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9:2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作文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作文教案

篇1

【关键词】自助式 导学 作文教学 应用 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作文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听说读写四部分的教学内容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规律,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写作教学的初衷。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阐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助式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助式学案导学

自助式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强调的是血案导学中学生自的体现。和传统的“学案导学”相比,“自助式学案导学”的提法更为明确具体。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但是,在“学案导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实质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自助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全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和学习过程中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自助式学案导学的优势分析

首先,自助式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搜寻信息、整合信息的自学能力,设计的学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语文的学习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世界去寻找答案,贴近生活,感知内心的波动,让他们从多种渠道搜寻信息,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语文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母语学习,是我国文化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语文时具备一定的基础。自助式学案导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这样,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积累,语文素养必然有质的提升。

最后,语文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语文学习真是永无止境的。自助式学案导学的优势正在于,它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这个时期应有的水平;更给学生们开辟了一条道路,让他们沿着这条轨道继续自己走下去,并在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丰富着这个动态的学案。

三、初中语文作文自助式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从纵向的时间顺序上看,初中语文作文自助式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学案编写,学案发放,学案落实,学案完善,学案反思五个环节。

1.学案编写

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相关要求,编写学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的内涵,设定作文教学的目标;然后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培养为基础,编写难度适宜的教案;最后以教材为基础,整合资源,以某一种具体的作文题目为例,写出大致学案。

2.学案发放

教师写出学案之后,发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个学生,每组一份学案。

3.学案落实

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审题,弄清楚作文题目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炼出作文题目的或者作文要求中的关键词,然后先这些关键词,补充在学案中。然后根据提炼出的关键词,学生根据自身的相关作文素材知识的储存,对学案中的关键词进行填充,比如,某段经历等、语言、感觉等。以话题作文“雨过天会晴”为例,在分析题目后,确定中心关键词就是“雨过天晴”。由“雨过天晴”这个词可以想到某件事儿、某个人、某一天、某个画面、某个苦难、某个选择等,提出作文的主旨,面对苦难,学会选择。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把挖掘到的立意角度写在学案上,制定的作文写作学案如下:

4.学案完善

制定学案的框架之后,根据作文的不同主题,挖掘更深层次的素材,对学案进行完善。确定作文中的每一个小的主题,安排写作材料。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确定写作方法和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写完之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看是否存在病句和错别字。

篇2

本学期教学部门将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认真领会市法制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出发点,以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认识及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途径,强化教学工作全程管理,关注师生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明确责任

每位师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学校的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人管,都有人负责。

(二)加强教育 增强素质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教,任何人不能挤占健康教育课,健教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身心均能健康发展。

2、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的能力。

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安全教育。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学期教案里要体现安全教育的内容,每学期每个学科要上交一份相关的教案。

安全教育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部门将协助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周围和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各种事件的应急处理的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做到不惊慌失措,并能采取有效办法保护自己。要使学生增加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增强安全保护的意识,不做不利于安全的事,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3、要教育学生家长做好监护工作。通过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

(1)要让学生家长明确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在安全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安全隐患在哪些方面,应该重点做好哪些防范工作。

(2)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3)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会上,不要只讲学生的成绩,要通报学校的安全状况,要根季节的特点,把学生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告诉家长,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家长真正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监护责任。采取家长所能采用的办法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抓住重点确保安全:

1、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初中安全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部门要加强常规工作检查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男教师抚摸女生或带女生回家补习,体育教师在学生自由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不能随意“放羊”。绝不允许因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

2、要认真学习《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建立教学部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布学校紧急联系电话,在教学中如发生安全事故要按照预案进行紧急处理,使处理工作规范化,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3

【关键词】 稳定 经济性 调度 安全操作 重要意义 防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行各业不断壮大,且运行趋于稳定,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基础环节,调度工作对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顺应稳定经济性的要求,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进而为行业的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以输电行业的发展为例,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是实现输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促进因素。

1 调度安全性操作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经济秩序还需要进一步维护,安全稳定的经济秩序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各行各业开始关注增长和发展的稳定性问题。从稳定经济性角度而言,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以输电行业的发展为例,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度工作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也是关系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对输电行业更是如此。电力生产标准要求较高,需要瞬间完成电力电能的生产、供应和使用,不存在中间环节,且不易存储,这就需要将电力线路和变电站进行相互的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电网的运行和电能的质量管理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确保电能的质量,进而为保证用户终端的电能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保证整个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电网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调度是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和指导机构,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实现电力电能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

