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5 17: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实践操作,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案例应当以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作为根据,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来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建立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动作操作机会,并且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运用案列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在讲解word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依据教材上的小案例,设计出一个毕业论文的案例,把文章用论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论文中的文字、段落、页眉等问题。学生一般都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使得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式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计算机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关键的参与者,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还应当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案例应该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转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比如让学生做一份学校宣传海报、那学生熟悉的任务或事物利用软件展开处理,制作出一份精美海报,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利用软件处理过的图片竟然有如此漂亮时,便对软件处理有了浓厚的兴趣,都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操作起来,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老师所组织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相关,充分挖掘出学生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与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探索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突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开放性与探索性。
三、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教案的设计。
老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如何设计案例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如何设计案例,并且保证案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等。同时老师还应当建立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中,让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老师所设计的案例应当包括所有的知识点,基础的知识点作为主要部分。比如,老师在讲解Office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Excel制作通讯录、用PowerPoint制作动感宣传片等等。
2)实施步骤。
在上课前,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真正讲课时就不会生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展示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的讨论。在向学生展示案例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来激发出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其次,老师应当把教材作为主要根据,设计出的案例应当与教材紧密相关,在学生分析案例时,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作出思考,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展开归纳,并且要求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结论的纠正与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查缺补漏,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老师应当考虑在已经完成的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从而使得老师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做出总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老师在选取案例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比较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老师选取案例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老师就必须通过自己搜集材料、选取案例,这就要求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与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上运用,这样才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那些计算机成绩较差、不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当着重对这部分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对案例的选取,但是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尚未建立有关的案例资源库。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技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五、结束语
篇2
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大的方面来讲,网络信息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从个体角度来说,关系到公司单位重要经营信息,及个人隐私。当前,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对于置身于网络社会的每一位在职人员,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任务十分艰巨。
与此相对应,作为社会新生代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素养,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而作为培养社会骨干人才的各高校,在着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同时,不应忽视网络信息安全在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2 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现状
经过调研,大多数的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育仅限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含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知识,这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陈旧,难于应对当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二是部分高年级同学选修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该课程知识结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数学功底。[1]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晦涩难懂,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复选题:(A)您认为所学专业会涉及涉密信息的泄露吗?(B)您知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类型有哪些?(病毒、蠕虫、木马、网络钓鱼、篡改网页、拒绝服务攻击、应用软件纵、未经授权的入侵、移动无线应用入侵、数据库受到威胁、系统漏洞、垃圾邮件)(C)您知道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硬件损坏、网络瘫痪、网络不正常、知识产权被盗、ERP等关键应用瘫痪、文件丢失或被破坏、身份被盗用、客户资料泄密、被欺诈或被勒索、公司资料下载泄密、其他),最后将问卷结果量化分析,结果令人堪忧,反映出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的缺失。如图1所示。
3 构建“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学体系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而言,鉴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就业岗位需要等差异,特别是受到专业侧重点和教学课时的约束,教学难度大。在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尝试通过MOOC教学资源平台,[2]构建 “三导一体”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班级教育、知识(征文)竞赛、宣传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论坛等)为辅助的综合教育模式。
3.1 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主体。在原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计划课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机房实验时间内,精选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3.2 班级教育为指导
在日常班主任、辅导员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商务犯罪和网络欺诈案例,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去了解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日常相关言行。[3]
3.3 知识竞赛为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教师收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若干难度适中的竞赛题库,在校园网络的MOOC平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3.4 主题宣传为传导
校园内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网站专题、讲座、展览和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安全知识,创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学氛围。
通过MOOC 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相互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模型确立后,将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学年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SPSS工具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校区的期初和期末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的统计量表和独立样本检验表显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效果显著。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思路,摸索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4.1 教学定位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4]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各行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各异,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科学研究。[5]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应明确定位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层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地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保护系统的基本网络安全,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击。
