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7: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美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多方联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校线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班、各教师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召开工作会,明确在线教育工作总要求是“真实干,干有效,追高效”;直播教学中,定期召开班级视频会,对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力争落实一班一策。
2、教导处筹备
(1)平台培训:组织关于教师使用钉钉平台的全员培训,同时不定期指导教师们在使用“钉钉”平台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做到直播教学“人人懂,人人通”;
(2)教学部署:借鉴省市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实情,为保障线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安排出以周为单位的学校课程,由本校教师利用“钉钉”平台,采取直播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具体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5节,学科课程共计15节;八年级语文、数学各6节,英语5节,物理3节,学校课程共计20节;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6节,物理5节,化学4节,道法3节,学校课程共计30节,其余时间按省市安排课程推送。
(3)教学计划:要求线上教育教师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添加“在线教育工作计划”模块,明确在线教学内容、要求、目标以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等,保障线上直播教学的有效进行。
3、政教处筹备
结合学校“党日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干部,开展3次大走访,摸排出全校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七年级5人(七1:1人,七2:2人,七3:2人),八年级14人(八1:9人,八2:人,八3:2人),九年级2人(九3:2人),共计21人。对无电视、无手机的同学,通过学校积极上报,区教育和体育局协调解决了两台平板电脑,并帮助解决了网络问题,两位同学均能准时、准点开展线上学习。保证了学校学生接受线上教育达到100%,保障了学校线上教育的全覆盖。
4、后勤处
主要做好教材教辅的发放,组织24人次(干部、党员、班主任),分4次部署,分村组、分散时段将教材教辅全部送至学生或学生家长手中,保障了“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后勤处牵头,组织干部和教师志愿者,在3月8日前按照“分散设点+不定时间+分批联系”的方式将教材送至全校学生手中,为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提供学习资源保障。
二、在线教育工作推进措施
1、备课、上课、作业:要求在线教学教师借助“导学案”备好在线教学直播课,并根据学校学科教学课程安排表准时、准定推进在线教学直播工作。同时,教导处组织人员,收集在线教师的备课107课时,直播教学视频117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若干,并督促、考核评价,纳入学校当月月考核,确保学校在线教学的实效性。
2、班级课
教导处组织了每周1次的班队课,对班级“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保证活动的真实有效。
3、充分利用和整合对应的优质教育资源,收集相应的课件和学习材料(电子版),推送给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使用,截止目前,已推送省平台学科课程视频13节,市学科课程视频8节,区学科课程视频18节;涉及初中全学科课程,有教学视频、有微课、有教案。保障全体教师线上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推送情况如下:
(1)八年级物理老师推送了省平台《初中物理学法指导》;(2)九年级数学老师通过QQ推送了《中考数学总复习笔记》,《初三数学礼包课资料》,《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3) 七八年级下册地理微课—回笼中学裴亚芬(4)大安区初中英语线上教学视频;(5)大安区美术学科7-9年级及高中微课视频资料; (6)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7) 九年级化学微课等
特别说明:对于观看省平台的学生采取学法指导、观看视频、收集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送教上门。
篇2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动态分层观 初中美术教学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结合恰当的分层策略,使其在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这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分层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有些课堂教学仅仅把分层教学看成简单的分组教学,在形式上将学生分成几组,但没有对学生层次和教学目标等进行更细的分层,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真正理解分层教学的涵义,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仅仅是上课的座位改变了,其他并没有任何不同。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学生的分层极端化,导致学生产生等级观念。或者教师过于关注学优生,忽视后进生,结果学优生获得大量锻炼进步的资源和机会,而后进生却越来越差。笔者根据以上观察,结合自己的初中美术课堂实践,对分层教学有了一点心得体会,提出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必须将动态观融入分层教学实践中。
一、学生
分层的意义在于因材施教,在动态分层教学法里,对于学生的“材”并不能一刀切地简单处理,而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动态的分析。
美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就是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每一个课程都能做到最优秀,各有各的兴趣点和特长项目。所以每学期第一课,笔者都会做一个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每个学生对于教材的兴趣点。有些学生喜欢美术鉴赏课,对美术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很感兴趣,有些学生擅长绘画,其中有的喜欢临摹,有的擅长创作,有的长于手工,也有的对美术课本毫无兴趣却对社会上的其他美术相关内容感兴趣,比如电脑游戏、明星演唱会等。每个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兴趣点也会发生变化。这一点是对“材”的动态把握,教师要心中有数,多发现,多有针对性地鼓励,让学生学会自省,了解自己的特长,发挥特长,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知道如何“赶自己最后那只羊”。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美术成绩虽然有高有低,但是他们不会拿来进行比较,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信心,也乐在学中。
二、学法
动态分层教学法包括让学生可以动态地选择学习方式。
记得十年前刚毕业时,笔者的美术课堂是一人一本绘图本,每人每课完成一幅作业,这种方式比较机械,无法唤醒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课堂氛围很呆板;后来开始流行合作教学法,就把全班学生指定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方式使得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作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像是“大锅饭”,某些学生存在“打酱油”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混乱状态,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略作调整。
如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图表》一课分组进行作业设计时,这张表格可以让学生自主、合理地进行资源和人员分工,杜绝“打酱油”现象的出现。因为所有的安排和设置都是学生自主选择,所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现如今,在笔者的课堂上,分组或合作与否都由学生根据任务情况自主选择,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学生会越来越清楚应该如何分组,是否有分组的必要。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作业情况更好,“打酱油”的现象根本消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在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里,笔者常常是最无所事事的一个,学生则忙忙碌碌,积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需要笔者的帮助。这他们已经开始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或者说,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创作艺术作品的快乐。
三、教学设计
