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00:1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丁香结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丁香结教案

篇1

关键词:山区定向班;中医教学;解决方案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6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3-0435-03

2011年我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教学医院,从2013年笔者开始给学生讲授中医学中的部分内容。我们所教的班级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区定向班,为国家定向培养,学生成绩合格后授予大专学历,毕业后成为西医全科医师,他们毕业后将回到北京各郊区县的山区社区卫生院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在医学综合院校的中医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的教学困境,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现介绍如下。

1问题

1.1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匹配综合院校中医学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我们目前使用的《中医学》[1]教材是中医专业多门课程的缩写版,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4年时间,上课时数约在700学时左右,而中医教学在综合院校临床专科的授课时间仅为1学期,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践课30学时,存在着教材与课时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1.2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短短60学时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得给学生讲述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机、养生预防与治则、诊法与辨证、中药与方剂、针灸、推拿、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内科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等内容[1]。所以在每一堂课里,我们不得不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填鸭式”的传授各种知识。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对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大多数西医学生而言,短期内很难适应这么多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即使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五年后都不见得能完全掌握,更何况综合院校短短60学时左右的中医学教学,根本不可能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知识,更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进行疾病的诊治。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堂课虽然老师讲了很多,但学生真正掌握得却很少。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认识到通过中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达到精通中医理论的程度,而是在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能恰当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多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1.3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学习中医的重要性尽管燕京医学院将《中医学》设置为必修课程,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医学习目的认识不清楚,甚至认为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不大,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听课,对所学内容不求甚解,缺乏热情和兴趣,甚至出现少量学生缺课的现象。造成中医学课程如此不被学生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今后主要从事西医临床,在工作中不会或极少会涉及中医的诊疗。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我们医院药剂科今年4月份曾做过统计,目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约为30%左右,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中成药已广泛被西医临床各级医师使用。西医临床医生也应用中成药来治疗疾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成药可以弥补西药的不足,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成药使用也是应该根据患者病情来选用的,但是由于西医医师不懂中医的辨证论治,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时常常出现错误,比如风寒咳嗽的患者却给病人开羚羊清肺丸,给痰热壅肺的病人服用养阴清肺丸等等,患者往往咳嗽越治越重,病程缠绵,久治不愈。还有的西医医生,不懂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对某些中药的毒副作用了解甚少,在联合用药时往往出现错误,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014年4月份在我院不合格处方点评过程中,曾出现某位西医医师给一位男性冠心病、前列腺增生、中风合并腰痛的患者同时服用虎力散胶囊、翁沥通胶囊、牛黄清心丸。就单个病种而言,每一种药运用都没有错误,但是三种药物联合运用时,虎力散胶囊的草乌不能与翁沥通里的浙贝母、牛黄清心丸里的白蔹同用,因为后两种药能够加大草乌的毒性,属中药“十八反”的范畴,而且该患者有冠心病,草乌毒性加大能够引起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不应服用含有乌头碱的药物。还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婴幼儿,我们在开具中成药时也应注意某些中药成分是慎用或禁用的。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才能让我们在诊疗疾病过程中少犯错误。因此,综合院校设置中医学这门课程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让学生重视中医学的教学,使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中医知识,为他们在日后临床工作中使用中成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解决方案