围绕教学定位,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
4.2 教材教案
教材与教案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贴近各专业实际,如财经类专业包含财经信息安全案例等,强化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摈弃部分理论,如复杂的密码技术和算法等,结合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有关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
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比较丰富,采用深入浅出的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庞杂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印象。[6]
4.3 师资培养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学科带头人。从专业化的角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本身应该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关注信息安全的发展,主动学习信息安全新技术。[7]
4.4 实验建设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演练,比如数据篡改,口令窃取等等,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8]
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开放性[9]、破坏性,网络机房采用了硬盘还原技术,或者采用VMWARE 等虚拟机软件技术,通过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10]
4.5 网络资源
“三导一体”教学体系离不开信息安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教学课件和动画、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关资源库,通过网络媒介,有助于师生全天候高效地获取资源,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弥补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4.6 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11]在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的管理中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管理和教学过程,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5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是信息时展产生的一门重要学科,网络信息安全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该项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加大教研力度,设定合理的信息安全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增大教学资源的投入,确定科学的考核要求,培养更全面、高素质、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9-0000-01
Talking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omputer Basis Advanced Case Teaching Research
Liu Wei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Case teaching;Non-computer major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智联招聘网”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目前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可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已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针对全校非计算机各个不同的专业,今后计算机应用的侧重点不同,目前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不同专业的后续使用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教学》,在新生完成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了计算机常用操作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课程》,精心设计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针对各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相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启发的功能。
三、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具体措施
(一)贴近专业需求,制定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8个系38个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按不同的系分别进行调研。我们计算机基础教研室8位老师各有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系。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资料、并与各个系部的专业主任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行业标准以及就业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适合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为今后我们教学提供参照依据,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搜集编写适合各个专业案例,自编教材。在走访学校各个专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整理、收集、查阅大量适合相关专业的实用、原始数据,编撰、设计适合各个专业的案例。每周利用教研室例会的时间,定期讨论数据的收集、整理;调整案例的设计、组织。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师生座谈会”,邀请了各系部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涵盖我校各个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约30人左右。在座谈会上,师生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计划进行热烈的讨论。此外,对学校部分专业的大一学生以及毕业生就计算机基础课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反馈跟踪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计算机的要求。通过不断积累,最终生成适合全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这门课的案例库并编纂成教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对应选择与不同专业适合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因专业施教”。我们目前根据学校8系38个专业的不同培养方案,设计的案例库按应用来分,暂分为商务类、管理类、策划设计类、工程类、综合类五大类。(三)实时更新案例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总学时一般在52-84学时之间,想利用课堂时间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不可能的,平时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把教师积累的案例库、素材、习题、以及设计项目要求按侧重专业方向和难度层次分类实时动态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四)多组织提供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让其兴趣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基础大赛,设定主题,允许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网页制作、Word排版或PPT设计比赛,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比较满意复杂的综合作品,必须通过多名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多方面提供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锻炼自己的机会。
四、小结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计算机课,如何把我们课程内容更贴近专业建设,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以及今后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有利,更符合计算机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是我们要一直不断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影,王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4,No.9,2008.12
篇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 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
计算机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技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方面要认识到开展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好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1现阶段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好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分析好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对计算机教学研究深度的不断增加,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调查显示,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便降低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1.1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评价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一种考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以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往往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2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足
高校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认识到了改革教学方法的意义所在,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却只注重了表面上的改革,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片面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媒体素材。但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与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反而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2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2.1使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
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要认识到虽然表面上计算机语句比较混乱,但是从实际上说,却存在着一定的组合规律。这也是结合计算机特点的,都可以借助教学案例来进行反馈。所以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认识到案例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理解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结合好案例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掌握好案例中所存在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程度。
2.2注重案例的分析
