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20:1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带有实时讲解的视频传到网络上引起众人关注[1]。两位教师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课上时间用来为完成作业或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和定义。钟晓流认为[2],翻转课堂是在课堂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互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目标方面,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外通过学生观看视频预习、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课内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教师答疑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交流与合作能力等。(2)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在传统课堂里,课堂时间由教师掌控,并且大部分用来进行知识讲解,满堂灌,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内化知识。在翻转课堂里,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课前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课内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师生、生生互动探究。(3)学习流程方面,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阶段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知识内化”阶段往往由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复习等活动自己来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知识内化”阶段常常效果不佳。“翻转课堂”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流程,对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知识传授”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PPT,进行测试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和吸收。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总结了翻转课堂实施的结构模型[3],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不管是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还是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地互动交流,都是围绕着“学生为中心”展开[4]。依据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的结构,我们在2013级通信工程专业1、2班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1.设计、制作教学视频。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授课教案(PPT)、趣味实验视频等,资源上线供学生课前自学。制作教学视频时,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考虑教师和班级的差异[5],还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笔者结合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制作了“质点运动学”、“动量”、“简谐运动”、“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高斯定理”等30多集教学录像。教师要给出自学提纲,提出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讨论的问题,包括自学过程的自测题、可以相互讨论的问题以及能力拓展的问题等。
2.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讲得少,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练习多,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制定课前针对性联系,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5]。为了帮助学生预习掌握,在视频后面设计三四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思考找出问题答案。如:在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提出问题“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和转速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运动员为什么能高速转动,为什么伸开四肢,转速加快,收拢四肢,转速减慢”。
3.快速少量的测评。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准备少量的测评,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难点和存在的疑惑。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提出如下测评问题:人与转盘的转动惯量J0,伸臂时臂长为l1,收臂时臂长为l2。人站在不计摩擦的自由转动的圆盘中心上,每只手抓有质量为m的哑铃。伸臂时转动角速度为ω1,求:收臂时的角速度ω2。
4.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课内则以讨论式学习为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提出问题,进行课堂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探究,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有效地将知识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6]。学生通过演讲、成果展示、小型竞赛等形式及时进行交流与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为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可以将课堂学习表现计入平时成绩。还要注意,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讨论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应具有梯度性,学生可以轻松跨越相邻问题梯度的高度,能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规律的目的。例如,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设置了10道讨论题和练习题,题目难度逐步加大,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角动量守恒定律。5.总结反馈。知识总结和课后任务布置。经过课堂学习后,用几分钟时间进行知识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凝华,最后布置下一次翻转课堂学生的预习任务、作业等。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再如让学生利用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下落的猫尾巴的作用、飞机的螺旋桨的原理。
三、结论
篇2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增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画面要展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写、画,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弊端。许多的计算机软件,如:Word、PowerPoint及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都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都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进行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9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的调出需要的内容。另外,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制成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增大课堂教学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用信息技术的“放大”作用,增强物理实验演示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很小,由于可见度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游标卡尺和读数时,把游标卡尺放大,改变游标的位置和游标尺的分度,让学生练习读数,效果很好。在波的干涉教学中,教师的演示水波的干涉实验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要让学生在座位上看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需要采取让学生到前边讲台上去观看等方法,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如果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放大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效果又好。演示时只需把水波槽放在投影实物展台上,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振动片上,金属丝触动水面形成相干波源,可清楚地看到干涉的图样,即生动又直观,同时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密度。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来提高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演示实验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扩大时空”作用,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使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复现,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观察,影响教学顺利进行。如果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扩大时空”的独特作用,播放视频音像资料,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时,放一段“火车转弯”的视频短片,将弯道路面的图片投影出来,展现向心力来源的受力分析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个个瞪大眼睛。这种效果是学生看书无法相比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时,可以适时地放一段物理史学资料片,讲古今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趣事,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科学追求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研究小球碰撞时各个过程阶段能量转换关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整个快速进行的过程慢放。使学生深刻认识各个阶段的能量转换关系。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作用,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有的实验在教学中做了演示实验或是学生探究实验,在复习时由于时间太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是难避免的,在复习课时更不可能把平时教学时的演示实验都重做一遍。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功能就可以达到复习的目的,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果。教师可以播放音像资料片或者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把一些实验“再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边讲边分析。例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守恒条件和实验原理,然后再利用CAI课件来重现实验过程,复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还可以分别展示有支柱和没有支柱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两种情况下不同的表达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传统复习方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作用,突破传统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