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2 10:3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就像不扎实的数学基础。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北师大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五、板书设计
2020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函数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 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 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 与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解:(1)
(x是正整数,
(2)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则
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间
总结: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就要求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函数 ,当自变量 时,相应的函数y的值是 .60叫做这个函数当 时的函数值.
例3、求下列函数当 时的函数值:
(1)
(2)
(3)
(4)
解:1)当 时,
(2)当 时,
(3)当 时,
(4)当 时,
注:本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以此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接开平方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
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 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近似值的求法.
2.能用公式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在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注意判断b2-4ac的正负.
3.教学疑点:对于首项系数含有字母的方程的解要注意分类讨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利用公式法不仅可以求得方程中x的准确值,也可以求得近似值,不仅可以解关于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求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整体感知
这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继续,继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会进行近似值的计算,对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用公式法求解.由此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渗透分类的思想,为方程根的存在情况的讨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
一般式:ax2+bx+c=0(a≠0).
(2)说出下列方程中的a、b、c的值.
①x2-6=9x;
②3x2+4x=7;
③x2=10x-24;
通过以上练习,为本节课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例1解方程x2+x-1=0(精确到0.01).
解:a=1,b=1,c=-1,
对于近似值的求法,一是注意要求,要求中有精确0.01,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有精确到小数点第三位.二是在运算过程中精确的位数要比要求的多一位.三是注意有近似值要求就按要求求近似值,无近似值要求求准确值.练习:用公式法解方程x2+3x-5=0(精确到0.01)
学生板演、评价、练习.深刻体会求近拟值的方法和步骤.例2解关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分析: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定要把字母看成已知数.解:展开,整理,得
x2-3mx+2m2-nm-n2=0.
a=1,b=-3m,c=2m2-mn-n2,
又b2-4ac=(-3m)2-4×1×(2m2-mn-n2),
=(m+2n)2≥0
x1=2m+n,x2=m-n.
分析过程,b2-4ac=(m+2n)2≥0,此式中的m,n取任何实
详细变化过程是:
练习:1.解关于x的方程2x2-mx-n2=0.
解:a=2,b=-m,c=-n2
b2-4ac=(-m)2-4×2(-n2)
=m2+8n2≥0,
学生板书、练习、评价,体会过程及步骤的安排.
练习:2.解:于x的方程abx2-(a4+b4)x+a3b3=0(ab≠0).
解:A=ab,B=-a4-b4,C=a3b3
B2-4AC=(-a4-b4)2-4ab•a3b3
=(a4+b4)2-4a4b4
=(a4-b4)2≥0
学生练习、板书、评价,注意(a4+b4)2-4a4b4=(a4-b4)2的变化过程.注意ab≠0的条件.
练习3解关于x的方程(m+n)x2+(4m-2n)x+n-5m=0.
分析:此方程的字母没有任何限制,则m,n为任何实数.所以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需分m+n=0和m+n≠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1)当m+n=0且m≠0,n≠0时,原方程可变为
(4m+2m)x-m-5m=0.
m≠0解得x=1,
(2)当m+n≠0时,
a=m+n,b=4m-2n,c=n-5m,
b2-4ac=(4m-2n)2-4(m+n)(n-5m)=36m2≥0.
通过此题,在加强练习公式法的基础上,渗透分类的思想.
(四)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确定a、b、c的值,再确定b2-4ac的符号.
2.求近似值时,要注意精确到多少位?计算过程中要比运算结果精确的位数多1位.
3.如果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注意首项系数为不为零,其次如何确定b2-4ac的符号.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2.
教材P.15中A:5、6、7、8。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例1.……例2.……
ax2+bx+c=0(a≠0)…………
练习.……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4
教材P.15A:5(1)x1≈4.54,x2≈-1.54
(2)x1≈3.70x2≈0.54
6、(1)x1=3,x2=-3;
(2)x1=7,x2=3;
(4)x1=-29,x2=21;
教材P.17B4
解:由题得3x2+6x-8=2x2-1
整理得x2+6x-7=0
篇3
1.使学生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出数量关系里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写成代数式.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4)(a+b)(a-b);(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3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2)5m+2.
(这个例子直接为以后让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任意一个偶数或奇数做准备).
例4设字母a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
(1)这个数与5的和的3倍;
(3)这个数的5倍与7的和的一半;
分析:启发学生,做分析练习.如第1小题可分解为“a与5的和”与“和的3倍”,先将“a与5的和”列成代数式“a+5”再将“和的3倍”列成代数式“3(a+5)”.
