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2 17:4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读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读书教案

篇1

《学习活动》试用本(下简称“学习用书”),是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的其中一本,也是二期课改的载体之一,已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使用。这本书理念新,思路活,弹性大,材料实。其中,“弹性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它无需教师按同一内容,同一步骤来完成目标,而是为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现了教材新的地位和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优质教案,切实、有效的为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尽、可行的参考与帮助。然而,由于地域、园所的差异,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难以发挥优质的教育作用。因此,需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如果说专家、教案的设计者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对原有教案的创造性使用则可谓教案的“二度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冲破原有教案的束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一、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涵义的认识

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本地区文化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在深刻领会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开发。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二是教具选择上的开发;三是教法选择上的开发;四是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原有教案的增减,而是灵活的对优质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探索

《亲亲影子》是“在秋天里”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集体活动,也是“学习用书”中的一节优质教案,它具有选材新颖、目标明确、散文优美等优点。笔者以此节活动为例,谈谈在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探索中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1.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学习用书”中的优质教案大多是一个静止的教学方案,如何使静止的教学方案与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相吻合,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亲亲影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静止的教材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将静止的散文诗演绎成一个动画版的PPT,并围绕目标将“季节轮换的色彩变化”及“秋天树叶变黄变瘦、飘落”的动画效果加以强化,使幼儿能直观的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树叶的变化。因此,当教师问到:“秋天到了,小叶发现自己有哪些变化?”幼儿马上能用“小叶变瘦了、小叶变黄了、小叶长皱纹了、小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等生动、完整的话语与老师互动。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的开发,能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教具选择上的开发。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

优质教案中,教具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往往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具“二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如,原教案中,设计者选择了桑叶、枫叶、柳树叶等不同形状的树叶及相应的影子图片,试图通过“树叶与影子配对”的游戏,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然而,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比较形状差异大的叶子,对幼儿来说太过容易。为了使教具更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将原先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调整为形状相似的树叶进行比较。如,在“梧桐叶找影子”的环节中,我们将在形状各异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调整为在与梧桐叶相似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观察比较的难度,增加了配对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有时教具的开发是随着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本次活动中,呈现方式由“以图片呈现为主的静止呈现方式”转化为“以动画PPT为主的动态呈现方式”,随之“图片”教具也被“音像结合的PPT”教具所替代了。

3.教法选择上的开发。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口授法等。在对优质教案的教法开发中,我们有时会选择和原教案完全不同的教法来进行活动;有时会通过“削弱”或“强化”某种教学方法来调整原教案中的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教法更贴近幼儿的认知需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亲亲影子》活动的教法开发中,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原教案中“直观法”和“活动法”来体现的。

首先,强化“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观察法、演示法和示范法等。通过对原有教案的研读,我们发现教案中有若干直观法的运用。如,故事欣赏时的图片观察;树叶、影子配对时的图片演示等,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直观法的运用还可围绕活动的重难点适当加强。

重难点一: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利用PPT动画,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及飘落的动态来演示动画效果,使“秋天植物变化”这一季节特征更直观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重难点二:观察树叶及影子,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以实物(树叶及其影子的图片)、动画(PPT)的形式,通过“并排、重叠”等演示方法,帮助幼儿从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特征来进行观察比较,突显“观察比较”的活动目标。

其次,强化“活动法”。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游戏法”来实现“活动法”的强化的。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原有教案中,游戏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最后一个“亲亲影子”的游戏环节中,孩子在“树叶及影子”的配对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而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讲述和设疑占据了绝大部分,游戏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更好的提高趣味性呢?”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我们将故事中的叶子拟人化,取名为“小叶”;而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生动的动画,为孩子展现一段“小叶找影子”故事情节。同样,孩子也在“为小叶找影子”的过程中,欣赏、理解散文内容。这种移情式的教学,增加了欣赏部分的游戏性与趣味性。

4.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在语言、行为上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需观察与把握其中有效的教育价值,适时、适度的对幼儿生成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如,在“亲亲影子”的配对游戏中,我们发现有40%左右的幼儿无法将树叶与影子配对成功。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在配对过程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与叶子匹配的影子,但是在重叠摆放时孩子产生了水平、纵向翻转的困难。造成这一困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会翻转;二是单面的树叶教具阻碍了孩子的翻转尝试。

