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12: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1

[关 键 词]:质疑教学;流于形式;灵动;有效

G623.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依据新课标精神,质疑教学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才能让质疑教学灵佑行呢?下面,结合《地震中的与子》教学案例与分析,我谈谈自己点滴的认识和做法。

案例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有疑问吗?

生:哪里发生了地震?

生:父与子在地震中的表现怎样?

生:为什么说父与子“了不起”?

(没有让学生继续提问题。)

师:同学们都请坐,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案例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别的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挖?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别的孩子的父母认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

生:为什么阿曼达的父亲挖了38小时仍然不放弃?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生:因为父亲心中有儿子,他爱自己的孩子。

生:儿子是死是活,父亲总要找到他。

生: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案例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课例: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组长把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整理好提出来。

生::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师: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这个问题。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师:下面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前,老师提出明确要求:

别的小组汇报时必须仔细听,如果他们汇报的问题也是你们学习的问题,就想一想他们的理解和你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更好。别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

(各学习小组汇报。)

第三小组学生:我们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再”字中知道了之前有围观者、消防队长和警察阻挡过他,但没有成功。这样更能反衬父亲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小组成员愿意朗读他们的对话。

师:你们学习小组不仅会斟酌词句,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我特别欣赏你们这种学习方法。

(第五小组的组长举手了,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师:你有更好的理解吗?

第五小组的组长:我们组也认真读了第12节,从“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时”我们知道了父亲为了救孩子挖的时间长。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明白了父亲非常劳累,伤痕累累。从“没人再来阻挡他”可以看出父亲为了救孩子不顾一切。

第四小组的组长:“我们认为第12节只写了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可以写父亲遇到危险时的情景。我们补充的句子是:突然,余震来袭,一块大楼板从上面滑落下来,父亲躲闪不及,大楼板的一角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脚趾鲜血直流。父亲不顾包扎,搬起楼板,继续挖起来。

师:你们能超越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最了不起!

第六小组的学生:我们从重点词语“不怕”中体会到儿子勇敢坚强,从一个“让”字中体会到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真会学习!

・・・・・・

案例分析:

“课例一”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然而学生围绕课题提出很多问题后,教师没有及时组织学习,将问题置之一边,却按照预设教案教学生字和词语。这样的质疑教学只是为了体现教学中有质疑教学环节而已。

"课例二"中的质疑可以说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的。但是,一边质疑,一边释疑,课堂成了一问一答似的“记者招待会”现场。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更没有合作交流,何谈理解和感悟?这种模式化的质疑教学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效果不佳。

篇2

【关键词】合作教学;语文;新课改

小组合作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在现在的小学,初中教育中应用的十分广泛,但是并没有达到小组教学模式的应有效果,分析原因得知,现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教学质量和相关的教学效率都处于较低阶段,也没有人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评价与教育,也就是说,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仍然处于教学的初级阶段,没有实践与理论的基础,需要现代学校内部的教育参与者真正有效的真正参与教学和实践,接下来,我们就以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教学为例,从本质上分析一下小组合作教学对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影响,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成长的能力。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课程:《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亲情的力量。亲情的大爱无私的,亲情的力量可以赋予我们无限大大勇气,会使我们坚定和勇敢。

教案:1.四人为一组,第一遍通读全文,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生字。2.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优秀的团队代表进行朗读。3.小组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4.播放视频,重现地震的场景,让学生结合视频介绍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课程:《两小儿辩日》

教学过程: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板书教学的很大的区别。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作用是一个引导作用,更多的主动在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以及不同角色的演绎,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如何完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

一、 现在的小组课堂教学的现状

1)目的不明确,不能控制课堂节奏,现在好多学校也在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过是在没有对小组合作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就进行使用,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这样不仅不能提高与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还会浪费时间,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知识。症状一般有:小组合作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组,没有向学生明确小组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学生的讨论漫无目的,即使是整节课堂,学生学的也是云里雾里。

2)小组分组过于盲目,学生沟通较少,小组合作教学本身就是一场教育教学方式的新的变革,如果真的想让小组教学取得不错的效果,任课教师就不能闲麻烦,学生的分组要有根据,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合理的分组。不能仅仅是通过学生的作为随机而定,这也是现在学生分组的常见现象。学生的分组既要考虑的男生女生的协调,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日程学习成绩,达到分组的均衡,这样才能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