合理的调度符合稳定经济性的要求,只有提高电网调度的安全性,才能够为电网的运行创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进而保证各个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是实现输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提高调度的安全性操作,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或者是故障的发生,进而减少用于修复故障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系统运行的成本,真正的实现了输电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其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见,进行安全的调度,是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调度安全性操作的实现方法

鉴于调度对于行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进而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输电行业中,进行调度安全性操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

行业调度工作的开展离不了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的负责,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是提高调度工作安全性操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调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大对调度人员的培养,保证调度人员的数量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新的部门要确保调度人员配备充足,进而为调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加强度调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这就需要加强对调度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调度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调度人员,才能有效的开展调度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电网运行的高质量和安全稳定。调度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进而减少了行业运行和发展的消耗。

鉴于调度人员的素质对输电行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行业竞赛以及技能讲座等,保证每一个调度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岗位的资格。可见,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的队伍,才能够保证调度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2.2 设计合理的调度方案

为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需要以合理的方案作为指导和依据,这就需要将调度方案的设计放在关键的位置,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就需要调度人员关注设备检修和设备投产方案的设计,认真阅读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而有效的开展工作。一旦在设备检修申请或者是投产方案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电网运行方式的安全,进而容易出现电气误操作,这就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为了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员工对调度方案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设备申请检修和投产调度方案,其次,要加强对方案制定的重视,需要结合多个部门的需要,请专家进行方案的设计,提高对方案设计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方案的针对性。此外,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对设备检修以及投产调度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其执行状况,并让相应的部门将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反馈,进而为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的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调度业务制度

为了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其经济性,真正的实现节约减排,需要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为了提高调度工作的安全性操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调度业务制度,进而有效的指导调度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调度工作中,存在着相关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出现工作没有重点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此同时,会引发一定的恶性电气误操作,降低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需要按照上级调度机构的要求和本级调度机构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出符合本级调度机构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宣贯学习,让调度运行人员熟悉掌握制度。除此之外,调度主管部门还应对调度运行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有疑问或不解的内容,应请相关专业人员解释,杜绝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总之,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制度办事,坚决杜绝违反标准和制度,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工作的情况。只有遵照规章制度来工作才能避免在线路送电操作时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2.4 加强同其他部门的配合

调度工作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调度工作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加强同各个部门的联系,真正的做好协调工作。调度运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班组的配合,如检修申请的填写和审批、新设备调度投产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调度EMS系统的管理、调度DMIS系统的管理等。如果各个部门和班组不能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则会给调度运行人员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是在线路送电操作中,则在很大几率上会造成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针对这一情况的防范措施是:由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与调度运行工作相关的部门和班组,要求这些部门和班组严格按照标准、制度办事,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或设备,坚决不予给调度运行人员执行或使用;如果调度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运维操作班人员,让其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至现场,按流程进行汇报处理。待设备处理正常以后,再交付给调度运行人员使用。

3 结语

总之,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特别是稳定经济性原则要求加强对调度工作的重视,真正的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为行业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调度工作,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度队伍,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同各个部门的联系,真正的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降低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的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美莲.调度运行人员提高线路送电操作安全性的措施[J].城市建设研究论坛,2010(07).

篇4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

纵观当今农村中学的初中生作文,实在不容乐观。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以真、善、美作为立意基础

立意作为文章的灵魂,直接体现学生境界的高低,而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陈词滥调太多,务实太少,教师教学不得要领,学生写作也只是应试之作。如此一来,很多时候出现的都是些假、大、空的东西。而真、善、美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符合社会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现真、善、美的情感。只要文章不脱离这方面的内容,能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主题上就不会失分。

二、以生活为作文素材

学生的视野不宽,且对信息的提炼能力有限,但在农村生活中,自然风景,花鸟虫鱼、四季物候、人文风俗等现实素材,只要教师能把这些内容纳入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将之运用到作文当中,将会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高。这方面的素材,农村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教学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要能将这些素材写成例文,让学生得到启发,或者在网络上多搜寻这方面的优秀文章。教师给学生进行分析,要对一朵花、一阵雨、一声鸟鸣都能引发到对其中真义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而学生能从这些素材中展开,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以“美观”为要求

学生作文失分,很大的原因在于文面太难看,我们戏称为“没有面子”。主要体现为书写太差,卷面不整洁,文章层次结构不合理(往住出现三段式),文章语言太单调,这些现象直接影响评阅者的心情,从而也埋没了一些学生的作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对以上这些失分现象进行强化训练。

四、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计划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课堂随意性很强,只注重作文的次数而不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有重点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

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乐趣,很多学生谈到作文课就厌恶,觉得没趣。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学生的水平怎么能提高?

