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跑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5:2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栏跑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同课异构;上课;比赛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9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已成为重要命题。在教学研究中,“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方式被广泛推广。对于“同课异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定义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同课异构还应包括:同一教师,在讲授不同专业或不同类别学生的同一课程,应采取不同教学策略。笔者就以参加南通市优秀课评比的经历谈谈体育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感受。
通知要求是:本次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田径(跑类)、篮球两类项目实践课,各县(市)、区各两名选手分别选择一类项目进行准备,两类项目现场课的具体动作规格,现场确定并进行该课的设计意图与教案编写;教学对象分别为田径(跑类)高一年级和篮球高二年级的教学行政班。笔者选择的是田径(跑类)。
一 研究教材、自我异构
1 分析教材,确定方向
接到通知以后,笔者就开始准备,确定上课方向,高中《体育与健康》里面跑类提及到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接力跑和跨栏跑四类。比赛时间是12月上旬,形式是借班上课。结合比赛时间和上课形式,笔者猜测跨栏类可能性很小,因为跨栏在高一上学期应该还没有开展,学生没有什么基础,12月份天气也比较冷,不太适合跨栏项目的开展,还有一点就是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在权重上把跨栏作为了解项目。定好大方向后,笔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其他老师,请他们帮忙分析是否合理。大家经过讨论后,基本认同我的看法。得到同组教师的认可后,笔者又打电话向教研员汇报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教研员也认同。
2 海选资料,选我所用
上课内容有了大体方向,但具体内容如何定?笔者首先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内容,把认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下载并打印出来,此外,我们组从08年开始就合订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两本杂志。我就一本一本查阅,把凡是与田径跑类有关的教案、论文都找出来研究,对参考性强的进行重点研究。虽说工作量蛮大的,但这两本资料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两本杂志,笔者了解了近几年其他同行在上这类课时的思路以及教学设计风格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这就等同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来与我“异构”。
3 针对教案、精打细磨
根据通知要求,再结合同事们的建议,笔者准备了5份教案:蹲踞式起跑、弯道跑、接力跑、耐久跑、障碍跑。接下来根据教案内容开始打磨,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没有急着整堂课去上,而是把主要内容分片段去尝试,采用男女生分开上,男女混合上,用秒表记录时间,根据上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再做相应调整。等到自己认为课堂布局上没有大问题后就开始整堂课打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上课才会发现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基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给我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预案。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在针对不同学情的情况下做出的自我“同课异构”。
二 集思广益、多元异构
打磨好教案后,笔者觉得首先应该邀请本组老师来指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在一些练习方法和手段上,也许稍作调整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笔者在设计蹲踞式起跑的教案中,设计了利用跳绳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在解决学生重心前移的问题上,笔者设计了利用一人拿跳绳垂直于地面,让练习者肩顶绳,这样重心自然就前移了。笔者起初设想的是让每个同学都这样练习,本组老师就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不会主动重心前移,而是少部分,可以让少部分同学这样练习,这样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组内同事的“异构”,我的课整体上又得到了提升。
其次,还应邀请教研员或名师来指导,这次笔者有幸邀请到了县教研员吴俊老师和南通名师祁晓建老师,他们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我的课进行诊断。我从准备的几堂课里选了一节课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先了解我上课的风格,好为我量身打造适合我的课堂,之后又把准备的其它几堂课的设计思路向他们汇报了一下。他们听了之后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又从评委的角度给我提出了一些上课时的注意点,比如说话时语速要慢,讲解时要简洁,示范时要注意站位,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听清、看清等。笔者认为名师们这种面对面的点评、指导,无疑是最好的“异构”了。
三 博采众长,精彩纷呈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比赛指定的上课内容是蹲踞式起跑和接力跑,两个都在我的准备之内,所以看到内容后心里就有了底。接下来抽签决定具体内容,比赛分两天,第一天蹲踞式起跑6人次,第二天接力跑3人次。同课异构不怕异,就怕同,由于采用“没有上课的选手需回避”规则,因此序号越在后面的人越不好上。幸运的是,笔者抽的第二天的第一个签,相比第一天上课的选手,在时间上更充分,雷同概率更低。笔者就谈谈这次参赛的体会:
1.现场备课:教学方法手段不要太详细,尤其练习量,留有余地,以便教研员、名师们帮你异构。
2.模拟上课:请教研员、名师再次指导,如有条件,把模拟上课的场景录下来,等到帮你异构的时候一边播放一边讨论,效果会更好。
3.熟悉流程:大家帮你异构好之后,自己再把上课的流程写下来,包括你课堂上准备说的话,最好熟记于心,这样上课的时候就更胸有成竹了。
