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6 07:2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角的度量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角的度量教案

篇1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2度48分51秒.记作∠α=32°48''''51''''''''.除法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的,要把度的余数乘以60化为分,继续除得精确到分,把分的余数乘以60化为秒,继续除得精确到秒的近似值.

2.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两个角;(2)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定值:互余两角的和是,互补两角的和是;(3)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只考虑两角间的数量关系.

3.结合小学已经学过的概念,说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类.分类的思想对于科学研究比较重要.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轻重,等等.分类要不重不漏.就是说,在把一群事物分类时,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归入某一类,不能无类可归(不漏),并且只归入某一类,不能既归入这一类,又归入另一类或另几类(不重).这里只是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以后还要遇到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1.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加强了要求,由于分类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可以简单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加深认识.使学生自己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

2.在角的内容中,对角的进位制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与十进制不同的进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还会遇到不同的进制,在这里讲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会感到自然了.同时对于60这个数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角的一些运算能很灵活.

3.角的单位中的大、小单位的互化比课本的要求要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

4.本节在对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时间可多一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安排.在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时,应多加鼓励,尽量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难点

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

(三)疑点

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办法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正确读取量角器上内圈和外圈的刻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同学们玩过黄金矿工的游戏吗?要想准确地抓住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看来这里蕴含着角的知识。(板书:角)

同学们看,小明两次都准确地抓住了最大的黄金,这两次形成的角的大小一样吗?你觉得哪个大?学生交流。

二、进行新课。

活动一:比较角的大小。

1、有办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学生交流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

(1)用量角器量。

(2)重合起来。追问学生,你想重合角的哪儿?演示一下。

(3)用小角来量。

2、小组活动。

用小角量来比较角1和角2的大小。

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活动小结:为了方便我们交流和记录,我们就要用一个统一的计量角的单位。

活动二:认识角的单位、量角器。

师: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

那么多大的角才是1度的角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规定的。

这是一个半圆,你能用它折出一个角吗?(生演示)这个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生指顶点、边。)展开,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两份,这就是每一份所对的角。

再对折,现在把半圆平均分成了4份,展开,一份所对的角在哪?

再对折,现在把半圆平均分成了8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

我们再对折,就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6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再对折就把半圆平均分成了32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多大?

(课件演示)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这么大,和你想象的一样大吗?这个角的大小就是1度,写作1。。那么10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0度。能找到20份所对的角吗?多少度?30份所对的角在哪?多少度?人们为了看起来方便就把这些数据写在上面,做成了我们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量角器:这条0度所在的直线叫0度刻度线,从这个0度开始的里面的这圈数字叫内圈刻度,从这个0度开始的外面的这圈数字叫外圈刻度,这个点叫量角器的中心。

同桌两个拿出一个量角器,一起说说0度刻度线在哪?中心在哪?哪是内圈刻度?哪是外圈刻度?

活动三:在量角器上画角,读度数。

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同学们把找到的角在量角器上描出来。

学生试作。

师:你们描的角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90度的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60度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小结:因为角这一条边对的是内圈的0,所以看内圈的60。

(出示开口朝右60度角)问:多少度?看内圈刻度还是看外圈刻度?为什么?

(出示120度)问: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有一边不在零度刻度线的)看这位同学描的角,是多少度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个角和前面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和前面几个角相比哪种读数更方便一些?

梳理:当角的一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时,怎样读这个角的度数?

练习:读度数。(课件出示:80度,110度,35度的角)

活动四:用量角器量角。

尝试量角。

师:

(出示游戏里的两个角)量角器上的角我们读出了度数,这两个角是多少度呢?有办法知道吗?同学们自己试试看。

学生试作。

量完同学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展示量法:

全班共同总结方法:

判断。(课件出示,角的顶点不在量角器的中心位置,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下边重合,错误读法。学生判断,说错的原因。)

量角。(在作业纸上出示开口方向不同的两个角。70度和130度)

三、课堂小结并拓展。

篇3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篇4

关键词:计量角度;气体报警器;安装;检定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识码:A

气体的报警器源自日本,属于国外的一种成熟产品,在国内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才研发可燃气体的报警器,近几年,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在天然气、石油化工以及煤矿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安全问题,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但是因为大部分可燃气体的检测报警器原理是催化燃烧,其传感器中心部分的催化元件有一定寿命,并且应用可燃气体的报警器,容易影响到催化元件寿命与使用环境,如:长期在低浓度的报警环境、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以及受到高浓度可燃气体的冲击等,都会降低可靠性,加大报警的误差,延后响应的时间。所以,相关技术机构要构建可燃气体的报警器计量标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性能评估,并形成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计量评估标准,以便检定气体报警器。