“翻转困难”是教师在研读、设计教案时没有预想到的,是幼儿生成的一个新的探索难点。因此,是删除难点、弱化难点,还是保留难点,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性资源做一个价值判断和把握。“水平、纵向翻转”也称“心理扭转”,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挑战。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保留与开发。首先,我们将单面树叶调整成双面树叶,使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能自由翻转;其次,围绕“翻转”难点,增加了游戏间中讲评,拓展了此环节的教育内涵。

三、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反思

1.正确解读原有教案。在进行优质教案“二度开发”之前,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原有教案。“正确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二度开发”的依据。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是进行“二度开发”的前提。二是了解主要环节。教师需仔细阅读和理解优质教案的主要环节,了解教案的全貌和每个环节的意义,这有助于教师进行“二度开发”。

2.研究分析幼儿。教师需要真实地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认知特点等,确定哪些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是孩子不了解的。从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案使用上的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采取一个班级采用“二度开发”后的教案,而另外一个班级仍使用原来的教案,从而验证教案“二度开发”的效果,进而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优化教学。

篇2

Abstract: Combined with students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in linear algebra, we makes an effort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teaching content of linear algebra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case teaching of linear algebra in independent college,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actual problem.

关键词: 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案例教学;数学建模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linear algebra;case teaching;mathematical modeling

中图分类号:O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56-02

0 引言

线性代数是独立学院理、工、管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案例教学就是以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案例中的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角度,将学科专业与线性代数理论教学内容完美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几个经典案例很好的体现出如何利用线性代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讲授逆矩阵知识时,可以举信息加密实例

在信息通信中,如何对信息进行保密,往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首先建立数字与26个英文字母之间的对于关系,例如

A B C D E … U V W X Y Z

1 2 3 4 5 … 21 22 23 24 25 26

例如,要传送的信息是“SEND MONEY”,如果按照上面的代码转换,该信息的编码是19,5,14,4,13,15,14,5,

25,如果直接按照上面转换的编码直接传输该信息,这样没有经过加密的信息直接传输出去很容易被别人破译,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商业上都是不可取的。破译者会根据一个很长的信息编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数值猜出该数字代表的字母。例如上述例子中的编码出现最多的数值是5,则自然能够猜出该数字代表的是字母E。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明文”—“SEND MONEY”进行加密,再把加密后的“密文传输出去,这样就会增加非法用户破译难度,让合法用户轻松解密。我们可以利用逆矩阵的知识实现这个功能,首先选取一个元素均为整数的矩阵并且该矩阵的逆矩阵的元素也均为整数作为密钥矩阵,利用密钥矩阵对明文进行加密,使得非法用户很难对加密后的密文进行破译。例如取A=■,则A-1=■。

因此明文“SEND MONEY”对于的9个编码排成3行3列的矩阵

B=■,

矩阵相乘AB=■■=■

因此对应的明文加密后传输出去的密文编码为“81,88,93,62,76,79,38,32,44。

合法用户可以根据密钥矩阵A的逆矩阵A-1对密文进行解密获得明文

A-1(AB)=■■=■

上述是信息加密的原理,实际应用中的密钥矩阵的阶数非常大,因此其构造也是十分复杂。

2 讲授线性方程组知识时,可以举植物的光合作用实例

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提高的辐射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x1CO2+x2H2Ox3O2+x4C6H12O6为平衡该方程式,需要适当选择其中的x1,x2,x3,x4,使得方程式两边的碳、氢和氧原子的数量分别相等。

由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而一个葡萄糖分子含有六个碳原子,因此为平衡方程,须有x1=6x4,类似的,要平衡氧原子需要满足2x1+x2=2x3O2+6x4,氢原子需满足2x1=12x4,将所有未知量移到等式左端,可得到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x1-64x=02x1+x2-2x3-6x4=02x2-12x4=0求得上述方程组,可得x1=x2=x3=6x4。为平衡化学方程式,我们需找到一组解x1,x2,x3,x4,其中每个元均为非负整数。

