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17:0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化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反思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板书设计
一、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2、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二、引入新授
1、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教学后记】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难点】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创设情景: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循质量守恒原因是什么?
2、引入: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等号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的关系。
二、进入新授
1、阅读教材P95第三自然段-P96,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⑴
⑵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阅读教材P95-96学习配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Al+Fe3O4Al2O3+Fe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例:CH4+2O2——H2O+CO2
练习:FeS2+O2——Fe2O3+SO2
KClO3——KCl+O2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化学式复杂或有机物燃烧)
例:KMnO4——K2MnO4+MnO2+O2
练习:C3H8+O2——CO2+H2O
CO+Fe3O4——Fe+CO2
H2+Fe3O4——Fe+H2O
三、课堂练习:教材上P98习题
四、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五、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⑴
⑵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教学后记】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理解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地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⑴KMnO4—K2MnO4+MnO2+O2
⑵CaCO3—CaO+CO2
二、引入新授:
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常涉及量的计算,而化学方程式正体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取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取一点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三、新授:
1、例1: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归纳解题步骤:
3、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吨氧化钙,要碳酸钙多少吨?
四、巩固练习
教材P100习题
五、收获和体会
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和待求的量在相应的物质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要作答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使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的分类
下列物质⑴铁⑵高锰酸钾⑶水⑷碳⑸氮气⑹氧化汞⑺食盐水⑻汞⑼海水⑽空气⑾冰水混合物⑿氯酸钾⒀氧气⒁氦气⒂氧化镁
(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2、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一个原子⑶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可表示单质
化学式⑴表示一种物质⑵表示组成的元素(宏观)
⑶表示组成的元素⑷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微观)
化学符号前加上适当数字后,通常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H2O⑴表示水⑵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⑶表示一个水分子⑷表示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2000年国家药管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0个原子B、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C、它是一种氧化物D、它是一种化合物
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保持维生素C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维生素C分子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E、忌偏食
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B、ClC、HeD、CO
4)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⑴2H⑵H2⑶2H2O(两个2都需解释)
5)用于火炬接力的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乳酸C3H6O
鲨鱼体内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C30H50)葡萄糖C6H12O6
“脑黄金”不饱和脂肪酸之一C26H40O2尼古丁C10H14N2
“盖中盖”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叶绿素C55H70MgN4O65
3、化学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5)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AxBy中
mA:mB=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6)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AxBy中
A%=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原子个数:X=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质量分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
7)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mgAxBy中,mA=mg×A%mB=mg×B%
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100%