虽然每一届的教材相同,但是每一轮的教案笔者都会根据最新的理念重新备课,并且每一节课结束后完都会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对教案进行细节甚至是结构的修改。一个年级五个班,笔者的教案就修改五次。有时课后修改,有时课前对该班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最后写下详细的反思。对于教案,笔者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有的动态修改,都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学生更好更快更有兴趣地吃透教学重点难点,在更短的时间里把书本的知识构建为学生的自我知识,在教学安排上,笔者努力做到,某些基础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同时设置一些提升性的教学内容,让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获得满意的结果。这样的设置,需要教师获取更多信息,找到更多的灵感。
四、作业布置
在最近一届的学生中,有几个“特殊”学生,智力较平均水平低,因此他们在学习美术课程时也遇到不少问题,也许在小学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到了初中直接自我放弃。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决定不抛弃不放弃,对他们严要求低标准,单独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同时通过成功完成作业增强信心。这几个学生,从初一抗拒美术作业,到初二能初步参与,到初三已经可以充满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具有一定水准的作业,这让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些在美术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些被其他老师们放弃的学生,感受到了创作作品的快乐,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欣慰。
对于其他学生,笔者在作业布置时尽量扩大范围,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可选性的作业要求是笔者的课堂上最常见的。笔者还会告诉学生,作业要求很多,但是如果你有一些突破性的意见,则笔者完全赞成你抛弃所有要求。一开始学生都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了其他课堂模式接受性的学习,一旦教师没有了具体的指令就会感到茫然,但是在他们懂得向内寻找自己的声音后就开始思如泉涌,感受到创作的激情。因此,在笔者的学生作业中不乏具有开创性的、颠覆性的作业。还有不少作业中体现了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对人性的解读,以及对社会话题的关注。有时在他们的作品中,笔者能看到超越年龄的洞察力。
学生作品范例一:来自于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表情》,左边的颠覆了传统表盘固定、指针运动的设计模式,而制作成指针固定,三个表示时、分、秒的表盘分别转动的形式。右边的虽然只是一个创意模型并不能实际运作,但是其表现的思路是极具突破性的。
学生作品范例二:来自于八年级上册《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这一题为《关爱空巢老人》的作品反映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学生作品范例三:来自九年级上册《与建筑相伴的壁画》,全班合作完成的作品,大家的合作度和默契度经历了一次终极考验和提升。
五、评价
篇3
关键词:开发利用;本地特色;语文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17-02
一、应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的特色语文课程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文物古迹作为特色语文课程资源。如语文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注释提到“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武陵”是指今湖南常德一带,因此,正好可以利用我们家乡本地优势—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引入课堂教学,于是在课前,我动员学生把曾在桃花源拍摄的风景图片和抄写的桃花源诗歌、传说,经整理后编入了教案和课件中,通过我的穿插讲授让学生在学习这篇古文时身临其境,兴趣大增,也为自己身在桃花源故里深感自豪,结果在课堂吟诵比赛时更是争先恐后,气氛热烈。吃惊的是,一堂课下来,已有多数同学基本能够背诵全文。
2.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作为特色语文课程资源。又如讲授语文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乡愁》,备课时我发现作者余光中的晚年经历与我们家乡常德竟然有不少渊源。作为“惟楚有才”的楚国领地,我们常德以市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自1991年开始历时10年修建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载入世界文化工程史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首次来常德,惊叹后称其为“诗国长城”“半部中国文学史”。余光中第二次来常德是参加中国常德石门茶文化节活动,他彻底感受了来自桃花源故里的禅茶文化的魅力,并欣然题诗留念。我于是根据这些资料图片整理成一个专题《余光中的常德解愁之旅》写入教案,并编入课件中。在讲授这首诗时,我有意加入了这段课程资源,顿时让整堂课耳目一新,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台湾爱国诗人的心理距离,尤其是我还加入了当前的时事材料,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连战、宋楚瑜的破冰之旅,大陆与台湾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样的乡愁将会越来越淡,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的特色语文课程资源,既能促进课本与生活的融合,更能拉近语文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应开发和利用适合本校的特色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本身和课堂学习的范围上,还要在学习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整合,以体现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开发课程资源可从课堂走向家庭,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如在语文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教师节的特殊礼物”中,学生需要自己制作礼物。由于我校是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每个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也是各学生家长定期培训学习提高的基地,是家长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老师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互动。如果能利用这一学校优势特色,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贺卡礼物,这既是一种亲子教育,也是一种感恩教育,于是我动员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此项活动,结果“献给教师节的特殊礼物”活动得到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很多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亲自参与了祝福贺卡的制作,最后一张张美轮美奂而又寓意深刻的贺卡作品展现在班级的文化墙上,成为鲜活的极富教育意义的语文课程资源。又如在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感受”征文活动中,我校语文教师也充分利用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征文,评出优秀作品,在学校文学刊物和网站上刊登发表,这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说,让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搜集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能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无形中又收获一笔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
2.开发课程资源可从课堂内走向校园内,拓展语文课程的容量和空间。如我校在2004年曾发动所有语文教师编了一套校本教材《德育》,其中的“文化篇”涵盖了我们语文版教材《语文》中熟知的成语典故,分别从出处、释义、感悟三个方面再加工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每年进行班级或年级识记诵读比赛,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反过来,这套校本教材又成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新途径和窗口,成为具有我们十一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受到广大师生、家长们的欢迎。又如语文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新闻单元,其中的篇目《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等按新闻时效性来看,明显过时,学生已毫无兴趣。当时正值我校每年一届的体育艺术节,于是我动员学生按照新闻的写法,以体育艺术节为内容自行编写此单元教材篇目,同学们竟然真的仿写出了较高质量的消息、特写、人物通讯,自然又形成了具有我们十一色的语文单元课程资源。
其实,全国各地区都各有特点和优势,也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有强烈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形成和运用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就能逐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三通两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利用“三通两平台”现有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收效,探索出一些“三通两平台”下教师新的授课模式。
一、“课堂实录”、“一师一优课”、“同步课堂”下的教师授课模式(AA型)
