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09: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詹天佑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教案是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歌曲《我爱你,中国》、《国歌》等
教学过程:
一、歌曲渲染,启动情感
1、用录音机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詹天佑》,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按课文内容顺序排序:开凿隧道、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制服陡坡、全线竣工。(板
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制服陡坡。)
二、教学过程
1、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然后让学生找中心句中的重点词(板书:杰出、爱国)
②说说你怎么理解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结合第一条、完全等词语理懈。)
(2)学习第二段。
默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在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下,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面对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毫无惧色,帝国主义者认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意思是当时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这条铁路,要修这条铁路,只有依靠外国人。当时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出示投影图片,演示自然条件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学习第三段。
①轻声读第三段,说说筑路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讨论“勘测线路”一节,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边讨论边在书上注上“说做想”并勾画出相对应的内容。’
③指名分别把“说”、“做”、“想”的内容读出来。
④是什么想法支配他这样说、这样做的呢?(理解“一定要把它修好”表明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非常大。如果修不好这条铁路,外国人讥笑、中国工程师也会失掉信心。为了灭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长中国人民的志气,扬国威,这种想法指导着詹天佑的行动,这也是詹天佑完成任务的动力所在,充分证明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⑤学习“开凿隧道”一节。
a、默读课文,你是否读懂了这段话,读懂了请在本上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b、同学交流画图情况,然后指名到黑板上去画。
c、看图讲解。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呢?(为了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那么长,你们认为采取中部凿井的方法好不好?(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打直井困难大,不一定节省时间。另外,文中说,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打直井,就打成“水井”了。)
⑥学习“设计线路”一节。问:设计“人”字形线路解
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火车能爬上陡坡的问题。)小结:对待工作,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中部凿井法”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他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詹天佑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最后结果怎样?(提前两年竣工,给了帝国主义有力的回击。)
③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④发挥想象说说外国朋友怎样赞叹不已。
2、表情朗读,深化理解。
3、总结中心。(纵观全文,处在清朝末年,既有压力,又存困难,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呢?一是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二是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三是詹天佑有敢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这几点充分体现了文章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进一步教育广大干警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努力构建“和谐消防”、“平安消防”,根据支队党委文件精神,结合中队队实际,决定在中队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现就活动内容,做一下安排:
一、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职业道德及法制宣传教育,目的是帮助广大干警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推进中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干警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为准则,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引导干警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热爱消防、热爱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对消防的忠诚度。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1、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以油田普法办公室编写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为基本学习教材,结合学习《内部控制手册》、《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消防支队关于<火警调度>等十二项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组织干警认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中原油田员工道德行为规定》、《中原油田员工文明公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居民道德规范》、《消防支队文明员工达标标准》等。通过组织干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标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
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党团活动日,对广大干警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组织干警学习有关宣传教育材料,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二是组织班组干警讨论,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三是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内容和法律法规。四是选树宣传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
三、活动时间安排和步骤
宣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安排部署阶段(200*年3月7日至3月13日)。这一阶段是活动的起步和筹划阶段。党支部要根据支队的总体部署,对中队的教育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列出学习计划和活动运行大表,制定具体措施。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做好辅导准备。
2、宣传教育阶段(3月14日至4月11日)。党支部要按照活动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做到生动活泼,易于干警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要把学习、宣讲和讨论结合起来,在向干警讲解时,要以案说法,围绕“如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这一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干警认清几个问题:“我对消防的忠诚度到底有多大?”“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怎样做到忠诚消防、珍惜岗位?”“违规违纪违法给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这些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或有过这样的念头?”“面对不法分子自己能否勇敢地站出来、冲上去?”等等。要把组织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使干警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要把教育活动与开展消防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支队凝聚力,提高广大干警的认同感,自觉宣传、维护油田消防的良好形象,勇于同有损油田及支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总结验收阶段(4月12日至4月30日)。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首先每个人都要进行书面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党支部要召开干警大会,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提出要求。
四、几点要求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9-01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比较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3).
[2]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9).
[3]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8).