1.气体的报警器安装

1.1 安装报警的控制器

如果电磁场比较强,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报警的控制器,在进行报警的控制器安装过程中,先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判断有没有较强的电磁场,若存在强电磁场,则不可以安装。由于发生可燃气体的泄露,会使报警控制发生声光报警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报警控制器安装时,应选择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方圆1m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但不要影响其他设备操作;同时尽量选择管理人员容易听到和看到的位置,这样一旦出现气体的泄露,可以及时发现,同时告知相关人员处理。还要实时维护报警的控制器, 在安装是位置不能过高,需要方便相关人员的处理,高度通常在160cm~170cm之间。

1.2 安装探测器

在安装探测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监测区域中可燃气体泄漏点,对泄露方向、压力以及泄露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明确适用燃气的种类,对空气密度和泄露气体密度大小进行比较。由于煤制气与天然气比较轻,一旦泄露就会飘到上空,而液化石油气相较于空气较重,一旦泄露就会下沉,按照这些因素对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进行选定。按照检测区域空间高度与大小等因素,对探测器安装数量进行确定,确保在气体泄露的时候可以覆盖到每个位置,避免发生监测的盲区。

2.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

2.1 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的注意事项

在检定可燃气体的报警器时,需要根据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规定与要求来执行,同时详实做好检定的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查看。并且在检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项:其一,采取和仪器检测提起种类一样气体标准的物质,如果仪器没有注明检测气体的种类,可采取丙烷或是异丁烷气体标准的物质。其二,在检定以前,需要对探头周围环境情况进行检查,明确附近有没有可燃性气体。若存在可燃气体,需要先充入特定量洁净的空气以后,再持续通入标准的样气,确保检定准确性。并且需要咨询相关企业,报警器有没有连接电磁阀的联动装置,如果存在连接,需要提前将联动装置接触,防止为企业带来损失。其三,在现场进行气体报警器检定时,因为报警控制与探测器一般不处于同一个区域中,需要响应时间的记录人员与检定人员进行协调配合,并且在通标准气体时,检定人员需要及时告知相关记录的人员,防止出现时间差,导致记录结果受到影响。

3.计量标准性能的考核

3.1 计量的标准器以及主要的配套设备

主要包含有效的期限、标准气体的名称、检定的部分、浓度以及供应商等。

3.2 关键性技术的指

在计量标准中,关键性技术指标与计量检定的装置不确定度、测量范围有着直接关系。本次计量检定的装置所用有证气体的标准物质是i-C4H10/Air类气体标准的物质,其标准物质的证书号是GBW(E)0081671,测量范围在(0~100)%LEL之间,其中U为1.0%、k为3。

3.3 环境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计量检定的装置所用环境需要符合计量检定的规定流程条件,主要包含大气压力、温度与湿度。

3.4 量值的溯源与传递

为把测量结果数值和国家的计量基准相联系,相关人员应编制量值的溯源图,通过比较链方式表示计量检定的装置计量特性和给定量计量基准间的相关性。

3.5 稳定性

检定装置稳定性表示计量标准可以保证计量特定伴随时间维持不变的能力,标准使用标准器是有效期中有证的标准气体消耗情况,无法实施稳定性的考核。同时根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本标准的稳定不需要进行考核。

3.6 重复性

检定装置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测量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的测示值接近能力进行重复测量。不仅需要新建计量的标准,而且要实施重复性的实验,同时提供测得重复性的数据,然后对计量标准进行重复性的实验,一年至少一次,同时对实验数值能不能符合要求进行判断。所用浓度是40%LEL异丁烷,则需要对气体检修检测,测定次数不可以低于10次。还要对单次测定的结果实验标准差进行计算,如果数值小于不确定度计算重复性的最大值,就与相关要求相符。

通过本装置对一台常规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作10次重复性测量,所得数据见表1。

表1重复测量结果

实验标准差:

=0.35%LEL

以上重复性数据小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引用的测量重复性数据,则认为符合要求。

3.7 对结果不确定度进行检定与校准

在进行气体报警器检定时,需要全面分析计量标准测量过程与测量方法,构建不确定的评估数学模型分析,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探索,同时逐项定量评估与分析,再对不确定度进行扩展和合成。本次计量标准的不确定源自以下几个方面:可燃气体环境因素、报警器分辨力、标准的气体以及重复性的测定过程等,经过结果扩展和合成、各个分量分析,得出不确定度是1.0%,与相关要求相符合。

3.8 验证检定或是校准的结果

验证校准或是检定结果,主要指的是实验验证给出校准或是检定结果可信的程度。因为验证结论和测量的不确定度相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验证结论能够对所校准或是检定结果不确定度合理性进行判断。

具体验证方式为:选定一台GP-85N型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本计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为C1=+0.8%LEL,扩展不确定度U1=1.0%(k=2)。将该台报警器送到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为C2=+1.0%LEL,扩展不确定度U2=1.0%(k=2)。两套计量标准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之差满足: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经验证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装置测量结果、测量的重复性与测量的不确定度,得出计量标准扩展的不确定度是1.0%,可以符合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规程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波,张征,许思思.气体报警器检定用智能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化学分析计量,2014,23(4):86-88.

篇5

【关键词】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儿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0989-01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巨细胞病毒(CMV)可引起儿科多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往往缺乏特征性。其中以呼吸道症状多见。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的首选药物,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318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不同给药方案疗效及预后不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收治的31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诊断标准采用董永绥等[1]标准。其中男180例,女138例,发病年龄12天~13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168例,B组1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A组:更昔洛韦诱导缓解期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14天后改间歇用药,直至pp65转阴,最长维持3月。B组:更昔洛韦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胸片正常,即达到临床治愈后停用,最长不超过14天,平均疗程7.6天。

1.2.2 观察指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中的pp65抗原。第一抗体为鼠抗CMVpp65单克隆抗体混合物,第二抗体为FITC标准的羊抗鼠IgG。检测试剂盒为CMVBrite,按说明书操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片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5个为阳性。

1.2.3 疗效判定:血pp65转阴或临床治愈为观察标准。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3月内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及继发呼吸道或肠道感染比较见表2。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在我国儿童感染率达80%以上,CMV侵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增殖可在多种器官的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同时造成组织病变。CMV在病毒学上形成4种感染类型,有产毒型感染、潜伏型感染、细胞转化和不全感染[2]。在免疫系统不成熟,缺乏有效免疫反应的个体或合并其他致病因素的情况下,病毒不断复制是导致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受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临床发病及疾病的转归会有所不同。较大儿童感染后多无症状或表现为与其他病毒感染类似症状,如发热、呼吸道症状[3]。pp65抗原是CMV复制早期产生的被膜蛋白,位于衣壳与被膜之间,当CMV活动性感染时,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外周多形核细胞中呈现大量pp65蛋白。因此,pp65抗原检测已逐渐成为诊断CMV活动性感染的标准方法,并用于药物的疗效观察和病人的预后监督,它对CMV活动感染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pp65抗原在健康儿童中的阳性率高达30%[4],并非所有pp65阳性的儿童均需治疗。

更昔洛韦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的活性,为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首选药。其作用机制:(1)竞争性抑制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的合成;(2)直接渗入DNA终止病毒DNA延长。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少见发热、皮疹[5]。

篇6

创建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由彼此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组成:教育主题型网站与TI现代数学教育实验室。

1.教育主题型网站

网站整合了Z+Z智能教育平台、几何画板等常用数学软件和高中数学测试与评估系统。它主要由相互有机联系的信息资源层(包括策略库、数据库、题库、积件库、课件库、软件库、教案库、课题研究档案等栏目)、教学工具平台层(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Z+Z智能教育平台,几何画板,测试与评估,BBS论坛等栏目)和超级链接层(包括几何画板世界、图形计算机世界、Google搜索引擎、数学奥林匹克俱乐部等网站栏目)三部分组成。其中,信息资源层的每一部分内容依据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材分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高考总复习等四个一级子目录,一级子目录下按教材各章顺序分为若干个二级子目录,二级子目录下按教材各单元顺序分为若干个三级子目录。

2.TI现代数学教育实验室拓扑图(见下图)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的操作特征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版必修2)《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中的“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为例,阐述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的操作特征。

1.备课: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案电子化

(1)调用教案库模块

教师进行电子备课:首先,依次点击信息资源层的“教案库”“高一年级”“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阅读“教案库”备有的8份典型教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然后,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决定本节教学思路,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实验,发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探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构过程。