这种模式是把“网上课堂”或“空中课堂” “搬”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上。
在“两平台”建设上,国家和省级网站都有大量的课堂实录或上课短片,特别是2014年全国自下而上举行了“一师一优课”活动,每个教师都积极参加了网上晒课活动,并进行了优课评选活动,中小学各科、各节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全国优秀教师的上课课堂实录及其有关本节课的相关资料。每个省级资源平台也有相应的“名师同步课堂”“观摩课”等栏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也有课堂实录等资料。这么丰富的优质资源可以作为“蓝本”引领教师、学生学习,也可以利用它进行授课。
本人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就利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的“同步课堂”进行本节课的授课。在上课之前,我首先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然后反复观看“同步课堂”教师的上课过程,了解视频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一步体会教师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方式、方法,进而体会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背后所反映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结合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每一项内容确定最佳的观看方式,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行选择性使用和必要的修改,由于我在上课之前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所以整个上课流程进行的非常顺利,讲课过程结束后,我又适时把上课播放的视频地址告诉学生,让还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多次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我采用的是整合应用模式,即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授课,我们还可以采用全部应用模式、局部应用模式等其他模式来上课,不管是哪一种,都应该根据课型、学科、学生年龄等因素依据最优化原则进行。
在利用同步课堂和课堂实录资源授课时,我们既是和学生一样的聆听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还应该是电视老师的共舞者。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交互。
我国“三通两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模式对边远地区或者师资比较薄弱的学科如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学习也比较适用,授课教师可以随时请“网上优秀教师”给学生上课,师生共享优秀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二、“三通两平台”下利用专业网站的课程资源整合模式(AA+型)
“三通两平台”不仅仅有“课堂实录”、“同步课堂”、“点点通”、“一师一优课”等课堂实录或视频,许多专业网站还为教师提供了教案、课件、动画、音视频素材等多种资源,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央电化教育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网站提供了各个版本的教育资源。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站为例,该网站提供了初中、小学阶段的分学期、分课程教学资源,如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这节课就提供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学习评价及扩展资源等许多资源。其中多媒体素材提供了细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细菌的结构,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资源整合即“再加工”,如该课件没有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教师可以把这两项内容整合到课件中形成“自己”的劳动成果,方便自已以后使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教课书已不可能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三通两平台”方便教师在线访问、下载使用,为师生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时,一定要充分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环节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注意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重点思考如何确保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学到尽可能多的课堂知识。自始至终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和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三、计算机教室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篇5
关键词:中学美术;素描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选择素描教学来展开探讨。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绘画的范畴,泛指用单色的线条或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素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到位的表现力。那么如何做好素描教学呢?
一、通过美术欣赏,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素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先对美术课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只有了解美术的真正意义,才能对美术有更高的造诣。比如在《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作品中,教师可以详细介绍了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以及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秦俑联想到以兵马俑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如电影、舞蹈等等。同时适时地把美术概念、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通过这些美术欣赏,加大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加大美术各知识点的衔接。
二、培养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任何课程的有效实现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素描训练虽然不是他们升入高级中学所必须的训练科目,但素质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可让学生有着足够的兴趣来体验素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凡是贴近他们的生活的就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中的素材,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把枯燥的概念变为有趣的知识点,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观察力的提高
初中生学习素描属于启蒙性美术教育,意义深远。因此,在初中素描教育中应该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注重整体的观察训练,坚持“整体观察,逐步深入”的原则,全面贯彻整体思维方法。譬如,我在一次画树的教学课上,先强调千姿百态的树形,并且强调即便同一棵树,在不同时间观察,外形也不相同。接着,我提问学生:“从教学楼的阳台上看窗外一棵树和校门口看这棵树,其形状相同吗?”这个发散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按照自身的视角和思维习惯,创作有自己特色的画面。结果,学生的画作也丰富多彩了:有的光秃一片,有的枝叶葱茏,有的躯干笔直,有的弯弯曲曲。在拓展延伸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把树与外物加以联系,诸如小花猫、小鸟、风铃、树喜爱的宠物狗、鲜艳的花朵和不同的季节等,这虽然靠想象完成,其实质还是离不开学生平时的观察体验。再如:在九年级的《静物有声》一课中,安排了四幅静物画进行欣赏。通过欣赏,不但要理解静物画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味,而且欣赏的过程,也要符合静物画的一般方法,这个方法在参考教案中归纳和提示,主要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分析的过程。第一步强调的是个人直觉,第二步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形象、色彩、质感表现、构图四个方面分析;第三步归纳主题;第四步其实又回到了整体,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一个情感的评价。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由大到小,相互比较的,相互联系的一种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才能获得结构、比例、明暗等各种关系。才能更完整的认识整体。因此,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平时多涉及文学、音乐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去欣赏、临摹达・芬奇等大师的素描作品,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注意教学的循序渐进