2.1优化教学内容在授课学时没有办法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首先应充分理解教材精髓,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对各个部分的学时数进行适当调整。首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然后可将腧穴与刺灸法、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整合为一个章节,再将中药、方剂、内科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整合为另一个章节。针对学生将来要回山区工作的特点,他们所面对的病人为农民,分析山区常见病、多发病,重点精讲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比如在腧穴与刺灸法这一章节中,我们除了介绍十二经中的常用腧穴及刺法外,应结合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重点介绍山区几个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选穴、某些特定穴位的刺法、注意事项及晕针的处理。临床上我们常常碰见有的农民兄弟在患了面瘫、中风后遗症、急性腰扭伤、癔病、膈肌痉挛引起的打嗝后由于当地医院没有针灸医师,在家属陪伴下花半天或一天功夫坐车跑三四十里地到我们医院就为了行30分钟的针灸治疗,真是费时费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专门花一定的学时针对上述常见病给学生做专题讲解,介绍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如石学敏所创“醒脑开窍法”、贺普仁“贺氏针灸三通法”、“特效腹针”,讲解拔罐和艾灸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配合学生后期在针灸室的见习及实习工作来进行强化,让学生学有所用,在以后的工作中终生受益。对于中药、方剂、内科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这一章节,我们除了介绍常用中药及方剂外,应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重点介绍山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比如普通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我们授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主证,如何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这样我们用药的大方向就不会有错。比如,风寒感冒的主证应抓住以下几点:流清涕,痰清稀色白,恶寒、无汗,肢节酸痛,只要有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使用感冒软胶囊、三拗片、通宣理肺丸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类的中成药;而对于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者,就应该辨为风热感冒,此时就应该用银翘解毒丸、蓝芩口服液、肺力咳合剂之类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类中成药。而对于夏季感冒的患者,如合并头昏,身重倦怠,胸闷欲呕者,就应该使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化湿解表。以此类推,对于农村常见的咳嗽、胃痛、便秘、腹泻、头痛、腰腿疼痛等疾病,我们应给学生逐一分析其辨证分型及用药特点,让学生学了就能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授课教师,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抓好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工作带教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工作,不能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指使学生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给学生展示老师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人信息,给学生讲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老师如何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来给病人进行辨证论治,诊治疾病。然后由学生自己收集病史、分析、处方,然后由带教老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医的理、法、方、药在临床中是如何一线贯穿的,逐渐让学生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方法。在针灸室的临床见习、实习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一些常见病的治疗选穴及刺法,对于风池、膻中、天突、环跳等特殊穴位,应重点讲解其解剖知识、病人、针刺的角度、方向等,并学会处理晕针、滞针等突况。对于拔罐的讲解,应让学生掌握所蘸酒精的量,酒精太多拔罐的过程中容易酒精滴落烫伤病人,甚至引起火灾;酒精太少,火力太小,拔罐力度达不到标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就是火源在罐中位置,不能太靠火罐顶部,也不能太靠瓶口,燃烧的时间长短,扣罐动作的快慢,这些度的把握只能在实践中由学生动手慢慢摸索。总之中医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加强临床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到中医学的应用不是遥不可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年松,陈平.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

篇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抒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崇高,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向上!

2、通过朗诵、歌唱、表演、讨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礼赞和祝福。

3、通过问答竞赛形式,了解有关教师节的知识、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的故事,使学生备受教益,既激发学生的爱师、尊师的情感,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精心制作活动方案。

2、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献给老师的节日礼物。

3、确定活动的主持人(葛香、杨溢、吴璇、程芊),编写串词。

4、学生学会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感恩的心》。

5、邀请参加活动的老师。

6、布置好教室精选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甲:是谁,播下万古远点的梦幻

主持乙:是谁,耕耘遍野燃烧的心愿

主持合: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

主持甲:您将青春融入滴滴烛泪,记下了人类永远的赞叹。

主持乙:流淌的汗水和心血啊,在校园里把希望浇灌。

主持甲:您用青春写出无悔的人生。

主持乙:您用真情谱写世间最壮丽的诗篇;

主持甲:您的爱,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主持乙:让我们深深地向您鞠一躬,真挚地问候一声——

主持合:老师您好!

主持乙:《谢谢您,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表演:

1、歌唱《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

主持甲:今天的主题班会,从歌声开始,让我们用真诚感恩的心,唱一首歌送给我们最尊敬的人:

主持乙:全班齐唱《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

2、诗朗诵《窗前一株紫丁香》。

主持甲:老师,似春蚕,如蜡烛,比慈母,他们心联学子,鞠躬尽瘁,奉献所有,也收获希望。请听,诗朗诵《窗前一株紫丁香》(小组分角色)

3、礼赞。

主持乙:是啊!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正是我们老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赞美老师的诗词和文章。

主持甲:同学们,我们的老师平时指导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对我们奉献出无私的爱!你们说,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举手发言)

主持乙:同学们的比喻真是太恰当了!老师,您就是春蚕,就是红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您又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但精神高尚!您还是我们心中隐形的翅膀,助我们成长高飞!