如果令x4=1,则x1=x2=x3=6,且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C6H12O6。

3 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知识时,可以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实例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和问题是21世纪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定量分析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有人提出了如下的工业增长模型:设x0是该地区目前的污染水平(由于土壤、河流、湖泊及大气等污染指数测得),y0是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以5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一个周期后的污染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分别记为x1和y1,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x1=■x0-■y0,y1=-■x0+■y0,

写成矩阵形式为x1y1=■x0y0或者?琢1=A?琢0。

其中?琢1=x1y1,?琢0=x0y0为当前水平,A=■。

记x1和y1为第k个周期后的污染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则此增长模型为xk=■xk-1-■yk-1yk=-■xk-1+■yk-1k=1,2,…即xkyk=■■xk-1yk-1或者?琢k=A?琢k-1。

由此模型及目前的水平?琢0,可以预测若干发展周期后的水平:?琢1=A?琢0,?琢2=A?琢1=A2?琢0,…,?琢k=A?琢k-1=Ak?琢0。

如果直接计算A的各次幂,计算非常繁琐。为此先计算A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A的特征多项式为

?姿E-A=■=?姿2-5?姿+6所以得?姿1=2,?姿2=3。

对于特征值?姿1=2,解齐次线性方程组(2E-A)x=0,可得A的属于?姿1=2的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p1=12。

对于特征值?姿2=3,解齐次线性方程组(3E-A)x=0,可得A的属于?姿2=3的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p2= 1-1。

如果当前的水平?琢0恰好等于p1,则?琢n=An?琢0=Anp1=?姿■■p■=2n12即xn=2n,yn=2n+1。

它表明,经过n个发展周期后,工业发展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2n+1),但其中一半被污染(2n)所抵消,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如果当前的水平?琢0=1119,则不能直接应用上述方法分析,此时,?琢0=10p1+p2。于是?琢n=An?琢0=10Anp1+Anp2=10×2np1+3np2=10×2n+3n10×2n+1-3n。

特别地,当n=4,污染水平为x4=241,工业发展水平为y4=239,污染水平已超过工业发展,经济将出现负增长。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A的特征向量 p2没有实际意义(因p2中含负分量),但任意具有意义的向量?琢0都可以表示为p1,p2的线性组合,从而在分析过程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线性代数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各学科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授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了解线性代数知识与各学科之间的实际联系,搜集相关实际问题为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设计好的实例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线性代数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莫京兰,赵新暖.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6(29):213-214.

篇3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 自己读课文。

2. 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 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 朗读全篇课文。

2.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 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

1. 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 念给大家听一听。

3. 师生共同评价。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编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及原文

2.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书札记

3.高一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说课稿

篇4

一、读书学习,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捷

加强理论学习,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一直很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工作室的成员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本着专业需求、各取所需的原则,特别在各成员学校之间开展了教育专著类书籍阅读漂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教师的谈话》、《语文教学谈艺录》、《教师的人整魅力》等多部精选理论书目,要求各位成员不断充电,认真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采用漂流阅读方式,解决了各成员校分散不易集中学习的难题。

二、扎实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教师研修群,让教师的交流更快捷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为了弥补平时集中研讨的众多不便,创建了工作室研修群,利用研修群进行网络教研,突破了教师之间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使教研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流变成了现实。研修群吸纳了热爱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改变骨干教师在课改中演“主角”的局面,即最大化地实现思想共享、全员参与,让更多老师得到了好处。利用网络把教师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全部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了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如课件库、试题库、最佳教案库、优秀案例库等,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

(二)四级备课,促使教师不断反思

工作室实行分组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四级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正教案―课后反思。第一级是个人备课:是由工作室成员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个体层面上的备课,是所有备课的基础;第二级是集体备课:是工作室内集体层面上的备课,体现的是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以达到资源共享为目的;第三级是修正教案备课:是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对教案进行个性修正,使之更适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第四级是课后反思:是教师授课后进行的交流,以课后记载的形式不断反思,有利于找准研究课题和总结教学经验。