练习:
1)镭22688Ra是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有放射性的元素,226为相对原子质量,88为其质子数。则镭元素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
2)某些商品广告常有“补铁”“补钙”“补锌”等词语,这里的铁、钙、锌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化合价是________。
4)已知R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则R(NO3)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54B240C185D213
5)H2、O2、CO2、SO2各一个分子,按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若各取1g上述气体,则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
7)某药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8,在其分子中,C占76.83%,H占9.76%,N占8.54%,O占4.88%。则该药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8)某化合物A6.2g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试通过计算后确定A的化学式。
9)某气体与CO混合气体中,经分析含氧58%,则该气体为()
ASO2BH2CCO2DNOEO2
10)某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6%,则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ANH4ClB(NH4)2SO4CCO(NH2)2D无法确定
11)有一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0%。则该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2)含碳酸钙(CaCO3)80%的石灰石(其余成分不含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3)对于SO2和SO3
A、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B、若SO2和SO3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篇2
1.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十化”安全教育法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效果,安全教育的理念主要在于安全教育自主意识的培养,由此而设立了适用于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十化”安全教育内容。
关键词 :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1 现状分析
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近年来,仪器设备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老设备并存,生产、测试设备并存,教学、科研设备并存,实验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参与实验人员的增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环节上,急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多环节相互促进,让受教育者乐于关注、主动接受,让主动教变为主动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惯性意识,真正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 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2.1 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2.2 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2.3 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2.4 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2.5 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2.6 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2.7 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2.8 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2.9 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2.10 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 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十五”以来,我县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高,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与运力,服务能力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部署,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模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坚持市场导向、宏观调控。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依托我县骨干客运企业,对现有城乡旅客运输经营者,根据其经营主体和经营年限,按优化线路和自愿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造和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公交客运的“航母”企业,统一经营我县的城乡公交客运,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三)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加大对公交客运营运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交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道路保障情况和安全通行要求,研究制定统一的城乡公交车辆投放技术标准,加强公交客运安全管理。
(四)、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客运与农村客运互补发展,实现各种客运方式“零换乘”,促进道路运输质量、效益、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按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妥善处理好新开行的公交客运线路与目前在营的班线客运线路之间的关系,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公交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
(六)、坚持公益性原则,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运输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车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站场。