(三)竞答

主持甲:教师节即将来临,你对教师节了解多少,你还了解多少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的故事呢?下面进行知识小竞赛。

(四)祝福

主持乙: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主持甲:在此,让我们用自己的话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和祝福之愿吧!同学发言表达心声!全班齐唱《感恩的心》。

主持乙:尊师,爱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行动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个别学生发言。

(五)结束

甲:老师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乙:老师是火,点燃生命之灯;

甲:老师是灯,照亮前进之路;

乙:老师是路,引你走向辉煌。

甲:感谢恩师,感谢您们的谆谆教诲;

篇3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范跑跑”,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不光是因为他在地震中的所作所为,更惹人瞩目的是他的职业――教师。家长将孩子送去学校,将孩子的教育责任转交给了老师,所以就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学生将老师尊为“师长”,尊为“父亲”,老师就应该担起这份“父亲”的责任。试问在地震中遇到危险的是“范跑跑”的孩子,他还能够跑得那么快么?

师德,首先要看教师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有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敬业爱岗,如饥似渴的学习,使自己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才会在力求精通自己所担任课程的同时努力去了解其它学科知识,从而拓宽教学思路i才会注重教法研究,在教学过后,继续激励和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反之,教案虽写了却是抄袭的,没有实用价值:课堂上虽然教了,却是为了“应试”,枯燥无味;作业虽布置了,却只讲“题海战术”,不讲发散思维,既不能及时认真的批改,更无反思的反馈。这样,学生被“逼”无奈的学习,结果一少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一大部分学生收获甚微。显而易见,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救救“马加爵”

“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依旧令人深思。然而在今天,“校园枪击案”、“杀师案”等类似案件仍然层出不穷,在唏嘘不已的时候,是否思考过,“马加爵”缺乏什么,谁来救救“马加爵”。教师们在关心成绩好坏的同时,是否看到孩子孤寂的内心,给予他们爱;教师们在关心“优等生”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所谓“差等生”那双渴望的眼睛?教师,教授的不光是知识,还应有充满爱的热情的心。

一个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但有伟大的爱而且还能将这种爱化为对学生平等、尊重、亲切的态度。针对那些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和他们进行商讨式的谈话,容易消除成见,久之,就会由“双差生”转变为“双优生”。而针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若不去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将话题引向学生心灵深处,顺利地打开学生的心扉。缺乏师德的教师在处理差生或者“双差生”的问题时,常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粗暴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可能引发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凭着丰富的情感直接对学生进行熏陶,这在教育“后进生”和改变“乱班”的工作中的作用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学生总是乐于向热爱他的教师倾吐衷肠,接受他的教导和劝告,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奋发向上。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就有伟大的师爱,伟大的师爱才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

美丽花园要的不仅是一个园丁

学生的成长有赖于教师长期共同的努力。正如一个美丽的花园,一个园丁很难顾及全部,顾了玫瑰,失了丁香。一个好教师固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学生的成长单凭某一教师的单独工作是不能实现的。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各学科的教师群体共同的努力。因此,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支持也是一种教师必备的德行。

篇4

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来源是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首先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提出,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随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视[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医学教育中也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理念,但对其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措施等诸多问题并不明确。本文就医学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多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老师是来自其附属医院或相关教学医院的医生,承担基础课的教师是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临床医生主要是以医疗和科研为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方面,对于专业的教学培训和学习用时较少,缺乏专业系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转化能力、传授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需要更进一步提高。他们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更为熟练,但是对于写作教案、制作设计课件、如何进行课堂分配、教学方法的总结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少[2]。

基础课的教师,在本科毕业前,由于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没有系统地完成临床实践学习,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基础医学的研究,缺乏临床经验,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即使具有很深的造诣,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能完成现象机制对策效果评价根本原因拓宽应用,常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从近几年的教学评教、教学督导等反馈结果来看,普遍反映的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青年教师都比较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结果实际案例教学的能力等等,实训教学时的指导水平不是很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的中年或者资深的专任教师虽然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感也很强,但是长期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没有时间进行进修和实践锻炼,实战经验跟不上,不能及时补充先进前沿的新知识新经验[3]。