(三)依托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打造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交流为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主攻语文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着力强调两点。一是课堂上教师高效教学,包括教法研讨、高效提问、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评价等。二是学生有效学习,包括课堂听讲、课堂练习、课堂思维等。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教师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实现工作室研修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三、建设网站 为教师交流实现共享

1.加强网站建设的学习培训,使研修网站能够尽快建立并运行。组织全体研修员就网站的基本情况、网站内容的上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培训,使每位教师尽快熟悉网站的基本运行,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良性循环。

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网站导航栏,使网站的运行切实为成员的发展服务。围绕高效课堂的研究目标及各兄弟校教学实际,确立了备课中心、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运行轨迹、活动掠影、交流空间等栏目,并设立了具体的内容分类。使网站内容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大家交流经验、共享智慧的乐园。

3.注重运行管理。工作室把开展网上交流和研讨活动办成一项常态活动,通过成员上传精品教案、教学札记、读书笔记等供大家交流。为了有效地运作和管理,将内容进行分类,并适当搭配,滚动上传,管理员及时备份,为工作室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科研引路,影响辐射兄弟学校教科研工作大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教师对工作感兴趣,必须引导其走上科研之路。”课题是科研活动的一个载体,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练兵场。因此,学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并建立了“工作室――片区组――成员校――实验教师”四级科研管理网络,开创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新局面。

(一)教师人人有课题

工作室倡导“校校有课题 ,人人做科研”的办学理念,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老师们立足教学实际,着眼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价值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生诵读能力的策略的研究》……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研讨”的研究活动,教师头脑中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被激活,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得以形成,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学生有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动手实验,验证书本理论有浓厚的兴趣。鉴于这一灵感,便成立了学生课题研究管理小组,指导学生从书本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去探究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篇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吃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每一个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必须关注以下三点: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

1.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1)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例如有些地区的孩子不存在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而有些地区的孩子就存在这个问题,甚至h,f不分,那么在确立重难点时就应该考虑这些特殊情况。(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完成的目标不可能太多。有的老师三维目标条条在理,面面俱到,好不美观。比如:①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理解课文内容;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书写生字……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的意识、情怀、爱好。试问在短短的40分钟里,能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目标都不能完成,我们何以教学?如果目标都成了摆设,我们又设它何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合适的目标、重难点、知识点、训练点,扎实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每节课的有效性。

2.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应该是流畅的、自然的、有主有次的。识字写字课堂,应该把识字写字设为主要环节,其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的老师一开始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时就大谈识字方法,紧接着让学生走马观花地识一遍字,然后还没有来得及读第二遍就让学生不看书,拍手读,结果学生能记住的文字少之又少。

3.不要为了走教案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在课前都会事先备好课,确立自己的教案。但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着的,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预设一一来过。有的老师事先设好了教案套路,为了让学生跟着走,根本不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急忙忙走教案,跑过场。学生刚开始思考,不到三秒就说:“我知道你们已经思考好了”;孩子们刚开始兴趣盎然地读书,老师就叫停……

4.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优等生,也不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其他的学生自己忙自己的。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孩子们看到一些生硬复杂的汉字,难免产生畏惧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学中老师们的识字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随文识字、拼音识字、音节连带识字、游戏识字、加减换识字法、动作识字、图画识字、儿歌谜语识字……有些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识字方法的多样而“花架子”太多,让人看不到识字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这值得我们反思。其次,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很多老师会选择让学生先自主识字,在初读文时找出生字,再利用各种方法巩固识字…

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循序渐进,识字水到渠成。同时,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识字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认字。为了使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升识字的能力。

三、关注写字教学的习惯和细节

在写字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习惯和教学的细节。

篇6

大家好!

