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20: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山奇石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2012年4月21日,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黄安伦作品专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人们听到的正是两部具有恢宏气势的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原名《凤凰咏叹》)。

创作于二十九年前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黄安伦系列作品《交响音乐会第一号》中的第二部分。它是一首颂歌式的作品,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完美结合,将一种迸发般的热情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作曲家对祖国母亲所怀有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叹。

对于这首协奏曲,我个人的感受是优美、亲切和激情。尽管是三个乐章的传统结构形式,但音乐却有着统一的、自然的主线连接,故听起来很有一气呵成之感。当晚的音乐会中,第一乐章的引子一出现,我就被其清新的韵味所吸引和打动,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旋律!委婉之间夹带着浓郁的民族韵味……随后,音乐逐渐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抒情性旋律与斗争性主题的对比,产生出了充满变化性的色彩和力量性的悲壮气氛。第二乐章恰似一个沉思的乐章,音乐中隐隐凸显着民族山歌的味道,带有印象主义特色的和声及配器手法,使音乐略有一丝神秘的感觉出现,瞬间,作曲家内心虚幻般的诗意便在一种朦胧的气氛中得到了体现与升华。第三乐章是一个动力感极强的辉煌乐章,音乐跌宕起伏,壮丽无比,在这里,作曲家将全部激情喷发而出,独奏钢琴行云流水般的乐句,伴随着交响乐团的浑厚音响,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灿烂图景。

黄安伦的这首钢琴协奏曲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技法娴熟,“钢琴化”突出

这首协奏曲有着交响协奏曲的特点,乐队部分的分量很重,与独奏钢琴之间的“竞奏”相当激烈,既有“贴切”和“融合”,又有“争斗”和“对抗”,其效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姿态”,很有积极化的“共性”特征。说实在的,这样的协奏曲非常难写,搞不好就会“本末倒置”,出现喧宾夺主的“压奏”现象。而黄安伦的写作技高一筹,他以精妙的手法合理地处理各个声部和织体,使之顺利纳入到有机的衔接轨道中,如此音乐就变得既有气势又有个性,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性,很好地解决了独奏与协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首协奏曲非常“钢琴化”,独奏钢琴的技巧丰富、合理、艰难。黄安伦本人拥有很强的钢琴演奏基础,对于这件庞大乐器的性能及演奏规律了解甚深,因此他写的协奏曲在钢琴独奏部分中显示出了娴熟的技术特点。人们听到,无论是技巧性的第一、第三乐章,还是抒情性的第二乐章,其表现手法均有着非常“专业化”的效果。至于两个华彩乐段,技巧运用的丰富与流畅就更不必细说了。

新颖的创造和丰富的借鉴

听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巨大创造力。他运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及调性手法,写出了一首戏剧性丰富、张力突出且现代色彩浓郁的作品,其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方面,都有着推陈出新的特点。他的协奏曲不拘一格,有着交响音画般的绚烂和交响诗般的气魄,实为鲜活而生动的艺术创造。

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作品。作曲家在创作它时,融合和借鉴了许多世界同类经典作品的优点和经验,德彪西、拉威尔、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大师的创作风格,都被黄安伦消化、吸收并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可贵的是,这些风格的真正精髓,都在黄安伦的创作中得到了改头换面的彻底升华,成为属于黄安伦自己的风格体现。

当晚的钢琴协奏曲由旅德青年钢琴家周宇博独奏,这位姑娘是一个非常棒的青年钢琴家,她弹黄安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可谓从“心”弹起。为了做好音乐上的准备,她阅读了黄安伦的文集,了解了黄安伦的生平,从中找到了自己与作曲家在“心结”上的共同点。当晚她的演奏十分精彩,尽管与乐团的合练只有一次,但无论是技巧表现的流畅还是音乐表现的完美,都达到了令人称道的地步。

中国交响乐团在徐东晓的指挥下,做到了与独奏家之间遥相呼应般的顺利配合,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演出效果。

下半场演奏的是《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这是黄安伦系列作品《交响音乐会第二号》的第三部分。它壮丽恢宏,大气磅礴,是一部气吞山河的时代交响。

《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共五个乐章,分为精、气、神、和、腾飞。这些富有“气韵”感的标题,概括出了整部交响曲的丰富内涵。

