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4 01: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发师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发师教案

篇1

    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读、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气,军营整齐,精神焕发,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奥秘在于训练军营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就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的方法。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暗示法既是学生在与环境接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给学生的活动场所创设一定的暗示环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与兴趣。据此,我首先在班级组织地理兴趣小组(5~10人)让他们自行收集熟练画片、图片,如风景画、照片、明信片、烟标、邮票等,定期在班级展出,并在黑板报上开辟栏目加以说明、解说,要求全班同学帮我收集地理方面的文章,我好加以整理归类、摘抄剪辑、指导展出。学生见我如此这般,如醉如痴,也很热心。久而久之,虽然他们热心不减,但方式有所变化,开始另起炉灶、独立门户,与我“分庭抗礼”,对等“交流交流”,我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我曾说过:只有热爱专业的老师才能教出热爱专业的学生。接着,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生在场的地理知识运用的机会,如看到电视上某种动、植物,问学生这是什么自然带的典型植被和动物等。尤其是春游时,我尽量参加各班活动,并在春游前以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授该旅游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地质地貌、风景特色、土特产品等。然后充当他们的义务导游,随时讲解并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在代表性景点附近拍照留念,为相关教学内容储存资料。如此这般,学生下意识地认识到地理内容生动丰富,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学科实用性大,从而提高学习知识,坚定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选择一些诗歌、成语、谚语、故事、历史掌故、名人名言、文学作品的描述、物理化学公式定律等,用于相应内容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关系紧密,对学习其它学科帮助很大。同时,还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心理暗示,如角色扮演、听音乐、郎诵诗歌和散文等,使他们无意识地激发记忆,发展智力。如“中国政区”教学,涉及到3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政府驻地以及相关位置等知识,我就设计了扮演教学,让32个同学各扮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由剩余同学点某省(同学)、该省(同学)站起来,回答他们所代表的省会名称、省的简称、邻省名称,答错了,由提问同学代替该省(同学),其他同学如法炮制。当31个同学都答对了,再由剩余同学指某省(同学)站起来,让他说出某邻省或某邻省的邻省简称、省会等,答错了,照样替换下来。为了不让提问同学难道自己、替换自己,大家都很认真准备,并在轻松的游戏中,无意识地记住了众多地理观念

篇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法学院纷纷在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对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合格法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教学法对于我国来说毕竟是一个历史相当短暂的舶来品,在我国的实践也不过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材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案例教材,这些案例教材虽然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案例教材目标定位不明确,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仍很严重:其一,目标定位不明确、体系结构不统一。现有案例教材基本上是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的,由于编者们仁智各见,导致不同版本的案例教材在目标定位、体系结构上差别很大。其二,案例选择缺乏统一标准,有的案例过于陈旧,有的案例是专门为了讲解某个法律知识而虚构的案例,还有的将一些复杂疑难案件的法院裁判文书当作典型案例直接搬进教材。其三,案例与相关法律知识的衔接不甚合理。有些法律知识是不宜采用案例教学的,但却出现了案例,而有些法律知识是需要采用案例教学的,但却找不到案例。其四,在编撰具体案例时,重法理分析,轻问题梳理。

(二)案例教学法适用范围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或许在于问答式启发教学,而不在于一定使用大量判例。对于合同法、侵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基础课程,判例必不可少;而法理学、比较法、欧盟法和世界法等课程则难以主要采用判例。对于后一类课程,教授们主要使用相关立法和学术文献,教授在提问之前用大量时间介绍相关背景和学术观点,讲解占据大部分时间。[5]然而在我国,有些高校和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还存有模糊认识,没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典型的是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所有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而传统讲授教学法是应该淘汰的陈旧落后的方法。在这种认识支配下,不考虑课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一是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适用的专业课程范围,可以说目前在我国的法学本科教学中,包括应用法学、理论法学,几乎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在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二是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适用的教学内容范围,如对“某某法历史发展”的介绍,还有那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法律知识,实际上通过教师讲授或者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就能理解和把握,却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个步骤,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评价总结,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实践中,有些教师或学生准备不充分,加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课堂惰性,不愿思考也提不出问题,导致案例讨论环节流于形式,即使教师有提问,也是点名式提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的教师将案例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所谓“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简单地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通常是教师讲完某一法律原理、法律知识后,再用一个事例予以说明。