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综合使用好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借助探究教学法或是合作教学法等。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案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如学生在学习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案例,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还要做好案例的讲解工作,并运用好分层教学法等,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在一层一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质量。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3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避免单一对案例进行分析。只有让学生主动接收案例中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案例,借助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分析,且在分析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全班一起探讨,通过相互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的效果。学生在合作中很容易针对问题进行争辩,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分享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接受其他同学的观点,从而拓展自身的视野。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品质,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还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为学生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适当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上的和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述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相关技巧的掌握程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杜艳绥.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
篇6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篇7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就是指“亲验式”的教学方法。它把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创造出具有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们对这种情境进行讨论,借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时的过程
1.选择设计案例
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案例选取的原则为实效性、针对性、典型性以及趣味性。在进行收集设计案例教学时,要注重真实性的案例,并且还要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同。不能随意更改。选择的案例离着学生们的距离越近,就越能带动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也会有很大提高。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案例里的问题和训练要设计的有一定的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案例问题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一步步的进行学习,使案例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展示案例
案例的展示安排在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在展示时要考虑到教学任务明确出计算机教学目标。在案例剖析后分涵盖内容,要全面的囊括知识点,让学生有个全面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搞清物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案例做准备。比如进行Word文本的格式化教学,可以采用 “毕业论文排版”这个案例,它首先设置了毕业论文的字体、段落、页面,然后在展示页码操作时故意设置错误,要求学生查阅材料指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有时出现的页码不正确情况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疑问“怎样分栏文档后添加正确页码”。
3.布置任务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在设计方法上,可以采用树形的计算机结构框架,让各部分标题与题干相互联系,节节沟通。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制定方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施步骤。
4.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间的案例讨论来解决问题。对老师来说,案例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形式在学生提高学习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我们还要留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有了课前和课后的准备,再通过案例讨论叙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作为案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当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产生的想法和结论产生不同时,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讨论进行有效梳理。
三、实施中职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1.在案例讨论方面
在案例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讨论中师生间的关系。在讨论中,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老师在讨论时要注意处处设疑点,在关键部分设疑点,在易错部分设疑点,在模糊部分设疑点。老师应该巧妙的运用设疑的技巧,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然后深入的引向学生的问题,这种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让课堂随身可以摩擦出创新的火花。还要注意整个讨论不能偏离核心议题,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自顾自说的情况。二是处理好独立性和课本知识的关系。课堂讨论要求做到论理透彻,论据充分,言语还要符合逻辑。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案例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课堂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
2.在教师总结评价方面
中职计算机老师在案例教学的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习计算机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计算机的学习过程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时间的管理,学习计算机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总结
中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代表,它不是对计算机理论的简单阐述,而是对真实情景的模拟。案例教学是个人人采用的实践创造活动。它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计算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曼霞.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医药卫生,2009(8)
[2]乐敏.关于中职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篇8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工教育;情景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安全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索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技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困局
目前技工学校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大多数是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专门针对技校学生的教材很少,至今没有特别适合技校课堂教学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技校学校的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的教材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相对抽象的网络安全知识很难让学生清楚的理解,这些沿用高职课程教学的教材模式很难符合技校教学的实际。并且技校学生无法理解教材内容,就会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而且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手段不足
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本身理论知识偏多,所以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以理论为主,实验不足,缺少上机和仿真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相关原理,而且枯燥的理论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另外有的教师又觉得网络安全实验较难,所以实验课上基本包办代替,直接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仅仅让学生上机验证。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很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系统、全面的应用和理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内容到底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更不用说自行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进行数据备份等网络安全操作了。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索
(一)选择适合技校学生的教材、教学内容
面对许多不适合技校教学的 《网络安全课程》教材,教师应对不同的教材做出认真的分析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筛选出适合技校教学的内容,并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积极有效的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学习。而且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可以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技术先进、通俗易懂的教材,选择可以系统介绍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及原理的教材,进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当中。
(二)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原理一窍不通,可是对安全案例,黑客故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当某一个角色,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因素,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设计场景;第二阶段:进入角色第三阶段:教师引导;第四阶段:归纳总结。如网络安全的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式教学,先讲什么是病毒,木马,再讲怎样防范等学生学习时就较枯燥和被动,课堂的气氛很沉闷。为此,笔者改变了教学模式。上课时先讲我的QQ被盗了。再请学生帮忙想想怎样找回密码。让学生当一回“网络侦探”,然后提出为什么QQ被盗,我的电脑存在什么安全隐患,怎样保护。带着问题导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后。通过具体的练习、讲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点。然后再适实地布置一些练习的操作任务,通过多媒体评阅学生的作业点评一些好的作品。这样,师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重视网络安全实验
