一端与钩码相连,并把绳子挂在支架上的滑轮上。使支架与台秤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s1。如图7。 在表中第2行记录台秤此时的读数。

(3) 改变支架与台秤的水平距离,使之为s2、s3 (s3>s2>s1), 在表中第3、第4行记录台秤相应的读数。

(4) 保持支架与台秤的水平距离s3,增加绳上的钩码,在表中第5行记录台秤相应的读数。

实验记录表支架与台秤的水平距离s悬挂钩码

的重力台秤的读数竖直向上的拉力结论1───2s1 3s2 (s2 >S1)4s3 (s3 >s2)5s3

请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答)斜向上的拉力可减少重物对台秤的压力,说明斜向上的拉力具有竖直向上拉重物的作用效果。 当拉力与水平面夹角越大时,这种作用效果越显著。

[归纳] 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动画课件配合讲解。

[引导] 若用手斜向下拉绳子, 台秤的读数如何变化? 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5.小结

[板书(PowerPoint)]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分解和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已知大小和方向的两个或多个分力的合力是唯一的。

(4)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的任意解是无数的。

(5)在实际应用中,分解一个力,常常根据这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的大小。

6.布置作业

(1)解释(实践与拓展1、2)的原理。

(2)课本p50练习1、练习2。

7.本课设计特点

(1) 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

篇7

一、高中物理高考复习的理念

所谓的高中物理高考复习课就是学生面临高考,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对于物理学习的特点所制定的适合高考复习的课程安排.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复习,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骄傲的成绩.

我国高中物理老师在高考之前对于物理课程的复习都要有科学性,要遵循物理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在高考前的物理复习,不仅仅要学生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产生新的理解,新的意义.学生在整个课程当中不只是物理知识的聆听者,更多的是物理这门学科的探索者,对于物理知识活动的的组织者.我们的高中物理老师现在的角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在整个物理复习的课程中担任的是学生物理学习的促进者,在高考前的物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物理的发展,善于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的开放式学习,要善于掌握物理知识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独立去完成自己的问题以及学习任务,要监督他们完成进度.可以看出,教师由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以师为主到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担任主角,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高考复习阶段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不能只为追求高考物理高分而要求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物理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一味的追求物理高分,教出来的学生可能是分数高,但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数成反比.在整个的高考复习阶段,高中物理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物理、认识物理以及体验物理,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改变对物理的看法,从而从实践中去理解物理,学习物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开放性思维,让他们把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达到学习和生活的双赢.

二、学生对于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态度分析

高考物理复习阶段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老师要提高高考复习课的效益,学生是他们必须要了解的前提.物理老师只有加强对自己学生的学习物理的态度以及学习物理的知识[HJ1.3mm]背景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对高考物理复习阶段的效益进行分析.

思想决定着行为,如果学生对于物理没有自己一定的认识,那么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是不能学好的,要想学好物理,有一个好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中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教师,需要知道自己的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态度,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一般由对于物理的认知、对于物理的情感以及对于物理的行为倾向这三者构成的,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态度,了解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确保每个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得好的物理成绩,而且能实实在在用在生活中.

三、高考物理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以及内容

在高考物理复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复习的内容,物理老师在进行高考复习目标设计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够让复习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适合学生.高中老师进行高考物理复习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到优异的成绩,因此,物理老师在进行高考物理复习时所进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有实用性,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全面性,统一性,要符合学生物理学习实际情况,不能将学习目标设的太高,学生本来就有高考压力,如果老师设计的课程目标让学生觉得有压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物理教师在选择物理教学的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意要选择具有科学性的,基础性的,让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进行高考物理复习时,物理老师一定要注意知识与认知的结合,要将所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基础的应用到巩固的应用,由具体的知识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老师在进行高考物理复习时,还要特别注意,要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关联起来,学科与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科之间相互沟通,我们的物理老师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我们学生的高考能力.