二、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完善路径

(一)明确案例教材的目标定位,注重案例的筛选,提高案例教材质量

如前所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案例教材的编写应该紧紧围绕该目的进行。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案例教材应该有别于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具体来说,案例教材应该以法律规范即现行法律规定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框架体系。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决定着案例教材的质量,也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案例的筛选工作。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教学性的原则。真实性要求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经过法院审判的案例。典型性要求案例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能够反映法律实践中带有普遍性问题。时代性要求案例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状况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性要求案例应该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能够适于课堂使用。在具体案例的编撰上,重点应该放在“法律问题”部分,在设计法律问题时,应该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此外,还应该重视和加强法学案例库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作为案例教材的补充作用。目前,很多高校依托其自身优势,已经建立了法学案例库。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案例库建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充分发挥案例库对信息反应迅速的优势,及时将最新的案例收集到案例库中;二是充分发挥案例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将案例教材中不能容纳的案例收集到案例库中;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案例库资源共享。

(二)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地位,明确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在法律教育中,教学方法实际上有很多种,只不过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以及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法律教育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我国在法律传统上基本沿袭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形式。而在大陆法系,受制定法背景和重学术研究传统的影响,法律教学重视理论讲授法,法律教学多以法律条文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原理教本制(Text-BookSystem),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交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法律原理,为今后从事法律实践工作打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6](p82)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包括法学本科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法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为了弥补传统讲授法的不足,我们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但传统讲授法仍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客观上要求必须用讲授法系统地阐释法律原理、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另一方面,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在和未来的目标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培养目标,这也决定了在教学方法上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事实上,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就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关系而言,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在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都要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大学清一色的使用讲课方法的做法表示诋毁,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全面诋毁大学使用讲课方法肯定不合理。”[7](p119)因此,我们应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从目前我国法学本科开设的课程来看,像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宜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这些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并不是每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要用案例教学法,有些内容如果比较简单或者属于“历史发展”等知识的介绍,还是应采用讲授法。其二,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应该建立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即教师在系统讲授完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后,再组织和安排案例教学。其他课程,像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宪法、三大诉讼法等,不宜采用案例教学法,而应该采用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

(三)真正理解和把握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篇3

本文所指的模块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与总结出来的系列性教学实例。“做中学”科学教育主题模块案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科学知识起点水平等,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育主题,开发成的主题模块教学案例。

正文:

宝山区在2005年加入了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试点与推广的行列。几年来,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与市科协的指导下,一直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之路,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总觉上不了一定的高度。2009年,在深度反思与透析项目组运转情况后,我们发现项目组教师学科出身多样化,科学知识结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学内容开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及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是使宝山区 “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希望以“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为途径,丰富教师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夯实“做中学”科教理念,激发教师教学创造力,同时也在区域内积累与共享教学资源。

一、模块案例开发的目标

给教师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推动平 台、合作舞台与学习梯台。即通过模块案例开发激发与培养教师“发现与挖掘生活化教育主题,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环节、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艺术与精深的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

二、模块案例开发的内容

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育要求,遴选幼儿园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现象、物品等蕴涵科技因素、值得深入探究的主题,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开发成一个个能培养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原创模块教学案例(包含主题介绍、教学活动内容、实验材料、学生前测卷、学生后测卷、学习任务单、实验记录单、形成性评价、相关课件等)。

三、模块案例开发的要求

1. 教学内容方面

(1)一份模块案例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且有相应的系列课时组成部分。

(2)模块案例的主题要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近学生生活。

2. 教学活动设计方面

(1)引入科学探究过程时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想法,即前概念,搭建的“脚手架”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

(2)安排足够的实验环节以及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的科学概念的理解。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

(4)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

3. 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方面

(1)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相关课件及实验材料等。

(2)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

(3)对有关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能提出预警。

4. 课程的扩展方面

(1)为学生进一步扩展探究和阅读提供资源(书籍名单、参考资料、网站等)。

(2)为学生提供和语文、数学、艺术等其他课程相联系的机会。

四、模块案例开发的准备

1. 开展教师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案例学习,实验室参观,示范课录像观摩与评课等),一方面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对“做中学”的理解、感悟,熟悉“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让教师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评价,获得真实和灵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工作激情,实现自我提高。

2. 给教师提供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1)案例主题:怎样发现适合孩子探究的科学教育主题?

(2)教学目的:希望孩子们从这个主题的科学体验中获得什么?

(3)科学活动:孩子们在学习时适合做哪些活动?

