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02: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铅球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掌握编写教案的原则
1.要着重体现科学性。为保证教案的科学性,教师对课本、课件和教学其他材料的钻研不能一蹴而就,不可浮于表面理解,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定义、概念等基础理论知识要弄清楚;深,就是要对教材深入了解,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理清其与相关学科的纵横联系;融,就是将教师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做到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设计教案时应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对传授新知识的铺垫、引入、讲解、巩固练习及智力开发等环节,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力求符合学生知识形成的规律性和能力发展的渐进性。
2.要切实注重实用性。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实施计划,充分体现教案的个性特色。比如,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上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教案应写得具体详细些,以避免或减少课堂教学上的失误。老教师经验丰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较新教师强,教案可简略些。不能为了上课才去敷衍了事地编写教案;也不能为了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味地往教案中添加一些不必要的活动,诸如游戏、讨论、视频演示等等。总之,编写教案应因人而异,繁简适当,以便利教学、运用自如为准则,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做到编写教案与实施教学相统一。
3.要力图突出针对性。编写教案应立足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教案不仅包括施教重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而且应把着眼点放到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4.要蕴含丰富创新性。编写教案应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下列问题应在教案中得到反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强化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如何科学地传授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课堂的利用率等等。
二、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当提出教学目标,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之一。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全面、适度、明确、具体。
1.全面。就是既有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又有基本技能、思想教育、专题研究方向等方面的目标。
2.适度。就是目标的确定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目标既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
3.明确。就是对目标的表达要简明、确切,突出重点,指向鲜明,切忌模糊、笼统。
4.具体。主要是指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要能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表述,以便于检验评价。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有难易之分、轻重之别。备课时,应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重其所重、主次分明、兼顾一般、没有遗漏。反映在教案上,则要详略得当、主次有别。凡教材上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学方法创新部分或自己比较生疏的地方,要详备、详写;次要的内容、比较熟悉的教学方法,要略备、略写。但是,详写不能掩盖要点,略写不能缺少重要环节,不要一味追求教案的字数,而要做到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四、精巧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设计教学过程是编写教案最为重要的环节,旨在理顺教学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思考的问题和选用的教学方法,都应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具有鲜明的目标意识。同时,教师还应熟悉各种教学模式、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了解它们的特点与功能,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交流互动形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结构。
篇2
随着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力推行,在高校出现了篮球热潮。篮球裁判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对篮球裁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个高校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篮球裁判知识和技能,开设了篮球裁判课。培养学生具有组织篮球运动竞赛和临场执裁的能力,熟悉记录台各项工作是篮球裁判教学的基本任务。在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多限制于纯粹的口头讲授,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学习比较抽象,缺乏感性认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并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篮球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临场实践中也不能很好发挥所学的篮球裁判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裁判知识和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对篮球裁判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进学生理解能力。篮球比赛中的裁判员是比赛的执法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裁判员,就必须理解裁判规则和裁判法,并在临场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保证比赛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在学习篮球裁判理论知识和临场实践中在头脑里装进各式各样的“案例”,并善于运用规则给以区分,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增进学生理解能力。在篮球裁判教学中,通过教师或学生编写“案例”,并结合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比赛场景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好的理解篮球裁判规则和裁判法,在临场执裁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作出快速反应、应付自如。案例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对裁判规则讲解时的枯燥乏味与空洞抽象,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似懂非懂,到了球场上就迷迷糊糊,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2.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篮球裁判教学中,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主体和“案例”中的比赛场景形成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案例”中,改变平时上理论课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篮球裁判学习效果的优化。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信心。篮球裁判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经过对篮球裁判的深入学习,由于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内容多,专业性强,一些非体育专业对篮球运动接触较少的学生更是学习篮球裁判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在篮球裁判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塑学生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善篮球裁判课堂教学和临场实践的教学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篮球裁判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得学生重塑对篮球裁判学习信心,从而从整体上来改善篮球裁判教学状况。
4.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篮球裁判教学专业性强,不是所有的体育老师都能上好篮球裁判课,要上好篮球裁判课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一堂成功的篮球裁判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和自己本身对篮球裁判工作的经验积累,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并且有针对性的案例,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析及时抛砖引玉,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得知识。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求教师对篮球裁判规则、裁判法、临场执法和记录台工作的熟悉程度较高,并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相当了解,这样便能使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设计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于篮球裁判学习分为裁判法、篮球规则和临场实践,而篮球裁判法、篮球规则的内容复杂,所以这个原则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篮球裁判法和篮球规则为依据,情节要清晰,要利于思考。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真实比赛资料中,根据每个案例的要求做精心整理,设计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不能凭空捏造,脱离实际。这样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现代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篮球裁判在执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的情况。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所教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的比赛资料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比赛片段成为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类型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篮球裁判理论,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的对象,熟悉裁判职责分工,了解裁判规则和裁判法的运用,以及分析比赛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针对具有生动和形象的设计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措施
1.在案例中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篮球裁判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特定场景中,让学生以主体的方式融入学习环境中。要在篮球裁判教学中做到这点,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情景中。教师要根据真实比赛片段科学地设计案例,一条裁判规则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比赛场景,将贴近真实比赛的片段与所教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相应的环境和场景,让学生能形成对理论知识和真实比赛进行相应的迁移和转化。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篮球裁判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在篮球裁判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扮演“导演”角色,学生是“主角”,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案例中找问题,一起分析讨论,发现学生解答不了,就进行补充完善。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案例,强调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自觉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 学效果优化,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助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篮球裁判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当将案例教学法作为篮球裁判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郭玉佩.篮球裁判[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3-153.