医学专业出身的医学教师属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相对薄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医学“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

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仍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性的概念定义。人们的共识是“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有“?p证”,即双执业资格证书;又具备“双素质”,即双职称代表的专业能力素质[2]。“双证”和“双职称”,因有简单、可操作的特点,目前成为衡量“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对于医学“双师型”教师双证为:执业医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双素质体现在医师和教师双系列职称。笔者认为,学校应以教育部提出的“双师素质”内涵为标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院校“双师素质”认定标准。就本科医学院校“双师素质”应主要体现在: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运用特定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组织执教能力、运用教法能力、激励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熟练、教学方法多样等。临床经验: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能指导专业实训、实习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医学“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又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最显著特征是把医学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此,还要强调的是:好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能力培养者,还应成为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引导者。

三、培养途径与措施

1.学校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和激励机制。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还没有官方和系统的资格认证方式,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导致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对培养“双师”的积极性也不高。首先,学校应以教育部提出的“双师素质”内涵为标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院校“双师素质”认定标准。其次,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双师”进行奖励,在薪酬待遇上和普通教师拉开差距,从而激励普通教师自觉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4]。最后,还要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等级体系,激励已获得“双师”称号的教师持续的进行自我提高。

2.培养途径。(1)开展医学院校学生的“双证书”教育。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师的来源医学院校毕业生。临床医学教师来自于专职的临床医师,因此,在学生毕业后,既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又获得教师职业证书,能从源头上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2)对于没有临床经历从事基础教学的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建立定期到临床一线实习制度,不断增长实践经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定期到医院进行实践,面对新的教材模式、新的思维语言环境以及社会医患关系的转变,在临床实践中,接触医生、护士和患者等多重角色,身临其境,体会并思考医院人才需求,并应用相应课程教学中。通过其他途径加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组织中青年教师参与临床课程的集体备课、听课以及参与临床典型病例的会诊、讨论,通过与临床学科教师的互相交流,实现知识互补,不断提高临床知识的积累和临床经验的培养。经常保持与临床科室的密切联系,注意收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一些重点章节如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的典型病例和图片,条件允许下摄制临床病例录像。(3)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根据办学实践,参与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临床技能比赛等),以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专家来校讲座,讲授与本科医学教育有关的教育理论、人才模式、发展趋势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4)网络平台是学习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重要平台。阅读中英文期刊杂志如:知网、pubmed、google和丁香园等医学网络平台,可以成为丰富知识结构,是培养医学毕业生的最轻松平台。

篇5

摘要:当我从幼儿教师踏上幼儿园园长岗位以来,对我们幼儿园的课程研究进行了长久的探索,总的来说不足之处存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幼儿园课程经验形态的成果缺乏理论提升,对幼儿园课程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及基本原理缺乏科学的界定和规范,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能指导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理论体系;二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对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目标意识不强,较多停留在课程方案架构方面,课程的设计、实施及评价的技术不完善,缺乏有利于自我完善的反馈机制。

本文是我通过观察水钢机关幼儿园全体师生及幼儿,抽查大、中、小班教师教案,对教室课堂讲授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幼儿园目标体系 教育内容 建立 选择

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目标体系,它包括“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班级学期目标”、“月目标”、“教育活动具体目标”。

为什么要建立目标体系?依据什么建立目标体系?怎样建立目标体系?幼儿固教育目标体系是什么?如何依据目标选择活动?这些将是我在本文中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一、建立目标体系的原因

但是《规程》中提出的保教总目标只是从体、智、德、美四方面概括地指出了幼儿阶段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与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是教育方案的具体执行者,他们需要的是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这就迫切要求在总目标与教育活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建立目标体系的依据

建立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的依据有三个。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确定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是建立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它的内容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加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它是根据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确定的,为我们建构目标体系提供以下思考:

1.教育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保育教育的总目标,提出了体、智、德、美四个方面的教育目标,它要求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体现了培养“完整儿童”的新观念,它意味着幼儿从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到平衡,避免“单项”冒进,更不应牺牲某些方面,而追求某一方面的超前发展。

2.教育要面向未来。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幼儿教育就要着眼于培养适应和创造未来社会的复台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更要具各获取知识、探索发现的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需要记忆、模仿、操作,更需要计算机永远不能替代的发明创造;不仅能够改造和利用环境,更要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有开拓、竞争精神,更需要有合作、交往、宽容、承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幼儿的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要体现适宜教育思想,它包括两个概念:年龄发展适宜性和个体发展适宜性。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与规律,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不同幼儿表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班级教育目标对,不仅要了解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观察在前,目标在后,使教育适宜每个幼儿发展。这就是个体发展适宜性。

三、目标体系的建立

(一)关于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行动者期望得到的结果或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划分为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和评价目标。

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总任务从教师角度提出的目标,是教师通过自身工作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多使用“培养”、“引导”、“指导”、“促进”等词来表述,如“培养幼儿讲卫生的习惯”、“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等。

发展目标主要是从幼儿角度提出的目标。它强调幼儿在教育影响下发生的变化,表明幼儿发展的方向、过程与结果,一般使用“学习”、“练习”、“操作”、“体验”等词来表述,如“练习沿曲线剪图形”、“体验玩水的乐趣”等。

教育目标、发展目标、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者实质上是统一的,只是提出目标的角度不同。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如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穿衣能力”,可转化为发展目标“学习自己穿衣”,还可以转化为评价目标“会穿套头衫”,即从诸多穿衣能力中找出一种最准确反映穿衣水平的指标,作为评估穿衣能力的标准。

为引导教师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关心幼儿变化,研究幼儿发展水平,以幼儿发展变化来衡量教师工作的成效,本文中均采用发展目标来表述。

(二)确定幼儿发展水平目标

我把儿童发展分为身体、认知、社会性三领域,l2项、32细目,每个细目分为三个等级水平分别从各领域向教师描述幼儿发展的顺序,它是事先确定的相对稳定的方向性目标,即确立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如图l所示)。

在确定“幼儿发展水平目标”时。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领域分类。

分类时注意“领域”、“项”、“细目”的内在联系。如“身体发展”包括“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自我保健”、“生活能力”四个项目,它们都是与身体发展相关的项目,基本描述了身体发展的全貌。

分类尽量选取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幼儿发展项目,来反映幼儿发展水平,而不是描述幼儿园全部工作。因此幼儿园保健、卫生、饮食等工作不能纳入身体发展目标。与身体发展有关的血色素指标,虽然可以测量但不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它是定量的,而且会上下波动,不便纳人发展水平目标中。

分类还考虑到方便教师理解与运用,如“美育”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关系,不宜纳入某一领域,每个领域都应包含美育活动。但是为了方便教师使用,考虑到“美术教育”与“小肌肉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将其纳入了身体发展领域的“小肌肉动作”项目中;“音乐教育”与’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关系密切,因而纳入了“认知领域”中的“智力能力”项目中。

2幼儿发展的水平等级排序。

幼儿发展是有序的,不同方面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幼儿发展水平等级排序就是反映幼儿发展的顺序与规律,这是教师观察儿童、确定目标、设计教育方案的“帮手”与“工具”。在分解幼儿发展水平等级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幼儿发展水平等级。为了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确定教育目标,本课程依据“幼儿发展关键期”等已有研究成果,经过四年实验验证与修订将幼儿发展的每一细目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五个水平等级。例如:“认知发展”“领域”中的“数量”分为下列五个水平: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多少;②按大小、长短等特征排序:③点数10,理解序数与相邻关系;④理解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⑤形成守恒概念。

(三)确定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日标

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目标都是班级工作目标,由幼儿园教师规定,是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水平确定的目标。要不断地根据教育工作中的反馈对它进行调整,它是动态的操作性目标。

教师在确定学期目标、月目标与活动目标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1遵循“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的原则。

学期、月、活动目标都是具体的班级目标。各地区、备幼儿园、和班级情况各异,幼儿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必须在观察了解本班幼儿发展现状之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班级目标。