(2)调用积件库、课件库、软件库模块

教师依次点击信息资源层的“积件库”“高一年级”“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运行该档案夹所有的积件与课件,经过分析研究,选择其中的“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水坝”、“二面角形成过程”、“二面角的度量”、“二面角的变化”、“二面角的画法”、“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平面角与面积”、“山坡”、“折迭”等,并按教学需要进行修改,最后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可分可合的整体,即《探索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并将它放在“软件库”,以便根据教学进程随时调用。

该教学软件分为“创设虚拟情境”、“自主探究二面角”、“深入探究二面角”、“自我总结归纳”、“形成性评价”、“布置课外作业”6个模块,使用者可以任意调用与改造,并且不受先后次序的限制。

(3)调用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中备有大量有关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背景知识及其相关材料,教师可以选用。

(4)调用题库模块

“题库”中备有大量有关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各种试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并将它们整合成“初识二面角”、“再识二面角”、“研究二面角”、“二面角问题的拓展”等4份阶梯式的形成性评价试题,并将它们放在“测试与评估”栏目上,学生可以按先后次序调用。

2.上课: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实施数学方法论教育方式

(1)创设虚拟情境

教师点击“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软件库”“探索二面角及其平面角”软件,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几何中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教师演示“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积件,最后画出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平面相交成一定的角度。接着,教师演示“水坝”积件,指出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

教师运用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展示两个带有二面角的数学模型积件,创设一种真实情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二面角的陌生感。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建立二面角和角这两个数学模型,联想角的概念,特别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得出二面角的概念。

(2)自主探究二面角

教师组织学生点击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中的“二面角形成过程”积件,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模拟、猜想等思维过程,自主探究二面角形成过程,得出二面角的有关概念:半平面,二面角的棱、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初识二面角”的形成性评价,这部分共有4个问题,全部研究完毕后,教师将整个过程列成一个总表即平面几何中的角与二面角的对比表,显示在屏幕上。

(3)深入探究二面角

教师组织学生点击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中的“二面角的度量”、“二面角的变化”、“二面角的表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画法”、“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平面角与面积”、“山坡”、“折迭”等积件,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模拟、猜想等思维过程,自己总结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归纳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种作法和求二面角大小的几种基本方法,完成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意义建构。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再识二面角”、“研究二面角”两个阶梯的形成性评价。

(4)自我总结归纳

顺利通过“初识二面角”、“再识二面角”、“研究二面角”三个阶梯的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全班学生基本达标后,再由教师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5)布置课后作业

先由学生独立进行归纳,总结解决折迭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利用“软件库”中有关折迭问题的系列课件与积件,深入研究折迭问题中的“二面角”问题,依托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完成“二面角问题的拓展”的形成性评价试题。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运用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进行数学虚拟实验,更进一步研究折迭问题中的“二面角”有关问题,撰写有关折迭问题的小论文,各小组将各自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的“BBS论坛”上,并在网络上展示与交流,一周后将举行论文答辩会与评比活动。

篇7

作者:启东市实验小学 张冬梅   录入时间:2005-2-1  阅读次数:2961 

 

 

临时变卦—— 这里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 学习状态等,及时地改变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从而 顺应学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例l:“角的度量” :

 (学生开始自己练习量角。教师巡视,发现正确率很高,人人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意外发生了。)

 小鹏: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

 师:哦!(略停顿)大家看,小鹏的量角器断成了两 半,它还能量角吗?

生l: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 经没有了中心点。

生2: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 有刻度,应该可以量。

生3:可是小鹏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

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 组相互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后汇报。

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

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 角的度数后再相加。

小组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 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

……

课堂上的一次偶然,却产生了更有创意的方法。 教师只有及时地根据课堂上获得的反馈信息,充分利 用课堂中临时出现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 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顺水推舟——这里指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意料之 外,但却由此给教师以教学灵感,于是教师以此为切人 口,顺着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

 课例2:“厘米的认识”

 (让学生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标准的必要 性)

小组l:我们量得桌子有3本书长。

小组2:桌子比2个铅笔盒长还要多一些。

小组3:桌子有2“尺”长多一些。

小组4:桌子有5柞长。

师:我们量同样的桌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生l:因为我们用的测量工具不同。

 生2:我们的测量工具不一样长。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测量结果呢?

生3:我们可以都用尺来量。

生4:可尺也是有长有短的呀!