4.师生见面:课前如果给时间接触学生,笔者认为简单的介绍互动后,应该把上课的流程、难点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为你上课时的讲解、队伍调动节约时间,保证后面能有充足时间完成上课内容。
5.赛前准备:带杯温水,比赛前喝一口,能缓解一下紧张情绪,临场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
6.博采众长:比赛接结束后,要认真聆听专家评委的点评,因为他们会逐一或把所有人的课结合起来点评,列举一些新颖合理的教法和练习手段,同样也会列出一些有问题的案例,所以我们要抓住最后点评的机会,纳百家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身成长。
四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中,“构”是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和教师的个性等主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能够体现同课异构的内涵与魅力、反映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针对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和风格进行教学。这种风格迥异、策略不同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篇2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体育课已成为当今社会、学生、家长们高度重视的一门课程。由原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到现在的“请体育家教,开小灶”可见,体育已经使学生从教室走向运动场。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想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教室必须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都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测责立,不预测则废,通过课前备课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班级、场地、教材、由于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领会不同,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大多为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教法不够科学所致,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的意义、任务、内容,分布和要求等的基础上,深入专研每次课的教材和教法,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基本环节。
体育教学中的每个练习,都是由身体姿势、运动轨迹、时间速度和力量等因素组成,而每个练习的技术性,则由若干个技术环节按一定顺序和不同节奏构成。以跳高为例,它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动作四个环节组成的。在这个教材里应该弄清楚,我认为,这四个环节,起跳应是重点,腾空过杆则是难点,没有准确而有力地起跳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腾空的最佳腾空角度。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后面的技术动作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多做下面练习。一手扶肋木作起跳腿迈步着地与摆动腿屈膝快摆的配合动作。做起跳后的摸高或头触悬挂物做一步、三步、五步的起跳过杆练习,对于腾空过杆这个难点更应处理好除理论上讲清动作技术要领之外,还要教法上采取一些练习,如让学生已一手握住横杆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地上,做起跳腿上一步,摆动腿上摆脚尖内旋过杆落地,同时起跳屈膝外翻过杆模仿练习。在跳高架上把横杆一端降低练习。我认为这样做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跳高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是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基本部分主要,准备活动也由其重要。因为准备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第一环节。
准备活动多为跑。徒手操,游戏等内容。徒手操内容应不断更新,做到尽量不重复前课内容,使学生有新鲜之感,例如上投掷铅球课需要把上肢、肩、腰部的关节肌肉活动开。如果每节课都简单地重复扩胸,振臂等动作,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贮备部分可采用武术操:绳操、球操、实心球操、双人操、行进操、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编排力求新颖,学生兴趣浓厚。
在组织教学啊方面应做到形式多样,教法多变,可采用如下教学法:
1:示范讲解法:教室示范后,讲清动作要求在指导学生练习。
2:示范提问法:教室示范后,请学生回答动作要领,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示范。
3:图形观看讲解法:教师依照图形进行讲解,使学生头脑里有一个完整动作技术。
4:模仿教学法:即不提前示范,而是教室边示范,学生边模仿,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5:无声模仿法:教师不喊口令,只示范动作,学生随之模仿,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6:学生执教法:即教师示范一遍后,选一名学生执教,此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7:集体口令法:即学生集体喊口令做操,这样调节课堂的气氛。
8:音乐教学法:即让学生听音乐的拍节进行练习等等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项目难度不大,光靠一个单元的课时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跨栏跑,学生平时直观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练习。而跨栏中前腿的攻栏技术、后退的起跨提拉技术,难度都很大。再加上学生的柔韧性较差,学校的器材有限,班形较大,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我们把“栏间步”好“攻栏”和“提拉”技术在上跨栏课之前,渗透到快速跑或耐久跑课的准备活动之中,做到“化整为零”,提前攻破教学重点,难点。到上跨栏课时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虽然准备部分占一节课的45分钟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之间影响课的教学效果。
再有对基础较差的女生不失所望,在体育课教学中总有那么几个身体基础差的女同学完成练习比较困难,那么怎样对待这些基础差的同学呢?