随着农村公路油路改造及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完善,推行“路、站、运、安”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只要道路通行条件达到客运要求,要及时商请公安、交警、路政、运政、安监、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该路客运通行条件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开通客运线路。
加快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乡镇、农村客货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招呼站点建设。区域经营范围内,可采取站、运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交经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客运站、停靠点(招呼站)。客运站点的建设按照国家交通部一至五级划分,参照国家交通部站点建设补助标准由政府进行补助。
(二)、合理规划,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网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突出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干线公路客运与农村公路客运并举,统一纳入县域公交客运网络。使其成为以各客运站为节点,连接各条客运线路的“多层次客运网络”,各种客运方式互为补充,协调优化。
1、在××县城至昆明之间、与毗邻县之间,加快县际公交客运发展步伐。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运力投放计划,合理投放运力,不断提高客运车辆级别、档次,增加安全系数,增强服务能力。在目前已开行的××——昆明、东村——昆明、鸡街东村——昆明、××——青龙——安宁、××——东村等几条线路的基础上,至2008年底还将开行××——团结——昆明(老昆富公路)、东村——禄劝、县城——散旦、县城——散旦——款庄——赤就——县城大环型线等线路的公交客运班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幅射到市区和相邻各县以及县内几个主客流集散地的公交客运一级网络。
2、以乡镇为中心开辟农村客运新模式
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行政村),每一乡镇将配套一个农村客运站。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村、罗免、赤就、款庄4个农村客运站。散旦客运站于2008年底将建成使用。以各乡镇为中心,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开避农村区域客运。至2010年底,逐步形成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以各乡镇区域为经营区域、以农村客运站为枢纽、以各条通村公路为线路、以各行政村和学校为结点的农村公交客运网络。根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适时投放安全系数较高、符合国家有关营运技术标准的客车运营。在管理上实行“三定、四统一”,即定区域、定站点、定班次;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驾驶服务人员,统一服务标准。运营时间上结合农村客流的特点,在核定经营区域内灵活调度,灵活发班,逐步实现农村客运与干线客运有效衔接,形成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
3、在县城城区范围内和大营、永定、者北集镇范围内,开行城镇公交。根据集镇路网、厂矿、单位、学校、村庄分布,统一编制城镇公交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打通县城及几个主要集镇内客运线路微循环,开通城镇公交客运,以解决人民群众上下班、上学、赶集、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目前拟开通永定——大营——工业园区——兴贡——永定的环县城公交客运线路、县城——北营工业园区——者北街、县城——沙锅村——明熙苑、县城——元山——松林等主要短途公交客运线路,经营上以城市公交为主,出租车客运为辅。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形成完整的城镇公交客运三级网络。
4、结合我县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实施,适时开通旅游客运,其线路一端在旅游景点,以运送观光游客为主,分定线旅游和非定线旅游。以填补班线客运与包车、出租车客运之间的空白,使多种客运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分工。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公交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必然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城市公交线短,客流集中,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经营效益稳定,而农村公交客运点多、面广、线长、客流不稳定,道路通行条件差,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效益低下或无效益,导致各经营主体往往投热弃冷,即热衷于经营“热线”客运,而不愿经营“冷线”客运。通过市场竞争往往不能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由我县交通局组建“××公交客运集团公司”,作为我县经营县际、县内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物流的“航母”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多方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可由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农村公交客运公司、货运物流公司等组成,使其经营的线路、区域“冷热”搭配,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到2010年,运力达到:县际公交客运班车100辆、2000个客位,以中级以上中型客车为主;旅游客车20辆、200个客位;城镇公交车30辆;农村公交车70辆;客运出租车30辆;货运出租车200辆、800个吨位以上。经营范围涵盖到广大农村各行政村,实现“路运并举、通路通车”。管理上实行经营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益,又有利于政府监管,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达到“三赢”的效果。
(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
城乡间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而形成的客流。我县是农业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我县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物流就是要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农村物流,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既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客货运输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并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人货混装,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