[2]曾芸.初探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培养方案[M].中华文化论坛,2008.
篇3
【关键词】螺栓球、四角锥、挠度值、满堂红脚手架、支座加强卡板
前言
在城市人员密集地区修建大型场馆,采用螺栓球弧形起拱网架屋顶,必须制定安全高效可行的安装方案,根据环境特点,建筑物形式,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案。既要考虑现场的起吊能力,还要考虑施工空间的大小。既要考虑人力资源特点,还要考虑工期进度要求。大跨度的起拱结构网架安装,要控制网架的跨度不能向外延展,支撑支座必须牢固可靠,不倾斜、不翘起;安装完成后挠度下降值控制在设计要求以内,采用大跨度双层起拱正四角锥螺栓球网架安装工艺就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1.工艺特点
1.1 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和在建国家的社会资源能力,考虑安全生产和施工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大跨度网架安装一般采用满堂红脚手架,弧形起拱形式的网架安装,满堂红脚手架也相应的随起拱的高度进行梯级搭设,从而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和人工散装,不受大型吊装设备的限制。
1.2从长度方向中间位置两个支座之间起步安装,边安装边控制网架的跨度各点高程比设计标高高出2-3厘米。这样能有效控制网架的整体挠度值,使网架整体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
1.3对支座采取加强固定,既要保证网架在支座上横向滑移,又要控制支座的弹性特征。最终保证网架跨度方向不延展,支座上座不倾斜、不翘起,整个网架挠度值可控。
1.4把整个网架分解为多个四角锥,每个四角锥由一个螺栓球和四根杆件组成,一个四角锥接一个四角锥完成整个跨度方向的安装,一排四角锥接一排四角锥完成整个网架的安装。每个四角锥靠人工进行拉拽托举安装,节省大型吊装设备,应用此安装方法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快速。
2.工艺原理
大跨度弧形起拱网架采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进行安装,既考虑了城市中心建筑施工场地狭小、周边建筑物多的限制,也考虑了大型吊装设备资源有限的特点,无法进行整体或分体吊装。对支座进行加强能够能更好的控制跨度方向的延展,控制挠度的下降。网架采用四角锥方式进行组装有利于提高安装速度,螺栓拧紧度得到保障,安装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大跨度网架安装,可以随时检测网架的安装标高、螺栓拧紧度、支座的受力状态等技术要点。通过全过程的监测检验,能够达到保障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装目标,使整个安装工程从形象到进度、从质量到效益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满堂红脚手架搭设支座放线定位 四角锥及网架组装支座加强固定。
3.2操作要点
3.2.1满堂红脚手架搭设
本工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网架采取高空拼装法施工,故需在网架下部搭设满堂支撑架体,并在满堂支撑架体上部满铺木板,组成网架拼装施工平台。网架下弦起拱位置呈阶梯逐渐升高。
3.2.2支座放线定位
网架安装前首先应对各个支座预埋板进行测量校核,确定各个支座的标高差、水平轴线距离、四角支座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偏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后。然后再标出每个支座预埋板的十字轴线,最后根据十字轴线进行支座位置的放线定位。支座放线定位流程图见图3.2.1
图3.2.1 支座放线定位流程图
3.2.3四角锥及网架组装
网架组装过程中,为了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安装质量,通常把一个螺栓球和四根杆件组成一个四角锥,然后再整体安装这个四角锥。
3.2.3.1施工方法
网架安装不管是采用人工散装,还是机械吊装,都是首先按照图纸编号,把相应的螺栓球和与其相连接的杆件按照组装的方向组成四角锥。四角锥包括上弦四角锥和下弦四角锥,安装一排下弦四角锥,再安装一排上弦四角锥。下弦四角锥包括弧度方向一根下弦杆件,纵向一根下弦杆件和两根腹杆组成。 人工安装时把倒链挂到上弦杆件上,把下弦四角锥吊起,四个人同时拧紧四根杆件螺栓即可。
上弦四角锥包括弧度方向一根上弦杆件,纵向一根上弦杆件和两根腹杆组成。 人工安装时先把两根腹杆的分别按牢在相应的两个下弦球上,以此为轴向上托举,托举到位后首先拧紧纵向上弦杆件对应的上弦球螺栓,然后再依次拧紧腹杆螺栓和弧度方向的上弦杆件的螺栓。
不管是下弦四角锥还是上弦四角锥都像装积木一样一个四角锥连一个四角锥,组装完成一排网架,同样的方法组装多排网架形成整个网架。
3.2.3.2 技术要求
在组装四角锥时,最重要的不能装错螺栓球和杆件,只要是装错一个螺栓球或是杆件,就有可能拆除一大片,造成返工,从而降低效率。 其次就是每个四角锥的相应连接的杆件螺栓必须拧紧到位,不能有间隙,更不能松动。四角锥安装时所伸出的四根杆件对应的螺栓球位置上必须同时有人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要时时监控网架的整体标高,始终保持在比设计标高高出2-3厘米,还要检查支座的牢固程度,监测支座的动态和变形,发现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3.2.4支座加强固定
弧形起拱网架组装的支座固定是整个安装工作的重中之重,支座固定是否稳固可靠,直接影响网架安装完成后挠度值的大小。支座安装中既要保证支座自身设计方向的位移,又要保证不能移动的方向纹丝不动,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控制网架的挠度值。弧形起拱网架由于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支座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整个支座向外倾斜,支座上平面内侧向上翘起。支座倾斜翘起引起的后果是网架的跨度增长,跨度的增长引起网架标高的下降,最终导致网架挠度值增大。
3.2.4.1 施工方法
首先支座放线定位时跨度尺寸比设计尺寸缩小2-4厘米,给网架向外延展设定提前量。然后在支座内侧加焊加强卡板,此卡板既能控制支座上平面不翘起,又不限制网架长度方向受热胀冷缩产生的延展。最后在支座的外侧加焊立柱支撑,控制支座因倾斜翘起而产生支点失衡,使支座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保证网架跨度不延展,挠度值不增大。
3.2.4.2技术要求
1) 加强卡板至少应采用厚度不低于25毫米的钢板制作加工, 卡板卡槽立面宽度不低于4厘米,卡压位置宽度不低于10厘米,且卡槽立面与支座上平面应留有2-3厘米的间隙。
2)外侧加焊的立柱支撑钢板厚度不低于25毫米,宽度不低于5厘米,而且要加焊在支座上平面的中间位置,不能偏移。
3)加强卡板和立柱支撑的焊缝必须达到强度要求,既要承受网架自身重力产生的向外剪切力,又要承受网架自身重力产生的支座上平面的向上推力。加强卡板见图3.2.4
图3.2.4 支座加强卡板实例图片
4.结论
4.1 本工艺适用于城市中心人员密集地区,施工场地狭小的施工环境,特别适合非洲等国家缺乏大型吊装设备的建筑安装工程。采用满堂红脚手架高空散装,既不受起吊设备的时间限制,还有利于进行分工分组同时进行安装,能够保障安装进度,对工期要求紧张的工程只通过组织足够的人力就能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对施工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也相对降低,所需人力资源能够很容易的快速组织到位。在满堂红脚手架平台上施工,首先能够保障高空施工的安全性,对网架螺栓拧紧度能够有效的检测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2由于对支座采取了加强卡板固定措施,网架整体下挠最大值15厘米,整个网架呈现出很好的受力状态,安全稳定、牢固可靠。
此工艺应用于刚果(布)马克勒体育馆网架安装中,网架安装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得到了各方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12
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GB50661-2011
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2003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体育课件制作相关的问题。文章从课件参考教案的编写、课件素材的采集和制作、课件的整体制作以及课件的调适和保存等几个环节入手,分析了体育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体育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重视体育课件内容的科学选择、注意体育课件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一致性、注意体育课件的操作简便性、确保体育课件的科学实用四点。
关键词 体育课件 制作流程 注意事项
一、体育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概况来说,体育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课件参考教案的编写、课件素材的采集和制作、课件的整体制作以及课件的调适和保存几个主要的环节,以下就从这几个环节入手,对体育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课件参考教案的编写