1:进校后首先进行体育目的意义等方面教育。
教育大学不同于中学,有严格教学计划进度和考核标准,树立终身锻炼思想,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2:体育课堂上教室对这部分学生更应表现出亲近,关心热情指导态度,使她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
3:对所考核的项目,课前进行摸底测验,并将成绩公布于众,这样师生心理有数,经过计划学时后,进行正式考核时,在将成绩公布给大家,这样做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经过课堂和课后,锻炼测验后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
4:由于个别同学身体基础太差,经测验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仍没达到及格要求,这时我们不能急躁,训斥或歧视她们,而是满怀热情地去鼓励帮助她们在其他项目上很下功夫,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3
一、与学生生理发育特征和敏感期相结合
进行课课练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充分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比如,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坚固性差,易弯曲变形,所以在进行课课练时多选择一些以发展形体和形态为主要锻炼目的的内容,如站姿、走姿、芭蕾舞的基本功练习等。另外,还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为10—13岁,在这一期间多安排一些短距离跑、爆发性项目的课课练内容。
二、与学期教学进度相结合
教学进度决定教案的设计,学期目标统领课课练的安排。课课练的内容比较繁多,主要是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方面的身体练习。科学合理选择课课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紧密联系教学进度,比如学期进度中某阶段主要进行的是以下肢力量为主的跨栏跑教学内容,应适当搭配一些上肢和腰腹力量的课课练内容,例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双杠臂屈伸等练习项目,以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
三、与主教材内容相结合
体育课的核心内容还是主教材的教学,课课练仅是辅助主教材而设置的,其目的是对课堂主教材教学的一种补充、促进和丰富。课课练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千万不能占据太多时间耽误主教材的学习。例如在进行体操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组合教学中,利用基本部分的最后5分钟时间进行障碍跑接力游戏,这其实就是对主教材教学的一种丰富,利用课课练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和速度素质,并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
四、与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
对教师而言,课课练内容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实际的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开发,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像满族的“珍珠球”“抖空竹”、蒙古族的摔跤、黎族的“跳竹竿”等,都可以作为课课练的内容来开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的现实难题。
五、与背景音乐相结合
课课练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在安排练习之前,一定要向学生充分讲解练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谨慎选择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体育运动的节奏所产生的“共振”来达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消除学生参与课课练的懒惰或抵触情绪。比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前安排课课练的练习为:1分钟原地摆臂——10米小步跑——10米高抬腿——20米跨大步走——30米中速跑。在上述练习中配以杨培安所演唱的歌曲《我相信》,充分利用欢快激昂的音乐节奏刺激学生的运动中枢,提高课课练的有效性。
六、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每学年度所测结果可以为学生及其教师提供科学的身体健康诊断,教师结合所测结果,在今后的课课练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弱项能力的运动素质训练,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具实效性,更利于促进学生整体提高体质健康的作用。
七、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教师不要忽略团队协作能力在课课练当中的培养,如进行多人配合完成的集体活动、花式编队的创新等练习,这些课课练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完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探究的优良品质,凝聚了学生们的向心力。教师在课课练中提出要求,学生为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最终实现预置目标的达成,以此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
篇4
当然,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也存在受数学教材的制约、德育渗透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够明显、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较隐蔽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校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适应运动员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加强情景感受,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训练和比赛大局观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它是数学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辩证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比如学习因式分解,通过讲授因式分解的意义,探索其方法,让学生既体会到事物之间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思想,又培养了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四边形分类,比较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间奇妙的联系,领悟到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又如加与减、乘与除是互相对立着的两对矛盾关系, 但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方转化。在有理数中, 引入相反数概念后,减法可以向加法转化;在引入倒数的条件下,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在建立坐标系的条件下,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以上这些都是符合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而许多运动项目中也存在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例子,如篮、排球运动员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平衡;跨栏项目需要运动员跨栏动作和速度的协调;羽毛球、网球和乒乓球需要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力量和旋转;400米田径比赛需要判断力量与速度……这些都具有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绝对与相对、静止与运动、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加强对运动员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指导运动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训练和比赛大局观奠定基础,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