在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只有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如静物的摆放,我们可以先简单后复杂,先少后多。让学生感觉内在丰富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认识。其次就更应注重线条的运用,对所画的线条根据空间位置进行粗细浅淡的虚实处理上,要逐步深入。而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有时却忽视了这一点。线条这一绘画最为重要的语言在画家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可以说线条在绘画艺术中是最具生命力,最具表现性,最具概括性,最具想象力,最具本质性的绘画要素。
五、注重课堂演练
由于素描绘画难度很高,具有理论知识深度大且抽象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理解不够,画不好,兴趣不高。那么,一幅好的教学范画(特别是当场示范),对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有很大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具、图片、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学法进行指导。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启发教学。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和教学重点、难点,每堂课设计一个训练目标,分析其中物体的构成,使学生了解物体结构,了解练习的作用。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三)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静物》和其他的优秀素描作品,教师再示范临摹一张素描作品(抓形),边画边讲要注意的地方,通过与学生一起学习练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示范解决,这样,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当然,教师自身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为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育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才能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艺术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其艺术潜力,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所以这种错误观点一直影响着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审美教育并不只限于艺术表达方面的艺术教育,应还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应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学生的审美潜质。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在艺术教学中陶冶性情,净化情感,美化生活。
审美情趣的培养主要是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除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用他们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线条、块面、明暗、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质量感、肌理以及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等一切造型手段,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就能够使无形的想象变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美术作品。
二、发挥课堂美育功能,提高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美术课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现在好多美术课都在“变法”,试图与其他课程一样追求某种新奇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较好的教学效率。然而过于多变的形式,教师不仅在备课上觉得很累,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所适从,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美育目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运用了适合本校学情的教法,充分发掘教材和技能训练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在观察、思考、想象、感受和创造中将课堂知识变为创造能力,充分发挥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例如,我在上《纸雕塑》一课时,并不先讲方法步骤和提出基本要求,而是先将一组图片资料、平时搜集的部分教师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业拿出来让学生初步欣赏,感知艺术魅力,获得第一感觉,然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应的问题,如“这些作品好看吗”“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办法有哪些”“能不能自己试做一个”等。为了使学生们制作起来信心大,速度快,效果好,我先以欣赏课本图片为主详细讲析知识点、范例,播放自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然后进行技法示范和指导练习。制作中材料质感和色彩美感在造型中的完美统一,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质量,又把学习兴趣转变为创作能力,使美育落到了实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有诱惑力,图片、幻灯、实物、音像、模具等力求具体、形象、清晰、生动,让学生能从中发现审美规律,得到审美体验。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审美动力,提升审美意识。技能训练是提高美育能力的基础,可丰富学生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所以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实践,从而达到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美育的因素,使美术课成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阵地。
审美创造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要贯穿于所有技能课中。如在《黑白版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书本学习黑白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在指导创作时刻意要求同学们注意使用材料的美感因素,如普通硬纸、砖块、木块、石膏板、橡胶版、肥皂、塑料等,在作品上流露出作者艺术上的灵感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具有特色的小型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自觉培养创造热情,提高审美素质。
三、教会学生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而形式美感的培养,也要从学生的审美方式上去着手。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的是艺术形式,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和因素,如线条、明暗、色彩、质感、肌理等。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而线条的粗细、长短、形状,疏密、轻重、刚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等都形象的再现了造型、质感不同的事物,显示出线条神奇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国画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美育效果,我精心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去指导学生进行赏析,而后通过白描的临摹和写生练习,加深学生对线条的深入理解,使他们在观察、思考、动手的过程中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形式美感,创作出具有较高价值的作品。可以说,只有注重形式美感的培养,才能教会学生审美方法,提高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美育生活。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篇7
一、静下心来,把常规抓成常规
人们总想寻找到学校管理的高深理念,希望能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所有问题。而后六中学的胡建军校长却坚守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创造了“后六”奇迹。这就给人们以启示,“常规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效,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常。”因此今后我校将静下心来,把常规抓成常规。
1.把学科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按市局教学常规要求,抓好备课、上n、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质量监测、学生辅导等环节。就各环节进一步细化要求,如备课教案书写的要求,课堂结构的程式,作业布置的要求,批改的要求等,并制定相对应的方案,如已制定的《教师备课情况检查量化积分实施方案》《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检查量化积分实施方案》等,定期督查,持之以恒。