(4)科学概念:这次科学体验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操作技巧:孩子们将应用哪些操作技巧?

(6)材料:将需要哪些材料来组织这个活动?

(7)建立联系:怎样将该活动同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联系起来?怎样将它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8)教师作用:做些什么来辅导学生的这次科学经历?

(9)课堂总结: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把整节课贯穿在一起?

(10)课后评估:怎样知道学生学到了些什么?

五、模块案例开发的步骤

1. 讨论

探讨并确立计划开发的模块案例的主题及课时设置与内容安排,咨询相关学科专家有关科学知识点的精准度。

2. 设计

讨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安排与分配编写任务。咨询相关专家主题模块的教学点与实验点,通过交流、讨论、修改、整合,完成第一稿的方案设计。

3. 实践

配备实验材料,完成第一轮的试点教学,并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评课,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4. 修改

修改案例,进行第二、第三轮的试点教学,交流、讨论、再修改等。

5. 分享

整理多次实践修改后的模块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并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反馈,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及下阶段的课堂实践、模块案例开发提供支持。

六、教师在模块案例开发中教学创造力的体现

1. 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案例

通过实践,教师亲身体会开发出一个原创的经得起推敲的模块案例的基本环节和步骤: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多次)――整理成案例;感受到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两年来经过大家的合作努力,开发出了《纸》、《水》、《走近叶子》、《万花筒》、《玩具车动起来》、《我们周围的材料》等6个“做中学”主题模块案例。

虽然这些主题模块教学案例还不够精细、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实践、讨论、修改。但教师们已逐步进入了关注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探究活动的模块案例开发、推广、积累的良性轨道中。

2. 能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是“做中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模块案例的实践平台。在模块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对案例开发者即上课教师要求:课要充分体现“做中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改进提问方法,创新引导策略,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对听课教师要求:听课时要深层思考;评课时要解剖到深处,消化优点,针对不足的地方要找出“病因”,开出“药方”。如好在哪个环节,不足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你会怎么组织,怎么引导,怎么提问,理由是什么,等等。

如虎林路小学陈颖老师执教的《水》模块案例《谁不见了?》一课中,通过上课与评课使老师们就“做中学”课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宗旨,给予幼儿充足的科学探索时间并及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提问方法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不仅开发了执教教师的潜能,更汇聚出了所有参与设计、听课、评课教师们的智慧。我们从课的质量提升中看到了老师的创造与改变。

3. 能创造性地实施课题研究

“做中学”模块案例设计与课堂实践这两个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归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与系统有效地研究。2010年教师们申报了18个课题,有从解决“做中学”课中生成性问题方面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有如何把握学生前概念,提升“做中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等。在模块案例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带着课题听课,积累教学实例;带着课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带着课题上课,验证实施效果;带着课题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在2009年与2010年上海国际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论坛中宝山区“做中学”项目组教师论文累计获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成绩名列全市各试点区前列。

七、实践后的反思

组织教师进行“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开发就如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一样,期间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出现。如提炼出了主题模块中的科学概念却设计不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觉得很完美的一个教学环节到课堂教学中却实施不下去了,费了很多心思设计好的案例却遭到了组内教师的批判与质疑……所以,想要通过模块案例的开发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关键是要保证教师参与模块案例开发的积极性,不要因失败因困难而气馁,要推动教师迎难而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保持的是:

一个模块案例的开发必须通过一个开发团队共同完成,既能迸发出集体的创造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的质量。

在实践中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如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诊断概念准确性,当大家意见分歧时请“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引导。

需改进的是:

把模块案例开发设为一个项目,使教师有项目归属感与责任感。

篇4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案例设计 注意事项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包括现代认知心理学、自适应学习理论,探索性学习架构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此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设计一项合适的工作任务,即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项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案例设计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有集中精力、不畏艰难、不惜时间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意愿。因此,在项目案例设计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案例应尽可能来自工程实践。来自工程实践的案例具备高度的真实性,这种与学生将来要就业的岗位具备高的关联度的项目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便为胜任未来岗位打下基础。案例可以来源于各种相关竞赛题目,尤其是国内、国外重大竞赛,通常给参赛人员带来较大的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和体现参赛者的各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群体通常愿意尝试这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1.2学生可以参与案例设计或者自主设计案例。学生可以参照身边非常熟悉的产品,重新设计和制造产品,提高学习兴趣。