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通过数学教学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和热爱人民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体校运动员树立牢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愿。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数学史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和现代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及其成就,都可以渗透到体校运动员的数学教学课的德育之中。如杨辉三角形的发现,勾股定理的最早提出,圆周率的研究等,表明了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同样,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人获得诺贝尔奖,南京长江大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落成,钠米技术的研究,“银河”百亿次计算机的研制,神舟载人卫星的发射等等,无不是经过无数次的数学计算研究而获得的成功。将这些现代科学与外国同类研究成果对比讲授,可以增长志气,激发运动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另外,中国老一辈旅美数学家和出国留学人员中的青年数学家,放弃高薪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渴望振兴中华,其事迹都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最后,还要教育体校运动员,随着21 世纪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只有用当代科学文化包括数学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渗透审美教育,培养运动员的集体主义观念
别林斯基曾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借助数学中的美,运用生动的比喻、精确的分析、巧妙的启发、形象的语言来体现美的神韵,可以让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的同时,把集体主义观念悄然渗入心窝。如学习旋转对称图形时,指出它不只是具有和谐美、旋转美,还体现着一种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因为旋转对称图形是由无数零散的点,对称地、和谐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它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比如在篮球、足球项目中,各自位置有各自的作用,完成教练布置的战术,需要运动员们相互配合,是集体主义的表现。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比赛中获取胜利。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运动员的审美教育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篇5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讲解 语言 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好的语言表达又是完成这门艺术的具体手段。从传播学角度看,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信号系统,它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通过特定的语言交流活动来体现和完成的。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主导下通过直观示范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表象和形成动作概念。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解水平的高低,而授课水平又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达恰当,对学生正确建立和掌握体育的“三基”,以及增强体质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新时期及未来合格人才,研究和重视体育教学中讲解的语言艺术,对当前体育教师是至关重要和马虎不得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以及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观摩,就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语言艺术地运用和建立谈几点粗浅认识。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精讲多练”要求每位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凭借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的话语去指导广大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不难想象,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仅有准确到位且舒展大方的动作示范,而没有生动形象且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其一味地做示范练习,总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事与愿违之效果,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正确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用词不当或重复罗嗦、不知所云,势必会浪费时间,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为了能使体育课有声有色、劳逸结合,教师在课中讲解时应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1.明白就里,有的放矢
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要在讲解时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信马由缰、任意发挥,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技术动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应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切忌絮絮叨叨、拉杂冗长。上课前,应根据授课计划、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语言的准备工作。上课时,用最精炼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方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要实现体育课精讲精练,就要注意语言纯度。有时,可采用口决的形式提示,使教学语言短精练,明白易懂,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精讲多练,重点突出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做法和教师的意图,对所学动作产生初步的概念,形成动作表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它是由教师的“教”结合和学生的“练”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技术动作必须重点突出、关键优先。讲解语言要做到精简、准确、易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钻研教法,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讲解时一语道破、一字突出。