生5:对了,我妈商店里的尺和我的身高差不 多呢!

 生6:那我们干脆一起来创造一个一样长的工具。

 师:大家认为呢? 生:就创造一个一样长的工具吧。

 师:商量一下,该怎么创造呢?

生l:我们先用短一点的尺, 就这么长,然后把其他的尺照这 短的尺分一分,可以在上面做上 记号,看看有几个这样的“短尺”。

生2:我们干脆剪一根长长的 硬纸条,然后用这一样长的短尺 去分一分,分出10个“尺”出来, 做上记号,这样量起来就快了。

 生3:大家快看,尺子上就有这样的一个个记号、 小细线。

生4:咦,我们的尺上也有。

 原先的教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提出都用尺来量 以后,就出示尺,然后通过观察来认识尺。可学生的 “尺也是有长有短的”疑问把教学拉出了预设的轨道, 教师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去感受和经历 “尺”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得以提高,学生在“创造尺”的过程中体会了长度单位 产生的必要性,进而认识了厘米。教学从新生成的思 路上走过来,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走出了个性,走 出了学生的创造。

 

 故弄玄虚——这里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 会提出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干扰教学的进程,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暂时还难以解释清楚,这时教师可以把疑 问暂时搁置一下,让它成为一个悬念。这样既不挫伤 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激发继续探索的热情。

 课例3:“认识角”

师:(出示一个五角星)这是什么呀?

生l:五角星。

师:我们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

生2:因为它有5个角。

师:角在哪儿呢?谁能圈给大家看看呢?

师:圈出的这部分是不是角呢?

生l:是。

生2:不是。

 师:它到底是不是角呢?老师暂时不回答,同学们也不用争,只要我们认真地学完这一课就有答案了。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83-01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就是从未知方向跨越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可见,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精彩的课堂在尴尬中“生成”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发生“尴尬”现象。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不光会给任课教师的应变能力带来挑战,也会直接给任课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但凡事有弊必有利,尴尬现象虽然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它的出现也是难能可贵的,它说明课堂是平等和民主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不会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在一次《9的乘法口诀》课堂上,某教师出示:9排方格,每排6个。问:“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方格,再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估算,但有一部分学生却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其中有个学生大声说道:“老师,我不用估算就知道一共有54个方格!”他话音刚落,许多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些还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我也会,我也会!”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下面大声背起《9的乘法口诀》来,然后,全班学生也都跟着背了起来……学生的反应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老师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道接下来的课该怎么上……

同样是《9的乘法口诀》课,遇到的情况也极为类似,另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好吗?

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

师尴尬,不一会便平静下来:同学们真聪明!谁来背给老师听听?

生异口同声: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师: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大部分同学都会了。但是(加强语气),会背诵乘法口诀只是“会”的第一步,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才是真正的“会”了。大家有信心借助手中的材料与小组同学一起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之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忙了起来……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后发现,他们不仅将9的乘法口诀总结出来,同时总结出来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有用小棒相加的;有用连加算式的;还有用草图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课堂上的尴尬现象就是其中一种体现,虽然它的出现打乱了教案中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却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尴尬现象还带来了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及时捕捉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即时优化教学行为,将教学目标放在动态生成教学之中。如此,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再会为尴尬而尴尬,课堂就会经常涌现出意外的精彩!

二、精彩的课堂在等待中“生成”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需要一个积极创新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需要等待,等待是教学中必修的一门艺术。教师不光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潜力,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预备了一个比较角大小的场景模式,目的是通过这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出示三个角后“我一眼就能看出来∠1最大。”一个学生首先站起来说。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2和∠3这两个角的大小呢?”学生们考虑了一会之后,开始发表关于角的比较的不同看法。其中,一位学生提议按书上的方法,将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两个角的大小,如果两个角重合,就表示这两个角相等。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老师把角画在黑板上,怎么比?”(这就是教者所预期的结果)“对呀,怎么办呢?”我故意问道。这时,有一个女生说:“老师,可以用尺子量角。”我表示怀疑,大多数学生也表示怀疑。我接着提问:“你的方法是……?”“从角的顶点出发,沿着角的两条边线进行测量,各量出两个角边线相等的一段距离,比如两厘米,分别标上记号,随后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短的角度就小;距离长的角度就大。”这位女同学说完,我禁不住带头鼓起掌来。

短短的等待,让一个平凡的女生展现了自我,虽然她还不明白解释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圆心角、弦等概念,但她的自主思维在老师的等待中得到了展示。