2.难易适中,便于操作

学生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过于简单的案例由于比较容易解决,往往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由于缺乏挑战性,学生容易厌倦;过于复杂的案例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较难有成就感,这对于学生的信心、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将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功解决大部分问题,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实践,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能够较好地解决剩余问题。

3.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同一门课程的案例设计中,要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防止各模块教学过程衔接不当。项目之间应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而非简单的重复。后续项目相对于前一个项目而言,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循序渐进,更是能力体系的逐层递升。

如果一个项目中用到大量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那么学生单靠自身努力短时期内可能无法完成该项目,甚至是无从下手。其结果是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详细讲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才能实施相应的项目教学,这种教学过程与传统方法的先按顺序讲基础知识和技能,再通过作业的形式做综合练习几乎无异。

4.目标清晰,重点突出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设计的案例中必须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每一个案例所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都比较广泛,但在案例设计时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能力要求,即要在所设计的案例中体现出教学目标。

5.典型案例,举一反三

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既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案例可来源于工程实践,但绝非将实际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对能力的要求相对侧重于某个方面,把这种案例全盘搬到课堂上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的案例应来源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需要采集行业内多个产品,并对每个产品所要求的能力的侧重点进行分析,然后对某个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重新设计一个案例使之能够体现本行业内未来的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全方位的能力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能够很快胜任不同的岗位。

6.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案例的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尽可能不断完善。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案例也是一件产品,要经受实际教学的检验,聆听学生的建议,及时接受用人单位对所培养的学生能力的反馈,并认真总结,不断改进项目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紧跟行业内技术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对从业者的新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并通过改进项目教学案例融入这种新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数控加工工艺学》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中注意以上事项,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比分析后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所培养的学生能更较好地适应就业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杨结群.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7,18.

[2]张新有,杨燕,袁霞.项目教学法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265-268.

篇5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法自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之后,就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研究开发部主任、案例协会主席John Borhrer教授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控索过程。”案例教学具有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等优点。因此,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在国内的一些高校中开始得到推广。

一、案例教学法溯源

哈佛商学院是管理学方面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先驱。1910年,它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到1923年,它已有三分之二的课程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哈佛商学院用于教学的案例,由该校教授、毕业生以及有关的研究者组织编写。这些案例旨在解决新问题,目前用于教学的案例有数千个,取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管理实践,每年都要更新四、五百个案例。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把它用于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讲两、三节课,每一节课80分钟。案例分析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要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定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用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然后,其他同学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指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比前一个发言者更好。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需要任课教授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学生发言。

案例教学和我国传统教学的明显区别在于: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绝对不是唯一的,虽然有些久经推敲的案例,总会隐含着教授和企业家们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们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答案的非固定化可以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妨碍答案的多元化,这样可以让学生针对环境变化寻找出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具体看来,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管讲,学生管听。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管理的实践,因此,他们对管理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由于不能给学生提供管理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学生对组织如何管理,学习管理学的作用是非常茫然的,而学生对单纯的灌输教育模式存在抵制和消极情绪。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如何进行管理。他们对管理理论不再停留在表面化的想象之中,而是知道了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不悖。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反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乐意上案例讨论课,积极主动地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准备讨论发言稿。

第三,综合性强,弥补了以往灌输知识教学方法的缺陷。以往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试前学生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授课方式,学生是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考完试后,学生都说知识又全部还给老师了。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并且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锻炼、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能记得更牢。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般步骤

数年课堂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上好一堂案例分析课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课前准备。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课程所涉案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任课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案例,熟悉需要讨论的材料,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要发言人,因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案例进行阅读,熟悉案例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案例教学课的启动。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有充分准备的学生往往争先发言,没有准备的学生只能听其演讲。有的教师喜欢任意抽选发言,这样可以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好课前准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一个班级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不主动学习,采取第二种方法就可以有目的地迫使这部分学生改变学习态度。

3.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全班一起讨论,一种是划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才;小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在目前各个学校都普遍推行上大课的情况下,教室里学生人数较多,减少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可以先把学生小规模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然后每个小组派出1至2名代表在全班讨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发言。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总结内容如下: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于案例讨论的评价,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四、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传统教育体制与文化背景使案例教学法推行受到阻力。案例教学在国外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倡的通才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案例式培训方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和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这与西方社会推崇民主、自由和个性张扬、鼓励竞争、喜欢坦率直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一致。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尊长、和谐、礼貌、忠诚等等,在公众场合对另一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被认为是不适宜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培训方法。