体育教学中,要做到精明简练,抓住关键,除了要认真备课,设计教案,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必须注意总结技术动作要领,把它编成易懂易记的“口诀”,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排球双手垫球时,可用“一插、二夹、三提肩”七个字进行讲解,每个动作关键环节三言两语揭示一下,把整个动作讲清楚,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概念,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动脑筋进行思考,通过练习,动作掌握较快。又如,铅球投掷技术教学时,把复杂的技术要领概括成四个字:“蹬、转、挺、推”表达整个推铅球技术动作。“蹬”是蹬地,注意用力的方向和力量;“转”是转体,主要是转膝、转髋;“挺”是挺胸;“推”是把铅球推出,注意出手角度和高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复杂技术动作和动作要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为了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体现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需要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时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讲解对将要练习的动作技术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锻炼的目的。讲解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们的接受水平;讲解的知识过程应由浅入深,做到循序渐进;讲授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不讲多余的话和与主题无关的话。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让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例如,我们在途中跑的教学中,除了一般要领的讲解:高抬腿、扒地、摆腿和上体稍前倾姿势外,重点要突出“后蹬”的重要性。可举例说明为什么鹿、豹和袋鼠是动物中跑得最快的,就是因为它们在奔跑过程中具有科学合理的“后蹬”能力。又如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做侧平举、上举和侧上举这些技术动作,为让学生动作一步到位、准确有力,就必须使学生明白,几个动作都是以肩关节为轴,肘关节连一线,两臂就像向指端用力的“两根棒”。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4.时效第一,效果是本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练习为主,因此既不能语言过多也不能只练不讲。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到何时该讲,何时不该讲。如讲授教材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做练习时,特别是在静止用力动作和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练习过程不宜讲解,应让学生做完练习再讲解;在学生背对教师,以及调动队形时,除了适当地做简短的口令指导外,一般也不应讲解。学生练习中教师及时的简明语音提示,尽管有时仅仅省略到一个字,如“快”、“伸”、“摆”、“抬”等,但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效果。例如,在急行跳远教学中,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有个全部动作的直观感,再向学生讲明“快”、“蹬”、“摆”、“拔”、“挺”等动作流程的重要性。当学生助跑接近起跳板时,通常易犯减速的毛病,此时,教师在一边大声喊叫“快”,可有效地防止减速。在踏板的一刹那,教师猛喊“蹬”,可使学生有效地保持住助跑动作所带来的动能,以更好地转变之垂直速度。在教授一些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的练习时,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对重点、难点突出,关键动作理解,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启发诱导,双管齐下
教师在讲解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的动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精神满足,是维持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揭示或提问的方式,来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听、看、想、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当爽朗、干脆、亲切、宜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教学条件或阶段下,语言应有启发力和诱导性。如,在学习田径项目――跨栏时,学生首先看到栏架,常常第一感觉就会产生一种怕的恐惧心理。此时,教师如果来开场白:“学生们,本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田经体育项目――跨栏,跨栏实际上是在跨‘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栏架,但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困难,需要用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它,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它,同学们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关,希望大家增强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大胆、果断的练习,把摆在面前的困难用自信心努力克服掉。”学生们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栏子有什么好怕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只不过是困难而已。这样,就会使学生们神情振奋,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倾向,从而就会克服恐惧心理,力争去进行练习。
6.结论与思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质量与效果。掌握讲解语言艺术,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之一,讲解和示范艺术的水平是衡量一位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通过讲解这一关,功夫在课外。教师应该勇于在各种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文化素质,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理论知识,来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上的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适应未来体育教育的需要,培养未来全面合格的人才,体育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掌握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高品质的、永不落伍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李东峰.刍议“精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其运用[J].考试周刊,2007,11.