在制作体育课件的过程中,课件参考教案是课件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案,因此,课件参考教案的撰写也是整个课件制作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制作体育课件时,课件参考教案的撰写通常包括体育课件制作和应用的目的、体育课件的整体构思等内容。要求应源于课本,但又要高于课本。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编写体育课件的参考教案时,一定要注意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仔细分析其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确保课件参考教案编写的科学性和缜密性。
(二)课件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在体育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基本素材主要有动画、影像、图像、声音以及文字等几种,因此,课件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工作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动画和影像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动画和影像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可以通过采用视频编辑软件来截取VCD中的影像或是利用视频捕捉卡、电视转换卡等来捕捉电视和录像中的影像,另外,还可以采用视频处理软件针对所采集的视频片段进行处理。二是,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图像的采集与制作是体育课件素材收集环节的重要内容,其一般通过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光盘输入、屏幕动画抓取以及网上下载或是利用图形软件制作处理等方法来实现;三是,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在体育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声音素材通常是以解说或是配乐的形式存在的,其来源主要有CD录入、话筒输入以及网上下载等几种方式,在获得了声音素材之后,则可以利用一些声音处理软件如Sound blaster等进行声道合成或是噪音去除等进行加工和美化;四是,文字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文字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相对以上几种素材而言相对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媒体处理软件都会直接提供文字工具,因此,在制作体育课件时看,直接进行文字输入和处理一般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三)课件的整体制作
课件的整体制作,就是将所采集和制作好的各种素材,进行连接和整合的过程。在制作时,使用较为普遍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和Authorware两种,其中PowerPoint,轻松易学、应用方便,而Authorware则功能强大、互动性强,在制作体育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灵活的进行选择。
(四)课件的调适与保存
课件的调适是在课件整体制作完成之后,通过反复播放和检查发现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在课件调适时,可以自行进行课件的检查,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同行来观看和操作,还可以让学生或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观看,并提出反馈,据此完成课件的修改和完善。在经过了调适之后,就可以将所制作的课件进行打包保存,如果是想长期保存则最好采用将课件刻录成光碟的方式来保存。
二、体育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体育课件内容的科学选择
体育教学课件是用来辅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因此,在课件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选取一些无法用语言、板书或者是动作示范来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跳高或是跳远动作的教学,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是示范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而如果利用体育课件,通过动画或是图像的方式对整个动作过程细致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对于学生清楚、准确、快速的理解和形成动作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注意体育课件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一致性
在制作体育课件时,不同的内容应注意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简单的概念只需要选择文字表述即可;而较难的技术动作则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视频呈现等方式来进行表现,如侧向滑步推铅球或是足球越位动作教学等均可以采用以上方式。
(三)注意体育课件的操作简便性
为了能够让使用课件的师生方便的进行人机对话,在课件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所制作的课件的操作简便性问题,通过设计符合大众习惯的按钮、定义明确的操作键,整体构图和色彩搭配友好悦目的界面来提高课件操作的简便性,让使用者无需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就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掌握课件的操作。
(四)确保体育课件的科学实用
科学实用是体育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所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即使再精美,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学课件。例如:在制作课件时过分注重表现手法,而且忽略了动作技术的内容,以至于课件过分花哨,而却不够实用就是违背了课件制作科学实用原则的一种典型情况。
参考文献:
[1] 贺昆,郭良志,朱红花,叶晓兰.浅谈虚拟现实体育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0).
篇5
关键词:职校数学 课题研究 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亲身体验为宗旨。这种学习方法有以下一些特征:自主性、广泛性、问题性、研究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性、综合性、 开放性等。
一、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贯彻“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原则,即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由学生自主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要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也将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在心态方面,教师也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教师牵着学生走,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选题,给学生以点拨引导、提供信息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关注,做好记录,并进行评价。
二、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三、课题研究强调合作学习
1.学生与学生合作
课题研究小组以4~6人一组,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分工合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共同切磋、相互争论、相互补充,能者为师,在争辩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争辩中获得真理。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均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特点,取长补短。
2.学生与教师合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要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要发动学生始终全员参加。
3.教师与教师合作
无论是学生的调查报告、小论文还是教师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还是教学总结、教学评价、课题阶段性总结,都需要课题组内教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完成的。
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即“教学相长”,它为全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
四、课题研究是综合过程