(通过本例的讲解,应使学生逐步掌握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为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设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m,用代数式表示:
(1)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座位的行数多6,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
个座位?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教室里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2)教室里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3)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结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总座位数=每行的座位数×行数)
三、课堂练习
1.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3)甲乙两数之积与甲乙两数之和的差;
(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两数的积的商.
2.用代数式表示:
(1)比a与b的和小3的数;
(2)比a与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数;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数;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数.
3.用代数式表示:
(1)与a-1的和是25的数;(2)与2b+1的积是9的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请学生回答:
1.怎样列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关键是什么?
其次,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对于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应按下述规律列代数式:
(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准(代数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
(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要求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五、作业
1.用代数式表示:
(1)体校里男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60%,女生人数是a,学生总数是多少?
(2)体校里男生人数是x,女生人数是y,教练人数与学生人数之比是1:10,教练人数是多少?
2.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边是a厘米,
求:(1)这个长方形另一边的长;(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篇4
在此我来说说我的备课设想
(一)问题——在生活中生成
在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经验和自然相互联系”,从而可知做中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后面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就应该从问题开始。因此,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这堂课我就在探究问题中设计了四个环节
1.表1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问题产生
2.表2学生合作辨别三角形三个角的情况——初步探究
3.表3学生根据表2自己的发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感悟
4.用小棒搭三角形学生自己质疑,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证明——领悟,问题解决
(三)评价——在做中体现。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最后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也就是表一中的我的收获。
同时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
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而课堂“活”起来才能展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显示学生的虎虎生气。要“活”必“动”,“动”了必“活”。
多感观地“动”。即嘴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
嘴动。嘴巴是表情达意的小喇叭,所有得人心思想,观念,感情都要通过它来传送。课堂上我让学生尽情地读,说,议,问。要创造让学生发问的机会,培养对问题寻根究底的精神。
耳动。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眼动。学会观察,能有顺序地观察。
篇5
一、指导思想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存,蕴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值得传承的历史财富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能写出正确、规范、美观的汉字,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建立并不断完善书法教学的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阶段实施方案
1、学生的作业,要求写字正确、工整、干净,各位任科教师也应负责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双姿培训、检查、指导、纠正事宜,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建立一支合格的书法教师队伍,中学七、八、九年级分别有一位负责老师进行本学段书法总指导和监督。
3、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的档案资料。
4、每周一、周二进行集体书法指导,利用班级多媒体播放每天书法练习目标和要求,指导老师分学段进行巡视和基本笔画指导,并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写字)》课时目标完成书法练习。
5、在学生中选拔出书法监督员,让孩子们互相监督,养成练习书法的好习惯;
6、每月进行一次书法测评,即时表扬练习认真的孩子,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篇6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少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中,大多都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逐渐形成了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了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实际意义的错误认知.而改变初中数学教育模式,重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使积极主动地将课本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反思、完善,逐渐形成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和帮助者.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找回失去的学习自信心,慢慢地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如何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圆”时,教师辅助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到这个单元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简单地讲解本单元的框架,圆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利用自己迫切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意,及利用手边的材料,整合资料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料,并且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和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答案.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设计“几何图形初步”教案时,教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结合基础知识、典型案例、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使教学安排合理化,由浅入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层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课前预习,在课堂前半个课时以提问为主,可以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后半节课以总结知识为主,辅以课堂练习,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找出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写出课后反思,为编写下一堂课教学设计提出注意事项,更加完善教学方案.教师的授课由灌输转变为精讲、点播、引导,在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讲述问题,灌输知识,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找出问题的规律,真正做到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
3.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交流
篇7
内容:认识9
过程:
(一)、手指游戏
我说1,我对1,一根手指就是1;我说2,我对2,1添上1就是2;
我说3,我对3,2添上1就是3; 我说4,我对4,3添上1就是4;
我说5,我对5,4添上1就是5; 我说6,我对6,5添上1就是6;
我说7,我对7,6添上1就是7; 我说8,我对8,7添上1就是8;
我说9,我对9,8添上1就是9。
(二)、认识数字9
1、《拔萝卜》拔出9,知道9在8的后面。
2、用橡皮泥制作9宝宝。
(三)、学习9的形成(视频仪)
1、故事《排节目》认识9的形成。
2、给9宝宝印画。