2.有限的课时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教学计划中,《管理学》一学期大概在70学时左右,主要给学生讲授管理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按照一般上课的进度,这个课时刚够讲完管理学的内容。如果在讲授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那么很可能在学期结束时,课程的主要内容还不能讲授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往往变成在讲授中举例,与真正的案例教学法相去甚远。

3.案例教学法不是对课堂讲授教学的替代。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管理学知识。课堂讲授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针对低年级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现象,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尝试较为稳妥,对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掌握《管理学》的基础。

4.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相当的水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互动。要保证这种互动的效果,互动的双方都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对教师而言,一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二要在课堂讨论中,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这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但对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往往是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讨论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关于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看法

1.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案例教学虽然强调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但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问题,要有驾驭课堂讨论秩序的能力。

2.建立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有必要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激励。比如: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重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讨论和课后总结的撰写。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如果没有基本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无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讲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则是对课本知识的升华。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传统书本上的信息、如用电影和录像的形式展现给学员,一方面可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可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书面案例相比,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管理者所处环境的真实感知,使其加深对管理原则与概念的理解,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杨杜,等.哈佛学得到[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1.

[2]欧阳云,等.哈佛商学院MBA最新案例训练[M].经济日报出版社,1977. 11.

[3]郑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1.

[4]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实践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一轮的课改来临之前,可以以案例教学法为参照模板,来改进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生活事件作为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的题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市场营销教学来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团体合作精神。而这些综合素质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分成小组形式并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所需的资料,然后确定个小组的观点,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和认识了自身的不足。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大的自主性吸引着学生的自主的参与。案例教学法完全是给学生自由的发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下,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而每一次发言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都是一次自信的提高,从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拓展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统一的,长期以来,导致学生思维被束缚在一个“唯一标准答案”的框架里。而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有的多样化特点促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真实可信和客观生动。案例教学的目的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例举的案例需要真实可信,不能凭借教师的直观想法虚构而成。同时,例举的案例不能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表格,需要适当的进行情节叙述、场景描画等细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进来讨论。2.案例的多样化。例举的案例主要是为了供学生讨论,因此需要案例具有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才能实现例举案例的效果。3.相关性和典型性。案例教学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例举的案例应该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同时,案例内容要具有典型性,拥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含两个方面:选择案例和设计讨论计划。首先,教师需要详细地讲解本堂课程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了基础含义;然后教师要选择好案例,详细地分析案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备案;其次教师要把案例资料和讨论设计分发给学生,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做好课前准备。2.小组讨论准备。案例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所以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再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小组组长。分好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提出各小组自身观点。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可以对两个发言小组的发言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两个小组到讲台陈述小组观点或是现场展示策划方案。选择一名小组成员主讲,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观点补充,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双方辩论环节。两个小组就对方的观点进行辩论,对双方的不同意见进行提问,被提问的一方要根据小组搜集的资料结合小组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解释,强调本方观点和理由。班上其他小组可以对两个小组阐述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提问,同时表达己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被提问一方如不能就问题进行解答可以求助其他小组或老师。4.点评和总结。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简要点评学生的发言,归纳其主要观点,其他学生来进行评价。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此次辩论会进行总结,并要对学生精彩的发言予以表扬,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下次讨论。5.撰写报告。案例教学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就此次案例讨论写一份分析报告。学生应该依据此次案例讨论的实际情况,综合其他同学表达的各种观点并加于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撰写分析报告。

五、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案例教学,然后教师需要认真选择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最合适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不同的案例对案例教学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一个最佳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案例要真实客观,不能是教师凭空捏造的;第二,时效性和新颖性。案例发生的时间越近越好,而且能够反映企业营销实践;第三,案例要生动具有多样化,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要适时地转换角色,良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教师必须把握好案例教学开展的节奏,节奏过快会导致思维较慢的学生失去信心,节奏过慢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尺度,适时地调节并带动学生的热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直接控制案例讨论进度。3.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度。在案例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看待案例教学方法的态度进行纠正和引导,来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学习模式: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教师也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当中,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促使更容易接受建议,从而促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案例教学法,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而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在各院校中大力推行,来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平.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4,04:190-191.

[2]翟梦汐,吕庆伟.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10:106-107.

[3]陶红,郭好翠.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07-109.

[4]韩春梅.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5,15:85-87.