课题研究有益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课题研究是一个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三年来,笔者学校学生共撰写了500多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小论文、数学作文,其中收录在学生论文集中的就有94篇。学生们还制作了100多件立体几何模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小论文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教科书中的课题研究题目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线性规则的实际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等,又有教科书以外的课题,如《铅球问题》,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独立地研究出推掷铅球的最佳角度是38°~42°,乃至推广到火炮上应用,实现“数字化炮兵之梦”,在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从《太阳伞的撑法》到《荡秋千的奥妙》,从《图论和染色问题》到《奇妙的纸带》,从《你了解足球吗?》到《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学生小论文题材广泛,异彩纷呈。
五、课题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课题研究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和交流合作的态度上。先由学生自评、互评,然后任课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评价主要是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课题研究的收获
第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数学要“做中学,研中学”,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素质。第三,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课题研究、教学实践,转变了教育理念,推进了素质教育。同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到了最佳结合与落实。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大批教科研
篇6
一、案例背景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叫J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在生活和实用中的投掷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投掷物,投掷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将这些投掷的方法传授给初一学生呢?在设计教案时我也颇为踌躇,因为投掷有些单调、枯燥乏味,有些脏和累,在以前的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虽然后面直接按照动作的规范去教学,可后来学生普遍对初二、三年的铅球教学感到厌恶和抵触,所以初一年学生的第一次投掷教学怎么样去教,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从简单的游戏和学生的认知入手尝试设计这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主题
1.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认识,学习投掷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一些投掷的特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相同。
2.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况,利用两种投掷物进行对比练习,加强学生对投掷的认识。
3.通过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练习,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后面技术教学作下铺垫,让学生主动求知。
4.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结合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总结,学到一些有关投掷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5.教学的重点是:矿泉水瓶和实心球的投掷方法。难点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投掷方法。
三、案例叙述
1.热身准备
在关节操活动后,我让学生做实心球原地转体传接球、原地头项传接球、原地胯下向后传、和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传接球四个游戏,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到游戏上来了,练习起来很投入,也很高兴,他们为胜利欢呼雀跃,似乎不知道下面将要学习的是投掷练习,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惧怕心理预期。
2.基本教学环节部分
在教学前,我先提出了问题: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投掷方法有哪些?自己看到过或练习过哪些投掷?学生:掷垒球、打沙包、掷飞碟、扔飞镖、在运动会上推铅球、电视里战争剧里的扔手榴弹、田径比赛标枪等,也有同学说见到建筑的时候抛砖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概括学生的一些认知:投、掷、抛、扔、推等方法。指出投掷的特点:A、必须手持投掷物向一定的目标投去,其中包括向远处或一定的目标物。B、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同。
进入教学主体环节,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水)和实心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用自己所知道的投掷方法尝试分别将水瓶和实心球向远处投掷出去。在学生练习了几次后,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方法和姿势和他们一起练习。在我练习的时候,学生一下子都注意到我这边来,在把瓶子用他们的方法投掷出去的时候,学生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迷惑不解。但也很快明白了这样的投掷方法是有问题的。他们提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投得远?我抑制心中的兴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向他们又提出了问题:投掷这两种物体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感觉水瓶好投一些,实心球和水瓶想投远所用的方法有点不一样等。师:用投掷水瓶与实心球所用的方法互换你会感觉怎么样?效果呢?生:有点别扭,而且不好投。师: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相同吗?生:不同。师: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同。就实心球和水瓶而言,我们应如何投掷呢?我又把学生所用的各种方法演示了一遍,然后我又用自己的方法试投掷了矿泉水瓶,一些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动作,也有一些学生要向我请教投掷水瓶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我并没直接的回答和讲解,而是让他们先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和看法,归纳总结后,再与其他小组分别交流。学生很快就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了几个要点:腿要用力蹬地,要调动全身的力量,要注意正确的出手的角度等。在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思考后,我示范了投掷水瓶的方法.讲解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强调了加速助跑以及腿的蹬转,送髋展胸,身体的“鞭打”,手臂的挥动,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注意出手的角度和最后用力的方法等几方面注意事项。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提出来要和老师比试一下,败下阵来后,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很快明白了自己动作的方法与教师的差异,及时改进了自己的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分组开始练习后,这部分学生当起了指导员,结果大多数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投掷的方法,练习起来也更认真投入了。在总结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可否将投掷水瓶的方法用于投标枪、手榴弹?结果学生都很快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投标枪、手榴弹。