四、提高高中物理高考复习课效益的措施

篇8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只注重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使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当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这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与教授相结合的基本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学的过程或者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学习的结果总结归纳,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一、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模式

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预习。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分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课堂之前的预习准备完成导学案中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开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主动分析课程当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疑难问题的课上解决,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课前的预习环节在导学案的模式教学过程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地发挥导学案的功能作用,还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讨论环节,预习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充分的基础,针对导学案中的未解决问题、难题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思考,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展开设想。教师可以将学生设想的内容规划分类,对于其中存在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剖析。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课后的巩固环节,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馈。课堂的反馈练习,物理教师应该尽量地在课堂剩余的几分钟之内完成,并且预留出解答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时达标,当场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同时,物理教师也应该对导学案中不充分的地方及时地补充、归纳、整理,引导学生阶段性地进行课后的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定期地整理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保证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实施最佳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实际意义

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创造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状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学习、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导学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当中来,其问题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在主动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掌握了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与目的,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展了课堂的知识,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使高中生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与学习的兴趣、激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探究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榱吮Vち己玫目翁眯率,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珍惜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设计,借助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与吸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的最后做出问题结论的归纳与整理,对课堂的教学情况给予评价。导学案的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进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芝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46.

篇9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例要求有:(1)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4)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6)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7)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来选择案例,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案例去验证知识规律。选取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整合,使案例更具典型性和丰富性,让学生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深思、分析、讨论的机会。当然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

其次是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归纳和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当然要注意: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它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最后应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科学地阐述问题,并且适当地进行案例拓展。

例如在人教版“中国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灾害教学中,笔者首先以“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案例进行设问,分析成因及危害。

篇10

1 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进行教学前,教师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仪,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路线图.由此可见,导学案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遵守的一定的设计原则,关注习题背后隐藏的普遍规律,引领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不同题型中的差异,找到其中的共性,探寻在解答某一类型物理习题的思路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按照一定的编制程序进行.

1.1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1.1 遵守主体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活动安排均应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

1.1.2 遵守导学性原则

进行导学案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重点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方面要确保导学案难度是逐渐增加的,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导学案主要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就是将学习方法融入其中,不具体指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另一种则是学习方法引导型.即将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方法、技巧直接列举出来,并举出实际的应用案例.

1.1.3 应遵守层次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整体的物理素养水平.但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在物理基础上还是物理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出的导学案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1.2 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为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导学案编制,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导学案的合理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导学案编制的效率.(1)明确导学案编制的要求.在编制导学案前,教研组组长应组织全体教师开会,讨论导学案编制的任务安排,明确导学案编制的要求.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导学案的设计目标、具体内容、栏目等.同时,还应让各个教师确定教学进度计划.(2)各个教师自行设计导学案.在完成会议讨论以后,教师应根据导学案设计要求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两周应将导学案上交,并交由主备人进行审核.(3)教研组组长应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会议上就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进行讨论、修改,并确定最终的导学案.(4)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及时收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导学案进行修改.(5)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应认真分析导学案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并将导学案整理成册,进行存档处理.如,在力的基本知识、直线运动、牛顿第三定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需要做好知识间的搭桥铺路,注意滑坡点的关键处,注重知识的形成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讨论、思索、总结.物体受力分析是整个力学解题的关键,摩擦力是受力分析的难点.在此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思考.(1)接触处是否粗糙和形变;(2)物体运动或趋势方向上合外力是否为零;(3)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与弹力相互垂直.

2 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具有正确的设计理念

改革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似初中物理及其他科目的教学,不论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从表面课本来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需要学习方面的动力,面对两者的相互兼容,高中物理教师在导学案方法的设计上就有了其不可卸下的重担.教师应正确认识导学案的作用.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两种模式的结合体.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应具有两种特点.第一,比较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所指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如,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中产生自己是课堂主体的自觉,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进行物理的兴趣学习.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丰富物理课堂,不仅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要正确认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其中,教师是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2 实施应遵循教学环节进行

(1)是课前准备.所谓的课前准备就是指编制和发放导学案的过程.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批改导学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指明方向,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预习方法称为导学案的又要因素,有效的预习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授课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预习的重点,会使得课前预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使得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如“运动分析”中,应重点分析各种运动的特征和规律;产生或形成这一运动的受力原因.注意:竖直与水平方向弹簧振子的异同;详细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条件,风向或渡河问题等.

(3)课后环节.在课后教师应将修改后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重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4)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培养好实验小组长、骨干成员,协助老师管好本组学员,使老师能集中精力巡视各组,辅导各组能规范地完成实验,使学生能动手动脑、心灵手巧,从而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5)小组学习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指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内部进行具体内容的互动讨论、在相互探讨中熟悉相关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因而小组学习是可以适用到导学案的课前预习中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效的预习技巧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完善导学案射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3 提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