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3 00:4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1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学专业本科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评述东北大学建筑系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激发课程教学“活力”的初步探索。通过对该课程在教学资料“活化”、教学方法优化、课群关系“联动”、考核机制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分析,总结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经验,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切实提高教育实效的途径。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6903

一、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历史是人们了解建筑与建筑学最有效的途径。中国建筑历史是建筑学的一门主干理论课[1],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建筑历史知识与理论修养,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设计和分析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建筑史在建筑学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多数院校普遍教学情况看,中国建筑史课程仍以传统的“听课、讲课”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收效不佳,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

难以

从真正意义上激发求知欲望和兴趣,教学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学生上课做方案、背单词、睡觉,“开小差”,的现象屡见不解。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课主观认识偏颇、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更为深刻地显示出课程本身在教学组织和授课方式上客观地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二、 激发“活力”的教改尝试

东北大学自恢复开办5年制建筑学专业以来,始终以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

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教育实效。中国建筑史课程自开设以来,更是针对目前本科建筑史教学普遍存在的“沉闷”现状,不断探索激发课程“活力”的有效方法,从教学资料、教学方式、课群关系、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活化”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跨度大,建筑类型丰富,知识内容繁杂等特点。传统的通史化教育尽管逻辑清晰,结构谨严,有明确的导向性,但是其鸿篇巨制的诠释性架构体系过于机械、僵硬、形式化。正因如此,统编的建筑历史教材往往使建筑系学生错觉地认为,掌握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建筑物代表、建筑师及其设计思想是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东北大学建筑系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资料,取消了固定单一的教科书,教学以专业教师教案为纲,在统编教材基础上结合不同授课阶段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参考书内容除建筑史范畴,还涉及历史、文学、思想、艺术等相关综合领域,以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广采博收,学生则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阅读。

其次,充分利用数字时代丰富的媒体信息,多渠道搜集电视、网络等有益的教育资源。如CCTV纪录频道播出的《故宫》《颐和园》等纪录片,《探索与发现》栏目涉及的历史建筑等内容。多种媒介的信息补充,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感悟专业知识,系统地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另外,校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是教学资源扩展的一个直接、有效的补充手段。授课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沈阳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建筑资源,

结合课程进度采取参观考察的方式,实地体验、近距离接触宫殿、寺庙、陵墓等古建筑,教师结合实物进行现场讲解(图1)。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也使得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充满活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少的问题,学校采取厘清内容主次,把握难点重点,讲“点”串“线”地灵活教学安排,同时部分教学内容采取以问题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式。

中国建筑史基础理论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作整体性介绍分析,在课程讲授前把相关章节必须掌握和了解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思考。建筑类型评述部分,改变传统的“听讲课”教学方式,采取“讨论会”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部分内容为专题,以问题为主导,安排学生课下研习、课上汇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在中国传统民居部分,根据知识点及内容特征分若干专题,教师提前将相关书籍、网站向学生推介,布置学生在课下做功课,课上进行分组汇报(图2)。在汇报过程中,可随机提问,互评讨论,教师也可现场指导,最后进行总结点评。这种以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教”与“学”的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知不觉提升了学习表现,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充分。

(三)“联动”相关课程群

为有效实现课程价值,学校还非常重视中国建筑史课程同其他主干课之间的目标一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关课程群的有效联动。

建筑史的教学除了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建筑发展认知之外,还能为其他课程,特别是建筑设计的学习提供辅助和引导性作用[3]。学校中国建筑史教学特别注重与中、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历史建筑保护改造设计专题结合。例如:三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沈阳老北站建筑保护及改造设计》题目(图3),引导学生将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分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踏勘、实地测绘,实现建筑历史学习与建筑设计无缝对接,把学生对设计课的兴趣直接嫁接到建筑历史的学习中来,使中国建筑史与建筑设计课程有效联动,使设计专题成为建筑历史学习的有机延伸。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建筑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培养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建构科学的建筑观。