从教一个半学期以来,在学校的领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渐渐地适应这里的环境,教学经验是谈不上的,这里只权且谈一谈我从教以来学习的一些体会,无论在那个环境,我觉得学习始终时最重要的。

从大学课堂出来,走进中学的课堂。说真的有一些手足无措的感觉,面对一群活泼乱跳动的学生,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对充满期待的眼睛,我感到紧张,同时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和压力。在讲台上,前几个星期甚至经常出现语无伦次的尴尬场面,尽管我精心地备了课,这时候是学生和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动力和异常大的帮助。

一、向学生学习。人人都说老师是要有耐心的,我觉得懂事的学生也是有耐心。学生知道我这个刚出道的毛驴,敢于也乐于和我接近,但是我开始那段时间给他们上的课确实使他们失望,我曾经也很懊恼,但从他们带有鼓励的眼神中,我看到那份体谅,那份宽容和那份耐心,尤其是他们在日记对我说的心里话,使深深地感动。我知道课上的效果不好,我经常去问他们的意见,询问他们觉得怎样教才更加令他们更容易接受,他们真的提很多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二、向老师学习。经验就是财富,虽说这东西不能照搬,但善于借鉴往往能事半功倍。站在讲台上才觉得自己的简陋,而学校提倡的多听课真的非常好,说真的我每听一节课都有一种启示,都有收获,包括教学的方法,教案设计,课堂组织,学生调动,练习安排,作业的布置,可以知道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我听过莫老师,王晓阳老师的课,他们投入和疾驰有度的教学给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看了王老师的教案,才真正懂得教案原来可以写得这么工整、详细、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上学期上了汇报课,我曾认真地听了何校、邓校等好几位老师的意见,他们给我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见,我开始懂得扬长避短在教学上的使用,《水调歌头》本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意蕴丰富的词,却给我知识性的肢解了,美感荡然无存。吸取这些教训,慢慢地在教学上有所改善。

三、向现代信息学习

网络真是好东西, 我记得欧阳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受益匪浅,他说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要充分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对我这样刚[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毕业出来的老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的经验都相当缺乏,而网上却提供众多有经验老师的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甚至细到如何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怎样写日记,搞什么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很多很多。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老师。而网上一些好的资源也可以给学生看看学学。

举个例子,对于语文老师来说,特别像我这样教起点年纪的,学生平时的交流主要又用方言,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我知道就我这朗诵水平范读可能会害了学生,我们古人就知道,人能顺利地渡过河,是“善假于物”罢,于是我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资料,用人家的范读,在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还学的像模像样的。

总的来说,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实践,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虽然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也有过领悟。上个星期,指导老师王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说我上课从容多了,同时也指出我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调动学生时仍有待提高。

篇7

关键词:理论指导;实践语文;阅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5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历来为人诟病的同时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同仁,因此,质疑者、建树者层出不穷。笔者偶从“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哲学命题获得灵感,并进行了不断地思考、实践,渐渐形成了本文论题。

一、“理论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

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的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然后,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

二、“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阐释

古往今来的语文工作者,早已为我们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在通过对大量的语文现象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和概括,形成了诸多的文章理论、文学理论、写作理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些理论的第二次飞跃,即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导阅读课教学。反过来,如果不是把这些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而仅仅是作为知识去学,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者束之高阁,那么这些理论就是死的理论,祸害了理论产生的初衷,也祸害了的唯物辩证法。

三、“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不管是哪种版本,不外是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喜剧)和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二者也会有交叉现象。而相关的理论知识,课本都有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再经教师提炼,归纳出一二三,易于掌握就够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把这些文体常识、文学常识运用于阅读教学。

例如,先学习小说的概念,这是纲。在小说的阅读中逐步提出“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你有怎样的收获(文学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等问题,任务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三遍五遍的阅读,不厌其烦地与文本对话,与作品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完成小说的学习。

遗憾的是现在流行的注重展示、张扬个性的课堂,很少看到学生读书,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学生也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这个“得”,大概类同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会意”。倘若如此,学生还会不喜欢阅读吗?食髓知味,还怕学生养不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吗?