交响曲的第一、第二乐章连在一起,表现着一个共同的命题。“精”与“气”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体现,这一点,作曲家的音乐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释。音乐一开始,弦乐队依次轮奏,以“大齐奏”(作曲家语)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个富有强悍个性的主题。这个主题“精”“气”十足,大跨度的音程跳跃加之顿挫相间的节奏型,给人们带来一种刚劲与柔韧相结合的感觉。在这里,作曲家的想象力和创作思维令我钦佩,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一种中华“武魂”韵律的存在。接下去,作曲家运用交响手法充分发展了这一主题,音乐的发展激烈紧凑,气势上很壮观。当的顶点出现时,一种痉挛般的震撼感倾泻而出,于瞬间爆发出了强大的气场,我想,这可能就是“精”与“气”所体现出的真正力量。

第三乐章的标题是“神”。这里的神字应该是神韵、神境的意思。这是一个慢板乐章,音乐徐缓凝重、细腻流畅,听得出来,作曲家无论在音乐结构上还是配器手法上,都力图突出“神韵”二字,而从实际效果看,它也确实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凝炼的超凡意境中,听完这段音乐,每一位现场听众都会由衷地产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感应。

第四乐章的标题是“和”。谐谑曲的风格使人们感到了紧张和激烈的情绪,巧的是,作曲家在ABA曲式的B段中安排了一组民乐五重奏,委婉的意境、舒缓的旋律、清丽的色彩,浸透出了一种和谐、恬静的音乐氛围,之后,音乐又重回到了紧张的谐谑曲中(即A段)。这个乐章的音乐感觉起来就像一个天平,民乐居中,两头是分量相当、相互抗争的谐谑曲段落,这种天平式的结构本身就孕育着“和”的意义,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在冲突中所达到的平衡状态,黄安伦的音乐给了人们深刻的注解,即和谐、和平来之不易,它是需要通过不懈的斗争来换取的。

第五乐章的标题是“腾飞”。“熊熊烈焰铸新生,湛蓝天空凤翱翔”,音乐通过对苦难、艰辛、痛苦及不懈斗争的描写,展示了“火中沥炼,重铸腾飞”的不朽民族精神。音乐的大起大落,揭示了历史沧桑的悲凉,奋进而起的,营造出了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豪迈。黄安伦自己说道:“凤凰在火中烧成灰烬,又在烈火中重生,这种壮丽的景象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我的音乐表现的就是它,这就是‘凤凰’交响曲的真正意义。”由翟凤岗作词的《凤凰颂》被谱写成了动人的大合唱。人们在现场听到,舞台上的交响乐团、合唱团、管风琴,加之楼上侧翼观众席上的附加铜管乐团,一齐奏出了无比恢宏的壮丽音响,我当时在现场的感受是,即便是“八”的结尾也不过如此。黄安伦以其满腔的热忱,赋予了这首歌词无比真挚的音符与旋律,构成了一幅震撼人们心灵的音乐画面。

《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大作,黄安伦的创作重旋律、重内涵、重功力、重色彩,作品主题写得富有个性,民族器乐的旋律有韵味、有特点,而交响性的发展则更是他的强项,前两个乐章的段落很有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的技巧借鉴,而谐谑曲又颇具门德尔松的灵巧、机警和娴熟的风格。值得赞扬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他对伟大经典的真正掌握后,融会贯通成自己的艺术结晶。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43-01

优化课堂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要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下面就这个方面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授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授《黄山奇石》时,考虑到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表现,为了配合课文,我制作了一部视频,搜集了很多黄山的视频资料,配以文本、声音、音乐等,让没有去过黄山的孩子们体会黄山怪石危峰突兀。对同学们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刺激,配合图片文字,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效果良好。又如在讲《敕勒歌》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诗中的景象,引导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有哪些颜色?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等,这时,学生们活跃起来了,展开想象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又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我制作了一段视频,配有音乐、图像、文字还能根据朗读速度滚动,使人仿佛感觉到了春天的活力,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一定要注意多媒体课堂形式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昧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变的单调,把教师变成机械的放映员。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下功夫,有效的提高辅助教学手段。

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作者介绍、历史背景、字词解释等,通过利用这些资源,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学校可以通过电子备课室,让教师互相交流,形成集体智慧,将电子教案保存,为今后教学提供一个教案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从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要了解、要探究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文布置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我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生在那个朝代?花木兰生平如何?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互联网上去探究,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教学成效。