实验部分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具体的实验再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教学丰富的实验内容。网络安全实验的内容从简单的学习、验证、操作配置到设计分析 ,再到综合应用,例如防火墙实验。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自身安全至关重要。当前,防火墙的安全指标主要有:入侵实时警告:能够对自身和受保护网络的非法攻击进行多种告警 ,如声音 、日志 、邮件等 。实时入侵防范 :当发生入侵事件时,能够动态响应 ,调整安全策略,阻挡恶意报文 。实训内容 有可以设计为:防火墙访问列表(access-list)配置、地址转换(NAT)~N端 口转换(PAT)配置、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 、防火墙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通过此实训帮助学 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 。
篇9
[关键词]警务实战;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36.220
当前随着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战应用能力培养工作已远远落后于公安工作的客观现实需要,严重制约了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公安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民警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迫切需要通过专业学习获取新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1 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教学体系和内容陈旧
目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基本以计算机文化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系单一,比如: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系统软件及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XP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常用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技术基础。这一体系看似庞大,实际教学中“蜻蜓点水”,既无深度又无广度。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对知识体系重新搭建,基础教学实验体系深化改革,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满足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1.2 未能体现公安教育特色
笔者通过对公安院校毕业生和实习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在实践工作中,对其所在部门的公安信息化系统几乎是一无所知,对安排的工作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影响了毕业学生工作的上手。究其原因是:知识的匮乏,学生在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所学知识脱节。很多公安业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而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并没有涉及警务实战系统应用这一重要内容,严重滞后于信息化要求下的公安工作。当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均来源于普通高校,内容一直局限于计算机的一般应用,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普通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几乎没有区别,缺少公安教育特色。
1.3 实践教学和考核环节弱化
当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体系突出理论学习,辅以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在学完计算机课程后,并没有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存在只顾解决基础认知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任务的能力培养。比如对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图形、图像的处理等是警员的一项基本功,但学生却无法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考核完全由上机操作完成,平时成绩无法在考试成绩中体现。
1.4 教师队伍公安实战工作经验有限
当前公安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缺少公安一线工作经验,对公安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是特别清楚,主要是这些教师大多都是普通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公安教学岗位,直接导致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公安实战几乎完全脱节,学生所学内容对公安一线工作帮助不大。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要改革
当前公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警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计算机应用课程已成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这种变革,公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把高难度、纯理论的课程大胆进行改革。我们应该多开些适合公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偏重于应用的课程。我们学院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时间,大胆调整增加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
2.2 提高教师素质
2.2.1 强师德重素质
教师要具备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奋斗,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理、知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实践来掌握知识、明确道理,丰富情感、提高觉悟。所以,不论是课堂内外,还是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教师都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榜样。
2.2.2 求变革变理念
教师基础知识越扎实,教学视野越宽厚,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和运用才能越精和越熟练。教师要不断适应新变化充实内在,摒弃传统建立全新教学理念。教师应“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在公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要求教师要主动求变革,加强课改工作,努力使课程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传授知识时很自然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2.2.3 强素养增效率
学校要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突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计算机教师结合公安实战提升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到公安基层一线调研、锻炼。了解公安机关迫切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掌握和了解公安实战一线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将这些需求带回来成为课程改革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向公安专业课教师学习。采取以老带新的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业务骨干,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树立以实战需求出发研发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材教法等,最终通过教学为公安改革服务。了解计算机在解决各警种公安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在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更要突出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知能力等,促进培养学生热爱公安政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以创新促课改
2.3.1 更新公安应用专业教材,贴近警务实战
为了解决现行计算机教材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相脱离的实际,应加紧公安计算机应用系统教材的编写。专用教材讲授计算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例如:国家安全保卫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侦信息系统、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监管信息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公安高等教育信息网等。针对不同公安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体现特色,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例如:对治安专业的学生,重点介绍人口信息系统、治安管理综合系统的使用;对侦查、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要着重讲解刑侦信息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CCIC(全国犯罪信息中心)系统和“被盗车辆”信息查询等;对交通专业的学生,介绍交通综合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机动车驾驶员信息系统及交通指挥中心的功能和使用。另外,对非公安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开设计算机专业课以外,还开设一些与公安专业密切相关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
2.3.2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配套安排上机实践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免费开放机房、安排教师辅导、开展“第二课堂”环节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大赛”,如网站开发、程序设计、作品展示等,使教学方式从老师要学生学变为同学们自愿想学。在初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封闭网络环境,安装各种基层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应用软件和管理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模拟实战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3 优化课外实验活动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除了增加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比重之外,还要采取“开门办学”的教学组训方式。所谓开门办学,即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其一是“走出去”:根据学生的相关专业,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公安业务部门考察、学习。公安网络监察部门是侦查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前沿阵地,有许多宝贵经验和不断涌现的新情况,这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了解实际侦查计算机网络犯罪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些考察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其二是“请进来”:例如请有经验的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这种方式对在校公安大学生普及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就可以开拓眼界,了解专家带来的经验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最新动向。
3 结 论
为公安一线部门培养能够满足公安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是科技强警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公安队伍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不断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教学路子来。以上是笔者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许多想法还有待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希望能给正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的同人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侯金F.公安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科学时代,2009(1).