四、理论指导实践哲学思想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一)还课堂给学生

这是喊叫了多年却又没法落实的老大难,有的地方还把讲课超过十分钟视为师德不合格。高压之下便是学生展示、活动得热热闹闹,真正x书的很少。毋庸置疑,中学教材的选文都是精品,美吗?学生说,美。美了多读几遍。读得多了,好多问题学生都会自己理解,根本不需要教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地讲解或提问。正如一个母亲用爱心给孩子做了一顿饭,香吗?孩子说,香。香了多吃几碗。她根本不会在孩子才吃了几口之后说:“打住,回答几个问题,有哪些原料,有哪些调料,分析是怎样的火候,体现了炒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你最喜欢哪种原料,还有……”笔者认为,学生的不爱阅读,都是教师造成的。

(二)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理论指导,问题驱动,在解决问题的阅读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同时在多读中,难免会有诸多新的感受感悟,所谓温故而知新,常读常新。就这样,在学习了两篇文章之后,学生会提这些问题,教师便不需再问,学生的阅读学习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若如此,便成就了一名教书匠。教书匠,是教师自嘲或者他人蔑视的贬义词,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师根本做不到“匠人”的水平。

(三)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笔者以为读的多了,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多了,交流多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无需苛求了。语文素养提升了,还怕考试成绩考不好吗?

(四)解放了教师自己

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有效备课

新课程教学强调的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而实现有效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就是充分的提前预设,即教师的课前备课。备课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有效备课”,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学、有所得。本文从目前高中政治教师备课的误区为切入点,对于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备课,如何积极组织“有效备课”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对广大政治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正确认识“有效备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1.改变依赖“教案”的陋习

真正扎实有效的课前备课,并非要依靠教案来加以体现,备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可以是笔记,可以是摘抄、拼贴的资料,也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标注。一本好的、有效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腹、了然于心的认识与理解,而真正有效的教学课堂我们也会发现,是没有教案的课堂。

2.着力提升自身素质

有效备课的基础是教师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之所以会有“抄教案”之风蔓延的现象,就是很多教师缺乏有效备课的能力。高中政治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在传授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给予他们特殊教育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做充分准备,要在备课过程中将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学习与读书是提高素质最有效之方法,教师应该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看教案,而且要坚持的看、长期的看,形成习惯的看。同时还应多看一些真实教学实录,在读与看中学会深思慎取。

3.理解备课真正涵义

备课的真正涵义并不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进行有效备课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会产生怎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快更好掌握知识?时刻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教学方案,要让启发思路、点拔方法、引导过程来代替枯燥乏味的说教,要让合作、讨论、探索代替一味的做笔记和背诵,只有让学生开得了口、动得了手、转得起脑,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

二、认真组织“有效备课”、构建有效结构体系

1.备好教材

新课程强调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它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方法、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表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充分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课前预设。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站在整体高度,构建网状知识结构体系,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为政治课堂添加活力。如“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如此构建:文化的意义,即“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发展历程,即“文化为何会发展,是如何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作用,即“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文化”——最后,阐述我国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即“应该如何开展文化建设”(本章的落脚点)。将知识结构体系化,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并能够很快提炼出知识要点,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师进行备课的最终对象,备课有效性的体现就在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所谓备好学生,就是提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的了解,明确具体的教学中哪些问题是可以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讲“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时,其中政府依法行使的权力这部分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先进行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稍加点拔学生就能很快掌握,但对于政府行使权力应进行怎样有效监督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通过内容的概括与整合,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

3.备好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得当的教学方法。在教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应始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着眼点,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还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都应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中的热点、焦点话题出发,引导和启发他们学会从政治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生活实例的分析中学会运用政治原理和政治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如在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可以引入网络最新话题:南京某中学生在三千五百年的埃及古庙浮雕上刻上“到此一游”字样,引发国人震惊与愤慨。让学生们思考:这个学生的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发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发现这一情景的国人曾经试图擦拭掉这些“羞耻”来保护千年文物和维护国人尊严,你怎么看?让学生们在热点问题的思考中,意识到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也是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同时,这种实例教法,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即便一个小小的行为也蕴含着重要的政治因素。

高效的政治课,开始于教师的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承载着教书与育人双重使命的高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精心准备,有效备课,才能全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水平和政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平台;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时期,但是还有部分教师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性相对薄弱。

基于此,在构建和谐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校实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校内外多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了解教师需求,制订培训方案

要求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期望值和个人发展规划,以师为本,制订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疑惑;定期召开备课组长经验交流会,探讨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力求每位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行骨干教师再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定期与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心得,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三)“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课改培训