同时,学校中国建筑史课程还着力推动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配合与互动,将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于建筑调研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素描与色彩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课程的学习机会,以体验、考察的方式加深对建筑历史知识的理解(图4)。

(四)开放考核机制

建立开放、合理的课程信息评价体系,并结合教改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调整,是学校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采用综合的考核评定方式,即学生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按比例综合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除了包括学生个人作业、分组作业完成情况,还包括学生课堂表现

。期末试题中加大分析和论述题目分值,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建筑史观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统编教材中知识点的机械掌握。同时,尽量均衡两部分考核内容的分值比例,以期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贯穿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反馈。在课程开始前、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都设置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采用客观选项与主观建议相结合的模式,为消除学生不必要的心理顾虑,采取匿名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实施的反馈意见,鼓励学生讲真话,保证信息收集的原真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

正在提升的教育实效

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开课几年来,以灵活性、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学设置,调动了学生对建筑史学习强烈的兴趣,也激发出了课程应有的活力。课程教学在尝试与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学院对首届建筑学本科毕业班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评价,中国建筑史课程获得了第一名;同时毕业班的24名学生中,2名学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学生在课程调查问卷中表示:“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很累、也很轻松,课堂上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课下有趣的动手、动眼、动脑一系列实践活动令人愉快”“上课后知道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这无形中的压力让我知道,想把这门课学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借学生所言,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刚刚起步,为切实提高教育实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和调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筑学专业[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玄峰,蔡军.中国建筑史教育形式研究——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四[J].华中建筑,2009(9):190

[3] 陈格理.有关建筑史教学的一点变化[J]//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主编.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Teaching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course

CHEN Ying1 , LV Jianmei2 , QU Yi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P.R. 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P.R. China)

Abstract: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使语文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从电视剧《红楼梦》中人物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插入讲解了许多有关电视剧《红楼梦》中主要演员的拍摄花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例如讲《荷塘月色》重点在散文语言的品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目标为: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上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次要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三高”目标。

三、灵活处理教材,激活课程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教学中,在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后,引导并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设置问题情境,针对现在城市大规模建设,很多古老建筑都被拆毁的问题进行讨论。是拆还是留?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学生以前启而不发的状态变成了积极热烈的情况。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建立“信息多向交流”的新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最多加一台录音机,教学手段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老师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力量,更多更广泛地搜集有关信息让大家共享。因此新型课堂的信息可以由老师流向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流向老师,还可以由学生流向学生,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篇3

关键词:代建制;委托;风险管理

前言

代建制是指投资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制是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然而,代建制模式由于业主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于是如何监督和制约代建方,避免和控制风险,是业主必须解决的问题。

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认为业主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人掌握着比业主更多的信息,凭借这个优势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造成业主的损失。信息不对称性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可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前,产生逆向选择;事后不对称性发生在签订契约之后,产生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指业主处于信息不利地位,不清楚潜在人的真实情况,可能选择到并不满意的人。而且人还会利用这部分隐蔽信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契约,牺牲业主的利益。

道德风险发生在委托关系确立以后,指方利用信息优势隐瞒对委托方不利的信息和行为,使委托方遭受损失,而实现利己的目的。

2代建制中业主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各种事件及其不利后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当业主将项目委托给人管理时,他们之间便存在着委托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必然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损失,而这种损失业主难以获得人的赔偿。因为人一般是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企业,资金力量薄弱,自身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险能力都很弱,往往无力承担损失赔偿责任,风险损失最终必然落到业主自身。项目管理模式中业主所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在推行和采用代建制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委托所带来的风险,采取一定的对策和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减少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代建制中业主的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财务转移、风险准备金和自我保险等手段。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委托理论,解决委托风险的途径主要有监督措施和激励措施。本文针对风险产生的不同原因和阶段,从解决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入手。在实施代建制的过程中可采取下列八种措施,其中前种措施主要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后六种措施主要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3.1对代建单位实行严格准入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求代建单位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一定的施工力量、设计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具有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等条件。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巨大、建设期长、风险大,对代建单位的要求就更高。政府可成立专门的代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由计划管理、财政、建设管理等部门组成。符合条件的项目管理公司可以提出申请或由行业协会、企业主管部门推荐,经代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定后给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资格及相应等级。获得代建资格的单位每年还应接受一次年检,不能通过年检的单位必须整改,整改后仍不能通过的应取消资格。