五、农村教师工作复杂,作文批改不到位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不少教师跨文理、跨多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篇5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材方面。一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或单元之后,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地出现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二是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比较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三是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三十次左右作文训练。

其次在教师方面。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而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故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当然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另外,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只勤于讲课文。疏于讲作文。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

再次在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阅读量小,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

面对上述状况,语文教师要从反思中寻求对策。

二.作文教学的对策

1、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们要认真的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指导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在能力,诱发其愉悦情愫,学生才能妙笔生花。

3、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阅读与写作》、《读者》、《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等报刊杂志,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每周一练”、“每月一报”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密切合作。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合作亲民,需要立足国情,需要关怀民生。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的关联性,没有跟上时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逐渐落后于时展大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民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探讨是对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辨析,更是对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思考。改革工作面临众多困难,改革任务艰巨繁杂,广大师生应坚定信念,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本文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就如何立足新课程标准原则,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形势背景初探

传统教学模式一大不足即教学缺乏创新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疏于对最新教学观念以及新鲜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和改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不清晰不明确。教学违背新课改理念,过于强调成绩以及教训理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过于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缺乏核心人才,专业素质过硬,专业理念突出的人才急缺。部分教师并非文学师范专业出生,教师自身学科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管理理念有限。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在当前中国的一些初中学校里,文学师范专业出生的语文教师,只占到百分之六十。一些初中学校的语文任课教师并非出自文学师范专业,他们对语文知识以及教学管理的敏感度大多来自于教学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清晰的条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疏于对自身教学的回顾,课堂反思不及时,教学反馈不到位。然而,在语文任课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回顾,以便对初中语文教学有建立整体的回味与感知。其次,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制约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在知识的传输过程当中教师通常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交流,少之又少。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教学脱离生活,并未在学科与生活之间建立足够的关联度。

2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手段要新颖,观念要新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观点应该得上时代在发展,教学的方式应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首先,教师需要深入钻研课程,深刻剖析教学方案,寻求最佳教学思路。坚持高效原则,结合教学大纲,立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实事求是,发展创新,为教学做好谋划与打算。只有教师自身先明确教学内容,形成条理有序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节奏才会跟得上教师思路,与教师合作整齐划一,俨然有序。另外,教师教案课程导入要新颖。如何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关注度和对课堂的吸引力,快速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考察教师的本领。教师自身要多关注新鲜事物。发掘语文这一学科与生活的关联,善于通过新鲜生动的图片、歌曲、广告发掘语文信息,以引导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研发一些有趣易操作的游戏导入正课。教师需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不仅不会分散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反而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教师讲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不要单纯地用讲――听的授课模式要求学生作答,也可以增加提问环节或者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发言,逐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天地。

2.2提高学生兴趣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做这件事的时候自然不会投入足够多的关注。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课前可以播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视频,以此带入整节语文课的学习,可以通过视频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当堂内容的关注。开设不同形式的作文大赛,演讲比赛,小记者比赛,普通话大赛等不同方面的活动,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力求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条件下的语文实践环境,让学生有效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要争当学生的好朋友,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努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教师也可以就自己在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假设和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想法。增加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关心。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率会更高,热情会更饱满。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多动脑,发散思维,增加表现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3增强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需要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知,上课时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响和对课堂的反应程度,课下做好记录,及时总结反思。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既注重创新性又注重时效性,既注重发展又注重传承。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好教学反馈,找到教案设计与实际教学中的差异和不足,在下次课堂中,以努力提升弥补完善授课细节。课后要及时对课堂授课的组织形式、表达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反思与整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累积自己的经验,增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应。

篇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考语文重点考核的内容,更是拉开分数、提高语文考试区分度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教学。

一、制定明确作文教学计划,写好作文教学教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文教学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计划,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中,笔者将作文教学按学年分成六个练习阶段。这六个学期分别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综合进行,同时结合教材设计作文练习;这种设计符合写作的基本技能要求,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班级、学校、社会、国内外时事以及课文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即兴话题写作。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也为学生在中考中达到“能写”的要求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每阶段写作练习笔者重点训练学生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从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二、认真上好阅读课,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早就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飞扬。