2、反映目标的层次性、操作性。

学期、月、活动目标都是班级具体目标,它们是逐层分解的,越分越细、越分越具体。

分解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分块,二是分层。

(1)分块,即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分为几块,分别安排在几个月里。如学期且标“观察四季特征”可以分为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条目标。分别安排在四月、六月、十月、十二月。而“观察春季”又分解为“观察桃花、丁香花,发现它们的不同”、“饲养蝌蚪,观察它的外形与生长过程”、“组织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与快乐”等具体活动目标。

(2)分层,即将大目标分为几个小等级,经过几个月教育,促进幼儿每月上一个“小台阶”,最后提高一级水平。例如:发展“分类能力”的目标要经过很多操作练习活动才能实现,它分为“按颜色、形状分类”、“按材料和用途分类”、“按外形与习性分类”、“从多角度进行分类”等目标,将这些目标分到各个月里,选择能完成这些目标的活动,如“我们的鞋”、“各种各样的人”等。这些活动的目标则更具体,分别为“从颜色、用途、材料等角度给鞋分类”、“能按男女、大小、高矮、服装、肤色等多角度对人分类”。

四、依据目标选择教育内容

在教育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依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这是设计课程方案的第二个环节,教育内容是为幼儿提供关键经验、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选择教育内容分为两个步骤。

设计系列教育活动

系列教育活动是依据幼儿发展水平目标事先设计的。自"世纪"年代开始,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整合的教育观,其主要是针对分科教学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言的。如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整合;认知、情感、动作、体验的整合;学科与儿童生活的整合。所以综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多学科的叠加,它更多代表了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综合教育追求的是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科之间的统一联系,知识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

[2]管弦著:《石油教育》北京石油教育杂志编辑部2006年02期.

[3]岳生全著:《幼儿园目标管理和目标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篇6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语文;现代教育理念;发扬利用

当今,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节奏大大加快,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但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从多媒体教学优缺点两个方面着眼,探究解决途径,使多媒体得以与大学语文教学很好地整合,发挥其最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老师教、学生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媒体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在教学革新活动中彰显了其突出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以视觉、听觉为出发点,具有界面内容生动、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教学中‘文本内容’到‘体验内容’的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和再现各种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场景相关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从而实现了教学容量的最大化,课堂的交流得以无限延展;大学语文内涵更丰富,主体感更强,说大学语文课堂采用的是立体式景观教学非常恰当。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大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新颖性。比如在讲解《雨巷》时,先响起曼妙舒缓的乐曲,之后,让男女组合和着美妙音乐一起朗诵。从大屏幕中看到的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诗一般的丝丝细雨,还有色彩斑斓的油纸伞以及丁香姑娘那忧郁的眼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多媒体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深的东西通俗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一个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候,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对而言没有形象思维发达。以前只可以抽象讲解的知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得形象了。传统教学中各自独立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在多媒体中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被带进一个生动活泼、充满诱惑力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味觉、嗅觉都得到充分调动,思维空间被打开,理解力进一步提升。多媒体一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难易就得以调节,大学生顺理成章地实现了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信息网络传输准确又快捷。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语文的教育资源在全国甚至全球得以共享。多媒体课件依据网络支持,得以不断完善不断传播。其表现力及交互性进一步优化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过程实现了革命性的创新。

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教学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是必然的。在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们对文学常识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些经典对他们来说不再难以理解,大学语文学习被提高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多媒体运用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

使用多媒体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平等使用视听资料。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可以对视听资料任何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学生就能够相对独立、自由、深入地思考,增强对教学的参与意识和对教学主体的认知。从教师角度来说,来自大学生的自由、丰富的思考能够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同时也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机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须真正尊重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课件质量有待提高、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等。某些课件就是手写教案的电子版。板书由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化为现代的“屏幕+键盘”,乍看教学方式上有一点点改变,而本质上无非“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的优势并没得到发挥。大学生最初还可能感觉到一丝新鲜,但久而久之,这种单调的转化就乏味了,课堂气氛回复平淡,授课效果难有多大改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徒留形式。