2.在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力求上好“副科”
我校已经做到了非考试科目的教师任教专职化,部分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地理已达到专业化,但对课堂的监控和质量的监测工作都没有到位,影响了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将强化这些学科的课堂教学常规、质量过程监测方案,确保“副科”教学的质量。
3.把德育生活化、具体化
结合学校的实际,将学生德育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虚事实做”,并以书面作业方式让学生每天全方位从思想、习惯、方法等方面对照、小结,并以主题教育活动、文艺活动为载体,把学生的品行教育落在实处。
4.规范教师二级招聘模式
坚持采用学校民主推荐班主任,班主任按一定顺序“倒摘牌”招聘科任老师,避免强强联合,使各班师资能均衡配置。
二、铁下心来,把管理推向精致
精致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正确轨道的关键一步。精致化的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到位、尽职,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有管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简言之,就是大家平常看得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1.统一认识,端正态度
我们要不断地扫除思想障碍,认识到实施精致化的管理既有利于学校,又有利于自己。“一切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要意识到把简单的事、平常的事持之以恒地抓好就是不平凡。从分工看,校长是说想法,提要求;副校长是拿措施,抓落实;中层干部是做实事,供反馈。从实施来看,校长是变目标为指标;副校长是化理念为流程;中层干部是变计划为表格。
2.制订计划,明确责任
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继续以“小事计划”的形式,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严格执行学校的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
3.强化监督,实施问责
各室各线各块要增强责任感,细化每天的检查,深入课堂、深入办公室、深入学生,关于发现从卫生到教学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出现问题将按线按块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三、细下心来,把长处抓成特色
特色即个性,每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诞生、成长,过程的积淀,往往形成一定的传统。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思路、方法、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制定计划,抓实过程,持之以恒,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1.打造以“板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我镇是郑板桥园陵所在地,我校利用这一独特的乡土教育资源,努力打造以“板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板桥的核心思想“为民造福,不断创新”为学校的办学思想;设立板桥文化长廊,结合经典诵读读板桥诗,结合书法进校园学写板桥字,开设板桥画欣赏课;校园内安放板桥塑像,教室内外悬挂板桥像、诗、画、字;学校的主干道和建筑以“板桥”传说、典故命名;办好校刊《桥板风》。
2.努力建设“三香”校园
“三香”校园是指花香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我校已初步绿化美化了校园,做到了四季有花。现美化已请专业设计人员,对学校的绿化进行了体现文化气息的整体设计,校内河两岸的驳岸和栅栏已初步列入施工计划。上学年,学校成批购进了中小学生的必读书,采用整班图书飘流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今后将使之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图书柜,学校定期举行读书之星评比,读书征文活动,举办读书沙龙,邀请作家到校做讲座等。在抓好常规写字教学的同时,利用我校现有的书法爱好老师,在一至八年级开设书法课,并组建学校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举办书法讲座,师生共同学习。
3.积淀管理经验,形成管理特色
我校的“学查补”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正全面推广,灵动课堂模式在努力实施,新的二级招聘模式、学生成绩位置对应积分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常规管理不断精致,这些成果不断地融合、积淀,将逐渐形成我校的管理特色。
参考文献:
篇8
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体现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同成长、共享快乐。
二、弄清学生情况,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
本学期我所带三-六年级共十五个班级的美术课,根据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搞清学生学习基础,做到对培优补差工作心中有数,
三、扎实做好培优工作 。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
2、做好学生的“补差”工作 有些学生对形体造型能力天生弱势,只有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美术课,才能使们他的学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差”变“优”。
四、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时的贪玩或不感兴趣,有的是家庭困难学习工具不全,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弱项补上去。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3、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潜能生普遍的弱项进行专项训练,训练中让优秀学生发挥帮带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4、坚持不懈地关爱潜能生。多鼓励少批评。潜能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很快地步入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行列。组织互助小组进行帮助。组织互助小组,举行一帮一活动,对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二
转眼间,本学期就要结束了。是该静下心来好好回顾一下本期的培优补差工作情况了。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八年级1-6班的生物教学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接受了下来。领导既然如此信任的将六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交给了我,那么,我就决不能辜负领导的一片希望,我一定要把这几个班级的教学成绩提上去。
当然,想让这几个班级的学习状况齐头并进的发展,是不太现实的。一方面,涉及的班级较多,另一方面,涉及的学生也较多。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都很不均衡,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同时进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在每个班级中,都有部分优等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吃不饱”,而还有大量的后进生“吃不着”。因此,面对如此不均衡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授课,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因此,在本学期的一开始,我就估计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或课下,我特别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基本上摸清了每个的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状况,这些为我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面对那些优等生,我经常鼓励他们不要安于现状,不要只在自己班级中比较,要走出去和其他班级对比,和其他学校对比。在课堂上,我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较深的问题,由这些学生来回答,而最基础的问题则留给那些后进生来回答。这也就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着”的问题。
其实,后进生的问题最突出和明显,其心理工作也最难做。从一开始,我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同这些后进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我发现,这些后进生并不笨,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多了,只是有些同学的思想有些偏激,经常把自己同老师放在对立面上,对老师的授课持敌意态度,经常带着情绪或烦恼上课。试想一下,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去上课,听讲的效率会提高吗?
后进生拥有这样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说家庭的因素,也可能是学校的因素。作为任课老师,我经常为此类事件同任课老师或其家长进行交流,希望找到突破口,把学生重新拉回学习的主阵地上来。
面对某些后进生,我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和心理辅导,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我真的很想放弃,可又一想,如此放弃,岂不太不负责任了,一定要坚持下来。当我看到在自己的鼓励下,一些后进生有了明显的改变之后,我的心理上有了一种成就感,有了一丝安慰,总算自己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着这些平凡的工作,我要让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育中闪光。