学生由于平时作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回家没有时间读书,也没有书可读,阅读面比较狭窄。所以要想让学生回归到读书中来,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利用在校时间让他们多读书,养成一种爱读书的习惯。笔者在每周的语文课上会尽量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当然,在选择阅读内容时也需要教师非常用心,要精心设计好写作的教案,阅读内容尽量丰富多样,争取能让学生读到更多有意义的书籍。笔者在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让学生阅读。除了书籍,笔者还准备了一些杂志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社会时事、把握时代脉搏。在阅读课上,笔者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和同学一起交流。同时,笔者还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并记录下他们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可见,仿写并不是抄袭,而是一种模仿学习,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笔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求他们充分利用教材,重视语文课文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手段,让学生学会赏析。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反复吟咏咀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学习《海燕》时,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景的句子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段,写几句运用象征、烘托、对批的句子;学习诗歌和散文时,笔者让学生写短评,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篇8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文学积累不够,写作时,往往为了凑够字数而苦思冥想,而教师也普遍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此外,除了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普遍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办法,逐字逐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套路,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很少或从不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由此造成了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主张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二、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师设计教案要深掘课本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语言发展的特色,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初中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形成,情感亦日趋丰富。为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深挖课本中的潜在写作资源,让学生在总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从课本中学会立意,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情感的思考,写作时便言之无物。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学生的年龄或生活阅历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立意点,总结经验。例如《散步》一文,作者一开头就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很曲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需教会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的特征,增添文章的感彩。

2.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解读课本

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内容,还需从中悟出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只有在充分解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领悟立意的高妙;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大量优秀的文章,或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需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新的写作视角。充分解读课本内容与结构,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学生在看文章时,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过渡、衔接的语段,让学生在体悟文章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3.写作教学应结合课本

篇9

从此,我就留心观察老教师们。不久,就有了一些收获,我发现他们的教科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有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写作特点、词语解释等,甚至还有上课环节的提示,简直就是把教案搬到了教科书上。再翻翻他们的教案,那也是密密麻麻,一课时的教案文字量都在两千以上,写得是非常详细,就像是一本教学参考书,而且许多地方都用了不同颜色的笔作了标注,再看看我的教案,多的才四五百字,显得非常单薄。看完教案,我再看看作文本,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真的见识了什么叫“精批细改”,眉批、总批都非常详细,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布满了整篇作文,有些作文老师的批语都超过学生的作文字数了。除了这些,还有众多的课外作业本、课堂练习本、讲义、试卷都能见到老师留下的或多或少的批语。看了这些,我的汗都下来了,我才真的理解了一个词――汗颜。

这时,我才明白了这些老教师们为什么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为什么能在课堂上井井有条、进退自如。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能笔尖飞动,紧张忙碌。原来他们在课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要完成这些备课、批改、出试卷的工作量需要多少时间啊。怪不得见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望着他们伏案的背影,再想想我以前的老师们,我由衷地敬佩。如今,我走上了讲台,也要向他们学习。我很年轻,有旺盛的精力,有充足的时间,我也能做得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做得还要出色。

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在耳濡目染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备课,如何去批改,如何去操控课堂。为了备好一节课,我常常是要把教学参考书研读一遍又一遍,在书上认真地标注,生怕有哪些知识点遗漏。看着教科书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端详着教案本上工整详实的内容,我颇有些满足与骄傲。批改作业,我也学会了如何面批、如何在作业本上给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尽量做到不放过一处细微的错误。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了我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我也不再愁没有内容可讲了,不再担心知识点遗漏了。课堂上条理清楚,容量很大,有时下课了还要再拖延几分钟。至于早自习、晚自习这样的辅导课,我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不厌其烦地一题又一题地讲练习,讲试卷。到了要考试了,我还会向其他老师要些“副课”来上。就这样,我忙碌而又快乐地奔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成绩一次又一次地在学校名列前茅,因而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赏识、同行老师的夸赞、学生家长的信任和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赞扬。众多的表彰、奖励也如愿降临。这时的我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认为真的找到了打开语文教学宝库的钥匙。

转眼间,到了2001年,暑期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们参加新课程培训班。在培训期间,我听到了一些与我以往不一样的教学观点。要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要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要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要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另外还有从“全方位指导”向“适时指导”转位;从“学生倾听教师”向“教师倾听学生”转位;从“教材研究”向“教材、学生双研究”转位;从“面向个体”向“面向全体”转位。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从“繁琐分析”走向“导学、导悟”;课堂评价从“甄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开始反思我以前的教学方法。原来我自以为得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竟然还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我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竟然目中无人,没有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竟然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把他们都当成了一只只容器,一只只张口等食的小鸟。只想着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教给他们,还要再做多少练习才能巩固,却没有想到孩子们怎样才能消化这些知识,怎样才能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本领。再看看我自己,这些年来,没日没夜地备课、批改作业,看着案头的作业从这边一本本地降下去,再从那边一本本地升上来,原来还有些成就感,可现在我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我不辞辛劳地点灯熬夜,却培养了一批批的“懒”学生。他们只知道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也不知道问个为什么,有些胆大的即使问了也被我的冷漠浇灭了兴趣。新课程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我开始认真研读关于新课改的文章,决心改变以前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每天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比以前少了,没事总爱看一些比较“虚”的教学杂志,而不去找资料读教参。学生们发现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周到了,一些知识点总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总结,学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觉得这个老师开始变“懒”了。家长们也对我产生了怀疑,觉得这个老师好像不如别人说得那样敬业,有点名不副实了。于是各种猜疑、批评、抱怨甚至指责向我袭来。但是通过学习教改文章,通过课程培训,我坚信,我的放手是对的。我要改变以前那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把孩子们培养成能自由翱翔的雄鹰。在这条路上,我要做一名“懒”老师。