在学习实心球时,我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体验后,总结了学生几种练习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尝试练习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我提醒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组讨论后认为需要用全身的力量来进行投掷。如何利用全身的力量呢?需要身体哪些部位发力?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逐渐明白要充分发挥腿部、腰部和上肢力量。在我示范了动作方法并讲解要领后,学生又积极参与练习并体验老师讲授的方法和要领。在学生练习时,我又与学生一起练习,不时有同学向我提出他们的疑问,谈论他们投掷的一些感受。我让体育骨干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谈谈他们的方法,并讲讲自己前后练习不同的体会。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同学也第一次觉得和老师走得这么近,很是高兴。在下课总结后,我又留下了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用5公斤的铅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法投掷呢?一些比较活跃的同学就兴奋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反思与分析
篇7
论文摘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43所高校和广西省内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关系重大,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和法律法规。
1 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实现国家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高校公共体育管理工作应在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加强在各项公共体育活动中安全保障工作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和体育各项活动的改革。由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他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高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或某些体育教师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和减少风险,取消了应有的体育活动,禁止了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大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是各级高校和政府不可避免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高校公共体育的安全保障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保证大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高层次的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43所高校和广西省部分高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5份,采取现场发放问卷法,回收96份,回收率为91.4%。经检验,有效问卷为92份,有效率为87.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仍有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占调查学校的26.3%。有31.2%的学校在一个学年的体育工作中,从不安排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知识。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中没有建立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的学校占32.3%,很少进行或从不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培训工作的学校占40.6%。有99.5%的学校认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学习体育运动事故预防心理学基本知识。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或一般事故,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出现的一般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在部分高校均有发生。有资料显示,尚有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事件。
3.2 高校公共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有待改革
有95.5%的学校认为,根据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课程理念,没有必要将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列为体育教材内容。这些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已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作为体育课教材。探险活动的开展要慎重,必须要有具体的安全与保障措施。如每一条线路的推出,在确保活动中无危险因素存在及无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予以实施。游泳是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但又是一项安全隐患较大的运动项目,大学生在校游泳溺死现象时有发生。有95.6%的学校认为在开展游泳教学和游泳活动中要特别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3.3 体育教学规范行为问题
有97.2%的学校认为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很有必要安排安全教育内容。必须指出,教学管理工作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指导,教师在教案中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置,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运动锻炼和学习方法。
3.4 必须认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潜伏的隐蔽性。如学生在做某个体育运动的高难动作时,一旦动作完成不好,往往难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第二,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如马拉松赛跑出现的运动员猝死现象,事件发生突然,损失重大。第三,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公开性。在当代的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普及,体育比赛更为频繁,通过信息传播,比赛消息迅速传开,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事故,消息传播同样会迅速公开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3.5 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
有部分高校提出预防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必须加强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体工作热烈、蓬勃地发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铁网围栏、篮球架、足球架、排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吊顶天花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体育中心,及时清理易燃杂物,定期检修电器线路,杜绝火灾隐患,定期更换灭火器,检查消防栓等设施,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
3.6 事故预防心理问题
从事故预防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故预防是有规律可循的。“孤立考察第一次事故发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事故后,就会发现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都是事出有因。这些‘因’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多数都是由心理素质和当时心理状态原因造成事故的,习惯上称之为‘思想麻痹’。
