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4 23:3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中的活动课《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进一步熟悉童谣歌曲,了解什么是童谣。
2、通过唱、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3、以童谣说唱会的交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关注本土(多元)童谣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小老鼠上灯台》感受童谣歌曲的韵律美(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童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会说、会唱的歌谣。
二、学习童谣。
1、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1)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学生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学习《跳皮筋》。
(1)学生自己尝试读《跳皮筋》。教师总结(关注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2)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3)跳一跳:模仿跳皮筋的动作,边跳边读童谣。
(4)师生总结:童谣的节奏与跳皮筋的节奏、音调、语言的关系。
3、拓展学习海南童谣《数字歌》
学习关注点:童谣的的韵律感和地域方言,体现童谣的趣味。
4、小结:
收集学习更多的童谣,下节课举行班级童谣大赛。
板书:
篇2
课题
哈哩噜
讲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摘要
学唱、律动、创编表演
教学目的
1、学会并自然有感情的歌唱《哈哩噜》。
2、学会《哈哩噜》中的节奏
3、通过学习歌曲,感受特立尼达的音乐文化,并自主创编舞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唱、拍、创编等艺术手段表现《哈哩噜》。
教学难点:
难点节奏
(
|
x
x
x
x
x
|
)
教学准备
1、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2、汇总PPT,制作教案、音乐、图片、幻灯片、钢琴、非洲鼓
3、奥尔夫教学法
(一)
导入(5分钟)
1.教师歌舞表演引出哈哩噜:(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非常热情,还带来了特别的见面礼,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呢?你们看他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将学生注意力快速的引入课堂)
2、同学们注意这位朋友表演过程当中出现最多的那几个字哦!(引出课题)
3.
引出哈哩噜、感受师:同学们,刚刚这位朋友演出精彩吗?
师:小朋友们,这位朋友在唱歌当中出现最多的字是什么呢?
生:哈哩噜!(出示卡片)(开心说出)
师:哈哩噜是什么意思?
师:哈哩噜是特立尼达人在很高兴的时候发出的感叹语!(做示范)
师:我们能开心的跟今天探望我们的老师们打个招呼吗?
师:同学真是太友好了,接下来我的这个打招呼可跟你们不一样哦!(
哈哩噜有节奏感)
师:我还能变出不一样的哈哩噜,你们听!(234……345)
(二)
节奏学习(13分钟)
回顾:
同学们,你们知道特立尼达在哪吗?
师:同学们,张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个小礼物,这个是我们特立尼达的朋友最喜欢的乐器了,同学们看是什么呢?
1.特立尼达手鼓表演(加音乐)
2.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一下?但是这个乐器一定要你们学会了才能上来尝试哦!
3.
教打节奏
a.
4\4
x
x
x
x
x
|(板书)
b.
ti
ta
ti
ta
ta
c.
加歌词
(啦)——注意舌尖翘起来,开心一点
3.初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那句话。
4.按节奏朗读歌词
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下面我要用这个鼓来读出这几句话了
老师读歌词,让学生尝试跟读
4\4
x
x
x
x
x
x
|
x
x
x
x
o
|
跟着音乐
唱
歌
哈
哩
噜
跟着音乐
跳
舞
4\4
x
x
x
x
x
|
啦
啦
啦
啦
啦
师:同学们真的太厉害了,这么快就把我们特立尼达独特的节奏学会啦!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这首特立尼达民歌吧!
(五)学唱歌曲(10分钟)
2.
听
1.这首歌曲的速度?歌曲的情绪?
2.听歌曲,小组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并学唱,等下展示(出示歌词贴黑板展示)(制作简谱,两段歌词,小手)
3。教师弹唱,学生做律动
3.初唱:
a跟钢琴带唱一遍
b
找出相同歌词部分,分句带唱歌曲一遍
4.学唱游戏
唱歌接龙,老师常前面一句,学生唱后面一句。
5.复唱
老师弹琴,学生唱加律动
五.拓展:乐器展示,舞蹈创编(8分钟)
1.播放背景音乐,同学观赏特立尼达人载歌载舞照片
师:同学们,特立尼达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非常漂亮还非常热情呀?现在她们再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呢!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加入她们的队伍了?
1.
学生分成三组,自主创编动作
2.
选出优秀小舞蹈家进行表演,教师在前示范
六.拓展(1分钟)
1.