先说备课。翻开我以前的教案簿,那简直就是一本小型的教学参考书,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星罗棋布,而现在,再看看教案本,文字量已是大减,最多也只有原来的一半。里面已经没有了一条又一条知识点的分析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对课堂生成的预设。这种教案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胸中有丘壑,自然不怕教学时的“挂黑板”了,相反却多了一些自由调度的洒脱。由于摆脱了浩繁的文字堆砌,备课只需要平时的三分之一时间。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变得悠闲了。

再说课堂。以前那是滔滔不绝,不厌其烦。现在的课堂上,我省心多了,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去做吧。写课题、默生词都交给学生去做吧。读课文,我让全班同学都来参与评论,一遍遍的试读中,学生找到了感觉,不用老师反复领读学生也能读得抑扬顿挫。分析课文时,我只是抛出一些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去,学生之间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无法解决时,我再抛出一根绳子将他们向前拉一把,慢慢地,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获得了经验。以前的课堂,我是个主角,只听到我滔滔不绝的声音,一堂课下来,嗓子眼冒了烟,累得慌。而现在,教室成了学生“占山为王”的地方,我却笑眯眯地站到一边,听学生的辩论、争吵,在适当的时候再向前推一把,一堂课下来,我说的话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多。奇怪的是,学生竟然个个红光满面,喜笑颜开。后来,我的胆子“混”大了,有时竟然让学生替我上课,而我却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瞧着讲台上小先生们有板有眼地板书、提问、讨论、总结,我感到是课改改变了原先那紧张而又没有生机的课堂。有时,一些领导、同行批评我对学生是放任自流,说我这样会导致知识点传输不到位。随他们说去吧,语文有语文的特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渐渐就会掌握本领,渐渐就会养成自学的习惯。我非常相信魏书生老师的话――“懒”老师才能培养勤奋的学生。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变得洒脱了。

作文批改是令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两个班一百多学生,要做到精批细改那真是不容易啊。在认真、细致的要求下,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越着一座又一座“文山”,常常是加班熬夜改出来的作文换来的却是学生不到一分钟的草草翻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当然也深知个中滋味。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我开始尝试改变这种批改的方法。把作文批改的机会让给学生,教给他们批改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批改作文。平时我要加几天班改完的作文,现在交给学生只要三十分钟左右。孩子们改起作文来有板有眼,兴致盎然。眉批、总批细致周到,娓娓道来,有些学生写的评语都超过了作者的字数。而我只是通过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适时地纠正学生批改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或者在学生批改热情稍减的时候火上浇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成了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争着看别人是如何给自己批改的,这自然又少不了人声鼎沸的争论与欢笑。通过几年的研究,这种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已日趋成熟,2005年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2007年顺利结题。对于学生批改作文,不少领导不同意,认为学生的批改质量不会很高,而且作文都让学生改了,老师就无事可做了。不少一线的老师也不放心,认为作文许多的优点或缺点学生发现不了。其实在作文批阅过程中,老师改得再详细,再认真,不少学生也就是看看而已。而如果老师指导学生改的话,即使学生改正了一个错别字,那也是学生的收获啊!更何况学生改正的不仅仅是错别字呢,还有对篇章、对语言等方面的理解。在一次作文批改中学生不可能改得完全符合要求,但从学生一段段丰富细腻的评语中,我们可以欣慰的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点一滴地提高。

作文批改方法改革取得成效后,我又开始尝试将练习与试卷的出题和评讲交给学生,把评讲变为讨论,在一次次的争辩中,学生的错误率在不断降低。在新课改的推进中,我变得轻松了。

现在,每学年初我都会对我的学生说,我这个人很“懒”,不要指望我事事都为你们做好,学生们听了一脸的失望。后来,学生的成绩渐渐提高了,能力逐渐增强了,也就明白了我“懒”的用意了。学期末总结时,我又对学生说,我很懒,语文老师中就数我悠闲了,学生们听了嘴角上翘,一脸的自豪与得意。孩子们乖巧地说:“我们喜欢你这样的‘懒’老师。”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2]张小建.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学术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