[2]崔和宏.公安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3]崔莹.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设想[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
篇10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进程调度;文件系统;虚拟存储器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指导和规划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一系列计算机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应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在广度优先的基础上增加深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讲授要有别于计算机专业,尤其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操作系统这一章时,多道程序设计概念、进程概念、文件系统的概念及虚拟内存的概念,这些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用学生更能理解的方法和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下面就是笔者在讲解操作系统功能时的三个教学案例。
1 案例一:进程及进程调度
首先,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而软件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就是操作系统,它是对计算机硬件第一层次的扩充,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也是其它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假如把CPU比喻为人的心脏,那么操作系统就是人的大脑,计算机的一切操作都是由操作系统在指挥、控制和调度的。课堂讲授中可由此引入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c)perating System)是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各个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有效、良好的使用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定义中说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那么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有哪些呢?我们可把它一一罗列出来。硬件资源有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设备;软件资源有程序、数据、文本等。与之相应的,管理CPU资源就是处理机管理,管理内存资源就是存储管理,管理外设资源就是外设管理,管理软件资源即信息管理,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四大功能。接下去就分别介绍这四大功能。
讲解处理机管理从讲解单道程序设计入手。单道程序设计的意思是:任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程序在系统中执行,一个程序执行结束后才能执行下一个程序。我们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医院里医生给人看病,若这家医院只有一个医生,医生看病的流程是从病人挂号、排队进入候诊区开始,医生始终是一个一个接诊,其间病人验血、x光检查等,医生都要等待,只有当医生为这个病人开完处方,病人离开,医生才能接诊下一个病人。这就是单道程序设计原理,这里的医生就相当于处理机。显然这个过程中医生这个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经常处于空等状态。
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后来出现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了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这几个程序在宏观上并行,即同时在执行;而在微观上是串行的,即各程序轮流地占有CPU,交替执行。还是拿上面的医生看病为例,这时当医生当前接诊的病人A去验血或作其它检查时,医生就接诊下一位病人B,若病人B需要作进一步的x光检查时,医生就再接诊下一位病人c,这时宏观上这三个病人A,B,C都处于就诊状态,这就是多道程序设计的原理。为了描述程序的动态执行过程,引入了一个叫进程的概念。进程是程序在数据集上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它动态地创建。动态地消亡,而且在生存期间有三个不同状态:就绪、执行、等待。这就象是在医生的工作台上通常有二个排序的医疗本队列,一个队列是等待叫号的候诊病人,他们处于就绪状态,还有一个队列是去验血或做其它检查末完成的病人,他们处于等待状态。当前正在诊疗的病人则处于执行状态。病人在这三种状态问不断地切换,而医生从末停止忙碌,这就是系统的目标:让处理机资源充分地忙碌,充分地发挥效率。由此看出多道程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
对于单CPU的计算机而言,处于执行态的进程只有一个,当这个进程因等待某个事件发生(如申请某个外部设备资源)时放弃处理机进入等待状态;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因所等待事件的发生而被唤醒,又因不可能立即得到处理机而进入就绪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已经得到除CPU之外的其他资源,只要一旦由调度得到处理机,便可立即投入执行状态。