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培优补差工作。辅导工作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发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听讲,各种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活学活用和迁移能力较差,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做题时灵活性不够。另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是不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差等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辅导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包括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课外阅读、作文等方面。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从最基础的开始,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力争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四、培优对象
五、辅差对象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差等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差等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导工作,做好辅导工作的跟踪记载,及时调整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结对帮教。
7、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秀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8、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五年级学生之间学习、纪律等情况的异常区别,为提高优等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自信心和能力,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我把培优辅差工作当作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来进行,让培辅计划落到实处,特制定此计划。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和深入的摸底工作。并与班任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商讨确定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对象。
2、谨慎确定优等生与后进生,把潜力较大的学生当作为重点辅导的对象。对每个对象要制定培扶的内容和计划,让他们有适合自己的成长路程。
3、组成一帮一小组,把有机会提高的学生名单锁定,利用其余积极助人的同学帮助他们,辅导他们。
4、制定评奖方案,有进步的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评奖,在平时检测中多鼓励,多发动他们互相追逐,互相进步。
篇9
新学期开学班主任工作总结一
一、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班级管理方面:开学第一周,各班都能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加强了学生的系列常规教育,从进出楼梯、做操站位到进上下学交接等方面都做了统一要求和训练。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下班及时,班级管理在开学第一天就很快进入正规,全校秩序有条不紊。
2、卫生方面:8月x日上午,全校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大扫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个学期。由于各部门卫生观念强、督促检查到位,各班真正做到了窗明地净、一尘不染。各班学生都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每天的室内外卫生清扫得非常干净,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干净整洁,很少发现纸屑杂物,这是同学们环境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全校师生和学校清洁工辛勤工作的结果。
3、纪律方面:早读午读的纪律比较好,各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早上、下午一进到教室在班干部的组织下都能够自主有序地认真进行早读和午读,自觉看书、读书,下班老师下班及时,有的老师甚至提前20分以上到班组织学生早读。同学们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升旗仪式、队形训练,列队整齐,队礼也比较规范。校园里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各班上课时的课堂纪律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二、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在走廊和楼梯上奔跑、追逐打闹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二楼走廊所在的部分班级),同时还有发现不少同学上下楼梯不靠右走的。同学们,跑是一项有益的健康的运动,但是如果在走廊或楼梯上奔跑,就容易出现事故,希望同学们注意安全,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
2、校园保洁工作保持不够好:教学楼楼梯、走廊和校园的其他地方偶尔会发现食品包装纸袋或果皮纸屑等杂物。校园地面的整洁不但要来自时常打扫,更要来自善于保持。希望有随地丢垃圾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及时改正过来。倒垃圾的同学也要细心点,不要让果皮纸屑等垃圾随风飘扬。让我们一起来做勤劳的小蜜蜂,用我们的双手去换来劳动的蜜甜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同学们,开学以后,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热闹更加美丽了,校园里没有了你们就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持校园坏境卫生和注意安全,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上下楼梯靠右走。下课时,做到轻声慢步不喧哗;放学时,听从老师的指挥,排好路队,按学校指定的路道走出校门,不能抢时间跑出校门。一路到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
新学期开学班主任工作总结二
正式开学一周了,回顾一周的工作,颇有感触与领悟。
安排课程。这是最难的问题,也最闹心,多年来总是这样的感觉。我的那些可爱的一小部分老师们,多么希望每天都没有课,而且又不用正常的上班,并且还能够照样领取工资,最好年度考核的时候,再给一个年度优啊!而,我们负责具体工作的领导怎么办?学生怎么办?那么些课程又谁人来教?这不是他们想的问题,他们想的总是偏重于自己的私利,决无将心比心的考虑。
与教导处的领导商量后,拟好了教师的任课情况,然后在周二下午的教师会上,正式的宣布(本来周一下午应该宣布,我因为到县里开会,就没有召开教师会)。我强调:一切已经商定,不允许再找领导,就完全的按照分工进行备课。
可是,还是不行。找的人不断的出入教导处以及我的办公室里,弄得我正常的备课都搁浅了下来。课节不多的,想一节也没有,最好;课节略微多一点的,想减少点;小学班主任呢,希望最好调换自己上一个轻松的工作岗位;也许还有的希望自己也能够在领导班子某一位置坐下来呢,大约是不缺乏有这样想的吧。
我没有办法,学校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难以将就;而且,我们也尽可能的要一碗水端平了,不能偏私。而有的老师就是不理解,张嘴就是连声的抱怨,乃至背后的谩骂或许也不少。我的原则是:宁可微词乃至谩骂,决不能不公平,力求人尽其才,合理的将老师放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减少垃圾的存在,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也不惯着谁,单位不是养大爷的地方,起码在我的权限范围内,争取这样做。领导的让步,是应该的;而毫无原则的让步,会引发领导力的丧失,也会导致执行力的淡化,更会促使凝聚力的空乏。
科研小课题的落实。周一下午在县教育局七楼开会,由县教科所布置XX年的小课题的相关工作。周二下午,在学校召开了教师会,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要求特岗教师以及各级各类骨干老师必须参加小课题的申报工作,其他的老师自愿参加。周三下午,在学前班开会,针对小课题的课题名称、课题管理指导手册的填写进行了辅导。老师们的积极性还可以,都按照要求与会,其他的人还是没有参与。
以后,在方面,要针对积极参加科研的老师,那些不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要适当控制。上年度,我校有三篇论文在《白山教育》发表,分别是我与王老师的《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改进的初步的思考》,谭老师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小迪老师的《如何上好美术课》。我将继续引导老师研究教育教学并坚持撰写论文,向上投稿,争取发表,以此激励研究、写作的积极性。
组织填报综合报表工作。将报表分配到各个部门,要求下周一完成,然后上报,审核。
周五下午,一至八年级在福利中心进行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具体的活动有两项,一是讲故事,二是清扫卫生。校长有事,没有在学校,我初三有课,没有参加,学校的其他领导悉数到位。我安排体育老师广播通知:要求全体老师都要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后,询问团队负责人,说是去的老师不多,班主任也是强迫着给当了评委。有一部分老师消极,不能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已经不是一年半载的问题了,要慢慢的疏导纠正。班主任要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部门领导也要密切联系班主任以及全体老师,这样才能和谐进步,团结发展。