发展农村物流,就要以农村公交客运为依托,农村客运网就是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站兼营物流中心(站),农村客运企业兼营农村货运物流,组建物流车队(组),发展货运出租车,在保证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保证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五)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县交通局做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投资我县公交客运,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不断加快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县道路运输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自律工作,为客运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篇4
关键词:WLAN,SSID,802.1x
1.引言
WLAN属于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是以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发射的无线信号为传输媒介构成的计算机局域网络,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
WALN网络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区间环境中弥补依靠铜缆和光缆构成的有线局域网的不足,实时地于地面与高速移动的车辆之间的传输业务数据,实现:
1)列车控制信号、列车多媒体流自地向车的传输;
2)车载视频监控的图像自车向地的传输。
2. 网络结构
轨道交通WLAN网络在轨道沿线部署轨旁AP,在列车的车头车尾安装车载AP,在控制中心设置WLAN控制器,以达到在全线范围内,实时的完成车地间的图像和数据传递。
3.WLAN常用安全技术
WLAN采用公共的电磁波(2.4GHz或者5.8GHz)作为载体,在地铁的车站及车厢内,任何乘客都有条件窃听或干扰的物理条件,故建设轨道交通WLAN网络时,更需要充分考虑并及时部署安全策略,对网络攻击进行有效的防范,避免给整个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带来安全事故。
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WLAN网络安全技术。
3.1 服务集标识符
通过对WLAN设置比较复杂的SSID,并设置WLAN网络不向外广播SSID,就可以认为SSID是一个简单的密码口令,提供了最基本的网络安全保障。
3.2 物理地址过滤
将所有的合法用户MAC地址添加到WLAN控制器的MAC地址列表中,将列表之外的所有MAC都设置为禁止访问WALN网络,实现物理地址过滤。
3.3 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强制要求无线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证据来证明它是合法用户,并拥有对某些网络资源的访问权。认证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采用802.1x+EAP方式,用户提供认证所需的凭证,如用户名密码,通过特定的用户认证服务器来实现。
2)WPA预共享密钥(WPA-PSK),仅要求在每个WLAN节点(区间AP和车载无线单元等)预先输入一个密钥即可实现。只要密钥吻合,客户就可以获得WLAN的访问权。
3.4 消息完整性校验
消息完整性校验(MIC),是为了防止攻击者从中间截获数据报文、篡改后重发而设置的。除了对每个数据分段进行CRC校验外,WPA为802.11的每个数据分组(MSDU)都增加了一个8个字节的消息完整性校验值,这是为了防止黑客的篡改而定制的,它采用Michael算法,具有很高的安全特性。当MIC发生错误的时候,WPA将会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阻止黑客的攻击。
4. WLAN安全实施方案
根据轨道交通WLAN的实际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包含以下几点:
1)设置复杂的SSID,隐藏并禁止WLAN向外广播SSID。
2)设定MAC绑定认证,禁止未经绑定的MAC地址设备访问网络。
3)采取WPA-PSK认证,可设置长度在8-63位直接的复杂WPA-PSK密钥。
4)采取WPA-TKIP对无线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4.1 VLAN划分
划分不同的VLAN将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隔离。控制信息通过VLAN n进行连接,传递无线网络的管理、认证等信息。
AP初始认证授权信息通过VLAN n的GRE隧道传送以保证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只有通过认证的AP能接入到无线网络。
用户数据通过VLAN m提供业务信息和媒体信息的传输通道。
VLAN的划分实现了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完全隔离。
4.2 轨旁无线AP接入认证
指配置轨旁AP参数后,将其首次连接到有线网端口上,AP和有线网交换机通过二层端口认证的过程。轨旁AP通过此认证后,可注册到WLAN控制器上,通过GRE隧道传输管理信息、接收WLAN控制器的控制,否则系统将会产生告警。
AP通过认证后,WLAN控制器将其数据通道开放,AP才可以提供接入和传输功能。
4.3 车载AP接入认证
车载AP通过轨旁AP向网络发起的初次认证,WLAN控制器将车载AP的信息下放到轨旁AP中,车载AP在轨旁AP间漫游时,无需通过WLAN控制器的再次认证,可提高切换速度,实现高速漫游。
车载AP采用802.1x/EAP实现端口接入认证,非法用户不可能连接到无线网络中。
4.4 无线通讯安全加密
在车载AP认证通过后,会话密钥保持在轨旁AP和车载AP上,所有数据包经过加密后在无线链路上进行传输。在无线网络数据加密技术中,除了加密算法外,还应考虑传输密钥的管理。
4.5 无线信号泄漏防护
无线信号泄漏防护,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将无线信号控制在合理使用的时间、空间范围内。
为确保WLAN无线信号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建议采用如下手段:
1)设置SSID不广播及合法AP列表;2)采用定向天线避免不必要的信号泄漏;3)将发射功率调节至适当值,避免无线信号传输到非工作区域;4)由于设备对于低速率传输要求的接收灵敏度高,更容易受其他系统的影响及黑客攻击,故关闭低速率通道。
4.6 全方位的无线安全管理
RF管理器等同于有线网络的防火墙,提供WLAN网络的全面安全解决方案,可自动识别和防止安全隐患和攻击,提供实时的网络审计,帮助进行性能优化,故障修复和监控无线局域网的全面的状况。
RF管理器是一个全面的无线网络防侵入解决方案,不停地扫描电磁波并且自动阻止未授权的WLAN活动,它的基础构架提供更高层的安全性的功能从而增加了RF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乃安,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技术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教改中尝试了案例式教学法,构建了生物化学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及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并以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案例式教学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