[5]张璐.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07:337+339.

篇7

新课标的提出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既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且不同的教学案例可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的延伸。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明确选择案例的原则,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一、案例的选择要适当

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是提示地理原理与规则、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载体,只有正确认识案例的作用与地位,充分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社会实践,才能够选择出最恰当的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想要选编有效的案例,教师应当先熟悉地理案例的编写技巧,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例如在讲解荒漠化防治的问题时,教师就可选择我国西部地区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省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案例。此外,教师选择的案例还应当注意具备启发性。案例教学中,多数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过于简单的案例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且不利于学生吸收与内化地理知识。因此案例的各组成要素(图表等)应通俗易懂,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地理规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开放性的案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集体探究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来选择具体的地理事实作为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从中发现地理原理,掌握学习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可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案例自身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不能太过死板。例如在讲解“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在教材中,对于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假如在课堂上,教师以此为案例,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具体分析长江流域,教给学生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田纳西河作为补充材料,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对不同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此种处理形式不仅可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后遇到河流开发类的问题时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案例联系当地实际,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时代感与现实性强,是地理教学案例的主要特点,这些案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功能,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地理课堂上,通过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就能够避免直白无趣的陈述,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可有效实现开放式教学。例如教师可结合当地的情况,针对城市中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且具有继续恶化趋势,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的问题,结合地理教材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设计“家乡河流的变化”这一案例,在上课前一星期,可先围绕案例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2)询问家长,20年前、10年前河流是怎样的情况。(3)观察与思考导致河流变化的原因。(4)针对现在的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问题?你会怎么做?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进行观察与访问,收集详细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因为都准备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相互交流与补充,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加以归纳,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此种教学形式,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都可得到有效的加强。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作者:吕从兵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塔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丽萍,陈玉林,张菲菲.高中地理课堂互动交流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

篇8

【关键词】中学地理 案例教学法 实施途径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小组教学过程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明确各自的分工,进行互学习,按照学习任务的类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异质学习小组,为小组成员制定只有他们才能完成的目标,作为小组中的一员不仅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完成他们的目标。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小组成员进行全程学习,培养了合作意识,提升了学习效率。

一、收集资料

在中学地理课堂上,教师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模式。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农村住宅选择方面的问题,并做好有关记录,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课题的内容。教师将这一个课题内容下放下去,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每人必须做好这方面资料的搜集工作。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来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学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用的教学题材要紧扣时代主题。以往的地理课程内容有较大的稳定性,没有很好的体现时代主题,这不利于中学学生地理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所以,教师在选用课程题材时,应紧扣时代热点,就可较好地把握了时代特征,因为这样的话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十分有效的。课题“农村住宅选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为宅基地是大家经常能够看到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教师在选用课题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使课题源于生活,回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此外,课题“农村住宅选址”不仅简洁,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启发,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进行了充分的想象,感悟知识,获得成就。然后,教师可以开展接下来的课堂授课工作。

二、提出案例

当教师看到学生各个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之后,内心感到非常欣慰,于是教师乘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劲,提问到,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村住宅选址的注意事项吗?师:同学们想发言吗?如果有同学想发言,就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教师又提问道,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来补充一下自己观点,可以从你们记录的内容中查找?教师发出的提问不仅简单,同时包含了平等的因素,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通过引导方式让学生对课题“农村住宅选址”进行思考,为接下来问题的提出提供了条件,营造了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看似随意,然而,却是为学生营造一种思科与分析的环境。关键问题一:“同学们想发言吗?如果想发言的话,你们说吧。”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较好地将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关键问题二:“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时,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解决它呢?现在,我要求每一名学生认真思考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为接下里的提问环节做准备,好不好?”教师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听取学生表达,显现学生思维,从而感受课堂精彩。关键问题三:“大家再将我刚才提到的问题,进行回顾。我们如何将我们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应用在后面问题的提出上?通过这个方式,再次呈现问题,将问题与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起来,得到结论,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案例