篇9

新大纲明确指出“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来临,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教育技术的更新也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了解数学背景,获得数学经验,数学经验的获得离不开 实际操作。一年多来,我们备课组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得到了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交流,敬请各位老师赐教。

一、利用《几何画板》,给学生一个“操作数学”的过程

《几何画板》是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 公司制作的优秀教育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几何画板》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几何画板》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几何“实验”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

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始认真学习《几何画板》软件,同时对学生进行培训, 并在上学期协同高一备课组编写了《几何画板》教学教案,指导学生学习《几何画板》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从一开始的教师制作课件进行讲解、演示“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课本知识,到后来的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变换”、“度量”、“编辑”等功能,制作具有动感的几何图形和曲线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挖掘,只有老师努力去挖掘,才能使学生的才智成金。如:对“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线性规划”、“圆锥曲线”等内容的教学,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这样一个动态几何环境进行探究、讨论、总结完成学习任务的。如: 学生们对“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的探讨,使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让我们感到惊喜,也使我们有所反思,我们感到无论你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教师,还是一位初上讲台的新秀,都应该记住一句老话,在“学中教”在“教中学”,都会发出“教无止境”的感叹啊!

二、利用《几何画板》,使学生有一个“实验数学”的机会

经过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们掌握《几何画板》,并且我们利用晚自习时间,在网络教室上课,使学生们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动手在操作中学数学,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有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代之以学生动手“做数学”,老师负责学习的组织,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网络教室中曾经教过“根据三角函数线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以及“椭圆的第二定义”等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 种“实验数学”的教学模式下,不是先有数学的结论。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制作,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测试讲评”的“讲、练、记”教学模式,改变为“问题──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会话、协商──得出结论──证明──再验证──练习──回顾总结”的新模式,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数学”的活动

《几何画板》是一个动态讨论问题的工具,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促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用《几何画板》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探求未知的结论,可以开阔思路,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到当a>1时,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是否会相交的问题,因为从课本及其它很多参考书上所给的在同一坐标系内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看,当a>1时,似乎是不相交的,正确的结论究竟是怎样?我们又让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ax和y=logax(a>0,且a≠1)的图象,底数a是可以变化的。当01时,通过拖动线段AB上的点a可以发现当a>1.45时,两函数图象没有交点(见图1)。

篇10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资源

90年代末,各学校掀起建立多媒体教室的热潮,力图用液晶投影仪、展台幕布等多媒体设备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虽然计算机和投影机的出现使教学向数字化迈进。但幕布并不能满足老师的书写要求,习惯写写擦擦的老师对鼠标操作有些力不从心,从讲台前到电脑屏后,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老师变成了“鼠标的点击者”。

而今,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数学课堂,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充当“录音机”和“录像机”。老师站在讲台上,在电子白板上像以往在黑板上一样自由板书,所不同的是,通过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几何图形。最重要的是,老师终于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项综合性新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镜头、有趣的数学活动或者是需要研讨的数学问题等。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一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传统教学通过书本等有限的形式传递信息,使数学课堂显得较枯燥沉闷,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主动地进入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可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赏析数学美。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资料库为学生创设情境,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飞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文本识别功能板书课题,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画出图中的对称轴等,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情境需要遮住三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小明用一张纸遮住了三个三角形的一部分,你能画出这三个三角形吗?这时候电子白板的遮挡功能“屏幕阴影”就可派上用场了。用图形笔补充画完这三个三角形后取消遮盖,随即引出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样就可以使探究过程更流畅。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有的功能,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它以无意识引导有意识,以情感引导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把握重难点

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构思,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方便地解决Power Point或Flash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等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地使用遮罩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页面快照等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电子白板中前置、后置、对象移动、翻转、透明度等功能诠释教学中的难点。虽然交互白板系统内置了大量的学科素材,但不是现成的、固定的课件,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对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案或课件。当然也可调用计算机及网络中的各类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类型的素材等),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行绘制。

例如:在《比0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温度计”这样一个小动画进行直观性教学。因为在小学阶段不涉及比0小的数,所以单纯的语言引入并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负数”这个概念,需要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教师将“温度计”动画中的指针拖动到0℃以下时,“负数”就应运而生。在观察温度计的同时,学生也能给0下一个新的定义:0不表示没有,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利用白板中的“温度计”简单突破了,比起实物温度计,白板的“温度计”指针的运动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