这里处理机始终只有一个。随着硬件设计能力的提高,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盒处理器,相当于医院里同时接诊的有多个医生,这样可以真正实现进程在微观上也能并发,整机性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2 案例二:文件系统
对于文件系统,经常有同学这样说:“我的硬盘是FAT32格式的”,“c盘是NTFS格式”等,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错在NTFS或是FAT32并不是格式,而是管理文件的系统。其次刚买回来的硬盘并没有文件系统,必须使用FDISK或Windows2000/XP的分区工具对其进行分区并格式化后才会有管理文件的系统,因此文件系统是对应分区的,而不对应硬盘,不管是将硬盘分成一个分区,还是几个分区。举个通俗的比喻,一块硬盘就像一块空地,文件就像不同的材料,我们首先得在空地上建起仓库(分区),并且指定好(格式化)仓库对材料的管理规范(文件系统),这样才能将材料运进仓库保管。文件不会受所在分区的文件系统影响,就像同样是汽车轮胎在A仓库可能直接堆在地上,而B仓库则会挂在墙上,仅仅是放置和管理方法不同而已。因此,在NTFS分区和FAT32分区的文件可以随意在分区间移动,内容不会因此产生任何不同。NTFS随着1996年7月的Windows NT 4.0诞生,但直到Windows 2000,它才开始在个人用户中间得以推广,跨入了主力分区文件系统的行列。今天,Windows XP/2003和NTFS早已是“如胶似漆”了。我们知道,当初FAT32文件系统的出现对于FAT16而言,可以说是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NTFS对FAT32的改进,就必须得用“卓越”来形容了。NTFS最大分区上限已达到了2TB(1TB=1024GB),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版本,Windows NT4.0中的版本为1.2,Windows 2000为3.0,Windows XP为3.1。
另外,文件存储时以簇为单位,那么簇又是什么呢?簇是文件系统中基本的储存单位。在Windows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时,会有簇大小的选择,如果设置的值比较大,那么文件保存时占用的簇就会少,从而文件读取性能就越高。打个比方,簇就像仓库中的柜子,如果你选择的是小号柜子,那么一批材料可能一个柜子装不满,还得用三到四个,如果是大号柜子,那么可 能只用一个或两个就装下了。这样装和取材料时,柜子越少效率就越高。但是,不少批次的材料可能一个大柜子都装不满,这样柜子就只能空着许多空间,积少成多,会浪费不少空间。簇到底应该选择多少更合适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首先确定分区主要用来保存什么样的文件,如果是体积很大的视频和多媒体文件,那么最好将簇设置得大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性能。如果分区主要存储网页或文本等文件,建议簇小一些,推荐使用Windows的“默认值”,这样会减少空间浪费。如果想更改当前分区的簇的大小,同时又不想重新格式化,可以使用PQMagic工具来完成(“高级一调整簇的大小”)。
3 案例三:虚拟存储器
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在内存中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操作系统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关于虚拟内存,书上是这样说的:虚拟内存就是指从硬盘划分一部分空间来从逻辑上扩充内存,但物理上,这部分空间仍然是属于硬盘的。我们说得通俗一点,物理内存就是插在主板上的那个内存条的内存。物理内存是相对于虚拟内存来说的,因为一些程序需要使用大量内存,而电脑配置的物理内存往往满足不了要求,于是系统就在硬盘上划定一定的区域来作为备用的内存,这就是虚拟内存。
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系统便会将当前暂时不执行的程序段存储到虚拟内存里,当需要运行时再调入内存,这个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对用户来说对程序的调入调出毫不知情,用户只是感觉可用的内存很大,比实际内存大了很多。举例来说,如果电脑只有128MB物理内存的话,当读取一个容量为200MB的文件时,就必须要用到比较大的虚拟内存,文件被读取之后就会先储存到虚拟内存,当文件全部储存到虚拟内存之后,虚拟内存里储存的文件会释放到原来的安装目录里。
Windows操作系统用交换文件模拟虚拟内存。所以,计算机的内存大小等于实际物理内存容量加上“分页文件”(就是交换文件pagefde.sys)的大小。如果系统虚拟内存太低,可以鼠标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高级性能下设置高级打开虚拟内存设置”,重新设置最大值和最小值,按物理内存的1.5―2倍来设置值。用户也可以更改虚拟内存的存放位置,可以设置到其他容量较大的硬盘分区,让系统虚拟内存有充分的空间,让系统运行更快。
若感觉虚拟内存太低,有以下三种解决办法:
(1)自定义的虚拟内存的容量(系统默认是自动)太小,可以重新划分大小。
(2)系统所在的盘(一般是c盘)空余的容量太小而运行的程序却很大,并且虚拟内存通常被默认创建在系统盘目录下,我们通常可以删除一些不用的程序,并把文档图片以及下载的资料等有用文件移动到其他盘中,并清理“回收站”,使系统盘保持1GB以上的空间,或者将虚拟内存定义到其他剩余空间多的盘符下。
(3)系统盘空余的容量并不小,但因为经常安装、下载软件,并反复删除造成文件碎片太多,也是容易造成虚拟内存不足的原因之一。虚拟内存需要一片连续的空间,尽管磁盘空余容量大,但没有连续的空间,也无法建立虚拟内存区。可以用磁盘工具整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