你还喜欢哪些国家的歌曲?回去搜集,下节课分享
篇3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活动兴趣 有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这就明确了本课程超越了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教师们也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教学。但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化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和困难,如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应当怎样组织活动?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开展活动?等等。造成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开展活动化教学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活动形式上看似热热闹闹,但并没有什么教育价值;有些活动的组织是无序和凌乱的,实际教学效益比较低;忽视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等等。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进行研究。
因此,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如何提高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使得课堂中的活动扎实有效。
一、活动兴趣激发不露声色是有效性的前提
许多孩子在学前阶段活泼可爱、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似乎有十万个为什么在等着他们。可是,我们不难看到,不少儿童进入小学以后,由于他们的探究欲缺乏适宜的环境,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培养,甚至受到人为的压制。久而久之,于是他们越来越不爱提高,学习兴趣的火种变得越来越小。可见,儿童的学习兴趣的心理品质需要细心的挖掘和爱护,才能成长壮大,促使儿童主动探索未知的王国。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品德和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参加活动的兴趣呢?我就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应该把创设活动情境这一思想贯彻于一节课的始终。品德与生活课打破传统的课题方式,利用有情趣的儿童语言,用话题的方式呈现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欣赏、讲生活经历呈现学习内容,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如一年级上册《新朋友新伙伴》,开课时,也可创设激趣的气氛,用歌曲来揭题。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情绪被点燃了,全班唱起了找朋友的歌。唱后,老师又启发学生:“同学们,大家想不想认识我们的新朋友、新同学?你们可以自己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自己选择。”于是,同学有的一边说一边表演、有的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的照片、有的一边说一边画……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多快乐,真好!由此,进入主题活动。
(二)亲近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乐趣
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品德源于生活,品德形成也源于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时,教师先请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平时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怎样买东西。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大家都说买东西不简单,有学问。接着,教师请学生联系平时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买东西的经验,先想一想,买东西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学问,再进行小组讨论,并请一名学生做好记录。过了一会儿,各个小组的讨论像热油炸开了锅一样。小组汇报之后,教师再进行点拨,使学生明白了:买东西要买新鲜的,没有包装的食品要眼看、鼻闻、手摸,检查食品是否新鲜;有包装的食品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有厂家名称和厂址,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买。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懂得讨价还价……这样通过发掘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又给予适时的点拨,学生对如何购买保证质量、价格实惠的商品已了如指掌,也增强了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品德与生活课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儿童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和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切实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句热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精神上以鼓励。如二年级上册《你真棒》《我也棒》等主题,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自己制作了小红点、小苹果、小红旗等小奖品,在同学积极主动发言时,奖给这位同学一个小红旗,在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奖励他一个小苹果,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主动帮助同学的奖励他一个助人星……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涨。
二、活动方式选用丰富多彩是有效性的保障
引导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尤其要鼓励儿童动手做,以多种形式如语言、绘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表现与分享活动的成果。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获取知识。我根据品德与生活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努力营造引人入胜的情境,给学生一片新天地,把欢乐撒满课堂,让孩子在快乐中感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目标制定明确、具体,是有效性的根本
活动的开展,要紧扣教学目标。丰富多彩的活动固然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较高,但是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最主要还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完成有作用,有帮助的课堂上可以多搞一些,反之,有些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却没有任何意义。在二年级《我的好习惯》一课中,有一位老师让学生将各自的缺点写在纸飞机上,到操场上放飞纸飞机,和缺点说再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将纸飞机一一放飞,有的又捡起来再次向远处扔去,有的则望着手中的纸飞机舍不得放飞。下课了,操场上留下了一地的纸飞机,望着兴高采烈的同学们,老师满脸无奈。这样的活动,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的效果却与预先设定的目标南辕北辙,甚至与我们平时宣传的讲究卫生的教育背道而驰。因此,在设计课程活动环节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对课堂目标的完成是否有用,而不能生搬硬套地将教材中的活动都搞一遍,结果预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五花八门的活动给带走了。