3.7 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亟待立法。有部分高校提出学生入学需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关研究指出:“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既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又能为国家主管部门完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或单独进行立法提供参考依据。”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单独立法。就我国的现行立法来看,这方面的立法有一部分为《民法通则》、《教师法》、《体育法》等,仍需要进行完善,从而妥善处理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保障大学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8 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高校大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根据其管理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将鉴定与检验学校过错的标准客观化,有利于学校提高预防意识,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活动中积极防范和消除可能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因此,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1)全部责任:由于学生或学校某一方的违章行为直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如:1998年北京某高校一名新生在入学初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猝死。事后调查发现该生入学前没有如实参加体验,入学后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由于学校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体育课,属于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属无责任方。
(2)主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有伤害事故作用大的应承担主要责任。如:1996年1月上海徐汇区法院对“肖涵索赔案”的审理,认定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的爬墙行为。没有爬墙行为,事故就不可能发生,实际上,爬墙行为与后来的跌伤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学生本人要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主要依据是肖涵年龄已过10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对自己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有一定的控制和辨别能力。如果在高校,作为属于成年的大学生,同样属于限制民事行为人。
(3)同等责任:学生和学校的违章行为在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相等,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如:哈尔滨某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上,一名男生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正常投掷飞行的铁饼击中头部而昏倒。一是该生随意穿越投掷区,二是现场管理不严,所以学生和学校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
(4)次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在伤害事故作用较小的应承担次要责任。如“肖涵索赔案”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因为:第一,事故发生在体育课上;第二,由于教师未能到场,故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第三,学校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送往医院。鉴于学校的做法客观上造成事故的发生,存在失职行为,故必须承担次要责任并对受伤学生给予适当赔偿。
3.9 高度认识高校公共体育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由于这些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现代高校正是由这种与日俱增的相互依赖、复杂多样和充满矛盾的各种关系组成,为了满足高校的各种需要和要求,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建立与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解矛盾和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建立和维护高校与大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这是高校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1)建立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关系重大。高校公共体育安全工作应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实现高校人材培养目标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2)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深化体教学课程的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应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加强体育教材的建设,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资源,切实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各项体育活动得到安全保障。
(3)高校公共体育具有影响大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一是通过调研、传播、合乎道德的沟通交往等手段,使高校公共体育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点,以及各种变化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即作为一种早期警报系统,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对群体伤害事故的事先预防,对体育运动各项目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加强研究,重视学习事故预防心理知识,加强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培训工作。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提高科学的事故防范意识。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激发兴趣 关注学生
体育课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体育可从多方面下工夫。教师要备好课;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得到发挥,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和支持你;同时注意教学方法。
一、备好课、做好学情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熟悉每个动作和每个分解动作。搭配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集体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然后写教案。可以说备好一份教案,课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在上室外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各种器械,如单杠、双杠确保牢固,跑道、篮球场地确保平整,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未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新课标认为,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动作是否规范(当然最好是多学一些运动技能,动作最好是规范一点),并不十分重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运动会等,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能有效巩固和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是上好课的主体体现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准备活动、讲解与示范、组织练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如果学生活动不打开各关节,在运动中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使相关关节充分活动开,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方法进行,如短跑(50米)教学前,可安排“破网捕鱼”、“打死救活”等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相互追逐、跑动,学生在跑动中有加速跑、匀速跑、变速跑等,这样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之后,再进行50米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各年级都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使动作标准化,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可采取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加强团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种理念,体育课程当然也应如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存在很大差异,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塑造健全人格。