篇4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展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需要特别强烈。”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化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渐形成主体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代教育者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要着力培养他们求真、善思、好学的学习品质,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讨论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堂上的多边多向交流,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地获取,充分地发展,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听名教师上课,能体会的就体会,能模仿的就模仿,然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且美其名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新课程的理念能不能内化为教师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一些流于形式、流于表面、轰轰烈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其表现为:
(一)撒大网捕小鱼――教师与教材对话的蜻蜓点水
近年来,语文课堂越来越讲究“读”与“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新课程又特别强调学生的感悟与自主学习。于是,在一些公开课上,一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根本的变革,无论是说明性的文章如《逛野生动物园》,还是情感类的文章如《雪儿》,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读:“同学们,把你们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于是,学生就开始漫无目的地读,然后,就这一两句话发表着自已的观点。整节课就处于随意性的对话中,学生对课文没有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不抓住学科本质,学生无论怎样动,思维水平都不能上去,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更谈不上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二)明合作实独揽――学生合作控究的有名无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便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看到学生的小组合作。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前后四人便开始忙活起来,至于怎样合作,如何分工,教师是否会评价与关注他们合作的质量,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老师关注的只是他们在合作中有无完成布置的任务,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向大家显示已经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刚在《关于问题的问题》中提道:“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显得非常稚嫩,非常不成熟,一些教师引导得不好,做不到位,课堂失控,给人乱糟糟的感觉,甚至给人留下故意作秀、过度表演的印象。”
(三)重预设淡生成――课堂的生成资源视若无睹
一位语文教师在上《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时,精心设计了教案,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导下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奖了纸剪的红苹果与绿苹果。一个一直没有机会发言又没有得到苹果的学生在下面说着:“这苹果又不好吃,我才不稀罕呢!”立即引来了旁边同学的窃笑。此时,老师也听到了他的意见,却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着教学。在有些课堂上,有些小组合作时团结、高效,有些小组合作时互相推诿。很多教师只注意了他们合作的成果,甚至只是叫已完成的小组来汇报一下结果就行了,很少关注学生是怎样进行合作的,以及在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进行评价与利用。新课程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组织教学。现代教育手段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它扩充并且延伸了教学内容;直观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学情境,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于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有些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对课堂上生成的各种教学、教育资源弃之不顾,使得原本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课堂教学、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化的关系被教师脑海中预设的程序所代替,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二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播,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正是以此为基础的,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探究起来,自主进行学习呢?
(一)产生真实的问题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深有体会地说:“打开一切科学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于此,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作为让学生主动探究的突破口。其中最关键的是产生真实的问题。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老师所决定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在教学中,假如学生围绕教材规定的或老师提供的问题展开研究,他们内心往往缺乏那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意愿,学习则变得比较被动。因此,老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他们自己决定要研究的问题,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我就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中。先询问学生:“在你的记忆中,母亲都为你做了些什么事情?”然后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我有感情地叙述,在恍如身临其境中,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激发,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想,体会天下母亲对子女的拳拳之心。为了让学生自己决定要研究的问题,我引导:此时此刻,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思维活跃,问题自然产生,有的研究“为什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有的研究“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是什么含义?有的研究“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要流泪”?然后,依据学生想研究的问题,根据自愿原则,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性实实在在地发挥了出来。
(二)提供操作的“市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动手操作并非手工劳动课、常识实验课的专利。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材料、操作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的设想,运用材料,放手让他们搞一搞,试一试,从而经历真正的“自主探究”过程。
《詹天佑》一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和“人”字形线路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光借助图理解还有一定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起来呢?我借鉴一些老师的做法,搬来一些沙子,让学生当小工程师。在学生充分读熟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把沙山分别当作居庸关八达岭和南口,来演示詹天佑的开凿过程,再现设计思路。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或独自斟酌,或同桌探讨,不懂的再来个四人合作。在老师的导演下,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开凿的方法,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詹天佑的才能和技术。
(三)开放学习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即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老师不能唯教材,而应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努力使自己的课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究拓展途径。