[2]王晓瑛.体育教学语言浅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要尽量避免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首先要有安全意识,然后在教育中对学生有意识贯穿培养。提高安全意识不能只喊口号,应该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并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使安全问题上升为意识。
1.1注意服装的选择。在体育课中经常发现有“牛仔队”、“凉鞋帮”,特别是农村学校,更是屡见不鲜,这便是安全隐患之一。牛仔服虽然有时很显身材的曲线,但是它远远不及运动服之“美”,所以要给学生以选运动服装的正确引导。运动服要合身,鞋子要轻而合脚,如果太紧或太松都达不到完成动作的流畅性要求,从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1.2提高准备活动的意识。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力发挥程度,是提高体育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体育科学理论指导,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增强准备活动意识。重视和改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做到循序渐进。
1.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引起的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首先,当发生危险时要心理镇定,如跌倒时,没有了解伤情不要随意搬动,可以用“疼痛法”判断伤情;其次,合理使用保护方法。如根据人体骨骼生长规律,在球类活动中,当身体突然下落用手撑地时应手指向前;跳起下落时要降低身体重心;扭伤后用冰块冷敷或用水冲;还有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喝凉水或用水冲洗头部,等等;再次,保护方法贯穿教学。如前滚翻教学时,应教育学生人体在受惯性作用将要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滚翻或滚动减慢速度,保护自己,以免损伤。
1.4加强主动放松意识。科学的放松可以尽快提高成绩和恢复体能,体能的恢复与否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放松的意识,定时、定量、定内容进行放松,如可以5分钟后退跑、10分钟互相按摩以及互相抖手、脚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直观教学中提高安全意识。如播放运动损伤后怎样处理、各种急救方法、运动保健等。
2.加强教师自我保护意识
就算事前准备很充分,也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所以教师要懂得自我保护。首先,要学法、知法、然后用法律保护自己;其次,教师要多学习关于体育保健和急救方面的知识,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利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以免耽误急救的时机;再次,养成勤笔记的习惯,把在课堂里相关的内容做详细的记录,安全问题天天强调,节节强调,备教案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总之为了保护自己,书面记录的依据决不可少。
3.规范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监控
规范课堂教学,全面监控学生不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而且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主要内容有: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把握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加强教学保护和教学监控等。
3.1强化课堂教学常规。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维护体育课堂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是师生都要遵守的基本底线。课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服装和预习)、内容及器材做准备;课中:坚持点名和请假制度、恰当安排见习生和检查佩带物等;课后:组织学生主动恢复、及时回收器材和向班主任汇报课堂情况等。
3.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不但事半功倍,且也能尽量避免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上肢和下肢力量练习应互相交错。又如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教学中要从易到难,游泳先学爬泳后学仰泳。
3.3把握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项目特点以及天气)适量安排运动负荷,避免教学中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且要坚持运动负荷递增性原则,让机体有一个预热和适应的过程,以免受伤。
3.4教学保护的合理性。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教学保护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在体操教学中尤为常见,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如单双杠练习时保护者的站位、保护的时间、手法和力度是保护成功的关键,还有跳马、跳箱、头手倒立和各种翻滚等,都需要教师或同伴的合理保护,除提高安全性之外,还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互爱互助精神。
3.5集中注意力。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并且机体运动激烈,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也很容易发生意外。注意力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内容、方法、站队等)、运用教学魅力(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眼神和优美的示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6对学生全面监控。首先,了解学生有无病史。如果之前对有疾病的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当事故发生时,将束手无策,会影响治疗的时间,甚至威胁生命。教师必须通过班主任和家长间接了解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访谈直接了解学生,像高血压、阑尾炎、哮喘等疾病就不可激烈运动。其次,重点关注自我规范能力差的学生。小学或初中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好动,课堂上有的调皮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会互相顶牛、斗嘴、或是滋生逃课的念头、甚至打架,像这些学生应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再次,要保护好学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大部分好学的学生也特别要强,喜欢和同学“较劲”,很容易出现负荷过量,因此教师要十分留心,适度而止即可,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4.体育场馆合理建设与使用
体育场馆合理建设与及时检修、正确选择与使用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学校在场馆建设的时候以“节约用地”为名,埋下了安全隐患,如百米跑道的第六道旁边就是花圃,百米终点线就在墙边,铅球场地和跳高场交错一起,等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器材使用后还应及时检修,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