五、培养和使用好体育干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体育小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可锻炼其独立工作能力,发挥教学的组织作用,加强纪律,保证安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让那些责任心与荣誉感强,正确认识和执行课堂常规,会准确调动队伍和带领做操,认真贯彻安全规定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把许多组织管理、动作示范、保护与帮助同学以至协调人际关系的事,都可以交给他们做,这样既可培养他们的能力,又可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当家做主”的感觉,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总之,体育课对学校来说很重要,直接反映出校风校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等。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和时展。时刻关注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成长,从而保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对学生实施“收集与整理技术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讲解与示范技术要点或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价他人技术动作正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编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教学方法,收到显著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教师能力
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考核内容逐渐拓宽的今天,“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受到专门能力的训练以满足社会需求,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效果较好。总结几点供同行参考。
一、收集与整理技术分析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体育专业开设的运动项目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研究与技术分析不断完善,致使教材文字叙述较多(3000字以上)。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点,达到掌握程度,或在编写教案、讲解时达到精练、合理,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方法
1.分层确定关键词。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技术环节关键词。如推铅球(右手持球为例):持球预备——助跑(滑步,旋转)——最后用力——维持平衡。掌握了关键词。即掌握了技术动作阶段。然后再找出各阶段的关键词。例如.最后用力的关键词:腿蹬转、抬上体、左制动、挺胸抬头、推拨球。
2.变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将确定的关键词按先后顺序运用恰当的连接词整理成为自己的语言文字。例如:蹬转送髋要连贯。上体抬转要向前,左右配合同发力,挥臂推球要连贯。
3.把握动作时机与细节。各项技术动作细节理论阐述较多。可根据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普修课学生应掌握主要肢体环节动作空间位置变化的特点;专选课学生还应掌握肌肉参与的工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运动技术教学——确定关键词——整理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师批阅——学生再改进提高。
(四)教学提示
关键词(主要内容)不可少;顺序(动作过程)不颠倒;动作时机(主要细节)要强调。
二、讲解与示范技术或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术科课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技术要点,示范动作演练,组织练习,观察他人动作并进行评价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肢体结构讲解法。把人体自然分成6个部位结构:头颈——左手——右手——躯干——左腿——右腿。然后按6个部位分层(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结合人体的解剖学术语和技术动作术语进行讲解动作。此方法用于讲解静态姿势动作(如预备姿势)和人体运动的某一瞬间的动作姿势时,会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笔者称公式法。
2.“几何图形”描述法。由一名学生用语言表述某一技术动作或自我创编的练习方法,其他同学配合做出动作。即可以提高表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双方想象、理解、指导动作完成等能力。讲得明,做得到是对双方的基本要求,也是“几何图形”描述法的贡献。讲、做之后,结合师生共同讨论事半功倍。
(三)教学过程
教师对学生专门训练——学生描述练习内容——其他同学配合完成练习动作——同学结合“讲得明”、“做得到”——对讲做双方进行评价——教师建议与指导。
(四)教学提示
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名词与术语使用);精练性(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熟练性(心理活动稳定、口语伶俐);趣味性(生动有趣)。
三、评价他人技术动作正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在学习技术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同学的正误,采用讨论法进行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办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予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既提高自己,又可帮助他人。
(二)教学方法
1.实效性观察法。实效性观察多用于田径运动,就是指观察实际效果。例如跳得高(远)、投得远,跑得快。这一结果取决于关键技术环节完成的效果。如起跳有力、最后用力力量集中等。因此,也可以叫做关键环节观察法。实效性好的动作标志是参与工作的肌肉(主、被动肌群)能够协调配合、用力充分、力点集中,动作速率快。如.投掷的最后用力整体参与工作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器械离手速度大。实效性差的动作标志是参与工作的主、被动肌肉不够协调配合、导致力点分散。成绩较差。
2.连贯性观察法。动作结构清楚,技术环节的连贯——主要是关键环节与其前一个环节的衔接性。如,推铅球的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连贯性好,动作流畅。如衔接不好,则前后停顿脱节。主要原因整体协调用力不够和发力腿的专项力量不够。
3.局部动作观察法。某一动作错误或不完善。主要原因,未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或所需素质不够。如:铅球不能放在锁量窝处——柔韧素质不够;滑步结束支撑腿不能及时落地,蹬摆两腿配合不够协调——协调素质不够;推球变为投球——专项力量不够;最后用力身体侧倒——未建立左侧支撑的神经联系。
(三)教学过程
完整技术教学之后——由一名同学示范完整的技术练习——其他同学观察——观察同学根据上述三点依次对示范同学进行分析。指出出现错误动作的现象,导致错误动作原因和纠正方法——教师讲评。
(四)教学提示