与自己所在的年级的班主任、英语任课老师商议研讨学生个人以及小组评价的方式方法,看了一下评价细则很好;评价记分表也还算科学,不足的地方已经与班主任沟通,在以后的实际运作中弥补。我建议小组评价扩展延伸到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同意并开始了尝试。我相信这样的小组评价会大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班级管理的。而且,我希望班主任、任课老师能够将此作为本年度的小课题进行研究。适当的时候,我将组织这两位老师做经验介绍,然后,我对其加工提炼,撰写经验材料发表。
学校部分工作不协调,部门配合不好。老师的学习、培训,我作为主管业务的领导不知晓,很无奈。下周开会,要求部分领导、老师关于老师学习、培训等事务,务必告知我等,以便做好学习、培训等相关登记、统计等工作。 开班子会,为负责寒假学生读书活动的领导提醒:要落实好此项工作,常规检查时,为必查项目。因为寒假前,没有落实,需要弥补,所以予以提醒。 教学工作。没有听课,下周到班级听课。
我还是担任初一语文学科与初三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语文,我是轻车熟路,在上学期的反思后,我克服了时间紧琐事多的羁绊,强化了备课,在书上写满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上课时完全的能够脱离教案,这样就更好的驾驭课堂。加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实际课堂上,我更加的灵活,生成的多,预设的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加强了反馈检测。少讲精讲,多练精练。
周五,进行了寒假读书活动的检测。寒假,我安排学生读《三归演义》前五十回。检测效果不好,满分100,最高分89,最低分27。下周阅读课要总结引导,并进行阅读该书,争取本学期读完全书。适当的时候,召开读书交流会。
篇10
关键词:中学戏曲教育;学科意识;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23-03
教育软实力相对于经济投入和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是满足教育所需要的以师资储备为核心的学科意识、知识修养、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政策扶持等综合状况的反映。中学戏曲教育在整个中学阶段处于弱势,虽然国家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的角度出发强调戏曲教育,并从2007年起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省市开展“戏曲进课堂”试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师资力量等软实力的缺乏。基于此,我们于近日对中学戏曲教育的软实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对中学戏曲教育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一、调查情况说明
中学课程标准涉及戏曲教育的有语文、音乐和艺术,由于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艺术教师,所以本调查以语文和音乐教师为主,其中语文教师354位,音乐教师71位,目的是从他们的立场和现实体验出发,了解当前戏曲教育软实力的具体状态。
调查内容包括对戏曲教育功能的定位、戏曲教育目标的认识、教学内容的建构,教师当前专业储备状态、研究型教学意识等等。
调查的形式为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听课。
调查面向全国以随机的方式展开抽样调查,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既有“戏曲进课堂”试点学校,也有非试点的学校,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更为普遍和常态的把握。
二、现状和危机
(一)功能定位模糊,戏曲教育目标认识不清晰
为什么要进行戏曲教育是戏曲教育方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教什么”和“怎样教”就会成为空谈。作为普适性教育中的戏曲教育,应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区分清楚。戏曲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戏曲演员,也不是为专业学校输送戏曲人才,而是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能欣赏戏曲这种艺术样式。说到底,中学阶段的戏曲教育其实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修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会欣赏”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戏曲教育的目标认知又如何呢?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以了解教师对戏曲教学目标的认知程度:您认为戏曲艺术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A.创作和表演 B.欣赏和批评 C.两者都要 D.其他 。选A的有16.90%,选C的有43.66%,也就是说有约60%的老师认为创作和表演应该成为戏曲教育的目标。这个结果显示,面对戏曲教育,不少教师将素质教育混同专业教育,对戏曲教育的功能定位还很模糊,对戏曲教育目标的认识还不清晰。戏曲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说得很清楚: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学会欣赏艺术,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而音乐课程标准中虽然对戏曲提出了会唱的要求,但每学年也只要求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可见会欣赏始终是戏曲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会唱也是为会欣赏服务的。
(二)缺乏学科意识,教学内容建构缺乏专业眼光
中学戏曲教育采取“一科切入,多科综合”的形式,戏曲教育并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戏曲教学可以缺乏学科意识。缺乏学科意识的教学会导致教学内容无序,教学方法随意,教学评价泛化。这在戏曲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的戏曲内容编写缺乏学科意识。戏曲以零散片段的方式进入中学教育,教材内容没有体系,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以人教版为例考察中学戏曲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音乐教材在八年级下册安排了一个单元《梨园撷英》,语文教材在七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高中阶段语文教材选了《窦娥冤》《牡丹亭》,音乐教材(全一本)只在第十单元介绍了京剧越剧等,选的曲目有《谁说女子不如男》《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等。整个中学阶段戏曲教材内容偏少,且学时累计不超过10学时,这样的安排很难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更难以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欣赏目标。
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学科意识。一个教学素材,可教的内容很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教给学生体现了教师是否具有清晰的学科意识。在调查中我们收集了教师教学的教案,另外实地随堂听课,发现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作者背景、戏曲情节介绍等方面,而对唱腔等体现了演唱风格和审美特征方面的特点等很少涉及。而后者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在欣赏戏曲时能“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另外中学戏曲教育课时紧,而教师往往又觉得什么都需要教,求全求多,这样就会导致课堂容量大,每个教学点匆匆而过。如在一位老师所上的《梨园撷英──唱大戏》的示范课中,短短45分中里既有戏曲知识,又有审美体验,还有审美活动。且每一活动版块都包含大量的教学点,学生在课堂上目不暇接,课堂节奏很快。这种课作为公开课,很好看,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并不一定很有效。这节示范课引发我们思考的是:教师对学科要有比较完备和科学的教育学视角,这样才清楚课堂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教给学生。
三是教学评价缺乏学科意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教育学特点,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再到教学评价的进行,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当前戏曲教学评价在语文课程中有“泛语文”的倾向,在音乐课程中有“泛音乐”的倾向,语文偏向于考察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来评价戏曲的文本价值的能力,将戏曲体材等同于其他叙事文学体材;音乐偏向于评价学生是否“会唱”,而不是注重学生是否“会欣赏”,模糊了戏曲集文本、音乐、舞美于一体的特性,将戏曲教学等同于其他一般歌曲教学。
(三)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戏曲教学力不从心
知识储备就好像冰山的底座,浮在水面上能够向世人展示多少取决于其基础有多深厚。教师的戏曲知识储备就是冰山的底座,它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批评能力,并且能够成功地把自身的鉴赏和批评能力转化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而有效的引导能力。