为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次分年级分层次组织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山东昌乐二中、山西新绛、河北晋州二中等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回校后组织讨论,探讨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

2011年,我校请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程翔、韩军、吴欣歆、来凤华等四位专家分别作课并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老师们课改的热情。

(四)重视教师课堂专业技能培训

1.板书培训。为了引起青年教师对粉笔字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进行了板书培训,并随后进行板书大赛,激励青年教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2.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参加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并由参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每学期进行教师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并选出了优秀作品展示。形式多样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搭建平台同伴互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组织展示课,为理念领先的教师搭建平台

常态课展示活动改进了教师教学方式,规范了教师课堂语言;“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彰显了各位参赛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课改展示活动将我校的“时间・实效”课堂模式付诸了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各类展示课给教师提供的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培养和锻炼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教学论坛”,为有经验的教师搭建平台

我校每年一度的主题教学论坛,是对全体教师一次重要的培训,也是一次教研成果的展示。例如:主题为“促专业成长,做幸福教师”的第八届教学论坛旨在为教师健康快乐成长指明方向;主题为“读书促我成长”的第九届教学论坛则力求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通过读书“改变心态,改变人生”。系列教学论坛活动传承的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精髓。

(三)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搭建平台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等都有明显提高,多位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市区评优课和说课活动获得佳绩。

(四)开展“读书月”活动,为教师的思想成长搭建平台。每年的12月份定为教师“读书月”,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专业书籍,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选评学习心得,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文曲》上。读书月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推动了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

(五)开展骨干教师博客活动,为教师交流展示搭建平台

我校已建成“十中骨干教师博客圈”,用以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辐射作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大提升。

三、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巩固教师专业发展探究成果

(一)教研制度

为保证教研工作切实有效,学校制订了《第十中学教研检查制度》,要求教研活动要固定时间、地点、发言人,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检查;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活动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科研制度

制订《第十中学校本科研制度》,规范了教科研活动环节,激励教师进行科研探索。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研究的结果服务于教学。

(三)导师制度

制订了《导师制度》,规定上岗3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要拜师傅,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力争能收到徒弟。

(四)评价奖惩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主要制度有《第十中学教师自评他评量化评估方案》、《第十中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第十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职务评聘标准》、《第十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考评制度》、《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评选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潜心钻研业务,有优秀科研成果或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四、踏实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

近两年青年教师在评优课、展示课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的有四人,获区级一等奖的有十人。

学校骨干教师逐年增加,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区级名师及骨干教师17人;刘轶茜、刘彦乔、王永丽等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在河北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说课评比中,徐淑芬、谢志老师荣获省一等奖。许瑞霞、王丽平、刘轶茜等老师分别在市级以上交流会上作报告及经验介绍。张文君老师三次作客石家庄广电中心新闻广播《星河梦工场》“名师讲堂”栏目,谈美术专业与实践的话题,引来家长的热切关注。

篇10

“中国梦—我的大学梦”高一主题班会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学生确立梦想。

2、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学生们的美好理想,使大家懂得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为实现理想应不怕苦去努力奋斗拼搏的道理。

4、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

主题说明:

为了更好的使同学树立理想,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刻苦努力的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本次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班会主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学生读)

同学们,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人们就是因为有了梦想,人类才走向文明,也正是因为有了梦想,社会才会飞速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梦想的问题,首先请听梦想小故事。

二、梦想小故事

1.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2.茅以升立志造桥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 茅以升小时候, 家住在南京。 离他家不远有条河, 叫秦淮河。 每年端午节, 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 到了这一天, 两岸人山人海。 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 船上岸上锣鼓喧天, 热闹的景象实在让人兴奋。 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 每年端午节还没到, 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 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 茅以升病倒了。 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 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 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 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 茅以升连忙坐起来, 说;"快给我讲讲, 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 "小伙伴们低着头, 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秦淮河出事了! "" 出了什么事? " 茅以升吃了一惊。 " 看热闹的人太多, 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 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 "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茅以升非常难过。 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 景像凄惨极了。 病好了, 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 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 他想; 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造的大桥结结实实, 永远不会倒塌 ! 从此以后, 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 平的, 拱的, 木板的, 石头的。 出门的时候, 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 他都要上下打量, 仔细观察, 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 看书看报的时候, 遇到有关桥的资料, 他都细心收集起来。 天长日久,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 他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经过长期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过渡:好多好多的人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断努力,不停进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腾飞,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今天世人瞩目的辉煌。