篇6
关键词:城市交通;行人;安全规划
引言:现代交通方式多种多样,发展迅速,但步行交通方式却始终是交通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短距离出行主要依赖步行。我国城市的步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比重很大,约为20%~50%左右,行人交通量非常之大,而且行人分布面广,加之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主要集中在机动车交通规划领域,步行交通规划一直处于从属规划地位,不能完全满足行人步行出行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城市交通中常常出现人车混行,人车抢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诱发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笔者认为要预防行人交通事故,应从步行交通安全隐患的预防做起。
1.行人过街设施问题分析
在城市行人引发的交通事故中,主要原因就是行人违法穿越行车道。行人违法穿越行车道的原因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行人违章的不良交通习惯、对于违章
的不良态度;二是城市交通步行设施的设置不合理,“迫使”行人违法穿越行车道。对于第一种影响因素固然可以通过对行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或加强对行人交通违法的执法力度来预防,但究其原因还是城市步行交通规划的不合理导致人们逐渐地养成违章穿越行车道的习惯。
1.1行人过街设施布局
现实中根据违章行人的表述,行人过街设施少是行人违章过街的主要动因。通观现阶段我国城市的交通布局、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其主要交通服务对象一直是机动车交通流,一直为机动车交通流而扩建道路,新建立交,改进交通管理方式。而行人交通设施都是当行人对机动车的交通造成影响时才会有所改进。但因为行人交通量如此巨大,与所进行的改进仍不相匹配,导致了行人交通设施的使用紧张。
1.2行人交通指示标志的匮乏
现代城市交通标志主要集中在机动车交通流领域,而行人过街指示标志缺乏或者没有,这使行人,尤其是外地人寻找过街设施困难,这最终导致了行人乱穿行车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最终影响了机动车行驶的安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经常遇到在公交车站下车而在附近找不到过街设施或过街标识不明显,这也最终导致行人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横穿马路,进而增加了诱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行人交通设施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加之行人步行的随意性,如果找不到明确的标志肯定会四处找寻甚至会扰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1.3行人隔离设施及保护设施的匮乏
在一些城市的道路改建中,常常将多板块道路改为单块道路,即道路中间并没有任何的隔离带,好点儿的也只是在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了隔离护栏,而对向的交通流之间并没有设置任何隔离带。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城市新区的交通安全规划中,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利用道路空间以开辟尽可能多的机动车道。这样做的后果主要是导致行人容易穿越机动车道,从而产生违章行为。研究表明,更加立体的隔离栏、隔离岛对于隔离行人、限制行人的违法过街行为更加有效。行人对于立体的隔离设施有一种自然的止步心理,穿越街道本就是一种微妙的不道德行为,它只是行人图一时方便而动的瞬间心理,所以立体隔离的一点点困难足以促使大部分人打消违章穿街的念头,况且翻越栅栏的失礼影响对于人们的心里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会使更多的人望而却步。
2.人行横道设置原则
人行横道是人行道暴露在机动车行驶方向的危险路段,设置不好会导致行人事故率增高,设置不够也会导致行人感到使用不方便,进而使违章穿越街道事件频发。条纹式和平行式是人行横道的两种主要形式。条纹式人行横道由条纹实线组成,设在未设行人信号灯的路口或路段。平行式人行横道由两条平行实线组成。设置在设有行人信号灯的路口。通过人行横道把过街行人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内,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数目,减少事故的发生。具体要考虑到过街地点及舒适的间距,必须根据调查及预计来选择合适的设置位置,而对于交叉口应该都布设人行横道;对于不同的路段应给予不同的过街机会。过于繁忙的街道可以设置少些人行横道。要把人行横道看成是人行道的延伸部分,人行道不能与人行横道互相分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考虑到人行横道是连接两个方向的步行流的步行设施,所以它与人行道相比应较宽。
3.人行立交设施设置原则
不论在新城区还是旧城区都会出现人、车流特别大的地段,仅仅用平面过街设施就显得不够用。这时可以考虑采用人行立交。但不合理的人行立交设施往往利用
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行立交设施对于行人来说还是耗费体力及时间,而且人行立交容易破坏城区的景观(人行天桥),或是破坏城区地下的土层结构(地下通
道),不易回填。具体考虑因素:
(1)要有系统性。在城市繁华的或是将会变得繁华的地带首先就要考虑把人行立交系统化,这样做既能减少行人的体力、时间的损耗,又减少了资金投入,还给人以一种完整的美感。香港的系统化的人行立交设施很值得借鉴。
(2)设置位置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风景游览区的景观搭配,对于历史景观的保护等,不能有太严重的遮拦;在各种车站、公共活动场口或是学校应考虑多加设置以加快对行人的疏散。
(3)对于人行立交的具体设置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游览区有景观遮挡问题,所以应考虑采用地下通道;而地质情况复杂的地段应采用过街天桥,各有利弊。
4.对路肩的设计要求
道路两旁的路肩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不能仅仅满足行人行走的最低要求。好多道路的设计多是为机动车动车提供尽可能大的行驶空间,而且好多的路肩设计也
非常粗糙,路肩坎坷难行,导致行人没有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从交通心理学来看,舒适感比危险感对人的刺激要大,所以这样也会导致行人到危险但相对平坦的行
车道上行驶,加大了行人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路肩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可用,还要从舒适、方便等角度来着重考虑,否则不但威胁行人的安全最终还会影响机动车的行车安全。
除此之外,人行道周围还应设置更人性化的设施以吸引行人。应多种植树木、花卉,沿线应尽可能多的布置娱乐观赏设施,不应存在光秃的墙或过宽的建筑后退线,影响行人的步行心情。除此之外,还应设置方便行人的各种设施,比如各种提供休息的座椅、近便干净的垃圾箱、路标、公共电话、紧急呼救站,各种位置适合的报亭、小卖部、公共厕所。只要设施得当,便会使行人的步行活动满意舒适,最终减少违章行为,减少行人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晓飞.城市道路中央分离带交通安全及其景观分析[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2002.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规划