中学教师戏曲知识的储备如何,能不能胜任戏曲教学,为此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您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指:A.京剧、昆剧等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各种戏曲表演形态。B.包括宋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地方戏等各种曾今存在和当下存在的戏曲样式和形态。有近50%的人选择了A,这说明很多教师缺乏完整的戏曲史观念。以语文课为例,《西厢记》和《牡丹亭》分别属于古代戏曲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文体,两者音乐体制、文体结构、语言风格均不一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扣紧元杂剧和明代传奇不同的文体特征和审美风格来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戏曲史的概念。而从调查收集的教案来看,《西厢记》和《牡丹亭》的讲授等同于小说,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成了主要内容,学生学完这两篇课文之后,除了记住张生、崔莺莺、柳梦梅、杜丽娘这几个人物形象,以及反礼教歌颂爱情的主题外,能够促进他们拓展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都没有掌握到。
另外,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您是否创作或改编过戏曲剧本?您是否有过戏曲表演经验?回答从来没有的,创作或改编:音乐33.8%,语文68.8%;戏曲表演经验:音乐38.3%,语文74.29%。这个结果也使我们对戏曲教学产生担忧,教师没有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经验,就很难产生戏曲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与其他艺术样式区别的审美体验,这样在教学中也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戏曲的美。
知识储备的缺乏还会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判断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资料是教学参考书,而对于有关剧本选段或表演的权威评价很少涉及,能查阅该作品在戏曲史上地位和特点的教师则更少,这说明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备课时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判断。
如实地听课《窦娥冤》,有学生问:窦娥给人的感觉是很善良的,为什么在蔡婆改嫁的问题上,她冷嘲热讽,很尖刻,这好像不符合她的性格?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感到很茫然。因为教学参考书对于窦娥形象的分析就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教师也这样教给学生了,从来没想过其中的矛盾性。在早期的戏曲创作中存在着作家的声音盖过人物的声音的创作特性,窦娥作为童养媳,安分守己而又善良,这是符合其身份特征的;语言尖刻确实不符合她的身份,而这种不符合窦娥身份的尖刻语言其实是关汉卿个人泼辣老健的笔锋和气质在窦娥身上的不自觉流露,这是戏曲创作初期的必然现象。而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很好的教学者,还要做一个很好的研究者。
三、建议和对策
(一)立足学科意识,加强师资培训
当前中学阶段戏曲教育的师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校音乐、语文教师,二是专业剧团戏曲演员,三是作为戏曲爱好者的票友。其中以学校在职教师为主,后两者没有教育学背景,其参与学校戏曲教学大多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带来不好的结果是导致学校戏曲课程活动化,但其介入学校教育确是因为中学戏曲专业教师缺乏。因此加强学校教师戏曲方面的培训刻不容缓。
对戏曲教育师资的培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高校在读师范生的培训。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未来学校戏曲教育的主力军,但就目前高校师范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戏曲类的课程少得可怜,2011年我们也曾对高校中文和音乐两个专业的师范生做过调查,师范生所受到的戏曲教育也是零碎不成系统的,专业的戏曲课程很少,很多学生通过公选课的形式获得戏曲知识,这给戏曲教育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高校师范专业要设置学科意义上的戏曲课程,这类课程包括戏曲史、戏曲鉴赏、戏曲创作和表演等,并注意和中学戏曲教育衔接,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到中学后能够很好地运用。
二是中学在职教师戏曲教育专门培训。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各省市都很重视,每年都组织大量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但种类繁多的培训中,关于戏曲教育的专门培训很少。这点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验证,在回答“您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主要从何而来”的问题中,只有16.9%的音乐老师和2.82%的语文老师认为自己的戏曲知识来自于工作后参加的专门培训。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培训组织单位要充分意识到戏曲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训时要有明确的学科意识,安排专业的戏曲教师和专门的时间对教师开展戏曲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不过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在读师范生的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在职教师大多具有戏曲教学经验,因此培训要注意专家讲座和学员经验交流相结合,多采取对话和研讨的形式,围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如果说师范生的培训以获取戏曲知识为主的话,那么在职教师的培训则以提高戏曲教学能力为主。
(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强戏曲学科课程建设
中学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我们不可奢望为了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在中学开设专门的戏曲课程(这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戏曲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课程意识,一是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的编写要体现一定的学科意识。
戏曲教学在中学阶段具体到教师实施的时候为什么差别很大,这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而同一个教学目标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课程标准本身在表述的时候存在着模糊性以及泛化倾向。比如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戏曲部分的表述是: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就这两句话来看,包含两个层级:欣赏和表演,但核心目标是什么,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告诉教师,课程标准如果明确欣赏是核心目标,表演是为欣赏服务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会侧重,也就不会因为目标的不明确而出现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杂而乱的现象了。
对于戏曲教学内容的编写,我们的观点是“少”但要“精”。少,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是必然的,所以要在“精”上下工夫。戏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经典性和系统性。当前各版本语文教材在“经典性”方面做得不错,但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且不是每册教材都安排戏曲内容,这一是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戏曲知识,二是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戏曲。音乐教材在让学生“会唱”的方面做得不错,即选取的篇目学生易于学唱,但篇目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大,经典性不够,显然没有经过科学细致的论证。
(三)多学科融合,增强各科教师对戏曲教育的参与度
生活本身是不分科的,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追求的是多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语言、舞蹈、历史、服饰等,单靠哪一科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就戏曲教学而言尤其要强调多学科之间的整体互动,戏曲多科综合的教学可以采取课题研究的形式,如各科共同教学《窦娥冤》,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戏曲文本在语言上的特点,探讨《窦娥冤》中的戏曲语言和其他文体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历史可以通过《窦娥冤》探讨元朝的婚姻制度,从而让学生明白窦娥的悲剧除封建吏治的黑暗之外,还有元代独特的时代因素,特别是当时对于寡居妇女极为不利的接脚婚和收继婚的婚姻制度;美术可以让学生研究戏曲《窦娥冤》中人物的脸谱艺术和服饰艺术;音乐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窦娥冤》在不同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河南梆子中不同的唱腔,从而了解不同唱腔的特点,以及在人物表现力上有何不同。总之,各科形成合力,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戏曲,这样也有利于通过个例达到对戏曲艺术相对整体的把握。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零散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也是极为有效地整合学校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