指出错误动作的准确性;导致错误动作原因的正确性;纠正错误动作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创编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需要长期培养。通过引导他们创编技术教法和游戏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卡片法:制定创新专用卡片让学生填写。提出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高素质、强能力优秀人才主要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编技术教法和结合项目刨编游戏法。基本原则:结合教材特点(球类、投掷等)引导学生编排有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和运动能力的游戏方法。突出中学教学的实用性。如.在枯燥的投掷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器材创造性的编排多种方式的游戏方法(课下完成),然后带入课堂实践,同学之间进行评比,实践证明学生富有聪明的智慧,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开发效果更好。
创编教法可以采用问题法。如向学生提出“根据你们的中小学体育实践,如果你是体育老师,用什么方法去教学生,使学生喜欢你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启智慧之门,想象发挥,去发明、去创造。通过主题语言描述和文字表达,事半功倍。教学中有的学生刨编的教法有新意、有价值,这是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创编教法的时间选择要在学生掌握教材教法之后进行。创编游戏法安排在完整技术之后进行。
(四)教学提示
教师对学生的创编教法和游戏法编排程序、内容的新颖性和质量等指标要认真的批阅。分类做出优.良、差的评价。对好的作品要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差的给予指导。
五、培养学生扑捉信息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文字表达法教学,使学生以文字表达方式,系统扑捉运动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信息的同时,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语言文字表达法)
1.记录课前、后测验的素质与专项成绩.便于总结教学效果。
2.系统整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提高扑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3.对教学进行评价记录:包括对教师的教态、组织教学、教学效果等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或要求。进行总结式的学习。同时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4.记录个人课次体会或教学过程体会。
(三)教学过程
需要课堂由教师系统引导学生完成的内容。在每次课的基本部分最后20min(效果较好)。一般性的作业,总结可安排在课后进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和笔并随时带入课堂。学生对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作业等按教师的安排的时问进行整理记录。教师对学生的记录和作业进行定期指导与批改。
(四)教学提示
通过学生记录的内容检查其学习的态度。检查与评定学生扑捉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录内容的系统性、准确性、精练性,意义性。分优(认真)、良(一般)差(不认真)。为鼓励学生.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作任何批评。
参考文献:
[1]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素质教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44.
篇10
同志说过:“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把创新精神运用到教学当中也是时代的需要。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形态,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学生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体育课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不仅要备课,设计教案,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课堂内容和课外活动,充分展示体育特长生的指挥才能和组织活动能力,教师在整堂课的组织上,应该抓住开始和结束部分的教育引导和总结评比,以调控课堂教学秩序。在常规训练和具体练习中,教师可适时地讲解、示范和纠正动作,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要领和技能后,教师要机智的点拨,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启发学生采取什么办法较快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呢。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刺猬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果树旁有很多小果子,它怎么才能把果子运回家呢?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致提出让小刺猬蜷缩身子在地上翻滚,让果子扎在刺猬的身上带回家。这时候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把果子扎在身上,大多数学生主动练习蜷缩身体、向前翻滚,但有的同学还翻不过去,于是我演示了鸡蛋和乒乓球在地上滚动的情景,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人只有蜷缩身体才能成功的在地上滚翻。由于学生置于情境中,联系生活经历和已有经验积极开动脑筋,使难点得到突破.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渠道、多角度,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些单调、枯燥、古板的教材,不仅使学生们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可见,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由于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例如在教《跳绳》内容时,教师做一些传统的跳法且示范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这些跳法名称,学生全都知道这些传统的跳法。然后,我再提问,叫学生在原来的单人跳、双人跳、混合跳中创造一些新的动作和跳法。有的学生在单人跳中增加了出绳难度,有的学生在双人跳中变换了跳法,有的学生在混合跳中创设了进绳花样和难度。把传统的跳法和创造性的跳法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堂课下来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集思广益,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中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等原因,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少数学生由于天生身体条件较好,对新知识领会快一些,但由于他们对新动作不是理解,而是机械接受,这样做的结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需要灵活运用时,学生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如何让学生把掌握的新动作记得牢并能灵活或创造性的运用呢?我充分的尊重学生个性,使他们感悟、理解,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做法,同时充分发扬学生民主,让学生自己来讨论、评判,谁的动作最合理,最有效,同学们不但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学起来最简单,最容易掌握。这样集思广益,学生不仅要掌握新动作的要领,还要充分地想象、创造,使大脑飞转起来,设计更多规范的动作。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急中生智,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产生疑问,再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如学生常常问到:为什么穿跑鞋会比一般平底鞋跑得快?为什么掷铅球的角度是38度至42度,而不是其他角度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以上疑难问题。
又如在《支撑跳跃》教学时,我启发学生用什么样的动作跃过跳箱,老师教的方法最好吗?于是学生纷纷动手动脑,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动作方法,在排除了不安全的方法后,允许学生亲身体验,依次实验各种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学生列举的方法即使与教师所讲有出入、有不同,也要加以肯定,以为这是学生想象创造的体现,教师应呵护并有目的地加强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还要多设计比赛,强行提高难度,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进行训练,挤出智慧。这种急中生智在一些对抗性练习中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对观察者来说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