三、提升语文课堂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交流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让学生大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资源的量很大。网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可以让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挑选;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多,信息量大;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信息的流动畅通无比,学生学习、接受信息都无比便利;4.获取信息途径简捷。现代信息技术使获取信息的行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减轻广大教师了对图书馆等传统信息媒介的依赖性。由于具备的这些特征,丰富的信息量,在一定时间内传递给让学生,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四、充分与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相结合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素质。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

一、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传授者,是知识传递者。教师在教学中占“支配地位”,属“专业型”。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脑中及手中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网上知识的导航者。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

远程教育强大的信息量使老师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尽管教师们都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与远程教育所提供的综合信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教学危机感趋使教师自觉学习各种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音乐美术欣赏等。远程教育使教师由“专业型”转变为“一专多能型”。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只得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与新环境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不断的钻研中,语文教师由“单一传授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因为远程教育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多样。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远程教育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同(异)步辅导法、人一机一人交互讨论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在网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在网外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素质快速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了《黄山奇石》,我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风景图片,学生查到了“黄山四绝”的图片,制作了幻灯片,还复制到了自己的软盘上。在学习《赤壁之战》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火烧赤壁有关的“连环计”、“苦肉计”。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出赤壁之战中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了《称象》一课,我让学生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还可以用哪些办法称象。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最后创造性地提出用杠杆称象,用跷跷板称象,用绳索悬于巨梁,一边笼中吊大象,一边笼中装石头,直到两边高度相当等办法。学了《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在网上讨论:狼向小羊扑去,会有哪些结果?学生想出了十几种结果,如:狼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正好猎人经过,猎人用枪打死了狼;牧羊犬赶来与狼搏斗,赶跑了狼;羊妈妈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吓走了狼;狼掉进了陷坑;一个孩子正准备用弹弓打鸟,见状射伤了狼的眼睛;小羊被狼吃了,它的爸爸决定复仇,就设计打死了狼……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

篇4

关键词:远程教育;语文课堂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后,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远教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也使语文教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眼睛明亮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远程教育正助推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腾飞!

一、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远教资源中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一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它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唯有计算机的演示,能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又如:《观潮》一课,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采用画面比较法,首先展示钱塘江的全景,让学生体会出此时钱塘江处于静态。然后把钱塘江大潮到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想探知课文内容,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另外,在理解“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时,屏幕上不仅展示了潮水奔流而来形成的高大的水柱,而且还同时出现长城的一段城墙,两相对比,既印证了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又为有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感叹……

二、便捷的互动性,促进师生合作交流

传统远程教育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师生交互不足,而师生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及生生交互的效果。研究表明,要保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交互,首先,要注意资源配置和学习任务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要提供多种师生交互渠道方便师生的沟通,注意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另外,要给学生及时、正面的反馈,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习信心。也就是说,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下教师要根据自身角色的多重性“积极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网络虚拟的教学环境和便捷的讨论空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得到充分深入的交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网络的超时空性,迫使课堂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够实现弹性更大的自主学习,教学民主有可能发展为必然。如学习陆游的《示儿》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和充分讨论,然后回答解决以上问题;再通过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对作品的背诵、理解、欣赏以及对内容的联系,最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迁移和拓展的测验和训练(比如,陆游还有哪些爱国作品?运用什么手法?宋朝还有哪些爱国诗人?有哪些作品?其中有哪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知识面,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种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构建“语文立体教学”。

三、广泛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高,容易形成“学差生”,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伴随着自卑意识增强,久而久之,而被老师排斥在视野之外。现代信息技术因其简单便捷的操作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和运用,要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差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并且能够与教师与同学广泛深入地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健全自己的人格,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博客的功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授课时,笔者可以在这里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教学信息,可以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但是教师的参与应当是适度的,要首先给予学习者一个充分表达、争论和反思的空间,只在必要时才给予最少的指导。学习者是博客的真正主人,学习者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只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具有应用博客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种主动性、反思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从这里获取老师的相关教学信息,可以向老师提交作业并提出疑问,可以参与老师或者同学发起的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等。另外,有条件要申请自己专门的博客空间,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及时填写新日志,争取将每天所思考的问题都写上去,便于日后整理深化和知识积累。在我的学生博客中,有好多优秀的作品出现,就连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也在博客上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四、灵活的自主性,拓宽学生探究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了《黄山奇石》,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风景图片,学生查到了“黄山四绝”的图片,还制作了幻灯片,在学习《赤壁之战》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火烧赤壁有关的“连环计”“苦肉计”。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出赤壁之战中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就能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他们独立自学的能力和自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