一、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命脉,同时交通事故率、死亡率是最高的。据相应地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因交通事故伤残的人数达1600万人,死亡人数75万人,平均每1.5秒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伤残;每40秒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当前,交通安全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居民的出行率大幅增长,因而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二、 城市交通事故出现的原因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机动车辆增长迅速,而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道路建设的速度,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因而,道路、居民、车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道路交通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从我国近10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统计情况(表一)中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对人身造成的伤害趋势极为严峻,同时反映出交通对人安全的保护不足。
(一)人为原因
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直接表现为驾车人的违章及其他过失。从调查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中,因人为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大(其中:国外因驾驶员造成的事故比例高达85%,国内比例75%。)。
(二)路况原因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因此道路交通的建设需要符合服务对象的交通性,满足道路交通需求的建设。道路服务性能的好坏一般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分别为量、质、形,具体而言,道路建设数量是否充裕,道路结构、质量能否保证安全快速行车,城市道路路网布局、道路建设是否合理,此外,交通配套的道路实施及管理水平,这些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车辆原因
城市交通事故涉及到的车辆多是轿车、货车、摩托车,基于此而言,机动车辆的性能对交通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机动车辆的重量、大小对道桥遂的设计;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各种机动车辆的运行性能与操控这些性能的司机相联系,进而影响到交通的安全性。
三、城市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的具体方法
(一)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现状来看,需调查、收集城市交通道路的相关资料,如:城市人口数量、居民出行情况、城市小区交通资料、机动车辆出行的特征资料、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等资料。并对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和研究,进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交通道路的规划,使得规划方案与现实紧密的结合,更利于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的规划。
(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交通管理安全规划不同于一般的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安全规划是对现有和未来几年可能发展交通的预测,在对未来预测的过程中会因缺少实际情况的考虑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失误。城市交通的需求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规划工作的基础,想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必须进行定量的分析与预测,这样才可能做到即关注现在又兼顾未来发展状况。
(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
城市道路交通的具体规划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还需征求居民意见,在这些众多意见的整合下,结合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调整道路规划。交通道路的管理和完善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遇见的问题,还能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具体的规划方案进行落实,有助于改进、加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保障国家提出“畅通工程”的实施。
(四)完善道路交通信息
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交通信息,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测,更离不开对现今道路情况的分析。就国内城市道路交通来说,交通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数据采集手段落后,覆盖面窄,信息方式比较单一。因此,这就要健全和完善道路的交通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分类采集;数据分析;采用多种方式信息(如:用图、文、声等方式),使得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的交通动态。
交通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还是实现现代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基础,对于我国目前处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应该及时准确快速的整合交通、运输等部门所拥有的资料信息,逐步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
结语: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都对未来城市交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城市交通道路安全规划需要结合当前城市交通道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重视,树立科学的道路设计理念,制定完善有效的城市道路管理规划,同时还应考虑交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交通管理的方向,以期构建完善合理的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龙雪琴;秦焕美;关宏志;潘小松;张春林.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3).