课件作用被无限放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束之高阁。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喧宾夺主。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与运行上,把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忽视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沦为课件的奴隶,课件成主导,教者被动,学者也被动。常规成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被挤压得荡然无存,师生互动被人机交流所取代。表面的热闹过后,脑子里空空荡荡,没有留下知识的光芒,最为可贵的深思联想也被扼杀在一目了然的表象之中。

影像图片的滥用导致大学生想象力的萎缩。正如古语所说“物极必反”。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竭尽全力搜集各种图片、影视资料,于是出现“过度包装”,内容繁杂无序。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结果就是削弱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这种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大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大学生对于文本的理性思辨被“热闹”冲淡了。“语文课被上得大同小异,这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执教者的手脚,并导致他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由性思考和个性之张扬。”

三、多媒体应用误区产生的原因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首先是许多大学语文老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不是十分熟悉。有关专业人士曾经针对大学语文老师利用何种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用PowerPoint的占95%,用Flash的占15%,用Au—thorware的占10%,用3DMax的占4%,用Dreamweaver及其他工具的占1%。”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大学语文老师多使用电子幻灯片技术,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要求使用技术水平高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说往往不现实: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这些软件,对专业软件的认识程度不高。

其次,缺乏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能代替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一个大学语文老师若忽略了对诸如教学心理学、教学传播学等理论的再学习,就会导致一种现象产生,那就是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流于形式,更不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件,课件成为资料的堆积、技术的展示。大学生们感受不到多媒体运用的亲和力,甚至感到还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合适。

第三,大学语文学科特点被忽视。大学语文教育本质上属于人文教育,精神层面的东西居多。精神财富必须通过学习和心灵感悟来获得,而不能靠外力去占有。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由于忽视大学语文的学科特质,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导致无用信息泛滥,非但无助于教与学,反而再巧成拙、事与愿违,与科学、严谨、和谐的课堂要求背道而驰。

四、趋利避害。实现多媒体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要使大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教学的实施者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是关键。首先,大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其次,高校也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师们有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个性,正确看待教师的悟性,真正把课件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对老师的束缚;鼓励创新和自主研发课件。

篇7

 

我们在5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通过采用CBL神经影像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神经外科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CBL神经影像教学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完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今我国各大高校大力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医学教育模式变革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由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简称LBL)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转变更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只不过PBL教学目前大多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无论是应用的范围还是应用的水平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神经外科尽管在外科教学中是非主干课程,课时少,但其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如神经解剖学知识、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将上述的所有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转变为临床技能。本单位神经外科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简称CBL)结合神经影像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拓展了知识面,真正做到神经外科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临床服务工作。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临床医学院的5年制临床医学系的120名学生(2012年,2013年),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组30人。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程的大班授课学习,在进入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时采用分组形式的CBL神经影像教学带教,每组都有相应的带教老师跟随辅导,学习结束出科时进行临床能力考试和填写授课满意度调查表。

 

2.方法。(1)教师准备。临床实习阶段的CBL神经影像教学是以实际的住院病人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方法,因此承担此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典型病例,并设置好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设置问题的分析、临床鉴别诊断、形成机制等内容要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辅导教学。

 

另外,不同带教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病例共享、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PPT课件的制作、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总体质量。当然,教师还必须适应此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熟练掌握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处理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

 

(2)学生准备。CBL神经影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和主要知识点的掌握。不仅要根据老师准备的问题积极思考、查阅参考书与文献,也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相互间积极讨论,同时还必须重视临床观察,详细了解病人临床问题的演变特征,在老师指正的环节应该将自己的临床思维方式、思考内容与最终结论与带教老师的讲授内容详细比较,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还必须了解临床实习与基础理论学习的不同,应该紧紧围绕病人的影像学检查、临床查体、病历书写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制定解决方案。

 