小结:看一看谁印得好,老师给小朋友贴在墙上。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为推进素质教育作贡献。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四、读书安排:
篇9
关键词:技术:始业教育:通用技术: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是高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的。换个角度,站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又会怎么做?对同学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始业教育,我就把这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又很好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这一节课还有学校中层领导听课指导,因此课前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坐落在金华市蒋堂镇,老的金华・中就在此,后来由白龙桥中学和罗埠中学合并搬迁至此,重新建设校园,改名为宾虹高级中学,因此刚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什么都很好奇,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外界的事物当做教学素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学习当中感受通用的实用价值,感受技术学科的魅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 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框架和结构。
3 从感性上认识与通用技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4 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感性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走人技术的世界、技术的博物馆,同学们不再纯粹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购买商品,而是用技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应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3)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参与程度、讨论、辩论、操作、作业、作品、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操作、考试。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模块的递进学习过程起着高中与大学或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大学专业学习或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技术基础。
3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事例:我们很多同学都用过银行卡吧,对于缺乏技术素养的人来说,拿到卡后,即使看了卡上的说明也可能不会使用。技术素养高的人在第一次看到卡时,会立刻仔细观察,寻找卡起作用的主要部件,关于卡的保存,考虑到强磁场会影响卡的技术核心部件,所以存放卡时会注意避开强磁场,甚至远离手机放置,以防这些卡失效。
(2)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市场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是新问题,其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因素。
a 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较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b 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c 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而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数比,从机械化初期9:1,中等机械化时期的6:4,到全自动化阶段的1:9,无不说明科技型人员成为社会主体劳动者。
(3)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二人,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我国国产汽车的销售量越来越好,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发动叽作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的心脏,可是我国发动机大部分不是原创的,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技术不行,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大多是国际十几年前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对中国电动车“第一燃”调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乘客座位下冒烟后,司机张学军掀起座位的动作。如果说这辆众泰朗悦电动车自燃的直接因素,是张学军掀起冒烟坐椅这一偶然动作,那么最终让其彻底烧毁并应该引发行业全面反思的,则是这一动作背后,电动车运
营企业有意无意间的一连串疏忽,培训的缺乏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在试验阶段发生自燃并不可怕,但是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关的事故处理知识,直接导致车辆被完全烧毁。因此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对汽车做相关的技术试验,对驾驶员做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及平时注意对汽车进行保养。这也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普遍较低的一个表现,科技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考试的需要)。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三类考生必须高考的一门学科,我们从下面的表格去了解它的重要地位吧。
4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么学)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它将引导我们经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一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书本中有大量的图片、思考题,方便理解和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向学生讲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地分析,有效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相信同学们在豆蔻年华的学习过程能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篇10
1经历统一单位长度的过程,体会同意单位长度的重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的准备]
学生尺、小方块、学具表、学具小棒、1厘米宽的双面胶、橡皮、透明胶、1厘米宽的小盒。
[教学过程]
今天咱们继续进行星星闪烁榜的评比活动,比一比哪个组的小朋友会倾听、会合作、会动脑筋解决问题,摘得的星星最多。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部,想看吗?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2、多媒体播放:阿福做新衣。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能不能帮小徒弟解答一下这个疑问呢?
小组讨论,充分交流。
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
师生表演。(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一段就是一扎。)
4、师:怎样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
9用尺子、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
小结:测量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人们通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既准确,又便于交流。
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
尺子的种类很多,作用各不相同。
二、认识刻度尺,感知1厘米。
1、认识刻度尺子。
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样的?请你赶快把它拿出来,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它,好吗?
师: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课件展示尺子。)
组内交流。看屏幕汇报。重点指导:
(1)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从几开始的?(0)
师:这个“0”的作用可真不小,测量的时候,人们一般从0开始测量。
(2)小竖线。
师:这些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刻度线的长短一样吗?对着数的刻度线长度是怎样的?
(3)CM
CM表示什么?
板书:CM厘米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厘米的认识”(出示课题:厘米的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齐读课题。
2、感知1厘米。
(1)直尺感知。
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在小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从0到1。)
请你拿出尺子,用小手指尖从0划到1。
师:这就是1厘米。
还有谁能找到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距离都是1厘米。
(2)实物感知:
分小组活动,把你的小学具盒里学具在尺子比一比,找出1厘米的长度。
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捏一捏1厘米的长度,互相看一看。
你能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记住1厘米的长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