[2] 张诚; 刘东; 马社强.河北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0(6).
[3] 巩建国;戴帅; 刘金广; 朱建安; 曲栩.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策略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3).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成长 发展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在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促使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树立大局观――现代教育观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树立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即从教育的人本观、道德观和绩效观上加以把握。人本观在教学的理念上体现在“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展开;教育的道德观崇尚理解与尊重,让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充满人文关怀。新课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三维立体目标,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体验成功与快乐,从而热爱学习。教育的发展观提倡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不仅是有效的教育,更是讲求效率的教育。只有以正确的绩效观为导向,才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更大的时空中得以自主发展。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温暖的心掏给学生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懂得并善于因材施教。如讲授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时,首先,对于数理基础好的学生,可让其巩固立体几何知识,充分发挥空间想像力,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而对于数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采用搭智力多功能的模型的方法,或多媒体动感形象的方法,逐步加以理解和应用;其次,要对学生充满满腔的爱,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我们说,热爱教育就应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学生情感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主要因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有了爱,就会使师生关系达到高度的和谐。反过来,学生也会在爱的呼唤中,把教师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爱,这也会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再次,还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当前的转型时机更要把握机遇,把工作的挑战看成发展的机遇。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三、以新课程为背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要采用以“自主、主动、合作、探索”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注意适当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梳理并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强调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对学生个体强调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允许有合理的差异发展,因此,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家庭作业,在教学中注意寻找科学的起点,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保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迸发出最大的潜质;在学法指导方面,要倡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常通过自我分析来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知识整合方面,要积极探索教学的生活化,课堂中要注意和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还要注意在高考复习中渗透这一观念,让学生经历理解社会实践问题“化”的过程,体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获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将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前教育研究的新特点,即将重点研究方向由“教”转向“学”,把教室变成“学室”,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师生共同营造灵动的学习场,把教学作为自己吸取教育养分的源泉,把研究既扎根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土壤,又以赖于广泛的理论博览,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篇9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集群 职教城
一、概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具备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集群是特定区域内有众多相似单位、机构等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现象。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集群化的职教模式可以解决原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难整合、发展无空间等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及日益凸显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城或职教园区先后建立起来,如重庆永川职教城、长沙职教城等。
二、鞍山市职教城发展沿革与现状
鞍山市职教城自2007年开始筹建论证,2009年3月动工建设,当年9月实现首批院校入驻,现已初具规模,通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效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将职教城建成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打造“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鞍山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增强鞍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鞍山市职教城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实际建设用地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分为教育教学区、实习实训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中央景观区、生活休闲区、科技研发区和对外合作区功能区。包括教学楼10栋、实训楼9栋、艺术楼1栋、宿舍楼8栋、科技图书馆1栋、可容纳50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食堂3栋、体育训练中心1栋,还有卫生所、超市、浴池、招待所等配套齐全的附属设施。职教城内还建有鞍山市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乒羽馆、速滑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截止2013年末,有12所院校入驻职教城,共开设钢铁冶金、加工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67个本科、专科及中职专业,教职工2200余人,在校生30000余人。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有28所院校入住,设置342个专业,每年招生约为2.5万人,最终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万。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必须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
(一)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优势,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
从数据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职教城未来的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培训需求,也将由职教城消化,如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的优势,可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目前,职教城社会培训年均4万余人次,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城乡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干部、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培训项目涵盖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鞍山职教城承接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内地中职生、基层党政干部等共计1300余人的培养培训任务,成为辽宁省对口援疆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坚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遵循“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依托“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面整合。职教城的各单位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使职教城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基地。
(三)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拉动城市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至今,已有万余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增强了职教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鞍山市职教城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职教城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打造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现代职教园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善软硬件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有效地拉动城市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刚毅,康伟.职业教育“鞍山模式”的创新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篇10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