(3)课程实施。开始授课前带教老师首先应该将本次授课的形式、步骤、主要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简单说明,然后把准备好的病例、影像学检查资料和相关临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拿到的问题进行临床检查,然后结合影像学资料分别对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力求获得正确的临床判断。在此基础上,不同学生间展开讨论,对存在争议的部分再次查阅文献资料、详细核对病史要点、体检结果以及医学资料的正确解读,最终形成学习小组的一致结论。最后是带教老师的讲评与总结部分,首先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详细阐述其对所负责临床问题及对应临床病例的分析与观点,要求利用生理学、病理解剖、影像学检查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和推理,并结合实际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组内的其余学生参与补充。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不仅要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传授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规范与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为了有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查询相关资料,科室内部还建立了神经影像配套在线课程,具体内容包括:(1)神经影像资料病种数据库的建立:借助医院影像中心先进的影像传递系统,按照神经外科病种,将相关CT、MRI、CTA、MRA、DSA、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结果等资料,以及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整理归纳,建立病种数据库。(2)网上CBL教案建立:目前我科已经建立了CBL案例资料库,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同时将合适的案例上网。(3)讨论交流平台:借鉴学校内学生广泛应用的“饮水思源”BBS,可以在科室网络内建设论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不同学院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进行CBL案例的想法以及讨论;还可以借助丁香园,生物谷等相关医学网站,进一步促进实习学生的交流,也扩大我校师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4)网上作业和在线自我评估:通过神经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并可以将一部分标准化试题上网,使得同学能够在学习一个疾病后有在线评价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二、结果

 

1.学生的满意度。在每批学生出科之前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便了解学生对CBL神经影像教学的意见及建议。调查问卷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对CBL神经影像教学方法非常支持,而且也强烈希望扩大CBL神经影像教学的范围。同样学生们也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CBL神经影像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建议CBL神经影像教学问题的设置应该更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带教老师应该全程参与,实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正,对于一些超出学生学习阶段的临床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答;在总结和讲评部分,带教老师应多花时间将临床问题与影像学检查、基础理论进行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出科考试结果。在每批学生出科之前都进行以临床能力为主的考试,以便检查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出科考试是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口试与操作考试。结果发现,参加CBL神经影像教学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以往接受传统临床实习带教的学生,提高了病史采集的准确性,提高了体格检查的正确率,增强了面对临床问题时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了利用影像学检查、参考文献和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带教老师的反馈。所有参与CBL神经影像教学的老师都完全支持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都积极参与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首先是带教老师的遴选,带教老师不仅应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授课要求,而且应当具有相当水平的临床经验和影像学分析能力,否则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很难起到启发、引领和表率的作用。

 

其次是带教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BL神经影像教学更强调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要求带教老师更多地扮演启发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再次就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CBL神经影像教学更注重以病人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个体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要求带教老师要围绕设置的问题,教授学生利用各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临床分科越来越详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日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尤其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传统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填鸭式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当今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1]。早在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率先提出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2],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PBL教育理念与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后就发展成适应医学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3]。

 

C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4]。“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模拟临床环境,帮助学生尽早形成临床思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

 

但在我国,也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尝试CBL教学,虽然迄今已经有多个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了国外的C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CBL教学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应用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在C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神经外科学科特点开展了CBL神经影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BL神经影像教学以结合影像学资料开展典型病例讨论为内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如何收集、了解病情,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结合影像学检查资料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抓住主要问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CBL神经影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比传统按部就班的临床教学模式具有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总结我们近两年来开展CBL神经影像教学的过程,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形成教育模式改革的大环境。CBL神经影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实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队伍共同努力,主动去探索CBL神经影像教学的规律与方法。

 

(2)教师队伍的培训。要让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充分了解CBL神经影像教学的本质、特征、流程和规律,做好教学的课前准备,同时带教老师也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否则很难面对学生们突发奇想式的提问,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老师引导、启迪和榜样的作用。

 

(3)课程的设置。做好CBL神经影像教学需要系统的课程设置,在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个体化病历和影像学资料,设置相应的关键问题,确保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既不失问题的灵活性又保证了问题的针对性。(4)CBL神经影像教学的质量监控。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监控,我们认为学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出科考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既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建议。当然,老师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应该主动监控教学的质量,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CBL神经影像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改进CBL神经影像教学法,使之更适合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