开放教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打破教材不能改动的神话,根据培养目的、需要,将教材内容适当增删、重组: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结尾没有写儿子的回信,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既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一片深情。二是加强与各学科间的联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材多样化的策略,提倡并鼓励老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而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自组教材或自编教材,进行综合教学。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和常识《认识方向》组合,《树叶画》可以和美术课《秋天的画》组合。由于探究内容、途径的多样化,学生的探究非常投入,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四)共建交流的“网站”
篇5
【关键词】减负提效 课堂教学 语文能力 提高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加强课堂结构的优化,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采用多样化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记忆负担、作业负担,给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更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效减负的主阵地。向三十五分钟要质量关键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在操作上,要求做到“六个要”。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对自己上课的教案要了然于胸。课前准备好小黑板、小卡片,课堂练习本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的书本、文具用品摆放整齐。预备铃响后,可根据上课内容选择一些乐曲、为本堂课的导入和顺利进行创设情境、也可采用古诗文、优美语段的诵读、还可以采用猜字谜、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语文游戏活动等,努力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充分运用好课前两分钟、上课铃一响,师生即进入教学状态。
2.教学目标要明确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什么(布鲁姆语),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同一蕴含在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以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度,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使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3.设计教法要精心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按课文情节和语言顺序串讲的程式化现象,诸如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字词句段平均用力,一问一答低效劳动等等。这种程式化教学费时多,收效微,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们在教学时应做到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根据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精心选择以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重、难点。
3.1 抓题眼抓准内涵丰富的题眼,从问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如,在第九册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时,从课题切入,扣题来理解:①从题目看我们可了解事情发生地点在哪里?②具体的事情指什么?③“送”是什么意思?④从中可体会到人们对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3.2 抓篇头抓住文章的开头进行剖析,从而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詹天佑》的一课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杰出”和“爱国”这两个方面,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3 抓中间也就是说抓住课文中间的关键词句,上接下连,双向扩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在文中往往起着“牵一词而动全文”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一关键词语,启发学生去发掘、去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利于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一课,紧扣“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作为思维训练的发散点,让学生逐步理解。
3.4 抓篇末从文章的结尾入手,然后返顾全篇,向前逆推。五年级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最后一句是:“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不仅概括了最后一段的思想内容,也点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该文时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说说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逆向导读。
4.思维训练要到位
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在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上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思维的发展总是与语言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也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1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语言才有源源不绝的水,而不会贫乏和苍白。教学《称象》一课,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老师还可以提出:曹冲小时侯想出称象的办法,大家都称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当时你在旁边,你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要求说得越多越好,结果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发言,提出许多好办法。这样,学生便有说不完的话,思路宽了,对文章中的理解也就深了。
4.2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变的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训练。它要求学生用多变、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采用以下训练:(1)用变换词语在句子结构中位置的训练,以“世界闻名”一词练习说话为例,先要求把“世界闻名”放在句首,学生说出:世界闻名的长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再要求把“世界闻名”放在句中,学生说:华罗庚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最后要求学生把“世界闻名”放在句末说话,学生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世界闻名”(2)一个意思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如基本意思是:大风刮倒村里的大树。要求学生写出几种不同的句子形式。①大风把村里的大树刮倒了。②村里的大树被大风刮倒了。③村里的大树是大风刮倒的……在平时语文教学中,一词多用、一字多组的训练。以上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4.3 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节,合情合理地思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尾。经常进行这样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后,利用结尾,设计发散点。可这样问学生:当青蛙跳出井底后,来到广阔的天地,它看到的是什么?它会说什么?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答案,那么思路就可以这一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寻求众多的适当的答案。
5.方法手段要优化
学校“三机一幕”配备后,现代化教学媒体正发挥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功效。它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1 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鸬鹚》一文中,针对学生对鸬鹚了解甚少,没有多少深切感受的特点。让学生饱览了渔民利用鸬鹚捕鱼情景,感受了这美丽的画面。运用融光、色、形、声为一体的录像,构成特定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意境,激起学习情趣。
5.2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激趣共鸣。“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苗,好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开始用幻灯打出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录音机中,传出低沉哀痛的声音:“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学生凝视着的遗像,听着哀乐和朗诵,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收到很好的教学后果。
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6.作业布置形式要多样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做数量上的游戏,而应重视作业质量的研究,真正实现“减负提效”的作业目标,在这一问题上,我注意做到以下二个方面:
6.1 作业难度层次化,切实减负。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普通存在于只适宜中等生的“一刀切”弊端,这种作业的布置只能使优等生作业疲劳度相对过轻,不能激发他们去尝试、去创新,而后进生则感觉到作业疲劳度过重,为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只布置一般作业题,优等生可免做;第二层次只布置一些发展题,后进生可选做,其他学生必做;第三层次要求布置一些提高题,除优等生必做外,其余学生可选做。
篇6
以“教学质量年”为契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积极参与上级领导机构组织举行的各项活动。
一、强化过程管理,提升质量指标。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各项规定,组织教学。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双周五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本学期适时进行三次“六认真”检查,采取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进行统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正。学校加强随堂听课和巡视检查,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本学期随堂听课教师覆盖率达84.5%。随堂听课平均达55节。
2.着力课堂教学研究,缩小质量差距,提升质量指标。期中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科、年级进行质量调研,了解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仔细倾听、专心读书、细心计算、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关注和帮助后进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有效时间的学习效率。在期末考试中,全校三科合格率达97.2%,其中数学合格率98.2%,语文合格率为99.6%,英语合格率为98.5%,学科成绩稳步提升。
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老师不受时间限制,在一学期内任选时间与内容,开展两个主题以上的活动,并注意积累资料。抓好体育卫生工作,注重学生视力工作,抓好两操,减少学生近视发病率。
4.落实规定,活动确保。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按时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组织了“田径”、“器乐”、“声乐”、“舞蹈”、“绘画”、“书法”、 “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校级专业兴趣小组,同时各班自行组织班级兴趣小组,统一时间准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今年在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149分,为近几年最高分,在镇同类学校中领先。在县运会中我校的入场式获全县队列表演第六名;我校音乐小组的孩子们排练的舞蹈《从头再来》获县艺术节评比一等奖,《欢天喜地》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我校的xx、xx老师的书法作品均获二等奖,xx老师的绘画作品获二等奖,xx、xx、xx三位同学的绘画分获一、二、三等奖,xx、xx两位同学参加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分获二、三等奖。
二、探索校本教研,开创教研局面。
1.走出去。本学期中,市级教学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许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先后去xx的xx小学、xx一小观摩那里的校本教研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我校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也从中汲取了先进经验。2011年4月,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不同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在听其他乡镇教师讲课之余,与参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2.请进来。本学期县教育局初级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英语优质课评比,在历时两天全县英语骨干教师授课的同时,我们让我校英语教师随堂听课,汲取老师们上课中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得到提高;2011年5月我校的xx老师要参加xx市数学优质课评比,我们邀请教研室的老师们到我校给予指导,他们见多识广,给我们了很大的启示,后来我校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交流,大家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畅所欲言,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传方法、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帮助张老师找出不足,完善教学设计。
3.认真组织老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大研修力度。开学初,我们结合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按时举办教研活动,上课老师为了上好课,在年级组和教研组里的老师帮助下,共同切磋,反复修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带动了其他老师一起研究。点评老师为了评好课,活动前学习教材、教参、教案,活动中认真听记、思考,评课中肯定成功,提出商讨意见,这样既提升了评课水平,又提升了学校形象。每次活动凡安排到的教师都能准时参加,并在研讨中充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师生受益匪浅。2011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兄弟学校有多名领导和教师参加,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校xx老师讲了《古井》、xx老师讲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会的领导教师们发言热烈积极,活动开展很成功;2011年4月,我校的xx老师参加了全县的数学教研活动,所讲三年级数学课《认识面积》供全县数学教师观摩; 5月,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在会上结合xx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我xx镇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利用网络,上uc交流看法,发表意见,得到全县各校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开辟了xx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先河,也让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09-10第一学期开学初,由于师资力量的调整,三至六年级任教英语的教师多为班主任,对英语教学不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研计划中制定了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日常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xx老师被评为“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xx老师评为“xx县优秀教师”,xx、xx、xx三位老师被评为“xx县先进教学工作者”。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做好业务学习笔记,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xx市优秀教案评比中,我校有六名教师的教案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xx老师的《詹天佑》、xx老师的科学教案获一等奖,xx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xx老师的《ai ei ui》教案获二等奖。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年轻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年轻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对于校内的一些年轻教学骨干,学校更是为他们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本学期,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各级讲课比赛中得到了历练,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3月,xx老师为全县英语教师做示范课;同月xx、xx两位老师参加县英语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xx、xx老师参加科学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三等奖;xx、xx老师参加品社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xx、xx老师参加阅读指导课评比获一、二等奖。xx老师还参加了xx市的优质课评比,xx老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的评比。在体育艺术优质课评比中,xx老师的《幸福之家》、xx老师的《跨越式跳高》、xx老师的《文明礼貌歌》被评为优质课。xx老师参加了市里的体育优质课评比。
四、工作展望