3.2建立代建单位信用体系

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在于人拥有隐蔽信息,业主不能准确掌握其真实情况,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代建单位的信用体系,对代建单位的业绩保存记录,对管理水平低下、的代建单位,要及时清除出代建队伍。这样,使人原有的一部分隐蔽信息转化为公开信息,有利于业主正确选择代建单位。同时,在过程中代建单位为获得竞争力就不会减少使用损人利己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利益,从而降低业主的风险。当社会中存在着道德风险时,信誉是人们获利的重要资本,良好的信誉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3.3正确选择合同计价方式

目前费用一般是一笔固定金额或者按工程造价一定比率提取,人均不承担风险,也不能获得奖励,因此,人缺乏约束力和积极性。为此,业主应分配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给予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发挥最好的管理水平。一般可采用以下计价方式:一是成本加奖罚确定的合同价。当项目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时,人从业主处获得实际成本和酬金,还可根据成本降低额得到一笔奖金。当实际成本高于目标成本时,人仅能从业主处得到成本和酬金补偿。如果实际成本高于超过成本限额,还要处以一笔罚金。二是最高限额成本加固定最大酬金确定的合同价。当项目实际成本没有超过最低成本时,人花费的成本费用及应得酬金都可得到业主的支付,并与业主分享节约额。如果实际工程成本在报价与最高限额成本之间,则只能得到全部成本。实际工程成本超过最高限额成本时,则超过部分业主不予支付。

3.4明确人的经济责任

如果不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人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经济责任,容易造成人缺乏约束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低下,预期目标偏离轨道后会找出种种理由推卸自身责任,这样业主的利益便会大大受损,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业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将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明确,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

(2)建立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同一阶段也有多个目标,应当将这些目标明确赋予人。

(3)明确违约责任,针对每一个目标制定相应的违约责任,一旦人产生违约行为,业主就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人承担违约责任。

3.5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人们还有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物质激励往往不是万能的,还需采取其他激励措施才能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代建过程中,业主应加强与人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激发人的主动性,而不应仅仅限于经济激励措施。

3.6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建设项目一般工程量大、周期长、涉及的关系复杂、隐蔽性强,出了问题有时业主很难察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损害业主的利益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此,业主需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从合同签订一直到合同履行完成,对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在过程中监督单位的行动,促使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分阶段对人的工作进行准确评价,发生偏差后及时纠偏,并对其违约行为予以处罚。

3.7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在代建制中实行担保,就是要求代建单位委托第三方向业主提供一定金额的经济和责任保证,如果代建单位不能履行代建合同,则由担保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赔偿。工程担保是有利于解决代建单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通过工程保证担保能有效的将信用风险转换到风险源本身,让风险的制造者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另一方面,在代建单位向担保公司申请保函时,担保公司要对代建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代建单位的经营状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通过专业化的资格预审,进一步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此外,如果道德风险发生后,业主也可以通过担保人获得损失赔偿,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损失。

3.8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

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有利于规避因工作疏忽或过失引起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在代建制项目中推行人员职业责任险,即要求代建单位为项目管理人员购买职业责任险。如果管理人员因工作疏忽或过失引起质量问题而给业主带来损失,则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由于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时会对投保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范其道德风险,所以这种审查实质就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一次选择。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很好的信誉,就难以获得保险,从而其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大下降。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制约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4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在采用代建制模式时,必须重视由于委托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应用委托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监督和制约人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以降低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使代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粱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林爱武.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位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