接下来,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房屋为何面向东南,然而却不是坐北朝南?②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通过?③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与要探究的问题联系起来。师:大家来集中分析一下,我提出的以上二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生1: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题展开的。师:对,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师:怎样把句子重新组织一下?生2:房屋面向东南,主要考虑到采光,前半上午,房前日照,后半下午,房后日照。师:好的,大家清楚了吗?师:同学们整理一下你们收集的数据。师:同学们要怎么做?生4:我们可以往下继续讨论。师:往下讨论,可以,还有呢?生5: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对立面。师:是不是有规律呢?生6:没有。师:我们试着讨论接下里的问题可以吗?生7:可以!最终讨论得出以下结果。①房屋面向东南,能合理利用阳光,上午半天,房间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下午半天,房子后面能够接受到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则房屋的南面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光热充足,然而,房屋的背面能够接收到的阳光照射非常少,冬季天气干燥寒冷。②房屋前后有河流流经,取用生活用水非常方便,同时空气湿度曾大,有助于调节气候。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也是课题的自主表达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同学一块将自己的心得体验分享给大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将问题带入讨论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闪光点和新颖的地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学生有效地引入到问题的讨论当中,让学生在参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学科特点与案例教学相符合,这使得地理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地理教师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对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非常了解,由他们设计教学案例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9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体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分析中西法律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法律在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和实行法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1)罗马法的定义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

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篇10

【摘要】 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法学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提高法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成本低,效果好。因此,将案例教学法成功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我国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因此,法学教育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法律知识,使之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法律职业所需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忠实于法律、信仰法律的法律职业品格。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庭观摩等其他实践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更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侧重对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 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目的不是局限于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而是重在通过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非典型事物与事理,并进而能够解决普遍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析原理,并使其获得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往往可以把抽象的法律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法律概念含义、原则的理解很有益处。一般认为运用具体案例来分析、说明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即通过分析反映一定已经确立的法律理论和原则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理论和原则, 是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之一,当然运用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来分析解决具体案件,这是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二)具有较强的真实性、生动性与可操作性。法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来源于社会生活,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学有所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强烈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由于司法判例既直接来源于实际和现实生活,又是司法部门运用法律作出生效裁判的判例, 那么将这司法判例作为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对判例的剖析, 可让学生对法律规范及法律理论进行反思及定位,因此,也会使学生加深对法律规范及其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三)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好切入点,搞好案例的运用, 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就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处理,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案件之中, 其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对教师来讲,通过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讲授,既可以密切与社会的关系, 又促进了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课教活、教好。总之,案例教学法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飞跃,加深对法学、法理的认识和精髓的掌握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资源落后,选用合适的案例难度大。这既受客观方面的制约,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劳动,还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更重要的是案例的更新跟不上,对社会生活中一些热点、难点案例不能及时印刷出版。如果由教师自行收集、整理,由于受渠道、精力、财力等方面限制,教师很难保证每个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使得课堂讨论所需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

(二)课堂教学环节组织与控制不力。不少案例教学之所以效果不显著,是因为教师并未从方法、内容体系上进行根本性变革,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补充和说明,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 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研究不透彻、准备不充分、组织不严密,致使课堂讨论要么冷场、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教师严格控制讨论过程,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不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采用案例时,往往信手拈来,主观随意性突出,缺乏教学过程的全盘考虑。

(三)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课堂案例讨论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力一般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欠佳。案例讨论一般采用分小组先讨论,后按小组上台发言的方式进行,结果每次都是几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上台发言, 案例讨论的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得到锻炼,导致课堂讨论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与运用

(一)精选案例。教师要关注立法、司法动态,及时收集案例,并在众多的案例当中精选适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同时,教师还应对原始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使案例的整体脉络清晰,争议焦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案例问题设置妥当,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案例选取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针对性, 即为了什么教学目的而选择此案例,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不可为案例而案例,所以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案例不具有针对性,即使是很好的案例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新颖性, 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 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兴趣;3. 专业性, 即根据各法学课程讲授及设置内容需要,所选案例要体现法学专业课程特色及专业深度,能反映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4. 综合性, 对组织课堂讨论用的案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涉及到多个法学原理和法律问题,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法学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如果盲目地堆集案例,是达不到法学教学目的的。

(二)课前准备工作到位。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及主要涵盖的知识点。此外, 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一个成功的案例教学课同样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 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相互学习和研讨的氛围,适时地引导和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

(三)合理配置课堂教学时间。案例教学法相对于课堂讲授法而言,其更强调理论运用的过程性和主体参与的亲历性,实施过程常常是多个主体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比较充分的交流,因此,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应妥当的配置课堂教学的时间资源,案例教学的一些准备工作可考虑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选择运用案例的时机,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起到带路的指引作用,不必讲得面面俱到,更应讲解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应适当地把握和控制学生的讨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