四、活动时间安排灵活开放是有效性的依托
活动的开展,要注意连续性。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还拿《我的好习惯》来说,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光靠一两节课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开展了“我有好习惯”评比活动。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握笔的习惯,我给每个学生一张表格,学生每坚持正确的姿势一节课加一颗星,然后每周进行评比,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他们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配合督促孩子写字姿势要正确。坚持了一个多月以后,班级学生写字姿势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活动开展因时因地制宜是有效性的后盾
篇4
在上《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注重了诗歌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唱春天,用歌声激发孩子们去探究春天,学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而且举办了一次唱春天“小百灵歌会”,并评出“最佳小百灵”。回忆了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是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课有关春天的古诗,在诗中让学生体会春光的美好。
二、注重作品的积累
在上《春天的种植》这课时,我注重了学生作品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种瓜种豆,鼓励学生也去动手种一种。我让学生回家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并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布置教室“植物角”,一方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次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产生“我能行”“我最棒”的愉快体验。第二天孩子就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令我欣慰的是品种很多,有油菜,有青菜,有芦荟,有吊兰,还有黄豆和黑豆的种子……我赶紧用相机把孩子的作品记录下来。
三、注重活动的积累
在上《我和春天一起玩》这课时,有一个活动是玩中探趣,教孩子们做一个风车。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做的风车,有很简单的纸风车,也有彩纸做的风车,还有在自己买的风车基础上重新又做了一个风车安在了上面。我很开心,在课上,我让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风车出去玩。玩风车的过程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也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常识。使孩子们的玩和兴趣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能在玩中探趣,能在玩中探知。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我当然也没放过这个开心的时刻,用我手中的手机记录下孩子快乐的时光。
因为有了前面的积累,在上《我心目中的春天》时,我就很轻松地上完新课。平时一滴水,用时太平洋。由学生种植的植物导入,在观赏自己玩风车的情景进入新课,再由小百灵唱春天这个活动深入,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音乐《春天在哪里》欣赏美丽的春天。在课堂上我专门用一个版面记录课上做好的春光图,有红花绿草,有柳枝小燕,有诗歌,有蝴蝶。因为下个课时就有一个活动是把春天留在我们身边,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自编一份“手抄报”,这样我就可以直接用这节课的版面展示给学生看,这就是一份“手抄报”
也不用花心思去寻找素材了,多好啊!看来平时的不断积累,真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学流程完成比较顺利,因为都是孩子比较熟悉的歌曲,熟悉的画面,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与老师配合比较默契。正因为此,教学流程比较顺畅,没有停留的时间,也就没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慢下来,让学生好好回味。这是专家给我的建议,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不应该是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完成教学流程,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有自己回味的时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案: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心中的春天》
(一)本课活动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准备
课件,有关春天的诗歌,KT板,学生带好画画用的学具。
(三)活动过程
活动①――小百灵唱春天
1.导入
师:春天到了,我们种下了一盆盆植物,学生观看自己种植的芦荟、油菜、青菜、吊兰;春天到了,我们制作了一只只风车。(课件出示同学们课间玩自己制作的风车照片);春天到了,我们教室门前金黄的迎春花就是我心中的春天,出示课题《我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KT板上贴上柳树、绿草、小燕子……)
2.是啊,我们眼中的春天是红的花,是绿的草,现在我们跟随着歌曲《春天在哪里》来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出示春景图,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3.小结:大家唱得真好!从歌声中我体会到了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体会到了春天给每一个小朋友带来了欢乐。
4.春天到了,刮起了柔和的春风,下起了淅沥的春雨,让我们跟春风和春雨一起玩吧!打开书26页,先自己读然后配乐朗诵这首诗歌――《春风和春雨》。
5.春天到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支歌《小燕子》
活动②――小诗人颂春天
1.我们大家都爱春天,我们还学过了几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和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课前我们也搜集了有关春天的诗歌,我们来开一个朗诵会,好吗?
2.学生上台朗诵,相机出示孟浩然《春晓》,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分别写了春天的早晨,春天的雨和春天的柳树。诗歌《春天来了》《春天的脚印》《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学生朗诵完就贴在KT板上。
活动③――小彩笔画春天
1.我们喜爱春天,春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让我们用画笔把心中的春天画下来吧!这是我搜集其他同学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打开书27页,把春天画下来。
2.伴随着钢琴曲,学生画画,教师适当指点。
(可画自然风光,也可画活动的情况;可单幅呈现,也可多幅展示。)
3.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每幅作品的独到之处。
4.大家画得真好,我真想和同学们出去看看,出去走走,一起去郊游吧!在歌曲《郊游》中结束。
-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 下一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