三。谈谈你的梦想

师:同学们,你们有美好的理想吗?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问你问我问他?可能我们一时都难以说清楚。

师: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梦想是正常的希望,是造物于人的自然精神,是生活的指南针,那么,大家的梦想又都是什么呢?(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理想,尽管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想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一点力量。理想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随个人的不同而不同。

四。诗朗诵《梦想的乐章》。

师:那么,什么样的梦想才是崇高的呢?请听配乐诗朗诵《理想是什么》。

师:的确,崇高的理想是一个前进的动力,墨要想变成金刚石需要依靠高压和烈火一样,理想的实现同样需要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师:一个有着终生理想的人,青春不是基本,而是为理想奋斗的一段路程,为了远大的抱负,青春可以忍受贫穷,可以忍受寂寞,甚至可以忍受苦难。

师:只有在疾风暴雨中才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拔出非凡的绝响。

五。演讲《走向未来》

师:但愿我们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理想。

我们知道明白生活意义的人,才能为未来而奋斗,才能为理想而奋斗。

用诗的情怀装点我们的人生,在美的色彩中让我们走向未来。下面请听演讲,《走向未来》。

师:的确,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还要为实现理想去努力奋斗。

罗凯月:为了理想的远航,默默地积蓄着奋进的力量。

李文丽:昨天的理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今天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六、格言大比拼

师: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现在举行理想格言大比拼。

(全班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气氛非常热烈。)

师:那么,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请几位同学谈谈想法。(现场指名谈)

主持人:理想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理想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让我们面对理想大声宣誓吧(全体同学):

我们愿用必胜的信念投入梦想!

我们愿用全部的精力倾注梦想!

我们愿用坚定的毅力战胜困难!

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我们坚信理想会因奋斗而美丽!让我们放飞梦想!我们坚信成功属于我。

师:听,未来在召唤,明天会更好,我们期待着那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期待着,那意想不到的辉煌!

师: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的想法,为了达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来唱《明天会更好》。

七、小组诗歌朗诵:《我爱中国》

我站在中国地图前,仔细端详着,

啊!它多像一只昂首挺胸的五彩锦鸡。

它的冠子一摇,撒下无数玛瑙,那是黑龙江畔的高梁。

它的脊背一耸,飞起一条玉龙,那是万里长城在腾跃。

它的尾巴一抖,抖下无数珍珠,那是新疆的水晶葡萄。

它的肚子一挺,金灿灿,明晃晃,那是长江中下游的小麦和水稻。

它的两脚一迈,一股甜香扑鼻而来,那是海南椰林和台湾的蜜糖。

夜里,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一只锦鸡落到了我床上。

它双翅一展驮着我飞向那蓝色的天堂!

八、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畅谈了梦想,知道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希望同学们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吧!

“中国梦—我的大学梦”高一主题班会教案二

内容设计:

一 目的: 师生交流互动,分享学习生活点滴。现在始,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寄明天,仰望星空,圆梦大学。

二 内容

1 导入 高一(18)班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利用这节班会课的时间和大家聚聚,快乐着你们的快乐 “忧伤”着你们的“忧伤”。大家知道,我们xx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发了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xx突出强调,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因此,当下勃勃生机的我们,孜孜不倦攻书不畏难的我们,未来要建设祖国完成复兴大业的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是什么?我的,我们的大学梦!

2 进程

(1) 感恩的心 今天,我能坐在这里读书。。。。。。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2) 这就是我 正确认识自己(我是谁?) 合理定位目标(到哪里去?) 科学规划路径(如何去?) (“我是谁,为了谁”“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3) 读书-大学-工作(事业)?读书-做人-修行?(读书不一定是为了事业,读书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4) 分科有道,学习得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现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