3)缺乏流程化,学生的讨论漫无目的,组教学后期肯定会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趋势,因此说,制定并完善一套小组教学的流程也是现在学校语文科研小组的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在合理的小组分配完成之后,要个小组分配合作的项目任务,在制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进行小组汇报,确保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在小组内找到争取的位置,从而提高语文的高效课堂学习。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既然我们知道了小组合作教学有这么大的优势,通过上文的谈论我们也知道了小组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完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其更好的提高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1)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工作,明确小组合租的内容和目的。小组合作教学是一套的完整的闭环方式教学模式,好的开始才能保证小组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工作首先就是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小组教学的特点,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学生来设计课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教学过程中。

2)选择正确的课题,在语文的课程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小组方式进行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课程如果同样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那么就不能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一般是要选择难理解,有争议性的,或者文章是多角色的,这样更便于小组的学生都能融入到讨论中。

3)把握学习时机,活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使用这种防水教学的时候,要紧密的结合课程的安排,一节课堂也可以小组教学与教师讲解相互结合,总之,小组合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4)分析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学生小组教学的模式,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综合因素,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小组中,在小组的谈论中发挥作用。

总之,创新性的小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寻找小组教学模式的真理,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这种语言类的课程可以更好的对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更好的加以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完善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 谢霞.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显性合作学习活动形式[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8)

[2] 范欢欢. 合作教学法――寻找“流浪在外”的孩子[J]. 新课程(小学). 2012(03)

篇3

[关键词]批注阅读;快乐课堂;兴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3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等不同,他们的阅读状况就千差万别。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更加喜欢阅读,从而提高了他们阅读能力,提升了他们语文素养。

一、学习批注,让学生兴趣盎然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批注式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启动思维,积极探究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我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他们用符号进行批注。如,用长口框“”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椭圆圈“”,画出文中的四字词,用波浪线“”来标注课文优美的句子,采用三角符号“”来标注文章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用“____”画出自己无法理解的句子,用“”“/”来划分文章段落和层次。这些符号非常直观,学生一见就喜欢上,觉得语文课很有意思,因而兴趣大增。我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了阅读能力。

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大涨,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二、利用批注,让学生有疑而议

学习要先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不思考就发现不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各自观点、看法,他们的认识才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批注质疑:“‘女学部委员’是什么意思?‘她在医学上一再创造出奇迹’又是什么意思?”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这句话,一个学生在旁边这样进行批注:“我觉得作者说得不对。照他这么说,老一辈的经验就没必要写在书上给后人看,只要到实际中调查了解就行了。”我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正是对这一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不断地思考探究,并各抒己见,最后提高了认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学生都会大胆地发表各自的看法,对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三、巧用批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顾黄初先生曾经说过:“对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要贴近生活。”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深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经验一旦被激活,他们就能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完全融入文章中,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发现文章的独特之美。这时,学生的联想就如开闸的泄洪口,思绪万千,不吐不快、不写不悦。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发散思维,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时,一个学生联想到自己家乡的小河,对课文的第二段做了如下的批注:“我老家清化的河水可与漓江水比美!它甚至更清、更绿!”又如,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一句,有一个学生在旁边写下这样的批注:“汶川大地震后,过了黄金救援时间,也出现了生命奇迹:如77个小时――救出废墟中的北川县职高学生杨彬彬,139个小时――救出北川县医院废墟中的幸存者唐雄。”学生根据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把个人的生活经验融入文本中,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智用批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三个过程,分别为新知识的学习、旧知识的改造、新旧知识的融合。”读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感悟结果进行判断和评议,它应当是多维的、开放的。想要凸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阅读理解,让他们更好地去进行体验和思考。比如,在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金奖章》一文时,学生在“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鸟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话,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一句的旁边写下精彩的赏析式评价:“默默无闻的人是最值得赞扬的人!不把自己的成绩挂在嘴边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人!”也有学生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如,在学习课文《酿》时,对文中 “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还念错了几个字。下课铃一响,她拿起教案就走,显得很不开心”这句话,一个学生写下这样的批注:“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是东东最敬佩的老师呀?一点肚量都没有!我才不会敬佩这样的老师呢。”他的评价给了其他同伴以启示,同时也引起学生对文章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在《彩票》一文的第九自然段中写了如下批注:“在五百一十八万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人除林海燕外,很难再找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了!换作我,也可能不会像她这样做,她真是太伟大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越深刻,越有助于他们阅读兴趣的提高,产生更加持久的阅读动力,从而成为阅读的主人。

长期尊重学生的阅读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评价观,使他们的理解感悟更具有个性化,也更具有开放性与多维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 沙士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2).

[2] 岳乐.论批注式阅读对提升阅读水平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