篇7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勾红叶(1983-),女,四川绵阳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何畏(1972-),男,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11083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题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2ZT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百人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1BR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09-02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在《大学一解》中还有一段话至今多为人们所征引:“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样一种“从游”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目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出现了反向的“游离”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重构这种从游关系,使“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质量更加优异。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发展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相伴相随,经历了历史积淀阶段、提高发展阶段、跨越创新阶段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在其发展阶段中面临了以下的问题和挑战。
1.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线性教学资源和非线性教学资源。其中线性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和教学录像。非线性教学资源包括讲座、学习、试验竞赛和案例分析。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教研教改和培训提高。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源需要继续丰富、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务实提升。制约因素是教研教改活动能否持续深入。
2.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包括现实课堂、实际工程和虚拟网络。具体包括:与其他桥梁专业课衔接,与其他土木精品课资源共享,开设双语班和创新班,同时纳入实习、引入场景和定制案例,即虚实结合、远近兼顾和内外联动。课程建设中如何继续回归(面向)工程、形成精品示范窗口和资源共享平台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3.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大学扩招形成的教育资源“被摊薄”、社会风气影响形成的“冷漠化”教育现象,使得教学中的“从游”互动无法有效开展。专业课程教师承担大量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被挤占”),导致主观上难以用更大的精力、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教育理念上的传承与反思
西南交通大学在其百余年办学历史中贯穿了茅以升老校长所倡导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的模式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对工程教育的作用。“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团队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去冷漠化”教育理念,并以“习而学”、“去冷漠化”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教育“去冷漠化”本是不应该存在的命题(优质的教育不允许冷漠化的存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冷漠化的社会环境是产生教育冷漠化的土壤。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的“去冷漠化”的核心含义包括:教师对职业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念的提高,即在教育角色定位中的去冷漠化;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即在学术钻研上的去冷漠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即在教学活动中的去冷漠化。
2.以对职业的热情来提升教师的授课技能
在团队建设别重视对中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热情提升和职业能力提升。依托“四面镜子”,倡导“自我面对面法”,提高教学的技能与技巧。
3.以对专业的热情来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比如说可以将钢结构疲劳模型试验等研究成果与课程中疲劳教学联系起来,并随时更新,营造专业素养和创新知识的环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4.以对学生的热情来改革课程教学组织
(1)“望、闻、问、切”学习方法引导。“望、闻、问、切”本是传统中医使用的看病方法,但这一过程也反映出信息获得(包括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依托配套实践环节(如案例分析、评述报告、结构竞赛等),强调动手参与。
(2)“4个5分钟分隔”与课堂工程氛围的营造。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研究都表明,一般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20分钟。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分段。充分利用“预支时段”和“挤压时段”,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丰富的桥梁工程案例视频资源创造面向工程实际的教学氛围。
(3)“汇聚”知识点。根据钢结构教学大纲要求,将“钢结构设计原理”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材料、构件和连接。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一开始教学就让学生将知识点归入这三大块知识中,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在钢结构材料这一部分中,重点讲解钢材在冶炼、加工、使用中不同因素对钢材的影响,掌握钢材的钢号分类与质量检测标准,给学生打下钢结构设计的坚实基础。
对于钢结构构件,从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入手,在介绍强度和刚度时,让学生比较与材料力学的差异,便于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能更深入地理解。对于学生感到难学的构件稳定分析,教师在仔细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每一步理论推导都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把重点放在对稳定理论的应用上,从而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在理解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话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对于螺栓连接,要让学生从螺栓连接的受力原理和破坏形式入手,理解螺栓连接在受拉和受剪时所需要进行的结构计算,是为了避免各种破坏形式的出现,从而对学习的知识感到不枯燥。
(4)“教中学”模式的试点探索。“教中学”模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是属于探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均属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中推广了这一模式。学期开始时向每一学生布置出“教中学”要求的具体知识点内容,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点内容并制作授课PPT。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每学时安排2~3位学生上台讲解(每次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讲解点评或讲解补充。学生讲解的质量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探索的反映非常好,不少学生制作出质量高的教学PPT素材,并能非常自信地完成知识点授课。由于教与学角色的转变,教学中互动氛围被很自然地打造出来了。
(5)教学实践环节配合上的探索。除常规的课程作业外,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一些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对课程学习的巩固与提高。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采用“TPT(思考、实践、再思考)”的方法进行知识学习。实践环节的补充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的再思考
教学再思考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再思考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即再思考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再思考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思考遇到的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环节,回顾开展的改革探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需要专业课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实现方法,当然也需要各类教改建设项目的支撑,以获得切实的实现办法。
例如:在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中实施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其中有不少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已经逐步推广(如“教中学”方法),但却又是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被忽视”、“被弱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大班制教学模式为小班式教学模式、改变“舞台式”教室布局为“半环绕式”教室布局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气氛,开展启发式、探讨式课堂教学。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只能更多地依靠教师自己来不断细化教学组织,反思教学缺陷,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伟.钢结构设计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